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睿道,“陛下已经加派了人手。”

宋嘉言道,“总不能这样被动。”说着,宋嘉言于李睿低语几句。

李睿略一点头,转身去办了。

******

外面的事暂可不提,后宫之中,自从昭文帝颁下立后诏书,就多了几许微妙的气氛。

原本虽然戚贵妃位尊,依旧不过贵妃之位。

哪怕戚贵妃代掌凤印,执掌宫务。

但,贵妃就是贵妃。

贵妃,永远不是皇后。

如今,后位空悬多年之后,昭文帝忽然就要立后了。

皇后,一国之母,名正言顺的后宫主人。

何况,新皇后,是宋嘉言。

别人的滋味儿尚不可辩,宋嘉语已是缠绵病榻许久。不仅仅是因为宋嘉言将要入主凤仪宫,母亲的死,宋嘉语已经悉数知晓。

入宫这两年,宋嘉语早不是当初于内宅沉迷于琴棋书画、天真懵懂的小女孩儿了。母亲突然过逝,这是谁动的手?宋嘉语想宣召家人进宫,结果,连老太太都去了福闽二叔处,家中已无适当的人进宫。哪怕宋嘉语再无知,她也明白,家族的支持并不在她的身上。

依宋嘉言的本事,又是名正言顺的皇后娘娘,父亲支持宋嘉言才是明智的选择。

那,她与她的儿子怎么办呢?

宋嘉语虽经多年调养,但,她天生袅娜多姿、容貌绝美,大家闺秀,少有太过身强体健的。宋嘉语心中存了事,昭文帝对她的宠爱大不如前,无人开解,渐渐的就成了症侯。开始只是身上发懒,如今,竟是连起身都难了。

宋嘉语是宋嘉言的亲妹妹,人家姐妹之间的事儿,自是人家姐妹的事儿。如今这个节骨眼儿上,谁会亏待宋嘉语呢。

戚贵妃更是将药材补品不要钱的送来长福宫给宋嘉语养身子,方太后听说宋嘉语缠绵病榻,倒是亲去瞧了她一遭,还打发了宫人安慰了宋嘉语半日。方太后实在堪比灵丹妙药,不过第二日,宋嘉语便能起身了,也算一大奇事。

戚贵妃只管将自己份内之事打理得清楚明白,待新皇后进宫,她手中这凤印也该交出去了。在一日昭文帝来永安宫消谴说话时,戚贵妃问起端睿公主的亲事。

昭文帝笑,“看来你是有瞧中的少年了?”

戚贵妃捧来一盏温热适口的杏仁酪,笑道,“臣妾可见过几个少年?要臣妾说,结亲什么的,尤其咱们皇家,只要人稳妥就成。臣妾说的,倒也不是外人,若陛下觉着可以,应了臣妾,说明臣妾眼光还不差。若陛下不喜这桩亲事,也勿要恼了臣妾才好。臣妾一妇道人家,可懂什么呢?不过瞎操心罢了。只是,为了端睿,这心哪,想不操也不成。就算瞎操心,陛下看在臣妾爱女之心的面子上,不要怪罪臣妾方好。”

昭文帝笑问,“你就说吧。”

“也不是别人家,正是臣妾的娘家,戚公府。如今戚公府是大哥大嫂袭爵,臣妾虽是庶出,但少时没少得大哥大嫂照顾。臣妾兄长家,有三子四女,长子次子已经成亲,如今唯有小儿子未婚,臣妾见过那孩子,倒还算稳妥。”戚贵妃笑,“与端睿年纪也相仿,若是陛下觉着尚可,再把把关。端睿年纪也大了,她又是陛下的长女。她这亲事不议,余下几位小公主就要耽搁了。”

昭文帝笑称是,当天晚上尚未在戚贵妃这里安寝,就收到西山八百里加急的速报:宋嘉言的西山别院失火了!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我的心肝儿们~~~~~~~~~~~

第138章掌控

当然,如今有无数人,哪怕昭文帝颁下立后诏书,也时刻盼望着昭文帝能迎个牌位进宫方好。同样是皇后,一个活的皇后,与一个牌位皇后,差别也是相当大的。

宋嘉言西山别院的火烧透了半边天,无数人已经打算去宋家举哀,请陛下节哀了。宋嘉言令人将抓到了刺客尽数交与大理寺审讯。别院的火一起,落井下石者必不在少数。

昭文帝简直给宋嘉言吓去半条命,宋嘉言道,“陛下莫担心,我心里有数,总不能只是被动的让人算计。虽然引出的都是小喽啰,也足够震慑一下了。若我们无所作为,陛下新立的皇后尚未进宫就被人暗害了,陛下威严何在?”

