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氏说了半天,似乎觉得够了,起身道:“行了,我回去还得帮他熬药呢,你五哥那个人,从来没有进过厨房,又怎么会熬药?”

张采萱忙把鸡蛋递给她,“真的不用,我们家也有鸡,骄阳吃鸡蛋足够了。”

张采萱想要拒绝的东西,就没有收下的,李氏最后还是接了回去,叹口气,想说什么还是没说,摆摆手走了。

论起来张采萱的爹娘不在之后,她的娘家就应该是张全富一家,但是他们却始终亲近不起来。李氏可能是因为这个叹气?

张采萱拔了一天竹笋就没有去了,实在是人太多了,别说竹笋,刚刚长出来的小竹包都被挖走了。

天气渐渐地温暖起来,阳光越来越烈,这期间,那三个货郎又来了几次,村里人也打听出来了,他们之所以会顺利的来回,是因为他们找了门路,给路上那些人的头目送了“孝敬。”得了这个消息,村里蠢蠢欲动想要去镇上的人都消停了下来。因为货郎说了,只要是没有交孝敬的,从路上过全部都得被拦住,钱粮全部留下不说,衣衫如果好些都留不住。要是一粒粮食没有,银子也没有的,揍一顿再说。

七月中,天气热得狗狗都吐舌头,不愿意动弹,如非必要,许多人都不愿意出门,阳光热烈,会把人晒脱皮不说,说不准还要中暑气。

眼看着就要秋收,衙差又来了。

看到他们来,村里人都知道,准没有好事,他们倒是不怕热,正是正午时候到的。

这一次还是来征兵的,先前那些不够数,还是和上一回一样,每户一丁,如果要免,三百斤粮食,而且这一回如杨璇儿那样的女户,也不能免,她们没有人就出粮食。

村里众人有些麻木,更多的是绝望。三百斤,一些人暖房全部的收成都没有一百斤,他们倒是说得容易。而且在粮食还不是秋收过后,而是现在就要。

这分明……就是奔着人来的。

稍微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从五月开始,或者更早一点,到秋收这段时间,叫做“青黄不接。”就是刚好家中没有粮食,只等着地里收成回来才能填饱肚子,他们这个时候来,分明就是想要众人交不出粮,直接出人。

可能是因为天干物燥,衙差的脾气也不太好,板着脸说完了公文,说了三天后来接收后,转身就走。

村长忙拦住,不理会他脸上的威严和冷意,语气里几乎带上了哀求,“小将军,能不能等到秋收过后?今年我们不用交税粮,刚好可以挪出粮食免丁,肯定能交齐,不会拖欠的。”

衙差一脸为难,“我们也是奉命行事,大叔您别难为我们了,要是交不出,我们也会吃挂落。”

村长不接话茬,只念叨,“就一个月,一个月后,我们就有粮食了,我们村世世代代都是种田的,不会打仗,但我们会种地,要是我们都走了,就没有人种地了啊,朝廷也没有税粮收了……”

村长身后的众人都七嘴八舌求饶,不求不行,再不求,就真的要拿着包袱去当兵了。那可是要命的活。

那为首的衙差听到这里,诧异的看村长一眼,点头道:“我回去如实禀告上去,但能不能往后推还得看上头的意思。”

村长千恩万谢的送走了他们。

有人试探着问道,“村长,你说,真的能推吗?”

村长叹口气,摆摆手道:“不知道,回去。”

张采萱和秦肃凛站在最后面,其实衙差说回去禀告,这件事就应该有戏,要不然他不会应承,毕竟村里准备着去当兵也不耽误他禀告不是?

看来还是有人重视这些种地的农户的,就像是村长说的,征兵须得壮年男子,可都是种地的主力,要是把他们带走了,以后朝廷的税粮就没地方收了。

当然,也可能跟朝中各派系的政治博弈有关系,他们这些人最后命运到底如何,全在上位者的一念之间。

村里人担惊受怕了几天,都过了衙差说的三天,还不见村口有人来,虽然忐忑,但众人心弦都微微放松了些。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12点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章 落户

日子慢慢划过, 村口始终没有人来,村里人渐渐地放了心, 上一次村长和衙差说的话许多人都听到了,是不是朝中改了对青山村的待遇?以后只交粮食,不用征兵?

