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璇儿看了半晌,似乎无意一般道:“我去都城主要是买粮食,但是我银子来路不好说,所以想要请你们帮我拉回来,最好是避着村里人。”

张采萱的心一紧,面上也微变了些,不过她很快收敛,正背对着她看小黑的杨璇儿看不到她的神情。

纯粹胡诌的,杨璇儿根本不是村里人,以前有多少银子外人根本不会知道,就算是顾家兄妹知道她银子多,身为顾夫人的侄女有些傍身银子也不是什么稀奇事。

她糊弄张采萱主要的目的,大概是想要存粮,还是背着村里人存粮。

她有银子,没粮食了去买就是,为何要存粮呢?粮食存久了还不好吃。

难道她知道以后发生的事情?

或者她和自己一样……想到这里,张采萱低下头,余光却扫视杨璇儿浑身上下。

浅绿色衣裙,裙摆层层叠叠看起来颇为飘逸,看着就觉得清爽,双手交叠放在腹部,最是规矩不过的闺秀,头发梳成了繁复的花样,村里的姑娘是不会梳头的。上面只簪了一支玉钗,再回忆她说话的神情语气,都和南越国的姑娘一般无二。

应该不会是和她一样知道这是一本的人。

如果真不是南越国人,装得再相似也不可能没有破绽,包括她自己。秦肃凛若是怀疑,非要问个清楚,她大概也解释不清的,就和杨璇儿一样,自己觉得毫无破绽的话语落到别人眼中,处处都是破绽。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可能了,这姑娘可能是在偶然之下得知了未来会发生的事,比如做梦。

这些念头从她心底闪过,只几息,张采萱歉然道: “抱歉,过些日子我们要继续砍柴,可能没办法帮到你。”

杨璇儿的失望几乎毫不掩饰,“你们砍了那么多柴,还要砍吗?”

张采萱点头,一本正经,“柴火早晚都要烧,以后我们没空的时候,就可以不砍了啊。”

杨璇儿不甘心,“我不是白使唤你们,付银子的。”

张采萱含笑摇头。

提议道:“其实你可以等秋收过了,去找你表哥他们,他们总会愿意帮你的。”

而且顾家人不缺银子,说不准还不收你银子呢。

最后这句话她没说出口,不过语气就是这意思。

杨璇儿临走前,再次嘱咐,“我不打算让我表哥他们知道我有银子,你答应我的事情别忘了。”

张采萱点头,送走了她。

杨璇儿是个姑娘家,想要存粮,又想避开村里人,顾家如果愿意帮忙还是有可能的。

但是她不让顾家知道,除非她自己再去买个会赶马车的下人。但是马车不便宜,她一个姑娘家和丫头只有一个院子,买下人也不合适。就只剩下请人,消息肯定走漏。

张采萱想到这些,并没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如果她没嫁给秦肃凛,处境不会比她好。

杨璇儿不傻,总会想到办法的,张采萱才不会担心她。

又过几日,张采萱的粮食晒好了,仔细装了,让秦肃凛搬进了地窖。这些粮食她不打算卖,事实上她和杨璇儿的想法一样,想要背着外人存些粮食。

她可以告诉众人让他们屯粮,但是不能让人知道自己有粮。

还是那句话,财不露白,还有一句话叫怀璧其罪,用在这里虽然不太合适,她却就是这么想的。

想到杨璇儿的怪异,这日午后,张采萱拿着针线,去敲了顾家的门。

开门的是顾月景的随从,看到张采萱,他的脸上就带上了恰当的笑,“小嫂子有事?”

这几日他和秦肃凛相处,已经熟悉了。

张采萱道:“我找你们家姑娘,想要问问她,这花样的配线。”

随从笑道:“姑娘在屋子里,我带你去。”

张采萱愣了下,“不需要通报?”

脚下却随着他往院子里走,周围种上了花草,院子角落里还种了点青菜,很雅致细腻的感觉。

随从带着她往东面的屋子去,“公子说了,如今我们只是村里人,不需要那些规矩。再有,姑娘也说过,要是你来,直接带去找她。”

顾月琳独自坐在屋子中,抬眼看到是她,立时起身,还上前一小步,显然对她的到来很欢喜,“采萱,你怎么会来?”