昭文帝是真心担忧宋嘉言的安危,如宋嘉言所言,新立的皇后,立后大典尚未举行,若宋嘉言有个万一,余者不过说些节哀的漂亮话儿而已,昭文帝威严何在?

未进宫的老婆都能叫人给在宫外弄死,下一步,这些人是不是该琢磨着弑君了。

四皇子吴双谋逆之事尚历历在目,弑君!哼!弑君!

宋嘉言的话从来不多,但,一句是一句,都能说中昭文帝最在意的地方。

昭文帝道,“这些事有朕在,你不必操心。如今这别院是住不得人了,你就先回家吧。”

“我也是这个意思。”

昭文帝做足排场,亲自送宋嘉言回家。

方太后听说宋嘉言大难不死的消息后,低声暗咒一句,“生就克死亲娘,刚立后,又克死继母,不知什么时候,哀家也得给她克没了呢。命硬的东西,全死光了她也得且活着呢。”

这句话,不知说出多少人的心声来。

但,总之,宋嘉言没死,昭文帝虚惊一场,宋家虚惊一场,无数人虚惊之后,庆幸的庆幸,叹气的叹气。

麻烦依旧无处不在,凤仪宫重新装潢,内务府开始叫苦工期。立后诏书已下,皇帝的圣旨不比太后懿旨,可以被人当狗屎,说踩一脚就踩一脚。后位已定,彭老相爷告病,朝臣犹不死心,以仁君贤君之话劝阻昭文帝缓修凤仪宫。

这些事,宋嘉言都是听宋荣说的。眼瞅着宋嘉言就要进宫,宫中朝中的情形,宋荣自然要尽量告知宋嘉言一眼。当然,宫中的事宋荣也不大清楚。但,朝中情形,宋荣有必要给宋嘉言普及一二。免得她到时进宫,两眼一摸黑。

宋嘉言轻描淡写道,“陛下实在太仁慈了,朝中择仕,能者居之,既然内务府总管力有不逮,换个能干的人就是了。这种事,还值得朝会讨论。”不过是重修凤仪宫,又不是重建凤仪宫,内务府磨叽至此,必有原由。送去大理寺的人还关着呢,又有人敢出妖蛾子,昭文帝毕竟是帝王之尊,再仁善心慈也有忍不得的时候。这回,内务府讨不得便宜去。

宋荣笑,“陛下当廷夺了内务府总管的官职,着其下官补上。如今内务府也不叫苦了。”就要这样,宋嘉言一直很有政治天分。什么样的才算政治天分?能与陛下想到一处,摸透陛下的心,这就是政治天分。帝王恩宠之类,宋荣是没办法教导宋嘉言的,但,既然宋嘉言能将昭文帝弄到手,想来也自有手段。在宋荣看来,摸准帝王的心思比恩宠更加要紧,再漂亮的女人,也有年老色衰的时候,只要宋嘉言稳稳的坐稳后位,熬到太后,便是胜利者。

宋荣将老娘送往福闽,宋耀见到兄长的信,当天就打发长子宋嘉谦、次子宋嘉诫赶来帝都。

宋嘉谦与宋嘉让同龄,宋耀为他择了同僚之女为妻,陈家之女。陈氏女父为福州知府,算不得什么高官。不过,陈知府嫡亲的兄长在帝都为正三品大理寺卿。陈家在帝都也是中等人家儿,绝对算不得差。

