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断断续续下了五天,终于停下来了。

而村里的房子果然如她担忧的那般,有人房子塌了。

房子塌了的是两个老人,也是姓张的,他们命不好,生下的孩子全部夭折,抱养了一个同姓中没出五福的刚生下来的男孩,倒是顺利长大了,但因为那孩子和亲生父母离得太近,不知怎的就相认了,后来婚事上,孩子非要入赘,张家有威望的老人都连番劝说,还是没能留住。

都说婚事是父母之命,按理说他们不答应婚事也不能成,尤其还是入赘这种事。

但那已长大的年轻人指着他们鼻子说,是他们害得他从小和父母分开,不得天伦。

老两口心灰意冷,挥挥手让他走了。

这一入赘,别说回来探望,就是逢年过节都没回来过。这儿子算是白养了。

老人年纪大了,平时地里的活计都忙不过来 ,本来每年都抽空修了房顶的,但是秋日的时候老妇人病了,这一耽搁就没来得及,后来下雨时,他们家的房子漏得最厉害,一天要端出几盆接的雨水。

虎妞娘特意上门来找张采萱,村长发话了,让去商量一下这件事。

虎妞娘身上裹着厚厚的衣衫,看得出她穿了好多件,靠在张采萱的大门口,叹息,“虽说和我们没关系,但我们总不能眼看着老人冻死?这样的天气里,怕是一个晚上就……”

张采萱看向秦肃凛,“我们也去看看。”

能帮就帮一把,村里那么多人呢,一人搭把手房顶就重新盖上了。

现在的人还很淳朴,能帮就帮。就跟以前去镇上带东西只是顺手帮忙,现在买东西则要收谢礼一样。虽然知道是奢望,张采萱还是希望这种淳朴保持的时间长一些,更长一些。

去村里的路上满是积雪,虎妞娘带着他们,手上拿着一根树枝探路,踏上大路的时候,她压低声音,“其实我过来的时候原本打算如果不好走我就回去,不来找你们了。但是我走到这边才发现,这路上有痕迹,已经被人踩出来一条安全的小道了,看脚印…”

她往前探头,伸手一指,“呐,就是那个。”

脚印宽大,一看就是属于男人的脚。

作者有话要说:手机坏了,昨晚上居然失眠了。

晚上八点。

☆、第46章 第四十六章

张采萱和秦肃凛对视一眼, 都有点惊讶。

村西住了三家人,他们家肯定是没有走过的,也没有人上门过。顾家现在关门闭户,顾书他们也说过,平时根本不出门的, 而顾家兄妹平时和村里也不来往, 肯定也不是去他家的。

那么, 就剩下……杨璇儿她们了。

杨璇儿和村里人熟悉,许多人都认识, 最重要的是, 杨璇儿是个妙龄姑娘, 少年慕爱, 有年轻男子心悦再正常不过。

这个是男子脚印,十有八九就是了。

虎妞娘继续低声道:“全力家的小子, 以前我就看到他经常往杨姑娘身边凑,这脚印很可能是他留下的。”

说完, 她看向张采萱, 嘱咐道:“不过这只是我的猜测,事关姑娘家的闺誉,我们几个知道就行了,可不能往外说啊!”

张采萱点点头,她不会背后说人闲话,尤其是这种容易毁人名声的事情。

当然,虎妞娘也不是胡说的, 而且她不是跟谁都说这种事的。

三人慢悠悠用树枝试探着往村里走,实在是没法快。一脚下去看不到脚背,瞬间就被雪盖住了,一开始虎妞娘走在最前,后来就是秦肃凛前面开路,张采萱走在中间,虎妞娘最后。

走了半天,才算是进了村子。村子里一片安静,虎妞娘带着他们直接往最后一排房子那里去。

最后面的那排房子,给人感觉都有点破旧。许多人都围在中间的一个房子边,议论纷纷。

看到他们过来,也有人朝张采萱打招呼。最中间的地方,有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看着面前的房子落泪。周围有人轻声安慰着。

村长站在最前面,见人都到的差不多了,清了清嗓子道:“既然大家伙来了,就是愿意帮助大叔他们的,我很高兴,因为这代表我们青山村很和谐,都愿意互帮互助。”

村长说话的时候,周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只听他继续道:“目前的问题是,需要些土砖,还有房梁也是断了的。你们谁有办法都说说看。”

“我家晒了一根木头,几年了,本来是打算当柴烧的,看起来可以做房梁,我就没舍得。要不……就用那个将就将就?”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出声。

村长赞许地看了他一眼,道:“那土砖呢?”

