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一笑,对着他轻轻点头,知道他在自己身边就是一种力量与支持,这有什么可害怕的呢?这一天不是终究就要来临的对吗?

不管他是不是自己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只要他对这嘉和国做任何有损失的事情,她就不会让他继续得逞下去,毕更何况还有沈煜与母后,不是吗?

这样想着,心中刚才额那股怅然如此,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她对着陆承霭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轻轻的掠过他的身边,独留一地清香。

陆承霭望着她的背影消失在宽大的殿门后,手不自觉的握紧了佩刀,隐隐听到朝堂上的争吵声又响了起来。

这也是沈蕴卿进来的时候,所看到的场面。

第193章 朝堂之争

众人正争夺的面红耳赤,突然见一个女子着这雍容华贵的衣服,正进到殿中,望着这一切大臣。

这是沈蕴卿第一次上了朝堂,看到文武百官在这里,不仅仰头看向上方。

嘉和帝见是沈蕴卿,脸上刚才那种愤怒的神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慈爱,笑道:“昭阳来了。”

“参见父皇。”沈蕴卿端端正正的行礼,规矩是纹丝不乱,让那些大臣们都看的有些惊呆了。

这个沈蕴卿有的曾见过,有的不曾见过,只是众人都认为不过是一介女流,就是当时上战场,不过是跟着贴身的侍卫,或者一趟下来,那贴身的侍卫还不知道要死伤多少,才能保护住她一个弱女子。

但想着皇上喜欢必是有皇上的理由。

只是今天猛然一见,在这朝堂之上,文物百官之中,竟然面上毫无女儿家的娇羞之态,完全的一副大家风范,心中已经起了佩服之心。

“昭阳平身吧。”嘉和帝点点头,看着自己的女儿。

沈蕴卿起身安静的站在旁边,看了一眼众人,目光从唐风礼的脸上滑过,没有看到他有一丝的动静,转眼落在对面沈耀鸿的脸上,正见他一道寒光微露,直射过来。

沈蕴卿也不畏惧,迎着他的目光淡淡一笑,似乎混不在意,到让沈耀鸿微微的一怔,转而看向了前方。

众人表情各异,也难免有不服气的眼光掠过,沈蕴卿全当没有看见,只是安静的站在属于自己的位置。

却感觉到旁边一道目光也跟着自己,才发现是沈煜,亦是对着他抬头安心一笑。

沈煜见姐姐在这朝堂上,竟然不露一点怯意,心中更是放心。

只听到嘉和帝在上面缓缓开口道:“昭阳,今天喊你来是有件事想要问问。”

“父皇请说。”

“刚才说起你们去攻打方景惟的事情,听说你当时将你皇兄给绑了?直到回了京都才放出来,军中一切事物他都要听你的指使?”嘉和帝缓缓地开口,但是没有听到任何恼怒的地方。

沈蕴卿嘴角含着一抹冷笑,扫过沈耀鸿的脸庞,接着抬头道:“父皇,这事情是皇兄说的吗?”

“哦,这个倒不是,是有人上了密折,刚才我已经询问过你皇兄,你皇兄也承认了,说你在军中跋扈,不把他当帅将。”嘉和帝的手轻轻的扣着,眼中的光芒似乎让人很是琢磨不透。

沈蕴卿笑道:“当时父皇可是给过我圣旨的,至于什么原因绑了,您还是问问三皇兄自己吧。”

说着眼光落在不远处,也不再说话。

嘉和帝看了她一眼,目光转向沈耀鸿:“你说!”

沈耀鸿自是有一番说辞,当然是什么他也不知道,之类的。

沈蕴卿是越听越可笑:“三皇兄自然不知道,只是半夜上我帐中要杀人的也不知道是哪一位?我就奇怪了,这事情都过去这么长时间了,怎么早不说晚不说的,这会儿偏偏就要翻了出来呢?”

“三皇妹,谁要翻出来了,只不过是今天有人上折子,父皇才问道,皇兄我可是一直替你隐瞒,未曾说过。但是父皇问起,总不能欺骗父皇吧。”沈耀鸿那的眼睛中射出一道寒光。

“也是,这事你不说,我也不想说,不过是彼此心知肚明罢了。既然三皇兄非要说说,那也无妨。”沈蕴卿毫不示弱,不过是因为沈耀鸿眼看就要找不到垫底的,才将她强扯下水,是人都湿罢了。

谁知这边话音未落,那便唐风礼却呵呵一笑,接着一脸严肃的站出来道:“老臣以为,这不是什么大事,老臣倒是有一件大事要宣告一下。”

说着目光从沈耀鸿的脸上滑过,接着道:“到时候还清三皇子做个解释吧。”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小的本子,呈给了皇帝身边的老内侍。

内侍将那小小的本子放在嘉和帝的面前,嘉和帝伸手略翻了翻,眉头皱的越发的紧起来,手却是越翻越快,直到后面都可以感觉到嘉和帝那控制不住的情绪来。

众人的面上皆是诧异不已,特别是沈耀鸿的脸色已经是惶恐起来,因为唐风礼刚才的那几句话是冲着自己来的,难道有什么东西让嘉和帝这样的恼怒呢?

