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还是没能阻拦,听说李家村和落水村那边,都有人造起了暖房,其中李家村最多,落水村那边倒还少些。当然,可能是因为去年受水灾的缘故。

八月中,还是和七月一样热,这天气一点都不正常 ,就算是那些活了几十年的老人家,也看不懂这天气的走势了。

这样的情形下,青山村又发生了一件稀罕事。

当初和张采萱一年被卖掉的姑娘,荷花,也就是如今的抱琴赎身回家了。

消息闹得极为轰动,基本上路上遇到一个人,以前打招呼是“回来了?”现在则是“你知不知道那件事……”

张采萱有点囧,怀疑她当初回来时村里人也是这么口口相传。

但是待她听完虎妞娘亲眼看到的情形后,才知道自己多虑。

当初她回来是周府的马车送到村口,拎着一个大包袱。且一下马车就被秦肃凛接去了他家,村里自然也有人看到,但是不多。而且李氏飞快去秦肃凛的院子接了她回家。

说起来虽然轰动,却不如张荷花。

虎妞娘说得兴致勃勃,“你是不知道,人家可是带了足足三马车的东西,摆到院子里满满当当,那个布料……哎呦喂,溜光水滑,我都不敢上手摸,怕给她刮坏了。让我赔我可赔不起。”

“还有皮毛,白得跟雪似的,比杨姑娘那件也差不多了。点心做的跟白玉一般,她倒也大方,拿出来分给看热闹的孩子,我家虎妞都有一块,我捏了一点点,真甜。”

张采萱含笑听着,虎妞娘的话虽然夸张,却也并不是胡说的,看来张荷花是真的带了不少东西回来。

虎妞娘似乎还在回味点心的甜,半晌感叹道:“采萱,你说同样是做丫头,你怎么就……”

张采萱失笑,她倒不会生气。

虎妞娘说话直,不会拐弯,且语气是恨铁不成钢,并没有坏心思。

张采萱笑道:“大婶,我都说了我是厨房烧火丫头,吃食不缺,别的就欠缺了。”

至于抱琴,会拉那么多东西回来,兴许大半都是那位三公子给的。当初在酒楼偶遇时,抱琴和那三公子的关系一看就不简单。

虎妞娘闻言,又感叹,“吃食好也好啊,最起码下了肚子。你要是在村里,哪能长得这么好?

“大户人家的丫头,总归要比土里刨食的村姑好过的。要不是虎妞长得不好,我都想送她去,不求她扒拉多少东西回家,好歹她自己过得好啊!”

张采萱无奈,虎妞娘似乎一直觉得大户人家的丫头好过,犹记得她当初回来时,似乎也听到过她这番话,那时候她们还不熟。

张采萱想了想道:“大婶,那是你看到的好。你不知道这里面的道道,丫头是签了卖身契的。这卖身契又分活契和死契。”

虎妞娘笑开,“我知道,死契银子多,还不能赎身,但是你们都是死契,都回来了啊。”

张采萱看她一眼,虎妞娘就老实了,做出一副认真听说的样子,“活契可以赎身,但是得不到主子重用,因为你早晚要离开,主子的秘密岂能让你知道?”

虎妞娘点点头。

张采萱语气肃然起来,“你说死契可以赎身,整个都城一年有没有一个死契赎身成功都不一定,我们只是运气好而已。还有,死契是命都卖给主子了,挨打受骂是常事。遇上那狠心的主子,一个不高兴,杖毙都是可能的,我就看到过,活生生被打死,那惨叫声隔几个院子都能听到。”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8点

☆、第67章 第六十七章 有孕

虎妞娘捂住了嘴。

张采萱语气轻轻, “反正打完之后, 浑身骨头基本上都碎了。”

气氛沉默, 虎妞娘半晌才反应过来,道:“采萱,我总算是明白了你为何会疏远你大伯了。”

张采萱笑了笑, “不过也看运气, 如果遇上那主子性子好的, 日子还是好过的。”

虎妞娘叹息一声,“往后我再不说这种话了, 虎妞虽是闺女,却也是我身上掉下来的肉,我无论如何也不会让她去受这番罪的。”

张采萱有感而发, “有娘的孩子是宝。”

如果当初原主爹娘还在,哪怕再难, 他们家只有三个人,无论如何也不至于到卖女儿的地步。

虎妞娘感慨完了,又道: “其实今天我来,还有一件事情要告诉你。”

