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薇微不可察地撇撇嘴,他丫的秦二,明知道跟她议婚到了关键时刻,居然也敢来个偶遇佳人,一见倾心,真是气煞她也。

设法蹬了他,真是她这辈子最英明神武的决定。

仆妇话音刚罢,侍立在房门两侧的丫鬟把帘子一挑,一行人鱼贯而入。

郑玉薇立即定睛看去。

一个身段玲珑的妇人跟在引路丫鬟身后,莲步轻移往前。

稍慢一步的,则是一个身形高大的年轻男子。

他乌发以冠高高束起,身着宝蓝色麒麟纹锦缎直缀长袍,宽带束腰,脚蹬一双黑底缎面云靴,因其身躯伟岸,宽肩健腰,这颜色在男子衣物中只算寻常的锦袍,套在他身上,让其显得格外器宇轩昂,英武不凡。

只是他身上威仪很足,如果郑玉薇真是普通养在深闺的大家小姐,大概会望而生畏吧。

郑玉薇心中啧啧惊叹,真真好一个优秀的男人,让她都直接把后的秦二给忽略过去,只顾着欣赏他了。

不过,据郑玉薇所知,在原文中充任男二的宣平侯确实很优秀。

那通篇情爱的文郑玉薇并没有看全,只看了前半部分以及结尾,中间也就随意翻了下罢了,不过,这也让她了解到一些了。

宣平侯秦立远多年前已经暗投了某位皇子,他眼光极佳,这皇子果然潜龙在渊,老皇帝山陵崩后,该皇子登基大宝,成为新帝,秦立远是其心腹,自是一朝位极人臣,重权在握。

可以说,这秦立远情场有多失意,朝堂就有多得意,皇帝很信任这些与其患难与共的股肱之臣,他能力又卓绝,在外头自是顺风顺水,叱咤风云。

不过,郑玉薇没怎么关心这事,因为她要摆脱的,正是原文里嫁入宣平侯府的命运,这光她沾不上。

她只关注一事,那就是安国公府的命运,新帝登基后,父亲本就是保皇党,按老皇帝旨意,尊新帝为主再正常不过,自家在日后依然稳如泰山,煊赫依旧,这就可以了。

不过,现在郑玉薇倒可以提前围观这个优秀的男人一把,她眸带赏析,上下打量宣平侯一番,满足了一把好奇心后,这才转眼去看秦二。

那秦二正是最受时人追捧的美男子,他肌肤白皙,眉如墨画,眼大而有神,鼻挺唇红,身高及不上兄长,对比起来也嫌单薄,但还算合格。

当然,这只是郑玉薇一家之言而已,大概在其他女孩子眼里,秦立轩正正是一个形貌俊美,人才风流的公子哥,秦立远那款,太硬朗高大了些。

郑玉薇观察秦立远时,身边两女也专心关注屏风前,只是她们看的是秦立轩。

“大姐姐,你看。”郑玉蓉神秘兮兮地笑笑,用手肘轻拐了身边的郑玉薇一记,待堂姐看向她时,还猛地眨巴两下眼睛。

同为韩老太君儿媳妇,小韩氏与杨氏是两妯娌,先前府里与秦家的事进展到那程度,她不可能一点不知道。

小韩氏当然不会对外乱说,不然不用韩老太君及杨氏夫妻出手,郑二叔就第一个不会放过她,但偶尔跟女儿透露些,也是有的。

小韩氏本来是担忧女儿婚配的,现在看看,家里嫡出大姑娘都得低嫁,那郑玉蓉又该如何?

小韩氏满腹忧愁,可惜郑玉蓉并没能顺利接受到母亲传递的信息,她的关注点就一个,自己大姐夫人选快定下来了。

这事不能讨论,郑玉蓉憋了好久,现在可算找到机会打趣郑玉薇了。

郑玉薇看到堂妹狭促的神色,脸色差点给垮了下去,她知道郑玉蓉说的是谁,但能不能不要用秦二打趣她。

好在,郑玉薇心中清楚,有了周文倩强而有力的支援,她与秦二这事变数多的去了,只要周文倩在使把劲,再让她逮到马脚,就能永绝后患。

粉唇弧度增大,微笑更加甜美,郑玉薇也不解释,只对堂妹微微地笑了笑。

到时候就知道了,多加解释反而不美。

郑玉蓉身畔另一侧坐着周文倩,郑玉薇看过去时,她脸上柔和的笑意略敛,眼帘微微垂下,遮住眸中情绪。

郑玉薇秀眉微挑,堂妹动作不大,但应该瞒不住周文倩,她这是不乐意了?

