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采萱哑然,“不会真让他抱走了?”

抱琴摇头, “怎么可能?真要让他抱,他也是不敢的,我们村可没有小偷, 也不兴抢东西,他要是真敢, 直接给他赶出去。”

现在这样的情形, 赶出去哪里还能有活路?可能这也是他方才干脆利落放弃纠缠的原因。

“只是转身就说他肚子饿, 涂良给了两个馒头, 才算是把人打发了。”

最终目的, 可能就是那两馒头了。

抱琴继续道:“我跟涂良说了, 以后再不能不让他进门。”

张采萱叹气。这人以前从来不到村西来,如今这样,只怕是村里那边要不到粮食了。

抱琴满是无奈,“你说我接济他一两顿还行, 要是天天来,我怎么能受得了?要紧的是,村里人都会以为我家中很富裕,还有,我爹娘那边虽然平时来往少,但要是他们知道我接济外人,只怕又要上门来闹了。”

可不就是这个理?

人都要分个亲疏远近,没道理接济外人,让自己喝糊糊?

反正张采萱是不打算让人到家里来打秋风的,那外祖一家时不时还冒出来,万一真要是拿这个攻坚她,她自己倒是无所谓,总得为骄阳想想。

她这边打定主意,谁知张癞子却是再没有上门了。又过两天,才听到消息,他帮顾家砍柴,拿柴火换馒头,最近过得滋润。

村里人都暗暗注意着张癞子,就怕他上门,没想到顾家真是好人。只要张癞子砍一棵碗大的树,就能换三个馒头,他省着点吃,够他吃一天了。

秦肃凛得空就去地里拔草,看这样子,今年的收成应该不错。这算是这几年来的好消息了,村里的老人们都放松了些,可能几年的灾荒就要过去了。

虽然青山村比起外头的人,日子已经很好过,但谁也不想再这么下去,说句实话,夜里睡觉都不安稳。

骄阳会走了,刚好一周岁零一个多月,七月的时候会走的,只是还不稳当,容易摔跤。

张采萱也带他到地里去,她和秦肃凛拔草,骄阳就在一旁……拔苗。

大麦的根抓得紧,他根本拔不出来,折腾半天,满头大汗的。秦肃凛看得嘴角勾起,张采萱还护着苗不让他再弄,再拔下去该废了。

此时麦穗已经抽出,再过一个月应该就可以收了,和别人家比起来,他们家的地实在不多,而且因为是没种几年的荒地,收成也并不好。

西山上的树木在这样的季节里最是茂盛的时候,张采萱还想着她的木耳呢,不过秦肃凛不让她上山,干脆把发现木耳的几节木头都搬了回来,等以后不生木耳了就劈开当柴烧。

其实已经不用劈了,能够生出木耳来的木头,基本上都已经风化,伸手就能掰成一块块。

值得一提的是,杨璇儿把地卖了一块给虎妞娘,其实一个条件就是帮她把地翻出来种上,而且到了秋天要帮她收回来。

这姑娘最近很低调,除了偶尔晒太阳能够看到她,她好像不出门。

日子忙忙碌碌就到了八月,张采萱家地里的大麦可以割了,因为是荒地的缘故,可能缺少水分,麦穗已经枯黄,涂良都过来帮忙了,还有胡彻,他是自觉过来的,秦肃凛和张采萱在他解了契约离开后,就再没想过请他帮忙。不过他能主动上门,他们俩人还是很高兴的。