张采萱抬眼看她。

“荷花……抱琴,她说以后就叫抱琴了, 她是回来造房子的, 昨天她一回来就去了村长家中,买下了三亩地,一会儿衙差就该来丈量了。还说了让村里人都去帮忙。她可真的赚了银子了。”

最后一句,满是感叹。

张采萱哑然。

虎妞娘起身, “她大概和你想法一样,昨天我还觉得奇怪,都说财不露白。为何那些东西就摆在院子里,随便找个屋藏起来也行啊!现在看来,她爹娘能狠心卖掉她,这是防着她爹娘呢。”

也是,所有人都看到了她的东西,到时候她要搬走,她爹娘如果不愿意,村里也会有人帮忙的。

抱琴动作很快,当日果然有衙差来丈量地界,就在杨璇儿家的隔壁。当时许多人都去看热闹,抱琴当时就说了,帮着她造房子,一天三百文,不供饭食。

这比起当初张采萱造房子时翻了几十倍的价钱,村里人有点失落,三百文虽然多,但是如今买不到粮食啊。

总比没有好,抱琴的房子造了六间,只剩下一间睡觉的屋子,其余全部弄成暖房,她这是真的不打算和家中再牵扯上了。一间多余的屋子都没,看样子还不打算招待客人。

如果全部用土砖,得一个多月,但是她全部用青砖,应该不需要多久就能搬进去住了。

张采萱这日在家装干草,她要把这些晒干得草全部装进麻袋里面。以防受潮发霉。

敲门声响起,张采萱打开门看到一身细布衣衫的抱琴,有些诧异。

上一次看到她,抱琴一身衣衫精致,首饰也好,现在身上全没了当初的妖媚,就跟一般丫头差不多。

她手中拎着个篮子,探头往院子里看一眼,笑道:“怎么?不认识我了?”

张采萱侧身让她进门,笑道:“我没想到你会来找我。”

她昨天才丈量下地方,今天已经有牛车拉青砖过来,抱琴应该很忙才对。

抱琴含笑踏进门,左右看看院子里的情形,眼睛落到屋檐下热得吐舌头的小白小黑身上,笑道:“以后我也养只狗防贼。你们家抓贼做苦力的事情我可都听说了。”

张采萱搬了椅子给她,眼神示意她坐,态度随意。转身继续去干活,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那样的情形里,也不能把人打死,报官不成,不如让他们干活。”

抱琴也不生气,并没有坐下,反倒将篮子打开,递到张采萱面前,道:“这个是我从都城带回来的皮毛,送给你。”

一匹雪白的皮毛,看样子还是狐皮,倒是不大,但也不便宜了。张采萱惊讶,两人的关系小时候还行,但是长大了就再没有相处过,可值不起这么厚重的礼物。

张采萱并没有接,“这么好的东西,你自己留着,就算用不上,换些粮食也好啊。”

抱琴不由分说塞到她手中,“我不缺这个,本来回来前就想要来找你叙叙旧。今天来主要是谢谢你。”

张采萱疑惑,“谢我什么?”

抱琴看看院子外,又扫一眼屋子里。

张采萱看到她谨慎的样子,笑道:“家中就我自己。”

抱琴声音压低,“谢你没有将我的事情到处乱说。我知道昨天虎妞娘来找你说过话,我一直在注意村里的传言……”

如果张采萱真的说了她的事情,没道理村里一点消息都没有。

抱琴低着头,道:“真心的,谢谢你,采萱。”

张采萱哑然,她一般不喜欢说别人的事情。真的将抱琴的事情说出来,对她也没好处,反倒是抱琴在村里大概会被指指点点。

抱琴好不好过,完全跟她没关系啊!

张采萱将皮毛还给她,认真道:“你拿回去,我既然没说,以后也不会说的。”

“我不是怕人知道我做过通房,我只是怕日子难过。”

说着,抱琴眼眶一红,低下头擦了,道:“采萱,三公子他娶妻了。”

张采萱哑然,这她可不知道怎么安慰。本就是通房丫头,早晚都有这一天的。堂堂大家公子怎么也不可能为了她不娶妻?真有那本事,抱琴早就死了,三公子的长辈肯定不能留她。

三公子没娶妻,她这边连个妾室的名分都没,一般大户人家的公子是不会在娶妻前纳妾和留下子嗣的,甚至会在成亲前为表对未婚妻的重视将原先的丫头打发了。

抱琴很可能就是那被打发的丫鬟了。

张采萱沉默半晌,道:“你都回家了,以后好好过日子! ”

