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注意到了张采萱的眼神,摆摊子的年轻妇人忙道:“姑娘,你可喜欢?价钱可以商量的。”

张采萱来了兴致,问道:“怎么卖?”

年轻妇人眼睛一亮,眼神在张采萱身上灰色的披风上扫过,“我想要白米,你有么?”

有倒是有,但她今天没带,她根本就没打算换东西,只是来打探下价钱,而且青山村到镇上的路不好走,马车当然是拉得越少越安全。

张采萱看到她期待的眼神,也不故意吊她胃口,坦言道:“没有。”

妇人再问,“你家里有么?我可以等。我婆婆病了,想要喝白粥,我今天要是换不到,大概会被赶出家门。”

边上又有人问,“多少米可以换?”

年轻妇人这回不再搭理张采萱了,转身和那人讨价还价。

张采萱随便问了问,鸡蛋两只就要换一斤粗粮,更别提肉,一块不甚新鲜看起来还在往外溢水的肉,要一百文一斤,就这,还很快就被抢完了。

方才路过钱庄,早已大门紧闭,所以,银票是买不到东西的,到了这种时候,还不如铜板管用。当然,最管用的还是粮食。

粮铺早已关门,据说每天早上街角那间会开,但都只限一百人,且每人不能买超过五斤。当然有人闹事,但粮铺和镇长不知是什么关系,里面居然有两个带刀的衙差,

在砍了个不信邪非要纠缠的男人后,众人再不敢挑衅,乖乖的半夜爬起来排队了。

一天五百斤粮食,光是欢喜镇上的众人每天就不够吃,这几个月来,大部分人都是吃的存粮。

不难想象等镇上众人家中的存粮吃完,粮铺会不会还安然无恙。哪怕是有衙差。

逛了一圈,基本上没看到有粮食卖,秦肃凛越发沉默,低低道:“采萱,好在我们有粮食。”要不然,想买都没地方买,而且粮价奇高,可能好多人要买不起了。

两人去了铺子里,布料也涨价了,不过没有粮食那么不靠谱。

秦肃凛用眼神询问张采萱要不要买。

张采萱微微摇头,家中什么都有,还买什么?她只是想要好好活下去,可没想过囤货。

毕竟自从开始下大雨之后,可能都城那边就再没有东西运过来,现在路上还冻着,中间没有人走的那段可能雪还没化。也就是说,暂时欢喜镇上的众人只有各人手中的东西用,用一点就少一点。粮食也是,过一天就少一些。

回去的马车上,两人只买了几个鸡蛋,当然是用铜板买的,不过贵了好多,以前可以买十个的,现在只能买一个了。

张采萱照旧没进马车,坐着外面慢悠悠的吹寒风。

就这么吹到了村里,村里却罕见的很热闹,全部都在中间的一户人家门口,张采萱他们的马车路过,众人刚好看到,都围了上来。

一个和张采萱认识的妇人凑上前,眼神扫向马车,随口问道:“你们去镇上了?买什么了?”

张采萱叹口气,“就买了几个鸡蛋。”

妇人虽没有明说,但眼神明显不相信,张采萱笑着掀开马车帘子,“你们要是不信,自己看。”

马车里空空如也,只剩下门口的篮子里,几个鸡蛋摊在干草上。

众人都有些惊讶,有嘴快性子利落的妇人忍不住就问,“好不容易跑一趟,怎么就只买鸡蛋?你们……”

她声音压低,“好像是要买粮食?”

张采萱苦笑,“粮食买不到,别的……买不起。”

不知道村里人知道镇上东西行情后,还能不能笑得出来。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两点。

☆、第48章 第四十八章

众人诧异, 面面相觑过后,问道:“怎会?”

说实话,青山村众人在这么难过的几个月里,并没有觉得很难受。除了房子漏雨,大雪差点儿把房子压塌, 还不好出门之外, 其他的都还好。

就连少数几户卖掉粮食的人家, 都从邻居或者亲戚处买到了粮食,虎妞娘知道腊肉的做法后, 也有好多人去镇上买了肉回来腌上。虽然不能够够的吃, 但是偶尔打打牙祭还是可以的, 至于青菜, 地里的青菜,虽然冻熟了, 却还可以吃。困守在青山村中,众人是万万想不到外面的情形是恶劣到了何种地步。

秦肃凛面色沉重, 捡些皮毛, 鸡蛋和肉类的价格说了,众人越听越诧异。甚至有妇人连连惊呼。

“不如去抢……”

村长不知何时也站到了他们马车边,他能做村长多年,自然不是傻子,当即对着众人扬声道:“你们各家的粮食可不能为了目前的短见,拿去卖掉。无论外头开多高的价格,以后花银子怕也买不到粮食了。”

