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是还要再耽误一天的工夫?”

“这里冷,”王淳笑着过来,“你们进屋子里说话,我看着人把东西缷下来。”

周姐姐一笑,“本就麻烦你上山送东西,现在还哪里用你看着缷东西,赶紧陪着伯母和枇杷进屋里说话,这里有我呢。”

杷这才知道原来是王淳要给自己送东西,便笑着道了声谢,“你平日读书很累,以后这些事情就让我家的军士们做就行了。”

“没关系的,我也顺便去散散心。”

杨夫人笑道:“我不在玉华山那边的时候,都是淳哥帮忙去送东西的。”

枇杷便知三哥腿脚不便,王淳便将这些事情接了下来,想道声谢,又觉得没有必要,便笑了笑让道:“进去喝茶吧,冬日里我们观里的道友用野山菊煮了桂圆、大枣当成茶,特别清香甘甜,今天我给你们煮来尝尝。”

又喊阿鲁那,“拴了马,帮我把包袱拿过来,过来喝茶!”

第131章 重见故人

枇杷如今是世外之人,过节时自是不能去各家拜年,但是关系特别好的几家,她总要走一走,给长辈们行个礼的。

曲瑞华当时离开道观很急,有几样东西落在了枇杷那里,所以枇杷早将她的东西收拾出来,正好一同送了过去。

到了齐国公府上,曲瑞华接了进去,带枇杷先去了齐国公夫人的正房行礼,一进门就见到王十六娘梳着妇人头侧立于齐国公夫人一侧,肚子已经很明显地鼓了起来。

没想到只短短几个月,十六娘就有这样大的变化,枇杷还真有些不适应。给齐国公夫人行过礼问了好后,又向十六娘笑问:“真没想到你已经有孩子了,身子还好吧?”

“还好。”十六娘敛目低首答到。

正想再问两句,曲瑞华却拉着她说:“我们去园子里看看吧。”

齐国公夫人也笑道:“这里正算帐呢,你们也不会愿意听,去逛逛吧,一会儿有好吃的给你们送去。”

枇杷便随着曲瑞华出来,悄悄问她:“你不喜欢你七嫂?”她很明显地感觉到曲瑞华不喜欢自己与王十六娘说话。

曲瑞华看看枇杷,知她不懂,便只笑道:“我们玩我们的,与她有什么可说的!”

想想王十六娘先前的所作所为,枇杷觉得完全能理解曲瑞华,也不再问,与曲瑞华又说了一会儿话便告辞,“你也知道我现在的身份,出来久了并不好,况且现在你们府上忙着过年忙得什么似的,我行了礼道了谢也就该走了。”

曲瑞华也不再留,亲自将枇杷送了出来,“年后我也许还能去玉真观,那时候我再去找你。”

两人正到了二门前,就见曲七哼着小调从外面一摇三晃地走了进来,抬眼看见枇杷不但没有打个招呼,反倒捂着脸飞快地跑了。枇杷奇道:“你七哥这是怎么了?”

“他能怎么样,没脸见你了呗!”

“为什么没脸见我啊?”枇杷更奇怪了,“是上次他背错字的事吗?不过我又没说出来,是不是我偷笑被他发现了?”

“也许是吧,你不用理他,他就是这样的。”

这倒是,枇杷从认识曲七起就没见过他很正常的样子,于是也不理他,只是跟曲瑞华说:“虽然你说青河现在谁也不见,但我想着还要去一次公主府,总是不放心她。”

“那你去看看也好,”曲瑞华道:“见到了自然好,如果没见到也不必为青河担心,毕竟永平公主是她的亲娘,总不会害了她。”

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枇杷改天还是去了永平公主府,帖子递了上去后没多久出来一个内侍,向枇杷道:“青河郡主正准备着参加宫中的宴会,不能见玉小姐了,还请便吧。”

青河决不会因为要参加宴会就不见自己,枇杷知道这一定是永平公主的吩咐,但又没什么办法,只得怏怏地回了玉家。

娘也拿与曲瑞华一个意思的话来安慰枇杷,“青河是郡主,又有一个权倾天下的公主娘,你不必太为她操心了。”又道:“明天去王家我你就不必再穿道袍了,毕竟是通家之好,只略素些就行。”

