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王子转怒为喜,但终究还是不放心,催他回去,说自己得空了就去找他玩,终于把人赶走,这才转身进去。

菩珠问了句韩府世子,小王子道:“他被我赶走了!”

前世小王子出事,似在这一年的秋。

还有好几个月。

菩珠心里正想着这事,忽然外面又来了人。

驿卒来传话,说有人送来了一卷油布归还给她。

没想到姜毅连这么小的事都不忘,竟真的派人送回来了。

菩珠急忙出去,来到驿舍门口。

来送东西的,是菩珠昨晚看到过的一个杂卒。对方恭恭敬敬地说,牧监令吩咐他,代为转达对小淑女热肠相助的感激之情。

菩珠问他们何时回去。

杂卒道:“马匹已经送至太厩。既入厩,便无事了。今日便就动身。”

菩珠一怔,眼前浮现出昨日豪雨中的那道身影,心中不知为何,忽有点淡淡的难过,道:“你等一下,我去取些干粮,你们带着回去路上吃。”说完匆匆回到住的地方,对阿菊道:“阿姆,帮我去驿丞那里买些好的干粮。大将军今日要走。”

阿菊点头,急忙出去了。

菩珠将自己那些剩下的干净糕点也包了起来,预备一起拿出去,正忙着,听到小王子问:“刚刚那些人是谁?大将军是谁?”

菩珠看了他一眼,他一脸好奇之色。便道:“姜毅姜大将军。你还没出生的时候,他的名声就已天下皆知。”

“我知道了!”

没想到怀卫竟跳了起来,满脸都是兴奋之情。

“我的骑射师傅阿布林经常对我说起他,大将军姜毅!师傅说他是战神转世,战无不胜,从没有人能打败他!”

怀卫的两眼放光,口里嚷着:“他现在也在这里?我要去看他!很早以前我就想认识他了!”

菩珠有点惊讶,远在西域的怀卫小王子竟然也知道姜毅。

但是显然,对于怀卫的这个愿望,她是无能为力的。

姜毅就要走了。他是姜氏的亲侄儿,倘若他自己都过而不入,必定是有他的考虑。她作为一个毫无关系的外人,怎么可能就这样贸然领着怀卫过去?

菩珠哄他,说姜毅有事,不能见他,下次再说。

怀卫来这里有些时日了,渐渐明白了一些这里和银月城的不同规矩,脑瓜子又转得快,立刻道:“我一定要见到他!我去求我外祖母!她只要说好,肯定就行!”说完撒腿跑了出去,命跟着他的随卫立刻去蓬莱宫帮自己征得外祖母的同意。

蓬莱宫中,一个年老的陈姓女官轻手轻脚地走进一间并不大的宫室,对着卧在榻上的一位老妪禀了情况。

老妪缓缓地睁眼,低低地道:“是姜毅回了?”

“是。说他昨日到的,亲自为太皇太后您送来了两匹宝马。”

女官说完,见老妪似想起身,上前将她搀扶起来。

老妪坐稳后,问道:“怀卫如何知道的?”

“小王子今早去崇业里驿看菩家的小淑女,据随卫言,似是小淑女昨日入京,在西永乐门遇到了姜公子,方才应是从她口中听到的消息。”

女官一顿,望了眼老妪,带了点小心,又道:“说,姜公子昨夜落脚在西郊的便桥驿,今日便要回上郡了。”

老妪沉默着。

室角,一只兽炉口中吐着袅袅香烟,宫室里无声无息,听不到半点声音。

“把姜毅叫回来吧。”

老妪忽地道了一句。

说着这句话,她仿佛回想起了什么往事,带了点混浊的眼底涌出一片伤感似的愁绪,低低地叹息了一声。

“……让他见见怀卫的面也好。见了再去吧!”

老女官恭声应是,朝着老妪躬了躬身,待要退出去时,忽听老妪又开口问:“玉麟儿呢,有消息吗?他何日到?”

