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扶着她走得飞快,几次险些摔跤,孙氏只无力的顺着两人的力道,好在有惊无险进了门。

老大夫早已得了消息,见状面色慎重,伸手搭脉,看向一旁的婉生,“去帮她找些干净的衣衫过来,穿成这样不行。”

婉生还未动作,全由媳妇已经道,“婉生的衣衫不合适,我回去给她拿,跑快些也不耽误什么。”

孙氏面色苍白如纸,唇上都没了粉色,捂着肚子瑟瑟发抖,手背上擦破了一大块皮,血糊糊的。手脚都是冰凉的,她身子控制不住的抖,不知是冷的还是冻的。老大夫叹口气,“你摔这一跤,你自己也看到了,孩子指定是保不住了,现在这落胎药你是必须要喝的。要不然你都有危险。”

孙氏嘴唇颤抖,半晌才道:“真的保不住了吗?老大夫,要不你给我配安胎药好不好?我们母子一辈子记得你的恩情。”

老大夫摇头,“安胎药根本没用,再说……你一个寡妇有了孕,这年景日子艰难,你拿什么养活他?”

养活自己都要在村里勾勾搭搭,再加上一个孩子……

孙氏面色越发苍白,转而看向屋子里的人,张采萱和抱琴站在一旁,婉生站在不远处有些害怕,还有就是老大夫了。她惨然一笑,“罢了,配,喝了这孽种就没了,我也好过了。”

全由媳妇很快拿了衣衫过来,又帮她换了,语气神情满是不耐烦,不过手上动作却轻柔,换完了扶着她出门,看到张采萱她们,她才道:“今天的事情从头到尾采萱和抱琴都看到了的。分明是你自己摔跤,不关我们的事。”

强调的语气,也有让张采萱他们帮忙作证的意思。

孙氏面色不好看,精神也不好,有些蔫蔫的,闻言冷笑,“难道不是你们追我,我才会摔跤的吗?”

这话说的,全由媳妇恨不得就这么将她扔了。但是顾忌着张古诚。

她有些恼怒,因为她发现和孙氏说话根本扯不清楚,这个女人总有办法将事情弱化,而她想要放大的事情落到她口中都是了不得的大事。全由媳妇也不再和她纠缠了,转而看向那边沉默的张古诚,语气肃然,“爹,我可受不了她了,什么时候让她走?”

张古诚看向面色苍白,靠着全由媳妇才能勉强站立的孙氏,恍惚道:“你母亲在时,最是喜欢她,说这辈子就缺了个女儿……”

全由媳妇有些不耐烦,婆婆都死了十来年了,她连长相都忘得差不多了,哪里还会记得她的遗憾。再说她相信就凭着孙氏最近干出的这些事情,婆婆哪怕在世,也不会喜欢她的,别说只是个侄女,哪怕是亲生的,只怕都恨不得掐死了算。

闻言打断他,道:“爹,让我伺候你和娘我心甘情愿,毕竟为人媳妇,这都是应当应分的,但是她算什么人,我爹娘要是知道,他们也不愿意的,要真是全由的妹妹我还能忍受,哪怕是堂妹呢,再不济是采萱和抱琴她们这些隔房的堂妹我也愿意照顾一二,但是她……爹,我是真的不想管了,她还说会摔跤完全是因为我追她。要不是她搞出这些事情,我追她做什么?吃饱了撑的?”

越说越不客气,与其说她是跟张古诚抱怨,不如她是特意说给孙氏听的。

张古诚沉默半晌,“这两天已经可以出村,过几天等她可以走路,就让她走。”

孙氏低垂着头,嘴唇紧抿。对于这番话也没反驳。

对于这话,全由媳妇满意了,道:“别说我这个做表嫂的刻薄,过了年走,刚好身子也养得差不多了。表妹,你说对不对?”