村里人既期待,又觉得悲哀。

真要是如此,虽然不用担心背井离乡丢了性命, 但是每年的税粮只怕得加不少。

当然了, 青山村众人有暖房收成, 三月收完了大麦,紧接着就下种, 现在眼看着就要抽穗了, 等这边秋收过后, 暖房里面还能收一茬。要不是没有粮食付工钱, 村里许多人都还想要继续造几间出来, 那造出来的不是房子,而是粮食。

很快,张采萱家后面的荒地里的大麦可以割了,事实上这边荒地和贫瘠的地里的粮食都可以收了,那种肥地还要再等等,大概得十天半个月。

割麦子的时候,当初到张采萱地里采药的人,后来帮着他们家翻地的四个人又来了。

他们自己带了刀,上来打过招呼后就开始帮忙, 张采萱无奈的笑笑。这些人知道感恩,她心里还是很高兴的。也不难为自己和骄阳了,带着他回家蒸馒头去,他们一开始是拒绝的,后来拒绝不了,也不要多,每人只拿两个。

张采萱的地不多,比起去年,收成又多了一百多斤,算起来很不错了,这种荒地,没有十几年的用心,是别想有什么收成的。张采萱撒种时,没有像村里人那样撒得密密麻麻一大片,只稀稀拉拉的,这样长出来的苗其实还要壮些,间距大了,穗子也大点。

有人帮忙,两天就割完了,然后脱穗晒上,与此同时,村里各家都忙着秋收,一时间,就连七八岁的孩子都忙碌了起来。

张采萱则挎了篮子带着麻袋往山上去,秦肃凛背着骄阳一起,路上遇到了老大夫。

老大夫自从住下,货郎来了几次也不见他提出要走,大概是真觉得青山村住着不错。

看到张采萱一家人,他还蹲在地上刨药呢,就笑着打招呼,“秦公子,你们又上山了?”

秦肃凛点头。

婉生脆生生唤道:“采萱姐姐。”

张采萱嘴角不由得就带上了笑容,“婉生,你今天挖了多少了?”

只是随口一句话,婉生似乎没听到,她有些愁绪一般,看了一眼老大夫,问道,“采萱姐姐,你说我和爷爷要是想在青山村落户,难不难?”

张采萱心里一喜,“你们真要落户?”

落户之后,一般就不会离开了,如果老大夫落户,可能会在这里养老了。对于青山村众人来说,这可是件好事,虽然村长早说过不再收留外人,但不包括大夫啊!

老大夫清咳一声,婉生顿时就老实了。

张采萱失笑,“大夫,如今我们村的情形您大概也知道些,到时候……”

老大夫摆摆手,“我要是不落户,难免让人诟病,我既然想要住下去,就不怕这些,而且那天的情形我也看到了,以后村里大概是交税粮多,如果真是这样,我又没地,便不用交了。”

张采萱眼睛一亮,确实是如此,只要不再征兵,只是交税粮得话,没有地的人就好过了。

秦肃凛沉吟半晌,道:“老大夫如果真的决定了,我去找村长给你说。可能您不知道,早在两年前,村里就不在接纳外人了,哪怕是亲戚借住都不行。”

老大夫立时起身,掸了下身上的泥土,对着秦肃凛微微一躬身,“多谢秦公子相助。”

秦肃凛避开他的礼,“老大夫言重。”

张采萱和秦肃凛是上山去找木耳的,跟老大夫说定后,她的心情都轻松了许多。

林子里,张采萱围着一截枯木转悠着采木耳,秦肃凛看了她好几次,笑着问道,“就那么高兴?”

张采萱点着头“嗯”了一声,尾音上扬,显然心情愉悦。

秦肃凛摇头失笑。张采萱笑道,“那一次嫣儿生病,我其实很急,我就怕哪天骄阳也发热了,如果是后来不能去镇上的时候,骄阳怎么办?”