听到这个名,老女官的眼角不自觉地溢出了一丝欢喜之色,轻声道:“正想寻个机会叫太皇太后您知道呢。说天水那边的事已经平定了,秦王殿下正在赶回来的路上,快的话,这几日应就能到了。”

老妪道:“一年一年,再一年,也不知他如今已经变成了什么样子……”

她的声音萧瑟,缓缓地卧了回去,面朝里。

“这回回来了,就说是我的意思,让他多住几日再走吧。”

第24章

红尘紫陌, 日暮黄昏。远山前的一片暮色里,掠过了一群归巢鸦鸟的影。

姜毅和同行的七八名马场杂卒已将京都抛在了身后。一行人纵马在驰道之上,越去越远。

天快要黑, 野风也越吹越劲, 迎面呼呼地来。

姜毅纵马于道, 却渐渐走神。

昨夜后来回到便桥驿,那位认识他的驿丞私下给他送来酒, 被他婉拒之后, 闲谈了几句, 他从驿丞口中得知了一个消息。

西狄使团来了,月前便到, 当时队伍庞大, 驿丞还顺口提了一句, 说来的除了西狄使节之外,还有西狄国的小王子。

因为是当年和亲远嫁的金熹长公主所出, 这驿丞当时还特意留意了一下, 告诉姜毅,小王子八九岁的样子,黑卷头发, 大蓝眼睛,生得甚是健壮可爱。

驿丞随口闲谈,又感慨了几句,便因有事匆匆去了, 留下姜毅,这一夜再无法入睡。

漆黑里, 他凭着驿丞寥寥几句的描述,想象着她孩儿的模样。有那么一瞬间, 他在心里生出了一个冲动。

他想要走进那座放逐又彻底遗忘了他的城,亲眼看一看那孩子的模样,他是不是和自己想的一样,纵然卷发蓝眼,在他的脸上,也依然依稀能够寻见她那张美丽容颜的影。

自然,这念头只是一掠而过。

十六年前,从她出塞那日起,他便永远地失去了青梅竹马的她。

十六年后,他怎还可能去做出如此孟浪的举动。

于她又有何益?

天色越发阴黯,暮色迅速四合。

离前头的下一个驿点,还有几十里路要赶。

姜毅很快回过神来,驱散了脑海里的杂念。

因为太皇太后大寿的缘故,最近路上多奔走着各郡去往京都的送贡与朝贺队伍,此外还有不少来自西域的如同西狄国的番邦使团,动辄数十上百人,所以沿途驿舍入夜往往爆满,运气不好的话,连大堂也挤满了睡地铺的人,似他职位低微又到的迟的,便无法入住。

在野地露宿过夜,家常便饭。

随他出来的这七八人,不但跟着赶路,一路还照顾马匹,都已十分疲倦,能早到,就尽量早。说不定运气好,今夜还能轮到一张能枕头的床。

姜毅喝了一声,叫众人加快速度,自己也策马前行,耳中灌满了风声,忽然这时,风声里夹杂了一阵隐隐的呼唤之声,仿佛身后有人骑马追了上来。

他回头望了一眼。有道影子沿着驰道,从京都的方向正疾驰而来。

“姜牧监令留步——”

声音变得清晰了。

此人骑的是匹极好的快马,很快能看清人影,似是一名宫卫。

姜毅略一迟疑,停了马。

宫卫迅速追到近前,翻身而下,奔到他的马前,向他出示了代表身份的令牌,随即见礼道:“姜牧监令,太皇太后知悉你今日到,命你入城,今夜入住崇业里驿,明日再走也是不迟。”

姜毅惊讶,想了下,问道:“太皇太后可还有别的懿旨?”

