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们的描述对比眼前的画面,就像是一个传说。

“大自然的力量。不得不服。”

乔东阳说着,从车里拿出来一张规划图,指给池月。

“重建后的月亮湖,将会比原来的面积更大。这个是整个月亮坞工程的重中之重,我们预计,建成后的月亮湖,蓄水量可以达到1。5亿m3……”

有了水,才能灌溉。有了水,植物才能生长。有了水,村民才能沐浴,有了水,才能进一步建成生态公园。

池月看着乔东阳戴着墨镜的脸,听着他谈论他的宏伟计划,一个字都没有说,眼睛也没有转。

乔东阳发现她的专注,取下墨镜,拿眼盯住她,“难道我又变帅了?”

池月:“……”

“乔先生一直都很帅。”这是一个助理该说的话,池月是这么认为的。

果然,乔东阳的脸色好看了,英俊的五官在阳光里精神奕奕,“看来我的助理都拥有一个隐性的基因传承。”

池月一怔,“什么?”

乔东阳:“马屁啊!都拍得好。”

池月哦了一声,正色看他:“你是对你的长相有什么误解吗?我是实话实说。乔先生是我见过的男人里,长得最完美的一个。有些人脸长得好,身材不好,有些人身材好,脸不好。难得有像您这样,五官四肢都全面发展的。”

“……”

乔东阳被她说懵了。

这么一本正经的夸奖他?是真心的吗。

他瞅着池月的眼睛,看了好久,竖起拇指,“我就喜欢你这么有眼光的年轻人。走吧。”

池月亦步亦趋地走在他身边,告诉她自己所知的月亮湖。乔东阳边走边听,不时问上她两句,池月都很耐心的回答,两个人徜徉在月亮湖的微风里,难得这么平静地谈论工作,不吵架,不斗嘴,画面和谐。

离开月亮湖,池月又带着他去附近的附子转了转。

很快就中午了。

池月看着他,“乔先生是回去吃饭,还是就地体验一下风土人情?”

乔东阳:“随便。”

随便是最麻烦的,但他现在是池月的上司,身为下属就得领悟老板的真实意图,不能反复去问老板“什么是随便”,因此池月就随便地帮他做了随便的决定。

“留下来吧,就地访访民众。”

占地问题是与项目相关的一个重要流程,现在占地赔偿的方案还没有出来,但以月亮坞为首的几个村子,已经开始流传出各种各样的版本。

这里的土地以前是不值钱的,但一旦有人需要,那就值钱了。

像于凤一样存在贪占心理的村民不在少数,大家都希望一口气吃个胖娃娃,既然大老板有钱有资本,那大家也都不会客气。安置房肯定是必须的,家里人的工作问题最好能解决一下,土地给出去了,一家老小的未来得有人兜底吧?

拆迁赔偿的事,对当地人来说,从来不敢想。

现在有了机会,当然想法就多了。

真正有长远目光的人,很少。

池月从于凤那里听来不少风声,觉得有必要实地了解一下。

189 温暖的她

她过去敲门,用家乡话告诉屋主,说他们是项目组来考察的工作人员,能不能在这里吃个午饭。当然,不白吃,钱是要给的。

这户人家姓王,只有老两口和一个小孙女在家里,听池月说他们是项目组的人,欢天喜地地把他们请了进去。

池月让乔先生坐下,自己又返回车里,拎了一桶矿泉水,拿了些零食给屋主的小孙女。

老两口看到清澈的桶装水,眼睛都亮了起来。

“快坐,你们快坐,我去煮饭。”王婆婆搓了搓手,系上围裙就要进厨房。

“王婆婆。”池月笑着说,“要不您歇会儿,我来煮?”

王婆婆愣了下,看看她,又看看乔东阳,笑逐颜开,“好好好,我带你去。”

池月并不喜欢做饭,但他知道乔东阳是个什么人,他衣食住行讲究得令人发指,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身为他的特助,她认为自己有义务把他照顾好。

对,这是工作。

池月进厨房的时候,觉得自己有点侯助理附体。

乔东阳跟了进来,蹲在她的身边,看她生火,眼睛里全是笑,“喂,你是不是给我加分了?”

池月:“……”

瞄她一眼,她把点着的茅草塞入灶膛,慢慢加柴,“怎么会有这样的错觉?”

错觉?乔东阳的脸拉下来了,“不是加分,为什么突然对我这么好?”

拎桶装水下来给她做饭,主动热情又细心,这不都是心疼他的表现吗?

乔东阳坚信自己没有猜错。

然而,池月听完却笑了,“你还不了解我吗?我向来对事不对人。”

“?”乔东阳怀疑地看着她。

池月淡淡说:“这是我的工作。我做事一向如此,不做就不做,做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所以,乔先生,你请我做助理,一定是物超所值的。你不会亏!”

