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辰没有再说斗犬的事情,两人一致将方才的事情忘却。走了几步,皓辰倒是缓下脚步,状似不在意的问道:“如今你知道我的身份,难道不觉得应该保持距离吗?”

孔尚瑾倒是有些奇怪的看了她一眼,挑眉说道:“师姐是天潢贵胄,莫非还得要小的谄媚殷勤不成?”

皓辰听了忍不住噗嗤一笑,伸手就要去揉弄小丫头的头发,却被孔尚瑾飞快的躲开,瞪了眼她说道:“这可是在外头,要是弄乱了我的发髻,丢人现眼的也不是你。”

小孩带着怨念的眼神让皓辰更加放心起来,原本担心因为身份而疏离的感情再一次回温。

说实话,若皓辰是鼎鼎大名,开始争夺储君之位的那几位皇女,孔尚瑾或许还会有所顾虑,毕竟她到底不是一个人,若是与哪位皇女走的太过于亲近,不免带累了永宁候府一家人,永宁候这些年过得战战兢兢的,孔尚瑾自然不会给她添乱。

但皓辰却是皇女里头最为特殊的一个,论出生,她虽然是先皇后的嫡出女儿,高高在上的十二皇女,却因为皇后生她的时候亡故,直接导致皇帝的不喜,认为她生而克父,与自己八字不合。而太女殿下也因为这个妹妹的出生,不仅没有给自己添加一份臂助,反倒是害死了能够左右皇帝的皇后,对她不冷不热。

若只是这般倒也罢了,在这位皇女小时候,皇帝曾经生过一场大病,当时便有僧人进言,说是两人的生辰相克,若是十二皇女一直留在宫中,皇帝恐怕会有性命之忧。因此,在十二皇女赵旭还十分年幼的时候,就被迁移出宫,一年到头也见不到皇帝几次,皓辰则是读书之后,程庆山为她取的字,在宫外不方便,通常以字作为称呼。

古代人对命数的相信是孔尚瑾所不能赞同的,但无论如何,作为十二皇女,赵旭只能无奈接受皇女的那些不便,却享受不到任何的好处。朝中的勋贵家族,对这位十二皇女显然也并不看重,在他们眼中,一个被皇帝厌弃,从小就养在宫外,被几个丫头带大的皇女,跟那几个根本没有一争之力,更何况十二皇女比太女小了整整三十岁,等她长大成人,前头那些皇姐们都该羽翼丰满了。

这般一来,十二皇女便成了京城的边缘人,孔尚瑾与她结交的时候,倒是不用在乎那么多。孔尚瑾从未想过从皓辰身上得到什么,所以也并不会有得失心,反倒是因为这孩子的身世,对她多了几分怜惜。

孔尚瑾的一份平常心,在皓辰看来却实在是难得,这些年来,她并不是没有朋友,不过家世好的,知道她的身份后便隐隐带着几分疏离,就像是程明也不能幸免,而家世差的,多多少少想要通过她得到什么,有几个不知死活的,甚至还在她耳边挑拨离间,想要利用她来对付太女,对此皓辰怎么能不心寒。

可孔尚瑾却不同,这个人看到的皓辰,似乎只是皓辰,与十二皇女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她将自己当做至交好友,只因为两人脾气相投,皓辰甚至有把握,无论将来自己变得如何,她们之间的友谊却是不会改变的。

想到这里,皓辰嘴角露出暖暖的笑意,与她平时温和的笑容截然不同,很快少女便伸手拉住女孩的手,笑着说道:“走,乔喜斋那边弄来了一批好东西,我们先去看看,不然好的都让人挑走了。”

孔尚瑾任由她牵着自己,谁让自己如今是个小萝卜头呢,一边却笑着说道:“打量我不知道乔喜斋是你家开的,没有师姐的话,那掌柜的哪里敢将好东西随随便便卖了。”

皓辰听了便笑着说道:“到底是被你知道了,待会儿看中什么随便拿,师姐送你。”

孔尚瑾挑了挑眉头,倒是不客气的说道:“这几年你赚了我多少银子,哼哼,待会儿我可不会客气。”

皓辰听了更加高兴,最乐意见她这幅与自己不见外的架势。

孔尚瑾说不客气的话可不是开玩笑的,一开始的时候她确实是不知道乔喜斋居然是皓辰开的,这家店的东西不在贵重,但胜在一个精致,孔尚瑾时常便来逛一逛,偶尔买一些新奇的东西送给内宅的冯氏以及几个姐夫侄子,倒是真没少花钱。