宫卫摇头道无。

姜毅这次入京并无打算入城,更没想过别的什么,只是想用如此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姑母七十高寿的由衷祝贺而已。

姑母会这么快就知道他到来,令他有些意外。且下的这个命令,乍听也是没头没脑。

但她既特意如此派人追上了自己,还这么吩咐,应该有她的道理。

姜毅想了下,对看着自己的手下道:“你们继续前行,在前头的驿置里等我,我去看看,事毕便回来与你们汇合。”

众人应是。姜毅掉转马头,随宫卫一道原路返回,回到西永乐门时,天已黑透,城门自然再次关闭,这回却未遇到任何盘问,城门卫似知道这宫卫的身份,一听他叫门,迅速打开,予以放行。

今夜晴夜,或是因为临近太皇太后的大寿,城内的气氛也一天比一天变得喜庆。天虽然黑了,道路两旁的灯火却辉煌如昼,行人往来不绝,街市熙熙攘攘,热闹如同白天。

姜毅下了马,沿着街道朝前走去,迎面不时有年轻夫妇抱着小儿女,说说笑笑地从他对面走了过来。

没人留意这个风尘仆仆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中年男人。他牵着马,默默地穿过故都街巷,终于来到了崇业里驿。

驿丞不认得他,但应该是接到过命令,正在门外翘首等待,待听到他自报姓名,眼睛一亮,忙躬身,恭敬地让他跟随自己入内。

姜毅跟着驿丞穿过驿舍,最后来到后院一间看起来颇为清净的独立小舍之前。

“您请入。”驿丞说道。

姜毅压下心中疑惑,抬手推开虚掩的门,迈步走了进去,还没行几步,就听见对面的屋里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一道身影从门里跑了出来,冲着自己飞奔而来。

是个男童。

“你就是姜毅姜大将军?”

男童停在了他的面前,用快活的语调高声问他。

院中有灯笼,借着灯光,姜毅看得清清楚楚。

八九岁大的男童,黑色的卷发,大大的蓝眼,胖乎乎的,健壮可爱,他仰起脸正睁大眼睛盯着自己,神色显得好奇又兴奋。

姜毅低着头,望着这个五官带有明显异族血统,却又仿佛似曾相识的男童,定住了。

男童问完话,见他不应自己,也没任何反应,脸上刚开始的好奇兴奋之色渐渐消失,迟疑了下,小心翼翼地道:“我叫阿势必,我娘亲还给我起了另外一个名字,叫怀卫。我以前就听我师傅常提你,说你是战神转世,大大的英雄。我听说你来了,很想认识你,就去求了我住在蓬莱宫的外祖母。你是不是……”

他偷眼看他。

“你是不是不喜欢我?”

他终于小声地问,语气显得有点担忧。

菩珠站在门后,望着这一幕,忽地若有所悟。

春秋卫昭伯之女许穆夫人,长大后远嫁许国穆公,成为了许穆夫人。她心系故国,为故国奔走,不遗余力。

怀卫,怀卫。

想来,在许穆夫人的梦里,应当也时常会出现她故国的山水和故人。

远嫁了西狄,要和别的女子共同分享一个丈夫的金熹大长公主,应便是自比许穆夫人,这才会将她的幼子起名怀卫吧?

菩珠从来没有见过金熹大长公主,也不知她到底是如何一个人。

但这一刻,望着院中那对俯视和仰望着对方的一大一小的两只人影,想起那个从未谋面的帝国大长公主,她的心中忽又惆怅无比。

姜毅终于回过神。

他凝视着这个名叫怀卫的男童,她的儿子,双眸一眨不眨,高大的身躯缓缓地蹲了下来,蹲到这孩子的面前,和他平视着,随后伸出手,轻轻地摸了摸他卷曲而柔软的发。

“不,我很喜欢你,怀卫。”

他眼眶有点发热,用温柔的语调微笑着说道。

“真的?”

“是!”

姜毅用肯定的语调应了他,重重点头。

小王子又兴奋了,竟怪叫一声,整个人都跳了起来。

仿佛为了和人分享他此刻的兴奋之情,他转头,冲着菩珠嚷道:“你看!大将军他真的来了!他说他喜欢我!”