刚好篮子满了,她抬手去想要装进麻袋里,秦肃凛见了,起身去端篮子,张采萱忙牵开袋子,等木耳装好,她重新蹲下,继续道,“虽然有些杞人忧天,但如今村里有了大夫,总让人安心一些。”

秦肃凛伸手握住她的手,“不是杞人忧天,孩子总会生病,而且还有你也会生病,我也怕的。”

张采萱眼神温柔下来,看向不远处拨树皮玩的骄阳,“我们都要好好的。”

秦肃凛点头,“回去我就去跟村长说。”

半天时间,他们就采了两麻袋,看起来多,其实不重,秦肃凛拖着就走,看他样子都不费劲。下山时并没有遇上人,张采萱家住在小路的左边,那边只有他们一家,根本没人遇上。

天色已晚,秦肃凛只把木耳散开在院子里,等明天太阳出来刚好就能晒上。

他洗漱过后,换了衣衫去了村里,顺便带走了骄阳。张采萱洗漱过后进了厨房做饭,饭菜都好了也不见人回来,她有些纳闷,不过并不着急,只在村里,她还是很放心的。

张采萱等了半晌,还是不见人回来,她走到大门口打开门往村里过来的路上看,月光满是凉意洒落在青山村,路上没有看到人。

她回了屋子,拿起针线补秦肃凛的衣衫,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到外头有敲门声。

秦肃凛抱着已经睡着的骄阳回来了,张采萱接了过来,把他放到床上。

秦肃凛看到桌子上已经凉了的饭菜,起身拿了托盘端去厨房,很快热过后端了回来,“我们一起吃。”

张采萱没拒绝,事实上她见秦肃凛一直没回来,就已经拿了馒头吃了,她又不会轴得非要等他回来再吃,不过已经过了好久,张采萱接过粥,问道,“还顺利吗?”

秦肃凛点头,“回来晚了,对不起。”

张采萱摇头,“你们说什么了耽搁这么久?”

秦肃凛面色慎重起来,“采萱,有件事情我要跟你商量。”

难得见他如此,张采萱有些讶异,放下碗筷道,“说来听听。”

“方才我去跟村长说大夫想要落户,村长立时就答应了。”张采萱点点头,这个在她意料之中。

秦肃凛继续道:“后来就找来了大夫,想要尽快办了这件事。事情都很顺利,落户本来要去衙门报备,不过现在只能往后推了。这也无妨,只是大夫说,他想要重新造房子,因为他住在那里的时候,张全义夫妻经常进去看房子,偶尔地上水多了也会说他们祖孙。”

张采萱无语,平娘这是真把那房子当成了他们家的了。

“不只是如此,他们还跑去让大夫配药,不给银子和粮食,只说是租金。”

张采萱服气,这么厚的脸皮,非常人所能及,好奇问道,“老大夫就没去找村长说?”

秦肃凛叹口气,“老大夫初来乍到,不知道村里的真实情形,都一一忍了,后来还是婉生在虎妞娘面前说漏了嘴,这才知道内情。所以才下定决心落户,不过他说了,不住在那屋子了,先前他还有些积蓄,只是都是银子,想要拿来买下一块地造房子。”

张采萱默了下,“不会买我们家的?”

秦肃凛意味深长看她一眼,“老大夫说,很愿意和我们家做邻居,如果你没异议,他想要买下我们家的一块地,不拘多少,有房子和院子就行。”

张采萱当然没异议,大不了让大夫住到靠近小路得那边,和齐家毗邻,到他们家这边还是有段距离的,等闲也不会有人过来。

“挺好啊。”张采萱想明白了,赞同道。

秦肃凛夹块肉给她,“我也觉得挺好,不过我没直接答应,回来问问你的意思。”

张采萱心里温暖,嘴上却道:“你完全可以答应嘛。”

秦肃凛一笑,冷俊的眉眼舒展开来,张采萱见了,心里也柔软下来,似乎自从成亲后,秦肃凛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哪怕事情定下,老大夫想要立时动工,还是不太可能的,因为村里各家正忙着秋收呢。

半个月后,基本上的人家都秋收完了,只剩下扫尾活,比如晒干粮食。晒粮食这种事情,只需要孩子就能完成。村里人也有些空闲了。而当初征兵的衙差再没有看到过了。

村里人就有点兴奋,会不会是此件事情就这么揭过不提了?

