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蕴卿见这样才点头笑道:“有劳内侍。”

说完就跟着内侍进到了内殿之中,里面有内侍轻轻的转动着风轮,梨花大缸中掰着的冰块都已经融化成了水,只有少量的伏在上面。

皇帝神情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哀乐,而站在旁边的唐丞相则脸上有微微的汗水在额头凝结。

沈蕴卿一看这样的情形,知道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但是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平静的行礼如常。

第225章 太后夺权2

鸾镜朱颜,一样的惊心动魄,收拾好妆容,将那红色纸笺焚化后揣着令符,一路向着慈宁宫进发。

来到慈宁宫中,见多数嫔妃都到了,知道是自己的心事耽误了一些时辰,不过好在不是太晚,想必太后不会太过介意。

上前行礼问好,太后和颜悦色的点头道:“今天是回宫的第一天,你们来请安我也就受了,不过你们的孝心我都知道,回头除了初一十五过来,以后还是按照规矩给皇后请安吧。”

众人一听这是摆明了不想过问俗世的样子,便刚要答应下来,却听道太后的话锋一转:“不过,我听说现在六宫执事之权在贤妃与三公主的手中,三公主没有出嫁,学着理家自然应当,可是毕竟是个没有出嫁的公主,长久管理这些俗事,没得沾惹些势力。不如,既然皇后身体不好,德妃身体也欠佳,就让贤妃与皇贵妃一同管着吧。”说着就看向了下早朝后就来请安的皇帝。

嘉和帝没有想到这太后一上来就要夺去沈蕴卿的大权,正在思量之间,却听到太后接着道:“这三公主也不小了,回头也是要找婆家的,这会儿不带出几个能管理后宫的能手,以后可怎么办呢?”

沈蕴卿面无表情的站在旁边,感受到一旁那些或者幸灾乐祸或者担忧或者高兴的眼神,一动不动,而手却微微的蜷进袖筒中。

这一招可真是厉害,一回宫,先是说明自己不管后宫之事,然后用着她没有出嫁的身份生生的压了下来,让皇帝不答应反而不行了。

见到嘉和帝那有些为难的表情,沈蕴卿低头冷冷一笑,果然是老狐狸,昨天的一切都是冲着自己来的,或者是说冲着母后来的,直到现在才露出尾巴。

既然这样,就不要为难父皇了,只是你既然不怕与父皇的隔阂更深,那就如你所愿。

沈蕴卿袅袅婷婷的上前行礼道:“多谢太后体谅,孙女正是管的劳心劳力,还是不能步步周全,既然太后这样说了,就让皇贵妃来吧。毕竟昭阳人小,不能服众。”

话悠悠荡荡的煞是好听,让其他道行浅的人都以为是沈蕴卿确实是出自肺腑之言,甘愿让出这一项炙手可热的权力。

只有皇帝与太后的脸色微变。

不能服众,那可是皇帝亲自精挑细选的人才,如果不能服众那不是早应该换人了吗?

再说太后的意思不是说沈蕴卿没有出嫁,自然是对着这些嫔妃们资历浅的很,很有不能服众的想法。

太后看着皇帝脸色细微的变化,眼神狠狠的在沈蕴卿的身上打了一个转。

沈蕴卿毫不畏惧的站在那里,不吭不卑的,毕竟就是太后怪罪下来,挺多就是言语不慎的罪名,还能到了哪里不成,再说还有嘉和帝在旁边呢,这是变相的打了皇上的脸面。

果然,嘉和帝接着道:“既然昭阳这样说了,那就依照太后的意思。不过皇贵妃没有经验,就让沈蕴卿在旁边帮衬着也好些。”

太后听到皇帝这样说,心中只得如此,想要一朝一夕的瓦解沈蕴卿的势力,是绝对不可能的,这会儿将皇贵妃推进去,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这样想着脸色稍霁:“这样更好,如此一来,等到昭阳出嫁的时候也该差不多了。”

沈蕴卿低着头谢过恩典,然后看着皇贵妃受宠若惊的上前叩头谢恩,心里却是另一番想法,嫁人嫁人,三句话离不开她的嫁人之事,看来要从长好好的考虑一下,省得太后真的将她嫁了人,可就不好了。

话已经完结,众请安的人都纷纷散去,似乎打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有其中的主角知道是怎么针锋相对,其他的人却全无所觉。

离开慈宁宫,沈蕴卿与皇后贤妃一同往回走,贤妃见四周无人,还是忍不住道:“太后到底是什么意思,这样硬查进来皇贵妃,难道是与皇贵妃有什么勾结不成?”