枇杷无可无不可地点了点头,第二天果然改回家常装扮由娘陪着去了王家。

先进了求仁堂,老大人和王淳并不在家中。她们便一径进了老夫人的屋子,原来老夫人自十六娘成亲后旧疾再次发作,而且比上一年还要重,只能在家里静养,与枇杷说话时明显气力不足,杨夫人便不欲打扰她静养,赶紧道:“老夫人先歇着,我带枇杷到太夫人跟关行个礼,过两日我们一家都过来。”说着赶紧带着女儿出来了。

穿过花园到了嫡长支的正房,太夫人这里却热热闹闹,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围着正在说笑。

这时十五娘亦嫁了,先前与枇杷在闺学里一起读书的女孩们也少了好几个,想来也都嫁人或者订了亲不出来了,几个小的也长大了一些,一时间倒让枇杷有些陌生之感。

太夫人见了玉家母女便笑着叫枇杷,“快一年没见你了吧,赶紧过来让我瞧瞧!”说着让她坐在身边细看了看,“看来玉华山的水确实好,枇杷又俊了呢。”

杨夫人和枇杷也笑了,杨夫人就道:“太夫人谬赞了。”

“我是真真喜欢这孩子,”太夫人拉着枇杷笑道:“十五娘嫁了,我想得什么似的,枇杷过来陪我住几天,就跟我亲亲的重孙女儿一般。”

离年三十没两天了,女儿怎么好住到别人家里?杨夫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太夫人一向对枇杷特别好,她老人家亲自发话,杨夫人也不好反驳,只得说:“这孩子淘气得很,恐扰了太夫人的清静。”

“哪里淘气,只是活泼些,正是招人爱,”太夫人嗔着杨夫人道:“先前我就说过,你嫌她淘气,只管送给我!”

杨夫人讪讪地笑了,不好再反驳,只得嘱咐女儿,“在太夫人这儿可要听话,不许惹出什么乱子,明天娘来接你回家过节。”

先前王泽也一再表示要接自己到王家,现在听太夫人这样一说,枇杷便觉得一定与王泽有关,她本心并不想留下来麻烦王家,但也不好就回绝,听娘这样一说,便赶紧点头道:“是,娘。”

于是杨夫人又坐了一会儿便离开了,随后又让刘嬷嬷带着一个侍女带些枇杷日常用的东西过来,免不了又要嘱咐刘嬷嬷几句,无非是在高门大户里言行举止都要小心,看好枇杷之类的。

枇杷留在王家也知道不能乱走,只随着老夫人起居,中午歇了一觉,下午与老夫人和几位夫人们打了一会儿博戏,又说笑一回。

到了晚上,王泽回到家中,见了枇杷先是吃了一惊,然后便笑了,“听说你从玉真观回来了,正想去看看你呢。”

“本来我不应该随便出门的,可是太夫人这里怎么也要来拜见,所以就先过来行个礼。”枇杷笑道,又说:“先前你给我送的东西都收到了,正要感谢你呢。”

“我也收了你的东西,也要感谢才对。”

太夫人笑道:“你们什么时候这样客气起来了,见面就互相谢个没完,还是正经说话要紧。”说得屋子里的人都笑了起来。

杷不知怎么的,觉得有些尴尬,再看王泽,一双乌黝黝的眼睛正瞧着自己,心里越发不得劲了,又不知说什么好。

只盼着能有人说句什么,将这个场面混过去,可是就是没有人开口,大家都笑吟吟地看着王泽和自己,似乎在瞧什么稀奇。枇杷只得搜刮肚肠想了一下,笑着说:“我在玉真观时有一天上山,见路上盘着一条红黑二色的大花蛇,就像一条花腰带一般,特别好看。大家先是害怕,后来把蛇杀了,做了蛇羹,味道非常好呢。”

“那蛇一定是你杀的!”王泽马上告诫道:“若是毒蛇咬了一下,岂不会出事,你胆子也太大了。”

枇杷吐了一下舌头,确实是她杀的蛇,刚刚说起时竟然忘记了,自己已经被太夫人她们闹得脑子都不会转了。现在只得辩道:“我当然知道有毒蛇,所以很小心的,不会被蛇咬到。”

“玉小姐功夫果然了得,连蛇都能应付,”滨水堂的崔夫人捂着嘴笑道:“只是以后还是别再弄这些险事了,有人会担心呢!”