不过那时候皓辰才几岁,便能在背后开店,平时看她的吃穿用度,样样都是上层,虽然天潢贵胄理应如此,但孔尚瑾总觉得自家这位师姐是个闷声发大财的。

再有一个,孔尚瑾暗地里觉得,皇帝不一定真的如她表现的那么厌恶这个十二皇女,不然的话,程庆山肯定不能收下这个徒弟。

其中的纠葛孔尚瑾并不知道,但她却能隐隐猜测出来,皓辰的身家十分富足,甚至手中有出海的路子。明朝并不禁止海禁,但官方却不太会派船出海,商人们出海都要冒着极大的风险,当然,这般一来,利益也是巨大的。

而这一次,皓辰口中的新鲜东西,不少便是舶来品,孔尚瑾看着那小巧精致的音乐盒,看得眼睛都不会眨了,虽然不如上辈子见过的那些精美,但时代不同,她忍不住露出几分怀念:“这东西父亲看了肯定喜欢。”

那头掌柜的听了立刻说道:“孔小姐有眼光,要知道这音乐盒子,咱们店里头一共才不到三个,虽说是小玩意,但也是价值连城。”

孔尚瑾听了这话,只是朝着皓辰挑了挑眉头。

皓辰自然明白她的意思,摆了摆手说道:“喜欢的话都拿去吧。”

孔尚瑾听了这话倒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却说道:“只要这一个就成了,那两个你还是留着回本吧。”

迎上皓辰疑惑的眼神,孔尚瑾怕她以为自己是客气,便笑着解释道:“这一个给父亲,其他只剩下两个,我却有好几个的姐夫侄子,都不知道给谁好,索性都不给了。”

家里头人多,这样的事情便难以避免,孔尚瑾向来奉行多做多错的原则,除非是能都送到的,不然就只给自家老爹。

皓辰听了倒是笑起来,暗道年纪不大,心思倒是不少,不过她也是知道,永宁候府人口多,孔尚瑾虽然是个辈分大又受宠的,但做事不公的话总归不好。这些音乐盒子她确实是不多,不过其他新奇的东西倒是不少:“这次还带了许多巴掌大的镜子回来,你若是看得中,便给咱们侄子每人挑一面过去。”

这年头镜子也是新奇的东西,不过倒也说不上多么珍贵,这其中面积越大越之前,像是冯氏屋里头那个半身大小的,那可是精贵的东西。但若是巴掌大的,倒也不是那么难的,毕竟年年有出海的船只回来,这些小东西多多少少带上一些。

孔尚瑾索性大手一挥,点着人头一人一个,直接将乔喜斋的存货清空了一半,弄得那掌柜的都要挂出苦瓜脸来。

皓辰倒是不在意这些小东西,事实上,她手里头值钱的东西还真不少。

掌柜的好不容易缓过神来,知道这位是自家老板的至交好友,得罪不得,换上笑脸献殷勤:“主子,孔小姐,这次船上还带来一些新奇的吃食,虽然粗鄙,倒是能尝一个新鲜,两位要不要留下来尝一口。”

孔尚瑾听了倒是来了兴致,笑着说道:“那敢情好,原本要让二师姐出血请客的,这次就先便宜了她。”

皓辰见她兴致勃勃的模样,自然不会反对,却不知道这一餐饭,倒是给她带来一个大大的惊喜。

第33章 舶来品

乔喜斋的后堂不小,一般是用来接待有些身份的少爷公子的,隔开之后也能当做临时的饭厅,虽然面积并不大,但用来吃饭倒是足够了。这也是偶尔皓辰会过来查账,有时候晚了便留在这边用餐,店里头有专门人负责几个伙计和掌柜的伙食,多她一份倒是不麻烦。

孔尚瑾瞧着慢慢品茶的人,笑着说道:“师姐真是会享受,唔,上次便听掌柜的说,你嫌弃这边的饭菜不好,从府里头打发了厨子过来呢。”

别看皓辰不受宠,但人家是皇女,该有的东西也不会少,再说皓辰自己积累了一些身家,向来没有委屈自己的打算。

皓辰挑了挑眉头,见她打趣的模样,倒是笑着的伸手要捏她脸颊,被她躲开了也不生气,反倒是笑着说道:“若是没有这一出,今日你从哪儿找好吃的去。”

孔尚瑾一想也是,叹了口气说道:“出手这般大方,也不怕我以后天天过来蹭饭。”