菩珠的心情顿时也好像被感染了,迎上姜毅投向自己的目光,笑着朝他点了点头,请他入内。

“大将军,本来我是想自己去追你的,可是他们不让,就让我在这里等!可把我给气死了!我还以为你不会来了呢!要是他们害的我见不成你,我就打算三天不吃饭!”

怀卫是个自来熟,刚开始的那点拘束很快就没了,伸手扯住姜毅的袖,张口抱怨个不停。

姜毅忍不住哈哈大笑,这十六年来唯一一次的大笑,笑声畅快,将这孩子单臂一下抱了起来,抱着他便朝屋里走去。

菩珠将地方让给了他们,自己躲在屋里没再出来,但隐隐不时听到有笑声传来,基本都是怀卫的动静。

时辰一刻一刻地走了过去。

亥时末,外屋的动静消失了,耳畔变得安静无声。

阿菊叩门,示意说,姜毅要走了。

菩珠出来,看见怀卫已经睡着了,趴在榻上,身上盖着姜毅的外衣。

菩珠送姜毅。

他深深地最后凝视了一眼在睡梦中也咂着嘴仿佛梦见了吃食的小王子,走了出去,停在院中,朝着北面蓬莱宫的方向,下跪郑重叩首,随即起身,叫她留步。

菩珠道:“一路平安。”

他微微颔首,朝外继续走去,走了几步,忽停住,转过身,低声却又一字一字地道:“多谢小淑女。”

菩珠目送前方那道高大身影大步而去,直至消失在了夜色里。

熟睡的怀卫被宫卫抱上马车,送回蓬莱宫去。在他的梦境里,往后除了吃食,或许还会多出一个变得清晰的英雄的影。

次日,郭朗妻严氏坐着马车过来探望菩珠。

不管内中如何,从事实说,正是因为太子太傅郭朗的一封上书,才引出了祖父的翻案和最后的平反正名。

菩珠向郭朗妻下拜道谢,严氏笑吟吟地扶起她,说了一番自己丈夫与菩珠祖父有着半辈子交情,一切都是应当的场面话,叙完话后,望了眼四周,道:“此地驿馆,人员杂乱,谁都可以进来,不宜久居。菩家故宅虽也归还了,只是那日我特意去看了眼,一塌糊涂,便是修整,没半年恐怕不能入住,况且你又孤身一人,便是修好了,一个人住也是不便。我视你如同亲孙女,你若不嫌弃,待圣上召见过后,我便接你去我家,地方虽小,但空屋子还是有的,早就收拾好了,就等你来,好歹也是我与太傅的心意。你意下如何?”

菩珠家的故居在东北归仁里那一带,八年前菩家获罪后,宅子被匠作局所占。前世菩珠入京后,就是被郭朗妻接去郭家居住的,直到她后来成了太子妃,嫁入东宫。

在外人看来,她住在郭家,顺理成章。

菩珠不打算改变上辈子的这种事,答应了下来,再次道谢。

严氏很高兴,执住菩珠的手,亲亲热热地又说了些话。送走郭朗妻后,傍晚,宫使来了,传话说皇帝明日召见菩珠,命她做好准备入宫。

在菩珠抵达京都三天之后,这一日,她乘坐来接她的宫车,抵达皇宫。

皇帝在侧殿月桂殿接见了她。

孝昌皇帝四十左右的年纪,脸容端方,颏下蓄须,天子威仪,自是令人不敢直视。他褒奖了菩珠祖父当年的功勋,勉励她几句,宫人随后宣了皇帝对菩家孙女的封赏,封亭主,享一亭百户的食邑,另赐五百帛,一万钱。