三个人干活很快,抱琴还过来帮忙做饭,张采萱安排的伙食不错,每顿都有鸡蛋,还有一盘肉菜。

干活的人,吃不好不行,一个春耕一个秋收,最是忙碌也是最累的时候。

收完了张采萱家的,紧接着就是抱琴家的,然后村里各家都开始忙碌起来了,只要地里的麦穗能打下粮食,就开始收,就怕像去年那样,天天下大雨,想收都收不了了。

张采萱和抱琴家都没有多少,算起来还是她家多些,总之等村里人都正经开始秋收,她们早已经收完,只在家中晒粮食就行了。

秦肃凛则去地里割草回来切了晒,他们的干草可能还不够。今年他们家都没怎么砍柴,实在是原先胡彻和胡水两人老实砍一年的柴火堆得太多。

大半个月后,村里家中基本上的粮食都进了仓,而村口,村长又开始收税粮了。

今年张采萱和秦肃凛的地,都要开始交税粮了,不过因为是荒地,交得很少,两家的地加起来一百斤。他们家粮食晒得干,又打理得好,村长一句话没说就收了。

今年比起去年,收成多了一倍不止,比起丰年还是差一点的,不知道为什么,还算风调雨顺呢,就是打不下粮食来。

去年收税粮,朝廷减了三成,今年到了现在却一点消息都没收到,想要减税粮是不可能了。众人说不失望是假的,不过也没人不满,大家似乎都觉得交税粮很正常,朝廷要是减免,都是皇恩浩荡,如果不减,也是应当应分该交的。

今年天气好,税粮收得很快。张采萱正疑惑怎么通知衙门呢,衙差就到了。来的大概有二三十人,都是腰佩大刀,面容肃穆,在得知村里已经收齐税粮后,面色好看了些,表示翌日早上就有衙差来拉。

拉走粮食的时候,还有官兵押送。村里许多人都过来看,张采萱也牵着骄阳到了,如今他已经会走,就是小跑,一般也不会摔跤。

看着马车从村口把粮食运走,众人都暗自松了一口气。

抱琴笑着招呼她,“采萱,回家。”

张采萱点头,拉走骄阳慢慢走,村里许多妇人对于骄阳这么快会走,都觉得惊讶,不过也只是熟悉的那些人,不熟悉的不记得骄阳年纪的,也没多问,实在是骄阳的个子比和他一般大的孩子都要壮实,有的两岁的孩子还没有他那么高壮,不过相对的,抱起来就比较吃力了。此时天色还早,张采萱也不着急,就拉着他慢慢走。

抱琴和她差不多,也颇有耐心的牵着嫣儿,虎妞娘和他们顺路,低低道:“今年可千万别被劫了。”

“可不敢胡说。”抱琴忙打断她。

虎妞娘摆摆手,“我跟你们说而已。要是还像去年那样再来一次……我们村可真的说不清了。”

张采萱若有所思,也对,别的村子都没事,只青山村收一次劫一次,怎么看都不对劲不是?

刚刚走到张家门口,张采萱就听到李氏焦急的声音,“采萱,你等等。”

张采萱一转身就看到李氏在院子里朝着她招手,顿住脚步,“大伯母,有事?”

她不打算和他们一家亲近,也没有当他们是娘家,除了喜事做席面,平时都不来往,李氏他们也知道她的疏离,并不往前凑。对于他们这种态度,张采萱还是很满意的。

李氏走到篱笆墙边上,面色有些焦急,问道:“采萱,听你五嫂说,你家里有安胎药是不是?”

她这话一点都没有避讳虎妞娘和抱琴的意思。

张采萱点头,“确实有,不过已经一两年,不知道药效……”

李氏面色微松,有些急切,“能不能给我?”

张采萱惊讶,还未说话,李氏又道,“你五嫂……有孕了,他们跑去问你要安胎药那次,其实她根本没有孕。她逃荒一路上吃睡都不好,瘦成那样,身子太差,月事也不准,她以为有孕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一次她又如此,我也以为她身子没养回来不会有孕,没想到她这一次是真的,昨天去菜地的时候摔了一跤,然后肚子就疼,她也不是太疼,我寻思着,可能是动了胎气了。”

虎妞娘和抱琴面面相觑,虎妞娘皱眉道:“但是你这个也不能胡吃啊,到底是不是有孕都不知,还有,真要是动了胎气,采萱这药可是放那么久了,谁知道还有没有效?”

李氏叹口气,“我都明白,但是现在……”她一摊手,“这不是没办法嘛。还能送她去镇上看大夫?”