枇杷更不自在了,觉得脸上都发起了烧,却看王泽却没有说话的意思,急忙道:“我不用别人管!”

太夫人便指着她笑了起来,“瞧这孩子,真是有趣!”

枇杷想转身离开,但又知道毕竟不是自己家里,在王家做客总不好这样,便只得又笑着说:“玉华山除了非常有名的那眼泉水之外,其实还有一处水源,是半山腰的一个暗洞里流出的。那暗洞洞口虽然不大,但是走进去却别有洞天,我曾进去走了半个时辰,但仍探不到尽头,不知深有几许。”

这种奇闻一向很吸引人的,大家便都听住了,“暗洞下面是流水,上面悬着很多钟乳石,长的有几尺,向下滴着水。就是在最热的夏天,里面也冷得要穿皮袄。”

这些夫人们从没听过,纷纷奇道:“天下竟然还有这样的地方?”

“可不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我们从营州来,路上也见了不少山川奇观,有如五条巨龙的大山,人形的石头…”

大家便也说起了各自的见识,又热闹起来。

王泽陪着说笑了一回,几番欲走,但又不舍得,见太夫人向自己使个眼色,示意自己放心回去,只得站了起来,向大家告辞,又对枇杷道:“在我们家里就跟自己家一样,有什么用的只管让下人准备,不要委屈了自己。”

枇杷听他关心自己,赶紧向他使眼色,王大哥平时很懂人情事故的,今天怎么了?明明屋子里这些人都拿他和自己取笑,怎么还说这些!岂不是让人更加笑话!

于是他话音一落赶紧就说:“王大哥,太晚了,你又忙了一天,赶紧回去吧。”

果然大家又是一片笑声。

总算王泽走了,枇杷才觉得自在一些了。太夫人让人送了热茶,又让屋子里的人散去了,只留下身边的一个老嬷嬷,拉着枇杷坐得近些,亲近地说:“我年纪大了,觉也少,我们娘俩儿静静地说说话,”又将枇杷细看了一回,摸了摸她的脸和手问:“这一年在玉真观里吃了不少苦吧?”

枇杷笑了笑,“还好吧,我本也不是千金小姐,小时候在营州的日子也不似京城里这般好,所以并不觉得苦。就是第一次离开了家里,开始有些不适应,后来就好了。”

“吃不好睡不好其实不算是苦,被逼着离了家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身边又没有个亲人朋友,那才是真苦。”

第132章 阴后故事

太夫人是有过丰富阅历的老人家,她说的话仿佛就说到了枇杷的心中,语气中又那样慈爱亲切,枇杷鼻子一酸,眼泪差一点掉下来,她初入玉真观时就是这样的。但她赶紧又止住了悲伤,“好在已经过去了。”

“你在玉真观受苦,别人又因为你受的苦而苦。不用说你的父母亲人们有多惦记,就是我们家的那个就想了多少办法要帮你。”

“都是我让大家担心了。”枇杷愧疚地说,她自是明白老夫人指的是王泽。自从她进了玉真观,有多少人为她担心发愁,又有多少人为她谋划,王泽一直是其中非常尽心尽力的一个。

“这种事情并不怪你,你也是没有办法才会这样做,”太夫人与枇杷坐得很近,一直抚着她,“不过,你这个孩子不能只想着帮别人,总也要为自己打算打算啊!”

枇杷笑笑说:“其实玉真观里也很好,大家都这么关心我,我也没什么可为自己打算的,只等田家的儿子成亲,我就可以回家了。”

“你想的太简单了,”老夫人微笑道:“你坏了田令攸的事,他恨你入骨,岂会等他儿子成亲就放过你?”