皓辰倒是笑着说道:“求之不得。”这话她倒是带着几分真心,平常在府里头,上上下下都是伺候人的,就算年前圣上赐下来的那两个小侍,面对她的时候总是恭敬有余亲近不足,能有人陪着轻松吃饭,对皓辰来说确实是少有的体验。

孔尚瑾觉得今儿个自己确实是占了大便宜,虽说在斗兽场受惊了一场,但在这边却好吃好拿的,简直不要太爽快。这会儿两人说笑了几句,便看见掌柜的亲自端了饭菜进来,饭菜简单的很,不过是四菜一汤,外加两碗碧梗米饭,不过远远的,孔尚瑾便问道一股熟悉的香味。

等掌柜的将餐盒里头的饭菜摆到桌上,孔尚瑾惊讶的睁大了眼睛,看着眼前的几样东西问道:“这就是从海外带来的吃食?”

摆在桌上的不是其他东西,正是她上辈子吃习惯的玉米番薯土豆,虽然被厨子做得面目全非,但好歹还能看出原料来。

掌柜的还以为这位小姐感兴趣的,笑着介绍道:“可不是,这些吃食东西不好带,也卖不出多少价格来,这些还是因为好保存,船家想着能让主子们尝尝鲜,这才带了一些,厨子研究了几日,做出来倒是可口,只是不知道主子们能不能吃习惯了。”

孔尚瑾看着眼前的玉米烙子,伸出筷子夹了一块,塞进嘴巴品尝起来,熟悉的清甜味道几乎让她感动的落泪,没办法,这些东西都是舶来品,如今在明朝可找不到。

掌柜的见她似乎十分喜欢吃,又说道:“这个叫做黄金米,原本长在一个棒子上,据说嫩的时候更加好吃,只是运到咱明朝便干了许多。”

孔尚瑾被黄金米雷了一些,又尝了其他的东西,果然是土豆和番薯,大概这几样是最好保存的,所以船家才会尝试着带一些回来,不过也正因为带的不多,大部分都送给京中的贵人尝尝鲜,别指望能落到老百姓的手中了,谁家商船出去会带着一船的农产品回来啊。

虽然名字各有不同,但吃起来味道一般无二,甚至因为土生土长无污染的关系,更加香甜一些,看孔尚瑾吃得香,皓辰也难得胃口大开,两人将四菜一汤吃的干干净净,最后皓辰倒是忍不住打趣道:“若是你每日都这般的胃口,倒是真怕会被你吃穷了。”

孔尚瑾也不在意她的笑话,自己的胃口大,那是永宁候府都知道的,没办法,年纪小正在长身体呢。这会儿她倒是急着另一件事,抓着掌柜的问道:“这些吃食还有吗?”

掌柜的笑着说道:“有是有,却不多了。”

皓辰还以为她觉得好吃,想要带一些回去给永宁候太太吃,相处多年,她自然知道孔尚瑾是个分外孝顺的,便笑着说道:“你想要的话,我让府里头给你送一些过去,总能让令尊令堂都尝尝鲜。”

孔尚瑾却转头说道:“有没有生的,没有处理过的?”

皓辰听了这话倒是奇怪,这话她却是不知道的,毕竟每次端到她面前的东西,都是处理的看不出原样了。

掌柜的倒是回答道:“有有有,送来的时候都是没熟的。”

孔尚瑾一听顿时两眼放光,玉米土豆番薯,那都是耐干耐旱耐虫害的高产出农作物啊,若是能推广出去,老百姓的日子肯定能好过一些。要知道这两年的收成并不好,朝廷屡次削减税收。

孔尚瑾虽然没有救国救民的心思,但这么好的机会放到眼前,她自然也是一片心热。倒是皓辰不明白她这是什么意思,带着一丝奇怪问道:“怎么了,你这是想要自己种?也不是多精贵的东西,不值得花费这个力气。”

不是皓辰不重视农业,而是外来的东西,在明朝一般都种不太好,花费了大量的力气,到时候空欢喜一场,那孔尚瑾岂不是难过。在皓辰看来,自家小师妹或许读书可以,脑袋也灵光,但种地这件事,怕是孔尚瑾从小都未经历过。

孔尚瑾却笑着说道:“不过是一个想法,师姐你想想看,这几年老百姓的收成都不太好,虽然不至于大了大旱大涝的程度,但减产的厉害,据说京城和江南那边还好一些,北方一些地方,年年种出来的东西还不够人吃饱的。”

