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在忙碌中飞速流逝,很快就到了九月十五,迁都大典隆重举行。

这个时候,巨大的皇宫便显得狭小了,各国使节、满朝文武都汇集在一起,进入事先指定的区域,一排排站好。

大乐庄严地奏出,气势恢宏。

澹台牧身穿新制的黑色皇袍,上面用金丝绣着九条五爪巨龙,衣摆与袖口是翻卷的云朵,十分醒目,头上戴着七宝琉璃金龙冠,迈着沉着稳健的步伐走上正殿前的高台。

云深身穿紫色官服,腰缠玉带,头带翡翠银丝冠,站到右边文臣的最前面,侧后第二位的便是右旌侯鲜于骏。

宁觉非则穿着鹰王的官服,银袍玉带,上面绣着展翅高飞的黑色雄鹰,头上带着饰有雪白缨穗的银盔,看上去英气勃勃。他站在左边武将的首位,旁边是豹王澹台子庭。

后面的文武大臣依品级官职依次站着,全都神情肃穆,仰首看着澹台牧。

在这两支队伍的侧翼,便是各国使团。他们也都穿着盛装,有序地排好队伍,鸦雀无声地望着台上的北蓟皇帝。

台上的内宫总管一甩拂尘,高声叫道:“百官见驾。”

立刻,巨大的广场上站着的上千人全都跪了下去,齐声三呼万岁。如海啸般的声音越过皇城高高的宫墙,传遍临淄城。

蓝天下,有许多百姓涌到皇城的门前,聚集在那里,凝神听着里面的动静,即使看不到大典盛况,也希望能听出点什么,以启发自己的想象。

澹台牧踌躇满志地看着眼前的文武大臣,再抬眼看向万里晴空。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他已经拥有这万里河山,不由得豪情万丈,朗声道:“众爱卿免礼。”

“谢皇上。”百官齐齐站起。

内宫总监又高声叫道:“宣,大典司仪云深上台。”

云深朗声答道:“臣遵旨。”

宁觉非看着他高挑的身影稳步走上高台,心里忽然涌起奇异的热流,那一瞬间,他的爱意如狂涛般汹涌,不可扼止。

云深站到澹台牧一侧,内监总管恭恭敬敬地送上以锦缎裱好的迁都谕旨。他庄重地缓缓展开,朗声诵读。

这本是他亲手所写,他熟悉得可以倒背如流,读起来抑扬顿挫,将其中精彩纷呈的华丽辞藻和大国气派表达得淋漓尽致。

宁觉非仰头看着他的身影,倾听他清朗的声音,脸上不由自主地浮现出淡淡的微笑。

平时,云深一直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待人有礼,态度从容,可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他便如那璀璨的星辰,光芒四射,浑身都洋溢着自信与气魄。

宁觉非自从决定回临淄,就不曾后悔过,现在,就更没有丝毫悔意了。

那个才华横溢、外柔内刚的人注定是属于这个国家,属于天下万民的,任何人都不该让他归于平凡,无论对谁,那都是至大的损失。

大典;隆重庄严,一丝不苟,循着仪程一项项做来,终于完美落幕。

自此,北蓟成为一个新的国家,更名为蓟。它幅员辽阔,富裕强盛,成为东方首屈一指的大国。

各国使节送上丰厚珍贵的贺礼,以表达友好或臣服之心。他们都不想与强大的蓟国开战,更不想自己的国家被吞并。

大典之后,各种宴会不断,云深仍然忙得脚不沾地。

宁觉非除了参加宫里那些名目不同的宴会外,还要设宴款待从全国各个驻地赶来的大将军,相互认识,联络感情。

一时间,元帅府名将云集,星光熠熠,其中就有远道而来的武威将军鲜于骥、定国将军游虎和宁觉非从未见过的镇南将军李舒。

第113章

武将的聚会没文臣你们多繁文缛节,更不会咬文嚼字,很合宁觉非的心意。在前世,他的身份属于机密,几乎是没什么应酬的,只需要管理好部队,训练和执行任务就行了。现在那些官场上的应酬让他不免有些心烦,不过也知道必然会这样,因此在那些官方场合倒也中规中矩,并无什么特别不羁的言行举止。