孙氏半晌后才轻轻点了头。

张采萱和抱琴他们告辞出门,张古诚对他们道了谢。

出了门,张采萱心情有些复杂,张古诚在村里为人处世不错,且年纪大了,都是别人尊重他,这两年他何时这么道过歉。

张采萱还是照先前约定的,帮他们把嫣儿送回去,这会儿她走路已经没有方才的小心翼翼了,因为她扶孙氏的时候,也沾了泥在衣衫上,反正回去都是要换下来洗的。

抱琴扶着肚子,“不知道孙氏的孩子是谁的。”

张采萱一愣,随即道:“总归是村里的。”

是啊,他们这些人是十月底冬月初来的,现在是腊月下旬,算算也才一个多月,而孙氏的孩子方才老大夫可说了,只有一个月。

怎么算都是在村里有了的。说起来这个,照那天在村口发生的争吵看来,那么多人呢。只怕孙氏自己都不知道那孩子是谁的。

这都是什么事儿。

张采萱送他们到了家,根本没进屋,就告辞回家了,她满身的泥呢 ,进门去弄脏了地,不好收拾。

回到家时,刚好看到秦肃凛抱着骄阳站在屋檐下,看到她进门,笑着问道:“怎么去了这么久?”一转眼看到她身上的泥,忙将骄阳放在地上,“这是怎么了?摔了?”

张采萱摇头,边进屋找衣衫换,一边将方才发生的事情说了。

秦肃凛有些惊讶,不过也没多说。

张采萱换好了衣衫,将弄脏了的拿到屋檐下的盆里,端起准备去水房洗了,道:“其实要我说,孩子还好是没了,要不然村里那些人还有得闹。”

别看当下的人穷,对于子嗣都很看重,当初张全富一家还没分家的时候已经那么多人,听到吴氏有孕,张全富和李氏都高兴得很。

要是孙氏的孩子生下来,只怕也不好过的,可能照顾过她给过她粮食的那些人还会继续照顾,但是他们家中的媳妇可就会针对孙氏了。

当然了,孙氏是留不下来的。

村长媳妇说得对,她那样的作风,留在村里只会害了村里的小姑娘,学不学且不说,只这名声要是传到别村,村里的这些姑娘别想有好亲事了。哪怕嫁了,以后在婆家日子也不好过的。

说这话的是村长媳妇,孙氏就更不可能留下来了。

接下来几天,村里各家忙着打扫屋子过年,与此同时关于孙氏的流言也传得纷纷扬扬。

整个青山村一百多户人家,当初在村口的时候,夫妻两人因为孙氏吵起来的毕竟是少数。因为当时孙氏看起来实在可怜,大家也没有证据,相信孙氏水性杨花的人并不多。不过她有孕又落胎的消息一出,似乎印证了先前平娘她们的指控,孙氏果然不清白。

如果说先前还有人半信半疑,现在提起孙氏就满是鄙夷。她是彻底的洗不白了。

不过这些孙氏可能不知道,她现在正在家中养身子呢,老大夫说了,她摔那一下有些狠,而且当时是受了凉的,会不会留下病根还不好说,很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有孩子了。

南越国并不支持寡妇再嫁,推崇为亡夫守节,孙氏如果是个洁身自好的,这辈子本就不会再有孩子。

临近过年那几天,天上淅淅沥沥下起了雨,似乎也没那么冷了,明年,很可能风调雨顺,过年的时候,村里的气氛越发轻松了。

只等着过了年就可以去地里收拾杂草翻地撒种,天气转好,似乎就看到了希望一般。过完年就开春,这样的天气,是最贴近以前丰年的气候。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12点

☆、第182章 第一百八十二章 马车

因为这样的天气,过年的时候村里气氛颇为热闹。

不过这份热闹只是对村里人来说, 村西这边因为各家住得远, 还是冷冷清清的。

过年的时候,老大夫过来买了一只兔子, 秦肃凛主动帮他们家杀了, 还有陈满树, 他过年那天并没有留在这边, 而是回了村里,和陈氏她们一起过年。

张采萱本还想着要帮陈满树盛些饭菜出来端过去, 再加上他自己做的, 也能过个好年了。没想到他要回张家去。

陈满树的婚期还没定, 听秦肃凛说起, 陈满树跟他说过,想要再等等,这两年年景不好, 他也没有银子成家立业。

说到这个的时候,张采萱心里狐疑,忍不住就问,“他想要存银子,但是给我们家做长工, 我们只包吃包住包穿衣, 怎么存?”

