第一百二十四 各方涌动(二)淡定帝

叶明净羞愧的地下头:“父皇,您说的这些我都想过的。可是,可是,真的不能让薛凝之进宫。”

“你想过?”承庆帝大奇,“为什么不能进宫?”

叶明净的脸上泛起一道红霞:“儿臣,儿臣治不住他。”

“治不住?”承庆帝莫名。

叶明净垂着头,身体微微颤抖:“儿臣见了他就心下欢喜。他若入宫,只怕儿臣就,就什么都依他了…”

啊?承庆帝膛目结舌,眼睛瞪的奇圆:“你,你爱慕他?”

豁出去了。叶明净害羞的抬了一下眼皮,又飞快的落下,小声的道:“还没有,只是很喜欢。而且,好像近些年,每多见他一次,就多喜欢一点。”

承庆帝的脸上渐渐杀气横溢:“是吗?到底有多喜欢?”

叶明净有些慌乱的道:“儿臣不知道。儿臣中知道不能再这样下去了。儿臣近来快慢很少和他见面了。儿臣想趁着这次选亲,多见些人。说不定就不那么喜欢他了。”

承庆帝面色凝重,半晌无语,最后,咬着牙道:“你做的对。薛凝之不能入宫,正卿的人选再斟酌斟酌吧。”

叶明净脸上的表情既有放心又有失望,神色数变。

承庆帝又拿起了名单,喃喃自语:“大多都是庶子,嫡子没几个。还都不成器。这该如何是好?”

叶明净小声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事相求。”

承庆帝放下名单:“又有什么事?”

叶明净面色微红:“父皇,儿臣成亲后,会,会有孕生子的吧。”

这回轮到承庆帝面色数变,半天后才从牙缝中道:“没错。”

叶明净一脸平静的道:“儿臣问过钟秀儿,也查过一些前朝医书手札。据说周太祖手下曾有一批神医。他们推断,女子最佳的生育年龄应再二十周岁以后。”

承庆帝听到这里,长叹了一声:“这事朕也早有耳闻。历代为君者都知道。还有推算最佳孕育孩儿的时日,周朝的宫廷密录中都有记载。这种言论在民间行不通,女子十六七岁之时更容易受孕。故而,此等言论不宜推广。”

“可是,从母亲的健康角度来说,二十之后生子更安全。”叶明净睁大了解眼睛,“父皇年纪幼小的女子生产,极易出事。”

承庆帝点点头:“这个你不用担心,朕早有准备。会给东宫的男子们服食药物,用以避子。”

叶明净不依不饶:“可是,万一药物失效了呢?即使是药物,也不是百灵百验吧。而且,难保这些男子的家人会找到什么药性相抗之物。民间奇人众多,藏龙卧虎。说不定就有此等高手。再有,若有那小心行事的,使尽各种办法,避开了饮药,或者事后催吐。这些都不可不防。儿臣这个年龄,只要一怀身孕,就是九死一生。”

承庆帝被她说的也犹豫了起来:“这…天下哪有万无一失之法。”然后,他狐疑的看向女儿:“莫非你已经有了主意?”

叶明净胸有成竹的抛出自己的答案:“是的父皇。儿臣的主意就是先成亲。等儿臣年满十八周岁后再圆房。”

“这…”承庆帝沉吟。站在他的位置上,只要储君成了亲就行。暂缓圆房则没有任何危害。只是,勋贵们会答应吗?

叶明净有对付他们的办法:“让太医院出面,说出女子早孕容易损害母体这一学说。儿臣身为储君,当然要越发谨慎。哪怕是有这种可能都不能尝试。然后让清流和勋贵对吵去。儿臣相信,清流们很乐意推迟儿臣圆房的时日。”

  “有几分道理。”承庆帝沉思,“清流们想必也不愿看见勋贵们耀武扬威。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帝王之术,在于制衡。”

叶明净再接再厉:“父皇,咱们就试试。真不行也没什么,大不了就是喂那些些男人避子药,这万一成了呢,儿臣也能安全些不是?”