抱琴擦擦眼睛,抬起头已经看不出哭过的痕迹,道:“我想要尽快嫁出去,我虽然刚回来,但村里的发生的事情我都打听了,我如果孤身一人,且不说我爹娘哥哥他们会不会出幺蛾子,杨姑娘那样的事情难免会发生,我可没有丫头。”

她意思明显就是杨璇儿用丫头换回了自己的名声。

张采萱半晌无语,她还为人家担心,看抱琴这样,对以后的日子显然已经打算好了。

他们每天的日子都差不多,喂鸡喂猪,还有马儿。闲来就晒干草,今年的木耳和去年一样多,她干脆让秦肃凛搬了一截木头回来放到暖房,想要试试看能不能生出木耳来。

地里已经确定没有收成了,这段时间热烈的阳光已经烤死了苗,没死的也蔫蔫的,收成是肯定没有了。

而如今欢喜镇上的粮食价钱居高不下,每日那点定量,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就是不知道南越国其他地方如何,尤其是桐城,如果桐城那边也没有收成,只怕南越国都城也要乱起来了。

青山村中的日子忙碌枯燥,说要来找她说话的刘兰芝一直没来,张采萱也不去问,外祖刘家对她来说,是比张全芸还要疏远的陌生人。无论说什么都影响不了她。

转眼到了九月,天气不见凉快,还是一样炎热。天也亮得早,因为热的缘故,想睡懒觉都不成。

张采萱坐起身,秦肃凛伸手揽过,因为刚醒的缘故,声音暗哑,“还早,再睡一会儿。”

张采萱拿开他的手,起身穿衣,“我睡不着,还有点饿。”

听到她说饿,秦肃凛也起了身,“熬粥喝。”

张采萱点头,起身出门去院子里打水洗漱。秦肃凛跟着她,洗漱完就去了后院喂马。

张采萱熬粥,站在锅前,热气腾腾的清香扑鼻,往日觉得很好闻的米香今天无端端觉得有点恶心,喉咙也涩涩的觉得不舒服。

她伸手摸了摸额头,没觉得自己发热,顺手就搅了下锅里的粥,突然一阵胃酸翻涌,再也忍不住丢下勺子就跑了出去。

刚刚出了厨房她就开始干呕,早上胃里空空,吐了半天却只吐出来一点酸水。

秦肃凛听到动静从后院过来,看到她捂着胸口难受的吐,忙上前去抚她的背,担忧道:“别是吃坏了东西?我们昨天也没吃什么奇怪的东西啊?”

张采萱来不及说话,待她抬起头来时,眼睛含泪,眼眶都有点红。

秦肃凛看到她这样,心里一急,“采萱,你怎么了?还有哪里难受?”

张采萱吐完,就觉得胸口呼吸顺畅许多,不过她想到方才的难受,巴不得把胃吐出来,气都喘不过来的那种感觉。抬头道:“肃凛,我想去看大夫。”

是的,她怕死。

秦肃凛闻言,立刻道:“你等等,我去套马车。”

秦肃凛飞快去了后院,看到他迅速的动作,张采萱心情放松下来,无论如何,有人陪着。

别是真的吃坏了肚子了?

昨天她吃了苦瓜,当时觉得很好吃,一盘苦瓜基本上进了她一个人肚子。

鼻息间闻着粥的清香,她忙起身去灶上将里面的柴拿出来灭了火。

那边的秦肃凛已经套好了马车牵了出来,看到她还在厨房,几步过来帮着灭了火,“走,去看看再说。”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12点。

☆、第68章 第六十八章 准备

说话间伸手来扶, 张采萱其实已经好了, 不过也没避开他的手。去往镇上路上, 张采萱想了许多,暗暗琢磨着自己的病症。

恶心想吐大概是胃上的毛病,原主以前在家时被爹娘照顾得很好。后来去了周府虽然累, 但她在厨房帮忙, 饿肚子是不可能的, 最多就是吃得不太好,不可能得胃病。

而且她到了之后, 平时很在意自己的身子,连风寒都没有。

小肚子隐隐作痛,她伸手捂住, 可能是月事……

——月事没来!!

想到这里,她心下突然想到一个可能, 她和秦肃凛已经成亲一年半,这期间对于孩子虽没有过分期待却也没有刻意避开……

会不会是有了身孕?