他契书上可是连工钱都没有的。做一辈子也不会有银子出来啊。

而且他也不能省了粮食拿回去,因为张采萱只是包吃,吃得多他本事, 吃不下也是替张采萱省粮食,可不会因为他吃得少就把粮食补给他啊,没有这种道理。

真要是那样了,就是张采萱拿粮食请他了,这样有个弊端,如果陈满树想要省粮食,就得少吃。少吃肯定干不了那么多活,还是张采萱吃亏。

秦肃凛帮她端饭菜,摇头笑道,“他的意思是,明年如果风调雨顺,工钱就会涨,到时候我们随大流给他涨些就行了。”

如果真的顺利,粮食价钱会降,那陈满树的工钱确实会涨一些。

张采萱点点头,继续炒菜,骄阳如今也学着吃一点辣,不过也不能太辣,为了迁就他,张采萱的饭菜口味都没有太重,因为以前骄阳经常吃糊糊的缘故,他有时候不太愿意和他们两人一起吃饭,过完年骄阳就五岁了,张采萱有刻意让他养成习惯和他们一起吃饭,也吃一样的饭菜。

杀了只鸡,还有一只兔子,还炒了一盘腌肉,青菜和酸菜也有,暖房里面的长豆也差不多可以吃了。摆了满满当当一桌饭菜,张采萱特意收了米糕,要不然骄阳吃了那个就不吃饭了。

伴着外面淅淅沥沥的雨声,昏黄的屋子里,桌上对着坐了两大一小,笑语盈盈。秦肃凛端起酒杯,“采萱,我觉得现在我过得很好,很满足,根本没有新年愿望了。如果一定要说,那就我们一家明年都康健和乐,高高兴兴的。”

张采萱也笑,“挺好的,真的。我的愿望就是,明年我们一家人还在一起过年。”

骄阳脆生生道:“要是有米糕就更好了。”

张采萱两人忍不住笑了出来。

到了初一 ,今年有人约着一起去李家村和落水村去,好多媳妇想要回娘家。

事实上自从他们第一回去镇上时打了一架,后来去镇上的路上虽有冲突,却都小打小闹。好多妇人听了消息,就起了回娘家的心思。

村里好多人的娘家都是那两个村的,结伴的话,不比去镇上的人少。人多了也安全些。

村长对于众人想要去别的村是支持的,照他的意思,大家总不能一直困在村里,外头再乱,习惯了就好了。要不然外头一直乱下去,难道村里几十年就不出门了吗?

如果真是如此,那村里人就与世隔绝了,这可不好。大不了就打一架,等外头的人都知道青山村是硬茬子,自然就不敢来。要是能够把人打怕,以后那些人看到青山村的人就绕道走就更好了。

还有人跑来找秦肃凛借马车。

马车对于村里的人来说,算是个大件,很值钱的东西,尤其是现在这样的情形,更是有银子都买不到的东西。

跑来借马车的人,是全由,他媳妇是李家村的,还有他弟媳妇也想要去。顺便还要将孙氏一起送走。

他来的时候,还扶着张古诚来了。

张采萱两人的这些房子,全部都是张古诚指挥村里人造起来的,而且他收工钱很厚道。可以说是帮了他们忙的。

也是因为如此,秦肃凛没有拒绝,帮他们套好了马车,全由再三道谢。

看着马车走了,秦肃凛有特意注意张采萱神情,“你想不想爹娘?”