承庆帝再度沉吟:“这样一来,你的后宫会很不好管理,需知,让他们生生忍三年,这滋味可不好受。极易出乱子。”

叶明净笑道:“大浪淘沙,咱们正好看看能留下些什么样的人。”

承庆帝想了想,终究接受了女儿和儿子不同这一事实。毕竟,生育之事是一道险之又险的门槛。稍有疏忽,后果不堪设想。

  “好吧。朕会将这一决定昭告群臣。”

下午时分,承庆招了内阁大臣前来议事。第二天,太女殿下成亲不圆房的消息就通过内阁发布的旨意昭告天下了。

很快,朝会上又引发了一场口水战。之后的一段时日,太医院成了最热闹的部门,天天有人来访。权贵家竭力抵制这种不圆房言论,举出自家十五岁就出嫁,生育的女儿,媳妇,儿媳妇,侄媳妇等等若干例子来反驳。

孰料,太医院的御攻太医们此时却团结一致,统一口径。坚决不拥护不圆房言论,怎么收买都没有用。

原因很简单,没有医生可以保证能百分百的治愈病人。太医们也一样。贵妇,嫔妃,乃至皇后生孩子生死了,他们都可说是天命能违,或许能逃掉一劫。太女生孩子生死了,或者太女流产了。谁能保全他们?谁敢说年纪小生孩子没问题?谁敢承担这个责任?万一出了事,整个太医院,他们全体太医的九族都要完蛋。

更何况,从纯粹的医学角度来说,十八岁后再生子更安全,是正确的道理。他们一不违背医德,二不违背良心,干什么要趟浑水?

于是,每一位走访太医院的人都被灌了一脑袋医书。

一部分清流认为,朝局现在很稳。要一直保持这个“稳”字才好。所以,太女去管内务府很稳当。太女晚几年生孩子也很稳当。毕竟目前看来,皇帝陛下还很年轻,身体还是很好。等个三四年有什么问题呢?

另一部分清流则是反对,他们认为,储君必须早早的有继承人,人心才能安定,局势才能更稳。

然后,在叶明净的操纵下,某些传言在民间悄悄传开。

传言是这样的:母死子存,子幼父壮,父系势力庞大。

后果么,大家可以自行想象,最后,清流们统一言论,都支持三年后圆房一说了。

后宫中,薛皇后力压众议,力挺三年后圆房一说。在她看来,支持承庆帝的做法,才是她的位置能坐稳的倚仗。更何况,薛家报的是薛洹之,正卿之位没指望。她干什么要费这力气?

勋贵们无奈的妥协了。不过,他们也为自身夺得了一些好处:既然三年后圆房, 一些年纪大的公子就不合适了。人选需要重新上报。

承庆帝同意了。

最后,东宫卿的人选名单上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个嫡子都没有。勋贵们以自身独特的方式来抗议。

承庆帝和叶明净商讨了一下,最终还是定下了“性命为上”的处事方针,决定先不立正卿。反正实在不行,三年后还可以再选。

定下基调后,事情就好办了。

承庆帝先调查了候选人的家世,人品。最后定下了十来个人选。

这十来个人碰巧都居住在京城,省了不少事。太医院的太医们再次出动,挨家挨户的上门为这些公子体检。

据说,在体检过程中,有那么三四个公子恼羞成怒,对着太医大打出手,被唰掉了名额。

“大打出手?”叶明净听说后很诧异,“检查身体也能打架,理由太牵强了吧?”

