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柏道,“这不相干,你想老宋将军出身□□皇帝的侍卫,再忠心不过。宋将军乃是继室夫人所生,老宋将军在□□登基那年就过身了,宋将军尚未弱冠便已在军中任职,当初西蛮人入侵西宁关,宋将军原有一子,不幸失散。宋家人烟单薄,且对皇家忠心不二,如今宋将军这么早过身,亦是憾事啊。”谢柏再次感叹,当真是好人不长命啊,三老太太那等刁钻老婆子还硬郎郎的,宋将军这等国之栋梁反早早过身,唉,这世道,找谁说理呢!

谢柏问,“那江姑娘人生得俊,脾气可好?”可别又是一个三老太太。

谢莫如静听蝉鸣,给谢柏添些茶水,“只见一面,就能看出一个人好坏来?”

“你就是这样不好,想事太精细。”

“精细才有准确的判断。”

谢柏过来是有事跟谢莫如说,“好几回说带你去街上看看,结果,不是这事就是那事,明儿个我空出来了,你也没事吧,我带你出门玩儿。”

谢二叔已是准驸马,且已授官,又宫里时常相召,故而早早说好出门的事,一直拖到现在。谢莫如笑,“嗯,我就等着二叔了。”

第22章 青松明月

谢莫如此生第一次出门,说来心下还是有些期待的,她以前听嬷嬷说过,外头人的日子不大好过。( 小说阅读最佳体验尽在【】)不过,想到哪里都是如此,有豪门世家,便有寒门寒族。

第二日,谢莫如起床后照例在园子里散步锻炼身体,谢柏就来了,谢莫如道,“还没吃早饭呢。”

谢柏真是服了,道,“早饭当然是我请客,赶紧收拾收拾,去松柏院请了安,咱们这就走了。”

谢莫如说他,“昨天不说清楚。”进屋里换衣裳了。静薇端了茶来,谢柏坐院里喝茶,一盏茶未喝完,谢莫如就收拾好了。既是要出门,她梳的简简单单的巾帼髻,髻上一个精巧的金丝花冠,既俐落又不失衿贵。一身轻紫底同色暗花的皓纱长裙,腰间一条黑色锦带,悬一块羊脂美玉。身边带了两个丫环紫藤、梧桐,收拾的也颇为简单。

谢柏微微点头,带着谢莫如就去了松柏院。

今日休沐,谢尚书亦是早早起了,在院中打拳,见谢柏谢莫如过来,谢尚书收了拳,接过丫环手里的巾帕拭去额角微汗,笑道,“你们过来的早,正好一道用早饭。”身为家中大家长,自然乐得见到儿孙和睦。尤其谢莫如与家中诸人冷淡,如今能多亲近自然再好不过。便是谢尚书也打算,得多关照这个孙女。当然,谢莫如前程未知,但是,她已经有这样的资质,这样的人,你叫她平庸,她可能都平庸不起来。岁月漫长,莫欺少年穷。

谢柏笑,“过来给父亲母亲请安,一会儿我带莫如出去吃。”

谢太太显然心情不错,在屋里听到说话出来,笑道,“去吧。只是莫如不比你常在外走动的,她没在外用过饭,你可得安排妥当了,去干净人少的地方,莫叫人冲撞了她。”

“都记下了。”谢柏笑应,与谢莫如行过礼,便去了。

谢尚书笑,“莫如倒与老二合得来。”

谢太太想着晨间风凉,让丈夫进屋去,一面道,“阿柏还是孩子心性,喜欢哄她们姐妹玩儿。”只是,以往谢柏更喜欢谢莫忧一些,现在明显偏疼谢莫如了。

谢莫如还以为谢莫忧会一道去,没想到谢莫忧并没有同往,谢柏扶谢莫如上了车,自己骑马。谢莫如隔窗纱帘向外望去,虽天色尚早,街上也已有许多人来来往往,车轿驴骡,当然更多的人是靠两条腿步行。谢莫如对比着自家拉马车的马的样子,推断出长耳朵的是驴,耳朵介于马与驴之间的是骡子,书上说,骡子是驴和马生出来的,没繁衍能力…还有一种会耕田长犄角的是牛。

紫藤听着街上声音嘈杂,更兼有一长一短的吆喝声,想着她家姑娘素爱清静的,道,“街上热闹是尽有的,就是有些吵了。”

不想谢莫如却道,“这样才鲜活呐。”

谢柏带谢莫如来的地方自然不错,谢莫如看一眼这黑底金字的招牌,忽然止住脚步,谢柏问,“这字如何?”