正寻思着,沈蕴卿却望了唐风礼一眼,她不明白这会儿唐风礼将那本账册那出来做什么?

这里沈耀鸿关于她绑架的事情不是还没有解决吗?这样突兀,不似解她的难为,却似心急火燎一般了。

正在沈蕴卿满心里不明白的时候,突然从旁边的列队中站出来一员武将。

沈蕴卿定睛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当时跟着自己上过战场的孙将军。

只见孙将军低头冷笑一声道:“皇上,臣也有本要奏。”说完亦是递上一本小小的册子。

那册子呈到嘉禾的面前,只见嘉和帝的已经变了脸色的脸,在翻了几页后,骤然从龙椅上站了起来,后面的那本小册子就似火上浇油,让嘉和帝一双龙目瞪的溜圆,似乎压抑不住里面的怒火。

只见高高在上的嘉和帝骤然将手中的两本册子毫不留情的从椅子上摔了下来,重重的掉都了台阶上,然后滚落在地。

众人皆吓得不敢言语,慌慌的低着头。

嘉和帝指着那地上的册子说:“大理寺何在,先将张左业收监,三皇子沈耀鸿从现在可是不准再出宫中一步,到奉贤殿给我闭门思过,什么时候查清楚了,什么时候再说!”

几句话下来,张左业哪里知道是什么,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大喊冤枉。,

沈耀鸿也是懵懵懂懂的跪在地上,不知该说什么,但脸上在这寒天已经有汗珠在慢慢的渗出。

忍了好久才憋出一句话来道:“父皇就是要惩罚儿臣,也要和儿臣说说是哪里错了啊?”

“你还好意思问为什么?来人,给朕对着文武百官读读这两本册子上都写的是什么?”

话吩咐下去,早有跟在皇帝身边的内侍慌忙下去捧起册子,对着文武百官细细的读了起来,每读一句,底下都惊呼一声。

特别是读到孙将军将沿途去打战时,三皇子沈耀鸿对沈蕴卿做的所有事情都一一的记录在案,沈蕴卿才皱着眉头,似乎看到了一点意思。

她的目光从唐风礼一直都没有表情的脸上滑过,心中不禁讶然,难道刚才唐风礼是故意急哄哄的拿出那本册子吗?

因为她心中明了的很,这个孙将军可是油盐不进,只听嘉和帝的话。

他这次上奏折难道不是嘉和帝授意的。

众人后面听着是对张左业贪污受贿的一些记录,当张左业自己听到的时候,早已经吓的昏死过去,而沈耀鸿也好不到哪里去,平时冷然的一张脸,早已控制不住的在微微抖动,到了最后,听到张左业记录的给自己做的那一件件一桩桩事情,已经瘫软倒地。

而沈蕴卿却一直都沉默的看着这一切,她的心中却在想着起来,无意中抬头看着自己父皇那愤怒至极的脸庞,渐渐的陷入了深思中。

嘉和帝说有密折说她当时绑架了三皇子沈耀鸿,如果不是唐风礼没有按计划拿出那本册子,接下来肯定是孙将军在皇帝的授意下,将自己的那份呈上去。

这样结果是很明确了,三皇子沈耀鸿有谋害自己皇妹的心思,那么他会受到牵连,遭到打压。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皇帝想要打压沈耀鸿,甚至已经做好了这方面的准备,不过是借个自己的由头罢了。

等到这件事情闹出来后,自己可能会因为绑架主帅而造到小小的惩罚,而损失最大的,或者说皇帝的最终目的却是沈耀鸿。

看来,沈耀鸿的势力,已经让皇帝忌惮甚至想要下杀手了。

想到这里,她突然脑海中就冒出了陆承霭那天的话:“你放心,这次,沈耀鸿是自取灭亡了。”

这么说来,难道陆承霭将这些事情透过别人送到了父皇的耳朵中,因为除了有这些事情,她实在想不出有什么事情,可以让嘉和帝对自己的儿子下手了。

暂时不管是否是这个原因,很显然嘉和帝已经忍耐到了极限,所以想要借助她的这个由头,第一她不过受到小小的惩罚,不会有什么实际的动作,毕竟是个公主,就是行事有偏颇也是可能的。

