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效率就是快,第二日,就有内阁的大人们来学堂取卷了。

皇帝的圣旨也下来了。

满京哗然。

但哗然过后,就是开始抢卷了。

现在壬朝的百姓都已经把皇帝当圣君了,圣君的旨不管说的是什么,都是对的,不能说错。遂现在皇帝一下旨,大家都当是皇上为万民着想,见不得有些人徇私舞弊,就干脆造福万民,把卷子都拿出来给大家看好了。

说来说去,皇上就是好,就是明君,就是圣君。

至于卷子要花钱买这事,就被他们忽略了。

没一天,京城都是到处在打听这卷子在哪买的事情,有些就是家中没有考生,都准备着钱要去买一份回来。

林大娘在学堂忙了一天,把内阁借去的卷子归档让人画了押,又跟内阁的大佬扯了些皮,斗了些心眼,整个人累得不行,末了,听说京城百姓和学子对皇帝非常捧场,而且已经有冤大头把第一份出的整卷的价钱抬到了十万,她不由眼红不已。

皇帝这个人,太有光环效应了,太能挣钱了。

这厢,大将军也抱着小将军来接她回家了,他们父子俩今日去了宫里,大将军带着小将军看皇帝跟大臣们处理了一天的宫务。

今日的皇帝忙到下午说话喉咙都是哑的,小将军还给他送了次水,得了一袋子的金珠子。

小将军一见到娘,就把金珠子给了她。

他娘最爱金珠子这些个东西了。

林大娘一看,又听大将军说今儿带他去宫里了,不由挑眉看他。

“让他早点长点见识,看看也好。”

“没赶你们?”林大娘跟着他往外走,今日有她先生坐镇善后,她可以早一点回去准备家里的事情。

一家人好几天没一起吃过晚膳了,今儿无论如何也得坐着一块吃顿饭饭,一起说说话。

“没。”

“那明天还去?”

“去。”

林大娘笑了起来,笑看着他,还朝他挤了挤眼。

是要去盯着,见时机对了,正好趁机给家里捞点好处。

今年要买马,有些朝廷不可能给刀家军的武器也该换了,这两笔都是大支出,现在府里也不是没有这个钱,但是能从皇帝那捞回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大将军打的便是这个主意,见娘子心领神会,伸手弹了下她的额头。

被母亲牵着手的小将军一直看着他们,看到此,也扬着小嗓子道:“明天小将军也要去。”

“好。”林大娘摇了摇他的小胖手。

“也要给娘拿多多的银子回来!”

林大娘脚下一踉跄,差点跌倒。

——

没两天,京城中掀起了一股买卷狂潮,这些手抄的卷子上面会有手抄人的名字,有人还买到了内阁首辅大臣亲手誊抄的卷子,这家人一买到很是风光无比,还开了个宴会庆祝。

很快,会试就开始考了。

今年的会试还是由内阁阁老主持,更是把这几个内阁阁老的名声推到了一个顶点。

这厢,太子也泯然于众人当中,都没人怎么记起他来了。

至于他的孝名,忙碌的朝廷百官谁也没再想起,太子想提都不能再提起了,在国家大事面前,他还要提起立后之后,那就不是孝顺,而是脑袋拎不清了。

而这段时间,皇帝也没重用太子,只是让他负责了一个祭天的事情,朝廷大事一概没让他管,太子以为他父皇跟在等着跟他秋后算帐,于是也在伺机而动。

但看到别的皇子也没得到重用,更没插手重要事宜后,他的心渐渐地也安了下来。

他知道,如他母后所说,她就是死了,她在他父皇那,还是有点地位的,让他们慎之用之。

太子因此也收敛了起来,不再朝廷当中冒头了,一切等这次的风波能平歇过去再说。

而这头王阁老见家中孙女非他不嫁,太子又沉潜了下来,他也只能静观其变了。

而他的二子王选见老父不依他的在这等关头跟太子摆脱关系,他也是又气又气,但朝廷局势现在就摆在这,他也不能拿这等儿女之事去惊忧皇帝,他也只能忍了下来,只是已避不见太子,有太子在的地方,他绝不出现。

