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夫人正色道:“分别可大了去了。老太太是听谁说那箱笼是孟家的?我只晓得那些箱笼是我的,交箱笼给你的人是我,签寄存文书的人也是我,当初我们办这些事情的时候,孟里根本就不在场,怎么却跟他扯上了关系?”

她的话句句在理,贺老太太张口结舌了好半天,才寻出话来:“亲家,你当初可是跟我一把鼻涕一把泪,说这些箱笼是准备留给孟里娶媳妇用的。”

温夫人道:“当初是当初,现在是现在,那些话只不过是口头一说,又没白纸黑字写下来,怎么算得了数?当初孟里年少,一无所成,自然要为他备些家当好娶媳妇,可现如今他已做了官,家里甚么没有,那些箱笼,我是要取回去自用的。”

第一百八十一章温夫人VS贺老太(二)

“你,你说甚么?那些箱笼,你不,不打算留给孟,孟里,是要带回西京乔家去的?”贺老太太颤颤巍巍地站起来,结结巴巴地道。

相比贺老太太的慌乱,温夫人格外显得笃定,坐得稳稳的,道:“带不带回乔家去,那是我的事,反正箱笼是我的,同孟里没得关系。”

温夫人说完,仿佛才看见贺老太太的异样,关心问道:“老太太,你这是怎么了?”

“哎哟,我的天哪。”贺老太太只觉得眼前一黑,腿一软,一屁股跌坐到地上,再也爬不起来。

这时李氏端着茶盘走了进来,正好看见这一幕,撇着嘴道:“老太太这是怎么了,来了客也没个主人样。”

贺老太太哪里还顾得了这许多,当场大哭起来:“我们已是把银子还给孟少爷了,济义还因此欠着他三千五百两银子呢,你怎么却说箱笼不是他的…我不管,你们是亲母子,我还给他,就同还给你一样,咱们只见,已是两清了。”

“两清?”温夫人抖了抖手里的寄存文书,道:“既是这样,寄存文书怎么还在我手里?就算老太太当时找不着我,把钱暂时还给了孟里,那也该通知我回来撤销寄存文书呀?还有,我当初寄存的可是箱笼,真金白银,怎地却没知会我一声,就换作了现银?那些箱笼里的东西,可是我的陪嫁,有祖传的宝贝,老太太给我弄到哪里去了?那些可是拿着银子都买不来的好东西,更是我的一个念想。”

温夫人犹如竹筒倒豆子,噼里啪啦一通说,使得贺老太太眼前更黑了。等到温夫人再加上了一句:“老太太要是不给我一个说法,我现在就去报官。”贺老太太的手也抖了,嘴唇也抖了,哆哆嗦嗦地唤李氏道:“济义媳妇,你去赌场把济义叫回来。”

李氏却不肯动身,轻描淡写道:“既是还欠着这位夫人的东西没还,老太太就拿出来还给她便是,若还不了,就砸锅卖铁换了钱还她,就算把济义叫回来,也是这个理。”

贺老太太闭着眼,皱着脸,几道褶子挤到了一起去,她哪里不知这个道理,关键是她已将银子还给孟里的,还有那三千五百两的欠条,每月一百两的利息——全都打了水漂了不,不是打了水漂,而是孟里空手套白狼,诓了他们那许多银子去

贺老太太突然就想通了关节,猛地睁开眼睛,道:“亲家,要我还你钱,没问题,但得先让孟少爷把济义付给他的钱还来。”

温夫人问道:“可有凭证?”

贺老太太见温夫人并未直接反驳,大松一口气,马上爬起来道:“有,有,济义那里有欠条,我这就去叫他回来。”

那些银子不是小数目,若真闹到上公堂,就算不入大狱,也得丢去半条命,贺老太太心急如焚,颇为粗暴地推开挡住了她的路的李氏,急急忙忙跑出门去。

贺济义做事的赌场在城北,而他租赁的宅子是在城东郊外,贺老太太走了一里土路,又斜穿半个城,才气喘吁吁来到赌场外。赌场的大门是朝所有人开放的,因此贺老太太很顺利就进去了,她在场内转了两圈,没见着贺济义,便拉了一青衣小帽的人来问。

那人正是赌场中人,听见她自称是贺济义的娘,神色立时变得恭敬,热情地将她带到一扇小门前,道:“贺二哥平日里不出来的,只在这里头歇息。要不要我帮您进去通报一声?”