难道她也听说过她将与秦二订亲的消息?

周文倩的母亲韩氏与她二婶小韩氏是嫡亲姐妹,而韩氏的还有一个亲姑母韩老太君,郑玉薇觉得,这事也不奇怪。不过她也不甚在意,视线极其自然在其身上掠过,与堂妹低声笑语几句,复重新看向屏风之外。

郑玉薇猜测得不错,韩氏确在妹妹小韩氏处听到些隐晦风声,她本来还在为女儿顺利邂逅贵公子而欣喜着,不想,这贵公子貌似要订婚了,而且对象是国公府大姑娘?

韩氏当时心下猛沉,定了定神后,赶紧开始装作不经意般套小韩氏的话,小韩氏本不乐意多说,但到底面前的是亲姐姐,她就避重就轻地说了些许。

就这么些许,就让韩氏明白了过来,她明白了,周文倩自然就不会不知道了。

心中思绪万千,片刻后,周文倩重新抬眼,将目光投在前头那个白俊贵公子身上,那人出身高贵,形貌俊秀,气度不凡,她对他动心了。

对,经过那天初遇,与这些日子的鸿雁传书,周文倩不但知道对方动心动情,且秦立轩如此优秀,她亦对其动了少女情思。

隔着一层薄薄的绢纱,周文倩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俊美少年,宽袖下的纤手慢慢紧攒成拳。

不论如何,她都许胜不许败,情爱还是小部分原因,关键的却是另一个。

周文倩目光在面前的大围屏转了转,光这一座雕工精美的黄花梨大围屏,是她进安国公府前从没得见的,而这么件稀罕物事,于这些钟鸣鼎食的勋贵之家而言,不过寻常。

见识过这人间仙境般的富贵乡,让她再嫁个进士小官,跟着夫君苦熬,后半辈子就待在那小小的后宅里头,打理些鸡毛蒜皮般琐碎家事,这让周文倩如何能甘心。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更新~~~

感谢各位亲亲大大力支持撒!

么么哒一个!

还要感谢:

读者“deepsee”扔了1个地雷

读者“勿忘初心”,灌溉营养液

读者“勿忘初心”,灌溉营养液

读者“勿忘初心”,灌溉营养液

读者“就是想吃肉”,灌溉营养液

读者“小满满”,灌溉营养液

读者“”,灌溉营养液

读者“柠檬”,灌溉营养液

读者“大明寺家的蚊子”,灌溉营养液

再来一个么么哒!