这头会试一过,等殿试完毕,就是国学堂的考试了,这时,林大娘已经以学堂为家,大将军带着小将军在宫里打完劫,还要来学堂看她死活,遂一家人都忙得不行。

这头边境也打了几次小仗,每一次都是大壬得胜。

皇帝最近也是累得喉咙都干哑了,没天好的,这一天林大娘跟着她先生过来就最终定卷的事跟皇帝透气时,几个人围一堆,个个嗓子那个难听劲,就跟掐着脖子的老鸭子在垂挣扎一般,林大娘也是一脸的生无可恋。

皇帝累是归累,但最近国库满得都要往他宫里塞了,最重要的是,民间太爱说他的好话了,四处都可听见皇上圣明的话,他人是累的,但精神是好的,见林大人进宫来对着他又是一张不如死去的脸,就塞了她一袋金珠子,见她立马又眉开眼笑了起来,态度端正了许多,都不屑跟她计较了。

这次定卷,最终由宇堂南容来定,题都是他选的,由他来交给皇帝拿去宫坊印刷。

皇帝当着众人的面把印刷之事,交给了九皇子沉盈。

第281章

卷子一交出去,林大娘带着先生和师兄弟们杀回了刀府。他们这也是哪都没有去,蒙头睡了个大觉,就煮了点酒,弄了点小菜,大家凑一块喝喝酒,吟吟诗,弹弹琴,作作画,很是休息了几天…

等考完批卷,那时候又是一场血风腥雨。

当然了,这也得考试能顺利进行。

前年十月的考卷,是皇上亲自盯着让宫坊印的,今年交给了九皇子,谁知道会不会出事。

所以当大将军回来告诉她,说太子私下有动作时,林大娘一点也没有意外。

太子没有动作才有鬼了,九皇子要是做成了这事,那可是得往上爬了。

以前归皇子管的,重要的事情都是太子过手,现在没了太子的份,这对于朝臣来说,也是皇帝给他们的一个信号——太子失宠了。

而于九皇子来说,这是皇帝交给他的最重要的一件事,他要是搞砸了,那就说明他没有那个能力争那个位置。

所以这兄弟俩私底下不斗个天翻地覆才怪。

皇帝把这事交给九皇子,就没安什么好心眼,不过帝位嘛,就那么一个,大多数坐上去的人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宫里是不太平,但民间可是再热闹繁荣不过了。

因着燕地人流的增多,燕地的宵禁也开放到了亥时,这玩的也多了,唱戏的说书的也多了起来,酒楼更是凭地而起开了无数家,比之前大了一半的京城夜夜灯火辉煌,亮如白昼。

林大娘这天等孩子们被带去睡了,还唆使大将军带她出去溜了一圈,还听了一段有关于大将军和她的说书,回来高兴得不行。

尽管说书里的那位为了夫君哭倒宫墙求皇上见她,让她献策的大将军夫人她根本就不认识。

他们也没休息几天,这时殿试已过,中榜的前三甲一出,他们这边的考试也即将要开始了。

这次监考由内阁带头,而批卷的是国学堂的先生们,而这一次,林大娘是这次审卷的主审官,卷子一出来,所有卷子都要在她这里过手,才会送到她先生和皇帝的眼前。

最终,入学国学堂的学生也将由他们三位决定。

这个任务很重,本来这只是她先生和皇帝的事情,但她先生跟她皇帝商量过后,也把她纳入了其中。

皇帝的内阁和别的大臣对此也没有反对意见。

林大娘相当清楚,她先生是在为她谋真正的实权。

有别于过去纯献计,用此谋小利的身份,她现在正式上升到了拥有决定权的主审官,于这个已得到大家默认的位置来说,她已与朝中真正的大臣已无异。

因此,这几天也有一些大人们来给刀府送了点薄礼当贺礼,不过也都知道她现在不宜见人,也都是礼到,人没登门造访。

这一次国学堂的考试有五天,这五天里林大娘一天也没闲着,给自己定审卷的规矩。

这对她来说挺重要的,干好了这一次,才有下一次。

她先生苦心为她铺路,她并不打算浪费。

刀府有大将军,还有她,两人共同持家,她那与众不同的儿女们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而不是被踩在他们上头的人轻易鱼肉。

