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风雪阻路,他们的首领打算在这里停留一夜,明天如果不再刮风,便会出发,进入蓟国境内。

宁觉非又听了一会儿,那些人谈论的大部分是即将得到的花花江山,美人、美酒、钱财、粮食等等,说的人垂涎欲滴,听的人目光炽热,一副唾手可得的模样。

再听下去大概也没什么新鲜的玩意儿了,宁觉非一拉云扬,便缓缓退后。

这里没有可供藏身之地,一旦天亮,便无所遁形,宁觉非不再停留,带着人小心谨慎地下了山,迅速回到营地。

这时,天已经蒙蒙亮了,狂风依然不减威势,卷着大团大团的雪片在天地间肆虐。

云汀胆足了心事,见他们平安回来这才松了口气。宁觉非钻进他们在雪地里依着山壁挖出来的猫耳洞,顿时觉得比外面暖和多了。他和云扬都脱下落满雪花的外套,坐下来喘了口气。

云汀双手各端一壶热水,分别递给他们,又拿出一件裘皮大氅,披到宁觉非肩上,这才问道:“上面的情况怎么样?”

云扬喝了一口水,这才说,“沿途都没看到人,哨卡里分上下两层,一楼有八个人,二楼不清楚,不过,就算上面挤满了,也不会超过一百人。”

云汀立刻有些兴奋,“那好办,我们上去两百人,给他们连锅端。”

“我听不懂他们说的话。”云扬有些沮丧。“他们的口音太怪,我从来没有听到过。”

宁觉非喝了好几口热水,感觉整个身体都温暖起来,这才平静地说:“我听懂了一些。”

云汀和云扬都有些惊异,同时看向他。

“他们的首领就在哨卡里,被风雪阻了路,一时走不了,打算等风停了就过来。”宁觉非很严肃。“我们要立刻布置,争取能抓住他。另外,我估计东边会有他们的大队人马前来迎接。现在就派人出去侦查。东南北三面都要彻底搜索,不能漏掉一点情况。”

“是,我马上去布置。”云汀转身便钻了出去。

云扬兴奋地看着宁觉非说:“元帅,你连他们的话都能听懂,实在是太厉害了,果然是天神降世,非凡夫俗子能比。”

“瞎扯。”宁觉非觉得好笑。“我不是神,别胡说八道。”

“如果天神说自己不是神,我们自然也是要听从的。”云扬的眼里满是崇拜。“元帅,你是不是要亲自去抓他们的首领?我一定要跟着你。”

“嗯,我一定要去会会他,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宁觉非淡淡地道:“你带着虎头、玉带两个百人队跟着我。”

鹰军中的每个百人队都有自己的名字,全都以飞禽命名。虎头雕和玉带雕这两个对是云扬特别训练出来的,是鹰军中最精锐的部分,各个以一当百,所向披靡。云扬一听宁觉非这么说,顿时高兴地跳起来:“我马上去找他们,做好出战准备。”

宁觉非点了点头,看着他钻出几乎要被雪堆封住的洞口,便裹紧大氅,躺倒旁边铺着的狗皮褥子上,抓紧时间睡一觉,以恢复精神和体力。

外面风声呼啸,一直未停,对宁觉非来说,就像是催眠曲,让他睡得很沉。当风声渐渐小下去,他反而立刻醒过来,凝神片刻,便即起身,探出头去产看情况。

云扬睡在猫耳洞里的另一侧,宁觉非这边一有动静,他也醒了,跟着爬起身来,伏到他身边,从雪堆之间伸出头去。

宁觉非转头看了他一眼,忍不住笑了。这孩子实在太崇拜他了,自从认识他的那天起,不但始终赤胆忠心,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而且一直有样学样,满心希望最后能够成为他那样神奇非凡的人。

“人都安排好了?”他轻声问。

云扬连忙点头,“嗯,他们全都准备好了,就等元帅一声令下。”

“好。”宁觉非看着弥漫在这个视野中的大雪,略微想了一下,便道,“你去把云汀叫来,我们要准备行动了。”

