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设计的秦淑妃禁足失宠,既撕破了脸,秦家也没客气,到处疯传宋嘉言清白有失的闲话,把宋荣气的够呛。

宋嘉言不愿在闺中消磨时光,时常换了男装去铺子里打理生意。至于秦淑妃的事,宋嘉语升了德妃之位,即使宋荣有意要弄死秦家,此时宋家也不好再出手做什么了。

秦峥大婚那日,宋嘉言正在铺子里看账,听到外面锁呐锣鼓鞭炮之声,宋嘉言出去望一眼,或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宋嘉言出了铺门,抬头正看到秦峥望向铺子方向。两人四目相对,秦峥心下大恸,宋嘉言轻声一叹。

转眼喜队已过。

探花郎联姻亲王府,今日秦家很热闹。

秦老尚书亲自出面与来客寒暄,秦家子弟都出来招呼客人,出嫁的秦斐也回来了。秦峥与宋嘉言之事,秦斐也只能叹一声造化弄人。至于秦三太太,已自家庙接了回府,养好脸上的伤,等着佳儿佳媳向她行大礼了。至于其他交际往来之事,则交由其他太太奶奶负责,秦三太太只要跟在秦老太太身后就好。

这婚礼,热闹是够热闹,只是这热闹中,似乎少了些什么。

来的客人很多,却没有秦老尚书的得意门生宋荣,大家都是聪明人,默契的没有提宋家的事。秦峥神色斯文,只是斯文中只见客套有礼,而不见多少喜气。

及至拜了天地,秦峥敬酒至夜半,送走来客,在书房喝了一盏醒酒汤,就去了新房。

小郡主已经换下喜服,重洗过脸、匀过脂胭,烛光之下,容光美艳。见秦峥进来,有掌事嬷嬷问,“郡马要用醒酒汤么?”

秦峥将手一摆,掌事嬷嬷道,“热水已经备好了,郡马还是先沐浴,再与郡主圆房。”

秦峥转身就出去了,掌事嬷嬷连忙吩咐侍女,“还不服侍郡马沐浴。”

在侍女的服侍下,沐浴薰香更衣之后,秦峥与小郡主圆房。

第二日,拜见翁姑、认过家人,又去祠堂祭过祖宗,于族谱之上添了小郡主的名子。及至用过早饭,秦峥去书房念书,小郡主对掌事的张嬷嬷道,“今晚郡马过来,嬷嬷万不能多话了。”

张嬷嬷笑,“老奴明白,只是先让郡马知晓郡主威仪,日后好敬重郡主三分。”

小郡主微微一笑,她知道秦宋两家议亲在先,不过,谁叫她相中了秦峥了呢?她相中了,秦峥就是她的。虽然她自认半分不比宋嘉言差,但,还是叫秦峥先识一识宗室贵女的威严才好。只要秦峥对她好,她也会爱他、敬他。

她是郡主之尊,生而富贵,于王室,她见多了不学无术纨绔之流,她却是最瞧不上这样的人。她是郡主,天之骄女,有资格有条件为自己寻一个心仪之人。

洞房之日先给了秦峥一个下马威,今日该是给他一个甜枣,一硬一软,她就不信秦峥会不爱她!对着妆镜里艳光四射的容颜,小郡主自信满满的一笑。

秦峥中午是在书房用的,及至晚上,小郡主苦等不见秦峥回房安歇,她刚要差人去打听缘故,就来了二门当差的婆子回禀秦峥在书房念书,请郡主先行安歇。

因这婆子只在二门当差,并不知晓书房的事,小郡主便是想问一问书房的情形,都无从得知,只得令人赏了银子,命婆子退下了。

张嬷嬷很是不满,道,“要不,老奴过去瞧一瞧郡马?”

