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唱唱歌,能够丰富一下百姓枯燥乏味的生活,也能更好地推动各项政令的落实!

安排完宣传口的任务,扶苏见没什么别的事了,便叫人把去年的税务档案送来给他看看。

税收是朝廷比较稳定的财政收入,一般来说只要掌握了税收情况,全国各地的物产分布、人口分布基本了然于心,对于各地的粮食产出情况、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也能掌握个七八成。

扶苏一来就要查税,不少人心里都一咯噔,不过转念一想,赋税相关的上计籍册又多又杂,别说扶苏不一定能看懂,就算能看懂也会被绕进去,不花个三两个月绝对理不出头绪来,便都听话地去给扶苏搬封存起来的税务档案了。

嬴政也在关注着扶苏这边的动静,听人说扶苏从学宫那边征调了一批算术高材生,每天让他们整理去年的税务数据,心中有些纳罕。不过他也没立刻把扶苏喊到跟前问个究竟,而是让人全力支持扶苏的工作,扶苏要谁协助就让谁协助。

约莫半个月后,一直在上朝时安静旁听的扶苏终于第一次开口上奏:经过少府衙门半个月的分析,他整理出了一批亟待安排人过去搞发展的落后地区!

扶苏重点阐述只要给这些地方一点人,完全可以拉动当地发展,让这边多产许多矿、那边多产许多粮;接着他又表示某个位置需要挖个渠修个路,能给那一片区域带来多少多少好处;最后他还建议,他们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再增加多少人手,可以全面优化产能结构,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简单来说就是,父王你那有人没有,给我来一点。

至于要多少人?当然是有多少要多少,我不嫌人多!

扶苏有理有据地把他的第一次上朝发言讲完,殿中一时鸦雀无声。

嬴政:“……”

扶苏画的这些饼是很不错,可是人从哪里来?总不能逼富县的百姓搬过去给落后地区搞发展吧?

嬴政思忖片刻,决定把皮球踢给其他人:“诸卿以为如何?”

文武百官:“…………”

他们以为如何?

呸!

不要脸!

谁不知道人多好,人多能干的事太多了,你要是给我一百万人,我能原地给你建两座咸阳城!

所有人全紧着少府那边的事,扶苏当然能做出成绩来。可别的事不用干了吗?以后所有男丁仗不打了,地不种了,全给你帮扶苏搞政绩去?

瞧瞧这详尽具体的数据分析,这有模有样的发展计划,能是一个七岁小孩花半个月就弄出来的?

胃口这么大,也不怕噎着!

这些要全是扶苏自己的想法,他们把头切下来给燕太子丹当球踢!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乖巧,听话,又无辜.jpg

燕太子丹:够了够了,这么多头我踢不过来。

第51章 远客

给人当然是不可能给人的,文武百官你一句我一句,好言告诉扶苏这也缺人那也缺人,实在挤不出更多人。

扶苏一脸失落地闭了嘴,看起来情绪非常低落。

看到扶苏这模样,不少人心里莫名生出种罪恶感,差点想说“行,要多少人你只管说”。

不过,他们的理智还在,当然不可能做这种傻事,只能暗中埋怨嬴政不地道,居然把这么小的孩子推出来要人!

嬴政不晓得自己背了个奴役童工的锅,他琢磨着应该是上次让扶苏跟着冯去疾学习,扶苏学会了要人流程,所以到了少府衙门那边第一个想的就是跟朝廷要人。

人虽然给不了,嬴政还是把扶苏那份奏表留了下来。

扶苏的奏表图文并茂,不时插个表格、不时插张舆图,看起来详实有据,发展计划也写得非常踏实。要知道扶苏才去了少府衙门那边半个月,竟能从去年的税收情况推断出这么多东西,说一句天赋过人绝不过分。