这次,凡被他邀请的人都很踊跃,全都提前来到元帅府。宁觉非在请帖上注明“不收礼物礼金”,那些将军都是豪爽之人,便乐得轻松,就这么空着手来了,也没什么不好意思。

宁觉非这是第一次当主人,在家里招待那么多朋友下属,心里很是高兴。他没穿官服,单身上的衣服是云深替他度身定制,银白色的长衫上绣着云纹与飞鹰,与他的身份颇为相符。他过去一向不耐烦梳头,将长发用丝绦随意一扎,现在也被云深梳起来,用一顶小小的玉冠束住,真显丰神俊朗,气宇昂。

他请客是晚餐,下午便陆续有人上门。

澹台子庭与鲜于骥并骑而来,荆无双与游虎结伴同性,大檀明拉着统率鹰军的主将云汀一起过来,其他将军不断来到,均是鲜衣怒马,威风凛凛。

过了一会儿,镇南将军李舒也到了。

他大约三十岁左右,瘦高的各自,相貌平常,举止优雅,气质不凡。

一见宁觉非,他便上去行礼:“卑职李舒见过元帅。”

宁觉非立刻伸手相扶,笑着说:“李将军不必多礼。我们虽然这是第一次见面,但神交已久,不算陌生。”

“正是。”李舒微笑着,从身后亲兵的手中提过一个竹篓。“元帅,卑职带了些南方土产,不值什么钱,只是北方不大容易见到,比较新鲜而已,请元帅笑纳。”

宁觉非接过,见里前分门别类装着各种野山菌,还有普洱茶,以及天麻、虫草等药材,出手绝不算寒酸,却也不是很值钱,怎么也够不上贪污受贿的程度,便爽快地道:“好,我就收下了,多谢李将军。”

李舒很高兴,见他还在门前待客,便在府中仆役的带领下走了进去。荆无双和游虎已经到了,三人见面,分外亲切,便聚在一起聊了起来。

很快客人便到齐了,宁觉非回到正厅。

这里原是王府后花园的花厅,江从鸾和云海商量着,找工匠来略事改造,做成了正厅,先对付着用,以后再重新建一个议事厅。

宁觉非昨天来看过,觉得很好,大大夸赞了一番,然后才说:“不用新建,这个就很不错了。”

江从鸾有事欢喜又有些不好意思,不由得红了脸。他的伤已经好了大半,元帅府的区域也已划定,他便成为元帅府总管,正式走马上任,立刻便忙碌起来。

其其格一起在右昌王府做妾,也算是小半个主子,指挥起丫鬟来倒也得心应手,便由她管着府中的婢女。云深将蓟都的梅芯和兰芯两个内府大丫鬟带了过来,本想分一个给他帮忙,宁觉非却怕他府里事务繁多,少一个人会照顾不周全,便婉拒了。云深明白他的心意,自然依他,但还是提醒他,其其格的来历尚未明确,还是小心为上。

宁觉非在安全方面是相当警惕的,早就吩咐江从鸾,不要让她碰书房和厨房。好在厨房现在是两府共用,云深防范甚严,也不需他去操心,只不让闲杂人等进书房便可。

江从鸾听他对自己如此信任,自然是满心欢喜,只安排了两个信得过的小厮每日进去清扫,却不需任何女子进入,这样,也就不需专门向其其格解释了。

那日松的年纪太小,宁觉非吩咐江从鸾不要让他做事,还打算送他去外面的学馆去读书。那日松听了喜出望外,抱着宁觉非便连声道谢。

宁觉非很喜欢小孩子,这让他不免想起前世的儿子,虽然再也见不到,却希望他能健康成长,性情活泼,更不要吃什么苦,这份心情便转到今生遇见的那些孩子身上,对他们不免都很宽厚。