亭主通常是宗室嗣王之女的封号,以菩家这种大臣之家来说,也算是破格的恩赏了。

菩珠叩拜谢恩,见完了皇帝,在之前接她入京的宋长生的引领下,又相继去拜见上官皇后和贵妃胡妃。

皇后和贵妃自然都是和颜悦色。菩珠应对无错,又受了一堆赏赐,终于结束,回到驿舍。

郭朗妻派人来,说明日接她到家中去。

当晚,菩珠正和阿菊收拾东西,忽然外头又来了一位宫使。只不过这回不是皇帝那边的,而是来自蓬莱宫。

姜氏太皇太后传话,让她明日入蓬莱宫。

菩珠记得前世是在皇帝见完她三天之后,姜氏才召见了她。

这辈子,比前世提早了三天。

第25章

对于菩珠来说, 比起应对她熟悉的皇帝和上官皇后,来自姜氏太皇太后的这场即将到来的和前世显然已经发生改变的召见,她是不敢存有半分的懈怠之心。

姜氏召她入蓬莱宫的时辰是午后, 这天她依然起了个早, 在阿姆的服侍下慢慢沐浴, 待长发晾干,便更衣, 换上刚得的礼衣。内是一层素纱中单, 外穿青质大袖连裳, 衣领和袖口均饰有精细而美丽的卷草花纹,腰身系着绯色腰带。因还是闺中少女, 没有佩戴命妇用的以金银琉璃装饰的花钗, 只将一头青丝全部梳起, 露出了她修长而白皙的脖颈。梳好发式后,照时下京都通行的女子应时样式, 在素额上点了一朵菱花形的朱钿, 鬓上簪了一朵新剪下的绯色牡丹,牡丹正衬她腰间所系的大带颜色,肤光莹洁, 亭亭玉立。

晌午后,来接她的宫车停在了驿馆之前,阿姆送她到门外,穿过前堂, 一路之上,男子皆是频频回望。

她上了宫车, 在阿姆关切又欣喜的目光注视之中,朝着蓬莱宫出发而去。

菩珠记得前世姜氏是在她日常用作接见的嘉德殿里见的她。但是这一次, 虽然引她进去的还是从前那个陈姓的老女官,但地点却和上次不同了。

她被带到了芳林苑。

顾名思义,这里是蓬莱宫的园林所在,芳草鲜美,泉水潺鸣。姜氏已午休毕,穿了件半新不旧的日常宫装,坐在一间四面开阔的水阁的锦榻上,怀卫趴在她的膝上,身子扭啊扭的扭个不停,好像是在撒娇求着什么,对面是个和菩珠年纪仿佛的宫装少女,肌肤白皙,下巴尖俏,容貌秀美,看着怀卫,用把团扇掩嘴而笑,站在周围的十来个宫女也低声地吃吃笑个不停。

姜氏亦是笑呵呵的,气氛看着极是融洽。

陈女官叫菩珠稍候,自己走了上去,笑道:“菩家孙女到了。”

怀卫扭头,立即从姜氏怀里钻了出来,一溜烟地跑了过来,欢喜地嚷道:“你可来了!我央求外祖母让你来这里玩,外祖母就答应了!你快过来!”

他的语气十分亲热。

宫女们全都止住笑,看了过来。

那宫装少女扭头,神色中也带了点惊讶。

菩珠不敢托大,朝怀卫微笑点了点头,为避免他再嚷出什么别的不大适合这场合的话,立刻朝着锦榻的方向跪了下去,恭敬叩首。

姜氏面上倒是不见什么惊讶之类的表情,只看了眼菩珠,点头便命她起身过来,叫人赐座。宫女立刻捧坐,菩珠恭声道谢。

怀卫也跟着回来说:“外祖母,那你让她吃吧!我就看看,我不吃,行不行?”

天气渐渐转暖,晌午已有体热之感,方才怀卫吃了一点冰鼎里镇过的瓜果,以前没吃过凉的,嘴巴还馋,姜氏不让他再吃,他就使劲撒娇,方才正好被菩珠到来打断,此刻想了起来又开始磨。

姜氏无奈,笑着摇头,只好命人再去取些过来,道:“这个吃了真就没了,再耍赖,外祖母可就生气了。”

“知道知道!”