宋嘉谦甫到帝都,他的差使便安排好了,通政司八品知事。

官职不高,位置绝对不差。

宋嘉诫直接去禁卫军报到,任了个八品的小头目,绝对不显山不显水的位子。

皇后的娘家人,这样低调的安排,任御史也挑不出半分不是来。

宋嘉谦宋嘉诫来到帝都,大大的缓解了宋家在帝都的处境。哪怕两人官职不高,起码,皇后娘家还是有人的。当然,宋家这几个人手,相对于世家大族,有些单薄是真的。不过,家族单薄,在这个时候,并不是坏事。

宋嘉谦的老婆陈氏,与杜月娘、纪闵、许氏一处,除了料理家事,就是接待来客,整理宋嘉言的嫁妆。现在宋荣手里的银子,也就是往宋嘉言身上使了。宋嘉言自己也有银子,不过,宋嘉言并未弄的太过赫赫扬扬。她的嫁妆的确丰厚,但,相对于皇后这个身份,纵使丰厚,也并没有离了格儿。

宋嘉言平日里也会见杜君与李睿,她书院的事是杜君在管,李睿则把着钱脉。哪怕宋荣也得感叹一声,不知不觉间,宋嘉言竟羽翼初成。

这样的人,你把她逼到无路可退。宋嘉言从来不是没有回击能力的人,她愿意做个好人,你们就把她当成圣母来揉圆捏扁。宋嘉言行事,向来是唯有仁至,方可义尽。

宋嘉言从来不是走投无路只好去死的人,她走投无路,死的也只会是别人。

杜君来跟宋嘉言说书院的事儿,事儿不算大,也不算小,但,却不好不叫宋嘉言知道。无他,宋嘉言未婚先孕,二嫁为后之事,在读书人中颇多诟病。书院里有几个教书先生,不知是碍于名誉,还是别的考量,不大愿意在书院教书了。

宋嘉言道,“教书育人,你情我愿,若是人家实在不愿意,强求不得,也只得罢了。”

杜君道,“我也是这个意思。”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人死活不愿意教了,何必强求?有些酸生仗着学过三五圣人之言,又自诩为铮铮傲骨,不屑在树人书院效力。这种反应,太正常了。天底下,就有这种一身臭脾气的家伙,自然有更多识时务的人。如今想进树人书院教书的人,不知有多少。

“叫他们来,我见见他们。”

杜君道,“不过是些酸生腐儒,你莫要气坏了身子。”杜月娘扶正,杜君也就成了宋家正经的小舅子。说到辈份,宋嘉言还要叫他一声舅舅。若往时,玩笑一可倒无妨。如今,宋嘉言眼瞅着要入主中宫,杜君也不大敢开她的玩笑。尤其杜月娘,时常叮嘱弟弟,一定要好好的为宋嘉言做事。

所有正确的投资,均会收到超逾想像的收益。这些年,杜月娘对宋嘉言恭恭敬敬,好处已显而易见。

宋嘉言笑,“总这么呆着,怪无聊的。去吧,我还不至于为几个意气书生发火。”

原本,宋嘉言是想着去树人书院走一遭,不过考虑到读书人的自尊,立后大典就在眼前,宋嘉言还是稍微低调收敛了一些。

来的四人,宋嘉言以往都见过。

先时,宋嘉言女扮男装,没少去树人书院。书院的先生,她都认得。

宋嘉言自身的才学文章自然无法与这些专业举子们相比,不过,宋嘉言的亲爹就是状元出身,她自幼见识是不缺的。

能去树人书院教书的,多不是啥条件优渥的举子。人家条件好的,还自己在家请先生教导呢,再不会去书院做那教书先生,一个月挣那二两银子。

宋嘉言道,“读书人的骄傲,我很清楚。你们的顾虑,心里在想什么,我也很清楚。都是被生活所迫的人,都不容易,不然也不能去书院做启蒙先生。”

“不要说一个书院,就是一个朝廷,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官员们来来走走都常事。”宋嘉言叹道,“你们在书院并非一日,我宋嘉言从未亏待过你们,也从未亏待过书院的孩子们。当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我会做一些事。不论别人怎么说,怎么看,我都会去做。”

“你们念书人,多是想着济世救民,留芳千古,丹史青名的。好名,爱名,无可厚非。如今,你们要辞去书院的差使,我不留你们,并非不想留你们,而是不想阻你们心中的前景。”宋嘉言温声道,“你们要走,也等我找到合适的先生接替你们的差使再走吧。这样,不会耽搁孩子们的功课,也是你们读书人有始有终的道义。”