贺老太太何时受过这般礼遇,受用得很,笑呵呵地摆手道:“我是他亲娘,要通报作甚么,自己进去便是。”

她说完,随手把门一推,那门悄无声息地开了,里头却传出女子娇滴滴地嬉笑声,贺济义的调笑声。贺老太太一愣,探头朝里看去,只见贺济义正躺在一张躺椅上,怀里坐着个穿红着绿的姐儿,他的一只手捏在姐儿的胸前,另一只手,则探到了她的衣衫里头去。而那姐儿的脸上并无丝毫不悦,反而露出**的媚笑。

贺老太太再村,也是过来人,马上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心内顿生自豪之感——自家的宝贝儿子,也有银子唤窑姐儿来服侍了。不过此时有正事,不能当作没看见,悄悄儿地带上门出去,她只得站在门口,咳嗽了一声。

贺济义懒洋洋地自窑姐儿的肩头探出脑袋来,不耐烦地呵斥道:“是哪个不长眼的…”话刚出一半,他瞧见了那“不长眼”的人,正是贺老太太,忙把后半句更不好听的话咽了回去,一把推开窑姐儿,抱怨道:“娘,你怎么来了?”

贺老太太将温夫人到访之事讲了一遍,催道:“济义,你赶紧回家一趟罢,温夫人是甚么性子,是你晓得的,要是她闹起来,咱们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贺济义如今春风得意,想也没想便道:“我如今也是有靠山的人了,怕她作甚…”他讲着讲着,突然想起他这靠山收他,是要条件的,而这条件,恰巧正与温夫人有关,那脸色,就瞬间变得十分难看了。

贺老太太见他突然愣住,忙推了推他,问道:“济义,你这是怎地了?”

贺济义想到贺老太太正是当初箱笼事件的始作俑者,一肚子气都撒到了她身上,骂道:“我怎地了?我如今正是要依仗温夫人,飞黄腾达的好时候,却偏偏要坏在你手里。你当初真是猪油糊了心窍,怎么就能想出变卖温夫人箱笼的馊主意来?那三千五百两的银子倒是小事,待我替老板办好这件事,要多少银子都有,可这事儿已是得罪了温夫人,你让我怎么去向她开这个口?”

“开甚么口?”贺老太太不明所以,茫然问道。

贺济义不耐烦地摆了摆手,道:“说了你也不知道,如今要解开这个结,就只有一个办法,找到当初买下箱笼的容老板,把箱笼一件不差的赎回来,还给温夫人,再备一份重礼去当面道歉。”

箱笼都已卖了这么长时间了,谁知道还在不在容家,但贺老太太最关心的,不是这个,她急切地问道:“那咱们已经还给孟少爷的五百两银子和每月一百两的利息,还要不要回来?还有那三千五百两的欠条,作不作废?”

贺济义白了她一眼,道:“都甚么时候了,你还想着这个,只要温夫人能消气,不计前嫌帮我个忙,那些银子,就当是孝敬她老人家了。”他说完又叹气:“唉,都怪我目光短浅,没一早就和大哥大嫂搞好关系,不然也不至于到了关键时刻,大哥对我的事不管不问。”

贺老太太听不懂他在说甚么,欲开口相问,又怕被骂,只得小心翼翼地提醒贺济义道:“温夫人这会儿还在咱们家等着回信呢。”

贺济义马上跳了起来,吼道:“你怎么不早说?”

贺老太太心道,怎么没说,是你自己发了一大通牢骚,忘了而已。她生怕又惹得贺济义不高兴,不敢将这话说出来,只望着屋顶撇了撇嘴。

贺济义拔腿就朝外跑,却见一旁的窑姐儿抿着嘴笑,他朝身上一看,原来少了件衣裳,连忙从地上抓起来,胡乱披上身,匆匆朝家里赶,贺老太太赶忙跟了上去。

温夫人还在家里等着,李氏正陪着说话,齐佩之也出人意料地没有继续推磨,而是在李氏身旁立着。

贺济义急急地冲进堂屋里,扑到温夫人面前,跪下就磕头,把青砖地碰得砰砰响。

温夫人唬了一跳,问道:“贺家老2?你这是作甚么?”