谢莫如看金光闪闪“太平居”三字,越发觉着这字眼熟,再看落款,只有一个穆字。啊,谢莫如瞬时明白,这块匾大有来历。她依旧没想起这字为何眼熟,不过却不妨碍对这狗屎烂字发表一下评论,遂负手道,“这几字写得横平竖直,大开大合,锋芒尽显,颇具气派,形平常,神却有几分不凡。”

谢柏拊掌而笑,“不错不错。”

一旁的店小二长揖请安,笑道,“姑娘好眼光,这可是太\祖爷御笔亲题,太\祖爷自小就喜欢吃咱家的包子!嘿,话说当年打这帝都城,太\祖爷一口气吃了小店十八个大包子,那是威风凛凛直入帝都城,自此天下太平啊!”一面说,一面将人往里面引,谢柏要了二楼雅座。

小二手脚麻俐的上了茶,谢柏道,“包子来一屉就行,其他的你看着上。”

能来太平居吃饭的,那都是非富即贵,小二是认得谢柏的,恭敬笑道,“谢公子您稍侯,马上就来。”躬身下去了。谢莫如问,“是不是他家的包子不大好吃?”

“包子尝一尝就成,他家早点做的最好的是鸡肉馄饨,味儿是一等一的好。可惜现在还没到吃虾的时候,不然烹虾段也是一绝,阖帝都城,这道菜他家做的最地道。”谢柏笑,“因着太平居那匾,但有来帝都的,必会来他家坐一坐。”又问,“出来觉着如何?”

谢莫如认真点头,“不错,有许多东西以前没见过。原来这外头街上也有许多女人出来走动啊。”

谢柏呷口茶,“寻常之家忙于温饱,倘男人赚的钱不能养活一家老小,女人也会做工赚钱。”见谢莫如一直往外看,谢柏也跟着瞧一眼,没见有什么稀奇的,问,“看什么呢?”

谢莫如抬下巴往窗外示意,道,“街上那咩咩叫的,白色,有犄角的,是羊吧?”

谢柏险喷了茶,哭笑不得,“羊都没见过?”

“见过,画上见过。”

谢柏感叹,“如今我才觉着,那指鹿为马的事儿,说不定是赵高真分不出马和鹿呢。”

谢莫如认真道,“我也没见过真的鹿,画儿上假的总见过吧。马可是早就认得,拉车的就是马。耳朵长的是驴,耳朵比马长比驴短,个头儿比马矮比驴高的是骡。羊还分好几种,这种犄角有些短有些直的是山羊,还有一种犄角弯的是绵羊,草原上还有黄羊,还有黑色的羊。有些人喜欢用未出生的小羊的皮做衣裳穿,那种小羊皮叫一斗珠。还有一种名贵的羊皮叫黑紫羔,产自西蛮,据说毛细且短,柔韧细密,保暖不说,阳光下一照,那颜色是黑中泛着流光一样的紫色,漂亮的了不得。”

看吧,笑话人家小姑娘没见识,人家是见的少,可人家日日手不释卷,理论知识丰富的很。谢柏忙道,“莫如你学识渊博。”

谢莫如瞥他一眼,“嗯,专治各种看不起人。”

谢柏抚案大笑。

一时,小二呈上满满一桌的早点小食。好在店家用的都是小杯小盘,林林总总的也有一二十样,皆用巴掌大小的细瓷器具盛放,精致的很。

谢柏先夹了个小笼包放在谢莫如面前的盘子里,谢莫如道了谢,夹起来咬一口,觉着油味儿太大,葱姜香太过,不禁皱眉,谢柏笑,“他家的包子,据说五十年前太\祖吃时就是这个味儿,一直没变过。尝一尝便罢了,其他东西不错。”

谢莫如着重尝了尝谢二叔推荐的鸡肉馄饨,果然是入口滑润鲜香,味道出众。谢莫如道,“这家店倒还实在,鸡肉馄饨想做出这个味儿,必然要用活肉,难怪这样出名。”

谢二叔指了指一样雪白瓷碟上摆几片柔曼殷红酱肉,道,“你尝这个,这个味儿也好。”

谢莫如摇头,“酱肉又不好吃。”她很少吃酱肉、腊肉、火腿一类,谢莫如向来认为,肉类还是要新鲜的现做来的好吃。

“先尝尝,这个肯定不一样。”

谢二叔这样劝,谢莫如只好夹一片咬了一点,忙又夹了两片水晶梨吃了方压下酱肉的味儿,“哪里好吃了,都一样的味儿。”

满桌子的吃食,其实一样尝一些就饱了。

他们叔侄这边用好了,楼下丫环随从亦已吃饱,谢二叔问谢莫如,“能走路不?”