村里人得了空闲,老大夫那边等不了了,平娘三天两头跑到他家里去指手画脚,还打翻了他晒的药材,虽说她立时就道歉说是无意,但老大夫和婉生都不傻。

作者有话要说:下午两点,大家晚安

☆、第147章 第一百四十七章 威胁

尤其是婉生, 如果不是老大夫再三嘱咐,只怕她立时就要和平娘吵起来。

平娘可能也是看他们祖孙不和她计较,这两天来得越发勤快了。

惹不起还是躲躲。

老大夫看好了村西那边的地,各家住的并没有村里这边密集,而且靠近西山,能少走不少路。还有就是, 如果村口这边有不安好心的外人进入的话,住在村西,完全来的及想办法。半夜有人摸进屋的事情,在村西那边不可能发生,除非歹人从西山下来,西山虽然能通外面,但是得翻过好几座山, 还都是密林,林子深了, 说不准还有大虫和狼,除非是不想活了才从那边走。

老大夫对那边的地理位置满意得不得了。早点开工, 争取在冬日来临前搬进去住。

村里人对于老大夫愿意落户, 都是欢喜居多的, 还是那句话, 人吃五谷杂粮, 谁还能保证不生病?不说别的,就是把喜脉也好啊。

老大夫的名声在欢喜镇周围的几个村里都有所耳闻,他可是能够救命的神医。

说神医虽是夸张, 但如果说他是欢喜镇上最好的大夫,这话却是一点都不夸张的。村里人虽然遗憾帮老大夫造房子的工钱不能付粮食,但有银子也不错,最近每隔大半个月,外头的那三个货郎就会来一趟,银子可是个好东西,他们带来的所有东西都可以用银子买。

张采萱卖的是紧靠西山小路的地给老大夫,毗邻齐家,那边还正正对着村里过来的路,也就是说,村里到村西,老大夫家算是最近的。

老大夫的房子造了三间,也造了三间暖房,还留了一小片菜地,还有个大大的院子,张采萱总共量了四分地给他们祖孙,看起来颇大。不过在村西这边,算是最小的房子了。

他们开工用的是原先张采萱他们造土砖的坑,还省了两天人工,村里人最近空闲,也因为老大夫特殊的身份,来帮忙的人很多,房子造起来飞快,一开始晒土砖花了半个月,不过一个月,房子就已经完工,只剩下一点收尾。

平娘万万没想到老大夫居然还会搬家,一般情形下,人一辈子能够造一回房子就已经算是很能耐了,老大夫都一大把年纪了,来的时候只带了个药箱,还有两个小包袱,看起来有些落魄,本以为可以压榨一二,谁能想到他还有银子造房子?

老大夫造房子这段时间,村口那边始终不见衙差过来,村里众人也渐渐地放下了心,大部分人都来帮忙了。

老大夫是真迫不及待搬家,离那平娘远远的。所以,房子一落成,秋日还不冷呢,他就烧了炕。房子不干,烘烘就好了。也入乡随俗,看好了搬家的日子,当然,现在这样的情形,是不能去找人算了,老大夫自己随便选了个最近的,九月二十,也是任性得很。

张采萱提前一天就去了,想要问问有没有可以帮忙的,新落成的房子,打扫都很费劲。

老大夫的院墙,修得比张采萱家的还要高些,大门开着,院子里已经有人在说话了。

张采萱笑了笑,看来所有人都知道,和大夫搞好关系总不会错的。

她踏进门,就看到抱琴和虎妞一人拿了个扫把在堂屋里扫地,婉生拿了抹布正擦桌子,三人都不太认真,时不时瞅一眼院子里水缸。

张采萱顺着她们的视线看过去,那里是……平娘。

平娘正打水呢,还对着一旁蹲在地上洗竹篾老大夫赔笑,“大爷,我真不是赶你们走,你们又何必这么忙搬走?”

张采萱简直要气笑了,那房子又不是她的,轮得到她来赶?不过这话也不算错,那房子哪怕旧了点,如果不是她经常去纠缠,老大夫也不会这么急。

想到这里,张采萱就想呛她两句,当初她抓的那个伤口可半个月才好呢,火辣辣的好几天才没了感觉。

“大婶,你这话不对啊!那房子当初可是收回了村里的,怎么你说老大夫是你赶出来的?”

这话是张采萱想说的,不过她还没能说出来呢,就被身后的人抢了先。她回头就看到张茵儿挽着钱炎,对着平娘冷笑一声,对她那话嗤之以鼻。

平娘怒气冲冲回头,一眼看到是张茵儿,面上神情由恼怒一瞬间变回了和善,扭曲得很。

她缓了下,笑道:“采萱和茵儿来了,赶紧进来,院子里许多土,屋子土也多,都要帮忙的。”

这话也不太对,跟个主人家似的安排人干活。

她谁呀?

