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嘉让道,“爹,我背你吧。”

“干什么,嫌我走路慢啊。”要是宋嘉让敢说个是,宋荣决定一脚踢死这小子。

“不是,我是想孝顺孝顺爹。”

宋荣笑,“什么时候学的甜言蜜语了。”

宋嘉让站在宋荣面前,微微伏腰,“上来吧。”

宋荣抬手拍他屁\股一记,笑着往前走,“我还没老到要你背呢。等以后真到了要你背的时候,也这么好说话就行了。”

宋嘉让跟上去,不满地,“有老爹您言传身教,我怎么可能会不孝顺呢。”老爹可是帝都出名的孝子。

“嗯,帮你记下了。”

父子两个说着话儿到了书房,应酬了一天的客人,宋荣是真的累了。他累的时候,并不想去美妻贤妾那里,只愿一个人在书房清静清静。

宋嘉让吩咐小厮去厨下端醒酒汤来,宋荣这书房相当宽阔,连着一间小卧室。宋嘉让扶老爹去小卧室的榻上坐了,给老爹铺好被褥,扶他过去,说,“爹,要不你泡个澡之类的,去去乏。”

“不必。”宋荣坐在床畔,抬起一只脚。宋嘉让俯身为老爹褪了靴子,见老爷是不肯动了,又伺候着老爹去了腰带、脱了外袍,扶他到床间躺上,拉起薄被盖好。待小厮端来醒酒汤,又递给老爹喝了。

宋荣一口气灌下去,觉着儿子服侍虽然远不如妻妾侍女舒服,却让他格外的舒心。宋荣闭着眼睛,“头有些疼。”

宋嘉让自幼习武,对于人体穴位之位还有些了解,就坐在床头给老爹按按,说,“爹,我要是劲大了,你说一声啊。”宋嘉让是习武的人,宋荣的身材比儿子还要瘦削一些。

宋荣浅浅的“嗯”了一声,头部的舒服让他稍稍缓解了些疲惫,宋荣双眸微阖,问,“你看吴双与秦峥如何?”

宋荣一开口,宋嘉让才想起来了,说,“爹,他们两个对丫头有意思吧?”

见老爹没吭声,宋嘉让估计自己是猜对了,顿时心下上火,“一个个的,原来没安好心。”打他妹妹的主意呢。

宋荣道,“女孩子早晚得嫁人,难道能留在家里一辈子?”

“这也忒早了吧,丫头才十三。”宋嘉让不轻不重的给老爹按着头皮,说,“十七八出嫁也不晚。”

“你以为到了年纪说成亲就能成的?”宋荣道,“你的亲事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嘉言的。她是女孩子,更当慎重,得多看两年。”

宋嘉让更关心妹妹,想了想,道,“秦峥是自幼一道长大的,他早就对丫头殷勤的很,稳妥。吴双才学比秦峥好,不过,对他不算太了解。”

“你与吴玉交过手,他武功很不错吧?”

“比我强。”宋嘉让坦白的说。

宋荣闭着眼睛道,“日后,吴双会在你身上下工夫的,你好生观察他。”

宋嘉让应了一声,问,“爹,难道就给丫头从他们两个里面挑?”

“不急,嘉言怎么着也得芨茾之后再订亲。”

宋嘉让说,“爹,你趴着,我给你按按脊背。”

宋荣笑,“果真长大了,知道孝顺了。”就翻个身趴起一。

宋嘉让顺着经脉的走向给老爹按着,打听,“爹,你给我看的是哪家的姑娘啊?”

宋荣笑笑,问,“很想知道?”