张采萱一愣,记忆里憨厚的爹和温婉的娘容貌都已经模糊,仔细想想还能想起一点。从她回青山村开始,每年的七月半她都会去祭拜,当然了,村里各家也会去。

张采萱摇摇头,“不太想了。”

这也是实话,且不说她对于那对夫妻的记忆还有多少,已经死了那么多年的人,就是原主,也对他们没有多少惦念了。张采萱两辈子都没有很亲近的人,那种对人掏心掏肺的感觉,似乎在骄阳和秦肃凛身上才有。

秦肃凛看着她的眼神里满是怜惜,张采萱失笑,“我现在有你们了,不会太想他们。”

秦肃凛伸手握住她的手,“我也是,我爹娘我已经记不清了,尤其是我娘,我根本就不记得她的容貌。你们才是我最亲近的家人。”

秦肃凛不过是看到村里妇人回娘家,怕张采萱也想爹娘才有此一问,不过得到意外的回答,他还是很高兴的。

张采萱这个人平时看起来随和,但感情内敛,很难得才会得她一句表白,秦肃凛虽知道她心里对他们父子掏心掏肺,却也喜欢听她剖白心思。两人相视一笑,脉脉温情流转,似乎天也没那么冷了。

过年的弊端就是……他们家剩了好多菜。

张采萱初一紧接着两天都不需要炒菜,光是那些剩下的兔肉和炒的鸡肉就有不少,她还特意留了些鸡肉出来炖汤,要不然更加多。

初一嘛,一般是不干活的,他们俩没去地里,只在家中打扫,将厨房归置一番,悠悠闲闲的一点不着急。但是他们的马车一直没回来。

不过村里的妇人好久没回娘家,回来晚一些是正常的。渐渐地外头的天色暗了下来,张采萱往外头看了好几次,“肃凛,不会出事?”

秦肃凛摇头,“不知道。”

村里这些人初一回娘家并不是什么秘密,这两年外头不太平他们才省了这个礼节,甚至平时都回不了娘家。如果有人知道这个风俗特意在路上等……结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这一等就到了晚上,期间涂良跑过来一次,他的马车也被借走,也是不见回来,他有些担忧。跑来询问秦肃凛知不知道怎么回事。

秦肃凛自然是不知道的。

夜幕降临,外头黑漆漆得什么都看不到,只远远的看得到村里那边昏暗的烛火,张采萱靠在炕头昏昏欲睡,骄阳早已睡着了,外面很安静,秦肃凛直接道,“采萱,你想睡就睡,我等着就行了。”

正说话呢,突然听到有人闹哄哄的往村西来了,秦肃凛立时起身,张采萱赶紧道,“我跟你一起去。”

秦肃凛看了一眼骄阳,“骄阳睡了,你别去了,看着他。”

张采萱默了下,这么晚了,外头还冷,没必要弄醒骄阳。不过真要是两人都走了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反正她是不放心的,“那行,要是有事,你再来告诉我。”

秦肃凛摸摸她的发,“不会有事的。”

张采萱听声音,大概是过来找老大夫的,因为齐家和顾家一般是不会有人这么晚去找他们的,别说夜里,白日都没有。再过去是杨璇儿,就更不可能了。

那声音分明是往他们这边来的,离他们家最近的就是老大夫,而且这个猜测完全合情合理,这么晚没回来,应该是遇上事了,如今村里人遇上打劫的,是不会乖乖就犯的,真要是遇上了坏人,一定会打起来,然后,受伤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半夜过来找老大夫就很正常了。

张采萱靠在炕头,闭上眼睛也没睡着,胡思乱想的也不知道想了些什么,似乎迷迷糊糊睡了过去,又好像没睡着,不知道过了多久,才听到外面院子门被推开的声音。

她立时起身开门去看,果然看到秦肃凛拉着马车进来,她顿时松了口气,不是因为马车还在,而是因为马车在就证明村里人没吃亏。

马车不便宜,村里人真要是打不过,没道理还能带回来马车。

张采萱立在门口,问道,“如何?”