“太好了。”云扬开心地一纵身,便窜了出去。

云汀很快就从旁边的猫耳洞里出来,飞速奔了过来。

他们都穿着白衣,在雪地中活动,别人很难发现。

宁觉非退回去,以便他顺利进来。云汀从怀里拿出来一块肉干,手上还抓着一钵莽麦粥,这时一起递给她,关切地说:“元帅,先吃点东西吧。”

在冰天雪地里能吃上这个,简直比山珍海味还美,宁觉非接过来,大口大口地吃下去,顿时感觉舒坦极了。

云汀盘膝坐下,看着面前这位异常年轻俊美的大元帅吃得那么香,不由得感到特别愉快。

宁觉非边吃边问:“出去侦察的人回来没有?”

“大部分都派人回来禀报过了。”云汀条理清晰地说。“元帅所料不错,在正东方向,大约有两万轻骑正向这里疾驰,根据估算,如果他们中途不停下歇息,再有一个时辰就能到达。其他方向都风平浪静,没有什么异常?”

宁觉非思索了一下,又问道:“山上呢?有什么动静?”

“没有。”云汀摇头,“我一早又派了人上去查勘,发现有两个地方可以藏住人,就分别设了两个点,密切主义哨卡的动向。迄今为止,上面没传来任何讯息,这就说明哨卡里的人并没有出来。山上风雪更大,如果想骑马下山,实在很危险,我估摸着,他们一时半会儿不会有所行动。唤作我,也会在山上安安稳稳地等着接应的大队人马前来,再做打算。”

宁觉非点了点头,简明扼要地说:“本来我打算让他们下来,再关门打狗,免得在山上动手,如果不能一举成功,他们很容易往学成逃遁。不过,现在情况变了,我们这里的一万人马要迎击他们的两万轻骑固然没问题,但也不能保证一定能生擒他们的首领。所以,我准备立刻带虎头和玉带两个小队上山,发动偷袭。你们兵分两路,留三个百人队守在这里,阻截从山上下来的人,其他人向东面迎过去,发动奇袭,阻扰他们的行进速度,争取能拖住他们五个时辰。”

“好。”云汀痛快地点头。“那我立刻传令下去,这就出发。”

宁觉非点了点头,将吃得干干净净的粥钵放下,抓过雪山战斗服穿上,便走了出去。

由云扬率领的那两个精英中的精英小队早已整装待发,宁觉非一声令下,便如出闸猛虎,扑上山去。

这条路宁觉非昨天晚上已经走过两次,因为是仔细摸索着上去,对许多细节都了如指掌,此时再上便是轻车熟路,又是大白天,危险降低了很多,他的行动速度一场快捷,犹如白色的苍鹰,在飞舞的雪花间向上疾飞。

不到一个时辰,他们就上到了哨卡附近,隐在夜里他们曾经藏身的巨石后面。

宁觉非探头看了一会儿,便果断地低声布置了行动方案,然后问他们:“明白了没有?”

那些勇悍的精英们曾经在平日里多次演练各种地形各种情况下的奇袭,根本闭着眼睛都不会出错,这时全都点头,低低地答道:“明白。”

宁觉非猛地一摆手:“行动。”

第127章

宁觉非一声令下,云扬带着他的两个精英小队立刻扑了上去。

他们浑身上下都套着白衣,连头上也有白色的头罩,贴着雪地窜过去,再加上风雪弥漫,根本就看不出来。他们飞快地包围了整个哨卡,四个人隐在门口两边,准备堵截漏网之鱼,其他人分成两队,一队踩在另一队的肩上,便伸手勾住了二楼的窗框。

几乎是同时,上下两队同时撞破了窗户,跳了进去。

他们清一色的右手拿着钢刀,左右握着小小的飞刀,身在空中便看清了屋里的形势,只听刀声霍霍,锋利的飞刀便朝各自负责的目标区域奔去,同时人也跟着自己的刀,如一阵风般杀了过去。