“到底哪家啊?”终身大事,怎么会不想知道呢。

“不告诉你。”

宋嘉让对于父亲自然是很敬重的,但是,他又常常被宋荣噎个半死。宋嘉让还想再问问呢,尚未开口已听到父亲微微的鼾声。

别人只看到宋子熙少年得志,官场得意,深得帝心,却无一人明白这背后艰辛。见父亲疲惫至此,宋嘉让为父亲将被子盖好,悄悄的退出了书房。低声吩咐外面小厮好生守着门,不要让别人扰了父亲休息。

宋嘉言的婚事,宋荣是庄家,他自是不急的。倒是秦峥,原本有七八分的把握,如今冒出吴双这么一个才貌双全的劲敌,秦峥非常不放心。

回到家去祖母那里请安,正听母亲赞宋嘉言呢,“如今可是出息了,说话做事有分寸,为人也和气。”起码不是先前噎她个半死的模样了,秦三太太笑,“就是相貌模样,也长开了,长眉杏目鹅蛋脸,一看就有福气。”如今秦三太太倒是回转过来了,儿子对于儿女之事没有半分动心的模样,秦三太太暗地里也急,再加上之前险被罗夫人坑了,现在她实在觉着宋嘉言是再好不过的媳妇人选。何况,两年未见,宋嘉言的确是出息了。只要宋嘉言不要再说那些噎死人的话,秦三太太觉着,自己完全可以接受这个媳妇。

见儿子回来了,秦三太太热情的问,“帮着你宋叔料理清了吧?”

秦峥点点头,给祖母、母亲请了安,推说累,就回院里歇着了。

过了两日,秦峥方将吴双对宋嘉言有意之事说给了祖父听。

秦老尚书原本觉着秦峥对宋嘉言就是些小儿女情思,少男少女一处长大,正是青春萌动的年纪,宋嘉言又有几分可爱之处,孙子动心不足为奇。只是,秦老尚书未曾料到孙子这般在意宋嘉言。

秦老尚书不慌不忙,问孙子,“你是如何想的?”

“原本我是想着兴许能在出门前订下与言妹妹的亲事,再出外游历。如今看来,没这个可能了。”宋家不是就他一个选择,若有比他好的,宋荣肯定会将宋嘉言另许他人。深深的吸一口气,秦峥道,“若是纠缠于婚事,一直在帝都这样耗费光阴,下科春闱一事无成,宋大叔更不可能将言妹妹许配给我。我如今才学虽不比吴双,不过,我与言妹妹一道长大,算是青梅竹马。吴双毕竟底细不清,宋大叔是个谨慎的人,在言妹妹芨茾前,是不会订下她的亲事的。我想着,收拾好东西,这就与杜君一道出门游历,用心苦读,以期下科春闱有个好成绩。”若因儿女私情,就粘粘乎乎的没个男人样,不要说宋荣,就是秦峥也会看不上自己。

秦老尚书欣慰的点点头,“你放心去游历念书,余者不必担心。像你说的,子熙不会这么快的决定女婿人选。”秦老尚书何等老谋深算,拈须笑道,“你只看到吴双底细不清,我告诉你,这兄弟二人身上,且有的是事儿呢。”

秦峥微惊,就听祖父沉声道,“便是宋子熙兄弟当年,文采出众,考的都是文榜。如今吴家兄弟,一个文状元,一个武状元。寒门出身的文状元向不少见,但是,吴玉能中武状元,武功、兵法,都是一流。他们兄弟自陈出身寒门,到帝都都穷困落魄到要去老梅庵做守林人。若是寒门之人,断没有条件调理出一个武状元来。”

“子熙心思缜密,远胜常人。我能想到的,他亦能想到,凭他的聪明,怎会将女儿嫁给身份不明之人。”秦老尚书望向他,“只要你争气,子熙一定会选择更稳妥的秦家。你只瞧见如今吴家兄弟光芒万丈,自来光芒万丈之人,多是一耀即逝。男人,最终还是要靠本事说话的。”

秦峥吃了祖父给的定心丸,临走前,还是去了宋家一趟。

宋荣听说秦峥要出去游历,笑道,“趁着年轻,出去走走方好。不然,日后为官,不一定有这样的机会。”又嘱咐了秦峥几句话。

秦峥请求道,“叔父,我这一走,起码要一年方能回来,不知能不能见一见言妹妹?”