她低着头沉思,越想越觉得可能,她生活规律,生病的可能性极小。

秦肃凛一路上问过她几次, 张采萱都随意应了, 等到下马车的时候,她心情已经平静了下来。

现在的医馆门庭冷落,实在是药材太贵,较上半年虽便宜一些, 比起往年来说,就跟青菜一样,可以说是进几十年来都没有过的高价。

老大夫大概是起得太早,靠在椅子上打盹,秦肃凛扶着张采萱进门,他就睁开了眼睛。

“有孕了,刚好一个月,脉象还不甚明显,回去以后好好歇着,多吃鸡蛋和肉。”老大夫收回把脉的手,声音沉稳,语气平淡。

张采萱有了点心理准备,闻言欣喜,脸上不由得就带上了笑容。

秦肃凛在老大夫把脉时就很紧张,听完后愣了愣,眼神呆呆的转向张采萱小腹,喃喃道:“有孕?”

老大夫看他一眼,隐隐有些嫌弃,道:“回去之后可不能让她搬太重的东西。”

张采萱轻轻抚着小腹,问道:“老大夫,安胎药要不要喝?”

老大夫不高兴,睨她一眼,“大夫就大夫,什么老大夫。安胎药不需要喝,多吃点肉比什么都强。”

秦肃凛此时已经反应过来,紧紧握住张采萱的手,对她温柔一笑,转向老大夫道:“还是劳烦老大夫帮我们配几副备着。”

张采萱深以为然,虽然安胎药她一辈子也不想用上,但是备着总没错,青山村到欢喜镇可不是一点距离,如果到了冬天封路,想要都没地方买。

老大夫不乐意,不过拗不过两人,配了两副药给他们。

两人从医馆出来,秦肃凛扶着她小心翼翼上马车,嘴上还不停嘱咐,“慢点,慢点……”

张采萱无奈,“我没事,根本不用这么小心。”

秦肃凛应声点头,将她扶进马车坐好,“慢点,扶牢。”

张采萱靠在马车壁上,没有了来时的忧心忡忡。一只手捂着小腹,嘴角的笑容蔓延,眉眼舒展开来。

马车很快又停了下来,不待张采萱疑惑,秦肃凛已经掀开帘子,满眼的笑容,“采萱,我们得买些肉,还有鸡,还有柔软的布料和棉,最好是买点皮毛,还有……”

看到他如此,显然对这个也很期待,张采萱心情更加放松,道:“这些家里都有。”

秦肃凛已经伸手进来扶她,边道:“你得吃新鲜的肉。”

张采萱无奈,心情颇好的顺着他的力道下了马车。

欢喜镇上的东西不多,且无论什么东西都比原来贵了好多,秦肃凛转了一圈,不太满意,新鲜的肉是买到了,布料就只有他们穿的细棉布,如果给孩子穿,在他看来还是粗糙了。

从布庄出来,他微皱的眉松开,“我们去都城买。”

张采萱讶然。

他转身去了包子铺,很快买了四个包子回来,递给张采萱,“先吃一点垫垫,我们去都城吃饭。”

张采萱已经好久没有去过都城,想想还是去年,闻言也不反驳。打开油纸包,递了个包子给他,“你也吃,吃完再走。”

张采萱今天本就起得早,粥刚刚熬好还没来得及喝就出门了,从村里路过时,好些人家还没开始做早饭。

一路上她不停掀开帘子往外看,越看心里越沉,路上到处都有衣衫褴褛的穷人,拖家带口往都城方向去。

等到了城门口,还没过午。

马车停了下来,得排队进城了。不仅如此,进城的人每人得交二十文。

二十文在当下的情形里,根本买不到什么东西。但还是有许多人拿不出或者是舍不得,都城外一里处的山坡上,搭了大大小小的棚子,破破烂烂的,远远的看去如难民窟一般。

马车很快到了门口,官兵一把掀开帘子,里面只有张采萱一个人,边上放着两包安胎药,就什么都没了。

他们顺利入了城,和去年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不同,除了巡逻的官兵多了些,街上走着的人神情麻木了些,补丁多了些……到底没有去年街上热闹和生机,显得死气沉沉。

当然,也有衣着光鲜带着丫头随从的贵女和贵公子,他们的光鲜衬得普通百姓越发落魄。

到了布庄门口,秦肃凛扶着张采萱下马车,此时的他唇抿得极紧,显然心情不太好。

都城果然不一样,不仅有细腻的布料,也有各种皮毛,秦肃凛照着好的挑了些,价钱也高,看得张采萱直心疼。马车沿着街上又逛了一圈,秦肃凛又买了些布料和皮毛,又去粮铺里买了盐。

都城的粮铺倒没有人数限制,只是每人只能买一斤粮食,差不多只够一个人吃一天。所以,粮铺卖粮食的地方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秦肃凛拿着两罐盐扶她上马车,低低道:“采萱,以后……大概要乱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