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大夫人也笑着道:“你们外祖母说得对,你们刚搬到京城来,双茶巷那边添置的东西也不知道妥当了没。”

骆四夫人也跟着附和,快人快语,说起话来,让人十分舒心。

曲沁笑道:“外祖母放心,我省得的。”然后又谢谢几位舅母,心里却没想过要来骆府找人帮忙,上辈子她便主持过一个皇子府,后来又成了亲王府,人口可不比骆府简单。

曲潋在姐姐身后继续充当她腼腆害羞的小妹妹角色,有姐姐在旁顶着,她也乐得轻松。

好不容易应付完,两人方回了她们住的院子。

此时乔妈妈正带着丫鬟们收拾,待巳时正便归家。

没想到刚坐下,却见骆樱带着丫鬟过来了。

此时正是骆府的姑娘们上课的时间,看骆樱出现在这里,便知道她定然是翘课偷溜了。

“阿潋!”骆樱沉着脸盯着曲潋。

曲潋正要说话,便见曲沁从屋子里迎了出来,看到骆樱时目光微闪,然后笑着迎上来道:“樱表妹怎么来了?先坐吧。”

骆樱看到曲沁,暂时按捺住脾气,和曲沁见了礼,说道:“沁表姐,我找阿潋有事。”

见骆樱来势汹汹,曲沁知道小姑娘家的感情用事,怕是骆樱对纪凛也有点儿意思,又是个娇纵脾气,所以跑过来质问妹妹来了。这让她心里有些不悦,怎么看都觉得来势汹汹的骆樱凶悍,妹妹那么柔弱,定会在她那儿吃亏。

所以,瞬间曲沁便有了主意,说道:“可真不巧,我们今儿要回家了,正忙着,可能没时间招待,樱表妹改日再来吧。”

“我就找阿潋说两句话,说完就走,不会打扰太久的。”骆樱赶紧道,她知道曲沁的性子,别看着平时端庄稳重,但一直很护着曲潋,有时候连她都不能对曲潋太凶。

就在曲沁要拒绝时,曲潋出声道:“姐姐,我和阿樱说几句话,没事的。”

曲沁见妹妹一双眼睛巴巴地看着自己,骆樱的脸色也缓和了不少,虽然担心,但想着上辈子骆樱后来也和妹妹感情挺好的,便由着她们去了。

曲潋拉着骆樱进了她的卧室,让丫鬟们到外面候着。

刚进房,骆樱便沉着脸甩开了曲潋的手,气哼哼地坐在一旁。

“你怎么了?”曲潋明知故问,声音放得很轻柔。

骆樱唬地转过身,愤怒地道:“别假惺惺了!我算是看透你了,你明明和纪暄和有婚约,竟然从来不告诉我,害得我、害得我…”眼泪在眼眶里滚来滚去,差点就要掉出来。

“阿樱。”曲潋有些急了,骆樱的性子何其骄傲,从来没见她哭过,现在竟然一副要掉眼泪的样子,便知道她和纪凛的婚事对她的影响。

对骆樱,她虽然不能像对姐姐一样对她真心实意,可是她从来未欺骗过她,对她也是真心交好的,很是包容她的性子。

“若是我知道你和纪暄和有婚约,我根本不会…呜呜呜!我伤心死了,都怪你!”骆樱说着,便趴在了炕桌上哭了起来。

曲潋看她这副孩子气的模样,反而有些想笑,但也知道自己要尽快解释,免得她误会下去,忙道:“这可不能怪我,我也是昨天才知道的!事实上,这事连我娘和姐姐都不知道呢,若非淑宜大长公主说了,我们都不知道有这回事。”

骆樱的哭声一顿,抬起脸来问道:“真的?”

“真的!”曲潋一副严肃的样子,“若是我骗你,就让我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骆樱见她发了毒誓,终于信了她,拿帕子擦脸,闷闷地道:“那这是怎么回事?为何连你娘都不知道?”

曲潋坐到她身边,给她倒了杯茶,叹了口气,“听说好像是我爹去世之前定下的,当年我娘和我姐姐都不在宣同府,我那时候年纪小,又生着病,根本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听罢,骆樱一脸同情地看着她,见她小脸上忧愁的样子,心里不禁泛起了同情,对她道:“好吧,我明白了,这不是你的错。”然后也跟着叹了口气,闷闷地说:“既然你和纪暄和有婚约,我…我才不抢别人的未婚夫,以后我就再也不看纪暄和一眼,若是我再看,我就让自己眼瞎掉!”