见众人若有所思, 村长再次嘱咐,“真要是有人非要赚银子,日后家中没粮,可不要怪村里人不帮你。就算是饿死了也不能怪村里人。”

最后这句话就是警告了。

“谁知道他们说的是真是假?”一个妇人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抬眼去看时,又不知道是谁。

此声音一出,质疑声此起彼伏。

似乎觉得反驳了秦肃凛就真的没这么难一般。

张采萱知道他们也不是说秦肃凛不对,只是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难以置信而已。

秦肃凛不欲多说,点点头后,架着马车打算回家。无论方才他们围在这里做什么,单看他们还有闲心在这边议论,就知道事情不大。

主要是他们到现在还没吃饭呢,镇上的酒楼中,饭菜价格高得离谱,菜色也不多。想到这里,秦肃凛留下一句话,“你们要是不信,自己看看去。”

说完就走。

也不再问他们围在那里的原因。

两人到了家,张采萱拎着鸡蛋去了厨房,秦肃凛去后院拆马车。

从早上到现在,两人连口水都没喝,张采萱随便做了些饭菜吃了,心情都不太好。

外头却有敲门声响起,路上雪化了大半之后,村里到村西头的路,虽然滑溜,但还是勉强可以走的,刚才秦肃凛说了那些,有人上门再正常不过。

大门外站着的是虎妞娘,这一回她直接进了院子,“镇上的东西真的就贵到那地步?”

张采萱点点头。

虎妞娘叹息,“哎,到了灾年,日子难过。”

“只希望开春之后天气好起来,不要耽误了明年下种才好。好些人的地都还没能收拾呢。希望不要再下雪了,天气最好暖和起来,等雪化之后,再吹个两三天可以上山去砍杂草了。”

她抬眼看着天,带着期待。

这两日的天气好像有些要恢复正常的感觉。虎妞娘说的没错,如果不再下雨或者下雪,外头的雪再慢慢化掉的话,过个三五天就真的可以下地了。

张采萱这会儿不饿了,倒有兴致好奇了,问道:“大婶,方才你们在那里说什么?”

虎妞娘叹息,“还能有什么?你道村长为何会有那番话?”

“就是全信他们家粮食收进来不久之后就卖掉了。现在没了粮,非要让他哥哥卖些给他。他哥哥倒是愿意,可他嫂子不肯,他嫂子是李家村人,娘家的地本就不多,今年的粮也卖掉了,大概是盘算着接济娘家。全信心里门清,当然不愿意,这是请了村里人去评理呢。”

张采萱听完,这才想起一开始村里确实有人不信邪卖掉了粮食,全信就是里面的一家,她对这个人也有些熟悉,看起来就是个很精明的汉子,可能一开始打算卖粮的时候就已经想着,实在不行还有他大哥呢。

不只是他,别的卖掉粮食的人打算可能也差不多,再不济还有村里那么多人,总不可能看着他们饿死。

张采萱好奇,问道:“后来如何了?”

虎妞娘不以为然,有些不屑道:“还能如何?村里人可不敢逼着他哥哥卖粮给全信,他嫂子哭着娘家等着这些粮食救命呢,而且说是两个月前就说好了的。要是真逼着给了全信,李家村那边打过来怎么办?”

张采萱有点茫然,半天才反应过来,想想也对,本来是说好了的,从青山村买粮,然后发现这边不卖,李家村的人总不能看着自己村里的人饿死,就得匀出粮食。这个时候让人家匀出粮食,岂不是跟要人家的命一般。

到时候应该就有人帮着全信嫂子娘家上门讨公道(粮食),可不就得打起来嘛。

张采萱又问,“但是就这么将粮食给李家村?村长能甘心?”

虎妞娘摆摆手,“村长说了,诚信为本,先前说好了的,还是要送去的。但是以后青山村的人,就再不能擅自卖粮了。谁要是不信邪偏偏要卖,等他们家没有粮食的时候,大家是不会帮忙的。”

张采萱点头。

虎妞娘叹息,“其实方才听了你们俩说了镇上的情况,谁也不会那么傻的把救命的粮食卖掉了。”

张采萱随口道,“他们不是不相信么?”

虎妞娘笑道:“你可知道说那话的是谁?”