说完,扫了一眼张采萱,欲言又止。

青山村中,许多年都没有人造新房子了,就算是有,也是一两间。现在村里有土砖的,就只有村西头的他们三家了。

而村西头的三家人,目前只有他们两人到。张采萱既然来了,就是愿意帮忙的。反正那些砖都是多下来的。

张采萱和秦肃凛对视一眼,直接道:“土砖我家有,我也愿意拿出来,目前的问题是,路上满是雪,你们搬得过来吗?”

顿时就有一个妇人笑道:“那有什么?我们这里这么多人,一人搬两块就够了。”

众人都觉得可行,村长很满意,又道:“既然如此,我再说两句,不能让人既出钱又出力,出了房梁和土砖,就不用再出力帮忙造房子了。”

说完,声音再次加大,“你们有没有异议?”

众人当然没有异议,房梁还好,费点劲就可以了。土砖可是花钱请人造出来的,这送出去的分明就是铜板。

就在这个时候,杨璇儿带着观鱼到了,脸蛋有点红,气喘吁吁的。显然是小跑过来的。

她还未走近,就道:“村里出了这么大的事,怎么没有人来告知我?我知道消息就赶过来了。我也是青山村的人,我很愿意帮忙。”

有个妇人嘲讽道:“现在不用你了。你倒巴巴的跑过来做好人。”

杨璇儿脸色白了白,那妇人后面悄悄来一个男子,本打算安安静静躲进去就可以了。听到这话,不满道:“娘,璇儿是真的想要帮忙的。”

妇人微怒,伸手一巴掌拍到他背上,“胡说八道什么?”

男子就是张全力的儿子,嘲讽杨璇儿的就是他娘了。看她样子,似乎不喜杨璇儿。

这一番动作不大,但是该注意的人都注意到了。

看到这样的情形,周围的人对视一眼,看向杨璇儿的目光都不太对了。

众人的眼神落到她身上,杨璇儿咬咬唇,按住了想要说话的观鱼,不理会全力媳妇,声音清悦,道:“我是青山村人,也是真心实意想要帮助他们的。可惜我是个女子,出力大概是不行的。所以我愿意将我家中的土砖都给老爷爷造房子,也算是出了一份力。”

周围的人看向她的目光,不再是方才的趣味,多了几份真心。不是谁都愿意将土砖送人的。

村长面色更喜,道:“既然如此,这一次就先用杨姑娘的。”

张采萱明白村长的意思,这是对杨璇儿的善意表示接纳的意思。

她也不生气,村长此时看向她,“采萱,你看……”

“杨姑娘愿意帮忙自然是好的。”算是默认的这一次用杨璇儿土砖的。

于是,众人在老人眼泪汪汪满是谢意的视线中,纷纷起身往村西头去。张采萱的土砖没用,秦肃凛自然就跟在人群中,这是帮忙的搬砖的意思。

杨璇儿的院子门打开,院子角落用杂草盖了一大堆东西,掀开杂草,露出来里面码的整整齐齐的土砖。

村里人笑闹着上去搬,一碰之下,面色微微一变。

最先上去的,是村长的侄子,村长发话,他自然要身先士卒,他碰过之后,猛的缩了手,“这……这可能……”

看的人有点莫名其妙,更是有人不信邪的直接上前,摸了一把。

村长也来了,此时站在人群中。微微皱眉,“怎么了?”

村长侄子直言,“这砖太冰,跟冰块一般。没办法搬动,这要是搬到村里,可能手都要废了。”

村长不信邪,伸手去摸,却似被烫到搬缩回了手,眉心皱得更紧了。

秦肃凛上前,摸了摸,看向一旁的杂草,道:“一次只搬一块,用干草裹上,应该可行。”

说完上前就抓了一把杂草开始裹,周围的人本就是来帮忙的,顿时围了上去。

一时间,杨璇儿的院子里,热闹非凡。

张采萱看到这里,起身回家,今日帮忙的大多数都是壮年,妇人全部在方才定下材料和规矩之后就走了。

这么冷的天,方才随着众人过来的时候,秦肃凛抽空低声跟她说了,让她早点回去,免得着凉。

她到家时,才刚刚过午,方才在老人院子里众人议论耽误了不少时间。回家后,扫了下身上的雪,直接就进了厨房 ,一会儿秦肃凛肯定是要回来吃饭的。

她炒了一盘肉,又炒了点木耳,还煮了鸡蛋汤,雪下的这么大,青菜是没有了,全部都冻熟在地里,勉强可以吃,她摘了几根放在鸡蛋汤中。

秦肃凛回来时,饭菜都热在厨房的锅中。两人在炕屋里吃了,张采萱随口问道:“如何?砖是不是真的很冰?”