宋嘉言所行所为,绝对符合读书人心中“狐狸精”的定义。若是不了解宋嘉言的人,如彭老相爷,那真是将宋家恨到牙根儿痒。但,这几人是不同的。他们在书院教书并非一日,宋嘉言是个大方的人,对读书人也足够尊敬。一月二两的银子虽然不多,但,书院包吃包住,一季还有三套新衣,这样的待遇,绝对不比大户人家教书先生差了。

君子不食嗟来之食,或许在自尊允许的情形下可为五斗米折腰,却不能为权贵折腰,更无须为她一个名声有暇的女人折腰。

这是书生的骨气。

宋嘉言只需成全他们的骨气。

其中一个叫范子成的举子满脸沉痛道,“依姑娘不让须眉之能,何须狐媚惑主,出此下策,令世人耻笑。”宋嘉言清楚他们的境况,他们自己更加清楚。若不是一番艰难选择,不会等到现在来辞职。哪怕宋嘉言先时女扮男装骗了他们,但,一个女人,能想着拿出银子做一些义举,他们心里虽别扭,亦不会如此。关键,宋嘉言以这样的手段勾引了书生心目中的圣主明君,这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了。

宋嘉言没有半分动容,淡淡地,“谁能抗拒命运。”

有一丝机会,她也不会选择为后一途。但是,嫁给方二,让她再也看不到将来。生命同样珍贵,她这一辈子,不能还没有好好活过就在别人的惋惜声中断送。

她的生命,为何听从别人的摆布安排?她为何要看别人的脸色过活?

不,做一个三纲五常的人,实在太累太难了。

谁能抗拒命运。

当她用自己的名义捐款给朝廷时,当她将义塾的规模扩大时,当她借此引来昭文帝的时候,决断早已在她的心中。

她从不是个无辜的人,她利用了她一手创建的书院,利用了这些书生与那些念书的孩子。她已经学着影响别人命运,将来,她还会掌控无数人的命运。

掌控,还是被掌控,她已经不想再委屈到自己了。

打发了范子成几人,转眼间,立后大典已到。

作者有话要说:晚上还有一更~~~~~~~

第139章凤仪中宫

立后大典绝对是大排场,礼部内务府昏天黑地的忙了三个月。其实,忙的大部分是底下的人,昭文帝每日依旧是朝上朝下的规律生活作息,除了偶尔微服来瞧一回宋嘉言,昭文帝只管着发号施令。至于正主儿宋嘉言,她要学的无非就是立后大典时的规矩礼仪,这对于宋嘉言,并不是难事,真正要付诸体力的事,极少。

如今,宋嘉言腹中孩子已经七个月了。

立后须吉日吉时。

早上大约六点起床,先用过参汤与点心,女官有条不紊并动作迅速的帮着宋嘉言妆扮,绝不是那种拖拖拉拉一条眉毛弄半个时辰的精细磨人。宋嘉言脸上的妆都是自己画的,头发与大礼服则由女官服侍。

纵使有女官觉着这样做仿佛不大妥当,也没人敢露在外头来。能被派到宋嘉言身边的人,都不是傻瓜。这些宫人无不是人精中的人精。若宋嘉言一介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闺秀,她们还有发挥的余地。这位主儿能在宫外就揣着皇子入主凤仪宫,聪明人,还是敢紧闭上嘴巴吧。

六点半,宋嘉言便已经收拾妆扮好。

皇后凤辇已在外等侯,宋荣等晚上只是小憩一时,听到宋嘉言院里有了动静,俱都在院中偏厅等侯。如今见宋嘉言出来,众人纷纷起身。三层凤冠之下,宋嘉言的脸依旧平静淡然。

那个曾经聪慧中带着几分天真的小女孩儿,似乎只是一夕之间就成长为了宁静沉稳的少妇,望着宋嘉言眼中尽去的天真,宋荣心下蓦然一酸。

谁人都要长大,他曾经以为依他的地位,能够给子女足够漫长的成长时间,却不料宋嘉言是以这样坎坷波折的方式告别曾经的天真。

宋嘉言轻启珠唇,唤了声,“爹爹。”