计都脸色微红的道:“殿下,太医们检查的是全身。包括私处…为的是怕那些公子有不洁或是不举的隐疾。”

叶明净明白了,原来是被检查了JJ不开心呀。结婚体检是天经地义的事,真是矫情,没让割包皮算是便宜他们了。

计都完全看不出自家主子在脑袋里翻滚着什么可怕的念头,接着道:“剩下的六位公子,已经派了掌事姑姑去教导宫迁礼仪。估计再有些时日就可以给殿下相看了。”

六个。叶明净有些无语。一次相亲相六个,还必须留下超过数目一的人选。真是人生处处有彪悍那。

果然,几日之后,承庆帝满面春风的通知她,春天到了,可以在东宫召开一个赏花会,邀请六位公子参加云云。

春天果然到了。叶明净呼了口气。招呼冯立,绿桔,杏儿:“走,去内务府逛狂。”

在外面为着东宫选卿闹的沸沸扬扬的时日,叶明净这边不声不响连看了一个月内务府的明细往来账册。对里面的情况大致也有了些了解。

她一心接手内务府还有两个原因没和承庆帝说,一个是关于钱。

第二个则和李若棠留下的日记有关。

李若棠时代,有很多超出当时生产工艺的物品出现,其制作手艺后来很快失传了。叶明净在日记中看到,这些制作工艺,在桃花坞一带有秘密备份。要想将这些东西弄到手,必须掌握两个地方,一个是桃花坞,一个是东苑工匠所在地。这两处,都属内务府管辖。

不过,这些事她暂时不急。目前最急切的是钱。这倒不是说叶明净缺钱。而是从顾朗的遭遇中,她发现了一件事,她的手下们很缺钱。

想在在群魔乱舞来临之时,将东宫经营成铁桶。就必须将侍卫们牢牢捆在她身边。捆住侍卫们的方法只有一个,简单而有效。那就是:跟着我,能过好日子。

叶明净打算带着手下们发家致富。第一个目标就是大雁养殖。

第一百二十五章 各方涌动(三)

“鸿雁者,迁徙候鸟。若在长安城过冬,则会冻死。”东苑养鸽子的老者用一种很怪异的目光看向叶明净,仿佛她就是那“何不食肉糜”的昏君。

叶明净冷汗直冒,尴尬的道:“这个,可在室内加温保暖。以避寒冬。”

老者的目光更加匪夷所思:“如若一对两对,还可在室内避寒。照殿下刚刚说的,养上百来对,这暖房建起来就是一比不小的开销。况且,大雁成日关在笼子里,还不如野生种群繁殖的多。”

叶明净羞愧难当。她只记得现代人什么都能养殖,甚至还有人专门养了黑熊抽胆汁。便以为养些大雁不算什么,谁知听这老者一说,不但操作困难,还没有效益。

老者最后道:“现在是春天,正是母雁孵化小雁之时。殿下若是喜欢,小人可捉两对送于殿下养着玩儿。”

叶明净垂头丧气的挥手:“不用了。”

老者行了礼退下了。一边的小桃咯咯的笑了起来:“殿下,您怎么想着养大雁玩儿了?”

绿桔笑嘻嘻的抱起小桃的胖儿子,朝她摇摇头。

这里是东苑酿酒坊。小桃自打嫁了这里的一位酿酒师傅后,日子过的很顺心。生了一个胖儿子,如今肚里又怀了一个。她遵照叶明净当初的指示,和东苑各类匠人的家属们关系都很好。刚刚那个擅养鸽子的老者,便是她找来的。

“殿下。”小桃见叶明净心情不好,便笑道:“您放心。老余一定会给您捉一对小雁来的。”

她又不是想养着玩。叶明净很无语,看着院子里到处奔跑的小鸡发愣。

“殿下到底怎么了?”小桃疑惑的悄声问绿桔。

绿桔悄悄的在她耳边道:“殿下最近心烦。东宫选卿的事,闹的乱七八糟的…”

小桃低声道:“呀。我还准备了礼物给殿下贺新婚呢。”

绿桔用手中的胖宝宝遮住脸,轻声道:“快别。实话告诉你,能不能大婚还两说呢。你千万别在殿下面前提这事。”

小桃咋舌:“怎么这样?”