皓辰当然是知道这些的,事实上,虽然被排除在政治中心之外,但作为皇家女,她对这些事情比孔尚瑾更加了解一些,甚至知道,其实情况比大家以为的还要更加严重一些,不过江南那边还稳稳当当,所以朝廷调遣粮食的时候,不到山穷水尽的程度。

即使这般,皓辰却不太看好这些舶来品,皱眉说道:“你觉得这些东西,比在地里种大米麦子更好。”皓辰自己也有几个庄子,对农事儿倒并不是一无所知,在他看来,小麦大麦的产量已经算不错了。

孔尚瑾却摇了摇头,她可不敢打包票,只是说道:“不过是觉得可以试试看,好歹也是一条路子,万一有用的话,岂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这些东西不仅仅能当菜,方才我吃着倒是很能填饱肚子,平常这么点的东西,我可不能完全吃饱。”

皓辰对这话倒是赞同,虽说方才是当菜的,但吃着确实是挺饱腹,对于老百姓来说,或许比当菜更加有价值。

见两位主子都有些心动的模样,掌柜的倒是急着说道:“主子,这些东西虽然好,但谁也不知道该怎么种啊?”

孔尚瑾听了这话倒是笑起来,故作深沉的摸了摸下巴,淡淡说道:“这还不简单,找一个庄子,给庄上的农户一些好处,谁能种出东西来,到时候给些奖赏,我倒是不相信,明朝这么多的农民,难道还种不出这些东西。”

皓辰听了觉得也有道理,对她而言,找一个庄子实验并不是多难的事情,说不准花费还没有京中办一场宴会多,两人就地商量起来,最后决定试试看,若是成了,确实是一件大好事。

孔尚瑾还有一个心思便是,若是这些东西能够推广,利国利民不说,皓辰在皇帝心中的印象也能改变一些,日子不至于难过,原本这样的好事儿,皓辰倒是想让永宁候府参与进来,只是孔尚瑾一口拒绝了,她娘的脾气她自己知道,这种虽然带来大名声,却太过于出风头的事情,怕是不会掺和。

皓辰无奈,她只以为孔尚瑾是一心为了自己着想,对这妹妹又多了几分疼爱和愧疚,连带着平时得了什么好东西都往这边送,倒是弄得孔尚瑾无可奈何,那些东西还都没种出来呢,报酬都能堆满一屋子了,这样下去,皓辰的库房不会被自己搬空了吧。

幸好劳动人民的智慧没让孔尚瑾失望,一个月后,皓辰便带来那些东西都已经种下去,并且成功发芽的消息。这一次皓辰也是花了大力气,这事情不能先透露出去,找的地方便要隐秘,还得找许多的农田好手,否则的话这事儿怕是不能成。

皓辰是个大方的,直接下令,若是有人能将东西种出来,总结出最好的种植方法,不但免了当年的税收,还给一百两银子,别看一百两还不够她们一个月的花费,但在普通老百姓家,一辈子也攒不下这么多的银子。

有了一百两银子,老百姓不但可以自己买几块地,还能盖上青砖红瓦的房子,在乡下当个小地主了。这样的赏赐下来,自然有人拼了命的研究,生怕机会被别人抢了去。陆陆续续的,皓辰手中的那些种子都消耗了大半,才终于有人摸出套路来,如今第一批的嫩芽已经出现,不愁之后的发展。

东西发芽之后,其实就比一开始好伺候许多,田里头的东西,种起来的过程都是差不了多少,这些农民都是有经验的老手了,如今有了奖金的极力,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将那嫩芽看得比自家孩子还要重。

孔尚瑾只是问过一次,之后便不再提起,这件事交给皓辰她放心的很,比起这些来,她需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学业,读书这东西也是不进则退,她可不想自己辛辛苦苦这么多年,临了还成不了气候。

不过即使不过问,孔尚瑾也猜测的到那些舶来品的产出不错,看皓辰偶尔透露出来的意思便知道了,可惜第一年浪费的种子太多,想要大量种植的话,恐怕还得等到明年,至于到时候怎么推广出去,那就是皓辰跟朝廷需要操心的事情了。

孔尚瑾心大的将事情一推,自己忙乎起自己的事情来,别看她只是个十岁的孩子,但每天要忙的事情真心不少,先别说读书写字外加练武这种日常性的,就是家里头的人际关系,偶尔的交际应酬就够她忙的了,这还是因为年纪太小,没有任职外头的应酬少,她现在总算是明白,为何永宁候三天两头忙得不见踪影。