“阿樱!”

骆樱见她一副感动的样子,不由有些得意,她虽然任性了点儿,但也是读着圣贤书长大的,才不会做出这种抢姐妹未婚夫的卑鄙无耻的事情来。果然,阿潋不是很感动么?

不过,想到喜欢曲潋的同胞兄长,骆樱又苦了脸。

如今曲潋既然和镇国公世子有婚约,那兄长和曲潋是不可能的了,也不知道他如何伤心了。

两人坐着说了会儿话后,骆樱便离开了。她是翘课过来的,解了心结后,便得回去上课,免得让母亲知道,她可要受罚。

曲潋亲自将骆樱送出去,两个少女手拉着手一副好姐妹的模样,看得坐在厅堂里喝茶的曲沁不禁有些发愣。

她突然明白为何上辈子出了那些事情后,妹妹和骆樱的感情仍是那么好了。

“沁表姐,我先走了,以后有空我去双茶巷找你们玩。”骆樱打了个招呼,便带着丫鬟急匆匆地离开了。

曲潋将骆樱送走后,转身见姐姐盯着自己的样子,顿时有些不自在。

“姐姐,你看我作甚?”

曲沁笑道:“没什么,只是觉得你和阿樱感情挺好的。”

曲潋眨巴了下眼睛,故作无事道:“阿樱看起来虽然娇纵了一些,但人挺好的。”还挺天真的,很容易哄。

很快丫鬟们收拾好了东西,姐妹俩便去辞别了骆老夫人,乘坐马车回双茶巷的曲家。

第 47 章

半个时辰后,曲潋姐妹俩回到了双茶巷。

季氏对两个女儿归来十分欢喜,亲自下厨去做了她们爱吃的酒酿豆腐和红烧狮子头,忙上忙下的,就如同每回曲潋和姐姐去京城小住几个月后再回常州府,这时候的季氏总会欢喜不已,为了两个女儿忙上忙下,连烧香拜佛这事情都往边靠。

不过曲潋也很高兴,终于回到家了,不用再装模作样、慎言慎行了,在自己家里,她想干嘛就干嘛,没人会盯着她要揪她的错,也没人会说她不规矩,反而一个吩咐下去,便会有下准备好她要的东西。

曲沁看起来也很高兴,脸上的表情也轻松了不少,见季氏忙碌时,不由道:“娘你坐会儿,其他的让下人去忙便可。”

季氏笑道:“难得你们回家,在自己家里想吃什么做什么就尽管随自己的心意。”虽然平阳侯府家势显贵,但那儿终究不是曲家,季氏总是担心两个女儿在那里受委屈,她是个没什么本事的,只好尽量地疼她们多一些。

听罢,曲沁神色微黯。

若是以前,她听到季氏这种话,心里未免不喜,不过两世为人,很多看法都变了,她也知道季氏说这话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是担心她们姐妹俩在平阳侯府受委屈罢了。毕竟那里就算有疼爱她的外祖母,终究不是她们家,她们在那里,也不过是客人罢了。

想到这里,曲沁叹了口气。

对于平阳侯府,她并没有太多的感情,唯有外祖母让她放不下,上辈子那些人对不起自己,但只有外祖母对她的疼爱是真心实意的。诚然外祖母每年都要接她们进京,让她们寄人篱下,但是此举也是为她们好,毕竟在京城侯府长大,眼界也会比常州府的其他世家的姑娘开阔一些。

外祖母对她们悉心教养,有栽培教养之恩,使她们姐妹的规矩礼仪不逊于那些勋贵府的贵女们,这是在曲家受不到的教育,对她们以后嫁人后有着莫大的帮助,甚至以后在她们嫁人后,平阳侯府也算得上是她们的助力,夫家的人会瞧在平阳侯府的面子上,对她们也会敬重几分。

这道理她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所以才会将妹妹也带过去,就担心妹妹跟在继母身边,学不到什么好的,毕竟继母是出身没落的官宦世家,能教她们的与侯府相比实在是太少了,而那性子,更是…

到了午时,母女三人坐在一起用了一顿丰盛的午膳,气氛十分和谐。

午膳过后,母女三人便坐在一起说话,说的自然是曲潋的婚事。

“今儿一早,我接到镇国公府送来的名帖,淑宜大长公主后日会过来拜访。”季氏有些忐忑地看着曲沁,“听今儿送帖子过来的镇国公府的管事说,届时淑宜大长公主和镇国公、镇国公夫人应该都会来。”

曲潋脸皮抽搐了下,这阵势未免太大了。

季氏只要想到淑宜大长公主和镇国公夫人便心慌慌的,因为这关系到小女儿的未来,她明白自己有几斤两,就怕自己到时候招待不周,给小女儿丢脸,将来小女儿若嫁到镇国公府去,不是给人小瞧么?