这种讨厌的死小孩儿。

宋荣铁面仿似包青天,道,“你已经十六了,言姐儿十三,已是议亲的年纪。你们虽是自幼一道长大,男女大别,规矩如此,不但不能相见,日后这哥哥妹妹的话,也给我收了。”

秦峥眼中流溢出的遗憾就不必提了,宋荣没有半分同情之意,淡淡道,“秦峥,我知道你的心意,只是,愈是如此,你们愈要避嫌。秦峥,你是个沉稳的性子。应该明白情与礼的道理,世人对女孩儿向来苛刻,自来言能杀人。我就是欣赏谁、把女儿嫁给谁,只会依礼法三媒六聘而行,绝不会让我的女儿与什么人私会。这是我的规矩,也是我们宋家的家风。以后,我不希望听到这种逾矩的话。”男未婚,女未嫁,来他家就要见他闺女,宋荣没一巴掌把秦峥抽出去,就是看两家人的面子了。

秦峥连忙道,“叔父,我不是那个意思。”

“如果你有别个意思,如今你早被我赶出宋家了。”宋荣道,“你已经十六了,说话做事要周全起来,不要辜负家里对你的期望。”

挨了宋荣一通训斥,秦峥面红耳斥的找宋嘉让辞别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至于什么为宋嘉言要死要活掏心掏肺玩儿命决斗类的情节,绝对是没有的~~~而且,可以不必脑补了,心肝儿们,你们脑补的跟接下来的情节,实在八杆子搭不着啊^^

晚安啦,我的心肝儿们~~

第82章杨家

秦峥与杜君外出游历,朋友们还送了他们一程,吴玉吴双也去了。吴玉秦峥还算有些风度,反正是忍着吐血,二人还能说笑几句。

待秦峥离开帝都,吴家兄弟接着跟皇帝陛下请假,大意是,如今兄弟二人都考上了状元,也算小有出息,想着接父亲来帝都享享清福。

昭文帝道,“朕听说好像你们的父母已经过逝了。”本来没爹没娘父母双亡的,怎么突然又要接亲爹来帝都,这都哪儿跟哪儿啊,便是昭文帝也忍不住问一句。

吴双道,“臣的母亲与养父均已过逝,臣的生父还活着。”

别人顶多一亲爹一干爹一后爹,这三种爹都很好理解,后爹,也称养父。一般亲爹死了,亲妈改嫁,就有了后爹。但是,吴家兄弟你这亲爹还活着呢,怎么又有养父了?偏偏养父又死了?这关系复杂的哟。

你们到底啥子出身哟。

不要说昭文帝,帝都关注这兄弟二人的有心人都好奇,先时称自己父母双亡的人,忽然之间蹦一亲爹出来。既然亲爹还活着,身为子女,怎么能说自己父母双亡呢?

礼部尚书李修竹李大人实在看不过去,道,“吴大人,令尊既然在世,您先时怎么说自己无父无母呢。”亏他先时还想招吴忧做孙女婿呢,平日里瞧着不错的小伙子,怎么这般不靠谱呢?到底年轻啊!

“这是家父的交待,下官实有苦衷。”

李尚书道,“陛下在上,吴大人但有苦衷,不如向陛下申斥。”

吴双依旧不肯说,“下官想先接家父来帝都。”

昭文帝懒得再问了,大手一挥,给了吴家兄弟一个月的假。吴家兄弟自江南永嘉而来,路途遥远,假期少了真不成。

原本宋荣还想令宋嘉让试一试吴家兄弟呢,结果,吴家兄弟忽然蹦出个爹来,这又请了假回老家接早已在吴家兄弟嘴上不知死了多少回的生父。便是宋嘉言听到这事儿,都忍不住腹诽,若是哪天吴家兄弟早死的娘给还了阳,她半点儿不会觉着奇怪。

吴家兄弟身上颇多诡谲之处,宋荣索性不再考虑他们。倒是有人与宋荣说亲,还是很不错的人家,禁军统领杨大将军家的嫡三子杨辉。杨辉今年十七岁,去年刚考了武举人,宋荣倒见过杨辉几面,小伙子相貌不差,能考中武举人,应该有些才学。