秦肃凛点点头,又叹口气,“下午可能没那么多人去帮忙了。”

张采萱瞬间了然,顺手帮忙,是基本上的人都会愿意的。但是这样冷的天气里,摸着冰碴子一样的砖,一般人都受不了。

“你呢?”

秦肃凛手顿了顿,“帮人帮到底,无论他们去不去,我都会帮着把房顶盖完。”

末了,咽下最后一口馒头,“还是好人多的。”

等他再回来,已经是夜里了。张采萱站在大门口张望,盘算着如果他再不回,是不是要去村里看看?

远远的看到雪地里两个小点慢慢过来。

她忙迎上去,然后就看到一个小点顾家去了。张采萱顾不上那边,只看着向自己走来的人。

“怎么样?”

说完,伸手去摸他的脸。

入手一片冰冷,张采萱有点心疼, 不再说话,拉着他就往家的方向走。

到了屋中,张采萱先前就在锅中烧了一锅热水,进门二话不说就去了厨房。

等他再出来,手中已经端了一盆热气腾腾的热水,不由分说放到他面前,“先烫烫脚。”

秦肃凛身上很冷,一刻钟之后才算是有了感觉。

“总算是盖完了。”语气叹息。

张采萱站在桌旁,手中拧了热帕子。递给他问,“怎么弄到现在?”

提起这个,秦肃凛又想叹息了。

搬砖的时候还好,等到将砖搬得差不多了,众人身上也浑身发冷。顿时就有人说回去喝口热汤,然后来的人就没有走的人那么多。等到午饭后,人来的就更少了。

本来就是帮忙的,也不能上门去叫?人家不来也没错。

又一叹,“下一次,可能没有人愿意顺手帮忙了。”

想想也对,这么冷的天,自己的活都不愿意干了,更何况是帮别人。

作者有话要说:一会儿12点,准时。

谢谢“游手好闲妞”的地雷。

☆、第47章 第四十七章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尤其今天帮的是两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热茶都烧得不够。而且许多人帮忙都存了换活的意思。

就如村长说的互帮互助,两老人大概是还不上今天的情分的,要银子银子没有,要劳力劳力没有。这个世上真心帮忙不图回报的人, 太少了。

屋子温暖, 又有热水不停洗脸, 脚还泡在热水中,张采萱一直守着他, 不时加点热水, 还抽空绞热帕子给他。秦肃凛暖和了些, 伸手就揽过她的腰, 叹息,“采萱, 还好有你。”

在这样困难的日子里,还好有你陪着。

张采萱一直沉默的听着他说, 此时才低声道:“我也多亏了有你陪着我。”

秦肃凛头靠在她腰间, 声音闷闷的,“以后,我会一直陪着你的。”

张采萱笑了,“我可记住了。”