张采萱从随从的话里明白顾月琳对她应该是喜欢的, 玩笑道:“不想我来,我可就走了。”

顾月琳忙道:“你从来都不来我家,我高兴的,我一高兴,说话就不过脑,你可别生气。”

张采萱虽是这么说,脚下却一点没有出门的意思,闻言反倒上前两步,笑道:“我不来是忙着干活,你可以去我家啊,前几天我独自在家中晒粮,可无聊了。”

顾月琳笑了笑,伸手拉她进屋,坐下后又给她倒一杯茶,“我不好去你家。”

倒是坦诚。

她一个姑娘家,这村里又不像是都城中的大户人家那样还分个内外院,要真去找她,碰上秦肃凛确实尴尬,又根本避不开。只能不去最好。

张采萱取笑她,“你们不在都城住,跑到这偏僻的青山村来,串门都不方便,后悔了?”

顾月琳摇摇头,“我觉得挺好,在这里没有母亲管着,虽然吃穿差了些,却没有人冷嘲热讽,吃穿用度都要勾心斗角那么费劲,也没有姐妹互相攀比。”

张采萱点点头,算是明白,疑惑问道:“你和你哥哥又怎会想到青山村?欢喜镇上住着也不错啊。”

就算是和这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住在欢喜镇也好得多。

顾月琳递上一杯茶水,笑道:“我是偶然听璇儿说起,住在村里单纯,村民淳朴,所以才想到这里,哥哥一开始还不答应,可费了我好大的劲才说服他。”

张采萱明白了,杨璇儿可能真的知道点什么,费心说动了顾月琳搬来,她再追随表哥表姐,就完全说得通了。

张采萱和顾月琳说笑了一个下午才起身告辞,还答应了她以后还会上门。

临出门时,却在大门口外碰到了顾月景,他还是那副翩翩公子的模样,浑身冷清,看到张采萱拿着针线出门,“秦夫人回去了?”

张采萱点点头,“顾公子。”

说完转身往家的方向走,却听他道:“我妹妹单纯,秦夫人若是有别的心思,也别往她身上用,要不然……”

声音冷如坚冰,威胁之意甚浓。

张采萱回身,反问,“我图你们家什么?”

见顾月景愣了下,转身就走,懒得同他多说。

要说利用,杨璇儿那才是真的利用,如果他们不搬来,杨璇儿一个孤女莫名其妙的搬进来,现在众人倒只是奇怪,待到以后,难免有人会觉察到不对,这个世上,还是聪明人多。

不过顾月景对他妹妹太紧张了,以后还是少去。

秦肃凛看到她回来,笑道:“顾姑娘性子好吗?”

张采萱点点头,顾月琳的性子确实好,她那个哥哥就差些了。

秦肃凛伸手拉她进门,笑道:“吃饭,最近累坏了,我们歇几日。”

秦肃凛做饭,当然比不上她的手艺,桌子上一盘木耳,张采萱吃了一口,问道:“你觉得这个好不好吃?”

秦肃凛点头。

要说张采萱这些菜色里他最喜欢的就是木耳了,其他的都总觉得有点怪。酸的,甜的,苦的,基本上都有,村里一般都不吃那个,只有孩子才会好奇去摘几个来吃。

甚至还有放不进嘴的麻的,麻得舌头都没感觉了。

那个是张采萱找到的青椒树,上面没有多少,她存粮食的时候还要用上。据说放上一点,粮食就不长虫了。她根本舍不得吃。

张采萱试探着问道,“你说,如果我们拿去都城卖?”

秦肃凛皱眉,“应该可以卖掉,但是价格不会高。”

张采萱泄气,她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

木耳虽然口感不错,但是长了一副有毒的样子,一般人可不敢尝试。

张采萱又夹一点入口,“算了,我们自己吃。”

又道:“我们继续去砍柴。”

秦肃凛顿了顿,问道:“我们已经有很多柴火了,可以歇几日,我怕你会累。”

张采萱兴冲冲,“我不累,晒粮食就歇了好多天。”

随即想起秦肃凛这些日子都在帮顾家运粮,比起干活的人虽然要轻松一些,却也会累,问道:“你累吗?要是累我们就歇几日。”

秦肃凛笑了,颇有深意道:“累不累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张采萱先是茫然,很快反应过来,脸上发烧,瞪他一眼,“明天一大早就出门砍柴去。”

一早出门是不可能出门的,张采萱根本就没爬起来,浑身酸软,她也不难为自己,再次躺了回去,打算午后再去。

实在不明白出力的人反而神采奕奕,一大早就爬起来了。

“吃饭了。”

秦肃凛端了托盘进来,张采萱懒洋洋看一眼后,道:“肃凛,我们商量一下,这饭不要拿到这屋来吃,好不好?”