小郡主的脸早拉下来了,扭了扭手中精致的绣帕,点点头,“嬷嬷就去一趟吧,令小厨房做几个精致小菜,一并给郡马送过去,告诉郡马,莫要太过用功,身子要紧。”

张嬷嬷点头。

及等第二日,更是连秦峥的影子都未看到。

三朝回门,秦峥早早的准备好,送小郡主回了亲王府。

新婚时节,又是初婚,能如秦峥这样淡然的人委实不多。你要说他不恭敬,那是假话,秦峥言行举止,无一不妥。

还是那句老话,欠一丝喜气。

大喜的日子,脸上无喜。

女婿这样,仁德亲王心下微沉,温声道,“我这女儿,在家时被宠坏了,还要女婿多包容她。她有不对的地方,女婿多指点她。”

秦峥道,“王爷言重了,郡主贵女之身,样样妥当,事事周全,无一不好。”

仁德亲王笑,“哦,你们刚刚成亲,你就看出她妥当周全了?”

秦峥道,“是。”

仁德亲王原是想打听闺女嫁人后的情形,见秦峥只说了一个“是”,仁德亲王顿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仁德亲王的世子、小郡主的亲兄长穆宣见秦峥半死不活的模样,心下便有不悦,沉下脸问,“妹夫,你有不悦之事吗?”

“回世子的话,没有。”

穆宣道,“看你脸上无半分喜气,我还以为你对我妹妹不满呢?”

“太后赐婚,郡主贵女下嫁,秦家满门荣耀,秦峥三世之幸。”

穆宣也被噎的没了话。

与嫂子母亲相见过,李王妃便打发儿媳妇去查看宴席,挽着女儿的手到卧室询问女儿嫁人后的情形,小郡主眉间一抹哀愁,低首轻声道,“女儿一切都好,母妃不必为女儿担心。”

看这模样,哪里像“一切都好”的?李王妃秀丽的眉毛一挑,“怎么,秦家对你不好?”说着就看向陪嫁的张嬷嬷。

张嬷嬷低声禀道,“郡马只在第一日与郡主圆房,余者再未踏入新房半步。”

李王妃大怒,“这是什么意思!”

不论秦峥是什么意思,李王妃就是气死也不能说女婿不进女儿的房门是错!人家又不是没有圆房!不过,在秦峥与岳父大小舅子用过午饭,想着接小郡主回家时,李王妃派人传话出来说要留女儿住几日。秦峥恭恭敬敬地,“王妃吩咐,秦峥万不能有异议,待小郡主何时驾临秦家,知会秦峥一声,秦峥必定恭敬以待。”说完,礼数齐全、恭敬无比的辞别仁德亲王与大小舅子,秦峥便告辞了。

仁德亲王暗暗叹气。

果然,回房就看到李王妃哭的红肿的眼睛,李王妃抱怨,“你还有心思与那小子喝酒,你可知道秦家是怎么委屈咱们女儿的?”

接过来,仁德亲王细细的听李王妃说了秦峥成亲后倍加冷落女儿之事。仁德亲王皱眉,“这亲事,咱们心知肚明,是从人宋家手里抢的。你觉着女婿是傻子?他能不知道里头的内情?”

“秦宋两家,通家之好,说不得女婿与宋大姑娘以前就认得。咱们闺女抢了亲事,女婿心里不见得不别扭。”仁德亲王叹道,“他心里别扭不乐,就该让女儿好生在婆家服侍公婆,做足了媳妇的本分。女婿看到她的好处,自然心软,慢慢的也就回转过来了。你这样拦下女儿,他正好自己回去!女儿总是在娘家住着,与女婿见面都不能,愈发生疏,这样感情何时能好?”

李王妃并不是个笨的,哭道,“我舍不得。我自己千娇百宠的女儿,送过去这样给人作践,我舍不得!”

“什么是作践!”仁德亲王怒拍几案,道,“难道服侍公婆是作践!”

李王妃泣,“原本以为他中了探花,定是个知礼的,如今看来,不过如此。”凭女儿的身份,哪家不是高待三分,偏生秦峥就能做出这样的事,想到女儿面容之上的憔悴,李王妃心中已有悔意!

仁德亲王亦是心烦,道,“先时我便不同意这桩亲事,还不是你想方设法的要给女儿求了来!”

