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你们两个小孩子打一架算不了什么,也无所谓谁对谁错,总之都是小孩儿性子毛糙。现在看倒是我们无理了,不管怎样,与玉家的妾室议论人家的主母,都是大错特错的事。”

王淳也知道这些话的紧要,所以宁愿被祖母教训也说了出来,现在听祖母这样说,便道:“明天我去给杨夫人赔礼。”

“是要赔个礼,不过梅氏的事就别再提了,想想都恶心,玉将军在我们家里作客,她就能趁人喝醉的时候自荐枕席,生了孩子抱着找上门,这样的人我们家也跟着丢光了脸,以后是再不能认她当亲戚的。”老夫人道:“明天,你去给玉小姐赔个礼,杨夫人也就明白了。”

做错了事,赔礼道歉都是应该的,但是王淳怎么也不想去给玉小姐赔礼,他真不想去见那个骑在他身上的女孩!

看王淳一脸的不快,老夫人很坚决地说:“必需去,明天一早就去!”

“好吧。”王淳只得不情不愿地答应了。

可老夫人还是没走,看看孙子又说:“既然提起了梅氏,我就再嘱咐你几句,这次你史家表妹一定要跟着我们来京城,为的是什么我也不好说,但是你一定要把握住自己,处处小心,千万别行差踏错,切记切记!”

“祖母,我都晓得,”王淳赶紧道:“其实我一直很烦史家表妹,跟在姐姐后面像个应声虫似的,遇到点事就尖叫个没完,还总在人面前表哥长表哥短的。”

“史家的教养不行,好人家父母双全的谁能把自己的孩子就这样寄养在别处?只是她到底是你的两姨表妹,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等你定了亲,史家死心也就好了。”

老夫人突然叹一口气,又道:“淳儿,先不说我们的家规不许纳妾,就说世情吧,不论哪一家出点什么桃色故事大家不过听听笑笑而已,唯我们家决不能再出什么乱七八糟的事!”

“我懂得的,祖母不必担心。”

自己养大的孙子,王老夫人还是信得过,又道:“我想给你与玉家结亲,不只是因为玉家人都不错,玉小姐也好,更是因为玉家人口简单,心思单纯,家庭和睦。免得像你祖父和父亲一般,被姻亲拖累一生。”

然后拍拍孙子的后背,“行了,你睡吧,明天祖母带你过去赔礼,不要紧的。你的亲事,祖母也会与杨夫人商量的。”

第73章 你管不着

王老夫人看着孙子上床睡了,才走出来回了正房,叫费嬷嬷,“把儿媳妇找来,我有话说。”

费嬷嬷应了一声,却不立即就去,而是泡了一杯茶端给老夫人,又轻声劝道:“能说得通便说说,实在说不通也别自己生气,多活几年,将来好好教孙媳妇比什么都要紧。”

老夫人听了苦笑一声,“能不能教好我也管不了,但是该教总要教,至于孙媳妇,怎么也不能再娶个这样的了。”

没多久,王夫人就到了,老夫人看儿媳小心翼翼的样子,本已经平静下来的心绪又重新起伏,当年丈夫和自己四处奔波、境遇不好,不只是耽误了儿子的亲事,而且也没时间将儿子儿媳教好,就说眼前儿媳做出小家子气的样子,就怎么说怎么也改不了。

既然是一家人,有什么就说什么,总是当面一样背后一样的,有什么意思,况且自己也没老迈到看不透的年龄。

可是老夫人还是将心里的不快压了下去,指指自己身边,“你也坐吧,我们说说话。”

王夫人小心地斜着身子坐了下来,“我刚去看了淳儿,已经睡下了。”

“我就是想和你说几句不让他听到的话。”老夫人道:“淳儿的亲事我先前就和你说过,打算替他定下玉家的小姐,当时你也没说反对。可是就在路上你将史小姐接了过来,今天我和玉夫人说到两个孩子的亲事时你又将我们打断了,是不是另有想法啊?”