寻常的事情不用孔尚瑾操心,冯氏都给她处理的妥妥当当的,用徐氏的话说就是,大娘们家家的,不能将精神都留在内宅,不过还是有些事情,却不是徐氏能一手处理的。

孔尚瑾也觉得,自己不能对内宅的事情一窍不通,不然的话将来还不知道被人怎么糊弄呢。

孔青珏和孔青珠等人的婚事一直没定下来,孔尚瑾对此没有发言权,好吧,事实上连这两人自己也没有发言权,都是全凭着冯氏和吕氏相看,估计只有在定下来的时候,才会告知他们一声。

这一日孔尚瑾特意到了冯氏房里头,却是为了春兰的事情,春兰是冯氏早年身边的贴身小厮,从小便开始照顾她,孔尚瑾对他自然也有几分感情,家里头的小厮,留到二十才出嫁的比比皆是,如今春兰已经十八,按理说还可以再留两年,孔尚瑾却不想再耽搁了他,好吧,她已经被这个时代同化了。

孔尚瑾将话头一提,一旁的春兰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脸色涨红了一片,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他心中也是担心的,自己比小姐大了那么多,肯定不会成为房里人,加上虽然是家生子,春兰却已经没了老子娘,如今不过一个姐姐姐夫,还是不贴心的,少年时常想到自己的人生大事也是惆怅的很。

冯氏倒是也没料到,自家小女儿还能想到这样的事儿,犹豫了一下说道:“你身边的红梅红玉倒是可以提一等小厮,只是年纪到底还小一些。”

春兰一听,忙上前一步说道:“太太,小姐,红梅红玉两个小子虽然是好的,到底有些跳脱,奴才年纪也不大,还能再服侍两年呢。”

一听这话,冯氏倒是露出几分满意,原本孔尚瑾忽然提起这话茬,他还以为春兰年纪大了,在女儿耳边说了什么,如今看了这情状,倒是相信是女儿自己个儿想起的。

孔尚瑾听了倒是笑着说道:“红梅红玉如今也稳重了,倒是你的人生大事,一直拖着也不是事儿。”

冯氏看了眼脸颊红彤彤的春兰,暗道女儿到底是女儿,哪有这话当着人面儿说的,忍不住笑着说道:“好了,父亲知道你心疼身边人,放心吧,春兰的事情,父亲会放到心上的。”

孔尚瑾自然不再追问,冯氏办事稳妥,自然这么说了,自然不会让春兰耽搁下去。

第34章 小厮

孔尚瑾年纪小的时候,一直都住在冯氏院子的偏房那儿,冯氏不放心小女儿一个人住,一直留着她到了六岁,后来年纪越发大了,永宁候也提了几次,冯氏也另外找了个两进的院子,虽说如此,距离主院也并不远,不仅出入便利,风景也是一等一的好,如果没有意外,这也将是孔尚瑾娶夫生子的地方了。

春兰回到院子的时候,脸颊还带着一丝丝红晕,想到方才太太的话,心中也是甜滋滋的,作为下人,没什么比主子能把自己放在心上更好了。春兰知道自家姐姐姐夫都是靠不住的,便打定了主意让冯氏做主,当时候不管是嫁给家里头的丫头还是外聘当正头夫郎,总不会亏待了自己。

“春兰哥哥回来啦。”刚走进院子,并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迎上来的人可不就是被冯氏也夸赞稳重的红梅,这些年来,孔尚瑾院子里头就一个一等小厮,原本是极为不合理的,不过孔尚瑾不耐烦身边人多,也是在外头比在家里的时候多,冯氏也就答应了,不过这两年,知道春兰年纪大留不住多久,便提拔了几个懂事的小厮上来,红梅就是其中一个。

春兰点了点头,红梅到这院子已经三四年,是他一手带出来的,两人感情自然比较亲近,四个人里头,红梅最得春兰看重,这会儿见他迎出来便笑道:“怎么你亲自站在门口?”

红梅微微一笑,却说道:“在屋子里头做绣活儿眼睛都花了,便想要出来走走活动活动。”

孔尚瑾对身边人态度温和,虽然重视规矩,但在院子里头,小厮们也比其他地方活泼一些。

春兰倒是不在意,只是说道:“你的绣活儿已经够好了,就是小姐也夸过。”

红梅心中也是得意,这会儿又走出来一个浓眉大眼的小厮,看着就是个爽利的性子,正巧听见这话,便打趣着说道:“可不是,红梅哥哥的绣活儿咱们院子里头谁也比不上,偏偏还觉得不足,这可让我们怎么活啊?”