楼上楼下的人也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虽然遇到攻势如此凌厉的突然袭击,仍然以最快的速度拿起兵刃,迅速挡架。

云扬他们的袭击攻其不备,有十几个人闷哼着倒下,不是重伤便已毙命,另有不少人身上中刀,却没有伤着要害,都顽强地舍命相搏。

很明显,他们想掩护一个人逃走。

那人穿着一身黑衣,并无特别的饰物,看不出他的身份,但匀称的身体里却自然而然地散发出一股威势。云扬还没看清他的相貌,他周围的几个人已经用自己的牺牲为他换取了通向窗口的通道。他毫不犹豫地飞身跃出窗口,轻捷地落在地上。

宁觉非没有跟着自己的下属去发动袭击,而是留在外面掌控大局。哨卡里打得惊天动地,不时有人跌出窗外,沉重地甩在地上,鲜血很快便染红了雪地,他都没有动,只是冷静地看着,判断着里面的形势。

当那人从二楼窗口窜出来,蹲着身子私下扫视了一下,便起身狂奔时,宁觉非便明白了,那人不是被打出来懒得。他既然能在云扬他们的突击下全身而退,肯定只有两个原因,要么是他自身能力是所有人中最强的,要么就是里面的人拼死掩护他一人逃脱。无论是哪个原因,此人都绝非寻常之人。

他们的马都关在旁边的马厩里,现在根本就来不及去解缰绳,况且雪大路滑,也不可能骑马,那人毫不犹豫,反身便往雪城的方向飞奔。

守在哨卡门前的四个人正与竭力向外冲的敌人混战,无人前去拦截,宁觉非猛地抽出鹰刀,如闪电一般冲过去,挥刀斩了过去。

那人听到脑后响起隐隐风声,立刻着地滚开,百忙中还记得往山壁的方向山壁,以免落进深谷。

宁觉非在空中一拧身子,转换了方向,如大鹏展翅,向那人扑去,手中刀带着霍霍风声,挟雷霆万钧之势,向那人斜斜劈了下去。

宁觉非这一刀势大力沉,那人抵在山壁上,避无可避,挥手便从腰间拔出一柄黑沉沉的短刀,翻腕迎了上去。

只听震耳欲聋的金鉄交鸣回荡在山谷,那把削铁如泥的鹰刀竟被短刀挡架开,而没有将其斩断。宁觉非略感意外,但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神兵利刃虽然稀少,却也不是完全没有,这反而更加证实了眼前这人绝非等闲之辈。

宁觉非抢步上前,鹰刀上下翻飞,将他全身罩住,每一招都直逼他的要害。那人连缓口气站起来的功夫都没有,这能倚着山壁,挥刀格挡。好在他见机得快,背靠峭壁,避免了四面受敌,只需应付宁觉非的正面精工,这才能勉强支撑。不过,宁觉非手持长刀,又是站立着,能够自由的闪转腾挪,更可以毫无顾忌,居高临下地强攻,而他拿着短刀,又坐在地上,招架起来相当吃力。

就在这时,他奋力挡了宁觉非一招,左手从腰间拿出一个小管子,往地上一敲,随即掷向天空。

宁觉非趁他左手动作时右手的招数出现破绽,一道斜撩,将他的右肩划了一个深长的口子,顿时血如泉涌。

随着一声尖啸,有两朵烟花在空中炸开,火星飞溅,划破了白茫茫的雪天,传得很远。

宁觉非立刻警觉,手中刀一刻不停,将那人的左右退路封住,随即吹了一声口哨。

云扬立刻从窗口跳了出来,叫道:“元帅,有何吩咐?”