很快,进国学堂的考试就完了。

卷子一送到历来批卷的文善殿,就听闻九皇子倒了下去。

这时候已经开始批卷,即便是皇帝也坐在首位等着卷子送到他手里,听说九皇子只是累极昏了过去,遂也就只派了太监去看了看儿子。

这一次的考卷比上次就精彩多了,也出色多了,就半天,批卷的先生们就送了五十多份到林大娘的案头,但大多都被林大娘押到了她这头,只送了一部份她再批过的到她先生和皇帝那里过眼。

宇堂南容和皇帝接过她的卷子都看得相当仔细,皇帝看着都跟宇堂大师坐在一块了,时时跟大师请教卷子中的问题。

等一天都过去,德妃已经派了人来请了皇帝三次了,皇帝看她就批完了一半不到,顿了一下,跟林郎中说:“要不,朕叫大将军过来陪你吧?”

批卷其间不能离开文善殿,林大娘闻言摇了摇头,“谢皇上,不用了。”

皇帝也没说什么。

林郎中的卷子批得细,每道题她都能划出重点来,以及她会就此引申开来再给他划重点,说实话,皇帝看一天,不过是又被她引出来的问题让大师给他上了一天的课。

以前林郎中跟他说的都是一些宏观的东西,现在,她则把细节展现到了他面前让他去看,去想,哪怕她是女子,他也必须得说,她是宇堂南容最出色的弟子。

林大娘批卷批得细,那是给皇帝一个选人才的标准,而不是用他皇帝的喜怒和偏好去决定一个人才的未来,和这个国家的未来。

皇帝是个非常肯有大局观的人,她还指望着他这边定了,给下面的皇帝做好榜样,最好明文出来定下规矩,这有益国家的人才生生不息。

她还是不想仅因为这个朝代出了她先生这样的天才,她老师兄弟那样的人,和她这样的人,还有皇帝,她家的大将军,大臣这些人才变得特别,特别到了他们这些人没了,这个国家不进反退。

她再明白不过,再灿烂的文明,如果没有继承的进取者,很快就会被湮灭在历史的长河当中。

这次参加国学堂考试的人有点多,所以就算是国学堂的二十个先生,再加上后来加入的阁老和六部的大学士和郎中们,这次批卷也用了半个月之久。

而等内部和六部的人到了后,国学堂和朝廷官员因为意见的不统一对峙了好几场,最终因为宇堂大师那暴脾气在,国学堂取得了全面压倒性的胜利。

所以这批卷批得辛苦,但吵架吵赢了的国学堂的先生回去都喜气洋洋的,尤其林郎中大人虽说人瘦了一点,但那满载而归的得意样子让她艳如桃李,像是刚刚踏春归来一般。

小将军一见他的美娘子,都感叹:“祖祖说你摆脱我们去美去了,原来说的是真的呀!”

一点都没有骗他!

他跟妹妹是小拖油瓶!

林大娘听了更得意了,摸了摸脸:“是吗?是罢?更美了吗?”

小将军抱她的腿,跟她说:“你别抛弃我们喽。”

林大娘哈哈大笑,强行抱起了他,但就抱了一会她的手就不行了,她已经抱不动她的胖儿子了,遂赶紧把他放下,“算了,还是抛弃吧,太重了。”

托大将军给她选的六个带进去的管事娘子还有小丫也跟着进去了的福,林大娘尽管是累了点,但睡的好也吃的好,就是消耗大了瘦了点肉,别的一概都好,回来洗好澡吃了顿饭睡了一觉,等醒来还陪她家大将军胡闹了一阵,神清气爽得很。

这时候国学堂的榜也出来了,也是有几家欢喜就有几家愁。

这次国学堂将选一百个人,但这一百个人当中,先前最被看好的都没在其中,尤其在民间呼声最高的几个才子一个都没进去。

这其中还有远道而来的世族大家中的公子,且还还有以前得了进士,还不屑做官的世家子弟子们,这些人都是恃才傲物之人,以为国学堂的主持大师,宇堂世家出身的人跟他们是同等的人物,必会与他们惺惺相惜,没想却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这些公子爷们怒了,没少在酒馆青楼当中说国学堂的沽名钓誉。