而且镇国公也来的话,她们这些内宅妇人是不能出面招待,由着十岁的儿子出面招待,哪里能行?份量也不够啊。

曲沁略一思索,便道:“娘,不如这样,到时候我们请二叔祖母和大伯过来,有二叔祖母和大伯在,也不至于太失礼。”

季氏一听,马上点头。

曲老太爷还有一个弟弟,便是曲二老太爷,他们一家定居在京城,住在常叶胡同那边,距离这儿有些远,进京后季氏也带了儿女们去常叶胡同那边拜访送上土仪,不过因为两家住得远,又早已是分家的,所以往来并不频繁。但无论如何,都是曲家族人,有什么事情自会帮衬,这也是曲沁没有想找骆府人来帮忙的原因。

他们曲家虽然不显,但也是有人在的。

曲沁安排道:“下午娘带我们去一趟常叶胡同寻二叔祖母,等湙弟回来后,让湙弟亲自去一趟榆林胡同,同大伯说一声。”

季氏和曲潋都没有意见。

下午,季氏便带着两个女儿去了常叶胡同那边拜访曲二老夫人。

常叶胡同这边的人也没有多少,除了曲二老太爷夫妻外,便只有一个守寡的媳妇温氏在身边伺候,其他的儿女们都是各自成家,外放做官,曲二老太爷如今正在翰林院奉旨修馔典籍,虽然官职不高,但却耐得住清苦,极得读书人敬重。

“哎哟,你们怎么来了?”温氏见到她们,笑盈盈地将她们请了进来。

季氏笑道:“不知二婶在不在,我们有事要麻烦她老人家,因实在找不着人了,只好厚着脸皮过来了。”

温氏听罢,面上有些好奇,但也没有冒然询问,而是笑盈盈地将她们带到了曲二老夫人住的院子。

曲二老夫人见到她们来也十分高兴,如今儿女都不在身边,孙子孙女们都是随父母上任,京城就只有一个儿媳妇在身边伺候,平时说话的人来来去去就是那么几个,能有客人来她十分高兴。当然,老人家更喜欢孙辈们,见到曲沁曲潋两个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欢喜得忙让丫鬟上好茶点。

待众人坐下后,季氏便将来意给说了。

听完后,曲二老夫人和温氏都愣住了,不免看向安静乖巧地坐在母亲和姐姐身边的曲潋。

“这真是慎之那孩子以前给潋丫头定下的婚事?”曲二老夫人有些不相信,毕竟两家的家势相差太大了,又不是在同个圈子里的,怎么看这桩亲事都有些匪夷所思。

昨日骆老夫人寿辰上才由淑宜大长公主公布纪凛和曲潋自幼定亲的事情,还未过一天,所以这消息只在勋贵之家知道,京城中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的,像常叶胡同这边的曲家这种极少和勋贵打交道的更不知道了。

季氏一脸无奈地道:“我也不清楚这事情,听淑宜大长公主的意思,应该是我家老爷在宣同府上任时给潋儿定下的,刚定下不久,老爷就去了…”她一脸黯然,“您也知道,当时沁儿还在京城,湙哥儿出痘,我没有跟去,直到我家老爷病重时我才接到消息,匆匆过去,却已经来不及了。”

说完,眼眶又红了。

曲二老夫人怜惜地拍拍她的手,叹道:“你是个苦命的,幸好几个孩子都是孝顺的。”

季氏拿帕子擦擦眼角,又道:“淑宜大长公主亲自开口,我知道这是她老人家好心抬举我家潋丫头,所以便想请二婶和嫂子那天能过去帮衬。”

曲二老夫人点头道:“这是应该的,你放心,到时候我们会去的。”然后又打量曲潋,笑道:“咱们家潋丫头模样长得好,性情也好,又是在骆老夫人身边长大的,谁人不夸?你也不用太担心,这是潋丫头的福份呢。”