她一本正经,秦肃凛有点疑惑,“为何?”

越养越懒了啊!还能为何?

秦肃凛看出来她眼神里的意思,上前递过她的衣衫,道:“没事,最后一次。”

他们吃过饭就去了西山上砍柴,接下来几日都去,眼看着村里众人的粮食都收进来了,也早就有人开始打听今年的粮价,打算等到合适的时候卖掉。

打听完了,才发现今年的粮价不高,想想也对,今年的天气好,就连秋收时都没下雨,很顺利。价钱比去年足足低了两文一斤,如果照这样价钱卖,比去年要少很多银子。

作者有话要说:来了,大家晚安,明天下午两三点左右。

木耳:劳资不服,我只是颜值不高,但是有内在美啊。

☆、第36章 第三十六章

农户本就是看天吃饭, 今年好不容易风调雨顺,粮价却降,好多人都不甘心。

外面张采萱不知道,反正青山村众人是没有卖粮的。打算等等,一年到头粮价都会浮动, 有时候到了第二年粮食快要收回来时会涨价。但是又怕到了那时粮食价钱更低, 越放越亏。

而且粮食放在家中, 得时时刻刻注意防潮防虫,一个不小心受潮, 价钱只会更低。

张采萱砍了几日柴火之后, 跟秦肃凛商量道:“最近粮食价钱划算, 反正我们都要买粮, 不如现在就买回来?”

这本就是应该的,银子再多也要算计着花, 现在粮食便宜,买些回来本就是常事。

那边杨璇儿已经毫不避讳的拉了两车粮回来, 她和村里人关系不错, 自然有人问起,她就说现在粮食便宜,买些回来放着。

所以,这样的情形下,张采萱和秦肃凛这两个同样没粮的人再去买回来就显得格外正常了。

夜里,张采萱躺在床上,月光洒在地上, 透出一股凉意,已经一个多月没有下雨,说不准哪天就要变天了。

“我们明日早些去?”

秦肃凛伸手揽过她,轻轻嗯了一声。

张采萱心里有事,睡得不太熟,半睡半醒的不知过了多久。看了看外面黑漆漆的天,她轻轻起身穿衣,去了厨房。

柴火都是现成的,她很快熬好了粥,米粒的香气扑鼻,南越国的大米大多数都是泛黄的,所以粥也呈淡黄色。

这不是米的问题,而是这种黄米本身比白米产量高,价钱也更加便宜。

张采萱不打算买什么白米,就买这种黄米就行,还有麦子和荞麦,都可以拉些回来。

她端着一碗粥,正在厨房里沉思,盘算着得买多少。

“采萱,你怎么这么早?”

秦肃凛的声音突然在门口响起,张采萱抬头就看到他面上的担忧,勉强笑了笑道:“我有点睡不着,我们买米还是去都城,早些出门。”

秦肃凛走过来,接过她手中的碗放在灶上台上,锅中的粥正突突煮着,秦肃凛没去看,双手掰过她肩膀,看着她的眼睛,认真问道:“采萱,你怎么了?我看得出来你不高兴。”

张采萱低着头,她想要买许多粮食,不可能瞒过秦肃凛,但是她又解释不清为何要买粮,总不能跟他说这是一本,以后会天气突变,地里的种不出这许多的粮食来,得买多点屯起来才行。要不然就等着饿肚子……

有地的人只是饿肚子,那没地的,只能等着饿死了。

她低着头,感受到秦肃凛担忧的目光落在她头顶,电光火石间突然想到了杨璇儿。她抬起头,道:“肃凛,昨夜我做了个梦,再过不久,天就会很冷很冷,甚至有人冷死,更别说种粮食了。”

秦肃凛眉头松开,浑身放松下来,伸手将她搂入怀中,笑道:“做噩梦可以叫醒我跟我说。”

他语气随意,显然没当一回事,张采萱也不着急,只道:“我昨天说去买粮,昨夜就做这种梦,你说我们要不要多买些回来?”