怀卫用力点头。

宫女很快取了瓜果来。鲜灵灵的樱桃,黄澄澄的枇杷,红艳艳的荔枝,壳上沾着清露,十分诱人。

“吃吧!”姜氏道。

怀卫嗯嗯点头,手伸了出去,忽然想了起来,对菩珠道:“你也吃!”

菩珠低声道:“多谢小王子。小王子你慢慢吃。”

姜氏望着她目光慈和,微笑道:“你便是菩猷之的孙女?今年多大了?”

“禀太皇太后,上月恰满十六。”

姜氏道:“好年纪啊,正当花儿一样。这些年在河西想必吃了不少苦吧?”

菩珠将自己逢大赦后得杨洪收留的事略略提了几句,垂首道:“并未吃什么苦,多谢太皇太后关心。”

姜氏看了她一眼,便问杨洪,听得他和菩珠父亲的渊源之后,叹道:“原来如此!是个重情义的人,难得。”又问他如今在做什么。菩珠将他升官的经过提了下,道:“我入京离开前,他是河西知宣威都尉。”

姜氏道:“忠肝义胆是第一位的,何况还有本事。这样的人,必能为朝廷效大力。让他再历练个两年,我看便是河西都护也能做了。”

菩珠拜谢:“我代杨阿叔谢过太皇太后的看重。”

姜氏又问她家中如今还有什么人。菩珠提了下阿菊。姜氏得知她天哑,从菩珠八岁发边起便一直伴在左右,不离不弃,显得微微动容,问是哪里人,被告知是京兆下的万年县后,转头对老女官道:“赐衣,赐金帛,你再叫万年县为她立记,以忠义之名,载入乡志。”

老女官应是。菩珠忙从座上起身,再次下跪叩首谢恩。

姜氏摆了摆手:“如此忠仆,实属少见,如何褒扬都不为过。”

怀卫在一旁,两只眼睛一边瞅着二人说话,一边吃果子,嘴里塞得满满,含含糊糊地道:“外祖母,我们地方这么大,我想让她住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好不好?”

姜氏笑了,问菩珠:“你意下如何?”

菩珠心知肚明。

姜氏若是真的想留她住在蓬莱宫里,直接开口就是,何必问自己。

她立刻道:“多谢太皇太后和小王子的美意,我是求之不得的。只是郭太傅与我祖父交往多年,他夫妇二人视我如同己出,已经说好,接我住到他家去。”

姜氏点头:“这样也好。”转头对怀卫道:“你想见她,可以常常接她来这里玩。”

怀卫有些不乐意,但毕竟八九岁了,也有些懂事,且这次出发前,母亲再三叮嘱,命他一定要听外祖母的话,不可胡闹,嘟了嘟嘴:“好吧。娘亲叫我听外祖母的话。”

姜氏笑着摸了摸他圆圆的脑袋。

怀卫趁机道:“那让她今天就留下来玩!”

姜氏望向菩珠。

菩珠忙道:“不敢叨扰太皇太后和小王子。”

姜氏这回道:“不必如此拘束。老身是听怀卫说与你相熟,才将你接进来随意说说话的。我这里确实太空了,平日人也少,跟前就只一个宁福。你们年纪相仿,往后你可常来,我这里也热闹些。”

宁福便是坐在一旁的宫装少女。

菩珠自然知道她是谁,便是前梁太子留下的女儿,名叫李慧儿,宁福是她的郡主号。前梁太子当年获罪自杀,东宫随之覆巢,当时她才六七岁,被姜氏收养,这些年一直跟着姜氏住在蓬莱宫里。

前世菩珠对她印象不深,只觉她性格沉默,仿佛很是胆小,平时深居简出,哪里也不去。明年姜氏去世后,第二年孝满,就被上官皇后做主嫁了出去,夫家是门落魄的老世家——以她的特殊身份,在失了姜氏的庇护后,京都那些正当兴盛的世家大族谁会愿意娶?似乎驸马对她也不好,嫁过去没两年就生病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