贺老太太头冒大汗地进来,喘着气笑道:“他是晚辈,给长辈磕头,该的,该的。”

温夫人袖子里还拢着寄存文书,但脸上却笑吟吟地,一点儿也不生气,亲切地让贺济义起身,又唤婆子来,取了一块上好的端砚送他,称:“你如今也是由头有面的人了,想必已布置了书房,这块砚虽说不是上好,可也还过得去,就送与你装点房间罢。”

贺济义大字不识几个,哪有甚么书房,再说他在赌场也只成天被人捧着,根本没有用到笔墨的机会,但他听得温夫人称他为“有头有面”的人,禁不住浑身都飘飘然起来,心道,既然温夫人这般高看自己,还赠了礼物,那求她帮忙的事,多半还是有希望的。

他这样一想,立时精神振奋,不急了,也不慌了,爬起来拣了温夫人身旁的椅子坐下,笑道:“温夫人如今掌家,是大忙人,怎么有空来坐坐?”说着,指了温夫人面前仍在冒热气的茶盏,呵斥齐佩之道:“温夫人的茶都凉了,怎么还不换过?”

齐佩之看了李氏一眼,委委屈屈地作答:“二少夫人才刚与舅母上的茶。”

舅母?贺济义听到这称呼,愣了一愣,脑中迅速把齐佩之与温夫人的关系理了一遍,待弄清齐佩之真是得管温夫人叫舅母,心内不禁狂喜,齐佩之这妾纳得可真好,这样一来,他同温夫人的关系又近了一层,求她帮忙的事,就更靠谱了。

第一百八十二章温夫人VS贺老太(三)

贺济义满心想着求温夫人帮忙的事,竟把回家的目的忘到了一边,还是温夫人掏出寄存文书抖了抖,纸张放出的声响才让他回过神来。

箱笼,关键是箱笼,贺济义想着,与温夫人打包票道:“温夫人,您放心,我一定想法设法把您家的箱笼赎回来,若是赎不回来,我折价现银给您。”

温夫人微微一笑,道:“前半截话,我记下了,后半截还是休要再提,不怕说句狂妄的话,我并非缺钱的人,要你折价现银作甚?何况我那箱笼里盛的,都是传家的宝贝,不是钱能买到的。”

只要箱笼,不要钱?贺济义心里犯起了嘀咕,那些箱笼数目不少,里头的东西想必也很多,万一找不齐全呢?若是箱笼还在容家,倒也好办,求老板帮忙赎回来就是,可万一容家已将其变卖了,哪里寻去?若温夫人真是铁了心只要箱笼,那这事儿他还真不敢打包票了。

温夫人见他犹豫,又强调了一遍:“你记好了,我只要箱笼,不要钱。”说完便站起身来,扶了身旁婆子的手,告辞道:“叨扰多时,想必老太太也倦了,我这便走了,过两天再来取箱笼。”

贺济义听她语气十分平静,一副过两天一定要拿到箱笼的样子,急得满头是汗,忙道:“温夫人,要不咱们再商量商量?”

温夫人看了他一眼,没有作声。

贺老太太趁了这空档,忙插话道:“若咱们还了箱笼,先前还给里少爷的那五百两银子,每月一百两的利息,还有三千五百两的欠条,是不是…”

“娘”贺济义还指望着用那些多给的银子抚平温夫人的怒气呢,闻言狠狠瞪了贺老太太一眼。

贺老太太满心不甘,委委屈屈地垂下头去。

温夫人却笑得云淡风轻,道:“那是你同孟里的事,他说还就还,他说不还,我也管不着。”

贺老太太一听这话,心都凉了,满脸失望写到了脸上。

温夫人才不管她失望不失望,道了声“告辞”,带着贴身的婆子丫头朝外走。贺济义嘴里喊着:“温夫人,有话好商量。”追了出去。但跟在温夫人后的几名婆子不是省油的灯,几胳膊一拦一推,就将他撞了个踉跄,待得重新站稳时,温夫人的裙角已消失在院门口了。