“勾结?我看未必。”沈蕴卿轻轻的回道。自从大皇子被贬斥,此时的皇贵妃如同没有翅膀的鸟儿。

再说太后那样精明的人物,怎么就会看不透大皇子是什么人呢,说是帮助大皇子不如说是帮助自己。

不过这太后也太过于早打算了吧,父皇虽然年龄大了,但是身体还是不错的,太后无非是想在立褚的事情上,插上一脚。

这宫中几个皇子,除了二皇子沈嘉奇就是沈煜了,对于贤妃的沈平盛自然是站在沈煜这一边,从表面上看,沈煜是站了主要地位。

但是太后对自己的态度,很明显的表明了对于沈煜她是很不看好,难道是二皇子沈嘉奇不成,想到这样,沈蕴卿想起了昨天晚上,德妃与太后一起离开的身影,越想越觉得蹊跷。

看来要抓紧的找暗卫查查这些事情,心中才好有些成算。

这样想着,就听到皇后接着道:“静观其变吧,今天昭阳的一句不服众,让皇上与太后生了嫌隙,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的方法。”

说完望了一下蓝天,似乎想起了什么事情,但是情绪很快的回归到了现实:“终究你与昭阳都还掌管六宫之事,不过,我想,如果回到我的手中,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母后。”沈蕴卿意识到皇后的打算,她是想要自己揽过六宫的权力,避免沈蕴卿最后成了太后的眼中钉:“您的身体不好,不能操劳过度啊。”

“嗯,我知道的,昭阳,你放心就好了。”皇后没有说别的只是安慰的拍了一下沈蕴卿的手,一路的往回走去。

沈蕴卿看着母后的身影,终归是什么都没有说,只是听到贤妃在耳边道:“皇后可能只是担心吧。”

沈蕴卿只得点头道:“我知道的。”

回到宫中,便找来了暗卫,一一的吩咐下去,只觉得头疼欲裂。这个太后一回宫就给自己找了这么个大难题,可也真是让人难受。

不过在不明白对方意图的时候,她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动静的,只有静观其变,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是吗?

红醉上了茶水,轻声道:“公主,皇贵妃问明天都是几时到哪里理事啊?”

“哦,她倒是积极,按照平时的规矩告诉她吧。”

红醉点头出去了不一会儿,又慌忙进来,深深的看了沈蕴卿一眼。

看的她心头一跳,忍不住道:“什么事情,这样慌张,好好的说。”

红醉只得开口道:“听说,听说皇后去求了皇上,掌管六宫的权力都收归皇后,只让贤妃与皇贵妃从旁辅佐。”

“什么?”沈蕴卿讶然的看着红醉,只觉得脑袋嗡的一声。

母后还是这样做了,她明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好,却要费这样的精神做什么啊?

沈蕴卿心中一疼,知道母后这次是铁了心的将自己从这些权力的旋窝中抽出身来,想必当时在太后宫中就已经下定决心,不过是念着她怕说出来再起什么变故,或者被自己知道用其他的理由驳回。

才在回来后,直接去求了父皇的旨意,让自己没有回旋余地。

母后啊母后,就是身在漩涡之外,恐怕也不能免除尔虞我诈啊,您这样真是让人心痛不已。

皇后掌权,贤妃与皇贵妃辅助,似乎太后对这样的安排也没有了什么异议。

后宫着实平静了一段时间,沈蕴卿让人去查了德妃与太后的事情,得知了一个颇为惊人的秘密,那就是太后是德妃的亲姑姑。

这件事情知道的很少,甚至是无人知晓,却被沈蕴卿从暗卫提供的一些蛛丝马季中给找了出来。

当年太后的母亲的家族,是嘉和国最大的贵族,可是她的母亲却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子,爱上了一个家事很一般的人儿,但是经过一番争斗,也算是得偿所愿了。