☆、第22章

十二扇四抹大围屏做工极佳,屏扇间贴合紧密,严丝合缝,不能窥见另一边分毫。

只是透过那不甚透亮的绢纱槅心处,却能看见后头影影倬倬的倩影。

若隐若现,在一再撩拨秦氏兄弟的心。

秦立远朝堂打混多年,面子功夫早已炉火纯青,脸色不显半分端倪。

他落座于韩老太君右下手一溜高椅的首座,微微侧头面向上首,眼角余光却正好将大围屏纳入其中。

郑家女眷跟其不甚相熟,加之秦立远持重沉着,威仪赫赫,因此尽管他表情温和,但亦只韩老太君与杨氏跟他寒暄几句后,堂上的话题便转了开来,宣平侯府主要由姜氏秦二说话。

此举其实正合他意。

秦立远极其自然地偏头,将视线投向那扇屏风之上,只是哪怕他目力过人,亦无法看透这黄中透红的木质大屏风。

他也不以为意,只仔细端详着映透在槅心上的纤细人影。

上首位置处的两抹倩影忽然凑在一起,几声极轻的女孩子笑声从屏风后传来。

秦立远耳尖微微一动,他偏首,正欲仔细倾听,只是很可惜,那凑在一起的影子片刻后便分开,笑声亦停歇下来。

那笑声很小很轻,秦立远其实并没有听得太清楚,只不过,他那向来紧抿的薄唇,却不自觉略略放松了些。

堂上的女人们谈笑一番后,又有仆妇来禀报,成国公府一行人已进府门,正往世安堂而来。

秦立远闻言站起,携秦二告离,往前院而去。

两人是男客,后院稍留即可,此处到底不是久待之地。

迈开大步往房门方向而去,秦立远最后扫了一眼大围屏,随后跨出屋门。

跨出门帘之外,两名家人正立在房外垂首等着,要为二人在前头引路。

秦立远叫起请安的仆妇,让她们在前头带路,他无意中一回头,却发现二弟秦立轩偏头看向门帘缝隙处。

他居高临下,清晰地看见了兄弟眼中的恋恋不舍,直到门帘子彻底落下,秦二才勉强收回了目光。

秦立远下颏立时绷紧,黝黑的眼底无端暗沉了数分,只不过,片刻后,他目光中却闪过一丝了然。

他眼睑微垂,心中一动。

“好了,我们到前院去吧。”不过转瞬间,秦立远眸中已不现半分波澜,他轻启薄唇,对兄弟说道。

话罢,他领着秦二,大踏步往外而去。

再说后院那头,杨氏正领着女儿在女客之间寒暄着,一个身穿翠绿色比甲的丫鬟上前禀道:“回禀夫人,宣平侯府太夫人嘱奴婢说,想与夫人叙叙话呢。”

“瞧瞧我这记性,刚才她说很久不见,想与我说些话,我都给忘了。”杨氏眼神闪了闪,挥退丫鬟后,随即轻拍额头,十分懊恼说道:“都忙昏头了,忘了跟老姐妹们叙叙话。”

“大嫂带薇儿转转去吧,这里我先支应着即可。”小韩氏笑语吟吟,马上接过话头,她与杨氏各自领着女儿周旋在女客间,闻听丫鬟禀报后立即附和。

小韩氏不知杨氏心思,但可以猜到姜氏所为何事,且不论妯娌间感情究竟如何,在外时,她们都会不约而同维护安国公府门楣。

女儿家名声贵重,议亲之事不宜多,通常一两次便会定下。

当然,这些是表象,谁家嫁女儿不是仔细估摸一番,把适龄的未婚男子都给扒拉一遍后,才选出个条件最好的。只是,默认规则却不足为外人道,只能隐晦进行,过程仅少许人能得知,通常浮出水面时,亲事也就定下来了。

三人成虎,闺阁千金因此扬名并非好事。

就譬如之前郑玉薇跟秦二,虽说两家在周文倩事前,双方皆有了默契,基本等秦二出孝就能定亲了,但那也不过是杨氏与姜氏彼此暗示一番,大家意领神会罢了。

期间两家皆是一些模棱两可的话,甚至连一句明确的答复都没有,就算最后事情不成,彼此亦无半分把柄。

这是要维护两家孩子的名声,特别是女家一方小姐的闺誉,在这个重视女子声誉的时代,谁也不敢拿自家女儿来冒险。

小韩氏此刻明知姜氏这是想见准儿媳了,但她与杨氏随意说了两句,就很自然给这事披上杨氏要见老姐妹的外衣。

杨氏答应一声,面色自然地与宾客笑语几句,随即微笑招呼女儿往屋子右侧而去。

招待女宾所用的大堂屋一整排全部打通,只用多宝格稍稍隔开,上头放写瓷器古董摆设,其实就是一个相联的整体空间。

这大厅是安国公府光邀宾客时,于戏宴开始之前,专用于招待女宾的地方,女宾给韩老太君拜寿后,便会被引至此处。

这厅堂昨日已提前放置了许多锦墩高椅,让女客们可以一边轻松喝茶聊天,一边继续等待别的客人到来。

杨氏带着郑玉薇,一路与好些关系不错的夫人交谈叙话,走走停停,最后才来到里头。

大堂屋最里头的隔间,相较起其他处是最为安静的。杨氏领着郑玉薇转进去后,先与里头的女客寒暄几句,然后才往姜氏那边走去。

“芷兰,我忙昏头了。”杨氏笑语吟吟,落坐在大方高几另一边的高椅上,抬手扶了扶额,说道:“都忘了你说想跟我叙话。”