“王爷只知抱怨我,倒是想个法子叫那小子服了软儿才好。”

“服什么软?女儿不是公主,没法子自建府第。好生在家住几日,就送她回去,叫她好生在秦家住着。”

李王妃哽咽着应了,第二日又教导了女儿些驭夫之术,及至女儿在家住了三日,就着人往秦家送信儿。秦峥亲自接了小郡主回家,继续住书房。

小郡主满腹心机手段,苦于见不到秦峥的面儿,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

小郡主并非坐以待毙之人,将心一横,直接哭到秦老太太面前,“虽是读书要紧,如今五爷于书房夜夜苦读,我实在担心五爷的身子骨儿是否吃的消。又不敢打扰他读书上进,只得命人夜夜送了宵夜过去。我听说书房里连个细心的丫头都没有,心里记挂的很。求老太太开恩,让我过去服侍五爷吧?”凭她郡主的身份,要去书房啥的,根本没人敢拦!不过是礼法上知会秦老太太一声,不令秦家人挑理罢了。

孙子的事,她如何不知?眼瞅着孙子日子过成这般模样,秦老太太叹道,“婚前,峥哥儿便把他房里的大丫环都打发了。至于书房,因在前院儿,向来没有丫环服侍。郡主贵女之身,去前院儿,未免不妥。”她深知孙子的脾性,不是拦着小两口亲近,而是秦峥的脾性,怕是不吃这一套。

小郡主执意要去看个究竟,泣道,“我嫁过来,是想与五爷一心一意的过日子。如今连好生服侍五爷都不能,还有什么脸呢?”

秦老太太无奈,“那你过去瞧瞧她。”

小郡主当晚就去了,第二日,秦峥干脆连家也不回了。

这时,小郡主才明白,她嫁的这个男人心有多冷。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秦峥大婚了,宋嘉言的生意做的有声有色,李睿自福闽从帝都,已是隆冬时节。

李睿回家就知道了宋嘉言与秦峥婚事告吹的事,李睿微怔,没有说话,只是长长的叹了口气。李思于去年已经嫁了,李睿还光棍儿着。打量着儿子的脸色,李太太斟酌道,“若是你觉着还成,我厚着脸皮去探探宋家的意思。”

“大姑娘无一不好,只是今人势利,她给逆党做过人质,同秦家议亲的事也没成,现在流言不少,她这婚事就有些艰难。”李太太深知宋嘉言的脾性品格,很为宋嘉言不平,心下却又有几分庆幸,道,“我是真心喜欢她这的脾性,以往她跟你妹妹常来常往的,这几年你不在家,大姑娘时常来看我。咱们家,不是那等幸灾乐祸的刻薄人家儿…”

“娘,你说什么呢。”李睿俊美的脸上有丝羞恼。

李太太叹,“你是我生的,你想什么我能不知道?这也不是趁火打劫的意思。就是现在,我也没外待过她。再者说了,我看大姑娘不是那种势利的人。”瞧不起儿子做生意什么的。

李睿听母亲说完,呷口茶,已然恢复平静,道,“不成。宋大叔不会答应的。”宋荣朝中重臣,就是为自己阖府名声考虑,也不会把嫡长女下嫁商贾之人。虽然李家并非商贾之家,李睿也算不得商人,只是,他于官场上的前程根本看不到,与宋家是两路人。如今宋嘉言的情况,进一流的人家有些难了,若是宋荣能降底些标准,许嫁宋嘉言并非难事。

“就是言妹妹,我看她对我根本没其他的意思。”这也是李睿拦住母亲的原因,他知道宋嘉言不差,起码与宋嘉言相处,让人觉着很舒服,但…在这个时节,把这种意图打到宋嘉言身上,实在是辱没了宋嘉言。寻常女人,在她落魄的时候求亲,或许是爱。对于宋嘉言这样骄傲的女子,你见过她荣耀光彩的时刻,那时不曾开口。此时开口,已经晚了。

李太太深觉机会难得,再次道,“打听一下又没什么?”

“母亲不必去。”李睿道,“我待她跟思儿是一样的,母亲想多了。”

李太太叹口气,终于不再说话了。

永安宫内。

宋嘉语正在欣赏娘家送来的寿礼,今年,她十六岁。

一时,昭文帝来了,宋嘉语连忙起身见礼。昭文帝扶她起来,笑问,“爱妃在看什么?”