第二,就是三皇子会受到应有的处罚,打压了三皇子,就是打压了张左业,那么朝堂之争没有了,就像沈煜那天说的,就是关于使用工匠的事情,都不用掣肘了。

这样看来是个好计谋,而这个计谋的制定者,竟然是嘉和帝了。

唐风礼似乎看出了这些门道,甚至是通过她还不知道的关系,已经知道孙将军会有这么一本奏折,让皇帝对三皇子沈耀鸿进行牵绊。

但是他却很明确的拿出实际的东西来,告诉嘉和帝,你不用那些小小的由头了,这里有真凭实据,足够让沈耀鸿这次掉了脑袋。

所以,这就出现了刚开始那如此喜剧的一幕,就是唐风礼急匆匆的上奏。

看到这里,沈蕴卿也算是理清了混乱的思路,面上更是波然不惊。

第194章 跟着你一辈子

正在这个时候,内侍也宣读完了两本册子上的东西,底下的文武百官却陷入了沉默当中。

他们心中除了惊讶还有彷徨与惊恐,特别是三皇子,此刻个个都如泥胎一样,僵在那里了。

殿内静的都能听到那几个当事人急促的呼吸声,还没有怎么样,其中一个有牵扯但是胆子小的已经扑通一声,昏倒在地。

嘉和帝死死的盯着底下的人不说话,谁也不敢动。

早有内侍上来悄无声息的把那人拖了下去。

直到渐渐的远了,才听到列席中猛然又传出一个声音:“回禀皇上,大理寺这几天接到一个告御状的案子。”

沈蕴卿嘴角微微的一笑,她知道这是曾皙做的,也是事先安排好的。只是这大理寺,早不说晚不说,真是会赶时候说啊。

有冷风拂过,人心更是慌慌。

嘉和帝又坐回到了龙椅上,对着内侍点头。

那内侍接过大理寺呈上的奏折,同样放在皇帝面前,看过后,只见嘉和帝轻轻的一声哼道:“这又算是什么大案子,这就是九牛一毛的其中一件罢了!”

“大理寺听令,这次务必把张左业的罪状一件件,一桩桩的给朕查清楚,查明白,不管是多少年前的,都一样,还有只要牵扯到的人,上到皇族贵胄,下到平民百姓,一个个都审问清楚了,绝不能放过任何一个人!”

嘉和帝几句话代表了对这事的重视与心中的愤怒:“蛀虫,蛀虫,嘉和国多几只这样的蛀虫,就国将不国了,怪不得国库没有银子,都是让他们给闹的!”

“是。”大理寺的人接下了圣旨。

早朝散了,嘉和帝已经没有心情再说什么,只感觉到他的劳累是从里面到外面的,目送着嘉和帝消失在茫茫的大地上后,陆承霭站到了沈蕴卿的身边,轻声道:“没事吧?”

“没有事,让你跟着担心了。不过…”她顿了顿,见到唐风礼离开了众多朝臣,向着自己走来,便闭口不说话。

唐风礼上前跟着沈蕴卿看着茫茫的大地,声音低沉而悠远:“皇上累了。”

“是呀,发生了这样子的事情,换谁都会伤心与难过的。”沈蕴卿低了头,看着脚上有雪花落在上面,转瞬消失。

“不过今天还是谢谢丞相,让父皇找到了更有利的证据与时机,也省了些我解释的口舌之争。”

唐风礼骤然看着沈蕴卿,见她那双凤眸中射出的光芒,似乎就要压过所有的景致,亮而有神,仿佛一切都能被她看透。

不禁嘴角含笑,心中惊讶道:“公主慧眼,这事竟然可以看的如此透彻。”

沈蕴卿见他是聪明人,也一心与自己合作,便笑道:“丞相是最会揣摩父皇心思的人,这点事丞相只要微微的一动,就可以看透,害的我想了半天,才略微的明白,刚才丞相的急躁是为了什么。”

“哈哈,老夫急躁了吗?”唐风礼的手缕着发白的胡须,开心的笑了起来。

沈蕴卿亦是笑道:“丞相自然是不急躁的,只是为了给我省些功夫罢了。”

“哈哈,公主果然是个妙人啊。”唐风礼开心的笑着,接着眼神微微一暗:“可惜,只是个公主,如果是个皇子,这天下…”

“唐丞相抬举了,这是天定的命运,沈蕴卿没有那么大的抱负,只想做个安静而本分的公主。”沈蕴卿幽幽的说道。

“是啊,可惜,这样好的公主,我家唐淇澳怎么就…”唐风礼不免一脸的惋惜。

沈蕴卿刚要开口说,个人有个人的缘分时,一道低沉的男声在后面响起:“公主,这里太冷,您身子弱,该回宫了。”

两人同时回头,知道是刚才一直跟着的陆承霭说话,沈蕴卿没好气的瞪了他一眼。

唐风礼知道这个宋霭开始是皇上身边的护卫,后来皇上赏给了她,一直都是沈蕴卿的心腹,就是上次去丞相府,或者其他地方也见沈蕴卿都是带着他。

更何况,他也救过几次沈蕴卿的命,就是刚才两个人说话,沈蕴卿也没有避讳的意思,就知道这个侍卫在沈蕴卿的心中地位不低。

所以就笑道:“只顾着和公主说话,到耽误了公主的时间了。”