“啊——”坐在小凳子上看小鸡的叶明净突然发出一声惊喜的叫声,“我想到了”

小桃和绿桔吓了一跳。冯立站在一边波澜不惊。叶明净兴匆匆的的问:“小桃,你家有鸡蛋吗?要那种能付出小鸡的蛋。”

小桃疑惑的道:“邻居家有。”

“快。”叶明净急急忙忙的道,“找十个过来。我要十个,不,二十个。”

小桃糊里糊涂,不过还是去找街坊邻居借鸡蛋去了。叶明净连声叮嘱:“一定得是新鲜的,能付出小鸡的那种啊”

绿桔纳闷的问:“殿下,您又有什么主意了。”

叶明净笑嘻嘻的道:“是我想岔了,养什么大雁啊。应该养鸡才对。办个养鸡场才是真实惠。”

“可您和小桃要的是鸡蛋呀。”绿桔虽然觉得太女养鸡很不靠谱,不过只拿鸡蛋显然更不靠谱,“真要养鸡,应该让她捉了鸡仔来。”

叶明净道:“捉鸡仔怎么够用。养鸡场当然要自己孵化小鸡才行。”

一旁的冯立眉头一跳,表情瞬间坍塌。绿桔吃惊的张大了嘴:“殿,殿下,您,您说什么?您拿了鸡蛋回去要…”

“是的。”叶明净赞许的一笑,“咱们来代替鸡妈妈,孵小鸡。”

“咳咳咳”四周传来一阵阵剧烈的咳嗽声。站在远处的侍卫们耳朵都很好,将太女殿下的惊人言论听的一清二楚。脸上齐齐露出惊悚的表情。

冯立嘴角抽搐,很难得的出声:“殿下,您有把握?”

“试试看吧。”叶明净兴致勃勃。

小桃拎了一篮子鸡蛋走进院子。绿桔向看怪物一样看着那篮子。

“殿下,您要的鸡蛋。”小桃将篮子递给她。叶明净小心翼翼的接过,喜滋滋的打道回府。

绿桔慌慌忙忙的将孩子塞回给小桃,提着裙子赶了上去。侍卫们也一脸诡异的回程。

人走了一会儿后,一个男子从屋子里走出来,手里拿着一个灰扑扑的坛子,兴奋的道:“娘子,我挖到了。送给殿下的佳酿。”

小桃无力的道:“算了,殿下已经走了。”

“走了?”男子大惊,“殿下送了这么些布匹肉食,怎么能让她两手空空的走呢?”

小桃抱起孩子,叹气道:“也不算两手空空。我给了一篮子鸡蛋,还有几双鞋子。你这酒还是再埋回去吧。殿下的大婚估计要推迟了。”

叶明净回到东宫第一件是就是让杏儿去找布、找棉花。她要做一个温暖的鸡窝。然后又找素洁、花雕给收拾一件暖阁出来,烧上热炕。又让冯立吩咐粗使太监们去找木头、找稻草。东宫被她折腾的一团乱。

素洁这几日一直在忙东宫赏春宴的事。见叶明净如此,不免要问原因。当得知太女殿下要孵小鸡后,她的脸也僵了。自古以来,只有母鸡才孵小鸡。太女要怎么孵?抱在鸡蛋上?

东宫鸡飞狗跳了两天后,宽宽扁扁的木头鸡窝做好了,粗布、棉花、稻草的厚毡垫也铺上了,暖阁里的热炕也反季节的生火了,二十只鸡蛋暖暖和和的睡在窝里。上面盖了两层厚厚的棉花垫子。

东宫里大大小小的太监、宫女,包括侍卫们对此都很稀奇。个个有空就跑来观看。

孵了一天后,叶明净用手摸摸蛋的温度,眉头皱起。虽然比外面暖和些,但还是达不到孵化的高温。

被指定负责此事的杏儿问:“殿下,怎么了?”