这一点其实枇杷也曾想到过,当然玉家人也都想到过,所以爹就曾说过如果田家逼人太甚,他们就离开京城去营州偏远的城傍羁糜州生活,那里天高皇帝远,田令攸更是不可能将手伸那么长。

但是,只要形势还没有那样糟糕,玉家也不可能轻易走到那一步,且不说玉氏父子要舍弃官职,就说玉家祖祖辈辈为朝廷的府兵,忠君守边,代代都有死于边事者。若是不通过朝廷调动就私下离开京城,也就相当于背叛了朝廷,背叛了祖先。

太夫人是在提醒自己?枇杷抬头看过去,“那又有什么好办法呢?”老夫人在就要过年的时候提起这些事情,肯定不是随口一说,而枇杷也向来知道老夫人是极有才能的,是以认真请教。

老夫人冷笑一下,“田令攸不过是个小人,但小人是最不能得罪的,一朝得志,便穷凶极恶。”

“正是这样,”枇杷不禁又问道:“太夫人,你说田令攸这样的小人一直横行,岂不是没有天理了吗?”

“大约老天爷并不总是醒着的,他老人家时不时地就会睡上一觉,顾不上管凡间的事了。”

枇杷听了这样有趣的比喻,不由得笑了起来,但笑罢转而又愁了,“我其实倒不怕,毕竟我一直在道观里,但就是担心我爹、我娘和我三哥。”枇杷在玉真观的这一年时间里,玉进忠一直想调回营州,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就连老大人也无计可施。

眼下,各节度使拥兵自重,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京城和各节度使间早已经不再有兵将调动,当初玉家进京调防就是一个例外,现在再想重新变成例外特别并不容易。尤其有玉家与田令攸的过节,更是没有人肯给玉进忠开方便之门。

也正是是这样,枇杷便越是担心家里了。

“所以我让你为自己打算,其实也就是为你家人打算呢,只有你好了,你家里人才能好呢。”

“正是这样,”枇杷一笑,“太夫人,你赶紧教教我吧。”

太夫人道:“为今之计,你完全可以避到我们家中,不再回玉真观了。”

“我知道太夫人和王大哥的好意,”枇杷先前也曾听王泽劝自己同他一起回王家,她就没有同意,“虽然王家不怕田令攸,但是田令攸一定会恨你们的,我不是王家人,怎么也不能连累你们。”

没想到太夫人笑着说:“只要你成了我们家的人,就不是连累了,田令攸还能有什么办法?”

枇杷便想起临川王曾经说要太夫人认自己当玄孙女的话了,问道:“太夫人是说认干亲?”

“干亲其实还不算一家人,只有你进了我们王家的门才能真正成为王家人。”

枇杷怔住了,“进王家的门?”

这是什么意思?

太夫人道:“等过了年,我做主把你接进门做魏国公的妾室,你就是我们家的人了,无论田令攸再生什么事都由我们家出面,你也不必再躲到玉真观里,就是你的爹娘哥哥也有我们府里照应,再不会有事的。”

“不!”枇杷想也没想就拒绝了。

“有什么不好?”太夫人温和地问:“是王大哥对你不好?还是觉得我们王家门第不高?或者是怕将来的魏国公夫人欺负你?这些你都不要担心,若不是眼下泽儿没法明媒正娶与玉家联姻,他早就遣媒人去你家下聘了。”

刚刚枇杷听了太夫人的一席话后,脑子里早已经乱纷纷的了。一时间,她想到了王泽对自己的好,正是自己初入京城时茫然又无措时,他向自己传递了难得的关切,而后又一直像哥哥一样照顾着自己;然后又想到了王泽的出身,天下最有名望世家的嫡长支,且又是有爵位的魏国公,她就是再无知也懂得王玉两家门不当户不对。

还有现在还不存在的魏国公夫人,她第一次想到将来王泽将来会娶夫人,而那位夫人与王大哥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是一家人,男人在外面做事,女人在家里操持,还要一起生养孩子,甚至等他们百年以后还要一起被供在宗祠里受后代的香火…

而且枇杷第一次知道原来王泽是想求娶自己的——这让枇杷呆住了,王大哥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思?其后她再次意识到现实,那就是只是有胡人血统且只是四品官的女儿的自己不可能被魏国公明媒正娶。

难道因此就让自己成为像梅姨娘那样的人?枇杷心里升起了一股怒火,又有说不出的难过,可能还夹杂着别的情绪,但她根本顾不细想,只是更为坚决地说:“不!”