“陛下过来,也不令人通传,臣妾多失礼啊。”宋嘉语娇俏无比的嗔了一句,笑着指了指桌间的金玉玩物,“陛下看,这是今天臣妾母亲进宫请安给臣妾带的生辰礼。”

昭文帝拿起一件羊脂玉杯瞧了瞧,笑,“不似东穆之物。”

“陛下好眼力,这是杜若国的东西。”

“说来,朕万寿节时,你父亲献的寿礼也有几件杜若国的东西,很是精致不错。”

宋嘉语笑盈盈地,“我大姐姐有一处洋货铺子,以前都是做西蛮北凉那边儿的生意。有一年,大哥哥跟着二叔去了福闽,还跟着船队到了杜若国。后来,同大姐姐做生意的李家公子也喜欢到处跑。这两年,大姐姐的铺子就开始做杜若国的生意了。”

“还有,陛下可不要误会,虽然二叔在福闽,大姐姐可没求二叔关照过她的铺子。”宋嘉语眉开眼笑的说。送东西的时候宋嘉言便叮嘱了宋嘉语,让她将家里在做洋货铺子的事儿跟昭文帝透个信儿。宋嘉言觉着,昭文帝对于朝臣什么的,大约心里有数。不过,不论有没有数,还是事先报备好,省得昭文帝瞧着宋家一介寒门出身拿出这样贵重的东西,再多想之类。

昭文帝笑,“偏你想的多。”大臣手里,哪个没有一二产业,这在昭文帝眼里并不算什么。问宋嘉语,“怎么你大姐倒与谁家公子做生意?”

宋嘉语道,“是李家公子,很会酿酒的李翰林家的公子。李翰林与我父亲以前是不错的朋友,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就绝交了。原本,我们小一辈根本不知晓这些事。后来,我们年纪大了,我和姐姐要学着理家管事,打理铺子之类也要学的。”接着,宋嘉语便将宋嘉言出题请大掌柜,然后李睿来破题的事说了。

昭文帝哈哈大笑,他早知此事,只是不知晓的这样清楚罢了,笑,“朕只以为是子熙出的题目来难人呢。”

“臣妾也只是跟陛下一个人说,陛下可不要告诉别人。”宋嘉语端过侍女捧来的茶,双手捧给昭文帝,认真叮嘱他,“女孩儿家不好传出太多名声出去的。”

昭文帝给宋嘉语天真可爱的模样逗笑,搂住她娇美的身子,轻轻的呷一口茶,笑,“你大姐姐很聪明啊。”

“那是。”对于宋嘉言的智慧,宋嘉语没有半点怀疑。

“就是脾气不大好。”

宋嘉语撅下嘴巴,“那也要看对谁了。大姐姐对家里人,向来极好。”

昭文帝轻捏她粉颊,笑,“朕又没说你大姐姐不好,怎么不乐意了?”

宋嘉语笑着拍去昭文帝的手,挽着他的胳膊,将粉嫩的小脸儿倚过去,明媚的笑嗔,“那也不许说。”

“好了,不说不说。”

两人正说笑些没营养的话,便有宫人来报:淑妃娘娘生产了。

宋嘉语一惊,继而道,“陛下去瞧瞧吧,淑妃是头一胎呢。”

昭文帝现在很缺儿子,宋嘉语这样说,他也有意要过去,抬眼却见宋嘉语眼中闪过一丝伤痛,接着,明媚的桃花眼里两行珠泪滚落下来。昭文帝一叹,想到宋嘉语小产的那个孩子,搂住她娇软馨香的身子,昭文帝柔情大发,道,“朕不去了,朕守着你,好不好?”

“陛下过去吧,臣妾就是太羡慕淑妃了。”宋嘉语别开脸擦干眼泪,大大的桃花眼里还残留着一丝惹人疼惜的潮意。强挤出一抹笑,宋嘉语唤了昭文帝的内侍进来,目送昭文帝去了淑和宫。

及至昭文帝远走,宋嘉语仍站在宫门远望那空无一人的青石道,徐姑姑捧着一领大毛氅衣出来,轻轻的为主子披至肩上,柔声道,“主子回去吧。”

“好。”依依不舍的再望一眼,宋嘉语随着徐姑姑回了永安宫。

淑妃,我绝不会再给你任何机会!