沈蕴卿笑道:“无妨,无妨。只是这剩下的时候,我一个公主毕竟不好说话,还请丞相多多的操心吧。”

唐风礼知道,后面关于查相关案件的事情,沈蕴卿不便在出头,点头道:“公主放心好了,老夫自然是秉公执法。”

“那就有劳丞相了。”

“公主,告辞了。”

沈蕴卿看着唐风礼也渐渐消失在风雪之中,才回头瞪了陆承霭一眼道:“我哪里就冷死了呢?”

陆承霭一怔,才缓缓道:“这样的风雪天,唐风礼不赶紧回家,在这里说什么他那不懂事的孙子呢。”

“你…”沈蕴卿听到他说起这事,被噎的有些难受,却不知道从哪里反驳,干脆就不答话,一直向前走去。

陆承霭一见她这样,紧跟着后面道:“公主,有轿撵呢。”

“我不坐,要坐你自己去。”

继续向前走了数十步,见陆承霭还在身后跟着,不免猛然住了脚步,瞪着他道:“沈耀鸿安排人在御林军,是你找人透给父皇的?”

陆承霭在风雪中,见她一双凤眸黑亮幽深,似乎那吸人的深渊,让人宁愿沉溺进去,再不出来。

不免有些愣神。

沈蕴卿没好气的喊了他一声:“我问你话呢!”

陆承霭这次扯开了一丝笑容道:“不生气了啊。”

“回答我的问题!”

“是啊,不过就是小小的透露一下,省得今天耽误时间还麻烦。”

“就知道是你,以后这种事,你最好和我商量一下。”沈蕴卿补充道。

“好,好,我的好公主,知道了。”

沈蕴卿往前又走了几步,见他那个样子,低低的哼了一声,转身看着他道:“别跟着了。”

“嗯?”

“难道你想没有事也进内宫吗?”凤眸一转,带着一丝欢喜与点点笑意,转身走了。

直到这个时候,陆承霭才发现自己已经跟着她走了好久,前面就是后宫与前朝的分界线了,才恍如明白过来,见她那窈窕的身影消失在宫门中,才喃喃一句:“我愿跟你一辈子,到哪里都陪着你。”

数九寒天,天气是越发的冷了起来,沈蕴卿除了要管理好红宫中的事情,对于前朝也是不敢有任何将沈耀鸿与张左业关押后的第一日,听说大理寺就受理了曾皙的状词,然后紧接着是对于张左业那些账目进行了翻查,第二日就整出了眉目,将其中牵扯的人员都理顺了出来,扯出一张巨大的网。

到了第三日的时候,找到突破了口,很快张左业的那些事情如决堤的口子,一旦有了开始后面就顺理成章的得到很多消息,等到拿到这些证据的时候,张左业就什么都招认了。

张左业一旦招认,其他的都是些小小的毛病,那边沈耀鸿就再也不能有任何的动静,就是有动静也于事无补,更何况被变相软禁的沈耀鸿,这会儿就是断了翅膀的老鹰,还能飞到哪里去呢。

等到了第五日,所有的事情都已经查清,不管是有的没有的,都一一的理顺出来了,呈到嘉和帝的面前。

嘉和帝看着眼前的奏折,脸上的神色复杂而多变,但是几经周折,最终还是缓和了下来,露出了一直阴郁的眼神。

他的手放在案上轻轻的瞧着,似乎在诉说着心中此刻的苦闷,眼睛是一瞬不瞬的盯着那本奏章。

上面列着张左业的罪名一共是十一条,而对于沈耀鸿列着则是八大条,其中两个人最为严重的就是贪污受贿、草菅人命、诬陷忠良、徇私舞弊、破坏科举。

这其中那一条都够掉几次脑袋的,特别是贪污的数量更是多的惊人,竟然达到了嘉和国三年国库的银子总数。

而关于沈耀鸿的奏章上最主要的几点则是有举兵谋反的动静。

嘉和帝呆呆的看着那一本本的奏章,心中翻江倒海的难受,他的儿子竟然可以做出这样的事情,作为一个父亲他能有什么舒服的地方吗?

特别是竟然私自的收买人人心,这不是说哪一日就要逼宫不成。

越想越气,最后拿起朱红的笔开始快速的写着什么,终于在最后的时刻的再也写不去了。

颓然的将笔一扔,伏在案上半晌不动。

等到传下圣旨的时候,沈蕴卿正躲在屋子中取暖,她靠在榻上,手中抱着手炉,静静的看着红醉在地下打点着一切,此刻已经是十二月的中旬,还有不长时间就是新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