老人家活了一辈子,自是看得出季氏的担心,不免安慰几句。

季氏被老人家安慰,心里的惶恐担心也去了几分。

说了会儿话后,曲二老夫人便朝温氏使了个眼色,温氏笑盈盈地请曲家姐妹到院子里去赏花。

等将姐妹俩支了出去后,曲二老夫人才问起曲沁的亲事,“沁丫头今年及笄,该到议亲的年龄了,不知道你们可是有什么人选?我知道骆老夫人素来疼爱沁丫头,她可是有什么安排?如今潋丫头都定亲了,她这作姐姐的可不能再拖了,免得让人笑话。”

季氏顿时苦了脸,“二婶,你知道我是个笨拙的,为这事情也急得不行,也不知道骆老夫人那儿有什么安排,心里十分急,又不好去问骆老夫人。”

“既然如此,那便看看骆府那边怎么安排吧,骆老夫人人脉广,应该能给沁儿找到个好归宿的。”曲二老夫人安慰道,她虽然爱惜曲沁,可是在不知道骆家的打算时,也不好冒然插手。毕竟骆老夫人是曲沁的嫡亲外祖母,曲沁现在又没有父亲,在曲沁的亲事上也是能说上两句的。

在常叶胡同这儿消磨了会儿时间,得了曲二老夫人的同意,眼看曲湙就要下学回来了,季氏便带着两个女儿告辞离开。

回到家时,正好见曲湙也到家了。

“大姐、二姐!”曲湙看到两个姐姐回来,也十分高兴。

他和母亲一样,也认为骆府虽好,可不是自己的家,两个姐姐在那里不免会受委屈,自是希望姐姐们回家来。不过骆家对两个姐姐有教养之恩,两个姐姐亲近骆家自是对她们有好处,加上骆老夫人是大姐的嫡亲外祖母,大姐能过去孝顺她老人家,是一种孝顺之举,对姐姐的名声也好,自然不好反对了。

所以,每次两个姐姐们回来,他都十分高兴。

见儿子回来,季氏少不得又吩咐儿子去榆林胡同那边寻他们大伯曲珀,好告诉他后天淑宜大长公主登门拜访的事情,希望到时候他能过来招待镇国公。

曲湙知道这关系到二姐的终身大事,二话不说,马上坐马车去榆林胡同。

到了掌灯时分,曲湙才回来,去了季氏那儿,笑着对母亲道:“大伯已经答应了,说那天会请假一天过来。”

季氏松了口气,有曲大老爷相陪,对镇国公也不算太失礼。

翌日,曲沁和季氏又忙碌起来,翻箱倒柜,重新布置家中的器具摆设,为了招待淑宜大长公主,曲沁甚至将母亲的陪嫁的一套茶具翻了出来。

季氏阻止忙道:“如何能用你母亲留给你的东西?这些东西你要好生收好,以后留着你当嫁妆的。”

曲沁只是笑了笑,说道:“物是死的,人是活的,到时候镇国公夫人也会来,为了妹妹的将来,怎么着也不能让她们觉得太寒酸。娘,没事的,交给我就好。”

说着,又让人去将徐山家的请安,吩咐了一系例的事情后,再和母亲、妹妹一起商量那日的菜单,当然,都是曲沁和曲潋商量,季氏在听。

曲沁上辈子主持皇子府的中馈,曾和镇国公府打过交道,自然可以安排出让客人满意的菜色,所以根本不惧。不过她还是想提前培养妹妹一些管家事宜,等将来她嫁到镇国公府后,不会那么辛苦。

曲潋自然也感觉到了,偷偷瞅了眼正在倾听管事报告的姐姐,忍不住抽了抽嘴角。

她可以相信,姐姐两世为人,心里年龄比较成熟,所以真的是将她当成了女儿来看待。而且她也可能感觉到姐姐在主持中馈这事情上的得心应手,对于要接待淑宜大长公主根本不悚,甚至很多杂乱无章的事情,只要她一出面,马上就捋顺了。

曲潋就算是跟着骆老夫人学了十几年,也没能学到姐姐这程度。

嗯,大概是她只是跟着老夫人学习,却没有亲身体验过,不像姐姐,可是曾主持过一个皇子府的中馈。

很快便到了镇国公府来拜访的日子。

一大早,曲二老夫人、温氏和曲大老爷都过来了。

曲大老爷见到二老夫人,忙过去请安,问道:“二叔他老人家可仍在忙?今儿不过来么?”