白雪映衬下的屋子里透出昏黄的光晕,温馨美好。

翌日,雪下得小了些,倒还是一样冷, 有两老人的前车之鉴,村里好多人都打算翻修房子,更多的人搭了梯子上房顶去扫雪。

这种日子上房顶,其实是很危险的。

一个不小心要是滑下来,不死也去半条命,这种天气,可去不了镇上,更别提请大夫。

不过,这些话可不能对正在爬房顶的人,就算是一片好心,落到听的人耳中,就有点诅咒的意思了。

昨日和秦肃凛一起回来的是顾棋,他是午后才去的。据说是顾公子的意思,看来顾月景看起来冷冰冰,倒是个热心肠。当然,前提是——不要对顾月琳有什么不好的想法。

顾家今日也在扫房顶的雪,是秦肃凛趴在房顶上看到的,张采萱确实担心,就算是在厨房煮饭,还时不时跑出来看看。

好在很顺利。

还有件事,就是昨日众人跑到杨璇儿家中抱砖之后,村里和村西这边,总算是被众人踩出来了一条路。

也就是说,村里的人想要过来,会很方便。

张采萱是偶然爬到梯子上看到有人往村西过来,好奇看了下,本来是打算看看是不是有人找他们家的,没想到那人直接就去了杨璇儿的院子。

不过张采萱再一转眼,就看到他回去了。

看身形是个男子。

这些都不关她事。杨璇儿本就是应该说亲的年纪,就算是现在传出喜事都很正常。

只是,村里的男子淳朴,也老实,最要紧是没有多余的银子,就是不知道她会不会不甘心了。

秦肃凛很仔细,好在安全的下来了,而村里也没传出谁家摔下来的消息。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到了夜里,天上又开始下雪,一夜之后,昨天才扫过的房顶又盖了厚厚一层。

而那条集全村人踩出来的路又看不到了。只隐隐看得出原先脚印的痕迹。铺天盖地一片白,再没了别的颜色。

秦肃凛又爬上了房顶扫雪,昨天扫了大半天,积了几天的厚厚一层,很不好扫。这样有点就扫开不费劲些。

隔壁的顾家也有人在房顶上扫。

而再过去一点,杨璇儿的屋顶从未扫过,她和丫头都是年轻姑娘,爬上爬下很危险,而且姑娘家不能太受冻,对身体不好。

家中的鸡虽然没冻死,却是好多天都没下过鸡蛋了。好在她以前存下的还有。

有时候她会想想,都城中的人是怎么过日子的。这么大的雪,外头的菜农应该是不会进城卖菜的,毕竟一个不小心踩空摔一跤可不是玩儿的,这种天气路过的人都没,要命都是可能的。

而且最重要的是,张采萱种的菜,无论是荒地的还是后院的,全部都冻熟了。

菜熟了勉强可以吃,但是实在不好看,拿去卖应该是不行的。

这一回路封上,就再没有人那么多人过来了,张采萱偶尔去看秦肃凛扫雪的时候,发现杨璇儿的房顶也有人趴在上面,隔得太远,看不出是谁。

其实张采萱很能理解,这种天气,如果房顶上的雪不扫,说不准睡到半夜房顶塌了都是可能的。

就这么天天扫雪,一直到了腊月。

往年的冬月尾这个时候,大家都在准备着过年了,今年去镇上的路都没有,更别提过年了。好在进了腊月中之后,天上的雪小了下来,只是路上又冻又湿滑,踩上去滑溜溜的,很容易摔跤。

路旁积雪化开的小水坑中,看到的透明的冰浮在上面。现在是干冷,风吹在脸上,刀割似的,张采萱继披风之后,又用棉布做了围巾,将脸全部包进去,只留一双眼睛在外头。

不过,总算是可以试着去镇上了。

张采萱打算好了,秦肃凛没异议,外头还蒙蒙亮的时候就起床了,套上马车出门。

路过村里时,家家户户都还很安静,马儿都瘦了许多,好在现在也不需要它跑得快,出村之后,秦肃凛控着它慢慢走着。

走得很惊险,马儿也会踩滑,看得张采萱的心一直提着,就连秦肃凛让她进马车去避风都没去。

一个时辰后,他们总算到了欢喜镇上,比起以前集市的热闹,现在看起来就冷清了。

镇上人气多,街道上马儿走起来倒是不会滑了,只是有许多泥水。来往的马车和牛车挺多,真正在路上走的行人几乎没有。

张采萱和秦肃凛本就是打探外头的消息来的,他们不缺粮食,也不缺肉,不打算买,但打算问问价钱,自己心里得有数。

一直到了以前最热闹的街上,才看到了有人摆摊,这边以前是镇上的富户逛的,街道宽敞,周围房子最低都是两层小楼。不过现在早没了当初的清雅精致和井井有条,街道上到处都是乱摆的摊子,上头更是什么都有,布料毛皮,被子褥子,各种肉,甚至还有狗肉。还有鸡蛋,但也不多。冻熟的菜居然也有,看样子还真能卖掉。摊位上更有银钗和银镯,现在热闹的不是两旁精致的铺子里,而是中间乱糟糟的各种摊位。

两人慢悠悠看了一圈,居然还看到了摊子上还有金戒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