来人却是绿荷,平常不如红梅红玉稳重,却也是院子里头的二等小厮,将来很可能成为一等。绿荷女红不在行,平常十分羡慕红梅,春兰听了倒是点着他的额头说道:“谁让你不好好用心,将来女红不行,可怎么嫁的出去。”

绿荷脸颊微微一红,哼了一声不乐意的走了,春兰见他害臊也不追着说,看了一眼里头正在打络子的红玉,示意两人跟着自己来,等进了屋子,才开口说道:“方才小姐跟太太提了一回事情,我看着太太的意思,是要提拔你们俩个。”

一等小厮二等小厮,不管是脸面还是待遇都是大大不同,虽说小姐少爷们房里头的小厮都是有几分面子的,但若是能当上一等小厮,自然再好没有了。听见这话,红梅红玉对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窃喜。

倒是红梅心思多,看了一眼春兰,见他并无任何不悦的模样,才小心翼翼的问道:“若是提了我们两个,那春兰哥哥?”

春兰倒是好笑的说道:“你们放心吧,太太对我另有安排,再说了,小姐身边原本就该有两个一等小厮,四个二等小厮才对,这些年不过是小姐不喜人多,所以才耽搁下来,如今小姐年纪也大起来,迟早都要提拔起来。”

红玉也是个聪慧的,一听这话便明白过来,恐怕太太是要替春兰哥哥指人了。这些年春兰对他们两个颇为照顾,如今见他终身有了着落,心中也是替他开心。像春兰这般从小照顾小姐长大的,若是年岁差不多的,成为小侍通房的可能性极大,若是年岁差得多了,如何下场还得看主人家的意思,更有一些耽搁了一辈子的。

红梅红玉对视一眼,齐声说道:“恭喜春兰哥哥啦。”

春兰脸颊微红,唾了他们一口说道:“说什么胡话,不过是小姐太太仁慈,是我们的福气罢了,我可警告你们,虽说太太也是这个意思,但若是有哪里不妥当的,我瞧着太太宁愿将身边的贴身小厮派过来,也不肯让小姐委屈了去。”

冯氏对四小姐孔尚瑾的疼爱,那是全家上下都有目共睹的,红梅两人自然也是知道,再加上他们的年纪与孔尚瑾相仿,若是真的提上一等小厮,以后恐怕还会成为小侍。想到小姐温和精致的模样,两人都羞红了脸颊。

春兰见状倒是叹了口气,生怕他们生出什么不该有的心思来,拉着两人嘱咐道:“这话我只说一遍,你们千万记在心中,虽然大家里头惯来的例子,但我瞧着小姐是个有主意的,怕是…太太们的手段,你们都是知道的,瞧瞧几位太太房里头,哪有我们这样身份的人在。”

看了眼脸色暗淡下来的两人,春兰又说道:“若是小姐有这样的心思,自然能护着你们,若是没有,就快断了念头,小姐心善,将来肯定会为你们打点一个出路,不比费尽心思,里外不是人的好?”

红梅似乎真的听了进去,红玉惯来模样俊俏,难免有几分不甘心,但这会儿也不敢多说什么。春兰言尽于此,这些话也已经全了他们这几年的情分,若是还想不通,做出犯了忌讳的事情来,恐怕小姐心软,太太也不会心软到哪里去的。

虽说因为孔尚瑾的话,冯氏有心给春兰指一个好的,不过却不急着一时半会儿,比起春兰,他自然更加在意春兰走了之后,自家女儿身边的人得用不得用,最后派了人左看右看,总算是放了一半的心。

冯氏身边的几个小厮也到了出嫁的年纪,除了春柳其余两人已经出嫁,春柳却是因为小时候受过罪,大夫曾经说过他难以孕育子嗣,已经发了愿要一辈子守在冯氏身边。冯氏怜惜他小小年纪就遭了这样的事情,对他也更优待几分。

等冯氏觉得红梅红玉能够担得起事情,这才让春柳去问了问春兰的意思,到底是要嫁到外头当一个正头娘子,还是留在永宁候府内。

春柳与春兰也是一同长大的,由他来问话再好不过。

春兰却是早早的想好了,笑着说道:“我自然还是想留在侯府的,即使将来嫁出去,也还能看顾小姐一些。”

春柳微微一愣,只看了他一眼说道:“你可想好了,因为小姐替你求情,若是嫁到外头,一个掌柜娘子就少不了的,去了庄头上,怕还能当家作主呢。”