“老太太六十大寿,这多大的事,你忙就对了。”姜氏轻笑,侧头看着杨氏笑道:“你这当儿媳妇的,还想偷懒不成。”

两人声音不小,这老姐妹间的叙旧笑语,让旁边的宾客也笑了起来。

“这当然不成,我可得好好忙活着。”杨氏摇头失笑,“好了,我说不过你。”

“看把给你累的,快趁机歇口气吧。”姜氏笑道,她随即眼睛一转,看向立与杨氏身后的郑玉薇,有些惊叹道:“这是薇儿吧?都这般大了,这两年长高了不少,都成大姑娘了。”

“可不是,今年十四了,明年可要及笄。”杨氏接过丫鬟奉上的香茶,呷了一口,接着说:“这不是乘着这次她祖母大寿,让她跟着,也好学上一些。”

“好标致的孩子,”姜氏啧啧惊叹,然后牵过郑玉薇的小手,把她拉上跟前,将腕上一只翠绿欲滴的镯子撸下,笑着给她戴上,拍拍她的手,对杨氏笑道:“我没有女儿,可羡慕坏了。”

这话并非随意夸奖,郑玉薇极美,虽年纪尚幼,含苞待放未完全长开,却已是倾城之色渐现,今日适逢祖母寿宴,她盛装一番,更是风姿无限,美不胜收。

郑玉薇垂头,看了眼姜氏给她套的镯子,再偏头看了看母亲。两人“初次”见面,这就是见面礼了,但其实,她无奈之下,也见过姜氏好几次,真正的见面礼早就收过了。

话说,听见母亲与姜氏的对话,看着两人的神情姿态,郑玉薇深刻觉得,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普通后宅贵妇人,她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光是这配合得天衣无缝的老姐妹叙旧,就很有高度,两人完全没有经过彩排,言行举止却极其自然,让身边一众女宾觉得再平常不过。

要不是郑玉薇知道真相,反应估计也跟她们是一般无二。

“这位是宣平侯府秦太夫人,”杨氏微笑给女儿介绍道:“既是给你的见面礼,你就收着吧。”

杨氏笑意不减,不过是个“见面礼”罢了。

郑玉薇当然懂,只不过“陌生人”给的礼物,她循例要得到母亲的同意才能收下。

姜氏放开郑玉薇的手,她顺势给姜氏福了福身,然后退回母亲身侧。

“你去寻小姐妹们玩耍吧。”杨氏爱怜地看着女儿,今天跟着自己半天也累了吧,她笑道:“等会就开戏了,你跟小姐妹们看戏去,今天跟着娘可闷坏了吧。”

“我不闷的,娘。”郑玉薇笑着摇头,然后接着对杨氏说:“那我找妹妹去了。”

“去吧。”杨氏目送女儿转过多宝格,离开隔间,才回过头笑着对姜氏笑道:“谁让你光生了儿子,不多生个女儿,羡慕坏了也是没办法的事。”

“你可会馋人了。”姜氏温婉的笑意扩大,嗔道:“那我干脆把你女儿夺回家,给我当女儿养算了。”

姜氏以丝帕掩唇,咯咯笑着。

若郑玉薇嫁入宣平侯府,那也是要叫她一声娘的,姜氏唇畔笑意加深,保养良好的眼角泛上了细碎的纹路。

“你想得美。”杨氏假意啐了一口,笑着回道:“我膝下就一儿一女,不论哪个都是心尖子,你想夺我命根子那可是不成的。”

两人笑语一番后,又有一个青衣丫鬟上前禀报说,戏班子已准备妥当了,杨氏方站起来,笑盈盈招呼女宾们去花厅听戏。

杨氏招呼姜氏一同过去,姜氏笑着表示不热衷看戏,等会再去无妨,于是,杨氏与女宾们呼啦啦地离开了,隔间就剩姜氏一人。

姜氏眼眸里溢满的笑意渐渐散去,扬起的唇角放平下来,她垂下眼帘,端起几上的白底青花茶盏,呷了一口。

缓缓将茶盏放回方几上,姜氏抬眼,她向来眼神柔和的眸子此刻染上了一丝阴霾。

刚才杨氏一句笑语,无端让她有了不好的预感,难道轩儿的婚事要出变故了?