几人都沉默下来。

李氏有些焦急,“采萱,你把药给我,大伯母记得你这份情,这药给她喝下去,无论结果如何,我都认了。”她眼神扫过边上的两人,又道,“有她们作证,你放心,我绝对不来找你。”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两点

☆、第135章 第一百三十五章 突然

张采萱默了下,道:“你跟我一起去拿。”

有虎妞娘和抱琴看着, 她倒是不担心李氏事后纠缠。那安胎药放在她家中, 时不时就有人问,不拿出来是不行的,比如今天这样, 如果五嫂当真动了胎气, 那药就是最后一根稻草。

药材她放得极好, 从未受过潮, 应该不会变了药效。但要是再放下去可就不一定了。

几人一起到了张采萱家,李氏率先道:“我只拿一包去, 给她喝了之后再看。”

张采萱不置可否, 进门拿一包给她。

她当然希望药材还有用, 毕竟方才李氏可说了, 赵鹃月事不准, 身子又差, 这样的人,有孕不容易。

李氏隔了一天, 又上门来了,这一回带上了村长, 张采萱打开门时颇为诧异。

李氏怕她误会,忙道:“采萱,你那药有用,你五嫂已经好多了,我就想把剩下的全部买回去, 村长我都带来了,让他做个证。”

张采萱惊讶之余也安心了,李氏能做到这样,显然是很担心赵鹃了。有村长在,她很爽快的把剩下的两包都给了她。五百文一包,她也没赚她银子,只收了当初大夫要的银子。

李氏再三道谢后,才拿着药走了。

张采萱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平静的下去,慢慢地等入冬了。没想到李氏刚走不走,村里那边就热闹起来,听到不同往日的热闹,她心里一沉。

别是路上的那些劫匪真的进村了?

与此同时 ,听到声音的秦肃凛也从后面跑了进来,看到母子两人后松了口气,“采萱,你待在家中,把门关好,我去看看。”

张采萱仔细听了半晌,不像是有人进村打劫,倒像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一般。

“我跟你一起去,不像有危险的样子。”张采萱弯腰抱骄阳,秦肃凛已经先一步抱起,“走。”

不只是他们听到了动静,顾家大门处,顾书也打开门跑了出来,更远一点,涂良和刘家胡家也有好几个人跑向村里。

村口宽敞处,此时人声鼎沸,张采萱远远的就看到人群前面,有腰佩大刀的衙差。

走近了才听到说什么税粮,张采萱微微惊讶,别真又被抢了。

看到他们过来,虎妞娘挤出人群,道“采萱,你们是不知道 ,衙门发公文了,说是皇上下旨,今年的税粮得加两成,不只是如此,还要提前交了明年的。”

张采萱他们到时,前面的衙差似乎已经读完了公文,收拾着准备回去了。

这么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已经走到了村口的大门处。眼看着就要走了,村长急了 ,追上去询问,“小将军,你们这能不能宽限几天?三天应该来不及……”

那为首的衙差回身,面色慎重,一口回绝,“不能。”

公事公办道:“上面有令,我们也是没办法,你们赶紧收上来,到了时间我们就要来拉了,如果到时候没有凑齐,会被罚粮两成。”

说完,再不理会村长的叫唤,一行人速度飞快出了门走了。

衙差走了,众人议论的声音越发大了。

“……为什么要加税?”

“公文不是说了,灾民太多,朝廷要救济。等于跟我们借粮……”

“……交明年的税,我们肯定不够吃了,不过好在明年不用交了。”

众人虽不高兴,但大部分人都接受了加税和提前收明年税粮的事实。

更多的人心里已经在盘算着把哪几袋粮食拿来交,还得再筛一遍,壳多了不行。还有不太干,得多晒晒。

张采萱听了,心里微微一冷,青山村的日子确实要比许多地方的人好过一些,但众人家中也只够温饱,今年虽然算是丰年,却也只是和去年相比,真要是如公文所说那样交了税粮,只怕许多人家中的粮食能不能吃到过年都是个问题。

但是不交根本不可能,且不说现在是皇权大过天的世道。青山村众人包括村长,别说拒绝衙差的勇气,他们根本就没有想要拒绝的意思。

众人议论的声音很大,村长呆了半晌,回身看向众人,扬声道:“那你们就回家赶紧收拾了粮食拿来,村口今天就开始收,最好别耽搁,越快越好,方才各位大人说的话你们也听到了,真要是耽搁了就得罚粮,真要是被罚,还得我们大家凑。”