有人宁肯饿死也不吃嗟来之食,自己难道能为了躲避田令攸的迫害就不要尊严,成为低人一等的妾室?

枇杷是直面过强敌,广交过朋友,领略广阔天地的女孩,无论有多少困难,她从来都是迎难而上,从没生过穷途末路之感。面对田令攸的迫害,她可以退到玉真观,也可以与家人回到营州,甚至她也不惧怕与田令攸面对面地拼个你死我活,唯独不愿意放弃自尊来求得安稳。

决不!枇杷的神态愈加地坚决。

太夫人活了这么多年,经历了这么多人和事,对于枇杷的态度看得尤为清楚。先前枇杷虽然拒绝了,但第一次她不过是下意识的,她恐怕连事情都没有真正弄通就反对了。确实,只要是正常的女孩子听到做妾都会这样。

但自己本以为拿王泽与她的感情做为诱惑,就会让她就范,毕竟自家的孩子有多优秀没有人比太夫人清楚了,不用说枇杷,就是更高门第的女子也有宁愿做妾也要进王家门的呢,泽儿和自己也不是没拒绝过。

先前玉枇杷在王家时与泽儿的往来太夫人早就知道了,两人在听雨轩时常一说话就是好久,不知有多投缘,后来他们又一起做生意,就是枇杷进了道观,两人也没少见面,又时不时地相互赠送东西表示关切。

一个女孩子家,应该就是心动了吧。

太夫人早看出玉枇杷情窦未开,先前一定不曾想到这一层,但今天她已经一步步地点醒她,也更确定她对泽儿非同一般。所以太夫人料定玉枇杷虽然还不至于立即答应,但也会有几分犹豫,但没想到这孩子竟然第二次拒绝了。

若说枇杷没有对泽儿心动,那是绝不可能的,太夫人看得清清楚楚,只不过没有心动到为了泽儿而什么也不顾的情形而已。

真与旁的女孩不同,一点也不温柔多情,而是个狠心的孩子!

依太夫人之所见,既已经如此,就不必强求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世上好女孩多得是,泽儿原本就应该按自己的意思好好选一个堪为良配的女子成亲,非无子不纳妾室,家宅清宁,专心政

务。

但是只为了这个玉枇杷,他竟然与自己差不多闹翻了,一直这样蹉跎着,要知道他年纪已经不小,就要到弱冠之年了。

就是眼前这个玉枇杷,她突出其来的出现使从来都对自己言听计从的泽儿变了,他先是违背了自己的意思拖延着不肯定亲,现在又一定要将枇杷在成亲前纳入府中。

当初玉家初到京城住进来时,太夫人并没有把玉家小姐放在眼中,也就放任着泽儿去接触她,但是她哪里能想到,一向不近女色,又庄重自持的泽儿怎么会被一个胡女迷惑呢?她后悔了。

想到泽儿与自己数次的争执,想到无论自己怎么劝他也不肯听,最后竟然在自己面前发下重誓,“我将来一定让玉枇杷做为我的正妻!”

今天泽儿离开时的神色,忐忑中带着期盼,对玉枇杷恋恋不舍,只是他自己不敢与玉枇杷说,便将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身上,而自己也曾颇有信心劝动玉枇杷答应。

于是太夫人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我知道你必然不愿意做妾,但是你可知道泽儿向我说过什么?眼下他只不过没法子罢了,将来他重新振兴王氏后必以阴后之位待你!”