“温度不够。”叶明净叹道,“炕上烧的倒是挺热的,箱子里的温度不行。”

杏儿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隔着这么厚的木头箱子呢。热气哪儿能传进来?除非在里面生火。”

叶明净闻言眼睛一亮:“对啊你说的有道理。”

随即,太女殿下出门去书房画图,画完后吩咐冯立:“去东苑工匠营,照这个式样再做一个箱子。这几个圆孔处要插上空心的铜管。”

冯立领命去了。过了三天后,箱子和铜管都送了来,叶明净看了很满意。在箱子两层外壁的空间处,塞满了棉花、粗布和稻草。箱子里面也是同样摆设。鸡蛋摆进去后,照例用两层厚毡子盖上。这次,她预留了通风孔。

然后,在每一个铜管的两端都点上油灯加热。半天之后,箱子内的温度终于升高,鸡蛋表面的热度也明显提升。叶明净哈哈大笑。

刚笑了一会儿,她又想到一个问题。她并不知道孵化小鸡需要多高的温度,这里也没有温度计,万一鸡蛋被热熟了可怎么办?

她将这个担忧一说。杏儿道:“这好办。咱们弄一只抱窝的老母鸡来。摸摸它肚子底下鸡蛋的热度,再摸摸咱们这鸡蛋的热度,比一比就知道了。”

叶明净连声叫好:“就这么办。科学试验么,就是要不断改进。”

四只抱窝的母鸡光荣进驻东宫。

事情进行到这个时候,承庆帝终于坐不住了。他带着薛皇后于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来检查赏春宴的准备工作。检查完毕后,他随意的问道:“听说你弄了个孵小鸡的暖房?”

叶明净闻弦歌知雅意。立刻恭请父皇和母后去参观。一路上滔滔不绝的介绍:“儿臣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的改进。一开始,箱子里总是不热。后来油灯太多,又太热了。幸好找了四只老母鸡来…杏儿每天去试温度都要被母鸡啄手,还是冯立帮着制住母鸡的…儿臣刚刚发现,原来蛋要斜着些摆放,每隔几个时辰还要转一圈,以免受热不均匀…”

薛皇后只听得头皮发麻,等到了那间做成暖房的小耳房,刚进门就问到一鼻子鸡屎臭。原来,那四只抱窝的母鸡也养在里面。

叶明净小声道:“父皇,别进那帘子里面去。就在外面隔着看看。那几只母鸡可凶呢。现在就是杏儿单独在里面负责,母鸡好不容易接受她了。”

薛皇后脸都青了,恨不得立刻离开这腌臜地方。承庆帝倒是兴致勃勃的在帘子外张望了一会儿,问道:“真能孵出小鸡。”

“一定能。”叶明净很肯定,“主要是看出产量有多少。真正技术过关的话,一次孵化五百个蛋,出四百多只小鸡不成问题。”

“好”承庆帝非常高兴,“这是农生大事。如此一来,农家就可以养更多的鸡。鸡和蛋会多出许多。很好,很好”

叶明净拽拽父皇的袖子:“父皇,我们出去说吧。”

“对,对。”承庆帝抬脚往外走,薛皇后忙不迭的跟上,出了门后,方大口喘气。她见承庆帝兴致高昂,不由泼冷水:“养的鸡多,费的谷子也多。哪有这么些粮食给鸡吃?”

承庆帝笑容一滞:“梓潼说的有几分道理。”

叶明净插话:“喂鸡不需要粮食。喂些麦麸、蛆虫、骨粉之类的饲料就好。”

薛皇后脸色立时一僵,麦麸她知道,骨粉她能理解。蛆虫是什么?