作者有话要说:还有一小更~~~~~

第124章称意

秦淑妃于腊月二十六产下一子,昭文帝赐名安,七皇子,穆安。

因为临近新年,皇家过年,与寻常人家一般,忙碌的很,故而七皇子的洗三礼并没有大办,转眼已是新年。

孩子们都已经长大,宋家的新年便不若往时热闹,不过,有福姐儿承欢膝下,倒也和美。福姐儿年纪小,早早就困了,由奶娘抱到隔间儿服侍着。宋嘉言、小纪氏、戚氏陪着老太太打牌守岁,到了子时宋嘉让、宋嘉诺兄弟出去放了许多烟花,诸人出去瞧着将烟花放了,就各回院里睡了。

大年初一便是李睿的生辰,收到宋嘉言送的水仙花,李睿微微一笑,提笔下了帖子,正月十五请宋嘉言出去游街看花灯。宋嘉言趁机鼓动宋嘉让带着戚氏出去逛逛,国公府的规矩较宋家不是严厉一丝半点,戚氏只在少时跟着兄长们看过花灯,及至少女亭亭,就再没去过了。宋嘉言这样一说,戚氏还怪不好意思的,道,“老太太、太太白天都要去宫里赴宴,我不能服侍。到晚上,正该服侍老太太、太太。”不只是害羞的原因,做人媳妇与在娘家做姑娘是不一样的,戚氏是个稳妥谨慎之人,尽管心里情愿,还是有些踟蹰。

宋嘉言笑劝,“嫂子只管一道去,老太太、太太那里我去说。好嫂子,就当疼我吧。嫂子若不去,大哥哪里有心思带我去啊。嫂子跟着大哥哥去,我才好一道去啊。”打趣的戚氏轻轻掐她一记。

见宋嘉言难得好兴致,妻子嘴里推辞着,眼里满是笑意,定是想去的。宋嘉让爽朗一笑,“去就去吧,往年我们常出去看花灯,去年二妹妹备选,家里忙乱,这才没去。”

宋嘉言笑,“出嫁从夫,既然大哥允了,大嫂就是同意了,我这就跟祖母说去。”

老太太素来宠爱宋嘉言,想着宋嘉言这两年颇多坎坷波折,叮嘱一句,“戴个帷帽啥的,跟你大哥大嫂一并出去乐呵乐呵。宵禁前回来就是了。”孙子自成家后越发稳重,故而,有宋嘉让跟着,老太太并不担心。

宋嘉言笑应了,“二弟这就要准备考秀才了,也有二弟一并出去放松放松。二弟学问早有了,这次考个案首绝对没问题的。”早前两年,宋嘉诺便想下场一试了,宋荣今年绝于开了口、点了头,宋嘉诺考秀才十拿九稳,只是名次的问题。

“去吧。”老太太一并允了。

然后,上元节当日,宋嘉诺算是明白什么叫“电灯泡”了。

宋嘉让与戚氏在前面,两人孩子都五个月了,成亲也有一年多,感情依旧如胶似漆,看着大哥大嫂那粘不开的劲儿,宋嘉诺很有眼力的不好与大哥大嫂同行。再看宋嘉言、李睿,说说笑笑大大方方,谈的全是外头的风土人情,兼或一些生意上的事,宋嘉诺不大明白,也不好插嘴。

宋嘉诺百无聊赖的跟在一畔,抬眼间正看到秦峥静立街边,手里挑着一盏兔子灯,痴痴的望向宋嘉言。

宋嘉言显然也看到了秦峥,微微怔忡后,宋嘉言对着秦峥轻轻颌首。正当此时,戴着帷帽的小郡主飞快的扑过来,轻轻的拉住秦峥的手,柔声道,“相公,见了宋公子、宋姑娘,怎么不说话呢?”说着,小郡主低头望向秦峥手里的兔子灯,笑眯眯的问,“这是送给我的吗?”