因儿子从小就在老夫人身边长大,与自己不够亲近,王夫人便想给儿子娶一个自己能拢得住了媳妇,而妹妹也一直要把外甥女儿嫁过来,于是王夫人便先将外甥女儿带在身边,然后准备再见机行事。

儿子年纪不大,而玉家在京城也未必能长留,只要想办法拖延个半年一年的,就会把事情搅散。而儿子与史家小姐在一起相处久了,青梅竹马的,自然就成了。

没想到老夫人一见到杨夫人,竟然还没等相看玉小姐就提出了亲事,让她一时着急就出言打扰。虽然当时有些不礼貌,但现在王夫人已经有了足够的理由,“我原来是想听娘的,可是今天淳哥儿被玉小姐打了,我自然不会再同意淳哥和玉小姐的亲事,淳儿要是娶这么个母老虎进门,将来的日子怎么过啊!”

“是淳哥儿先打了人家的,”老夫人道:“而且你知道当时玉小姐为什么动手吗?她听到十六娘与梅氏在说杨夫人的坏话。”

这个细节十六娘虽然没有告诉王夫人,但是王夫人马上心虚起来,到妹妹家接外甥女儿时,妹妹就说了梅氏的事,还让她帮忙,而她抹不开情面就答应下来。

当时十六娘和外甥女儿就在旁边,应该听到了。

可是这种事是不能承认的,王夫人赶紧解释道:“可能小孩子不懂事乱说。”

“十六娘已经不小了,眼看着就要订下亲事嫁人,再不懂事乱说话,将来的日子可怎么过下去呢?”

王夫人却避重就轻地道:“十六娘的亲事还要娘多费心,这次回京正是机会,请娘多带她出去到崔杨等人家走走呢。”

“我知道你一心想将十六娘嫁入高门,可是,你想过没有,十六娘就算嫁了进去,将来的日子能过得好吗?”

“十六娘还小,多教教她就好行了,再说我们十六娘长得多漂亮啊!”

“漂亮固然好,可只漂亮却一点用也没有。”王老夫人道:“你也知道我们一房人在京城的尴尬,想与高门结亲不容易。是以就是淳儿,我也不愿意让他娶五姓女。”

“史家外甥女儿倒也乖巧…”

“史家姑娘断然不行!”老夫人终于忍不住打断了儿媳的话,“淳儿的亲事可不是儿戏,史家也好,梅家也好,想都不要想!”

王夫人的娘家姓梅,史家是梅家的姻亲,她一直想为儿子在这些人家中选一门亲,现在被明确拒绝了,便轻声呜咽起来,“我的亲儿子,我还能害了他不成?”

“你这就是害他!”

“娘,我不是,我不是…”

“别哭了,也别想着将玉家小姐与淳儿打架的事传出去坏她的名声,我告诉你,如果玉小姐的名声坏了,淳儿的名声也一样坏了,我就立即作主让他们成亲!。”王老夫人严厉地说:“回去后把心思放在怎么教教十六娘,让她懂些事吧!”

看王夫人抽泣着走了,费嬷嬷上前帮着老夫人轻轻抚着胸,“毕竟淳少爷才是最重要的,而他也争气,这么小就熟读诗书,文章作得花团锦簇的,多少人夸赞呢,就是大人看了都直点头呢。”

老夫人顺了顺气,叹道:“这几年虽然带在身边改了不少的毛病,但她的心胸也就是如此了。现在我最后悔的就是没把十六娘也抱过来养。”

“老夫人就帮着给十六娘找一个老实憨厚些的人家吧,再有淳哥儿帮着,将来日子也过得下去就行了。”

“也只得如此了。”

老夫人一生的经历多了,所以也极豁达,说过后也就放下,等丈夫回来将两个孩子的事挑重要的告诉了他,又问:“这门亲事可怎么办?”

王大人一提起梅氏也皱眉,但他与玉进忠一样,根本没把两个孩子打架的事放在心上,对老妻道:“亲事先缓一缓,左右两个孩子还小,让他们多来往,磨一磨性子,牛不喝水强按头也不好。至于梅氏,我会与进忠说的。”

第二天一早,枇杷醒来先揭了药布,催着要水净了面,拿过镜子照着,就见眼眶上的青肿消了不少,但还是明显能看出痕迹,对于伤情颇有经验的她知道至少还要三五天才能完全看不出,不由得骂道:“可恶的王淳,害得我都不能出门了!”