张茵儿松开钱炎,伸手一拉张采萱,“采萱姐姐,我们走,去屋里看看,我还没看过他们家新房子呢。顺便问问婉生有什么需要帮忙的。”

这话无异于一巴掌打在平娘身上,安排活计那是主人家的事情。

张茵儿任性惯了,不只是如此,她还回身独对着面色不好的平娘笑道:“大婶,老大夫先前住的那个房子差点成了你们家的,你把自己当主人也就罢了,这个房子可不关你事,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你就算是不来帮忙,也有我们来干。”说完,她看向门口的钱炎,“阿炎,别愣着,你倒是去帮老大夫洗洗竹篾。”

张采萱总共也没见过几次钱炎,见他听了张茵儿的话,三两步跑到老大夫面前,蹲下身挽袖子帮忙,袖子挽开,露出来精致的洁白如玉的手腕,比女人的还好看,她收回视线,微微偏头看向满面笑容正和婉生还有抱琴她们打招呼的张茵儿,自从成亲后,除了那几天种刺藤,她基本上和钱炎同进同出,也从来没有再找过齐瀚。

所以,这姑娘其实是个……好色的?

好男色!

当初的齐瀚,待人温和有理,浑身气质柔和温润,钱炎的气质也是如此,不过长相可比齐瀚还要好看,只是缺银子。

不过,钱炎那手腕,可真不像是逃荒来的人,倒像是如秦舒弦一样娇养长大的。

抱琴看到她来,笑着塞给她一块抹布。张采萱本来就是来帮忙的,顺手接了,和张茵儿一起去了隔壁的屋子擦桌子。

要说欠缺,如今的青山村就是没有精巧的木匠,老大夫的这些,全部都是全库做出来的,用倒是能用,就是不好看,他小时候学过一段时间的木匠,只能做些简单的。

不过婉生却很高兴,张采萱擦完了一间屋子,换屋子的时候,刚好看到婉生关上隔壁的门,回身看到是她,笑道:“姐姐,这个是我的房。”意思是不需要帮忙打扫。

张采萱失笑,恰在此时,院子里的平娘又在招呼进来的全信媳妇一行人,村长媳妇看不下去了,从厨房探出头,“平娘,你要是再这么不知道礼数,我们村可不要你了。”

平平淡淡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微微变色,包括虎妞娘都是一脸诧异,上一次在刨两老人出来时,虎妞娘说过类似的话,不过都是吓唬人的。

但是村长媳妇说出来,还是那样平淡的语气,莫名就多了几分让人信服的味道。

平娘先是怔住,随即看到院子里所有人都看着她,顿时脸就红了,忍不住道:“我们家祖上都是姓张的,老祖宗还在祠堂里,你不能赶我们走。”

话虽然是这样说,但是感受到周围人反应过来后都是看热闹的神情,平娘眼神一一扫过,越看越心惊,她什么时候已经让村里人这么厌恶了?

这个时候一个帮腔的人都没有,如果真要是被赶走……

与此同时,村长媳妇意味深长笑了笑,“如果村里大半的人答应赶你们走,你说能不能?”

平娘打了个寒碜,“大家都是亲戚,何必闹成这样,我平时确实有些不恰当的,你们该说就说,我不会往心里去,但我要是说了不合适的,你们也多包涵。”说完,赶紧低头弯腰开始清洗地上的竹篾,这些都是晒干后要拿来晒药材的。

平娘老实了,众人又恢复了热闹的气氛,老大夫家的席面就差了些,每人两馒头,青菜糊糊管够,肉只有几片,不过却没有人嫌弃,对于老大夫的落户,村里就没有不乐意的,基本上的得空的人都来帮忙了。

不过相对的,吃饭的人就多,如今在村里,有银子也买不到粮食,最后还是秦肃凛头天趁夜送过来一百斤,后来不够,就拿村里人送上的贺礼来煮,才算是应付了过去。

不过老大夫只有祖孙两人,平时根本吃不了多少,剩下的那些足够他们吃一两个月了。至于往后,他们有暖房,还有村里人如果再要看病配药,就有粮食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八点

☆、第148章 第一百四十八章 杀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