秦肃凛不在意,“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

张采萱伸手抱住他的腰,将头埋在他怀中,要不是遇上他,她自己一个人想要屯粮,就算是有银子也很难。

两人喝了粥,就着月色出门,马车悄悄的离开青山村,往都城而去。

南越国建国几百年,都城人口众多,各式各样的铺子很多,里面的粮铺不知凡几,粮食大部分都是从外地运来,其中离都城两百里的桐城堪称南越国的粮仓,每年的出产养活了南越国三分之一的人。

今年天气好,粮食产量较以往多了两成,粮价便宜了些。

秦肃凛的马车一开城门就进去了,天色还没亮,直奔街上的粮铺。

白米十八文一斤,黄米十二文,白面十五文,面粉五文,就是张家蒸粗粮馒头的那种,其实就是麦子没有分出麦麸的,有的甚至是将白面里剥离的麦麸也加了进去,那种就更便宜了。

张采萱不拘哪种,各自买了一百斤。很快就装了各式各样的粮食半车,铺子里的伙计不以为意,许多大户人家庄子中的粮食不够,那马车几车几车的拉都是正常的,这虽然有点多,却也很正常。尤其里面还有白米白面这些,一看就是主子吃的粮食,分明就是大户人家的管事出来采买。

两人换了一家铺子,又各种买了一百斤,才往城门口去,一路不停直接往青山村去。

其实买粮的价钱比卖粮贵了三文,如果她从村里人手中买,能省下不少。

两人回到村里时,时辰还早,这个时辰正是众人用完早饭出门的时候,看到秦肃凛的马车回来,都笑着打招呼,但是马车里装了什么东西就看不到了。

回到家中,张采萱又查看了一番粮食,将青椒各个米袋都放了点,全部搬入了地窖。

秦肃凛不要她搬,张采萱也不强求,去了厨房做饭,有这几百斤粮食在,她浑身放松了些,两人吃的话,可以吃好久。

等秦肃凛搬完,又来帮着她煮饭,桌子上,秦肃凛看着她眉眼间的喜悦,笑问,“这么高兴?”

张采萱嗯一声,点点头笑道:“家中有粮心不慌嘛 。”

秦肃凛好笑,提议道:“那明天我们再去买?”

本是玩笑话,没想到张采萱一本正经点头。

他有些惊讶,“真的还要买?”

张采萱不紧不慢,“你那银票今天我忘记带,还没兑成银子呢。”

也对。

秦肃凛不再说了,如今粮食收进来,只等着收拾地里的杂草和翻地,等着来年再次下种,这段时间其实是很空的,至于柴火。前些日子他们天天去砍柴,现在那仓房中已经堆满了,后面处还有几棵大树没劈开,足够烧好久了。

反正无事,他又不想和村里人一样去打短工,看她进城那么高兴,多带她去几次也行。

第二日,还是那么早,两人再次去了都城,欢喜镇上人虽然多,但张采萱谨慎惯了,执意去都城兑,秦肃凛也由得她。

几日之后,秦肃凛发现她这几日尤其喜欢去都城,却又不买女子喜欢的胭脂水粉首饰之类,只买粮食和盐,还有些糖。

对于张采萱买下的粮食,一开始秦肃凛还不觉得如何,后来见她越买越多,如果只是他们两个人吃,怕是要吃好几年。

想要劝劝,但看到她兴致勃勃的眉眼,又按捺住了。大不了来年开春卖掉就是,现在粮食便宜,但每到开春那段时间,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都会上涨些,只要收好了不要受潮,到那时卖掉是不会亏的。

张采萱见秦肃凛不阻止,开始还纠结怎么解释,后来见他不问,也就更放开了。

不止如此,她还买了许多火折子和灯油,反正只要用得上的,都会买些备上。

她并没有想要囤货的意思,只要自己够用就行,包括粮食也是,只要保证自己不饿肚子就行。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转眼到了九月,今年到现在还不见一滴雨,也不见冷。

粮价却渐渐地涨回了去年的价钱,村里人大多数还在观望,有点已经按捺不住要卖粮了。

张采萱这些日子早出晚归,家中一般都没人,现在她已经不再出门,和秦肃凛两人在后门处劈柴,却有人上门来了。

虎妞娘满脸笑容的踏进门来,一眼看到他们堆在仓房的柴火,赞道:“你们可真勤快,这些柴火够烧几年了。”

张采萱笑了笑,“哪能呢?我怕冷,要到冬日就离不得火,只能勤快些备多点了。”

虎妞娘笑道: “秦公子对你好。”

张采萱笑了笑不接话。

自从她成亲后,来窜门的人就急剧减少,以前虎妞娘经常过来找她,自她成亲后就不怎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