难道杨氏突然间不乐意了?

姜氏先定了定神,压下心底这些不好的念头,只是一句玩笑话而已,当不得真,先前一直好好的,这无缘无故的怎会如此。

应是自己想太多了。

姜氏稍坐片刻,锣鼓声已起,她站了起来,在丫鬟的伺候下往花厅缓步徐行而去。

温婉的微笑重新回到她的脸上,只不过,心底那一丝阴影却已挥之不去。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更新~~~

感谢各位亲亲的大力支持撒!

么么哒一个!

还要感谢:

读者“莫莫”,灌溉营养液

读者“锅锅妈妈”,灌溉营养液

读者“阿菲~”,灌溉营养液

读者“”,灌溉营养液

读者“大明寺家的蚊子”,灌溉营养液

读者“小满满”,灌溉营养液

读者“梦之荷舞”,灌溉营养液

读者“”,灌溉营养液

读者“白狐鹤”,灌溉营养液

读者“萱”,灌溉营养液

再来一个么么哒!

☆、第23章

韩老太君这次六十大寿,京城里数得上的公卿以及官宦之家都来了。

这些个大家女眷们济济一堂,安坐在宽敞的大花厅里头,徐徐春风从大开的门窗拂进,穿透厅堂,让人身心舒畅。花厅之外搭起高高的戏棚子,戏班子已经准备就绪。

这种场合,不要说郑玉薇,就连国公府女主人杨氏,都是点不上戏的,因为辈分高的人实在不少。

花厅第一排高椅的正中位置,坐着今天寿宴的主人韩老太君,她红光满面,乐呵呵地点了《麻姑贺寿》、《满床笏》两出戏,然后将大红描金的戏单子往左一递,递到坐在她身侧的成国公府梁老太君手上。