谢莫如道,“我在园子里连走一个时辰都不累。”

谢二叔笑,“那我们走着过去,这路上女孩子也不少,你没出过门,也瞧一瞧这街景。要是想逛哪里,看上什么,只管跟我说。”如今又不是前朝,现下女子出门为寻常之事。侄女读书不少,看一看街市,没啥不好。

谢莫如点头。

谢莫如还是头一遭看到街上的铺子,成衣铺、鞋帽铺、书铺、银楼、茶坊、酒肆、脚店等等,热闹的了不得。她什么铺子都是第一次见,难免多看几眼,有时还要问一问价钱。还在书铺里盘桓片刻,买了几套书。

走着走着就闻到一股臭味儿,谢莫如左右瞧瞧,与谢柏道,“二叔,这儿是不是挨着恭房?”

谢柏觉着自己小半年都没今日乐的多,大笑的拉着谢莫如的手前走几步,指了指人家锅里炸的,笑说,“这也是名小吃,臭豆腐。”

谢莫如忙忙拉着谢柏走了,走的老远,她还不时抬袖子闻闻,觉着衣裳都给熏臭了。谢柏笑,“就是闻着臭,吃起来味儿不错。”

“我在书上也见过,只是不知这般臭。”谢莫如暗叹,世上竟有人敢吃这种可怕的东西。还有,听她二叔的意思,难不成她二叔竟然吃过!

谢柏是一路走一路笑,以至于谢莫如有些担心的提醒他,“二叔,你可小心些,我在书上看到,真有人笑着笑着厥过去的。”

谢莫如是个认真的人,她是认真的说话,自然是再认真不过。谢柏却觉着再有趣不过,不禁又是一阵大笑。谢莫如瞧着谢柏总是傻笑,不好在街上多逛,拉着谢柏快快走,不然倘叫熟人见着岂不是失了脸面。

走过两条街,就是谢柏常去的文玩铺子了。

能让谢柏常去的,自是一等一的铺子,里头的东西也还成,但没有谢莫如想的那么好。其实谢莫如不想想,她生于尚书府,哪怕自小是个半透明,但杜鹃院的用度向来是与松柏院一个档次,而杜鹃院的摆设用器,也只比松柏院好,不会比松柏院差,她觉着人家铺子东西寻常简直太正常不过。

谢柏是常去的,掌柜过来亲自招呼,谢柏笑,“带我家侄女过来看看。”

掌柜姓崔,看谢莫如年岁不大,过去给她介绍,“姑娘喜欢这镇纸,唉哟,姑娘好眼光,您看这玉色,这雕工,这可不是当今的东西,八百年前大凤王朝武皇帝用过的,上上等的古玉啊。姑娘您真是好眼光,这就是天生的缘分哪。姑娘一眼相中,也是这东西的福分。”

谢莫如抿抿唇,道,“我自己看吧。”

崔掌柜知道这些豪门出身的公子小姐各有脾性,立刻不在多言,笑,“成,您看中什么,只管跟我说。”

这铺子里自文房四宝到笔架、笔洗、墨床、砚滴、水呈、臂搁、镇纸、印盒、印章等等是应有尽用,谢莫如略瞧了瞧,同谢柏轻声道,“还有上次那个做桌屏人的书画么?”

谢柏问,“这些不喜欢?”

“不大好。”谢莫如知道给人留面子,故而相当小声,“他说的古玉,我看着不像古玉,古玉不这样。”谢莫如没见过假的,不过,她见过真的啊。古玉、翡翠、官窑瓷、青铜、名石,这些,是她生活中常用常见,一样东西,你说好,好在何处,倘不好,又不好在何处?谢莫如不见得说得出来,但是,她有感觉,她能感觉的出,这东西比不上她平日所用。于是,在谢莫如看来,便是差了。

谢柏笑对崔掌柜道,“听到没,我家侄女说了,你这玉是假的,不是古玉。”

崔掌柜呵呵笑,心下立刻明白人家姑娘年岁小,眼光可高,忙道,“古字儿是假,玉还是真的。这下头成日人来人往,不敢放忒贵重的。谢大人不是外人,我近日真得了样好东西,拿出来给您二位赏鉴。”

谢柏笑问,“且别忙,楚戎可有新作?”