此话一出,众人纷纷转身回家,还有商量着借粮食的。

是的,有的人收成不好,连交两年税的话,家中所有的粮食拿出来都不够。

秦肃凛面色慎重,骄阳挣扎着下地,张采萱弯腰牵住他,道:“我们也赶紧回去。”

他们家倒是还好,一年本来只交一百斤,再加两成就是二十斤,再加上明年的一百斤,一百二十斤粮食就行了。

他们家的粮食都是晒好了的,秦肃凛回家就搬了一麻袋往村口去,越快越好,要不然一会儿村里那些人到了,一个人都得掰扯半天,要等许久。

骄阳看到秦肃凛走,非要跟他一起,张采萱也没心思干活了,干脆拉着骄阳随着他去。

他们动作已经够快,几乎是到家搬了粮食就走。就怕排队排到了后面。没想到到村口的时候,那边已经围了一群人。

真的是,人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当然了,村里的这些人比他们家近是事实,他们刚到不久,涂良也搬了半袋子粮食过来,抱琴的地还不到他们家一半,自然交得少,看到涂良和他拎着的麻袋,许多人都羡慕不已。不过想到抱琴家的地,许多人心里又平衡了。

那么一点荒地,总共收成也才一两百斤。这一交,根本就剩不了多少。

粮食收得比较顺,只有的人家粮食壳多了被打回来,大部分都粮食都收了交上去了。

很快就轮到了秦肃凛,村长的哥哥伸手抓出一把,碾了碾,又吹了吹,道:“还行。”

那边秦肃凛就赶紧拿上了称,他在家根本没称,估摸着搬来的,反正只多不少,称完果然多了小半袋,大概十几斤,秦肃凛装了拎回来,事实上大部分的人家都没称,耽误时间就在这个上面,许多人搬了几麻袋过来,估摸着够了,但其实不够,还得等着他回家再去拿,有的人要跑几趟才够。

等急忙忙交了税粮,许多人的面色都不好看了。

听到罚粮两成,众人都不敢耽搁,事实上在隔天的下午就已经全部收齐了,有的人家中粮食不够,借了粮也交上了,村长松了口气,就怕前几年那样,借都借不到的时候,想要收齐就太难了。

衙差果然三天后就来拉粮食了,他们似乎没想过村里会交不齐,直接带了十几架马车过来,村里也有人过来看热闹,不说别的,光是那么大一堆粮食堆在一起的盛况,就难得看到一回。

谁知过称之后,衙差却没有递上收完税粮的公文,这个算是凭证,每次拉走粮食,都会把带着衙门公印的公文给村长。

为首那人捏着公文,面无表情的看向村长,“粮食不够。”

村长急了,伸手指着那一大堆粮食,急切道:“就是这么多啊。今年多补的两成九百斤,明年的四千五百斤,总共五千四百……”还多了几十斤呢。

衙差打断他,“公文是说,从今年开始多收两成,你们明年的税粮只交了原来的四千五百斤,多加的两成没交上来。”

村长哑然。

与此同时,围观看热闹的人也犹如晴天霹雳,面面相觑过后,议论纷纷。

村长抹了一把脸,已经收了方才惊讶的神情,身子微弯,赔笑道,“小将军,是这样,这个事情是我没跟乡亲们说清楚,不关他们的事,也怪我读书太少,耽搁了你们的时间,不如你们去我家中坐坐,我很快……半天,不,一个时辰绝对能够收齐。”

村长此时想起来的却是,公文可白纸黑字写了耽搁的时辰要罚粮的,村里这些人能够交齐两年的税粮已经很不容易,要是再罚……可能又要和当年一样了。想到当年,村长的面上几乎带上了哀求之色。

为首那人沉默不语,村长又求了半晌,才道:“那你快点。”

村长松了一口气,忙招呼一旁的村长媳妇,“你赶紧的,带小将军他们去家中歇会儿,喝喝茶。”