阴后就是阴丽华,汉光武帝的皇后,她的故事,枇杷曾在史书里读过。光武帝还没有当上皇帝时先娶了阴丽华,然后因为要借助郭家的权势又将阴丽华贬为妾,重新娶了郭圣通,并立郭圣通为后。后来光武帝坐稳江山后将郭圣通送回娘家,废了郭圣通儿子的太子之位,重新立阴丽华为皇后,并将皇位传给阴后之子。

第133章 伤心难过

枇杷被太夫人话惊得呆住了,太夫人看她的神情便知她是知道这段历史的,不待她思考,又劝她,“泽儿既然如此看重你,我也会把你当成家里正经媳妇一样,只不过眼下差个名声罢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自然能明白将来泽儿的正室总是你的,他的爵位也只会传给你的儿子。而你的家人,也会因为成了魏国公的姻亲而地位大大提高,就不要计较眼下的一点点小事了。”

枇杷是读过很多史书的,特别是在玉真观的这一年。但她注意的只是光武帝中兴汉室的雄才大略,对于提到阴后与郭后的廖廖几句并没有细想,现在听了太夫人的话,才醒悟雄才大略的光武帝竟有这样的过往。

以营州人最为在意的仁义气节来说,光武帝对于郭圣通实在有些无耻,但他对阴丽华就是最好的吗?

若自己是阴丽华,看着光武帝将付出那么多的郭圣通送回娘家,废了她的儿子,把自己的儿子推上太子之位,自己会高兴吗?

枇杷不知道。

她今天留在王家,也不过以为太夫人怜惜自己在道观里住了一年时间,特别留自己在王家散散心,而她为了感谢太夫人的慈爱之心,自应该陪着太夫人说说笑笑,玩玩博戏而已。

没想到太夫人突然间便提出这样一个从想都没想到过的建议来,而且还说出了这么多道理。若是别人,也许枇杷根本不会听进去,但现在,她一向敬佩的太夫人如是说,枇杷纵是没有答应,但还免不了会认真思考。

可是就是认真思考了,枇杷还是不知道光武帝对阴丽华是不是极好的,似乎是,又似乎不是。而且王泽说要以阴后之位待自己,那么就是说他也要娶一个有权势人家的女子,然后借助这家人的势力再过河拆桥吗?

这岂是君子所为?

但名垂千古的光武帝就曾经这样做过!

就在枇杷不知如何是好之际,太夫人突然问:“枇杷,你以为我这一生过得好吗?”

枇杷不知太夫人为什么突然转而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以公心而论,太夫人的一生确实历尽了千难万苦,但毕竟她是最后的成功者,于是便道:“应该算很好吧。”

“大家都这样以为,”太夫人微微一笑,“我也一直努力让大家都这样想。但其实我心里有几句话从没对任何人说过,那就是我一直在后悔,我不该嫁到魏国公府上,我也一直在嫉妒,嫉妒梅氏能得到国公爷的喜爱,甚至宁愿陪她一起死。”

“你相信吗?如果我能重新选择,我宁愿做梅氏而不做魏国公夫人。”

枇杷直直地看着太夫人,她还是太小了,对于情事一无所知,所以无法理解太夫人为什么会宁愿做梅氏而不愿做魏国公夫人,但她却清楚地感觉到了太夫人话语中的苍凉,“对女子来说,男人的宠爱才是最重要的。”

是吗?枇杷原来已经被太夫人的感悟打动了,但是她却又不赞成最后一句,也许男人的宠爱是很重要,但对于枇杷来说,她不会靠别人的宠爱而活着,她从来都更喜欢靠自己。

只听太夫人又说:“你想想泽儿对你是不是情真意切?他宁可得罪田令攸也要将你接到府里,而且还为你的将来做了最好的打算,眼下他虽然娶不了你,但是他心里只有一个你。”

原本枇杷并不确定,现在却突然清醒了。如果王泽真自己子做最好的打算,那就不应该让自己做妾!。按本朝律法,“妾乃贱流”、“妾通买卖”,甚至“以妾及客女为妻,徒一年半。”

就算将来王泽真有办法让自己重新成为正妻,也能逃脱以妾为妻之罪,但是自己做过可以被随时卖掉的贱流之妾也永远不能改变。

就比如王淳不喜欢青河郡主,但是在青河要与他私奔之时都宁可将她捆起来送回京城,就是为了保住她的名声!最起码,他是尊重青河的,只为这一点枇杷就很感谢他,也觉得永平公主应该感谢他。

尽管不知道王大哥有多少难处,但他只为了他的难处就让自己不要尊严做一个下贱的妾室,即使为了帮自己,其实也是自上而下地俯视、羞辱自己。

玉枇杷从小到现在还没有被人如此轻视过呢,她越是清醒越是觉得自己被王泽瞧不起了,这于她反倒是最受不了的,一时间她羞愧难当又气愤难奈,又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灰意冷。镇静一下,她第三次对太夫人斩杀截铁地否定,“不!”