今天的聚会是早就在计划中的,因此江从鸾可以提前安排,各项事务都井井有条。宁觉非不用去操心别的,只管愉快地与那些战友或下属把酒言欢就行了。

他大步走进厅门,里面正在喝茶聊天的将军们便一齐起立,叫道:“元帅。”军人就是不一样,没人发令,他们的动作就如一个人一样,非常整齐。

宁觉非笑着摆了摆手:“大家请坐。今天不是在兵部衙门议事,没那么多规矩,就是我私人请客,与大家聚一聚,都被多礼。”

“是。”那些将军们便都笑了,乱哄哄地坐了下来。

鲜于骥上前,有些惭愧地对宁觉非说:“元帅,我已经听说了,家兄的犬子不识好歹,受底下的奴才调唆,竟然在大街上伤及贵府总管,家兄听闻后勃然大怒,立即便欲登门致歉,奈何前段日子筹备迁都大典,实在抽不开身,只得命人将那孩子打了一顿,先关在府里,禁足百日,其他奴才也都重重责罚,并撵回北方牧场养马。家兄听说我今日要到府上来,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一定要代他向元神表达歉意,改日他定登门拜访,亲自像元帅道歉。”

宁觉非含笑听完,沉吟片刻,便道:“既是侯爷已经处罚了肇事者,此事就不必再提了,免得伤了彼此的和气。鲜于将军,从鸾不但是我的总管,更是我的朋友,他被人无故侮辱、殴打,不但是伤他,更是伤我。我没别的想法,只希望侯爷的那位公子能够当面向从鸾和另外两位被打的人道歉。”

鲜于骥没想到他会公然说出江从鸾是他的朋友,此人过去的身份朝中已尽人皆知,流言蜚语不断,他竟然不想办法撇清,反而在坦然宣称两人是好友,这让鲜于骥感到诧异,单还是点了点头:“好,我会把元帅的意思转告家兄。”

“恩,我们今晚就不谈这事了。”宁觉非微笑。“鲜于兄,有件事我想向你请教一下,是关于弓箭方面的。”

一听是有关兵器,鲜于骥顿时来了精神,离他不远的大檀明和云汀也兴致勃勃地走了前来,凝神细听。

宁觉非将在乌拉珠穆遇袭的事大致说了,然后详细描述了那些箭的形状,袭击者射过来的气势和一些微妙变化,这才问道:“你们看,根据那箭手和箭矢的情况,袭击者最有可能来自哪里?”

鲜于骥皱眉想了一下,有些迟疑地说:“按理说,那种箭最有可能出自我们北蓟,箭手也很可能是,不过,我从来没有听说过哪个就、族中出现过如此高手。像这种神乎其技的箭手,从小就会名声在外,决计不会默默无闻。”

“对。”大檀明立刻点头。“咱们草原上的神箭手是不少,都是很早就为人所知。他们往往少年时就会出现在赛马节,与其他族中的箭手一较高下,然后便被选入军中。像元帅所说的那个人,练箭只怕不下十年,那时候元帅还小,谁也不知道我国会出现这么一个大英雄,他也不可能故意隐藏名头,以便对付元帅。西武那边的情形与我们大致相仿。所以,我认为不是咱们北蓟的人,也不大可能是西武的人。”

“是啊,我也这么觉得。”云汀表示赞同。“我听说,北方出现了一只部落,弓马俱佳,来去如风,相当神秘,不知是不是他们的人。”

“我也听说了,还禀报了皇上,并按陛下旨意,派人前往探查,单目前尚未得到确切消息。”鲜于骥摇头。“我觉得不像。他们千里迢迢地派人去杀元帅和国师做什么?”

“那倒是。”大檀明苦苦思索。“难道是西极的人?”

云汀却道:“他们跟我们有什么利害冲突?犯得着冒那么大险,来杀元帅和国师?”