不经过扶苏的分析,嬴政还不觉得大秦这么缺人。

既然想起了扶苏要走的那批俘虏,嬴政对扶苏要的人也有了基本规划,让人传信到军中,特别强调两军交战时那些愿意降的能不杀尽量别杀,能弄到多少人只管送回来,往后俘虏人数也算在首级里。

这道命令送到军中,那边虽不知道嬴政为什么突然这么重视俘虏,但还是忠实地执行嬴政的诏令。

这些安排嬴政没有和扶苏说起,只是叫扶苏陪着用膳,让他别动不动搞一看就很难实现的大计划,这样让别人很难做。

扶苏受教地答应下来,接下来就没再搞什么大动静了,只上书建议嬴政开设一个驻咸阳办事处,让各郡长官派个人进驻其中,方便各郡长官每个月把各地情况汇总报上来,也方便朝廷政令更好地传达下去。

相比前面的狮子开大口,这个建议看起来倒是简单易行,还不费什么钱,很快便被文武百官一致通过。

朝廷对地方的掌控一直是个大问题,设立一个朝廷与地方联系的枢纽机构倒是个好想法。

扶苏很快收到朝廷分拨给他的专人专款,开始专心捣鼓驻咸阳办事处的建设。

他希望人上报的主要是农事、治安、矿藏、文教、手工业等等方面的信息,其中最要紧的是农事和治安,其次是郡内矿藏开采情况与手工业发展情况,最后还有县衙藏书整理收集进度、乡野遗贤举荐等文教工作,这些方面的内容他已经设计好专门的表格,让各郡长官及时填写上送,给朝廷最直观的数据。

这些事看着琐碎,实际上却能佐办许多朝廷大事,百官每个月坚持看一看,至少对地方上的情况不至于一问三不知。

扶苏一边填充办事处的各项细节,一边派人前往各郡与郡守们沟通交流,要他们派个信得过的人进驻咸阳,以便第一时间把办事处的工作落到实处。

如此忙忙碌碌,转眼便到了二月中。各郡离咸阳有远有近,郡守们派来的人没那么快抵达咸阳,怀德见扶苏难得有了空闲,便与扶苏备报说新宅已经拾掇整齐,可以择个吉日住进去了。

扶苏这段时间忙着手上的事务,一时倒把这事给忘了。他去请了个吉日,叫怀德亲自给各家送了帖子,希望他们到时能过来热闹热闹。

扶苏入朝之后没特意结交朝臣,真正熟悉的还是以前那些人:蒙恬、蒙毅兄弟俩,李由、王离这两个小伙伴,族庶长、冯去疾、尉缭、韩非这些前辈,还有自己那群弟弟妹妹和国子学同窗。

扶苏想了想,感觉让李由单独带妹妹过来不太好,可以顺便把李斯请上。

这么林林总总算下来,人其实还不少。

扶苏把人列了一遍,又想到了嬴政。

前世他父皇事务繁忙,一般没人敢拿新宅入住这种小事去打扰他,而且父皇十分忌讳有人窥探帝踪,平日里的行程绝不可能让别人来决定。现在的父皇虽然还不像后来那样喜怒难测,恐怕也不会喜欢为这种事出宫。

扶苏考虑了一会,决定还是不给嬴政送帖子了。

打定主意后,扶苏照着名单把帖子写好送出去。

扶苏写的帖子纸质偏硬,摸起来很有质感,时间、地点、请客理由都写在上面了,边角处还画着些梅兰竹菊之类的小花纹,瞧着既雅致又新鲜。

蒙毅收到这么一张帖子,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觉得扶苏想法真不少,连请客都这么别出心裁。

扶苏挑的吉日正好是休沐日,百官不用上朝,不过李斯他们还是被喊进宫和嬴政讨论政务。

眼看快到晚膳时间,嬴政想着李斯他们义务加班,开口留他们在宫中用膳。

李斯和蒙毅都面有难色。

李斯小心翼翼地问:“大王,您不去公子那边吗?”

