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晋站在一旁,想着怎么这么巧,沈青樾竟有密信,那为何不早拿出来?

然而目光往他手里的信纸上一扫,居然是张银票?

沈奚说完,将“密信”往身后一背,继续胡说八道:“棉布一匹折色(注1)一石粮,绢布一匹折色一石二斗,为何你报上来的只有四万石粮?当真是泉台鼙鼓动,惊起老秦兵啊,怎么算都不对吧?”

这一番胡诌,看似像说给冯梦平听,其实是说给苏晋听的。

苏晋自然也听明白了。

重点有二,其一,他查出今年的税粮似乎有问题,奈何没有实证;其二,出问题的地方正是陕西道,否则他不会平白念一句“泉台鼙鼓动,惊起老秦兵”(注2)。

曲知县正是陕西鹿河县人,而沈奚的暗示,是不是说明曲知县的死,或与陕西的税粮有关?

冯梦平听了沈奚的话,冷静下来:“一派胡言,你若真是户部的人,当知我冯家百年除了茶叶生意从不染指旁的生意。我看,你就是来闹事的,来人——”

“本官看谁敢?”不等他下令,苏晋斥道。

然后她平静地问道:“冯梦平,曲知县进京后,曾登门拜访你,他都跟你说了甚么?”

冯梦平脸上的肥肉颤了颤,似乎十分抵触这个问题,刚要拒答,苏晋又道:“怎么,你是不知道登闻鼓是我都察院的御史在守?曲知县既然敲了登闻鼓,自然有御史前来查案,冯老爷不想这里答话,是盼着本官将你请到都察院么?”

这话一出,冯梦平果然让步道:“回御史大人,草民当年考秀才,与曲知县是同年,尚算个旧识,他来找草民不过闲话家常,没说甚么。”

曲知县是撞死在登闻鼓下的,想必当时已是报了必死的决心。

一个决心赴死的人,又怎么会去找一个相交寻常的人闲话?

苏晋这一问实乃诈问,冯梦平只要说谎,就说明他八成是有问题的。

若是一个普通茶叶商人,哪怕生意做得再大,怎会惹来户部侍郎亲自查问?又怎会跟一个上京告御状的知县扯上瓜葛?

苏晋盯着他,忽然笑了笑,没头没脑又问了一句:“谁是你在衙门的牵头人?”

冯梦平一听这话,目色忽然变得狠厉。

眼前这两人气度不凡,要说当真是扈从随侍,他是不信的。

他知道自己惹不起户部侍郎与都察院,原本打算将二位菩萨送走,自己逃出京师避避风头,没成想这两人竟像是要咬死了他不放。

眼下看来,得罪不起也要得罪了。

冯梦平冷冷道:“把这二人捆了,扔到后院柴房去。”

苏晋闻言,自腰间抽出一把匕首,上刻九条游蟒,面目狰狞。

她将匕首托于掌上,原想学沈奚,打诨话说这匕首乃御赐之物,哪里知冯梦平一见这匕首,眼里当真露出畏惧之色。

苏晋愣了愣,不由移目又看了匕首一眼。

冯梦平正要跪下,一旁有人忽然唤了一声:“老爷。”

来人是一个丫鬟,她怯怯看了苏晋与沈奚一眼道:“老爷,夫人忽然腹痛难忍,您快去瞧瞧她罢。”

正这时,府外忽然传来杂乱的脚步声。

是杨知畏带着京师衙门的衙差到了。

杨知畏一见沈奚,当即拜下:“下官拜见沈大人。”

沈奚微一颔首,侧目看了眼冯梦平道:“把他给本官捆了,明日一早移交都察院。”

杨知畏应是,刚从地上爬起来,看到苏晋手里的匕首,双眼一直,膝头发软忍不住又要跪,却被沈奚一手拎起来,笑嘻嘻吩咐道:“杨府尹捆人去罢,本官还有话私下跟苏御史说。”

等杨知畏诺诺退开,沈奚冲苏晋扬了扬下颌:“这匕首,你知道来历吗?”

苏晋道:“这是十三殿下所赠。”然后她想了想问,“当真是御赐之物?”

沈奚一本正经道:“是不是御赐的本官不知道,但这的确是朱十三珍爱之物。”他说着,忽然对苏晋眨眼一笑,“因为从前他总跟我说,每回揣着这匕首去吃花酒,桃花运都十分好。”

作者有话要说:

注1:古代收税,如果收的不是粮食,而是棉布,钱,钞,丝绢等,折成粮食算,就叫折色。

注2:泉台鼙鼓动,惊起老秦兵——出自《长安行》,长安即西安,所以苏晋判定是陕西。

-

吃完晚饭睡着了,更新晚了点,让大家久等了。

今天先把沈小哥哥牵出来遛一遛,马上遛柳哥和十三。

第44章 四四章

苏晋听了沈奚的话, 愣了一愣, 垂眸又看了匕首一眼。

她的脸上浮起不知所措的神色,似乎不知当怎么处置这把匕首才好。

沈奚莞尔一笑,从杨知畏那里取回折扇甩手走了。

杨知畏捆好人, 过来唤了一声:“苏御史。”