“不一定。”李舒忽然在一旁说道。“如果他们在西武境内暗杀了蓟国的两大重臣,再派人居中稍加挑拨,就可以使两国交恶,很可能爆发战争。我们打个两败俱伤,或者重创西武,西极便可渔翁得利。”

“对啊。”大檀明恍然大悟,笑着拍了一下掌。“西极一直对西武虎视眈眈,却又奈何不了他们,如果借我们的手伤了西武的元气,他们便可趁机出兵,侵占西武的土地和牧场。”

“这样看来,就说得通了。”鲜于骥含笑看向李舒。“镇南将军智计过人,果然名不虚传。”

“不敢。”李舒向他拱了拱手。“武威将军固守西北千里边疆,不失寸土,令人佩服。”

“镇南将军一人独抗西南蛮族,也让人钦佩。”下一句笑着抱拳还礼。

宁觉非哈哈大笑:“今天来的诸位将军都是国之栋梁,一代名将,大家就不要太过谦虚了。”

他们在讨论的时候,其他人已渐渐围过来,这是都笑了起来,纷纷说:“这八个字,元帅才当之无愧。”

“哪里?如果没有你们,我一个人就算浑身是铁,也不了几斤钉。”宁觉非谦逊着,随即一挥手。“菜应该上好了,走,我们边吃边聊。”

他们说笑着,信步走到离此不远的水阁。宽敞的两层雕花木楼建在湖边,处处雕梁画栋,精工细刻,又种优雅的华丽。

宁觉非请的都是三品以上的大将军,总共只有六十一个人,坐了八张桌子,厅里还宽松得很。

菜肴都丰盛,道道都很精致,宁觉非爱吃的东西更是按照他的口味来做的,他一尝便知,云深肯定去关照过,心里不免热乎乎的,觉得很愉快。

大部分武人都爱喝酒,云深早已吩咐云海,把原来王府中窖藏的几十坛好酒都送过来,让他们喝个尽兴。

这些叱诧风云的将军们一尝到杯中的酒,顿时来了精神,全都豪爽地干杯,半点不迟疑,更不假意推辞。

宁觉非品尝着美酒佳肴,澹台子庭坐在他左边的主客边,而他右边自然是兵部尚书大檀明,鲜于骥坐在澹台子庭身后,荆无双在大檀明旁边,然后是游虎、李舒和云汀。

其他几桌的座次都按着品级官职来安排的,没人会有意见。有不少将军曾经并肩作战过,后来天各一方,难得见面,此刻自是特别亲热,而原来属于敌对阵营,并不认识的也都久仰彼此大名,坐到一起后互相自我介绍,几杯酒下肚,也就称兄道弟起来。

聊着聊着,便会谈起一些战例,大家指手画脚,议论一番得失成败,却是胜不骄,败不馁,都很心平气和。

宁觉非对这气氛很满意,接着便听到大檀明诚恳地想李舒询问:“那千里雪域中都有些什么人?李将军清楚吗?”