嬴政眉头一动,看向李斯和蒙毅。

很快地,嬴政从李斯和蒙毅手里拿到了两张长得差不多的雅致帖子,大意都是庆贺新宅入住,要请他们去家里吃个饭。

扶苏回到咸阳之后,嬴政自然不会再叫人天天盯着他在做什么,因此也不晓得扶苏那宅子已经收拾好并且要请客入住了。

见嬴政瞅着两张帖子不说话,李斯和蒙毅对视一眼,都觉得有点不妙。

“这是公子前两天送来的。”李斯硬着头皮打破岑寂。

嬴政神色淡淡,看不出喜怒,随手把帖子递回给他们,说道:“那你们去吧。”

蒙毅忙道:“若是大王能去,公子一定很高兴。”

嬴政“哦”了一声,对蒙毅的说法未置可否,摆摆手让他们出宫,明显没有跟他们一起去的意思。

蒙毅和李斯分别之后,上马直奔扶苏的新宅。

扶苏正在看书,听人说蒙毅来了,忙出来相迎。

蒙毅开门见山地追问扶苏:“公子没有请大王?”

扶苏点头,说道:“这点小事怎么好打扰父王?”

蒙毅哑然。

一般来说确实没人敢拿这种事去请嬴政出宫。

不过扶苏不一样啊,他们可是亲父子,不管嬴政来不来,扶苏作为儿子都该和嬴政说一声。

至少刚才他明显感觉到嬴政不太高兴。

蒙毅没提御前之事,只劝说道:“天色还早,公子还是去请一请大王吧。”

扶苏见蒙毅神色认真,愣了一下,马上想到蒙毅应该是特意来给他提醒的。

“好。”扶苏让人先招待好蒙毅,没有耽搁,起身进宫去了。

嬴政已经叫人传了膳,听人说扶苏进宫来了,眉头再次挑起,让人把扶苏领进来。

“父王。”扶苏麻溜地喊人。

嬴政斜睨着扶苏,直截了当地问:“是蒙毅让你来的,还是李斯让你来的?”

扶苏老实回答:“是毅叔。”

嬴政问道:“他不叫你来,你就不来了?”

扶苏解释道:“父王日理万机,孩儿本来没想烦扰父王,毅叔说不管您来不来,孩儿总该告诉父王的。”他认真道歉,“孩儿错了!”

小孩子想事情,你不能指望他想得太周全,还是得有人教才行。

嬴政瞅着他,停了筷子,起身说道:“行吧,我和你去看看。”

扶苏没想到嬴政真的愿意出宫,有些发愣。不过他很快回过神来,跟在嬴政身后往外走去。

父子俩抵达新宅那边时,不少人都已经到了,见扶苏领着嬴政出现都上前见礼。

嬴政摆摆手,说自己是微服出行,不用讲究太多。

宅子虽然是嬴政赐下的,嬴政却没亲自来看过,如今被怀德里里外外拾掇了一遍,又碰上春暖花开的好时节,瞧着倒还挺不错。

有嬴政在,一群小萝卜头不敢造次,都乖乖跟着扶苏在园子里逛了一圈、乖乖落座等着吃饭。

到饭后嬴政和几个长辈一走,小萝卜们终于热闹起来,开开心心地上蹿下跳。还是跟着伺候的人提醒说宫门要落锁了,他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宫去。

李由兄妹俩留到最后,小裳华见其他人都不在了,才和扶苏说起了悄悄话,先夸扶苏园子里的花很漂亮,又说上回他送来的花也都种活了,开了很大一片,她用来调了一种新香料,做香包、熏衣裳都很棒。

扶苏记得她一直到成亲后都爱用四时花卉入香,闻言含笑说道:“下回我看到适合的花再给你送去。”