但这只是一部份世家子弟的反应,于国学堂的先生和皇帝来说,这些都是些绣花枕头。

而这时,朝廷大臣当中一些着重培养的几位子弟,上次没进选的这次进选了,这些大人也是松了好大的一口气,知道在国学堂当中占了一席的位置,心里算是踏实了——不少人已经知道,之前被皇帝暗暗留下的那两位出自国学堂的天才,现在已经在工部和户部就职,四品之官,却领着三品大员的俸禄了,可见他们以后之前途无量。

而这次花了大钱的商人们的家中子弟也是没一个得已入学的。

但有意思的是,林大娘发现这些人是反应最小,但也是反应最快的,他们已经开始寻摸老师,给家中子弟们补课了。

他们非常直面他们的不足之处。

开商令一来,得到了重视的商人们也显得非常的活跃,于林大娘看来,这是一个抱怨最少,付出最多的群体,他们的活跃给燕地和壬朝的绝不仅仅是商物的流动,还有,他们也无形当中给壬朝注入了勃勃的生机,这又也一个她之前根本没有想到过的影响。

但他们受到重视的时机太短了,很多羹,他们还没具备那个条件来分。

这次国学堂的先生们也是力排众议,这次取的一百名学生当中,有三十五名佼佼者皆来自民间普通人家,排在了众多世族大家出身的人名字前面,其中,有很多都是来自匠户的人家,这也是之前宇堂大师为他们在皇帝面前争取的名额,这些人一旦入学国学堂,就可脱匠户入平户,以后也可做官。

壬朝的匠户与军户一样,世代为国为君尽力,不可买地务农,不可买卖从商,更不可科举。

这对林大娘来说,也是她最佩服她先生的一点,她先生看着狂傲不羁,却是再懂世情不过的一个人,他没有跟皇帝商量取消匠户这种皇帝不可能答应的事,而是让皇帝先开特例,步步蚕食这种规矩,从而把当中最好的人选拔出来,得已让整个国家得到最大的好处。

而尝到了甜头的皇帝,只会继续尝下去。

——

五月初国学堂的入选风流让京城更是甚嚣尘上,林大娘在家中呆了几日,因皇帝要见他们夫妻俩,她这才随她家大将军进宫,见到了差不多有小半年没见了的沉盈。

沉盈是林大娘见过的最温文,也最安静得体的学生,她对这个学生是颇有几分欣赏的,所以等她见到形销骨立的沉盈,很是吓了一大跳。

××

沉盈见她错愣不已,倒是失笑,朝她半揖身,道:“学生见过先生。”

林大娘实在惊讶,“听说你病了,怎地病这般严重?”

“学生身体孱弱,不料一场小病就病大了。”沉盈垂着眼微笑着道。

人是瘦得不成形了,但谦谦君子如玉的风骨还在,林大娘多瞅了他两眼,见他也没有刚刚初初那一眼般丑了,便安慰他道:“养好了就好了,放心好了,现在也不算丑,娶媳妇还是不成问题的。”

太子请令,说下个月是吉日要成婚娶太子妃,皇帝答应了,紧接着又听说九皇子也是要成亲,是七月的事,林大娘也是听说了,这时候她这话说得也是真心。

这厢刀藏锋一看,就知道这九皇子是躲过大劫才逃生的,这面相哪像是什么小病才引发的大病。

这宫里出了这么大事?

他居然一点也不知情。

刀大将军想着,就朝皇帝看去。

此时,嘴角挂着笑,眼睛却冷着的皇帝朝他一点头,跟他们说:“朕叫你们来,也是有点事想请你们帮沉盈个忙。”

第282章

帮忙?

林大娘朝她家大将军看去。

刀藏锋示意她往他身后靠一点,林大娘照做了。

但走到他后面时,她轻拉了下他的袖子,示意如果不是什么特别大的麻烦,能帮就帮。

沉盈是个好学生,也很热心,帮她和别的先生们在皇宫里找过不少书,学堂里有什么要帮忙的,他也会主动出手。

那都是些别人不屑为之甚至忽略的小事,只要他能帮得上的,他都会帮忙。

从为人来说,林大娘还是比较喜欢沉盈这种品性的。

她欣赏这种与人为善的人。

“您说。”刀大将军这时候开了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