那人听到这“元帅”二字,猛地直瞪向宁觉非。

他们两人激战了数十招,其实只不过是一眨眼的时间,双方都把全部精力放在对方的动作上,根本没有注意彼此的长相。直到这时,宁觉非才发现,此人有双碧绿的眼睛,目光锐利,直似要把人割得遍体鳞伤才肯罢休。

宁觉非微一愣神,便想起了曾经在何处看到过这样的眼神。

在西武的腾青沙漠围攻蓟国使团的为首之人也有这么一双眼睛。

他一怔之间,手中的刀招不免缓了一缓,那人趁机猛然跃起,刀光暴涨,攻势如雷霆闪电,向他疾扑过去。

宁觉非向后连退三步,不绿迅捷,身法轻灵,始终与那人保持这最适合挥舞长刀的距离,而那人的短刀要递到他身前就比较困难了。

云扬见此人出手不凡,手中刀一扬,便要冲过来加入战团。宁觉非却抢先命令道:“你马上调弓弩手,过去封锁通往雪城的路口。”

“是。”云扬二话不说,立刻回头大叫。“弓弩手,全部过来。”

他们两个小队中有三十个人擅长操作南楚的弩箭,听到命令后,当即脱离战斗,冲出大门,直奔到云扬身边集合。

与宁觉非对战的那人脸色一变,忽然向小路一旁通往雪城的方向窜去。

宁觉非正要追击,空中隐隐传来“嗖嗖”声,有一支黑色的长箭穿过风雪,笔直地向他飞来,后面还紧跟着第二支、第三支,迅猛地划破长空,全部射向他一个人。

宁觉非挥刀猛劈,将几支长箭全部挡开,就这一缓之间,那人的身影便被风雪淹没,隐隐约约看不真切了。

宁觉非拔腿便追,一边在雪地里飞奔一边侧耳倾听。他没有听到马蹄声或大批人前行的脚步声,之看见前面那人狂奔的身影时隐时现。

云扬见他追了过去,连忙紧紧跟上,并挥手让弓弩手跟着自己前进。

异常有力的长箭继续破空射来,宁觉非的脚步不断被箭矢阻滞,渐渐离那人越来越远。衡量一下情势,他之得停下来,俯身将地上的箭全都拾起,返身奔回。

那个箭手便停止了射箭,似乎无声无息地消失了。

云扬已不知好弓弩手所站的方位,将狭窄的仅供一人通过的山口完全封锁。这里原本安有活动路障,以圆木制成,相当沉重,可有效阻拦敌人的冲击,现在多半是被那些人推进了深谷,使这里无所遮拦。

宁觉非打算先用弓弩手守住这里,如果果然有敌人的援军到来,也能有效地阻截对方,然后立刻派人下山,再调些人马上来,应该就问题不大了。毕竟这里只有一条路可以通行,最狭窄的地方仅能容一人一骑,易守难攻,对方即便来了再多人也没用。

哨卡里的战斗已接近尾声,云扬却不肯让宁觉非靠近。里面的人都很顽强,个个是亡命之徒,万一来个玉石俱焚什么的,伤及宁觉非,他就万死莫赎了。

宁觉非也不强求,只对他说:“留几个活口,别都杀了。”便占到山壁旁,仔细查看手中的长箭。

这些箭射来的力度和方式他都非常熟悉,至今记忆犹新,他敢肯定,那射箭的人便是那个在乌拉珠穆城主府中夜袭的神箭手。此人的身份神秘莫测,一直查不出端倪,没想到来了这里,而且听命于那个碧眼之人,仅凭一人之力,便掩护他从宁觉非手里逃脱,却是非同凡响。

宁觉非思忖着,抬头看向箭矢飞来的方向。

大团大团的雪花之间,层峦叠嶂,银装素裹,犹如冰河时代,不见人烟,寒冷的风如刀子一般,刮得人搂在外面的手和脸一阵阵刺疼。在那样的雪峰上,人类是很难生存的,宁觉非对那个埋伏在雪山之上,时刻准备保护另一个人的箭手相当钦佩,同时也对那个如恶狼一般凶狠的碧眼黑衣人有了几分好奇,很想与他好好地再交一次手。

不久,云扬过来禀报:“元帅,里面的人都料理了,活着的只有六个人,都是重伤。虽然他们是我们的敌人,不过个个都是硬汉子,没有孬种,叫人好生相敬。”