谁知天不遂人愿,太后的母亲嫁过去几年,生了一个儿子后,自己的夫君竟然得了病,一命呜呼了。

这一下,太后的母亲如同被抽了主心骨,一下子颓废了下来,看着眼前的儿子,几次想要自杀,都被娘家人给拦了下来。

后来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就回到了自己的娘家,再后来,看似那如钢铁一样的感情,瞬间瓦解,太后的母亲竟然嫁给了本国中另一个大家族里,做了人家的续弦。

不到一年的功夫,又生下了太后,只是太后在这个家族里并不是多么的受到重视,一直默默无闻,直到后来先皇选妃,以秀女身份进到宫中,再加上母亲娘家支持,在先帝的第一个皇后故去后,登上了皇后之位。

也算是一段传奇人物了。

这样看来,没有任何的破绽,但是沈蕴卿看着这些东西,总是觉的哪里不对,后来又让暗卫寻到了太后母亲的娘家,在无意中发现太后的生辰与现在的生辰不一样。

想必是改过什么一样,才约莫的推测出,可能当年太后母亲第一任夫君死的时候,她就已经怀孕,然后太后母亲的娘家必是用孩子的性命要挟或者吓唬与她,才让她迈出了另嫁他人的决定。

这样的事情对于太后母亲是痛苦的,后来在太后几岁的时候,终究是因为心灰意冷,早早离开了人世。

只是太后母亲的娘家,又不是没有钱,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养着太后母亲呢?非要逼着她嫁给另一个根本就不爱的人。

这里面的玄机,已经随着那些人的老去而老去了,无法探究了。但是太后母亲与第一任丈夫生下的那个儿子还在。

那个儿子后来成为了一名朝臣,在先皇那一朝也算是关居高位,至于什么时候发达的,自然是从太后得到先帝宠爱开始。

这些事情更加证明了太后与她哥哥的关系,甚至太后是知道自己的身世的。

第227章 谁是炮灰

后来,太后就给自己的父皇求娶德妃,当时先皇是同意的,不知道后来经过了什么变故,一直要做正妻的德妃,最后成了父皇的小妾。

而自己的母亲却成了嘉和国的皇后,这里面的事情,或者要问问母后才知道。

但是母后对当年的事情也知道的甚少,只知道自己与嘉和帝是从小就定下的姻缘,再说德妃就是沦为了妾室,太后与德妃当时没有说什么,这么多年更是没有说什么,谁还会当个正经事去在乎呢?

只是德妃的父亲后来死了,德妃是家中的孤女,太后在平时也没有见她对德妃有多么的照顾,恐怕也是因为怕人说什么闲话吧。

不过她们姑侄的关系一旦确定,那么对于太后这几次的作为,沈蕴卿也算是隐隐有了一股了解。

恐怕太后的心,过于的大了,她是要在暗处支持二皇子登基上位了吧。

当沈蕴卿想通了这一点,曾经冷冷的一笑:“二皇子是亲孙子,那么这些其他的皇子就不是亲孙子了吗?”

但是太后的立场已经是这样了,那些血缘是割不断的,沈蕴卿也没有想要去做什么隔断的动作,只能有心的防备着太后了。

太后从皇后掌权后,也没有过多的动作,倒是唐淇澳顺利的迎娶了榴儿,也算是了了一桩沈蕴卿的心事。

但是唯一让沈蕴卿不放心的还是自己的母后,经过这几个的操劳刚刚养的挺好的身体,越发的疲惫起来。

沈蕴卿找了张太医询问,不过是因为劳碌过度造成的,但是沈蕴卿几次劝说,皇后总是笑道:“放心吧,我的身体我自己清楚,你放心就好了。”

这样的后果就是沈蕴卿天天的往凤梧宫中跑,没事了就给皇后宽心或者寻到一些补药,让皇后来吃,除此之外,似乎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至于嘉和帝这几个月天天的忙,似乎朝堂上的事情格外多,特别是今年立春后,竟然到现在都没有下过一点雨雪,让他甚是着急。

