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嘉和帝就是后宫佳丽再多,对于皇后的位置从来没有别的想法,可见嘉和帝的想法是什么了。

想到这里,唐风礼更加笃定了嘉和帝的想法,决定与沈蕴卿站在同一条线上。

沈蕴卿看着一直默默不作声的唐风礼,知道他在算计着什么,只是静静的等待着,直到他开口道:“公主说的有些道理,不过今天的呼声很高啊,皇上可能已经有了这个想法。”

“嗯,我知道,今天我已经通知了沈煜让他去对那些大臣们说了,但是什么时候收到效果就不知道了,只是…”沈蕴卿顿了顿,意思再明显不过,只怕是皇帝那里还要靠唐风礼去说说了。

唐风礼遥遥头道:“这次真的不好说啊,我看今天皇上已经做了决定,只是还没有下圣旨罢了。”

“不行,沈煜是绝对不能去的,这关系到他的安全。”沈蕴卿坚定的摇头。

唐风礼点点道:“我知道,我知道,只是老臣有个方法,可是也是很不妥的。”

“说吧,唐丞相,只要不让沈煜出了京城的门,怎么样也是好的。”

唐风礼深深的看了沈蕴卿一眼,半晌才下定决心道:“如果想要六皇子不去涉险,只要有人替他去。”

凤眸一亮,瞬间又暗淡了下来:“不行,绝对不行。平盛也不能去,他是贤妃的支柱,这个连想都不要想的。”

“那就…”唐风礼跟着摇头,似乎再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了。

沈蕴卿看着唐风礼道:“如果说找个人替沈煜是唯一的办法,那么我去如何?”

“公主!”唐风礼惊叫了一声:“你也不能去涉险啊。”

“怎么会呢?我不过是个公主,就是二皇子有什么想法,也不会针对我的。再说我就是挣下再多的军功,与沈煜有何干系呢?在父皇眼中,我是我,沈煜是沈煜,不能同日而语,不是吗?”沈蕴卿觉得这个仿佛非常的好。

但是唐风礼却是不同意:“公主,你是皇后与六皇子的支柱,你走了,六皇子与皇后科怎么样呢?”

沈蕴卿看着唐风礼,默默道:“皇宫有父皇在,我相信,这么多年皇后与沈煜都没有异样,现在也不会有异样,父皇会护的他们的周全。但是沈煜出去了,谁也顾不得他了。”

唐风礼还想在劝,却见沈蕴卿坚定的摇头,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唐丞相,你就帮助我说服父皇,让我替沈煜去走这一遭吧。”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相处,唐风礼知道沈蕴卿的性格是外柔内刚,既然定了下来,就不会改变,再说这是现在最好的方法,因为二皇子是不可能对一个没有权利去争夺皇位的人下手,而引来皇上的质疑,那样最是得不偿失了。

不过,这是唐风礼的想法,至于二皇子会不会真的这样做,或者是太后会不会真的这样做,都是未知的。

唐风礼无奈的点点头,算是答应了沈蕴卿的请求。沈蕴卿既然达成所愿,就辞别了唐风礼。

唐风礼送走了沈蕴卿,也按照沈蕴卿的意愿,急急的向着皇宫进发,准备说服皇上将人改一下了。

沈蕴卿出来丞相府,根本没有回宫的意思,她弃了轿,缓缓的行进在京城的大街上,竟然不知不觉的走到了一处酒楼前,抬头望了一下竟然发现是当时那个与陆承霭来过的酒楼。

心中不免一动,略微的犹豫后,抬脚进入到了店内。那掌柜的正忙着结账,一抬眸看到了沈蕴卿,似乎没有想起什么,突然才发现竟然是她,立即亲自迎了出来。

“小姐,你怎么来了,快快,二楼雅间啊。”说着就往二楼让去。

沈蕴卿点头一笑:“还是中间的那个位置好。”

“成了。”掌柜的点头,自从上次的事情后,沈蕴卿不仅救了掌柜的母亲,后来因为掌柜媳妇的原因还给了他们不少的银两,现在这个酒楼重新装修了一下,越发的高档起来。

这掌柜的自然当沈蕴卿是个救命恩人,把她让到中间的那间包厢,看着小二上了好酒好菜,才说了几句话,退了出去。

沈蕴卿看着曾经熟悉的地方,突然想起那一日,陆承霭歪着头看着自己,笑着道:“这地方好,既临街又不吵闹,不知道公主可喜欢。”