“是啊。”宁觉非点了点头。“无论死活,都送下山去,死者厚葬,伤者替他们诊治。另外,把他们的马都带下去。”

“是。”云扬转身便去安排。

宁觉非缓步走近哨卡,询问己方的伤亡情况,嘱咐伤者下山去好好修养,为牺牲的战事整理好因战斗而变得有些凌乱的一副,再肃立默哀。屋里变得很安静,鹰军的将士们都跟随他打过很多次仗,深知他对伤者的关切和对死者的尊重,所有没受伤或仅受轻伤的人都放下手中的事情,默然肃立,与他一起向牺牲的战友表达哀思。

过了一会儿,宁觉非才摆了摆手,示意大家各自去做自己的事,然后去察看现场以及那些人携带的物品。

两个多时辰后,鹰军的两个百人队上来,分别守住山口与哨卡,宁觉非和云扬这才带着虎头与玉带两个小队撤下山去。

这时,云汀率领的鹰军大队人马已经与自东而来的敌军接站,并有效地组织了对方的行进速度。

不过,虽然敌人的行动变得迟缓,却仍然会在五、六个时辰后到达这里。

宁觉非收到云汀的飞鹰传书后,陷入了沉思。

第128章

宁觉非离开临淄已经五天了,西线没有任何消息,南线倒是捷报频传。

荆无双和李舒分别与北蓟和南羌争战多年,对于异族铁骑并不陌生,也丝毫不怵,打得有声有色。不过,对方是游牧民族,战法灵活,不拘一格,往往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荆无双和李舒在数日内与他们接战过若干次,消灭的都是小股敌人,并未损伤他们的有生力量,甚而脸个别高阶一些的军官或首领都未消灭或擒获,因而这些捷报只能用来安定民心,稳住朝廷大势,对整个战局却并无太大作用。

对此,无论是澹台牧、云深还是兵部的即位高官都心知肚明,却并不多说什么,只做出适度的欣慰模样,并对荆无双和李舒这两位南楚降将深表赞赏。

战火燃于西南一隅,朝中重臣并没有太多担忧,他们有许多人都在观望,看那位花花太岁鲜于琅最终会有何种结局。

云深日日都在宫中处理政务,再也没有去临淄府衙。宁觉非离开的第三天,澹台牧便下旨,钦定由刑部尚书解体临淄府尹处置鲜于琅的案子,要求他按律行事,勿枉勿纵,将结果从速上奏。

圣旨一下,便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朝臣们纷纷私下议论,猜测皇上的意思,可澹台牧的心思深沉如海,他们又哪里敢妄加断定,于是便将心里的忐忑不安付之于行动。一时间,到右旌侯府和国师府拜会的人川流不息,从下了朝直到入夜,均是如此。

云深始终不动声色,吩咐总管闭门谢客,只接见一些重要的官员,说的都是公事。那些人都是朝中高官,最懂的中庸之道与察言观色,这时只字不提鲜于琅的案子,心中却已有数。

昨天,大檀明回府后,与自己的妻子昭云公主闲聊,故意将鲜于琅辱骂宁觉非的事告诉了她。于是,此事很快便在权贵间的内宅里传开,之后当然便迅速被那些朝廷重臣们知晓。

一开始,这些大臣都不认为侯爷公子伤害了一个下人就会判罪,可现在却不这么想了。鲜于琅出言恶毒,侮辱宁觉非,那就是大逆不道了。皇上将天下兵权尽皆交予宁觉非,可见对他有多么宠信。宫中和兵部更有人传出,宁觉非被辱骂的当天夜里,晕倒在兵部大堂,皇上赶去看他,竟亲手将他抱出衙门,带进宫中,安置在御书房,甚而亲自端汤喂水,照顾得无微不至,荣宠殊甚,已是无与伦比。此后,宁觉非称病不朝,皇上便委任刑部尚书过问此事,圣旨中更是用词眼里,似无转圜余地,那此案最后的结局基本上已是显而易见了。