“你也想想自己的错,若是规规矩矩地做人做事,怎么能被人当成贼打了?”杨夫人在一旁道:“现在还要想办法瞒住外面的人。”

一个闺秀,与人打架弄得乌眼青,这种名声哪里能传出去?

就连一向大大咧咧的父亲也道:“枇杷,你就在家里躲几天吧。”

三哥看过枇杷的脸,也安慰道:“再忍几天,等出了王家,我带你出去到处走走,不用爬到树上向外看。喜欢穿男装也没关系,我看律令归律令,外面倒也常有年青姑娘男装出行的。”

杨夫人见丈夫和儿子一味地帮女儿解脱,又气道:“要不是你们俩一直纵着她,也不能闹出这样的事来,想穿男装在屋子里穿穿就行了,为什么要到外面去,还爬树?”

枇杷一声不吭低头挨训,心里庆幸出门的事终于瞒住了。好在大家都有事,所以只说了几句,父亲就去了军械库,三哥早说好与王大人一同去京兆府,杨夫人去帮他们打理出门的衣服。

枇杷自然只有在家里装病了,遣了人与太夫人和闺学中的先生报备,坐在屋子里,真是难受万分,心里又把王淳骂了八百回。

没多久,一直被她骂的人过来了,杨夫人也不似对别人一般要避嫌,竟带着王老夫人和王淳进了枇杷的屋子,“老夫人和小郎君不必担心,早就没事了,只是脸上带着幌子不能出去上课而已。”

老夫人让枇杷坐在自己身边,搬了她的脸仔细看了一回,“总算是消了一些,这么漂亮的一张脸可不能落下伤疤!”

杨夫人笑道:“枇杷自小就皮糙肉厚,没事的。”

枇杷委屈地看向母亲,难道她对求仁堂王家就这样好,连一向捧在手心里的女儿也成了皮糙肉厚的了!

杨夫人竟然没有看她,而是又看了看王淳的脸心疼地说:“我家这孩子就是没轻没重,粗手大脚的,竟然将人打得这么重,可要好好将养将养。”

平时总夸自己是个小美女的,现在却除了皮糙肉厚,又多了个粗手大脚地评价,枇杷越发难过,但看到王淳原本完美的脸上那触目惊心的青肿时,她的气忿又消下去了。

比起王淳完美精致的脸,说自己皮糙肉厚、粗手大脚似乎也没错,更何况自己下手实在太狠了,王淳的伤看起来没有十天半月是好不了的,比自己的伤重得多了。

破坏美好的东西是有罪恶感的,枇杷也不例外,她低下头,听老夫人说:“淳哥儿是男孩,受点伤也不要紧。再者这一次分明是他先毛糙了。”又命,“赶紧给玉小姐赔个不是!”

王淳走了上来向着枇杷躬身一揖,“是我错了,我给玉小姐赔罪。”

果然是他错了,枇杷心里妥贴极了,无视王淳表情中的不情愿,大度地挥挥手道:“我们都有错,我娘也说过我了,就算了吧!”

杨夫人就笑着说:“不打不相识,从今儿起,你们就要和和睦睦的。”

王淳和枇杷都赶紧答应下来。

老夫人又道:“这几日就不要让枇杷出门了,连着梅氏,也关在家里,下人也吩咐好,我们那边我已经嘱咐完了。”

“正是,”杨夫人明白老夫人的心意,赶紧答应着,“我也正想着,我们租的房舍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正好等她脸上的幌子看不出来,就搬出去呢。”

“虽是舍不得你们搬,但搬出去也好。”老夫人看看两个孩子,与杨夫人相视一笑,去正房说话了。

留下王淳和枇杷,两人大眼瞪小眼地互相看了一会儿,枇杷倒底是主人,只得先说:“你请坐吧。”

“我不坐了,还要到书房去,就先告辞了。”

“那好,你去吧。”

看王淳略一点头转身走了,枇杷顿觉轻松,便从椅子上跳起来,扬起手在屋子转了一圈,口中哼着“啦啦啦…”

冷不防,王淳又回来问:“昨天你为什么在树上?”