他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听说西齐皇帝的病越发的严重起来,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样的难过。

上次让暗卫送了他信来,只是满篇的平安之语与关切之情,今时今日无意中在坐在这里,想起以前他陪着自己一路披荆斩棘的走过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

只是没有想到,现在却出现了太后这号人物,或者很快她又要离开皇宫了,不过这次他就真的不能在身边保护自己了。

这样不经意的逛街,到让沈蕴卿切切实实的体会了一把什么是相思之苦。

直坐到日暮西垂,才起身回到宫中去了。

回到宫中已经到了掌灯时分,沈蕴卿一路默默无语让跟在身后的红醉与青岫都有些无所适从,知道是公主心情不好,更是没有多话。

天热的人难受,浑身的粘腻让沈蕴卿很不舒服,好在紫影在宫中早有准备,回来就沐浴更衣,比开始要舒服很多,轻轻的打散了头发,让红醉一点点弄得六七分干,独自一个人躺在榻上。

紫影送上来一些水果,说是郑内侍求见。

沈蕴卿点头,郑内侍进来道:“公主,刚才太后给二皇子与六皇子一人送去了一份,去视察灾情的路上用的各种生活用品。”

“哦,也难为太后这样用心了。”沈蕴卿点头,心中却道这父皇的旨意都没有下来,她都是积极,这不是明白的说明了让沈煜去么?

也不知道唐风礼哪里怎么样了。

“这会父皇在哪里啊?”沈蕴卿淡淡的问道。

郑内侍回道:“听说唐丞相在日落时分进的宫,这会儿都没有出宫去呢。”

沈蕴卿不禁簇了眉头,这样久都没有谈拢吗?

“这个时辰了,不知道用过晚膳了没有?”

郑内侍道:“听说是还没有呢,刚才送消息的人还说,皇上身边的人急得不行,皇帝与丞相也不用膳,不知道如何是好呢。”

“哦,既然这样,今天咱们小厨房可还有可口的吃食啊?”沈蕴卿问道旁边的紫影。

紫影点头:“有公主爱吃的几样食物,不过皇上哪里就不知道喜欢不喜欢了。”

“有粥就好,去准备粥与几样简单的点心,我们去清心殿。”

不一会儿的功夫,沈蕴卿就出现在了清心殿的外面,上前对着刚刚迎出来的内侍笑道:“劳烦内侍了,刚才从母后那里出来,偶尔听说父皇还没有到母后那里用晚膳,心中记挂,特送来一些简单的吃食,呈给父皇吧。”

那内侍笑着接了过来:“哎呀,公主出现的真及时,可是要急死我们了,都这个时辰了也不说用膳的事情,还是皇后想的周到,知道派了公主来,公主稍等,看皇上的旨意吧。”

说着就进到了大殿之中,过了没有一会儿的功夫,内侍笑着出来道:“皇上有请公主呢。”

沈蕴卿见这样才点头笑道:“有劳内侍。”

说完就跟着内侍进到了内殿之中,里面有内侍轻轻的转动着风轮,梨花大缸中掰着的冰块都已经融化成了水,只有少量的伏在上面。

皇帝神情看不出任何的喜怒哀乐,而站在旁边的唐丞相则脸上有微微的汗水在额头凝结。

沈蕴卿一看这样的情形,知道事情进展的并不顺利,但是没有任何的表情,只是平静的行礼如常。

皇帝开口道:“平身吧。”

“谢父皇。”

“你母后用过晚膳了吗?”