这么一来,有很多属于云深这一系或保持中立的大臣便暗自拍手称快,而偏向鲜于琅一方和一些皇亲国戚便感到忧虑,纷纷进攻求见澹台牧,为鲜于琅说项,恳请皇上看在澹台和鲜于两族的情分上,高抬贵手,小惩大诫,也就是了。更有人频频去往小仓山下的望北苑,相见宁觉非,却都让云深派到那里的人挡了回来。

朝中暗流汹涌,处于漩涡中心的几位当事人却都是若无其事的模样。

鲜于骏每天都在户部衙门办公,除了处理日常事务外,更全力为前方的军队调运粮草。

云深尽忠职守,忙得连轴转,领导或督促着诸项大事迅速向前推进。

澹台牧每天都是三更眠,五更起,日理万机,又是御书房里的灯更是通宵不灭,伺候的宫女太监则按时换班,动作却都很轻,深怕打扰了这位勤劳国事的君王。

太子澹台经纬也整天守在父皇和舅舅身边,学着参与政事,努力为他们分忧。

宁觉非的元帅府里却特别安静,江从鸾严格约束所有下人,无事不得出府,更不准在外面胡说八道。那日松终于从昏迷中醒来,性命已然无碍,精神却遭受到沉重打击,一直不言不语。其其格和江从鸾对他悉心照顾,温柔劝解,虽然收效甚微,两人倒也不急,打算先把他的身子调养好,再缓缓开解。

淡悠然则保持着商人本色,对政治毫无兴趣,每日里进进出出,筹建临淄的悠然阁。如果江从鸾有空,便会被他拉出去看地方,选各种改建房屋的材料和字画摆饰。淡悠然很诚恳地希望他提供意见,江从鸾非常感动,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他。两人天天出双入对,看在别人眼里,便有些流言渐渐传了出来。江从鸾有些不安,淡悠然却照样拉着他有说有笑,亲热依旧,江从鸾也就坦然起来,将自卑的心思收拾了,不再去管别人口中的是非。

日子就这么在表面的正常中一天天过去,人人都拭目以待,等着看事情的发展。

当宁觉非离开临淄的第八天,刑部尚书向澹台牧递上了奏折,里面罗列的案由清晰,证据确凿,最后的结论是,根据北蓟的刑律,按罪应判斩立决。

第二日早朝,澹台牧要刑部尚书当着群臣的面将这番话重述一遍。刑部尚书一向刚正不阿,便在朝堂之上直言不讳,将案说明,然后背出北蓟律中的有关条款,清楚明白的说出判决。

他的话音一落,朝中大哗,鲜于骏的脸色变得惨白,抬头看向澹台牧,颤抖着声音说:“皇上,老臣深知犬子罪孽深重,究其根源,全是老臣之过,教子无方,致使他犯下大错。恳请皇上念在老臣一门数代忠良,家门不幸,仅有此一子的份上,饶他一条狗命。老臣愿削职为民,交出侯爵之位,以赎犬子的罪衍。皇上…”说着说着,他猛地跪了下去,连连磕头,已是老泪纵横。

朝堂之上顿时鸦雀无声,群臣束手,等着皇上表态。

沉默片刻,澹台牧缓缓地道:“鲜于卿家,你且起来说话。”

鲜于骏这几日表面平静,其实已是神困体乏,挣扎了一下,竟然站不起来。他身边的云深一声不吭,却俯下身去,伸出双手,用力将他搀扶起来。

他这举动令所有大臣都感到诧异,有人深深钦佩,有人暗骂他虚伪,表面却不言不动,静观其变。

等鲜于骏站稳,云深收回手,恭敬而立,澹台牧这才沉声说道:“诸位卿家都是朝廷柱石,国之栋梁,当深知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鲜于卿家,你乃皇亲国戚,身为右旌侯之尊,又执掌国之命脉户部,由此可见,朕一直对你寄予厚望,你就更应以身作则。澹台、鲜于、大檀是我国中三打大显贵家族,世代联姻,朝中恐有三分之一的大臣与这三族有亲缘关系,若是有罪而不究,岂不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上行下效起来,这天下岂不是要大乱?鲜于卿家,朕这话在不在理?”