等他们一行人走了,村长才看向众人,面上没了方才的笑容,语气也沉重起来,“你们都听到了,一个时辰,各家都多拿一点,可没空让你们多跑几趟补齐了。”

张采萱心里越来越沉,两成对她来说不多,但是村里这些人,有的人家中要交四五百斤,两成也快一百斤了。

一个时辰后,粮食已经全部装上了马车,村长也终于拿到了那份代表青山村交了两年税粮的公文,看着马车拉着粮食渐渐地远去,留下的人面上都不好看。

这一下,几乎所有人家中都只剩下一点粮食了,有的人一点都没有,先前那明年的税粮都有些是借的,更别提后面的两成。

有粮食的人不借不行,一是关系好才会开口,要是不借,以后还处不处了?二是,衙差可说了要罚粮的,要是因为一个人罚了整个村粮食,才是得不偿失。

看着马车走远,村口的大门也被村长关上,一时间偌大的地方,一群人站着都有些沉默,鸦雀无声。

村长摆摆手,也有些丧气,叹口气道:“大家回去!好在明年不用交了,只要熬过了今年,明年日子就好过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八点

刚刚看了后台,好多好多地雷啊,万分感谢

云里雾里扔了1个地雷

L?S许期扔了1个地雷

游手好闲妞扔了火箭炮*1手榴弹*2地雷*2

谢谢大家的支持~

☆、第136章 第一百三十六章 挖根

众人听了,面色好看了些。张采萱并没有这么乐观, 朝廷既然能提前收一年的税粮, 就能提前两年,三年……

但是,此时这话却不好说出来。

万一真就只收一年呢, 明年他们真的不来了呢?总要带着希望, 才能有勇气接受以后的日子。

众人渐渐地散去, 不过短短几天, 众人都没了丰收的喜悦。暗暗算计着回去之后的日子。

反正,吃粗粮青菜糊糊是肯定的了。

这个时候, 地多并不是什么好事, 反而张采萱和抱琴这样地少的人还要好过一些, 虽然收成少, 但是交税粮的时候没那么心痛不是?

回去的时候, 张采萱还看到了站在院子里面色苍白的赵鹃, 她似乎是特意等着她过来,看到她后, 扯出一抹笑容,“采萱, 谢谢你。”

张采萱心里复杂,粮食都交了税,赵鹃如今有孕,又能吃些什么?

“五嫂好些了吗?”

赵鹃点点头,“肚子不痛了, 只腰还有些酸。”她伸手扶上肚子,张采萱这才注意到,她小腹已经微突,很明显是有孕了。

“五嫂多注意身子。”张采萱嘱咐一句,牵着骄阳和秦肃凛一起走了。

如今已经是九月中,天气还未转凉,就在粮食拉走的当日,就有人拎着柴刀上山砍柴了。也有人拿着锄头拎着篮子去挖樵根。

那樵根是一种草的根系,据说以前的樵夫就是靠这个填饱肚子而得名。贱得很,林子里到处都有。尤其在林子边上最多,一长就是一大片,挖回去洗干净之后切了熬煮,再放点青菜进去,煮出来是像是黄米粥一般,比粥还要粘稠一些,也能饱肚子,其实味道还不错,酸酸的,只是有点涩。前两年都是家中嘴馋的人有了兴致才会去弄的。没想到现在就已经有人去挖了。那东西还能挖回来放着,可以放很久都不会坏。

虽然各个山上都有,但去西山的人最多,有些人是看到有人去挖,也赶紧拿了锄头上山了。自己去挖回家,总比到时候饿肚子了找别人要来得好。

张采萱最近也无事,秦肃凛干得最多的事情就是砍柴,她干脆也拎了篮子,带着骄阳和他一起去西山挖。

她是打算挖回来尝尝味道,不打算挖许多存起来,村里那些人可靠着这个饱肚子。

上山的时候,刚好碰到了观鱼,她拎个篮子,头上渗着微微的汗珠,气喘吁吁的往上爬,手里还拿着刀,回身看到张采萱后,朝她笑了笑,“嫂子,你也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