“用过了,因为担心父皇一直没有过去,特意的差了儿臣过来看看,儿臣想着今天的粥很香甜,天气又热,就给父皇带了一些来,里面有各种水果,生津止汗最好不过了。”

嘉和帝看着沈蕴卿一脸平静,心中微微的舒了一口气,看来她是真的什么都不知道的。

脸色就稍微的带了一丝笑意:“嗯,你有心了。唐大人,这天色不早了,一块用吧。”

唐风礼的眼角滑过没有任何表情的沈蕴卿,惶恐道:“和陛下用膳是臣的幸运。”

“来人啊,摆膳吧。”皇帝开了口,傍边一直等着的内侍,终于松了一口气,急忙的摆上饭菜。

第229章 来到灾区

沈蕴卿就伺候在旁边,先是给嘉和帝端了粥,又要给唐丞相,唐风礼站起来赶忙推辞:“不敢劳动公主。”

嘉和帝看起来心情似乎有了好转,笑道:“没事,唐大人,你是老臣,就是三公主伺候一会儿也不为过的。”

唐风礼才赶忙的接了过去。

就这样,默默的吃完了饭,沈蕴卿看着内侍们将膳食撤了下去,才对着嘉和帝道:“父皇用好了,那儿臣也放心了,儿臣告退了,早早回去告诉母后,省得她担心。”

“你且等等。”嘉和帝招手道:“今天朕和唐丞相说起一件事情,想听听你的意见。”

说着也没有等沈蕴卿说什么,就把准备让她与二皇子去视察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问道:“你觉得呢?”

虽然刚才已经换过了冰,但是唐风礼仍是出了一身的薄汗。却听到沈蕴卿优雅而平静的声音,在整个大殿响起:“代天子巡视本是幸运之事,先不论儿臣去与不去,必要有一个为首之人,二皇子年长,自然事事妥当,就是沈煜去也是学习见识。儿臣想,重要的不是谁去,而是谁更能在大灾面前发挥作用,让最新的消息送到京城,让父皇对灾区的情况了如指掌,以便做出最好的应对。”

话音一落,嘉和帝的神情就微微的有些变化,是啊,谁去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力,应对灾情的能力。

二皇子是年长,可是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是特别的出众,而沈煜年龄也是小了些,到了那里不免会被那些官员忽悠了。

这样说来,却是需要一位能够担任此项工作的人去,而这个人不仅对自己忠心,更要有机智的头脑,同时还要身份让人觉得不碍眼才行,否者那些官员必是要战战兢兢的,不能露出什么马脚,或者故意隐瞒。

也就是说一个是明面上的主子,一个是暗面上的主子。上一次,攻打方景惟的叛军,就是这样,自己怎么就忘了呢。

这样看来,沈嘉奇与沈煜一同出现,谁都不能进行暗面行事,底下的官员很可能阳奉阴违的。

可是,真的如唐风礼说的让沈蕴卿再去嘛?她是一个公主,按理说最合适不过。但是她的身份不是从前,有着曾经的军功在身,已经不容人小觑了。

难道要在换人?换谁呢?

嘉和帝陷入了深深地思索当中,而此时沈蕴卿却对着唐风礼瞧瞧的用了一个任何人都没有注意到的眼神。

唐风礼瞬间明白了过来:“陛下,是的,公主说的对啊,谁去不重要,重要的是人不能太昭显还和陛下一条心。老臣还是那句提议,三公主很合适。因为其他的人,身份所限,自然不合适,而三公主曾经有过战绩,陛下就是再次派出去,也没有不合理的地方。同时,毕竟是个公主,就是能力再强,那些人也不会像对皇子一样,过于的巴结或者笼络。反而曾经的战绩,让那些人心里有点猜测,觉得公主不是太过于简单,又摸不到底牌,最好了。”

沈蕴卿听完唐风礼的话,才略带惊讶的道:“唐丞相是让我去吗?怪不得父皇与丞相商量了这么一晚上。父皇心疼我,自然心中不远,丞相这样,父皇又不好推脱,就为了这个,闹到这个时辰。”

嘉和帝看着沈蕴卿那天真无邪的面孔,突然就笑了起来,嘴角勾的如同下玄月一样:“好了,好了,还是昭阳懂我的心思,行了,今天时辰不早了,唐大人也早些回去休息吧。”

唐风礼见状,赶忙上前行礼道:“哦,是老臣让陛下为难了。”说着退了出来。

沈蕴卿也乖觉的退出来大殿中,与唐风礼正好一前一后。

唐风礼看着沈蕴卿,嘴角忍不住的笑,趁着没人瞧瞧的竖起了大拇指:“公主,厉害啊。”

“丞相夸奖了。”