宋嘉让对于他爹的善变,简直无语了,先时还说要从秦峥吴双两个里面选呢,如今有人给说杨家公子,他爹立刻就变了主意。

宋嘉言在仁德王妃的花宴上见到过杨太太,瞧着很慈和的一个人,拉着她说了许多话,“听说大姑娘早就帮着你太太管家理事了,真是能干。”

宋嘉言笑谦,“只是给太太打个下手而已,一些小事,又有太太巴巴的瞧着指点,哪里称得上能干。”

她早打听过了,说宋家大姑娘**岁地便代管过内宅,能干的很。听宋嘉言谦虚,杨太太笑问,“姑娘在家都做些什么消谴?”

宋嘉言笑,“多是陪着老太太说话,看书练字,姐妹们说笑玩乐。”

“姑娘喜欢看什么书?”

“多是史书之类。”

说了几句,杨太太愈发满意,笑着拍拍宋嘉言白嫩的小手儿,“可惜我没有女儿,见了你们这些女孩子就爱的不行。姑娘别嫌我啰嗦。”

“小女岂敢。”

杨太太笑对小纪氏道,“宋太太实在好福气,有两个鲜花儿般的女儿,叫人瞧着眼热。”

这个时候,小纪氏并不谦虚,笑道,“我家这两个丫头,别的不敢好,懂事贴心是一等一的。”

杨太太给了见面礼,笑道,“简薄的很,不要嫌弃,拿去赏人吧。”

宋嘉言宋嘉语双双谢过,就去找小郡主了。

宋嘉语对宋嘉言眨眨眼,抿嘴一笑。

小郡主与宋嘉语同龄,也已是亭亭玉立的少女。小郡主与宋嘉语都是帝都城有名的小才女,不过,宋嘉语颜色更胜一筹。因此,来郡王府的时候,宋嘉语都会挑寻常一些的衣衫打扮,不然,稍不提防,就会抢了小郡主的风头儿。

当然,自知容貌娇美的宋嘉语已是稳胜小郡主,故而,纵使刻意低调些,她也不会放在心上,言行举止都从容有度。这也是宋嘉语多年修炼的功力了。

小郡主笑,“言姐姐一去山上两年,可是叫我们思念的很。”

姐妹两个对小郡主福身一礼,小郡主摆手笑道,“咱们自幼一处玩儿到大的,你们总是这样多礼。”拉着两人到凉亭坐了。

仁德郡王府的花宴,每年总有个六七场。宋家姐妹熟门熟路的很,倒是有些两年未见到宋嘉言的闺秀与她纷纷打着招呼,还有好奇的问,“宋姐姐,你去老梅庵这么久,那里到底如何?大长公主严厉吗?”

其实,大家都在好奇这事儿。宋嘉语一听人有这样问,就翘起了唇角,果然,宋嘉言不紧不慢的“啊”了一声后,端起侍女刚捧上的茶,呷一口,说,“这茶真不错,郡主,这是今年的龙井吗?”

小郡主笑,“是啊。言姐姐喜欢,我送一包给你。”她与宋家姐妹自幼认得,宋嘉言早便是个厉害人物,想从她嘴里听到老梅庵如何如何的话,纯粹自讨没趣。

“郡主总是这样大方。”宋嘉言笑,“偏了您不少好东西。”

小郡主笑,“这有什么,一包茶而已,难得你喜欢。”

景惠长公主家的女儿姚馨笑,“郡主这儿的茶都是御赐的好茶,宋姑娘的嘴儿向来高。”

宋嘉言笑,“要不然,也配不上郡主的好茶。”

如今她母亲刚刚恢复原来的品阶,只是,一见到宋家姐妹,她这火儿便压都压不住,不由得便想刺宋嘉言一句,结果被宋嘉言噎回来。姚馨冷笑,“在老梅庵两年,宋姑娘还是这样伶牙俐齿。”