春兰却摇了摇头,叹了口气说道:“春柳哥哥,我也不跟你虚话,我那姐姐姐夫的样子你是知道的,最是贪得无厌,若我真的嫁到外头,还知道他们怎么上门打秋风,嫁出门就是人家的人,小姐能看顾一次两次,难道还要她一个主子,整日里管下人的事情不成。”

春兰想的明白,虽说是主子身边的贴身小厮,但等到嫁出去离开了侯府,这份亲近又能维持多久。铁打的主子流水的小厮,过不了几年,小姐还能惦记自己几分?外头的当家娘子听着倒是好听,但没了侯府做靠山,日子过得不如意的多了去了,而嫁给侯府的那些外管事,左右也不过是奴才,又有什么不同。

但留在侯府,即使嫁了人之后,当不了小姐身边的贴身小厮,但当一个内管事却是没问题的,有这些年的情分在,小姐也不会为难了自己,论吃喝用度,哪里比得上侯府之内。

春兰没啥大志向,只求一辈子平平安安的,他对孔尚瑾倒是真感情,也不放心从此离开她身边。

春柳一听便明白过来,叹了口气不再劝他,他们这些当小厮的,一辈子的命运都掌握在主子的手中,永宁候府已经是难得厚道的人家了,有时候听见旁人家的事情,都无比的庆幸投身到了侯府。

春柳下意识的摸了摸小腹,他小时候被后爹打得狠了,从此落下来病根子,这辈子怕是没指望了,如今看着春兰能够有出路,心中也是为他高兴。

冯氏一听春兰的意思,倒是觉得他是个有良心的,想来想去,却是把人配给了永宁候身边的大丫头。

虽说如今不过是丫头,但这丫头却是如今侯府管家的二女儿,从小跟着侯爷到处奔波,是个最为机灵的性子,将来说不准就要接她老娘的班,若不是冯氏开口,这样的好事儿恐怕还轮不到春兰。

春兰对这婚事自然也是满意的,暗暗还觉得自己配不上将来的妻主,不过被春柳开解了一回便想开了,那管事自己求到冯氏这边,看准的还不是自家小姐是个受宠的,又小小年纪就成了秀才,将来铁定是有出息的。

春兰出嫁的时候,不仅孔尚瑾添了嫁妆,冯氏也送了一份过来,冯氏开口,下头几个太太自然也不会落下了。零零碎碎的凑在一起,旁人看着也是羡慕不已,都说春兰的嫁妆,比外头小户人家的小姐都要好上许多,可不是,里头孔尚瑾送来的首饰,可都是少见的东西。

这边春兰欢欢喜喜的出嫁,那头三房太太却心疼的满心抽抽,关上门便抱怨道:“不过是个小厮,哪来这么大的脸面还得我去添妆,哼,都知道公公是个偏心的,如今倒好,恨不得将好东西都送到四房去。”

三太太在屋内大骂,两个庶出的儿子都压低脑袋,不敢抬头说话,别看三太太在太太和另外两位太太面前是纸老虎,在他们两个面前,那是拥有绝对权威的,三娘子是个万事不管的,内宅的事情,只要三太太不过分,太太跟大太太也不会多嘴,故而也养成了三太太在三房里头说一不二的个性。

三太太这番咒骂,自然不会只是心疼送出去的礼物,其实他舍得送出去的,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不过是看冯氏明打明的偏心,往日里往孔尚瑾房里头送各种好东西倒也罢了,如今连一个小厮也看顾着。在看看自家三房,三娘子不咸不淡的管着俗务,其实不过是个打杂的,他生的女儿更是入不得冯氏的眼,一年到头也见不得几次。

其实三太太也不想想,三娘子压根不是冯氏亲生,他能这般大方已经难得,还指望冯氏用自己的体己补贴三房,那不是痴人说梦话吗!

故而这会儿,大房二房都在看三房的笑话,大太太吕氏一边拉着儿子,一边教导道:“为人做事,万万不可学了三房那小家子气,明知道你爷爷喜欢四妹,不过是爱屋及乌罢了,还这般多嘴,一个小厮,能有什么好东西。”

大太太嫁妆丰厚,如今又管着家,知道永宁候府不是那种空壳子的家族,虽然对于冯氏偏爱孔尚瑾也有几分在意,但却从来不会太往心里头去。事实上,大太太心中明白的很,不管是冯氏还是永宁候,对四妹疼爱是疼爱,却从来没有要乱过长幼的心思,他家大娘子以后妥妥的侯府继承人,早早的就封了世子,他有什么不放心的。