乔东阳斜她一眼,慢吞吞站起来,抱臂看着她。

“池助理这么强的悟性,我相信能把工作能力干好的。”

“放心吧。”

池月微笑,抬头看他傲娇的样子,“乔先生去外面休息吧,有事叫我。”

助理工作池月没有做过,但上手很快,尤其是心理的转变能力,简直是神速,似乎比他还先进入状态。抛去过往恩怨,此刻的她就是个专业助理。

乔东阳又意外,又无奈。

“唉!”他叹一口气,盯住她烧柴的样子,“这个挺有意思的,让我试试?”

池月看他一眼,干脆利落地让了座,“你来吧。”

这是乔东阳平生第一次接触柴灶,烧火更是想都没想过。

他学着池月的样子,把干柴往灶膛里塞,一根接一根,看那熊熊火焰烧起,一张脸被烤得绯红,汗流浃背,但很开心。

池月默默看着他,淘米下锅,准备做饭。

入冬了,漠地村民的家里都没有什么新鲜蔬菜。

大白菜、土豆、萝卜,这种利于保存的菜,一般会多备一些。

还有就是罐头菜,是当地的一种特色。

当地人会在蔬菜当季的时候,把蔬菜和辣椒,葱蒜等作料一起炒好,然后封装在罐头瓶子里,要吃的时候,把瓶子里的菜拿出来蒸一蒸就可以吃了。简单、省心。

来了贵客,老夫妻俩把家里能拿出来的菜,都端到了厨房。

池月连声说感谢,然后利索地削土豆皮,切土豆丝。

她做事的时候,乔东阳一边烧火一边看她忙碌,多巴胺分泌很迅速,这种家庭般的温馨,很得他的心意。

只不过,一直被他盯着,池月就有点尴尬了。

“乔先生,你这样看着我,我会切到手的。”

“你不看我,怎么知道我会看你?”乔东阳英俊的脸,在火光里红艳艳的,连同耳朵一起,看上去有那么几分俊美纯情的意思,“再说了,我不看你,又怎么知道你会不会下毒?”

“……”

又开启毒舌模式了。

“我不会下毒。”池月看着菜板,慢声说:“我会吐口水。”

“何必那么麻烦?”乔东阳漫不经心地哼笑,“你要给我吃口水,可以直接一点——”

“乔先生。”池月突然变脸,把乔东阳吓了一跳,

正准备马上悔过,就看她冲了过来,飞快从他手中抢过钳子,把掉在地上的柴火捡起来塞入灶膛,然后在灶膛里拨了拨,让几乎快要熄灭的灶火,又一次旺盛的燃烧。

她松口气,“你这样很容易发生火灾的,知道吗?”

“……有那么严重?”

“对。”池月看他一眼,“烧火的时候,不要分心。不能让火掉出来,掉出来要马上塞回去,火膛里要通气,如果火不旺,煮出来的饭,也就不好吃了。”

“这……好大的学问。”

乔东阳不再随便走神了。

他把火看得很好,时不时撩一眼,看看忙碌的池月,目光越发温暖。

很快饭菜就上桌了。

没有肉,只有素菜,两三个盆放在一起,看上去有些简陋。王婆婆夫妻俩连连表示歉意,说是招呼不周,池月也怕乔东阳嫌弃,毕竟他是锦衣玉食养大的少爷。

可是乔东阳没有说什么,每个菜尝一下,赞不绝口。

“好吃。这个好吃。”

池月尝了一下,有点不信,“真的?”

“我们机器人是不说假话的。”

“……”

看他学天狗说话,一板一眼的样子,还真是有些像,池月忍不住笑了出来。

“我说天狗像谁呢!怪不得。”她瞄他一眼。

在别人家里,两个人没有太多交谈私事,更不好冷落了人家。池月同王婆婆老两口聊着,望了望那个沉默的小女孩儿,顺嘴问道:“小妹妹几岁了?”

小女孩子看她一眼,没说话。

王婆婆笑道:“8岁了。”

池月哦了一声,想想又问:“今天怎么没上学啊?”

今天是周三,正常情况下,孩子应该是在学校里的。

“太远了,姑娘家家的,我们不放心。”王婆婆回答。

现在有九年制义务教育了,上小学几乎不用给钱,所有的孩子都能享受基础教育资源,但是本地人口流逝得多,村里的小学早已经停办,这里的孩子要上学,需要去十几里地的镇上。

有办法的人家,早已搬到了城里居住,好多家庭拼命在外打工,千辛万苦赚来钱,就是为了在城里或者镇上买个房子,脱离这个贫困的地方。

但是,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留下。

一是城里的房子,一般住不下那么多人。

二是根在这里,熟人在这里,城里生活不习惯。

池月看了小女孩一眼,没有多说什么,小女孩子却突然开口,“我也想去爸爸妈妈那里上学。”

王婆婆看她一眼,语气尖利起来,“你爸你妈供你弟弟都艰难,你去了,吃什么,谁养你啊?”

小女孩撇了撇嘴,像是想哭,又忍了下去,垂着脑袋在碗里数着米吃饭。

“读书不是不要钱吗?”乔东阳突然插了一句。

王婆婆看着他,马上变得和颜悦色了,“读书是不花钱,但他爸他妈都要上班的呀,哪有人照顾她呢。”

小女孩儿:“我不要人照顾,我会做饭。”

王婆婆瞪她一眼,不耐烦地吼孩子,“你小孩子家家的懂什么?你以为那城里像咱们乡下啊,买菜穿衣哪样不花钱?”