宋荣眼睛微涩,道,“这些年,委屈你了。”清官尚且难断家务事,家是一个需要互相妥协的地方。曾经,宋荣就是这样要求家人。却未料到今日儿女离散,各有伤痛。

“以后,再不会了。”宋嘉言道,“我此去宫闱,不能在爹爹身边服侍,爹爹保重身体。”

宋荣送宋嘉言出门。

按规矩,原本该是娘家兄弟背着宋嘉言送上皇后轿辇,虽然宋嘉让早已远走,宋嘉谦借用一下倒也没什么。只是,考虑到宋嘉言腹中皇子,宋嘉言直接扶着女官的手走出去,上了凤辇,再由女官服侍着换了刺金镶玉的靴子。

秋高气爽的天气,清晨,不太热也不太冷。

迎着一抹晨曦,浩浩荡荡的皇后仪驾驶向皇城正门,朱雀门。

到朱雀门的时间大约是七点四十五左右,此时,朱雀门已是百官等侯,昭文帝尚未露面,宋嘉言也只是坐于凤辇中等侯。待得八点整,昭文帝乘龙辇至朱雀门,再由内侍捧出中书省谕诏。宋嘉言下凤辇,恭听圣谕。其实,大概就是些客气话,“皇后之尊,与帝齐体,供奉天地,袛承宗庙…今宋氏秉端穆之懿,体河山之仪。今持节奉册,立肃承宗庙。度恭中馈,御导六宫,作范仪于四海。皇天无亲,维德是依,无替朕命,永终天禄。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之后,宋嘉言行大礼,接下诏书。

昭文帝亲扶她起身,宋嘉言望着昭文帝的眼睛,微微一笑,声色清悦至极,道,“即日起臣妾将以皇后之尊,与帝齐休,供奉天地,祗承宗庙,秉端穆之懿,休河山之仪,执掌凤印,统领后宫,尽心辅佐皇上,以解皇上后顾之忧。”

昭文帝温声道,“愿宋氏秉其贤德之态,舒雅之风,统领后宫,勿负朕之厚望。”

边上有内侍官提醒,“恭请陛下授皇后以凤玺。”

昭文帝双手捧过皇后之玺,宋嘉言郑重接过。之后,满耳皆是千岁万岁欢呼之声。

其实,大典最重要的部分就在这里。之后祭告天地祖宗之类的,与民间并没有什么差别。无非就是皇室更加讲究罢了,宋嘉言硬是挺着七个月的肚子撑了下来。

寻常闺秀,有了身子天天在床上躺着都怕出问题。宋嘉言能一路将立后大典完成,皇后娘娘胎象之稳,天下都服了。

到晚上,宋嘉言还与昭文帝一并登朱雀台看了看朱雀台下面来看热闹的帝都百姓。宋嘉言一手握在昭文帝手中,一手对着下面的百姓挥了挥,听到下面的欢呼声,宋嘉言笑,“陛下,您也跟百姓们打个招呼吧。您看,百姓们都看着您呢。”

昭文帝笑问,“开心吗?”

“能嫁给受万民爱戴的陛下,当然开心。”悄悄的捏捏昭文帝的掌心,宋嘉言挑挑眉毛,眼睛弯起来,昭文帝待她一直很不错,既然嫁了,她也不会敷衍于他。她嫁的是他的人,而不单单是他手中无上权利。

于朱雀台流连一时,帝后方携手回了凤仪宫歇息。

宋嘉言这么大的肚子,自然是没法子行房的,且这一日劳累下来,亏得宋嘉言身子骨儿结实,胎象安稳。昭文帝留宿凤仪宫,是礼法,亦是规矩。

及待第二日清晨,二人皆有各自职责履行。内侍宫人为帝后二人着衣梳妆,之后,昭文帝去前面早朝。宋嘉言也需等着妃嫔请安。

宋嘉言的厉害之处,不必人说,宫中妃嫔也是尽知的。何况皇后刚刚进宫,正恨不能三把火的时候,没人这样没眼力的往宋嘉言面前寻衅是非。

宫妃以戚贵妃为首,昨日大典已是叩拜过皇后。公主以端睿公主为首,后面还有二公主、三公主、四公主。皇子中,六皇子已搬至前面皇子所念书,秦淑妃所诞七皇子、宋德妃所育八皇子均年小,未抱出来。