他问的便是西南边陲之外那一片扑朔迷离的连绵雪峰。宁觉非立刻专心地倾听。澹台子庭和荆无双也目不转睛地看着李舒,挺他怎么说。

李舒端着酒杯,仰头想了好一会儿,才缓缓地道:“我也不是很清楚。过去十年间,家父和我陆续派出了二十多支哨探,想弄清楚那里的情况,却都一去不返。有些靠近那边的老猎户,祖祖辈辈都以打猎为生,付出很多性命做代价,才对那边的情形略有所知。据说,那里没有国家,只有一些小部落,基本上都是猎户。他们性情野蛮,不通文字,十分骁勇,单很少到平地来,与西境的居民偶有往来,也不过就是在小镇上以毛皮、草药换取盐和米面,基本上不做停留,换完东西就走。当地的官府、驻军和百姓对他们都不了解,将他们统称为雪岭人。我曾经专门走那些小镇,见过一些雪岭人,他们都生得很高大,就连女子也是如此,但个个都很纯朴。他们带出的皮毛、药材还有一些宝石都相当珍贵,可他们自己却不知道。不少奸商专门往在那里,以数量不多的盐和米面换取他们手中的东西,再转手贩到内地,牟取暴利。我看不下去,便派人在每个镇里开设店铺,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他们的物品,因此,跟他们的关系很不错。前年,我有事到贡雅缜,就有一位雪岭人打部落首领专门来找我,感谢我照顾他的族人,并主动提出与我交换武器,我把防身短剑给了他,他也送了我一把弯刀。后来,我们便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他叫德斯,只比我大两岁,部落也小,大约有三百多人,居住的地方离我们边境比较近,所以他的族人与我们的人打交道比较多。不过,他没有多说他那边的情况,我也没有多问。那一夜我们喝的大醉,第二天一早,他就带着族人走了。我有公务在身,也离开了那个镇,至今我们没再见过面。雪域茫茫,他们居无定所,我是找不到他的,只能他与我联络,可我再也没得到过他的任何消息…我知道的就是这些了。”

“已经很不错了,你做得很好。”宁觉非赞赏地点头。“这样吧,今天就不说这些了。李将军,你明日去兵部,大檀大人和荆大人有事与你商议。”

“卑职遵命。”李舒放下酒杯,抱拳应道。

宁觉非站起身来,朗声道:“诸位将军,新蓟国的建立离不开大家的功劳,要让百姓过上和平富裕的生活,更需要你们的努力,在这里,我敬大家一杯,让我们上下一心,为国效命,上对得起朝廷信任,下对得起黎民百姓。”

“好。”所有人都站起身来,齐声道。“自当追随元帅。”

宁觉非笑着,与他们一起,高高举起酒杯,随即一饮而尽。

第114章

子夜,临淄城十分安静,到处是一片黑暗,只有依时响起的更鼓声传遍全城。

忽然,九层高塔飞花楼腾起一片红光,火焰迅速吞噬了一楼,随即向上飞窜,很快,火光冲天而起,还伴随着噼噼啪啪的木头燃烧的声音。飞溅出的火花落到周围的林木上,渐渐烧着了树枝,树干,很快向外蔓延,向旁边一连串民宅烧了过去。

很快,便有人发现异状,大声惊叫:“走水啦,走水啦…”

喊声吵醒了塔周围的许多人,一个个窗户亮起了灯光,有人探出头来察看,随即便跟着惊呼,本能地抄起自家的木盆,冲过去救火。

宁觉非正在沉睡,忽然惊醒,倏地坐了起来。云深睡在他身边,被他的动作带得侧了一下,似乎要醒过来。宁觉非不敢乱动,伸手轻轻抚摸他的肩背。云深疲倦已极,只微微动了动,便又继续沉睡。

宁觉非停了一会儿,才慢慢下床,将被角重新掖好,这才披上衣裳,轻手轻脚地走到外间,缓缓拉开门闩,无声地走了出去。

他这里地处皇城深处,看不见飞花楼,但南边的天空此时已被映红,明明灭灭,一看便知是火光闪烁,而且多半是熊熊大火,才会将半边天空都染红。他吃了一惊,进屋抓过鹰刀,拔腿便向外狂奔。

云扬已经被云深从鹰军中调回,让他继续跟着宁觉非,这时也被外城传来已变得微弱的动静惊醒,匆匆披衣赶来。

宁觉非离马厩比他远得多,与云扬差不多同时赶到。两人对视一眼,没有多说一个字,变分别拉出自己的马,翻身骑上,便飞驰而去。

守皇城的御前骁骑卫都已被惊动,纷纷站到城楼上严密警戒,并关闭四面城门。

宁觉非赶到南门后,大声道:“离开开城,分出一半人手,与我去救火。”