小裳华偷偷把带来的新香包塞扶苏手里,开开心心地跟着李由走了。

既然是迁入新居,这天晚上扶苏自然不打算回宫了。

怀德忙里忙外地给各个厢房都点上了灯,和扶苏絮叨起自己家乡的习俗:“入住新宅子的头一天,得把所有屋子的灯都点亮,这样以后的日子才能过得亮亮堂堂。”

扶苏也不拦着,由着怀德忙活。

许是因为换了地方,夜深后扶苏仍然没有睡意,起身披着外袍看了半宿的书才睡下。

第二日一早,鸡鸣才响了第一声,扶苏便被怀德叫醒了,这天不是休沐日,他得早早去上朝。

扶苏在怀德的伺候下穿好衣裳,牵了陪自己一起长大的马儿出门。还没走出多远,扶苏忽觉身下的马停了下来,他顺着马停驻的方向望去,却见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眼前。

对方看起来风尘仆仆,应该是一路跋山涉水而来,城门一开便进城。

扶苏怔住。

他下马往那人走去。

那人也翻身下马,牵着马走向扶苏。

两个人走到相距不远的地方后都停了下来。

“子房。”扶苏喊道。

来的正是张良。

张良看着扶苏那身打扮,说道:“你忙你的去吧,借个地方给我先睡一觉就好。”

扶苏一口应下:“你要睡多久都成。”

作者有话要说:

扶小苏:父皇这么忙,我还是不请父皇了!

嬴政:……

第52章 交心

扶苏这天依然勤勤恳恳地忙着筹办驻咸阳办事处。

新衙门已经收拾出来了,离宫中不算太远,扶苏亲自过去溜达了一圈,还见了两位赶巧被地方委派而来的负责人。

扶苏年纪小,想摆架子也摆不出来,自然是友善地和他们交流了一番,从他们口里了解起当地的物产和民风,方便他以后细化发展计划。

能这么早来到咸阳的大多是临近咸阳那几个大郡的人,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关于扶苏的那些传言,对待扶苏自是不敢有半分轻慢。

不管是仙人的爱徒还是大王的爱子,可都不是他们能得罪的!

听扶苏问的不过是当地有什么特别的鸟兽花木、有趣的奇人异事,他们渐渐也放下心防,给扶苏讲了不少自己知道的东西。

扶苏听得颇为认真,不时还针对他们提起的花草树木追问细节,甚至还拿出纸笔画了出来,问他们那种植物是不是长这样。

看到扶苏画出来的花木简直栩栩如生,两位地方来的官员都惊了一下,差点以为扶苏是亲眼见过。不过转念一想,宫中花木众多,扶苏见过也不是没可能的。

经过一番交谈,两位官员都感觉再聊下去自己要被掏空。他们客客气气地送走扶苏,转头写信给自己留在家乡的亲朋好友、门客故吏,让他们多收集点有趣的东西,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他们得应付一个好奇宝宝上官!

好奇宝宝扶苏忙完一天的工作,还被嬴政拎去一起用晚膳。

扶苏惦记着家里的张良,有些食不知味。有朋友远道而来,他因为有差使在身没能第一时间招待就算了,居然连晚膳都不能回去陪好友用,着实不应当。

嬴政瞅了心不在焉的扶苏一眼,开口问道:“以后准备在宫外住着了?”

扶苏如实说出自己的考虑:“住在宫外上朝还近些。”