毕竟春天就雨少,但是春天却是播种的时节,这样的干旱已经持续了几个月,对农作物的生长与种植都是最大的损害,愁的朝堂上的人各各不展眉头。

天气越发的热起来,依然是没有任何的进展,好在沈平盛也渐渐的从阴霾中走了出来,贤妃在宫中的事情上有心情多多的帮衬着皇后,到让沈蕴卿有些高兴。

这一日,已经是四月末的天气,大太阳早早就挂在了天空上,如同每年的五月末一样,刺得人眼睛生疼,这几天的温度格外的高,沈蕴卿这个喜热怕冷的人都让人早早换下了夏季用品,可想而知对其他人来说,真的如同进入了酷暑。

沈蕴卿安静的坐在窗下,听着沈煜在对面说着今天朝堂上的事情,说太后知道天不下雨,又要赶往别山去求福,可是这样的暑热天气,皇上怎么可能允许,自然是不让的。

当时太后坚持,正好在太后宫中的德妃,也跟着跪了下来,苦苦哀求,最后竟然让二皇子去祈福。

一个皇子祈福自然是不太合适,最后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去查勘民情。

沈蕴卿点点头,这是前几天就知道的事情,不过是太后与德妃在皇上面前唱的一出戏,这么多年的隐忍,二皇子似乎也该有所作为了不是吗?

不过直到此时才出头的二皇子,让沈蕴卿很怀疑前面的三皇子与大皇子是不是无缘无故就做了太后的炮灰呢?

那只沈蕴卿曾经感觉到操控一切的无形大手,会不会就是太后这个人呢?

这些暂时没有证据,沈蕴卿也不敢过于确定,但是二皇子去视察的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事情本来可以告一段落,没想到今天在朝堂上,不知道那个不长眼的大臣竟然说一个皇子去不放心,因为旱情严重地方又宽阔,二皇子一人之力恐怕是不济,非要在让一位皇子跟着去。

沈平盛对这样的事务从来不上心,这是整个朝堂都知道的事情,而作为沈煜的那一派大臣们似乎生怕自己支持的皇子被人夺了功劳,硬是让沈煜去。

当然沈煜是万分激动的想要去的,但是落在此刻沈蕴卿的眼中就是深深的忧虑。

她哪里不是让弟弟去建功立业啊,只是太后这样的安排恐怕是对沈煜很是不利啊。

远在千里之外,沈煜的安全都难以保证,更何况要建功立业呢。

“姐姐,这一去,我是要做出点成绩来的。”沈煜神采飞扬的笑着。

沈蕴卿低低的叹了一口气,斩钉截铁道:“你不能去。”

“为什么啊?”沈煜顿时睁大了眼睛,奇怪的望着沈蕴卿。

沈蕴卿看着自己的弟弟,总不能说,太后是设了圈套等着你去钻吧。

她略微的停了一下,细细的思索片刻才道:“第一,你年龄太小。第二,二皇子是什么样的人,到现在我都不太了解,走了大皇子与三皇子,他对你就没有坏心吗?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二皇子去查勘民情,后期不需要保证吗?你走了,父皇还有更多的军国大事处理,你就不要帮忙了吗?”

一席话说的沈煜也渐渐的犹豫了起来,是的,沈煜知道姐姐说的有道理:“可是,那边视察旱情也是建功立业的事情啊。”

“这样的事情,让二皇子去做,让他建功立业,告诉你身后的那些大臣们你就安心的带着宫中。”沈蕴卿不容置疑的说着。

沈煜无语看着自己的姐姐,但是他一直相信姐姐的判断与决定,只得将满腔的热情暂时压下来,回头通知他身后的大臣们,将这件事暂时放下来,毕竟皇上还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不是吗?

沈蕴卿看着沈煜离开的背影,看着外面明晃晃的日头,只觉得这天是越来越热了,看来需要去看看母后在做些什么才是。

便吩咐了红醉与紫影等人,一行人顶着大毒日头就去了凤梧宫中。

皇后正在对账,看着沈蕴卿进来,不免抱怨道:“这样热的天,你怎么跑过来了呢?快,你去给公主打扇,你去给瓮中取些用井水掰着的水果。”

众人赶紧的各自忙去,沈蕴卿笑道:“母后不要这样的乱忙,出来的肩舆上都要伞,也不会太过热的。”

“那也不成的,就是那伞底下站的久了也发晕呢,来,做我身边来。”

沈蕴卿乖乖的挨着皇后坐了下来,笑道:“母后在看什么呢?”