二老夫人说道:“你也知道他在修馔的典籍正到了关键时候,实在是抽不出身过来,所以到时候就要麻烦你了。”

曲大老爷忙道:“这是应该的。”

到了巳时,管家忙过来禀报,镇国公府的马车到了,曲二老夫人便带着众人去门口处迎接。

曲潋和曲沁一左一右,扶着二老夫人到门口,便见淑宜大长公主由着一个三旬左右的美貌妇人扶下马车。

那妇人穿着桃红色的十样锦妆花褙子,海蓝色的梅竹兰襕边综裙,头上珠翠环绕,衬得她高贵美丽,五官和纪凛极为相似,便知这位是镇国公夫人了。不过她脸上虽然带着淡淡的笑意,但那笑容却不及眼底,眼神十分冷漠,只是淡淡地扫了曲潋一眼,便收回了目光,恭敬地扶着淑宜大长公主过来。

曲潋不用想就知道这位镇国公夫人不喜欢自己了。

第 48 章

曲潋只是看了一眼,便微微垂下头,作出一副恭谨贤良的模样,跟在曲二老夫人身边。

再看过去,便见镇国公和纪凛从另一辆马车下来。镇国公生得风流倜傥,不过而立之年,英姿勃发,一双丹凤眼犹其迷人,简直就是个魅力无边的中年帅大叔。而纪凛和他站在一起,与父亲并未如何相似,唯有那双丹凤眼睛遗传了镇国公,漂亮极了。

曲二老夫人和曲大老爷等人迎了上去,寒暄几句后,便恭敬而热情地将淑宜大长公主一行人迎进了曲家。

曲二老夫人的年纪和淑宜大长公主相当,两老活到这把岁数了,很多事情都看得开。所以面对淑宜大长公主,曲二老夫人恭敬却不过份谦卑,淑宜大长公主知道曲二老夫人的身份后,也未因她只是个老安人而有所轻视,甚是客气。

“今日冒味前来打扰,还望见谅。”淑宜大长公主客气地道。

曲二老夫人笑道:“您能来,是咱们家的荣幸,高兴都来不及,有什么打扰的?若是招待不周,也望您见谅。”

淑宜大长公主不禁笑道:“既然如此,那你们也别太客气了。”

两个老太太当下说说笑笑地往厅堂行去。

到了厅堂后,曲二老夫人将淑宜大长公主迎到主位,众人按主宾位置坐下,镇国公和镇国公夫人坐在淑宜大长公主下首位置,纪凛坐在父母下方位置,一双清亮的凤目温煦地看向坐在对面的少女,见她只是低着头,一副谦逊贤淑的模样,眼里的笑意不禁深了一些。

曲潋微垂着头,盯着自己膝裙上的花纹,明显感觉到有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让她有些紧张,幸好在骆家长大,见过的场面也不少,又有骆老夫人请的教养嬷嬷教导应有的规矩礼仪,还算克制得住。

待大家坐好后,曲沁便带着弟妹们上前去给长辈们请安见礼,也让镇国公夫妻趁机察看曲潋。

镇国公夫妻在曲潋上前来行礼时趁机多看了几眼,发现这小姑娘礼仪规矩方面倒是挑不出什么错,不禁都有些意外。

他们原以为在江南长大的小姑娘,家势并不显,也不过如此,没想到倒是出乎意料。再想起她也算是在骆老夫人身边长大的,倒也明白了几分。唯一的缺点便是身子骨太单薄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还没有长大之故。

镇国公夫人目光微微一冷,然后睨了丈夫一眼。

见了曲潋后,镇国公心里终于松了口气,看来当年这桩婚事虽然答应得匆促,但是这小姑娘也不差,不仅模样儿生得好,规矩礼仪方面也不差,看着贞静娴雅,可为良媳。不过见妻子眼神冷冰冰地看过来,他微微一顿,然后若无其事地移开目光。