张采萱摇摇头,那时候围了那么多人,根本也不知道是谁说出来的。

虎妞娘语气隐隐鄙视,“就是全信媳妇,跟着不相信的就是那几家卖掉粮的。”

虎妞娘左右看看,没看到秦肃凛,又想着张采萱也能做主,道:“今日我来,就是问问,你们去镇上没买到粮食,实在不行,就从我家去拉过来两袋先吃着。总不能饿着肚子。”

张采萱有点感动,“谢谢大婶。不过现在不必,我家中还有一些。今天去镇上主要是看看行情,盘算着如果价格还行,就买一些带回来。没想到……”

虎妞娘面色也不太好了,只道:“你们要是没得吃,就去我家拉两袋,实不相瞒,我家人多,再多也没有。当初秦公子帮我们家的情分,我们一直都记着呢。虎妞他爹也没异议,今日就是他让我来的。”

张采萱上送走了她,心下明白要不是当初帮着往镇上跑一趟请了大夫来,今天虎妞娘卖粮可能就没这么心甘情愿了。

不过,遇上一个懂得报恩的人,还是很值得欢喜的。

虽然没有在下雪,路上的雪也化得差不多了,但是地里雪也没化,打眼一看白茫茫的。两日过后,众人不得不打消去地里砍杂草的念头。

只盼着年后天气好起来,要不然可就真的耽误了,今年勉强好过,明年可能真的要饿肚子了。

这种情形下,虎妞粮又上门了。这一回她拎了个篮子,篮子里面装了一只鸡。

“采萱,村里人都以为是我让他们不要卖粮的,好多人上门送谢礼,真要是我,我就收了。但是现在……收着我心虚。”说话间就将篮子递了过来。

里面的那只鸡很瘦,张采萱后院喂着的也是这么瘦。不过这种时候送上一只鸡,算是很有诚意的礼物了,她推拒道:“大婶,我早就说过我们都不要再提这件事,以后你记着,就是你提醒他们的。”

虎妞娘才不管她接不接,伸手将鸡抓出,解了它腿上的绳子,道:“那行,这回你收了,以后我再不提了。”

说完,急匆匆拎着空篮子走了。

张采萱没有再追,这个世上,有的人就是不喜占人便宜,欠人情非要还回来才觉得安心。

等开了春,众人家中的粮食应该就剩不下多少了。到那时,也没有人会想着上门给虎妞娘送谢礼了。

天气没转好,却要准备着过年了,以往家中就算是收成不好,也会盘算着买些年货,遇上好年头,还能每人置办一身新衣,但是今年……

收成是好了,比起去年多了一成,但天变成了这样,看不到明年的希望。

以前还说农户只要勤快就不会饿肚子,但是现在这样的天气,如果天气一直不好,勤快也没办法。

大年三十这天,村里看不到一点喜庆,先前秦肃凛说过镇上的情形之后,众人就让麦生带着一些人去看了,看到的情形比秦肃凛说的还要难。

真的是有银子都买不到粮食。

许多人家中不是没粮,是不肯拿出来卖。当然也有人卖,但是……将心比心,但凡有一点办法,谁又愿意拿出来?

也就是说,拿粮食出来的,都是不得不拿,日子越来越难了。

只要不傻的人,都会把家中的粮食捂严实了。

作者有话要说:时间定了没发(啊……)

☆、第49章 第四十九章

村里人到底还是去了镇上备了些东西, 比如肉。

现在镇上卖的肉中,大部分是狗肉,新鲜猪肉很少很少,比狗肉更多的是鸡。

现在的鸡杀了一点不可惜,别人家不知道, 反正张采萱喂的鸡基本上是没有蛋了, 四五天可能有一只鸡蛋。

两人在腊月二十九的那天去了镇上, 比起上一次这一回热闹得多,粮食依然是紧俏的, 只要看到有人拿出粮食, 瞬间就有人扑上去, 很快就没了。

买了只公鸡, 张采萱没买狗肉,反正家中有腊肉, 还有腌上的猪脚,炖上一只就不错了, 他们本来就只有两个人, 平时伙食也好,不馋肉吃。

秦肃凛烧火打下手,张采萱炒菜,日子久了,秦肃凛也发现了她在厨艺上确实厉害,做出的菜总比别人的好吃。不过会加些奇怪的东西进去,他是很相信她的, 迄今为止两人吃的奇怪的东西,比如木耳苦瓜之类 ,都没吃出问题来过。

大年三十下午,张采萱做好了饭菜,罕见的焖了一锅干米饭,锅盖打开,饭的清香合着点点焦味扑鼻而来,惹得人忍不住就开始分泌出口水。

炖猪脚,炒腊肉,炒木耳,还煎了鸡蛋饼,还有一盘青菜。要说最不好看的,就是那盘青菜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地里还好,□□之后青菜遇水就软了下来,两人对着桌坐了,秦肃凛拿出个小酒瓶,就是去年喝过的桂花酿,张采萱端起酒杯,笑问:“有什么新年愿望?”