齐佩之趁贺济义愣神时,也追了出来,扒着院门眼泪汪汪。李氏风一般地冲出来,拎了她到石磨盘,骂道:“哭兮兮地作甚么,巴望你舅母把你救回去?我看她正眼都不曾瞧你呢。”

贺老太太颤巍巍地扶着堂屋的门框,冲贺济义道:“小二,你想想辙呀,咱们家没那么多银子…”

贺济义心烦意燥,大吼一声:“都给我闭嘴”

院子里的人俱一愣,登时安静下来。待李氏回过神来,张口欲骂,贺济义已是提着直裰下摆,出门去了。他出门进城,直奔城北赌场,找到待他如亲兄弟的赌场老板,向他借钱,道:“只要我把箱笼赎回来还给温夫人,找她帮忙的事就是铁板钉钉了。”

当初贺家二房变卖了孟家箱笼的事,赌场老板也有所耳闻,他一直以为此事已了结,不然温夫人怎会不闻不问。此时听贺济义一讲,才知这事儿远远没完,心里就犯起了嘀咕,再听贺济义讲了那些箱笼的价值远超万金,两鬓就有冷汗滴下,敷衍贺济义道:“金额太大,赌场每日也需资金周转,一时实在挪不出这么多钱来,不如贺兄弟先去同温夫人讲帮忙的事,我这里马上着手帮你筹钱。”

贺济义做过小司客的人,甚么样的场面话没听过,立时就明白了赌场老板的意思,登时面如死灰。没有钱,赎箱笼便是空话一句,贺济义神情恍惚地走出赌场大门,在街头打着转,不知不觉就从城北转到了城南,走进了宽阔却又幽深的孟家巷。

直到孟府气派的广亮门出现在他眼前,贺济义才醒过神来,犹豫着,是不是依了贺老太太的话,找孟里把以前白还的钱要回来,先把箱笼赎回来,救了眼前的急再说。

他踌躇着,在孟府门前晃来晃去,没过多久便引起了孟府看门小厮的注意,出来盘问他道:“你是哪个,来孟府作甚么?”

这一问,反倒让贺济义定了神,拿了主意,笑道:“小哥是新来的?怎么不认得我?我是你们家大小姐的小叔子。”

小厮自然是认得他的,不但认得,还知道他是孟里下令不许踏入孟府大门的人,当下便冷笑道:“我们大小姐早已分了家了,并没有甚么小叔子。”

贺济义也知道自己在孟府不受欢迎,但他以为这小厮顶多问一句“你来作甚么”,却没想到他居然矢口否认他同孟瑶的亲戚关系,不禁又羞又恼。

但那小厮没等到他露出怒容,已是招手唤来同伴,将他远远轰出了孟家巷,还威胁他到,今后若再踏入这里一步,就要打断他的腿。

贺济义又一次失魂落魄,一路晃回家中,跌坐在堂屋的椅子上颓然不语。李氏不知具体缘由,但也隐隐猜到家里到了最困难的时候,便走到贺济义身旁,撺掇他去官衙告状,道:“这天下还没个讲理的地方了?既是还错了钱,就该还回来,你当初签的欠条呢,快些拿出来,再找个状师去写状纸,明儿一早就上衙门击鼓鸣冤去。”——照说欠条只在孟里那里,但当初贺济义不放心,是让他抄录了一张一模一样的,拿回家来了的,李氏曾经见过,因此对他这样讲。

这李氏的性子,倒是同魏姑娘如出一辙,真不愧是她家的粗使丫头,孟里如今是官,他只是民,民告官,不论有理无理,先打三十大板再说,这道理她不晓得?贺济义蔫蔫地抬起眼皮子看了她一眼,连骂她的力气都没了。

贺老太太却是头一回认同李氏的观点,转身就去了西边的暗间,把贺济义放在她那里的欠条翻了出来,递到贺济义面前,催他道:“快去,快去,当心去晚了,找不着状师。”

贺济义见贺老太太也是这般没见识,气了,怒道:“妇人真是头发长见识短,民告官,是要先打三十大板的”

贺老太太不晓得这个规矩,愣了一愣,但马上就回过神来,干干脆脆地道:“不就是三十大板,娘替你去挨。”