崔掌柜笑,“可巧前儿送了两幅画来,大人看看。”亲自取出来,一幅竹林潇潇,一幅月下独酌。

谢莫如看过后,问清银两,命掌柜包了起来,便没有别的再入眼之物了。谢柏方问,“老崔,你得了会么宝贝。”

崔掌柜笑,“那就请大人和姑娘楼上坐坐。“引他们去了楼上。楼上收拾的相当清雅,香气隐隐,伙计端来上等香片,掌柜打开三层箱柜拎出个锦锻包袱,打开包袱,里头是一个长条的红木匣子,红木匣子里是一幅画轴。掌柜的小心翼翼打开,谢柏脱口道,“前朝薛东篱的青松明月图!”

掌柜竖起大拇指,“谢大人好眼力!”

这幅青松明月图,只听这名子肯定觉着就是一幅青松与明月的风景画,可实际上,这画上既无青松亦无明月,画上是一位鬓云高耸、妙目轻阖、身披云锦的美人,这是一张地地道道的美人图。

一幅美人,偏偏被取作青松明月图这样古怪的名字,那此,肯定是有缘故的。

首先解释青松二字,这两字很简单,画这幅画的薛东篱,字青松,前朝名臣,书画双绝,此画据说是薛青松心血所作。更兼这画上美女有个非常之了不得的身份,前朝末帝的姐姐明月公主。不要看前朝末帝是亡国之君,这位明月公主可不是亡国公主,前朝是在明月公主过逝后方覆灭。相传,当年□□皇帝听闻明月公主死迅,先是惋叹三声,复大笑三声,言可起事矣。之后,各路豪强纷起,天下大乱。这幅画之所以被称为青松明月图,便是因薛青松为明月公主所作而得名。

不论薛青松还是明月公主,皆是赫赫声名,此画不论是自历史、文化,还是画作本身来看,都是稀世之宝…不过,谢莫如道,“这幅青松明月图…”她记得看哪本书时,空白处曾有一行小字:上赐公主明月图,叹叹。可见这幅明月图曾被赐给某位公主,又怎会流落到外头来。谢莫如凝眉思量片刻,忽又笑了,前朝末年,大厦将倾,甭管在哪个公主府,覆朝之下焉有完卵。想是太\祖皇帝率兵攻入帝都城,前朝宗室贵戚不存,这幅图方流落而出的吧。

想通这一点,谢莫如正要细看此画,掌柜已介绍到,“谢大人,您看这上头的款…”谢柏笑着将此画一卷,缓缓收起,道,“老崔啊,我这都要做驸马的人了,你倒拿幅亡国公主的画给我,这可真不像你办出来的事啊。”

崔掌柜一愣,心说,宝贝就是宝贝,管他会么亡国公主不亡国公主呢!只要是宝贝,不要说亡国公主了,就是坟里挖出来的,不也照样有人抢。不过,这帝都别的不多,达官显贵最多。崔掌柜少不了同这些人打交道,知道这些人古怪的多着呢。他这东西反正不愁买家,见谢柏有些不悦,便不再多说,笑道,“唉哟,看我,岁数大了,这脑子就是不成了,险得罪了大人您。该死该死!”又说了一通赔罪的话。

谢柏笑笑,他原就是个随和的性子,并不以为意,命小厮付了银子,拿着谢莫如买的两幅画走了。

出了这文玩铺子,谢莫如方道,“二叔,明月公主算不得亡国公主吧。”

谢柏牵着谢莫如的手,笑,“哪怕是明月公主过身后前朝方亡,别人可不这样想。”

谢莫如“哦”了一声,抿一抿唇,轻声道,“要是二叔喜欢那幅画,不妨买下,不必顾虑我。”哪怕谢二叔自圆其行,谢莫如仍看出破绽。从性格上来说,二叔就不是拘谨之人,一幅画而已,哪里就涉及到朝廷上的事呢。再者,崔掌柜刚拿出那幅画时,二叔明明惊喜,看过后方卷了起来,说这画不吉。倘二叔真是在意吉不吉利的事,当初就不会拿着鸿门宴的桌屏去送她赏玩。所以,画没有错,二叔的确喜欢,那么,哪怕不买,认真赏鉴一番才符合一个爱画的人的行为。二叔却是粗略一瞧便将画卷合成轴,当时在场,除了二叔,便是她与崔掌柜,崔掌柜是卖画的人,恨不能客人多看才是,那么,问题肯定出在她身上。