镇国公夫人见状,不禁满腹的怨气。

镇国公心里满意了,对着曲大老爷便热情了几分。

长辈们说话,晚辈便坐陪在旁边。

曲潋很耐得住性子,一直竖起耳朵倾听长辈们拉家常扯皮,直到扯到了当年两家定下婚约之事,耳朵竖得老高。

不只是曲潋,季氏等人也微微倾身,想听听镇国公的话,好知晓这桩婚事是如何来的。

“当年我带着凛儿路过宣同府,不想遇到一股流民,和随行的侍卫分散了,幸好有正在巡视的曲兄弟路过相助,方侥幸平安脱险。却未想,曲兄弟为了救我,被流民所伤,当时的伤势极重,又因拖了些时间未能及时医治,拖了半个月时间,人竟然没了。”镇国公叹了口气,一脸愧疚地看着曲大老爷。“曲兄弟对我有救命之恩,当时见曲兄弟放心不下女儿,便提出和他结个儿女亲,好让他走得安心。”

曲家的人都惊呆了。

他们没想到曲潋的婚事的背后还有这样的故事。

当年曲三老爷去世,他们得到的消息是他去巡视宣同府的农桑时,路遇一小股流民,不慎被流民所伤,伤势太重,最后拖了几日人便没了。那时听罢,心里都悲痛万分,却未想曲三老爷竟然是为了救镇国公才受伤去世的。

曲沁也呆呆地看着镇国公,见镇国公一副愧疚的样子,心里突然有些生气。

为何上辈子他不明白地说出来这桩婚事的背后原来还有这样的□□?既是如此,分明是他们纪家不占理,还好意思欺负他们曲家,口口声声地说他们曲家高攀,甚至镇国公夫人几次拿这事情来说项,恶意地污辱妹妹,瞧不起他们曲家。

如果不是他们父亲,镇国公早就没了,她爹明明就是镇国公的救命恩人!

很快她便明白了为何今日镇国公会据实以告,怕是因为淑宜大长公主之故。上辈子他们一家进京得迟,错过了与纪凛结伴进京的机会和外祖母的寿辰,自然也未能在寿辰上见到淑宜大长公主,没有淑宜大长公主的强势介入,镇国公根本没拿它当回事情,能履行当初的约定已经不错了,却根本没一个解释。

他们一直以为父亲当年在宣同时是救过镇国公,不过是帮忙赶走了流民,却未想到父亲的死竟然是为救他而死的,并不是父亲单纯地受到流民所伤而死。

一时间,满室寂静,众人都说不出话来,只是愣愣地看着镇国公。

曲二老夫人和曲大老爷都不知道当年还有这样的事情,终于明白了为何堂堂的镇国公府竟然能轻率地给承爵的嫡长子许下这样家势不相当的婚约,救命之恩,当得一桩婚约相抵。

只是,想到早逝的弟弟,还有三个没有爹的可怜的侄儿侄女,曲大老爷心里还是不舒服,甚至有些难受。

其中最难受的还是季氏,随着镇国公的话落,她的眼泪已经流出来了,用帕子掩着嘴,呜咽地哭了起来。

淑宜大长公主见状,叹了口气,给季氏递了条帕子,轻声道:“曲三老爷的恩义,我们镇国公府永远记在心里。你们放心,将来潋丫头嫁过去后,我们待潋丫头定如亲生的一般地疼爱,不会让人欺负她的。”

季氏呜咽着点头,还在为再次揭开丈夫之死的伤疤而悲痛中。

曲潋和曲湙呆呆地看着他们,很快姐弟俩皆红着眼眶低下头。

曲湙想起当年父亲死时,他才两岁,对父亲根本没有印象。在成长的日子里,因为没有父亲,受到不少欺负和嘲笑,可是想到家里的母亲和姐姐们,他仍是振作起来,努力地读书,希望将来考取功名,能成为几个弱女子的依靠。

他又看了一眼低着头不知道在想什么的二姐姐,最终叹了口气。逝者已矣,如今有淑宜大长公主这话,二姐姐将来嫁到镇国公府定然不差,原本他还担心两家的门第相差太悬殊,如今有这层原因在,便不用担心什么了。

这种事情在场的曲家人都能想明白,心里也跟着暗暗叹了口气。

说什么早已无意义,况且曲三老爷当年是宣同的知府,治下发生这种事情,若真让镇国公在宣同出事,镇国公府要追究起来,那才是可怕的,而他也算是因公殉职,反而怪不得镇国公。如今镇国公和淑宜大长公主这种态度,已经算是好的了。

当下曲二老夫人道:“这是慎之那孩子的造化,他是宣同的知府,那也是他该做的事情。”

淑宜大长公主听罢,心里松了口气,也觉得曲家人胸怀宽广,对这桩婚事不禁越发的满意了。

“不管如何,我也要感谢曲三老爷。”淑宜大长公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