贺济义一愣,不敢置信地抬头看她。

贺老太太自信地道:“你放心,我已是一把年纪了,他们衙役打板子,不会那般不晓得轻重,让我死在大堂上的,顶多受些皮肉之苦。”

贺济义眼中闪过感激之色,没有再犹豫,接过贺老太太手中的欠条,再一次进城去了。但此去仍然让他很失望,状师只把欠条给他念了一遍,他便知告状无门了,因此那张欠条上只写了他欠孟里三千五百两银子,至于是甚么缘由,却没有说明。

果然无官不狡,贺济义忿忿地想着,将那张欠条副本,狠狠撕了个粉碎。

---------------

温夫人离了贺济义家,重回孟瑶这里,孟瑶忙亲自奉上凉茶,笑道:“娘定是渴坏了。”

温夫人在她面前,也不怎么讲究,端起盏子一饮而尽,道:“我可喝不惯他家的茶水,茶叶倒是好茶叶,偏偏放了盐又搁了糖,还塞了满满一盏子干果子。”

“他家都吃上好茶叶了?果然是发达了。”孟瑶抿嘴一笑。

温夫人与她大略讲了讲此去的情形,叮嘱她道:“我动手就是这两天,你这里得早作准备。”

孟瑶点头道:“女儿省得。”她突然想起一事,同温夫人有直接关系,忙遣退闲杂人等,道:“娘,前两天济礼告诉我,城北赌场老板之所以重金聘请贺济义到他那里任闲职,实是看了您的面子呢。”

“看我的面子?同我有甚么关系?”温夫人诧异道。

孟瑶道:“女儿虽然久居深院,也晓得赌场是脚踩黑白两道的,多半是在疏通官道时遇到了难题,想要通过娘找乔三老爷帮忙,又见贺济义与娘沾亲带故,这才找上了他,想通过他的嘴,求一求您。”

温夫人惊讶笑道:“居然找贺济义来当说客,这赌场老板也真够糊涂的。”

孟瑶笑道:“我也是这般同济礼讲呢,想那赌场老板大概是走投无路,病急乱投医了,又或者是贺济义在人家面前胡吹海侃一通,将他哄住了。”

温夫人没有接话,捧着空茶盏若有所思。孟瑶轻轻将茶盏接过去,只见她嘴角浮上了一丝微笑,微笑里头又透着一丝狡黠。

温夫人没有等到两天后再次去贺家二房讨要箱笼,而是直接把贺老太太给告了。这状,是大张旗鼓地告的,如同夏日的热风一般,迅速传遍了城中东西南北。而贺济义因住得偏僻,反而是在消息传开的第二日,到赌场当差时才听说的;贺老太太得到信儿时就更晚了,是贺济义丢下差事,急匆匆地赶回家告诉她时才知道的。

第一百八十三章贺老太归西(一)

“亏得温夫人与咱们家还是亲戚,竟一声不吭地就把我们给告了,我还是去了赌场听人说的…”贺济义忿忿不平,贺老太太则目光直直地盯着他一张一合的嘴,眼前一黑,晕厥了过去。

若贺老太太此时有个甚么三长两短,代她上公堂的势必就是贺济义,贺济义因此慌了手脚,忙高声唤李氏来帮忙。李氏充耳不闻,听贺济义唤得急了,才拿捶衣棒敲了敲齐佩之,示意她进去看看。

齐佩之正累得慌,巴不得这一声,汗也不擦便飞奔而去,只见堂屋里,贺老太太直挺挺地躺在地上,牙关咬得紧紧的,而贺济义正在旁痛哭。

齐佩之一见这架势,也有些慌乱,但好歹比贺济义还是强些,问道:“老太太这是厥过去了么?二少爷赶紧把她抱到床上去,再唤个郎中来瞧瞧罢。”

贺济义听见这话,仿佛有了主心骨,忙一把抱起贺老太太朝西间冲,顺路吩咐齐佩之去请郎中来。

齐佩之脚跟脚地也进了西间,道:“二少爷,我没钱,再说二少夫人也不许我出大门。”

贺济义恨恨地朝窗外看了一眼,摸了摸怀里,还有几两银子,便嘱咐她照看好贺老太太,他去请郎中。他拔腿进城,有医馆却不晓得进,只东张西望地找游医,游医一时没寻着,却瞧见个眼熟的小厮,定睛一看,正是贺济礼家的,名唤林森的那个。