不,是她出身的身上。

与她没有直接关系,但很可能有间接关系。

听谢莫如此言,谢柏笑,“什么都瞒不过莫如你的眼睛。”

谢莫如微微侧脸,看向谢柏。谢柏道,“我没多看,还有一个原因,那幅画是幅赝品。”

“那二叔见过真品,或是知道真品在哪里?”

“对。”

第23章 衣裳

谢柏片刻沉默。

他不知道要不要同谢莫如说,或者应不应该。谢莫如已道,“二叔,什么都不用说。”这样犹豫,何必要说。或者许多人觉着她会对方家的事有兴趣,事实上,她对方家兴趣并不大。这又不是秘密,三老太太脱口而出的事,能是什么秘密呢?人近皆知的事,她想知道并不困难,何必让二叔这般为难。

二叔,毕竟对她不错。

谢莫如的注意力很快被街道上的一头牛吸引,唉呀,见到活的牛了。

谢柏毕竟是个洒脱性子,未沉默太久,见状打趣,“要不要买一头送你,把它栓家里,天天看。”

谢莫如今日见着以往许多没见过的东西,心情很是不错,难得说笑一句,“养在二叔院里吗?”

叔侄二人慢慢在街上走着,就见谢骥骑马,后跟着马车两辆,另有仆役数人相随行来。谢柏连忙打招呼,谢骥勒马,见是谢柏谢莫如叔侄,问,“你们做什么去?”

“我带莫如出来买些文具。”谢柏问,“骥叔呢?”

谢骥低声道,“行云想暂将家中灵牌安放在天祈寺,我陪她过去,再做场法事。”

谢柏不再多说,忙道,“骥叔赶紧去吧,别耽搁了时辰。”

江行云听到人说话,揭开车帘对谢莫如微微颌首致意,谢莫如亦颌首回应,谢骥重新带着车队远去。谢柏立刻打发身边小厮回府,跟谢太太说预备一份相宜的祭品送去云云。

谢莫如问,“二叔,咱们要不要回去?”

“不用,你好容易出来一次,来,我跟你说说帝都的掌故,咱们多逛逛。”

谢柏真的是出自身为二叔的良好心愿,侄女都十岁了才第一次出门,见着个牛啊羊的就能看老半天,家里再怎么豪门,谢柏也觉着有些悲哀了。他就想着,多陪侄女逛一逛。

谢柏具有良好的意愿,他也实践了自己的意愿,只是一点,谢柏实在错估谢莫如的脚程,这位生于豪门长于豪门的千金小姐,有着与弱不禁风千金小姐完全不同的身体状态,除了早饭午饭用饭时略歇了歇,谢莫如完全是不知疲倦的走了一整天。最后,谢柏觉着自己的腿都不是腿了,谢莫如方道,“咱们先回去吧。”

二叔硬是咬牙道,“无妨,二叔不累。”

谢莫如素来心细,见二叔已是倦色难掩,笑,“那把剩下的攒着,什么时候二叔有空,再带我出来。”明天二叔还得去衙门当差呢。

谢柏笑,“下次休沐,咱们去城外。”善于察颜观色的孩子,必然善解人意。何况谢莫如克制坚忍,这种品质,出现在一个孩子身上时,会特别的让人心疼。哪怕没有叔侄之亲,谢柏也敬重这种品质。

回家的时间并不算晚,先去松柏院请安,谢太太笑,“可算回来了,莫如从没离开过我眼前,知道你们下晌回来,我还是惦记。”

素蓝捧上香茶,笑道,“太太可是念叨好几遭了。”

谢太太眉梢眼角的尽是浅笑,她看向自己的神色竟有几分看谢莫忧时的慈爱,搞得谢莫如都有些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太太这是随意的嗔怪,还是说以后少出门呢?谢莫如一时不好判断,倒是谢柏接过茶先笑了,“多出去玩儿几回就习惯了,下回母亲没事也同我们一道去,省得总闷在家里。”

谢太太笑,“你倒又来闹我。”