嬴政顺势问起他所说的那个直邸建得怎么样了。

所谓的直邸,也就是扶苏所提议的驻咸阳办事处,因为集地方办事员办公住宿于一身,所以称之为“直邸”,取直上直下、上下交通之意。

提及公事,扶苏马上应答如流,把直邸那边的进展一五一十地告诉嬴政。

嬴政耐心听完,一顿饭也吃完了,他没再拘着扶苏,随意地放扶苏出宫去了。

扶苏走后,有人前来禀报查探来的消息。

嬴政斜倚在横塌上半合着眼听着。

当初潜伏在韩国的人帮扶苏往张家送了酒,免不了多关注几分,据称张家那个叫张良的小子收了酒没两天,没让仆从跟着,一个人骑着马离开了新郑。

因为嬴政没说要盯着这个半大小子,他们也没有特意让人跟着,只把消息传回咸阳。今天是有人注意到张良进了扶苏新宅那边,才找机会上报给了嬴政。

嬴政摆摆手让人退下。

小孩子要交朋友,当长辈的也不好拦着,只是不知这姓张的小子是真心来投奔扶苏还是有别的想法。如果是前者还好,如果是后者,那扶苏这实心眼的傻孩子怕是要伤心了。

还是先看看吧。

扶苏倒没嬴政那么多想法,他出了宫便径直回了新宅那边。

阔别一年多,张良身上有了不少变化,身量拔高了不少不说,眉眼比之初见时更添了几分洒脱与豁然。见扶苏从外面回来了,张良还问他:“用过晚膳了?”

不知道的人,怕是以为这是他家。

扶苏一点不恼,得知张良也吃过了,便邀张良在园子里散步。宅子是嬴政赐下的,占地面积在咸阳城里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大,饭后绕上一圈正好消食。

两个人走得离伺候的人稍远一些,扶苏才问:“子房你怎么来了?”

张良意态悠然,说话也很随意:“喝了你的酒,觉得好喝,过来多讨些。”

扶苏脚步一顿,转头看向张良。

两人四目相对。

扶苏说道:“你要想喝酒,那当然是要多少有多少。”

张良眉眼之间终于闪过一丝伤怀,有些事不是那么容易下定决心的,哪怕他已经来到咸阳,心中还是免不了有许多犹豫与彷徨,他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不是对的,更不确定眼前还是个半大小孩的扶苏是不是真的能承载那么多期望。

当初他们在云阳也每日相对而坐,指点天下大势,三个人各有见解,都畅所欲言。

只是亲眼看到天下战乱频起、民不聊生,与坐在屋中指点江山又完全不同。

张良一直对按取首级数量来给士卒封爵的秦国没有太多好感,可以说每一个秦国将士身上的爵位都是用东方诸国的人命堆起来的,东方诸国对军中的封赏远没有这么直接而残酷。

可正是这种直接而残酷的军功封爵制度,让秦国大军以势不可挡之姿跃升为令六国国君夜不能寐的精锐强师。

如果有别的选择,张良可能不会到秦国来。

他始终认为这样一只被血肉喂养着长大的野兽,哪怕将来能横扫六国一统天下也不可能长久,作为亡国之民的六国百姓更不可能被善待。

可是一来以他的年纪,连在韩国都左右不了什么,更别提受到其余诸国的重用;二来,六国之君看不出谁有能与秦王嬴政相抗衡的明主之相;更重要的是,六国之中没有扶苏这样的变数。

所以,他才会到秦国来。

张良注视着扶苏追问:“我要是不只想喝酒呢?”

两个人立在桃树之下对视良久,扶苏没有立刻答话,而是抬脚往前走去。

他明白了张良的意思,张良的意思是这次他来了就不走了,往后都留在咸阳,而且不仅仅是当他的朋友。

张良的才华与能力,扶苏是知道的。

虽然他不知晓在他前世自刎之后张良有什么样的成就,但他很确定张良绝非池中之物。

这样一个人,在两国交战的要紧时候来投奔他,必然是考虑了很久,也下了很大的决心。

可他并不能保证自己能不辜负张良的期望与信任。

假如是姚县令那样的人,他会放心地留用,因为他知道对方所求的自己可以轻松给予;但他知道张良要的,绝不是一两次晋升机会或者些许利益。

他重活一世,已经懂得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给出了承诺就要负起相应的责任。

两个人沉默地往前走出一段路,扶苏才开口:“你想要的,我不一定能给。”

张良笑了。

他相貌本就出众,笑起来更是眉眼生辉,连扶苏这种见惯了美人的人都忍不住晃了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