说完,两个人心领神会的一笑,各自忙各自的去了。

嘉和帝独自坐在清心殿,良久后,才开始拿起笔缓缓的写起字来,旁边的内侍赶忙上前去磨墨,见皇帝竟然是在写圣旨,便垂下了头。

第二天一早,圣旨过来到了沈蕴卿的昭阳宫,这次去查勘灾情由二皇子沈嘉奇与沈蕴卿同去。

当这圣旨传到唐风礼的耳朵中时,唐风礼呵呵的一笑,昨晚他就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要不是沈蕴卿昨晚那装作天真可爱的样子,给嘉和帝台阶下,这事恐怕是悬,当时他还以为不能成了,心中着急,没想到沈蕴卿去几句话就搞定了,果然厉害啊。

而同时受到消息的太后则是一脸的愤怒,却又不好对外人道,直到沈煜说将赐给他的东西转送给了沈蕴卿,太后只是对着送信人淡淡的哼了一声,又喊来了二皇子沈嘉奇关起门来,密谈了一上午才心情略微的舒畅起来。

这些对于沈蕴卿来说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沈煜可以安全的待在皇宫中,她又跑到凤梧宫中,嘱咐了一干人等,让紫影继续入驻凤梧宫,帮助母后。

又嘱托了贤妃、沈煜和唐风礼等人,务必不要与太后有什么冲突,就是有事也暂时忍得,等她回来在从长计议就是了。

就这样,三日后,沈蕴卿与沈嘉奇一行人出了京城,一路直奔干旱灾区,路上没有任何的停歇,直行了十多日才渐渐的进入到灾区边缘的地带。

天气异常热,太阳如同就在头顶上打转,阳光直直的刺的人眼睛生疼,汗水一滴滴落在,还没有落地的时候就要被蒸发干净了一般。

好在沈蕴卿是个公主,能够坐在轿子当中,但也是热的难受,就是旁边的青岫一个劲的不停扇风,也不能有任何的缓解。

沈蕴卿摆摆手示意青岫不要再扇了,这一股股的热浪,哪里是扇扇就可以停止的呢。

眼睛望着外面,又走过一群流民,正在听着底下的官员对他们讲解,朝堂很快就来了救济之类的,人们还是将信将疑的停住了脚步。这是今天进入灾区后看到无数流民中的其中一小波而已。

沈蕴卿没有说话,这次去本来就死要调度所有的粮食之类的东西,用来救助灾民,但是现在他还没有十足的把握,能够救助这些可怜的人们。

青岫也跟着沈蕴卿望出去,想起那阵自己看着他们可怜要用车上的粮食救助她们,被沈蕴卿给拦了下来道:“这些粮食救不了任何一个人的命,反而他们会因为哄抢而发生踩踏,进而伤了人命。”

听到这里青岫只得作罢,沈蕴卿看着前面在马上也奄奄一息的二皇子,见他一路上也是这样没有任何救助的意思,知道他和自己有同样的想法。

再看他本来长的一副书生模样,看起来弱不经风的样子,没想到竟然一直撑到现在,看起来以前确实小看了他的心思与体力。

这样想着,就听到前面的人道:“进到云中郡了。”

云中郡是这次受灾郡县的其中一个,本次最严重的要数云中郡,其次就是河东,然后就是整个衡山地区。局上报的来看,虽然说不上饿殍遍野,但也是饥民死着十有三四了。

进到云中郡,只见树木多数已经干枯而死,河流更是没有一滴的水,满面尘土在人群中不断的飞扬,呛得人难受。

沈蕴卿看着四周的农田,眉头皱的越发的紧,对着外面道:“停车,停车。”

赶车人急忙的停了下来,沈蕴卿二话不说的从车上跳下来,一直向着旁边的农田走去。

二皇子看着行动奇怪的沈蕴卿,因为农田里的植物都已经干涸而死,虽然能看出植物,但是已经没有任何救活的迹象。

沈蕴卿在农田中拔了几根已经死掉的作物,又走回到车上,二皇子奇怪的问道:“三妹,你这是要做什么?”