看太太的模样,不像是不痛快的,谢莫如终于有了判断,太太对她与二叔出去的事,并无意见。谢莫如此方心安。

谢柏呷口笑,“我知道,就是母亲出去,也是同父亲一道,自是看不上我的。”

谢太太笑嗔,“你还有个做叔叔的样吗?连我都敢打趣,反了你。”说着斥责的话,却是没有半分不悦,谢太太眉眼弯弯,笑出眼角的鱼尾纹,显露出一些年龄的秘密。

谢太太显然是给次子哄的极为开心,对二人道,“先回去洗漱吧,一会儿都过来用晚饭。”

谢柏与谢莫如起身告退。

出了松柏院,谢柏其实想对谢莫如说一句,在长辈面前还是活泼一些好。不过,他也知道谢莫如凡事有自己的判断力,想到先时谢莫如在家里的状态,谢柏终是没说什么,只笑着叮嘱一句,“别忘了一会儿过去用饭。”

谢莫如点头,“好。”

谢莫如回杜鹃院,先去了园子里,见母亲方氏在杜鹃树乘凉,谢莫如便放心了。她鲜少出门,哪怕昨晚用饭时同方氏说了今日出门的事,依旧有些牵挂。驻足看了会儿母亲,谢莫如方回了梧桐小院。

张嬷嬷已经在等了,温水、巾帕都已备好,谢莫如梳洗后换了家常衫子,踩着软鞋倚在榻上,谢莫如心情很好,她虽然看过很多书,知道书上说外头如何如何,但这种真正看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怪道古人说,说万卷书行万里路呢,的确是有道理的。

张嬷嬷笑问,“姑娘累不累?先喝盏玫瑰露吧。”

巴掌大的白玉盏内静栖着半盏胭脂红的香露,谢莫如接过慢慢喝着,外头的人那般辛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过上这样的日子吧。这样的日子,我生而拥有,那么,是我的祖上付出了辛劳。谢莫如垂眸,问,“嬷嬷,今天院里有什么事吗?”

“上午太太打发人送了些新鲜莲蓬,我剥了莲子,中午做了莲子羹,大奶奶用了一碗。”张嬷嬷道,“天气热,大奶奶喜欢素菜,只是我想着,总食素也不成,中午添了道鸡丝拉皮,大奶奶也用了几筷子。”

谢莫如点头,“明天叫厨下做些绿粉凉糕,暑天吃正好。”

张嬷嬷应了,笑道,“姑娘累了吧,腿酸不酸,叫小丫环给姑娘捶捶。”紫藤先送书回来,张嬷嬷就大致问过了,知道姑娘走了大半日。

谢莫如道,“倒不觉着累,太太说一会儿去松柏院用晚饭。”

张嬷嬷顿时喜上眉梢,笑逐颜开,“那我先把要穿的衣裳首饰预备出来。”欢喜雀跃的去准备了。

看来,她的判断没有错,太太对她的态度的确是有所转变,谢莫如双目微阖,静静养神。

张嬷嬷简直是欢欣鼓舞,她家姑娘,人品出身性情,无一不好。当然,这是张嬷嬷一家之谈,其实在张嬷嬷眼里,恐怕天仙下凡也比不上她家姑娘的。故此,张嬷嬷的观点实属个案,有所偏颇在所难免。

言归正传,这些年,张嬷嬷看着谢莫如长大,在她老人家心里,她家大姑娘简直是委屈多年。她家大奶奶是响当当的正室,虽说娘家败落了,难道就不是正室了,明明长房就这么一个嫡女,偏叫牡丹院那群小妇养的得了意。天理何在!张嬷嬷拿着自家姑娘当活宝贝,自己也分析过这其中原因,她觉着,主要就在于谢莫忧甜言蜜语的会哄人,她家姑娘老实,不会说那些巧言令色的话,故而就吃了亏,不大显眼。

如今姑娘渐渐长大,张嬷嬷知自己是奴婢,就是想帮,怕也帮不上忙。今日一朝苍天开眼,叫太太知道了她家姑娘的好处,张嬷嬷欢喜的心里直念佛,她就说嘛,她家大姑娘这般出众,只要长眼的,都能看到。只要看到,就能明白,她家姑娘这才叫大家气派。

谢莫如看张嬷嬷找出的一套大红织金、灿灿耀眼的衣裙,不禁问,“我有这种衣裳?”