宋嘉言端起茶再呷一口,不理会姚馨,只管对小郡主笑,“郡主这茶呀,越品越觉着味儿好。”

小郡主望向表姐姚馨,果然要被宋嘉言气炸的节奏,小郡主忙道,“表姐尝尝这葡萄,早上刚送来的。虽说姑妈那里肯定有,表姐不缺这个,到底是我的一番心意。”

宋嘉言起身,去窗边廊椅上坐了。

回家时,宋嘉语在车上对宋嘉言道,“姚馨也到了说亲的年纪,因景惠长公主素有跋扈的名声,竟无体面人家愿意与姚家结亲。她不说收敛些,还在外头丢脸,真不知道长脑袋做什么。”

宋嘉言摇着团扇笑,“理她呢。自讨没趣。觉着小郡主叫她声表姐,她就高贵了呢。”仁德郡王是郡王之尊,接理他的女儿,最多不过封个县主就到头儿了。结果,皇帝破例封了郡主。同是皇室中人,亲王郡王之女都是有爵贵女,公主之女却只是寻常闺秀。

宋嘉语打趣道,“我看杨太太是瞧中你了。”对她只是简单的问话,对宋嘉言那种热络哟。宋嘉语也知晓如今家里正在为宋嘉言相看人家儿,她小一岁,怎么着也得先说姐姐才轮得到她。不过,少女的心思,对这种事,总是有非同一般的敏感。

宋嘉言笑着瞟她一眼,“我就不信你没这一天。”

宋嘉语两腮微红,嗔道,“反正是你在先。"

宋嘉言单指挑起她的下巴,啧啧两声,笑着调戏,“小美人儿,羞什么?脸怎么红了。”

宋嘉语拍开宋嘉言作怪的手,揉揉发烫的脸,“你还做姐姐呢,多大了还没个正经样子。”

“看你这害羞劲儿,我是你姐姐,你都这样羞,如何使得?”

宋嘉语娇声嗔道,“哪里有人像你这样。你在外头可千万别露出这种怪样来,好丢脸。”

宋嘉言哈哈一笑,不再逗她。

如今渐渐长大,小时候争强好胜的心也淡了些。亲姐妹就她们两个,宋嘉语如今倒觉着与宋嘉言有了些姐妹的意思,低声道,“你知道不?表姑她们要搬出去了。”

“父亲给表叔置了宅子给了庄子,说明年待表叔大些就给他寻个差使。表亲的亲事已经定了,舅婆的意思是早些叫表叔成亲,说是定了腊月的日子。总要提前过去暖暖屋子,这样成亲的时候有人气。”宋嘉言不以为然,倒是辛竹筝这两日精神头儿不大好,今日郡王府的花宴也没跟着一块儿来。

宋嘉语与辛竹筝相处的时间比宋嘉言要久,道,“我看,表姑似不想搬的意思。”

宋嘉言笑,“不管住在哪儿,她也是姓辛。”愿意不愿意的,宋荣根本没叫小纪氏帮着辛竹筝相看亲事。倒是辛竹筝这几年住在宋家,心渐渐大了。

宋嘉语叹了口气,没再说什么。

回家后去老太太屋里请安,没见到辛竹筝,一打听,竟是病了。

姐妹两个衣裳未换又去辛竹筝的院里瞧病,辛竹筝脸色微微泛白,见她们盛妆而来,心里更不是滋味儿,强笑问,“你们这是刚自宴会回来么?”

宋嘉言关切的问,“表姑哪里不舒坦,可请了大夫?”

辛竹筝笑,“没事,约摸是天热,中了些暑气。翠飞给我煎了剂安神汤,再躺躺就好了。劳你们顶着大太阳的来瞧我,你们还没换衣裳呢,去吧,我没什么大碍。”

两人都陪辛竹筝说了会儿话,便起身告辞了。

宋嘉语与母亲说了辛竹筝的事,道,“我看,表姑像是心病。”

小纪氏笑笑,“心不心病的,你表叔婚事定下来了,她也到了说亲的年纪。有舅老太太、有你表叔,也轮不到别人插手。”便是宋荣也不愿管辛竹筝的婚事,实在是高不成低不就。好在有亲娘亲哥哥,推也好推。何况宅子庄子都给了,连辛竹笙的聘礼都是府里出的,花了上千银子呢。

摸摸女儿娇嫩的脸蛋儿,小纪氏笑,“待你大姐姐的事定了,就轮到你了。”

宋嘉语问,“大姐姐那个,就是杨家吗?”