感觉到枇杷的坚决,太夫人将身子坐得更直了,叹了一口气,“这些话我本不应该对你说的,只是你让我帮你出主意,我便随口说了。罢了,我也乏了,你下去吧,明日我同你母亲说话。”说着示意身边的老嬷嬷送枇杷出来。

枇杷立即感受到太夫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带着不快和疏离,脸上更加火烧火燎的热了起来,女孩子家的亲事本就是应该由父母作主,虽然母亲一定会问过自己,但都是背地里的,当着别人的面,她一向让自己回避,而自己也一向不愿意嫁的。

但是今天是怎么了,自己竟然与太夫人说了这么久婚嫁之事!自己早应该拿要听父母的话反驳的!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竟然没有想到!

枇杷羞愧万分地退了下去,王家早有人给她在太夫人正房一侧的耳房里准备好了住处,一应用品也备得分外整齐。

简单洗漱后,刘嬷嬷瞧着枇杷神色不对,便一面帮枇杷脱下大衣服一面小声问:“太夫人与小姐说了什么,怎么这样久?”

枇杷已经努力板住脸不让自己流露出任何表情了,她从正屋出来就没有出声,现在依旧不想说话,只摆了摆手,“别打扰我,你们先睡吧。”毕竟是在王家,刘嬷嬷便也不再问了,带着侍女在枇杷的屋外守着,杨夫人将枇杷交给自己,自己怎么也要警醒些。

里间的枇杷却根本躺不住,她在黑暗中重新坐了起来,抱住双膝将头搁在上面一动不动,只有眼泪无声而又不停地流了下来。

先前只要有人提到亲事,自己连问都不问就会回绝了,这一次她竟然先跟着太夫人的话语想了很多乱七八糟的,难道只是因为太夫人说的是做妾而不是成亲,自己才被她牵引着走了一段大弯路?

可最后又被太夫人轻轻一句话挡了回去,给了自己最大的羞辱!

枇杷心里真是被油煎着一般的难过,自己怎么会犯这么大的一个错呢?虽然是太夫人用巧引得自己,但真正的错误还是自己犯下的。

枇杷越是难受,越是要将事情想明白,欺骗自己是没有用的。她终于对自己承认了,王大哥与别人是不一样的,对太夫人的劝说,自己最反对的不是嫁人而是做妾!也许如果王大哥真向自己求亲,自己并不会反对?

那么自己是想嫁王大哥的?不,自己从没想过嫁人,只是把王大哥当成最好的朋友,但,似乎王大哥没有那么讨厌…枇杷心里反复想了几回,终于还是想不明白,于是她摇了摇头,反正王大哥并没有要娶自己,而只想让自己给他做妾,他还是看不起自己的,所以现在就是王大哥想娶自己了,自己也决不答应!

尽管已经下定了最后的决心,但是枇杷的心里依旧不能平静,因为王大哥对自己的轻视,因为太夫人对自己的不快,还有自己的后悔…

刚刚的事情,带给枇杷的伤害实在太深了,而且还在不断地加深,偏她现在正住在王家,便觉得周围的床帐、家具甚至房屋等等都向自己压过来,简直让她连呼吸都难以进行了。

在玉真观的一年时间,枇杷硬是管住了自己,一直坚守着道观的规矩,从没有私自出过道观,但现在她再努力压抑自己,但却实在不能忍耐了。她悄悄地将衣服穿上,扎束妥当,无声无息地将后窗打开一条缝,轻巧地从窗子里翻到屋顶。

几息后,枇杷便坐在了屋脊上,将自己隐没在无尽的黑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