梁老太君点了一出《大闹天宫》,随后,戏单子在她一辈人的手里转了一圈,一人点一出,郑玉薇估摸着,这能唱到开宴了。

戏台子上开弦起鼓,锣鼓铿锵之声骤响,戏子们粉墨登场。

客观的说,这全京城最有名的的戏班子确实不错,戏演得极好,花厅里一下子就安静了下去,只余前头戏台子上花旦优美的唱声,待一戏唱罢,叫好声不断,打赏不绝。

只是郑玉薇与这群娱乐项目较少的夫人小姐们不同,她见识过更多热闹百倍的场面,加上她对戏剧的兴趣只能算一般,因此一时兴致缺缺,只无可无不可地盯着戏台之上。

锣鼓声又起,正跟郑玉薇兴奋聊天的郑玉蓉立即摆手,转头专注地继续盯着戏台子。

郑玉薇端起茶盏,呷了口茶,略略转头顾盼左右,但见身边的小姐妹们个个全神贯注盯着戏台,眼睛也不带眨一下的,她无奈抿了抿粉唇,把脑袋转了回去。

这时,良辰捧着小茶盘,领着几个小丫鬟上前,给诸位贵女换上新茶,她乘机小心地朝郑玉薇挤了挤眼睛。

郑玉薇心中登时大喜,她立即偏头,往花厅左后角看去,果然,某个位置上少了一人。

那地儿原来坐着周文倩。

今天一早,郑玉薇吩咐了良辰美景,让她俩安排好人手,专门负责关注周文倩。

待进入花厅听戏后,由于位置所限,簇拥在夫人小姐身边的贴身丫鬟们,皆退到花厅边缘,以免阻挡了主子们的视线,于是,郑玉薇干脆吩咐良辰,让其重点盯梢去了。

哪怕周文倩一直致力于打入京城顶阶贵女圈子,但事实哪能那般容易,这些大家贵女们个个出身拔尖,就算不会鄙夷出身低微者,也看不上明显尖着脑袋往里头钻的她。

之前,郑玉薇碍于祖母吩咐,只能一直带着她,小姐妹们也猜到,于是干脆无视了周文倩。今天韩老太君不得空,杨氏又对其心生膈应,郑玉薇就顺利把她给甩了。

于是,周文倩便坐到后头去了。

郑玉薇把脑袋转回来,视线投向良辰,良辰的下巴微不可察地点了点。

郑玉薇的心跳得有些快,她之前在韩老太君面前,将桃林之事轻轻放过,目的就是为了以后。

如今网已经撒了,该提起来看看有没有捕上鱼。

郑玉薇定了定神,附着堂妹的耳朵,告诉她自己要更衣去了。

更衣,只是一个文雅的说法,意思其实就是上厕所,她们茶喝了不少,更衣也再正常不过,专注盯着戏台子的郑玉蓉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示意知道了。

郑玉薇轻呼了一口气,被良辰搀扶着站起,莲步轻移往外头行去。

出了花厅,郑玉薇并没前往更衣的屋子,而是脚下一转,直接拐进花厅左侧的抄手游廊。

“事情如何了?”郑玉薇侧头问良辰。

“禀姑娘,”良辰的声音有些隐隐的兴奋,她迫不及待地说道:“美景已经带人悄悄尾随,咱们跟上去即可。”

虽不知道周文倩意欲何为,但这般鬼鬼祟祟总不会是做好事儿去。自从韩氏母女进京后,主子高度关注这两人,院子里一干下仆也随指挥而动,如今终于卓见成效了。

“很好,那咱们就跟上去,看看她要出啥幺蛾子。”郑玉薇很满意,示意良辰带路,一群人沿着抄手游廊而上。

郑玉薇能猜到周文倩想干啥,因为自从那次她告状后,母亲杨氏对其十分不喜,玉梨院以及各个府门的门禁更紧了数分,周文倩想要跟原文一样,继续与秦二鸿雁传情的话,难度估计要高得多,这样的的情况下,周文倩应该会抓紧这次机会,跟秦二见上一面,好互诉衷情。

她不记得原文里有没有这一段,但根据现实猜测,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只要周文倩一日住在安国公府里,想要出门去会情郎,那会很难很难。

郑玉薇这回既要纵容两人相会,好抓住秦二的小辫子,然后顺利把他踢出婚配对象名单之外;还要注意把握事态发展,把这事捂紧,不能让外人知道。

毕竟,整个京城的上层人家,今天基本都来给韩老太君贺寿了,要是那两人幽会时,一不小心被人碰上,那事情就闹大发了。

一行人疾步而行,良辰引着郑玉薇,沿着蜿蜒曲折的廊道,拐进花园旁的一个小院子里。

一个身穿白底青色撒花衣裙的小丫鬟正等在厢房门前,一见到郑玉薇等人身影,眼睛立时一亮,她撒脚丫奔过来,先给主子请了安,随后就急不迫待地说了开来。

小丫鬟不过十岁上下,却十分聪明伶俐,口齿分外清晰,小嘴巴拉巴拉,便把事情交代了个分明。

原来良辰美景带人悄悄尾随周文倩主仆,窥见两人进了厢房,随后良辰返回报告郑玉薇,而美景待在原地。

不久后,周文倩已换了一身类似丫鬟服饰的襦裙,主仆两人出了厢房,快步往外头去了。

美景留下小丫鬟负责报信,她领着人继续跟上去。

郑玉薇闻言心中大喜,周文倩果然不负她望啊,这肯定是要偷出前院,与秦二幽会去了。

今日适逢大宴,安国公府宾客云集,高门府邸对于这些事情很有经验,因此通联前后院的每个内门,都有不少人守着,慎防宾客们无意走错地方,引发不美之事。

门禁很严,守门的人对男宾尤为关注,秦二想偷入内院,这不可能,因此两人想见面,就得周文倩想法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