秦肃凛有些诧异,“你还没睡?”又道,“遇上打劫的,他们打了一架,好多人受了伤,弄到现在才回来,老大夫那边,还有人在包扎伤口。”

张采萱有些忧心,“伤得很重?”

秦肃凛点头,“全由和虎妞的爹骨头都断了。老大夫正帮他们接骨呢,还有好多人有刀伤,据说那些人有两把刀。”

说完,他见张采萱外衫都没穿,忙道:“你先去睡,要是睡不着,等我卸了马车喂了马儿来细细跟你说。”

村里出了这么大的事,张采萱当然是睡不着的。今天可以说是比以前每次去镇上的人都多,却也没能幸免,甚至还受伤,是不是证明路上的劫匪越发疯魔了。还有两把刀,南越国对于铁制品管制很严,更别提刀了。也好在如此,他们才只有两把,要是人手一把,村里人可真就不敢出门了。

半晌,外头才传来稳健的脚步声,随即门被推开,秦肃凛裹着一身寒意进来,边脱衣边道,“夜里好冷。”

见张采萱神情严肃,夜已深,她却一点睡意都无。他叹口气,“虽然骨断了,好在没有闹出人命。听说他们今天打死了人,那些人才散了。”

☆、第183章 第一百八十三章

张采萱默了下, 没闹出人命只是村里人而已, 外头的人命就不是命吗?

不过她心里也清楚,就是因为看到有人死了,清楚里面的威胁, 那些人才会离开。

说到底,好多人打架都不怕拼命, 但却不想自己受伤或者被打死。毕竟打的时候是大家一起, 但真正受伤还是自己承担风险,身体上的疼痛还好,治伤的药费和耽误的活计可得自己承担。

比如今天受伤的那些人, 骨断了的只能在家中养伤了,地里的活没办法做,难道一起去的人会帮忙干活?还是会拿些肉蛋给他们进补?都是不可能的。既然要自己分担受伤的风险, 打架的时候难免畏首畏尾,就怕自己受伤, 都想着让别人拼命, 怎么可能?

秦肃凛伸手揽过她, “睡,别想了。”

兴许是方才睡过一觉了,张采萱此时倒没有困意了, 眯着眼睛半晌, 还是睡不着,试探着问道:“以后……你能不能少去镇上?”

秦肃凛这样一看就身体结实的,一般是没有人愿意跟他硬碰硬的, 但是外头那么多人他们也不傻,一个不行,两三个或者七八个总行?张采萱就怕哪天受伤的那个成了秦肃凛。

将心比心,她都这么想了,村里的那些人肯定也这么想。

经此一遭,去镇上的人会大大减少。

不过接下来他们也没什么机会去就是了,如今已经过完年,如果家中收拾好了,就得去地里收拾杂草翻地撒种了。哪里还有空闲去镇上。

秦肃凛抱了抱她,“好。”

翌日早上,张采萱起晚了,因为头天晚上睡得太晚,夜里还有点失眠,胡思乱想的。她醒来时,刚好听到外头有人在说话,秦肃凛和一个妇人的声音,张采萱忙起身穿衣。

打开门就看到全由媳妇手中拎着篮子站在大门口处,看到张采萱时,笑道:“我家中还有点白米,拿过来给骄阳煮粥吃啊。还有,二弟一会儿会送些马儿吃的草过来,昨天真的谢谢你们了。”

张采萱推拒半天,确实拒绝不了,全由媳妇太执着了,要是真的不要,就有点尴尬了。

张采萱无奈,接过篮子,担忧问道,“大哥如何了?”

全由媳妇摇头,有些忧愁,“只能养着了,还能如何?今年得地里的活就靠着二弟他们了。”

张采萱侧身,让她进门的意思明显,“村里受伤的人很多?”