“这不是月末了吗?看看这个月的账册。”皇后揉一揉发酸的眉角道。

沈蕴卿站起来净了手,上前给皇后轻轻的按着道:“母后休息一下吧。”

“嗯,还是你贴心。”皇后点头。

沈蕴卿看了几眼,道:“要不母后去休息一下,我帮您看着,回头他们也不知道是谁看的呢。”

“也好。”皇后点头,想来是真的累了,任由沈蕴卿自己看了起来。

沈蕴卿一直看到下午时分,才住了手,看了外面一眼问红醉:“送信的回来了吗?”

红醉点头,低声道:“回来了,奴婢看您看的认真就没有敢打搅。说是唐丞相随时恭候您呢。“

“那就好,咱们这就准备出宫一趟。”说着起身,进到内室与皇后说了一些闲话,就退了出来。

回宫换了一身轻便的衣服,就直接出了宫门,然后一直到了唐风礼的府上,府上早有人等在门口,一见沈蕴卿急忙的向里面让去。

沈蕴卿一路来到了唐风礼的内书房,互相私见过,才坐了下来。

唐风礼看着沈蕴卿平静的脸庞,挥手让旁边的人都退了下去,才道:“公主可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吗?”

沈蕴卿点头:“关于沈煜去赈灾的事情。”

“哦?”唐风礼有些疑惑的看着沈蕴卿,这不是个好事吗?怎么看着沈蕴卿却是一副很是担忧的样子呢?

沈蕴卿也不避讳,直接将事情略微的一分析:“唐丞相,您是怎么看二皇子视察的事情呢?”

唐风礼略微的皱了一下眉头:“这个,似乎是太后的提议。”

“嗯,是太后的提议,可是这样好的事情,怎么就偏偏落在二皇子的身上,如果太后有心,那么沈煜去岂不是要讨人厌了吗?”沈蕴卿的凤眸轻微的转动了一下,才停留在不远处的一个双耳蓝瓶上了。

唐风礼听到这样的话,突然间明白了些什么。原来如此啊,如果太后要保二皇子,那么沈煜此去必是碍眼,对于太后这个人,他是很了解的,如果真的捱了太后的眼,那么可就不好说了。

唐风礼对于如今的太后,一直保持着中立态度,就是在支持嘉和皇帝登基的时候,他也没有表现出过多的热情。

因为他深知太后这个人心机太重,不是好相与的,与她合作不外乎与虎谋皮。

后来事实证明他的决策是无比的正确,那些在支持嘉和帝登基后的老臣们,只要与太后有过亲密合作关系的,嘉和帝都不喜欢,太后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都被太后用其他的法子给打发了。

而只有这些始终跟随着先皇,明白先皇意思而跟随嘉和帝的才有幸保留了下来,他就是其中的一个。

从上次沈蕴卿的示好开始,唐风礼曾经犹豫过,但是他相信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也因为沈煜渐渐的长大,嘉和帝心中的人选似乎再向沈煜靠近。

第228章 代弟出巡

唐风礼深深的吸了一口,当年他没有看错先皇的意思,现在他自信也没有看错嘉和帝的意思,既然这样,太后就是有天大的本领也要好好的考虑一下。

突然,唐风礼觉得前几个皇子莫名的悲哀起来,他们也许在不知道的时候已经成了了某人的炮灰,而这次太后回来的时间这样蹊跷,明明声称不再过问朝中之事,可是回来在安稳后就让二皇子出马,这不是明摆着吗?

要说太后为什么不支持沈煜呢?同样是自己的孙子,这个岂不是更有把握,恐怕还与当年嘉和帝的亲生母亲有关,毕竟现在的皇后可是当年冠宠六宫那人的亲外甥女。

就是在死后多年,太后想不要她了,而嘉和帝则要做有信用的人,太后很明显受到了先皇的谴责,被逼无奈才做出退步。

因为这个事,嘉和帝与太后产生了嫌隙,太后对于皇后虽然没有故意的刁难,但是这口气,以太后的性格是打死都咽不下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