小纪氏笑,“瞧着杨太太似有这个意思,还得看你爹爹怎么说。”

果然没过几日,杨家托了交情不错的同僚来宋家说这桩亲事。

那一天见过宋嘉言后,杨太太回家就是一幅喜气盈腮的样子,与丈夫道,“模样、谈吐、规矩,都是一等一的好。识书认字,理家管事也没问题。就是宋大人,虽是寒门出身,人家可是中过状元的人,最有学识不过。我看这桩亲事不错,你快些去跟宋家提一提。如今可是有不少人打听宋姑娘的亲事,别迟一步被人占了先儿。”

杨大将军是领兵打仗的人,军情如火的脾气,自家有意,便寻了知交去跟宋家提了亲事。杨大将军想的简单,自己儿子也算薄有功名,要是宋家看不上,只能说宋家眼光高,自然并不算丢脸。若是蹉跎踟蹰的错过时机,这就可惜了。

杨家人做事向来有效率,宋荣是文官,以往从未考虑过武官系统的人家。不过,杨大将军深得昭文帝信任,不然也不能做了禁卫军统领。杨家来提亲,宋荣着实有些心动了。

宋荣此人,行事向来稳妥,何况是女儿的亲事,他并非一口回绝了杨家,亦未应下,只说要考虑一二。杨大将军便知有门儿,他倒也不急,只叮嘱儿子好生读书习武。心里却是明白,宋家约摸是要打听打听他家小子,若是打听觉着满意,宋家估计不会拒绝这门亲事。

杨大将军对于自己教子方面,还是十分自信的,且任宋家打听去。

宋荣打听杨辉的为人品行还不错,是个上进的孩子,且杨家家风也是有名的好,三个儿子都是杨太太嫡出,并无庶子庶女的麻烦,便跟宋嘉言说了杨家的情况,宋嘉言早有对策,道,“婚事虽说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真正盲婚哑嫁的也没几人。咱们跟杨家并不大熟,杨家的公子我也没见过。若父亲打听着他品行尚可,不如见上一面。”

宋荣问,“你打算怎么见?”

“过几日,老太太去庙中上香礼佛,问一问杨太太去不去。”宋嘉言道,“想来杨公子定也想见见我的。”

宋荣还算比较开明的父亲,就允了宋嘉言。

作者有话要说:宋荣难道会在吴秦两棵歪脖树上吊死么????哦哈哈哈哈~本来想多写一些,实在写不完庙里的事,就放到下章吧,下章更有趣~~~

第83章杨辉

不出宋嘉言所料,杨三公子听说母亲要给他说宋家的姑娘为妻,也憋着心气儿想瞧瞧宋嘉言的品貌,一听说宋家约了母亲一道去庙里上香,杨三公子立刻撺掇母亲道,“我去安排车马,伺候母亲去庙里。”

杨太太历经世事,有什么不明白呢,心里有数的很,指尖儿戳儿子额角一记,道,“我早跟你说了,宋姑娘品貌一流。你去可以,给我规矩些。若是唐突失礼,叫人宋家瞧了傻小子,说不定人家就不乐意了呢。”

杨辉此时也明白了,这是宋家有意要相看他呢。杨辉撇一撇嘴道,“倒不是儿子自吹自擂,儿子自幼就读书习武,并非纨绔子弟,日后也是想着建功立业呢。若是宋家相不中儿子,定是他们没眼光!”

杨太太哭笑不得,笑斥,“快收了这幅嘴脸,到时穿件体面衣裳,老老实实的与我一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