大少爷孔青珠也是个心思灵透的,从小被吕氏以大家闺秀的标准抚养长大,自然对三太太的事儿也看不上眼,你说你背后骂人也就罢了,还管不住三房的嘴,闹得整个侯府都知道你心怀不满,这般一来,爷爷那边能待见三房才奇怪了。

二房那头,二太太也是冷笑一声,瞧了一眼身边的三个少爷,淡淡说道:“你们也多看看,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与其吃那飞醋,还不如先把身边人管好了,不然丢了面子,连里子都保不住。”

两个庶子自然齐齐答应,杨怡晴也是如此,只是心中到底叹了口气,不免感叹侯府的荣华,不过是一个小厮出嫁,他过去添妆的时候,看到的东西可不少,再想想当年在杭州的时候,杨家自认为是大门大户,家里头小厮出嫁,能得十两银子的打赏已经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了。

每次见识到侯府的荣华富贵,杨怡晴都忍不住要感慨一番,心中倒是理解这些年来,父亲为何对京城念念不忘。荣国公府他也曾经去过,不过那位看似和蔼的侯夫人,对自己似乎非常冷淡,甚至表现的比冯氏还要明显一些,对此,杨怡晴就算是有心讨好也毫无办法。

第35章 七巧

春兰出嫁之后,冯氏便把孔尚瑾房中原本的二等小厮红梅红玉提了一等,又看了看那几个三等的,都觉得不太如意,索性从自己身边拨了两个过去,叫做青萍青亭的,跟绿荷绿衣凑足了四个二等的小厮,至于三等的,更是有八个之多,更别说下面跑腿的小厮老爹了。

能被冯氏看好,红梅红玉确实是细心无比聪慧懂事的,比起春兰也不过是差了几岁年纪罢了,他们都只比孔尚瑾大一两岁,红梅稳重细心,红玉娇俏活泼,若是孔尚瑾有心的话,将来或许就是房里人。

当然,如今孔尚瑾才十岁,自然没有这些心思,对她而言,近在眼前的乞巧节还更加有意思一些。

永宁侯虽然是侯府,但以武职起家,一直以来也没出什么真正的读书人,所以家里头的藏书并不多,许多还是孔尚瑾开始念书之后搜集来的。

所以乞巧节这一日,孔尚瑾却是早早的去了程家,程庆山是当今大儒,家里头的藏书阁能比得上皇家的藏书量,程家又是人口简单的,每年这一日,孔尚瑾和皓辰都会过来,帮忙一起晒书。

明朝的书籍已经是线装的纸质本,但程庆山的藏书阁里头,许多古籍甚至还是竹简,让孔尚瑾眼馋的很,平常的时候,程庆山是不许他们随意进出藏书阁的,想要看什么书,也得老师答应了才行,但这一日却不限定,孔尚瑾一边晒书一边看,倒是别有一番滋味。

瞧着自家小师妹脑袋都要钻进书籍里头去了,一旁的皓辰看着好笑,伸手拍了拍小家伙的脑袋说道:“看书哪里急在一时,边走边看的,可别摔着。”

孔尚瑾撇了撇嘴,带着几分嫉妒说道:“你这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平时能够随便进出,自然不知道我的难处。”

皓辰听着也不生气,反倒是笑了起来,伸手将她手中的书籍抽走,才笑着说道:“等待会儿老师过来,恐怕就会提让你随意进出藏书阁的事情。”

迎着孔尚瑾疑惑的眼神,皓辰继续说道:“之前不让你进去,是怕你看的书太杂,小小年纪移了性情,等你十岁之后,就没有这个讲究了。”

孔尚瑾听着果然高兴起来,也不忙着看书了,专心致志的帮忙晒书,一边还感慨道:“老师家的书可真多,不知道我这辈子能不能收集到这么多的书。”

皓辰见他颇有几分书痴的模样,暗道也怪不得老是最疼爱这个弟子,有时候甚至超过了自己的亲孙女:“你现在才几岁,就说一辈子的事情了。”

孔尚瑾哈哈一笑,暗道程庆山的藏书阁里头,不少书都已经是绝本了,还是当初太祖皇帝赐下来的,据说是当年太祖皇帝占领了前朝的藏书阁,这位对书也不太在意,这才赏给了程庆山,如今明朝太平盛世,自己哪里能弄得到这些。

不过转念一想,程庆山是他老师,到时候磨磨,自己进去抄录一本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虽然不是原本,但内容却是一样的,说不定百年之后,也是十分珍贵的东西不是。

看着孔尚瑾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皓辰哪里藏不到她的心思,笑着揉了揉她的头发,换来孔尚瑾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