宋嘉言淡淡的说了几句客气话,“听陛下说,我未进宫前,都是戚贵妃代为执掌宫闱,亲苦你了。”

戚贵妃忙道,“妾身本是愚笨之人,不过是陛下、太后吩咐什么,臣妾做什么罢了。若有不妥之处,还请娘娘指点训教。”

宋嘉言温声道,“戚贵妃太客气了。”说着,命人颁赏。

戚贵妃谢赏之后,宋嘉言道,“宋德妃、秦淑妃各诞有皇子,我听说皇子还小,以后再见罢。”再命人颁赏。

接着是丽妃冯嫔等昭文帝潜坻之人,最后是无子或是位份低的宫嫔,再者,几位公主这里,宋嘉言一并赏了。只是,谁也未料到,宋嘉言会把丽妃排在宋德妃与秦淑妃之后。其实,这也正常。丽妃资格虽老,论妃位不过贤妃,品阶与宋德妃、秦淑妃相同,待遇自然也不差她们。但是,贵德淑贤,封号上还是不同的。关键,丽妃仗着方太后娘家侄女的身份,寻日间,便是戚贵妃也会让她三分。如今丽妃不论赏赐还是名份,均落于宋德妃、秦淑妃之后,宋嘉言赏赐尚未颁完,丽妃的脸已是青了。

宋嘉言问,“丽妃可是身子不适?”

丽妃大脑还算清楚,宋嘉言新皇后第一天,这时候找宋嘉言的晦气,该是她不识趣了。丽妃强挤出一抹笑,恭声道,“臣妾不敢。”

“身子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跟敢不敢没什么关系。”

丽妃一噎,道,“臣妾安好。”

“那就好,看你的脸色,还以为你身子不爽快呢。”宋嘉言淡淡道,“你们是陛下的妃嫔,平日里在陛下与我这里,耍一耍小脾气小性子小别扭的,陛下与我都会包容你们。不过,在太后面前,还是要谨慎持重,方不负你们自各尊位。”

丽妃也是将将四十许人了,被双十年华的宋嘉言不咸不淡的一番话点下来,脸都臊的有些挂不住。还好女官前来提醒,是该去慈宁宫请安的时辰了。

宋嘉言便起身,外乘步辇,带着一串儿妃嫔前往慈宁宫。

这些天为着立后的事儿,方太后已经许久未能睡个安稳觉了。昨晚又失眠大半夜,方太后真心觉着,再这样下去,不必宋嘉言来克她,她自己先得玩儿完。不过,因宋嘉言前来请安,尽管晚上大半宿的失眠,方太后早上却是精神抖擞。

宋嘉言刚欲行大礼,方太后已道,“赶紧扶着皇后。”

宋嘉言便扶着女官的手起身,微微一笑,“母后慈悲,心疼我,心疼孙子。”

方太后一脸慈爱的笑,指了指侧位榻上,“皇后坐吧。”又道,“昨儿大典,可累着了?要不要宣太医看看。”

“我倒觉着还好。”皇后是皇帝的妻子,尽管以夫为尊,在皇帝面前,皇后直接称“我”就是,于太后跟前儿,自然也不必臣妾自称。臣妾,是妃嫔们的自称。

“那就好。”方太后露出舒心至极的笑来,望着宋嘉言微微隆起的小腹,“哀家就盼着抱孙子了。”

宋嘉言抿嘴儿一笑,“借母后吉言。母后身子可安?昨儿大典,我多是坐着的,劳累有限,倒是宫里,这一番的安排布置,自少不得母后为陛下与我操心。”

方太后笑,“多是戚贵妃她们忙碌。”

宋嘉言笑,“知道她们的辛劳,刚刚在凤仪宫,我已经赏过她们了。”

方太后笑的慈善,满目关心,“皇后刚刚进宫,能有多少私房。让皇帝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