全由媳妇姓李,村里都唤她玉娘,和村里好些李姓姑娘都有点关系,比如虎妞娘,算是她本家的姐姐。

“多,基本上每个人都受了伤了,其实昨天我们想过逃跑的……”玉娘苦笑。

张采萱默了下,“还是命要紧,别的都是身外物。”

众人之所以打架,说到底还是为了保住东西罢了,最明显的就是马车,村里好几架马车呢,加起来值不少银子,好些都是借的,那边涂良的也被他们架走了。

玉娘笑容微苦,“我要是知道会遇上那些人,说什么我也不回去。”悠悠叹口气,又道,“回去做什么?我爹娘见我拎了二十斤粮食回去,还想要我借他们两百斤,话里话外还说侄子大了,得自己住一屋,暗示我家中没有多余的屋子。”

“别说我要赶回来,就是我不回来,看到他们这么难我也不会留下。但是我不留是我懂事,不给他们添麻烦。他们主动说……我总觉得不得劲。采萱啊,其实你这样也挺好,不会尴尬,也不会在娘家和夫家之间为难。我好在没有婆婆,要不然,我的日子也不好过了。”

最后一句话,张采萱听了满是疑惑,看到玉娘面色不好,也没多问,真要是有什么事,也不是什么秘密,总有人知道的。

送走了她,虎妞娘也拿了东西上门来谢,她昨天也搭了秦肃凛的马车回去。说起昨天的事情也满是后怕,“那些人真的上来就打人,要不是我们反应快,只怕被揍一顿后还会被赶走。好在村里人也狠,抓起马车上的锄头就和他们对打,兴许是因为怕丢了马车回来不好交代,好在最后保住了。”

昨天青山村的媳妇回娘家在路上被打劫,算得上是整个村子的大事,可能几十年后,年轻的这些人垂垂老矣,说不准还会和儿孙说起现在这些事情。

虎妞娘又道:“受伤也不算什么,反正东西保住了,身体上的伤还能养好。伤了心可就没办法了,采萱,有时候亲情真的不能看得太重,还是顾好自己要紧。昨天那么多媳妇回娘家,可能是好久没回去,都拿了大包小包,但是回礼就……我是跟你说说,我爹娘有回礼,也不能跟别人说。免得人家说我炫耀。”

不知怎的,张采萱想到了玉娘苦涩的笑容,问道:“怎么了?”

虎妞娘叹口气,“嫁出去的闺女年后回娘家都是风俗,但都得带上礼物,新媳妇第一年回家还得多带一些,这个时候呢,娘家一般就会给差不多贵重的回礼让闺女带回婆家,这样一来,礼也走了,两家面上也好看不是?但是昨天回来的时候,我看到好多人两手空空,就是拿,也只是一把青菜什么的。”

青菜在冬日里算是个好东西,但那是以前,现在就不一样了,青山村众人有暖房,青菜顿顿都有得吃,尤其最近天气回暖,地里的青菜也差不多可以吃了,还真算不上什么难得的东西,都快赶上以前菜地里种的一样了,那玩意儿拿来做回礼,说真的,还不如不要回了。

“其实,娘家不好,一般女儿都不会因为这点礼生气,但是嫁了人 ,就不是自己一个人,而是一家人。村里好多人家都没分家,那些小媳妇儿拿了礼物回娘家,却没拿回礼回来,你说婆婆怎么想?还有妯娌之间难免攀比。”

张采萱恍然,难怪玉娘说幸亏她没有婆婆。

“都是这世道闹的。”张采萱半晌才感叹道。

虎妞娘赞同这话,“我看啊,以后村里的媳妇儿想要回娘家应该少了,这一次确实是许久没回。再说了,这个世道,家中实在没有什么好东西做回礼。”

那天过后,村里的气氛似乎沉闷了些,也没有人再提出去镇上。当然了,也可能是都忙着春耕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