小女孩儿瘪嘴,“为什么弟弟就可以?”

“弟弟是男娃,你是女娃,能一样吗?赶紧吃饭,大人说话,小孩子不要插嘴!”

王婆婆训完孩子,又叹口气,对池月和乔东阳说:“现在这日子过得艰难啦,女娃娃长大了早晚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还不如学做点家务,长大了找个好男人,把男人伺候好了,不就出福分了吗?”

池月:“……”

她心里有些沉重,不知道该怎么劝说。

乔东阳却是当即就沉下了脸,“太婆,你这话我就不爱听了。女孩儿怎么就不能读书了?你这思想,典型的重男轻女啊!”

王婆婆两口子脸色一变,显然不喜欢这种批评。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们城里头的人,哪儿懂得我们的日子苦!”

池月捅了捅乔东阳的胳膊,笑着道:“王婆婆,他的意思是,女孩子也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现在是新社会了,好多女孩子比男孩子都有出息呢。我看你家小孙女就是个机灵的孩子,面相好,一看就有福气,要是再读读书,长大了肯定出息。”

同样一句话,换种说话方式就不一样了。

听她夸自己孙女,王婆婆的脸色马上缓转,但口风不变。

“出息了又怎样?出息了不还是别人家的人?闺女啊,不都是帮人家养的。”

“那是以前,现在不同了。”池月看看小女孩,“就我知道的,好多都是女儿孝顺,养父母的老,也大多都是女儿。”

王婆婆尴尬了一下。

“说的是,说的是。这两天他爸就要回来了,我跟他说说!”

不管人家是不是敷衍,这个话题都只能打住了。

小女孩儿很高兴,期待爸爸的归来,王婆婆闲话着家常,就又提到了月亮坞工程占地的事。

她绕了好几个大弯子,不好意思地询问:“你们是项目上的人,有没有听说,这拆迁占地要怎么赔偿啊?”

人都是利己的,关心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

池月能够理解这样的询问,她看了乔东阳一眼,看他面无表情,已经没有进门时的心情了,知道他为了刚才的事,不太愿意搭理人家,只得硬着头皮替他回答。

“赔偿方案还在研究,等确定下来,村上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的。”

“要是赔偿不合乎咱们的心意怎么办?”

“这个……是需要协商的。”

“哦。”太婆点点头,又满是怀疑地说:“他们说这月亮湖弄得再漂亮,都跟咱们没什么关系。安置房是要修到镇上去的,你说我们在这儿都住惯了,去到镇上,多不方便啦。”

池月脸颊抽搐一下,“这个情况,我还不清楚,不敢确定……但是王婆婆,镇上不是比乡下更好吗?有水有气,那水龙头一开,水就哗哗的来,想吃什么,上街就可以买到,可比咱们这儿方便的啊。”

“买东西那得花钱啊,钱从哪儿来呢?”

池月:“会有一笔安置费的。”

“那不够的啊。”王婆婆说着放下筷子,开始扳指头数起来,“你看啊,我们家一共六口人,不,九口人,我姑娘虽然嫁出去了,但她也是吉丘人吧,这家里分房子,不能短了她的一份吧?我儿,我媳,我孙,我外孙,我女婿……咱们九口人啦,那点生活费,哪里够活啊。哦,还有房子,怎么着也得一人一套吧?”

“……”

池月无言以对。

和她猜测的一样,在这场浩大的工程里,人性露出了它本来的面目。

而这,仅仅只是月亮坞改造项目的初期工作。

乔老板满腔热血来拯救环境,改变民生,大概不会想到这些吧?

池月看到乔东阳渐渐变黑的脸,怕他大少爷脾气上头,默默为他夹了一筷子菜。

“吃饭。”

……

……

190 喜感(一)

谈话并不愉快。

乔东阳碗里的饭,没吃完就放了筷子。

可是,离开王婆婆家的时候,他还是准备给点钱,但大少爷哪里有现金?等话说出了口,掏口袋时才发现一毛钱都没有。

乔东阳看着池月,干巴巴的眼神莫名喜感。

池月知道这个时候该助理上场了,她笑着掏了四百块,塞给王婆婆,说是给她家小孙女买点吃的,这小女孩儿长得好看,和乔总投缘,是个有福分的,将来肯定有大出息。

王婆婆推拒一下,就兴高采烈地收下了。

感谢的话说了一遍又一遍,等乔东阳和池月一出门,王婆婆两口子就赶着架子车去拉水了,只留下一个小女孩子和一条狗在家里。

池月回头望了一眼。

小姑娘隔着门缝,眼巴巴地看着他们。

她叹息一声,拉开车门坐下去。

乔东阳慢吞吞瞥她:“你哪只眼睛看出来我和那孩子投缘的?”

池月表情平静,“投不投缘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这么说,这家人能对这孩子好点。”

乔东阳缄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