皇城卫队里的大部分人都认识这位年轻的元帅,立刻有今夜值班的佐领大声回答:“是”,随即亲自带队跑步下城,迅速上马,跟在宁觉非身后,冲向流花湖。

火场里已是一片狼籍,十余间民宅都在燃烧,有许多人从湖里舀出水来,端到这里来灭火,还有人奋力冲进火场,救人救物,不少妇女和孩子都在痛哭,还有些烧伤的人躺在地上,痛苦地呻吟。

宁觉非冲到这里,马上分派人手:“你们,疏散百姓,你们,找家什弄水来灭火,你们几个,跟我上房,云扬,你到那边去,我在这边,断火路。”

所有军人都大声应道“是”,随即分头奔去做事了。

云扬忍不住劝道:“元帅,那里太危险,我们去就行了,你在这边指挥。”

“少废话。”宁觉非喝道,身形已如箭离弦,窜了出去。

他飞奔到紧挨着火民宅的房前,双腿用里一蹬,便高高越起,伸手搭住屋檐,使力一收,人便窜上了屋顶。

他高声叫道:“下面的人躲开。”那些百姓正在群龙无首,听到有人发令,便自然而然地遵照执行,立刻便退后一段距离,都仰头看着他。

宁觉非手脚并用,飞快地将顶上的小青瓦揭开,然后抽出鹰刀,飞快地连续劈出。本是削铁如泥的刀用来砍木头,自是势如破竹,一刀便断。他将屋梁劈掉一部分,再砍断门栓,窗栓,随即抬腿踹出。

一部分砖墙轰然倒下,与着火的房屋之间出现了一个宽约三尺的空地。火苗往这边飘落,却没有了引火的媒介,不能在波及那边的一长串民宅。

宁觉非跳下屋顶,高声问道:“火里还有人没救出来吗?”

“有。”几个妇女扑过来跪到他面前,歇斯底里地哭叫着。“里面有孩子…孩子…还有老人…”

宁觉非问她们:“在哪一间房?”

有妇女转身指向附近的一处房屋。那里的火势已冲上房顶,里面的人只怕是凶多吉少。

宁觉非从旁边一个人手中抢过一盆水,兜头照着自己泼下来,然后便冲了进去。

看到这一幕的一些士兵全都担忧地大叫:“元帅,别进去,危险。”

大火已经封门,宁觉非从窗户直扑进去,高声问道:“里面有人吗?”

轰轰的燃烧声和噼噼啪啪的火头爆炸声中,宁觉非似乎听到了微弱的哭声,他躲避着不时掉下来的屋瓦和烧着的木头,循声摸索着走过去。

床上,有两人伏在床上,一动不动,他们身下却隐约传来孩子的哭声。

宁觉非摸了摸两人的颈动脉,感觉不到丝毫搏动,显然已经气绝身亡。他小心翼翼地将两人的遗体翻过去,便看到了下面正有一个两、三岁的男孩,正哭得声嘶力竭。他将孩子抱起,躬身护住,返身便冲了出去。

火焰舔上了他的身体,让他感到剧烈的疼痛和灼烫,但他一步未停,飞腿踹开一面火势较小的砖墙,从洞里窜了出去。

云扬已经断掉了另一边的火路,听人说元帅窜进火中救人,不由得大惊失色,立刻赶了过来,劈手夺过一盆水,守在屋外。

宁觉非从房间里冲出来,衣服上有着小小的火苗在闪烁。云扬立刻将水泼了过去,将他身上的活全部熄灭。

宁觉非抱着的孩子是背部被淋到水,顿时觉得一阵清凉,便哭得没那么厉害了。

几个妇人一拥而上,从他手中接过孩子,连声道:“谢天谢地,谢天谢地,麟儿没事。”

有个年轻女子看向宁觉非,焦灼地说:“我爹娘也在里面…”

宁觉非轻轻的摇了摇头:“他们都去世了。”

那女子一怔,眼泪便泉涌而出。

宁觉非对她说:“两位老人用身体护住了孩子,这才救了孩子的性命。”