叶明净指手划脚的比划:“就是蛆,苍蝇的幼虫。腐烂的肉上生的,白白软软的那种…”

“呕——”薛皇后开始干呕。脸色发白。承庆帝脸色也有些不好:“这个喂鸡得事以后再说,还是先孵出来要紧。净儿,朕和你母后先回去了。”

叶明净道:“那赏春宴的事…”

“素洁安排的很好。”薛皇后连忙道,“没什么问题。”

“那就好。”叶明净笑眯眯的拍拍胸口,“母后满意,儿臣这就放心了。”

----------------------------

第126章 赏春宴(一)

暖房里的鸡蛋还在孕育着新的生命,东宫赏春宴终于在各方的瞩目中姗姗而来。

为了避免一女六男,相对无言的尴尬,这次的宴会采取正常宴请形式,京中各家权贵的年轻子弟都受到了邀请帖,有男有女。

东宫花园里有一个面积中等的湖泊,湖边建了一排宽敞的水榭,宴会地点就在水榭中。湖心安排了一艘画舫,乐师们在船上演奏,乐声和歌声从湖面渺渺传来,若隐若现。

最早到来的依然是四位伴读,不过今天的人数有所增加。齐靖多了新婚夫人郦氏,孙承和带上了萧曼。还有世子孙承嘉夫妇。江涵则和大哥江鸿、大嫂陆谨一同到达。不一会儿,萧炫带着夫人梁氏也来了。萧曼立刻被梁氏拉到一边说话。郦氏则和孙承嘉的夫人互相寒暄。薛凝之来的较晚,他们这一群人却最惹人注目,除了世子薛渭之夫妇外,还有薛洛和薛洹之。

薛洹之在客人中不是最早到,于那六位候选人中却是第一个来的。同时,十八岁的他在那六人当中也是年纪最长者。薛洹之今日穿了一件白色缂丝长袍,头戴紫玉冠,乌黑的长发闪动着光泽。一看就是经心打扮过。

叶明净今日穿了浅黄色广袖纱衣,浅黄色绣牡丹长裙,镶珍珠的橘色腰带,双面绣彩蝶披帛。头发梳了三鬟望仙髻,一支纯金镶宝石的五尾羽金凤栖息于发间。薛洹之向她行礼的动作优美典雅,如行云流水。

叶明净点头颔首:“洹之是自己人,坐在孤身边就好。”

薛渭之眼中闪过一丝喜色,道:“多谢殿下垂爱。”

这就表示薛洹之被选中了?众人暗自对视,各自了然。齐靖走到薛凝之身边:“终于想通了?”

薛凝之凭栏观水,远眺画舫,道:“我有什么好想不通的,你这话说的倒教我不明白。”

齐靖微微一笑:“咱们如今也算同病相怜。既然如此,待会儿不妨好好喝一杯。”

一身浅黄的叶明净和白衣飘飘的薛洹之站在水榭一角,如同璧人。陆续而来的客人见了,都是会心一笑。

孙承和在角落里找到江涵:“你竟躲在这里。我找你半天了。”

江涵淡淡而笑:“我们今儿是陪客,还是少在人眼前晃悠的好。”

孙承和叹了口气,斜倚在柱子上,朝薛洹之那边努了努嘴:“我怎么越看越觉得那小子碍眼呢?”

“那是当然的。”江涵嗤笑,声音几不可闻,“辛辛苦苦守了这么多年,让一个外人得了去…”他顿了顿,声调恢复正常,“你以为齐靖和薛凝之看他就顺眼?”

“切你看那小子笑的。”孙承和斜眼如飞刀,“得意什么,又不圆房…”

江涵低声道:“傻瓜,总要圆房的。他现在笑的欢也没错。”

两人无声。过了一会儿,孙承和吞吞吐吐的问:“江涵,我早就想问你了。我们是没办法。你呢?你今年才十六,三年后也不过十九。你为什么不去?你若是去了,保管殿下看都不看这些杂草一眼。”

江涵沉默良久,就在孙承和以为他不会回答的时候,他轻声道:“我来上书房的第一天,祖父就告诫过我,不可对她动情。”

孙承和怔了怔,叹气:“原来是这样。你家也太小心了。怪不得你从小就在她面前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