苏晋这才反应过来, 将匕首收了, 揖道:“下官失礼,还未曾拜见杨大人。”说着就要跪地见礼。

杨知畏连忙将她拦了。

苏晋眼下的身份今非昔比,且不说都察院的御史本就可以越级弹劾,前一阵儿宫中更是盛传, 圣上突然招苏晋回京,是要擢升她为正四品佥都御史。

杨知畏十分有礼道:“人已捆好了, 明日一早本官就着人送往都察院, 也不知苏御史还有甚么旁的吩咐没?”

苏晋又是一揖:“没有, 劳杨大人夜里辛苦一趟,下官有愧。”

杨知畏说了句哪里哪里, 也带着衙差走了。

苏晋出了冯府,一下子无处可去, 本来想上接待寺, 官印却没带在身旁, 只好找了间简陋的客栈歇下, 隔日天不亮便起身, 跟客栈借了匹马, 往正阳门而去。

她昨日与覃照林约好, 五更天在城南正门口见。

得到城门,覃照林已自驿站取了寄放的行囊等在此处了,四周还是暗沉沉的,不远处忽然传来马蹄声,苏晋举目望去,借着月色,只能瞧见浩浩荡荡一群人策马而至,将腰间的令牌给城门护卫一看,出城而去。

苏晋觉得有些蹊跷,唤来近旁的巡城御史一问,那巡城御史道:“回苏大人,近几日正赶着各位殿下回京,这些人应当是养在王府的府兵,知道自家殿下已到应天城附近了,出城去接。”

苏晋“嗯”了一声。

覃照林凑上来道:“大人,您的官服官印俺都您备着哩。”又拿下巴指了指正阳门,“俺从前是这儿老大,俺去叫那群小兔崽子给您腾一间空房,您先将官服换了。”

覃照林去后不久,果有两个小守卫毕恭毕敬地来迎她。

苏晋随他们登上门楼,心思忽然一动,朝门楼外望去。

不远处的驿站已亮起灯火,借着火色,只见那群所谓的王府亲兵忽然在岔口分成了两队。

苏晋心中又生起疑虑——若是去接自家殿下的,难道还不知道殿下当从哪条路来?

苏晋沉然问道:“眼下都有哪几位殿下回京了?”

一旁的守卫道:“回御史大人,藩地在北边儿的几位殿下早已回了,因害怕再拖一阵子,大雪封路。眼下也就南面两三位殿下还未到,十三殿下是早已传过信,说回晚个几日,余下的好像还有十殿下和六殿下。”

苏晋想了想又问:“那方才出去的是哪个王府的亲兵?”

另一个守卫道:“回御史大人,是九殿下府上的。”

苏晋蹙眉看他一眼:“九殿下已在京师了,还派亲兵出去做甚么?”

那守卫立时半跪在地道:“回御史大人,小的不知,但王府亲兵之间时常会借来借去,又或是九殿下派人去接哪位要好的殿下也说不定。之前三王回京,便是十四殿下派亲兵卫相迎的。”

苏晋点了一下头,淡淡道:“你二人去吧。”等守卫一走,苏晋才唤了一声,“照林。”略一思索,冲驿站外的岔道处扬了扬下颌:“你带几个人,跟去看看。”

覃照林道:“好咧。”又一想,请教道:“大人,俺该咋看?”

苏晋沉了一口气道:“在何处落脚,可曾逗留,可曾说过甚么,可曾有异动。”然后她顿了顿,看了覃照林一眼:“最重要的是甚么?”

覃照林凑近道:“啥?”

苏晋微蹙眉头,轻斥道:“没长进。”

“我为何让你跟去?”

“去瞅瞅这些人在搞甚么明堂?”

苏晋道:“他们自称是王府亲兵卫,是去接人。可接人的话,又怎么会分道而行?因此他们打着亲兵卫的名号,八成是要图谋不轨。”

她又问:“图谋不轨会怎么样?”

覃照林立刻答道:“俺知道,会动刀子,会见血!”