鲜于骏顿时哑口无言。若说皇上无理,那是以下犯上,乃大不敬之罪。若说皇上有理,那自己的儿子就要人头落地。他心里一急,有想要跪下,想起刚才皇上有口谕,要他起来说话,便不敢再跪。他的脸色越来越白,在一片寂静中,忽然倒了下去。

群臣猝不及防,大殿中一片哗然。

云深最先反应过来,立刻蹲下身去,将侧倒在地的鲜于骏,轻轻翻过身来,让他平躺,随即一手托着他的头,一手替他把脉。

澹台牧也站起身来,对身旁的太监说:“快,传御医。”

那太监一溜烟地跑了,太监总管是人精,不等皇上发话,便指挥几个小太监奔去拿来春凳,将鲜于骏抬上去放着。

这么一来,事情也议不下去了,澹台牧只得挥了挥手。

太监总管便高叫一声:“退朝。”

那些大臣们却左右为难,有的觉得应该留下,对鲜于骏表示关切,以免皇上觉得自己凉薄,不关心同僚,有的又害怕留下会被皇上认为自己是鲜于骏一党,受到无谓的连累,这一走一留间,便花费了无限心思,脑中转过无数念头。

云深的言行举止却是一派磊落大方,抬头对澹台牧说:“皇上,鲜于大人这是一时心急攻心,并无大碍,只是,须得卧床静养几日,待御医来了,给鲜于大人好好开个方子,鲜于大人只要依时服药很快便能痊愈。”

“如此甚好。”澹台牧缓步走下丹墀,来到鲜于骏身前,关切地看了看他的脸色,便抬头对围在四周的大臣们说:“众卿家都回去办差吧,有什么事就上折子来,及时奏与朕知。”

“遵旨。”群臣躬身施礼,恭敬作答,这才送了口气,有序地缓缓退下。

这时,一个太监飞快地送上一张铺有软垫的椅子,小心翼翼地放在皇上身后。澹台牧却没有坐下,沉思片刻后,示意云深与他一起出殿。

来那个人站在高高的台阶上,看着众位大臣走向宫门的身影,半晌没有出声。

过了一会儿,澹台牧轻叹:“鲜于骏一生清名,全毁于逆子之手,实在可惜。鲜于氏有大功于国,要说起来,也勉强可以饶鲜于琅不死。可是,朕若想正本清源,就绝不能姑息,否则,本是疥癣之疾,却会成为心腹大患。”

“陛下英明。”云深发自内心地说。“鲜于琅作恶多端,其罪当诛。鲜于大人亦并不似往日在蓟都时谨慎从事,严于律己。他与一些南楚旧臣过往甚密,常常聚在一起议论朝政,更出言不逊,诋毁觉非,鲜于琅耳濡目染,当日才会在觉非面前脱口而出,恶毒辱骂。这是鲜于琅亲口交代的,以他的资智,肯定编造不出如此复杂的事,臣以为其言可信。”

“是啊,朕也深以为忧。”澹台牧看向皇城重重叠叠的屋顶,脸色深沉。“似鲜于骏这般大臣不再少数,朕得好好给他们提个醒了。”

第129章

就在鲜于骏晕倒在朝堂之上的第二天,鲜于家的老太太从蓟都赶到了。

这位老太太已届八十高龄,是鲜于氏的老祖宗,脾气相当火爆,极为护短。鲜于琅是她极喜欢的小曾孙,在蓟都时多承这位老祖宗的庇护,一向胡作非为,年龄越长,胆子越大。及至在临淄惹下滔天大祸,鲜于骏怕自己这边掰不过宁觉非和云深的势力,便派人快马加鞭到蓟都,把家里的老太太请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