沈蕴卿捏着农作物,轻轻的叹息了一声:“没事,我就是看看。”

说着转身进了车厢,二皇子意味深长的看了她一眼,挥手示意继续前进。

青岫一直跟在沈蕴卿身边道:“公主,这些农作物早死了。”

“我知道的。青岫,你看,外面的山。”

青岫顺着沈蕴卿手指的方向,放眼望去,只见山上都已经没有了什么植被,奇怪的问道:“这些树木都死了吗?还是根本就没有?”

“没有,都被砍伐了。这干旱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成的,是因为很多的原因,我想这只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吧。”沈蕴卿觉得事情远没有她的那样简单,看来要解决干旱的问题,首先要明白这些树木去了哪里。

青岫似乎也明白了过来,跟着皱紧了眉头半天不在言语。

这次出来,红醉没有跟着过来,而是让郑内侍跟着出来了。一时因为郑内侍是个男人,有什么事情,他去办比较的妥当,二是郑内侍走了,宫中要留下一个人,最让沈蕴卿放心的就是红醉。

沈蕴卿将自己的那些暗卫都留给了红醉、沈煜等人,而当初跟着陆承霭的暗卫,他带走了几名,剩下的这次也都跟着出来了。

好在这些人念着是陆承霭的命令,对沈蕴卿的指令是言听计从,一路上二皇子也不敢对她怎么样。

沈蕴卿对着外面道:“小郑子?”

“在。”郑内侍靠了过来,这次出来为了方便,沈蕴卿都是这样换他的。

“碰到灾民,你打听打听这山上的树都去了哪里。”

“是。”郑内侍点头。

车队继续前行,灾民是越来越多,竟然有的地方竟然起了火灾,这是旱到极致的后果,不过幸好都是小规模的,用沙土很快就熄灭了。

但是如果遇到更大的火灾,恐怕就没有这样容易解决了。

第230章 吃大户

终于在经过了几天的跋涉后,到达了云中郡的城镇中,大小官员都在城门口迎接他们的到来。

很快进到府衙,这次出来沈蕴卿为了方便也是男装打扮,根本不影响行事。

二皇子也算是雷厉风行,一来就召集官员,坐下商讨怎样救灾得事情。

可是旱灾不同于其他,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了水什么都没有,就是在这里有钱都不一定活命。

整个大地都是一片黄沙,这要上哪里去寻找水源呢。

沈蕴卿看着二皇子那焦急的脸,心中更是有了另一番想法,首先这些官员没有因为旱情而发生逃逸,这是值得表扬的。

她等着大家讨论了一会儿,轮到自己发言的时候,才将这些表扬的话说了出来,然后道:“救灾是第一位的,可是怎么救才是最为关键。”

“这次后面有官兵压着粮草,我想今天已经到达了永州,几天以后就可以到达这里了,但是没有水,什么都做不了。流民一样会越聚越多,甚至发生暴动。所以我建议,暂时实行一种其他可行的办法,就是让灾民移居到永州。我们来的路上,我已经看过了永州,那里没有什么受灾的现象,地方也辽阔,能够很好的安置灾民。”

话还没有说话,二皇子立马站了起来道:“这是流民,到了哪里要是抢夺永州的东西怎么办?”

接着地下的人也跟着纷纷表示不同意:“是啊,流民猛于虎,这可不行,我们这里的危机解除了,永州的人可怎么样呢?”

沈蕴卿看着大家,信心满满的一笑:“大家,你们知道永州是军事要塞,自然少不了兵将,再加上这次押送军粮的都是官兵,流民会有所忌讳。但是最主要的一点,流民之所以是流民,因为没有吃的,没法活命,如果有了可以安置的地方,自然不会想着闹事。还有,另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这次我们要施行的是移民救食。移民与流民有着本质区别,我们只是暂时将这些灾民有我们朝廷出人,暂时画编,一波波的移动到永州地界,而不是任由流民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我们加以引导,使他们顺利迁移,这样有了我们朝廷的帮助,有了吃的,我相信没有人会愿意去抢夺。”

沈蕴卿讲完,所有的人都为之一震,是啊,这样不仅减少了流民各处流传的可能性,还能有效的控制人口流动。

再说永州的军队相当的多,流民就是到了哪里先不说其他的,心中有了惧怕,还有吃的,相信不会再有暴动事件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