枇杷骤然停下,双手还举着,也知道自己的形象不够端庄,但又转念一想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在王淳面前装端正了,索性将双手叉在腰间哼了一声道:“我愿意在哪里就在哪里,你管不着!”

第74章 话不投机

枇杷没有想到的是,午饭过后,王十五娘带着王家的一干小姐们过来看她了。

好在杨夫人倒是早有准备,听了通传赶紧让她上了床躺下,将帐子严严地拉上掖好,又笑着将大家迎进来说:“枇杷是受了寒气,大夫说不能吹到一丝风,所以把帐子都放下了,你们就隔着帐子说话也是一样的。”

说着又张罗着让人端来茶水点心,示意刘嬷嬷守在床边,自己才出去了。

枇杷在帐子里自然要客气一番的,“有劳你们来看我了,其实我没什么事,过几天就好了。”

“平时都在一起的,今天猛然没见到你,还觉得很想的呢。”王十五娘亲切地笑着,“太夫人也惦记着你呢。”

明知道王十五娘说的都是假话,枇杷还是有些汗颜,“我都不好意思了,还惊动了太夫人。”

又有一位小姐说:“太夫人还让我们给你带些药材过来呢。”

枇杷赶紧在床上拜谢。

王十五娘又让人送上来两个食盒,“临川王上午过来找我们玩,听说玉小姐病了,急得什么似的,就要过来看你,还是被哥哥拦住了,最后就让人准备了御膳房的点心托我送来。”

噢!枇杷只得又拜谢临川王。

“玉小姐,我看临川王对你真不错,才见过一面,就送点心探病了。”大家都以为临川王来赏菊时与枇杷相识的,所以才这样问。

枇杷倒也坦然,“临川王其实就是小孩子,喜欢新鲜的事物,他对营州的风土人情很感兴趣,才与我聊得来。而且他人又真诚善良,听说我病了送些点心也也没什么吧。”但在她心里,却隐隐觉得,这两匣点心中,也许会有魏国公的建议,当然这点她就不会对大家说了。

就有人说:“临川王要与清河县主订亲了呢。”

枇杷也笑道:“我也听昨川王说了。”

因为枇杷大大方方的态度,使原本想探问什么的人慢慢失去了兴趣。毕竟,对于身为五姓之一的王氏女来说,她们对于皇族并不在意,先前就有皇帝欲聘郑氏女为太子妃,可郑氏却不肯,反将女儿嫁于崔家的真实事例在前。

更何况,眼下的临川王表面光鲜,皇上无子,他是皇上唯一的弟弟,但是皇上正值少壮,自然会有自己的儿子,临川王的地位就会变得尴尬了。

就说前年突厥来犯时,皇上离开京城时竟然将临川王扔下,这更说明皇上其实对临川王并不在意。

于是话题又渐渐离了临川王,有人问:“玉小娘,你见到跟着求仁堂回来的史家小姐了吗?”

“昨天见了一面。”

“是不是觉得很有趣?”王家的小姐们刻薄起人来,嘴跟刀子似的,“一口一个表哥表姐的,真不知道她是王家哪门子亲戚?”

“她家一向就是那样的,”王十五娘也笑道:“枇杷,史家小姐还是你家梅姨娘的侄女呢。”

枇杷虽然与史家小姐并不熟,但对她的印象却非常不好,她本来都不认识玉家人,却信口雄黄地与梅姨娘说自家的坏话,还有在与王淳打架时她叫得实在太响了,让枇杷当时特别地担心会把引来人。

如果没有偷听到王家小姐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枇杷也许不会在意,但现在她心里却很不舒服,史家小姐确实讨厌,但是大家根本没有必要在自家说她,毕竟史家小姐是来求仁堂作客的。

于是枇杷便道:“我只知道史小姐是王夫人的外甥女儿。”

这话其实是很帮史小姐了,王家小姐们再怎么也不能不认王夫人是她们的亲戚吧!那么王夫人的亲戚就是她们的亲戚了。

“其实你是不知道王夫人的来历…”王十五娘说了一半就掩住了口,不管怎么样,王夫人是她的婶母,于情于理再说下去就过了,便笑着重新提起史小姐,“我看着史家送女儿来京城,一定是想与王家再结一门姻亲的。”

“只看史小姐巴结十六娘,又言必称表哥的样子就知道肯定如此了。”

大家都高声笑了起来,“就不知道这亲上加亲能不能成!”