张嬷嬷笑,“先前送过来的新衫,姑娘生得白净,穿红的好看。”

谢莫如道,“我不喜欢这个颜色,换一件吧。”

“多好看呀,姑娘试一试,可好?”张嬷嬷柔声劝着,见劝不动,在谢莫如耳边悄声说明原因,道,“姑娘是念书的人,我听人说,书上有句话叫怎么说的,恶紫夺朱,就是说红的好,紫的不好。姑娘是嫡出,阖该穿红的。”恶紫夺朱的典故,张嬷嬷其实不大懂,但她有着非常朴素的是非观,“讲究的人家儿,只有正室太太才能着大红,偏房姨娘什么的,穿大红就是犯忌。”

谢莫如笑笑,不以为意,“世上的事岂是一件衣裳能确定的。要真这样简单,礼部尚书干脆换织造司来干了。”她穿紫怎么了,她穿紫在族谱上也是元配嫡出。倒是谢莫忧爱红,爱就穿吧。谢莫如很能理解牡丹院的痛苦,这样高傲的心,日复一日,谢莫忧非红不穿。心比天高,却居庶位,该是何等煎熬!其实宁姨娘何必如此,宁姨娘的痛苦完全是她自己的选择,当初倘她不愿,依谢家的家风,恐怕做不出强纳为妾的事。做了选择,又因自己的选择而苦痛。可悲的是,宁姨娘未能终结自身痛苦,反是将她的苦痛绵延,谢莫忧天真直率,活泼讨喜,皆因此故坏了心性。

张嬷嬷有些不情愿的重挑了件紫绡翠纹的长裙,服侍着谢莫如换上,絮叨,“那也不用尤其不穿红的,倒像跟红的堵气似的。”

她当然不是为件衣裳堵气,这也没什么气好堵。只是,这衣裳被赋予太多意义,张嬷嬷如此,想必命人送衣裳过来的谢太太眼里亦是如此。谢莫如不再说衣裳的事,与张嬷嬷道,“晚饭是母亲一个人用,到时嬷嬷过去,多个人总是好的。”

张嬷嬷应下,令静薇紫藤两个好生服侍她家姑娘,一直送谢莫如出了院门。

第24章 人间记

朝臣十日一沐,休沐日,只要谢尚书在家用晚饭,向来喜欢儿孙济济一堂,一道用晚饭。其实,这倒也便宜,如今谢柏未娶,谢松倒是娶了,只是方氏久不出门,宁姨娘再怎么也只是妾,这种场合素不露面,没有儿媳辈的女眷出席,且孙女们年岁不大,还可坐在一起说说话啥的。

譬如,谢柏谢莫如过去时,谢松已带着三子一女到了,大家彼此见礼后,各自安坐。谢柏笑,“母亲在说什么?”

谢太太笑,“正说你们,你大哥还以为你们没回来。”

谢柏笑,“我是想多带莫如逛一逛,这孩子懂事,怕家里惦记,倒跟我说早些回来,便回来了。不然,浩然楼上我都订好了位子。”

闻言,谢松面目和悦,微微颌首,“你都什么年岁了,还贪玩儿起来。”

谢柏接了素蓝捧上的茶,呷一口道,“哥,休沐是做什么用的,不就是叫人休息的,玩儿也是休息的一种啊。就是当差,也得有劳有逸才好。”

谢太太笑问,“今天都去哪儿了。”

话还未说,谢柏“扑哧”先笑了,随手将茶盏放于手边儿几上,道,“今儿个莫如可是开了大眼界,与我说,二叔,那个长耳朵比马矮的就是驴吧?耳朵比驴短比马长的是骡,长犄角的是牛。我们在太平居楼上往下瞧,还见着羊了。”

谢柏本就言语风趣,他又是个爱说笑的人,这会儿一学,把谢尚书都逗笑了,谢太太与丈夫道,“孩子们往日年纪小,也没怎么出过门,这一出去,见着什么都稀罕。”

谢柏道,“是啊,我跟莫如说好了,等下次休沐,我带她去城外看看青山稻田,不然以后说起话来,咱家姑娘连山都没见过,岂不失了颜面。”

谢太太笑,“去吧去吧,你我是不放心的,好在莫如稳重,我最是放心不过。”