秦峥并点不给小郡主脸面,摇头,“不是。”对宋嘉言点头致意后,转身便走。

小郡主已是气极,劈手夺过秦峥手里的兔子灯,努力的保持着仪态,声音中透出一丝遗憾,“不是给我的啊,真是可惜。”说着,两手一松,兔子灯落地,顿时摔的粉碎,里面一截短蜡,滚落地上,火苗一跳,随之熄灭,只微微浅烟,消失于上元节的夜空中。

秦峥眉目淡然,没有半分动容,道一声,“不是你的,打碎了,也不是你的。”抬脚走了。

若不是有张嬷嬷努力扶着小郡主的胳膊,小郡主实不知自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来。眼见秦峥离开,小郡主顾不得与宋家人一争长短,抬脚追了丈夫去。

望着秦峥与小郡主离去的背影,宋嘉言浅浅一笑,李睿笑问,“很开心?”

“是啊,知道她费尽心机把日子过成这样,我很称意。”

自从太后赐婚,秦家与仁德亲王府商量定亲、成亲的日子,以秦峥年纪大为龄安排的急促紧密。秦家这样的热络,小郡主以为秦峥对她,起码是有些情义的。

不想,秦峥绝情至此。

她嫁过来,非但上讨秦老太太的欢心,下得奴才奉承,便是对婆婆秦三太太,也是做足了礼数。

不想,秦峥绝情至此。

自成亲那日洞房之后,秦峥再未踏入新房一步!母亲告诉她,只要她用心的对待秦家人,秦峥终有一日会心软。如今,秦家人都心软了。小郡主这样低首迁就秦峥,上元节时,秦老尚书隐讳的对秦峥道,“今天是上元节,不要再去书房念书了!书是读不完的,我等着抱重孙。”

秦老太太在晚饭后笑说,“小时候,阿峥他们上元节都会出去赏灯,你们是新婚夫妇,我没别的心愿,只盼着你们和乐。年轻人,出去逛逛吧。”郡主到底是贵女,不好得罪的太狠。如今郡主服了软儿,差不多就算了。日子就是这样,怎么不是过呢。如今亲都成了,说啥都太晚了。

秦峥淡淡地,“有些书还没看完,恕孙儿不能去了。”当下把二老噎的不轻。

不待亲娘秦三太太说话,秦峥行一礼,就去书房了,小郡主勉强笑笑,也回了自己的院里。

小郡主可不是白白嫁入秦家这些日子的,秦峥总是在书房起卧休息,小郡主早安排了适当的人瞅着秦峥的行为举动。秦峥不想与她出门,结果呢?自己偷偷出去!

这些日子,小郡主倍受冷落,见秦峥出门,就想看他去哪?于是,悄悄命人备了车,尾随了秦峥而去,结果呢?她看到了什么!她的丈夫在与宋嘉言眉目传情!

此生此世,小郡主平生头一遭受此奇耻大辱。

追了秦峥回家,小郡主忍无可忍的暴发出来,怒道,“你不喜欢我,你何必娶我!”

秦峥淡淡地,“峥是念书之人,不解小郡主喜欢、不喜欢之意,请郡主见谅。峥娶郡主,是依旨行事。”

小郡主气的面色雪雪白,浑身发抖,指着秦峥,“好!好!”

秦峥根本不愿与小郡主争吵,又去了书房。小郡主砸了满屋子的摆设物件,正砸的过瘾时,听到帘子一响,小郡主以为是丫环婆子进来,一个茶杯砸过去,怒喝,“滚!”

秦老太太“唉哟”一声,小郡主脸色一白,就见秦老太太一人站在门口,捂着额角的指缝间流出殷红的血来。秦老太太毕竟年纪大了,乍然挨了这一下子,立刻脑袋发懵,支持不住,身子一软就摔到了地上。

“老太太、老太太…”小郡主自知闯了大祸,连忙唤了丫环婆子的进来,又命去请太医过来。

哪怕是郡主之身,一茶盅砸破太婆婆的头,这事儿做的,也过了。

景惠长公主的跋扈之名,终于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