原来史姑娘是要嫁给王淳的,怪不得她离开自己的家跟着王家进了京城,而且王夫人带着她也就是默许了。枇杷原本没想到这些,现在一听大家说慢慢才懂得。然后她虽然没有与大家一起说史小姐的坏话,但也更瞧不起她了。

难道为了嫁给王淳,就可以不要自己的尊严了吗?若是枇杷肯定不会如此的。

当然还有史家人,自己的女儿难道都养不起了吗,一定要送到王家?爹和娘也决不如这样做。

大家谈笑了一回,终于告辞了.

枇杷躺在床上想刚刚王家小姐们的话,王家的故事还真多呢,而自己也不似刚入京时那样单纯,已经能听得懂其中的一些。

有一些话正与求仁堂有关,比如王大人本想给儿子聘个名门之女,可是梅家硬是要将女儿,也就是现在的王夫人嫁过来,后来亲事虽然成了,但亲家差一点成仇家。还有王十六娘从小就在王家长大,但是王淳却在很小的时候被抱到了王老夫人身边等等。

也许大家只是闲聊,但也许她们就是想把这些告诉自己,只是她们都不知道枇杷就要搬走了,再不用参与王家的这些乱事了。

正在想着,王夫人又带了王十六娘和史小姐来看她,谁让她“病”了呢?

王夫人笑语宴宴地说:“一早本来要和娘一起过来的,只是家里要安置的事太多,抽不出时间来。”又问枇杷,“可觉得好了些?”

“好多了,多谢夫人。”

王夫人仔细看了看,又道:“比淳哥儿的伤轻多了。”

这话是什么意思?枇杷很想说出实情,“王淳打我那一拳其实一点也不轻,只不过我躲过去大半,而我的拳他完全没来得及躲,所以他的伤才比我的重。”可是想不用想也知道如果她如果这样说了会怎么样,至少娘会很生气的,便只低下头不语。

杨夫人其实也是怔了一下的,当年王大人到营州是孤身一人去的,后来将老夫人接了过去,而儿子媳妇却一直留在家中,所以也是昨天才见了第一面,就这一面已经觉得王夫人有些特别。

现在看来,她昨天在宴中打断老夫人和自己的话并非无心了。

只是杨夫人毕竟人情极练达的,只笑着说:“孩子们打架没轻没重的,好在只都是皮肉伤。”

“只是淳哥儿不比玉小姐能躲在家里,一早就带着乌眼青的眼睛出去了。”

这话说得就连杨夫人也没话回了,只好笑着,“我们到正屋里坐坐吧,让孩子们在这里说话儿。”

两位夫人走后,剩下王史两位小姐,枇杷见气氛尴尬,便让人送茶点上来,又问道:“你们今天上闺学了?”

王十六娘便道:“是啊,我听闺学里的人说,你与临川王非常好好,他还给你送了两匣子点心?”

枇杷指了指侍女端上来的碟子道:“这就是临川王送来的,说是御膳房的点心,你们尝尝。”

碟子里堆的点心精致异常,史小姐笑着拿了一块,“我尝尝御膳房的点心是什么味?”

王十六娘却鄙夷地哼了一下,“御膳房的点心算什么,我先前没少吃过。”

史小姐赶紧将点心放下,“也真算不得什么,只是看着好一点,其实不过也都是点心而已。”

枇杷也轻轻哼了一声,不吃才好呢,这么好的点心就没有人不爱吃的,她们不吃正好留给大家,又勉强维持着笑容道:“喝点茶吧。”

王十六娘却没有端起茶杯,而正了正身子道:“玉小姐,你既然借住在我们求仁堂,我又长你两岁,少不了要提点你一些:你昨天你穿了男装,又爬到树上实在不好,让我们求仁堂都跟着丢脸。”

史小姐也赶紧补充,“是啊,幸亏我们没有说出去,否则大家一定会笑你的!”