听到这话,饶是谢莫如也有些受宠莫惊了。以往半透明状态她倒没啥,反正她过惯了的,现下谢太太屡次三番的给她面子,谢莫如诧异的同时,倒也应对从容。这就得益于她会时时跟随诸人的谈话来调整自己的面部表情了,虽然她不觉着有什么开心,不过室内诸人都笑呵呵的,谢莫如也便保持一个唇角上勾,微微垂眸的精神面貌,故而,当谢太太提及她时,谢莫如能以一种欢喜又谦逊的口吻道,“与二叔相处,我受益良多。”

要知道,说话是一门艺术,好话人人会说,怎么就有人说的诚挚恳切,有人说成溜须拍马呢。这里面的奥妙就多了,你以为说话只是说出这短短的几个字吗?那就短浅啦。说话时,必然要配合以相应的神色、面貌、肢体语言,如谢莫如这等豪门小姐,优雅又不失规矩的坐于椅中与长辈对答时,你当然不能指望她有什么剧烈的肢体语言,出生在这等人家,干什么都得是婉约派,讲究的是一举手一投足一颦一笑表达出万千含义。谢莫如并没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不过,在这上头,谢莫如约对是天分不浅。而且,谢莫如是有过经年实践过的,比如,她的隐形*就修炼的相当不错。如今,她不想隐着了,这一才能再次得到极好的诠释:这句平平常常的谦辞让她说的无比真挚动听,甚至于谢太太谢尚书都相信自己的判断力:让莫如与次子多相处的确是有益处的,这孩子也活泼许多。

感情是需家培养的,哪怕家人也一样。

这是谢尚书夫妇共同的观点与认知。

如今能有一个好的开端,再好不过。

谢尚书拈须,问这个长孙女,“你二叔带你去了哪儿?”

“早上去太平居用早饭,中午在太白楼用的,看到了市井,还去了文玩铺子,买了书买了两幅画。”谢莫如道。

谢尚书笑问,“哦,都买了什么书?”

谢莫如道,“一套《人间记》,听书铺子的掌柜说,这是帝都最受青睐的书了,还改成了戏曲,唱戏也有听到过。”

谢莫忧先忍不住了,两眼晶亮的问,“大姐姐,你把《人间记》买回来了?”

“对。”她不是刚说过么,怎么还问。

谢莫忧问,自然有自己的道理,她道,“大姐姐看完,能借我看看吗?”

谢莫如十分大方,“妹妹要看,一会儿我着人给你送去。”

“不不,还是等姐姐看完再借我就是了。”谢莫忧也十分谦让。

谢太太道,“就是那出书生遇到桃花仙的戏吧。”

谢莫如点头,“是。”

这出《人间记》之火爆,不要说话本子小说了,便是九岁的谢芝都知道,小小年纪便有模有样的感叹道,“的确很感人,尤其那出《离别》,桃花仙子离开的时候,玠小叔听一回哭一回。”谢玠,谢骥李氏之嫡长子,比谢芝大两岁,今年十一,谢家子弟都在族学念书。

谢太太好笑,“小小年纪,倒多愁善感。”

谢松对谢芝道,“你姐姐们看来消谴玩笑罢了,你不许看这个。”

谢芝忙起身垂手应了。

谢柏笑,“这写《人间记》的苏不语,我便认得,说来他还是枫嫂子的族弟。我倒不知你们这般迷《人间记》,什么时候我请他来家里坐客如何?”

谢莫忧简直惊喜交加,谢莫如微微一笑,道,“这就是二叔的事了,只是二叔见了那位苏才子,不妨问问他,《人间记》里的苏公子也姓苏,是苏才子自己做的梦,还是真遇到过桃精树怪?”

谢柏哈哈大笑,“约摸是他自己做的梦了。”

这餐饭吃的相当愉快,晚饭后略说了些话,谢太太便打发儿孙各去安歇了。不要说谢尚书谢太太老夫妻看着儿孙和睦多吃了半碗饭,便是谢松瞧长女这出门一趟活络不少,心下亦稍觉欣慰。

待回了牡丹院,宁姨娘令孩子们各去歇了,自己亲自服侍丈夫,笑道,“看大爷面有喜色,晚上吃什么好的了?”宁姨娘这也是随口一问。

谢松笑,“听孩子们叽叽喳喳说了这半晌话,童言稚语,颇为可爱。”

宁姨娘服侍着丈夫去了外头纱袍,留了中单,命丫环捧来温水,谢松洗漱后,宁姨娘笑,“定是莫忧又淘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