苏晋甚无言,默了默才说:“图谋不轨,就是要做见不得人的事。见不得人的事,要在见不得光的地方才能做,这么多人一起动手一定不可能,所以他们必然会化整为零。”

她吩咐道:“你带人去跟着,他们的人手一旦散开,立刻来回我。”

覃照林一巴掌拍向自己的后脑勺:“唉,俺这熊脑子!”朝苏晋拱了拱手,当即动身了。

苏晋自空屋里换好官服,看了眼天色,是该去都察院复命了。

下了正阳门,方才的巡城御史还在城门前等着,她想了想,道:“你着人去通政司取最新的邸报,看看还未进京的殿下都行至何处了,看过后,不必来回。几位殿下想必已离应天城十分近,你再着人根据脚程去四周看看,确定了殿下在何处,再来回本官。”

如此也可避免是虚惊一场。

巡城御史拱手称是。

苏晋往前走了几步,忽然又顿住:“对了。”

巡城御史道:“大人还有何吩咐。”

破晓的风扬起她的斗篷往后翻飞,苏晋抬目望向宫楼的方向:“帮本官备一匹快马。”

安然坐在前院的石桌上,以手托腮听阿留絮絮叨叨,想着他在苏晋处大约是憋坏了,已说了一夜还不停嘴。

府门忽然“吱嘎”一声,安然起身回过头去,诧异道:“大人怎么这个时辰回来了?”随柳朝明走进正堂,帮他脱下氅衣,又道:“大人听说了吗,苏御史已回京了。”

柳朝明淡淡道:“我知道。”目光一扫,看到跟在安然身后,且惊且喜盯着自己的阿留,眉头一蹙道:“你怎么在这?”再看向四周:“苏时雨呢?”

阿留知道柳朝明惯来一副寡言冷语的样子,除了早年间打死过一个婢女外,这些年对府里下人并不苛刻,何况这么多年主仆情谊,他还盼着他家大人见了自己能温和地陪自己说两句,岂知一上来就是问责的意思。

阿留一下子委屈得要哭出来:“大人您怎么能这么说?您不知道阿留这一年来有多想您。往常在府里,您最多让三哥堵阿留的嘴。可您知道苏公子他对我做了甚么吗?他每日给阿留下了两个时辰的禁言令,您知道如果阿留犯了禁令,他怎么治我吗?当时我们刚到武昌府外…”

他话未说完,被柳朝明一个冷寒的眼风扫过,当即吓得闭了嘴。

柳朝明又看向安然。

安然垂下目光,低声道:“听阿留说,昨日苏大人一回京师,便去了登闻鼓处查问究竟,后来又说有事,便命阿留与覃护卫先走了。小的想着苏大人大约会歇在接待寺,已命李护院去接了,谁知…”

柳朝明目光落在正堂门口的李护院身上,问:“人呢?”

李护院道:“回大人,苏大人不在接待寺。”

柳朝明的脸色一下变得十分难看。

苏晋本就没有自己的府邸,以前还有个京师衙门可住,眼下刚回京,只能歇在接待寺,接待寺又没人,那她能去哪里?客栈吗?

柳朝明寒声道:“那她这一夜宿在哪?”

安然与阿留一听柳朝明的语气,脸色顷刻变了,阿留嘴唇抖了抖,竟说不出话来。

安然一把拽住他的衣袖跪下,垂首道:“大人,此次是安然疏忽了,阿留他想得少,不懂事,大人若要责罚就罚我好了。”

柳朝明面无表情地看他二人一眼,径自迈出门槛,冷冰冰抛下一句:“备马车,回宫。”

都察院的小吏将苏晋引进公堂,赵衍与钱三儿正巧在里头议事,苏晋见了他二人,疾步上来刚要拜下,赵衍抬手一拦,笑道:“快起来,外头也就算了,咱们自己在都察院,可不讲究这些虚礼。”

钱三儿也弯着一双月牙眼笑道:“苏御史,你在一年来在外头办案,可为我都察院长脸了。”

虽说不讲究虚礼,苏晋仍对着二人揖了一揖,才问:“二位大人今日不上朝吗?”

赵衍道:“皇上为着登闻鼓的案子,招咱们一直从昨日傍晚议到今日四更天,实是乏了,停了今日的廷议。”说着又道,“早上回来,言脩还在值庐值夜,说是昨日碰见你了,已将这案子粗略与你提过了。”

苏晋点头道:“是,昨日下官还去冯府打听究竟,奈何遇上了户部的沈大人,话头没对上,不慎打草惊蛇,怕冯梦平跑了,只好让京师衙门的杨大人将人捆了,今日移交都察院审问。”

她往四周看去,不由又问:“既然不必廷议,为何不见柳大人?”

此言方出,却听外头的护卫道:“参见柳大人。”

赵衍往外一指,笑道:“这不,来了。”说着便往公堂外走去。

钱三儿也弯眼对苏晋一笑,点了一下头道:“来。”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公堂,苏晋跟在他二人身后,一抬目,就瞧见柳朝明迈过都察院正门走来。

他还是从前的样子,人如冷玉不苟言笑,只是不知为何,眸色有些发寒,垂着眼帘也不知在想甚么。

赵衍高声道:“柳昀,你看看是谁回来了。”

这个冬已淫雨霏霏了好些日子,这一日难得天晴,阳光格外耀目。

柳朝明抬起眼就看到站在堂门口的苏晋,慢慢顿住脚步。

她像是瘦了些,脸色依旧十分苍白,却称得眉目愈发清隽,看到自己,她的眼里露出一丝颇难得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