那女子连连点头,终于泣不成声。

宁觉非无暇安慰她,立刻抬头观察现场的情况。

之前就已经着火的房屋都烧得差不多了,基本上不再有熄灭的可能。旁边的飞花塔也已坍塌,只剩下一堆面目全非的灰烬,正在冒着浓重的黑烟。空气中到处弥漫着刺鼻的焦糊味,令人几欲窒息。

这时,负责城防的禁卫军赶了过来,被宁觉非指挥着去帮助灭火,救护伤者。一些相关的官员也来观察看情形,见宁觉非也在,变过来见礼,宁觉非没时间与他们客套,只略微点头,胡乱拱了拱手,便四处巡视,随时处理突法情况。

云深被察觉情况不对的云海叫醒,见宁觉非不在府中,立刻骑马飞奔出去。当他赶到现场时,火已经熄灭大半了。

宁觉非出来时不及梳头束发,只胡乱扎了一下,现在,乌黑的一头长发被火燎去大半,现在只及肩头,发梢焦干,随风飞扬。他的衣服也被火烧出许多破洞,双手烫了几个小小的水泡,钻心地疼,幸好脸上没落下什么伤,只是被烫得发红,现在已渐渐平息。

云深找到他时,他正站在那里,累得直喘粗气,却一刻不停地忙碌着。他指挥着官兵们做事,吩咐派人找来的大夫救治伤者,要官员去慰问死者家属,然后和大檀琛商议查案事宜。

这把火起得太可疑了,从大檀琛拥有的飞花楼烧起,迅速蔓延,很可能是有人故意纵火。

大檀琛完全赞同他的意见,其下属有不少人便是作为普通百姓,一直混迹于城中,时刻注意缉捕奸细或叛党,此刻,他们也都在那些百姓当中穿梭,不引人注目地进行查探。

云深下马,挤进混乱的人群,问了好几个人,才看到宁觉非。他披散着头发,衣衫破烂,却丝毫不见狼狈,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却更显俊美。云深见他安然无恙,心下稍定,立刻快步走到他面前,急促地问:“觉非,这里怎么样?”

宁觉非疲惫地抬手,将垂下的乱发别到耳后,轻声道:“情况不太好,民宅烧毁了十一间,受灾的百姓有七户,目前能证实已经死亡的有九人,重伤五人,轻伤十六人,损失的钱物尚未统计,估计不在少数。飞花楼完全毁掉,里面的财物一件都没能抢出,伙计死了两人,其他人及时逃出,只受了轻伤。大致就是这样,详细情形可能要等天亮后才能清楚知晓。”

云深点了点头,看向他身旁的大檀琛:“起因是什么?有眉目吗?”

大檀琛微微摇头:“事起仓促,目前没有丝毫头绪,只大致可以判定,是有人故意纵火。但究竟是私人恩怨,还是叛党所为,现在并不清楚。我会加紧查探,尽快抓住纵火者,查清事情始末。”

“嗯。”云深看了看到处都在冒烟的废墟,忽然想起了什么,问大檀琛。“那个我们从西武带回的少年,你审出了什么没有?”

“没有太多有用的东西。”大檀琛叹了口气。“根据我们查探到的一些情况,他们很可能属于一个新成立的叛党组织兴南会。这次派往西武的刺杀小队都应该只是基层的会众,并不知道太多事情。那个少年很明显是被人当枪使了,血气方刚,宁死不屈,勇气可嘉,可很多事情他都不知道,只认为刺杀宁元帅是为国除奸,为民除害,虽死无憾。我们反复用过许多手段,都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

云深点了点头,陷入沉思。

迁都大典才刚刚过去几天,各国使团都没有离开,各地前来参加大典的官员倒是陆续启程回原任,这个时候在林淄纵火,不但会使蓟国在各国使团前面失掉脸面,而且还有效地为某些人攻击宁觉非提供了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