贺济义顿时仿佛见到了亲人,一把抓住他道:“林森,老太太厥过去了,你赶紧让大少爷过去瞧瞧。”

林森虽然晓得自家主人同贺济义一家不和,但贺老太太晕厥是大事,他不敢怠慢,赶紧应了一声就朝家跑。贺济义一把又抓住他,问道:“哪里有游医?老太太还在家等着呢。”

林森跺了跺脚,道:“二少爷,这都甚么时候了,你还找游医,赶紧去医馆请名医呀,你如今又不是没得钱。”

贺济义这才想起来这是城里不是乡下,遍地有医馆的,脸上一红,转身去了。

林森飞奔回贺府,一路跑到二门前,请二门上的婆子朝里递了个话。此时贺济礼在州学,孟瑶得到婆子的禀报,不敢耽误,赶紧命人骑着马去州学通知贺济礼。她自己也起了身换衣裳,又命人备轿,准备前往城郊。

温夫人正在她这里坐着,见她换了身素净的衣裳,头上的一支金簪同手上的戒指都摘了,不禁笑道:“你这是作甚么,只是晕过去而已,又不是…”

孟瑶张开双臂,方便知梅帮她系腰带,道:“女儿觉得,虽说不是,也还是慎重些好,毕竟婆母病了,小辈前去探望,不好穿得太花俏,更何况如今我们正处在风尖浪口上,恐怕整个城里的人都看着呢,可别让人拿了错,嚼了舌头去。再说我们现在本来就穷了,穿得朴素,不戴首饰,也是正常的。”

“你想得还是比我多些,到底身份是儿媳,顾忌颇多。”温夫人感慨了一番,待孟瑶换好衣裳,执了她的手,送她到门口,又叮嘱跟去的人机灵些,莫教二房的人把大少夫人欺负了去。

孟瑶在二门前上了轿,一路出了大门,朝城郊而去,她生怕赶在贺济礼前面去了,得单独应付讨厌的贺济义,便一路走走停停,磨蹭了小半个时辰,才望见那座青瓦白墙的两进小宅。

知梅手搭凉棚,踮起脚望了望,道:“大少夫人,好像有些不对。”

“怎么不对了?”这里是城郊,人烟稀少,孟瑶不怕被人瞧见,便掀起轿前的帘子,也朝贺济义家看去。这一看,大惊失色,院门前竟挂了一条白布,分明是才刚死人,还没来得及布置的模样。

“这…这…”知梅犹豫着,看向孟瑶。

孟瑶放下帘子,催促道:“还等甚么,赶紧过去,不然大少爷又有由头要发脾气了。”

知梅赶忙应了一声,急急地催促轿夫朝贺济义家赶。

孟瑶来到院门口,还没下轿,便听见里头震天的嚎哭声,但听来听去,好像只有贺济义一人在扯着嗓子喊。一婆子上前掀开轿帘,知梅扶了孟瑶下轿。孟瑶摸了摸身上月白色的衫子,突然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还真让她给猜中了,世上有这样巧的事?

容不得她多想,该进去了,孟瑶提起裙子,领着一众丫头婆子走进院门,前院此时冷冷清清,一块雕琢了一半的大石头孤零零地躺在道旁,依稀可辨出是只狮子,但匠人却不知所踪。

后院子里一样不见有人,竹竿上的衣裳被风吹落了两件,散在地上,石磨上有未磨完的豆子,磨旁还靠着一支捶衣棒。

堂屋里上首坐了两人,左边是贺济礼,右边是贺济义,贺济义下面坐着李氏,齐佩之则在她身后垂头站着,四人腰间都已扎了白布条。

贺济义正哭得起劲,虽然脸上没有泪水;贺济礼垂着头,不知在想甚么;李氏一副无所谓的模样;齐佩之则缩着肩,把脸藏了起来。

孟瑶在门口站了站,竟无人瞧见她,知梅只得叫了一声:“大少夫人来了。”

贺济义马上朝孟瑶所站之处扑来,扯了嗓子嚎叫着:“嫂子,娘她死的好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