秦肃凛端着酒杯,脸上神情慎重,沉吟片刻不语。

张采萱忍不住笑出声,“看你,像思考人生大事。”

秦肃凛看着她,眼神柔和,还是不说话。

张采萱酒杯碰了下他的,笑道:“反正每年都要过年,不需要这么慎重。”

秦肃凛沉默喝了,道:“和你在一起,我很幸运。”

张采萱听了,笑容收敛了些,同样慎重,真心实意道:“和你在一起,我也很幸运。”

听到这话,秦肃凛眼神更柔和些,“采萱,我希望明年我们也能这么好好的坐着过年,桌上有肉,有菜,有木耳,最要紧是要有白米饭。”

张采萱笑着看了一眼那盆白饭,心情更好了,这是他看出来自己喜欢吃白米饭了。

事实上张采萱不太喜欢吃馒头,还是粗粮馒头,这要在上辈子,她一年下来也吃不上一次。

在周府还好些,好歹是白面馒头,里面没加什么乱七八糟的粗粮,等回了青山村住到张家,一开始那馒头还割嗓子 ,她确实是不习惯的。不过想到以后,能有粗粮馒头吃就已经是很幸运的了,反正早晚都要习惯,忍耐一番过后,觉得也还行,尤其是挖坑累了回去,饿的前胸贴后背,粗粮馒头饱肚子。

就算是和秦肃凛成亲之后,白米饭也是不常做的。

秦肃凛说完,看到她颇为愉悦,笑问,“你呢?”

其实他之所以考虑那么久,是因为他最想要的……是一个他和她的孩子。但是这样的年头生下来的孩子,怕是照顾不好。还是等以后日子好过了再说。

张采萱歪着头,想了想,“我啊,和今年一样,就很满意了。”

两人再次碰杯,凄冷的寒风中,小院子里的屋子透出昏黄的烛火,显得温暖了些,时不时传出的低低的说话声和笑声,格外温馨,衬得这腊月最后一日寒冷的夜都似乎没那么冷了。

过了年,众人就期待着天气回暖,等着雪化了之后,好去收拾地,然后下种。

但是老天似乎没听到众人的期盼,转眼到了正月初十,还是一样的冷,地里的雪不见融化,偶尔化了一点也结冰了。

就算是不怕冷去了地里,那草冻的硬邦邦的,摸上去刀子似的。那地也硬,一锄头下去,根本挖不进去。

就算是勉强把地翻了,种子也不会发芽的。

好在没有再下雪,想要去欢喜镇已经较年前安全许多,走的人多了,路也比较好走,。如果胆子大,说不准可以去都城那边看看。

不过暂时没有人想去,包括张采萱。

现在的都城,应该也是不好过的。

青山村的人没了年前的鲜活。感觉死气沉沉的,看不到明天的希望。如果开春真的不能种地,那到秋天的时候……

最近着凉得风寒的人比以前多了很多。年前天气冷,众人都在家中,实在不行还能躺到被窝里。但现在已经开春要琢磨种地,许多人不信邪,跑到地里去砍杂草,试了半天,杂草没砍成,地没翻出来,人却着了风寒。

欢喜镇上的医馆,风寒药材已经卖到三百文一副了。而且众人心里清楚,如果山上真的不解冻,想要采药的人是肯定采不到的,那这药材的价格肯定还要往上涨。

想想去年,孙氏为了二十文一包的药材,闹了好几次。现在三百文一包,却没有人再闹,乖乖的拿了就走。

家中有余银的,甚至会想着多存一点。不过,这是有远见的,更多的人觉得等过段时间天气回暖,可以种地了,也就可以采药了,三百文一副的药材肯定不可能,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药材就都砸在手里了。

天气那么冷,张采萱也不废那个劲去地里折腾,要知道她可是荒地,就算是丰年都收不了多少,更何况现在这种天气,能不能把种子都是个问题。

既然得空,她和秦肃凛干脆去镇上看看,无论如何,镇上众人的反应和物价肯定看得出一些端倪的。

这一回的镇上和以前有些不同,多了许多布料和皮毛,料子滑溜,皮毛也各式各样都有,那种纯白的全狐皮都有,不过相对的价钱也贵。

张采萱首先注意到的却是街道上多了些和农户身上打扮不同的人,看模样倒像是大户人家家中的管事和下人。

这么多的管事,很可能是……都城那边过来的。

她确实没想错,这些人就是都城来的,年前那段日子 ,越到后面越难,拿着银子根本买不到合适的东西,比如新鲜的肉和青菜。

好不容易看着路上雪化了,都城那边的人就出城往镇上走。

要说吃的,还得是这些农户家中才有。

更有甚着,带着下人搬到都城城郊的庄子上住。暂时粮食是不缺的,真正的大户人家是有专门的庄子供应米粮和青菜。去年收回来的,供今年吃是足够的,但是菜就没有了。

所以,这些管事更多还是要换新鲜的肉和青菜。

青菜是不可能的,这种天气,谁也种不出。

秦肃凛则看上了那纯白的皮毛,“大叔,这怎么算的?”

说起来也好笑,现在许多人买东西不再问怎么卖,而是怎么算。因为有的人是换东西,不要铜板和银子。面前这个穿着如管事一般的中年男人,一看就是不缺银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