原本枇杷以为王家母女和外甥女过来也是道歉的,后来见她们不提,也没打算再追究,现在听了这话哪里能受得了,马上沉下脸道:“昨天我在树上清清楚楚地听到你们说的话,你们不觉得丢脸吗?”

两人脸都一红,大家小姐与妾室说话,本身就是很丢人的事,更不用说当时谈话的内容了。但是王十六娘却强辩道:“我不过顺着梅姨的话随便说说的。”

史小姐也赶紧说:“我也是的。”

枇杷白了她们一眼,“我告诉你们,上一次已经过去了,如果我再发现你们说我娘的坏话,我就不会放过了!”

“不放过又怎么样,”王十六娘亦针锋相对地问:“难道你还敢打我们不成?”

枇杷却也不肯示弱,“有什么不敢?”

“哎呀!小姐,好好说话,怎么要吵起来了?”刘嬷嬷走了进来,“王小姐和史小姐是来给你探病的。”

可是她们哪里有一点探病的样子?不如刚刚王十五娘她们呢!

明明做了错事,可就是不肯改,枇杷最讨厌这样的人了,因此便站起来道:“我的病,不,我的伤不用你们来探了,你们请走吧。”

王十六娘猛地站起了身,抬起下巴向着玉枇杷高傲地说:“别想着嫁入我们家,我不会让我弟弟娶你的!”

“是的,表哥不会娶你的!”

枇杷莫名其妙地看着她们,难道自己会像史小姐一样非要嫁到王家?真是好笑!她也一向灵牙利齿,马上驳道:“我才不会嫁给手下败将呢!”

王十六娘和史小姐一直都认为王淳被打一定是有别人帮玉小姐了,她们根本不信是枇杷自己打伤了王淳,因此立即目瞪口呆,不知再说什么好了。

刘嬷嬷上前扶着王十六娘,“王小姐,我们到正屋去说话吧,夫人刚还说让你过去吃点心呢。”说着连哄带拉将王十六娘和史小姐弄到了正屋。

第75章 找回荷包

枇杷并不认为自己有错,就是杨夫人送走客人过来,她也一直坚持,“她们若是再这样,我不会再轻轻放过。”

女儿的性子有多犟杨夫人也是知道的,而且这件事情上,她也不觉得女儿错,只是说她,“有理就可以颐指气使了吗?总要谦和一些才好。”

刘嬷嬷也道:“老一辈的交情这样深,你也要体谅你母亲的为难才对。”

枇杷方不吭声了。

杨夫人见状便在女儿身边坐下,慢慢告诉她,“你爹从一个小小的捉生将到现在的从四品中郎将,正是王大人一手提携的,还有娘,家破人亡,孤然一身,生计无着时也是王大人做媒让我和你爹成了亲,所以我和你爹一直都感谢王大人,也希望你们小一辈也一直好下去。”

“史家的小姐我们就不去说她了,王家十六娘由王夫人带大,胸襟见识是差了点,可是你也不必非要与她一般见识,否则王老夫人知道后总会伤心。”

枇杷就是这样的性子,只要道理想通了就非常好说话,马上表态道:“娘,我以后不再与她争执了。”

“我们枇杷越来越懂事了。”杨夫人笑道,想了想说:“你既然大了,有些事娘也该告诉你了。”

“先前你还在娘肚子里的时候…本来就想给你订下亲事了,偏你们又打了一架,成了两个乌眼青,便只好放了下来。”杨夫人说:“我看王淳果真是如同他祖父一般的人中龙凤,只是现在还小,再磨练几年恐怕声名不再王大人之下。虽然王家的情况也不是尽如人意,但我想着,有老夫人在一定是没有大事的。所以我就想这门亲…”

枇杷耐住性子听了半天,终于忍不住了,“娘,我才不嫁王淳呢!”

刘嬷嬷上前道:“夫人,刚刚王家小姐竟然说不让弟弟娶我们小姐呢,我想她一个小孩子哪里知道这些,肯定还是王夫人的意思。”

“王夫人竟然既然如此…”杨夫人怔住了,半晌方说:“那就算了吧。”想想又嘱咐枇杷道:“我们在王家借住这么久,马上就要分开了,你答应我再不与惹事,和和气气地离开,记住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