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除夕(三)

众目睽睽之下,萧南仿佛被大夫人用力扇了两个耳光,全身的血液都直往头上涌,双颊涨得通红。

心,砰砰跳得厉害,她甚至听不到任何声音,只听到那一记紧过一记的心跳声。

拼命握紧拳头,萧南长长的呼了口气,冷着面孔道:“母亲大人教诲儿,儿自当听从。只是,母亲大人既提到了长乐公主,儿为了皇家体面、朝廷尊严,不得不请教母亲大人一句——”

说到这里,萧南挺直腰杆,目光直视郑氏,一字一顿的说:“儿见母亲大人似有微恙,敢问母亲大人,儿是该按照您的意思继续跟在郎君身边已尽‘妇道’,还是应当按照规矩礼法上前来已尽‘孝道’?”

郑氏一窒,她说什么,难道告诉萧南不必尽孝?

想了想,郑氏只能一口咬定萧南过来也不是为了伺候她,冷哼一声,道:“哼,服侍?我怎不知?还有,你服侍我什么了?嗯?”

萧南脸上的寒意顿时一敛,满是委屈的说:“儿、儿刚跟上来,正待询问母亲大人是否安好,您、您什么都没说,劈头盖脸就、就——”

掏出帕子覆在脸上,萧南呜咽道:“若只是训诫儿,儿也不敢辩驳。但母亲大人,我阿娘虽是您亲家,可也是皇家公主呀,您、您质疑她,岂不是…儿知道您是身体微恙,这才一时糊涂说了胡话,可别人不知道呀,这话传来传去,还不定最后传成什么样儿呢。

儿是崔家妇,决不能看着崔家有麻烦,所以,您若是觉得儿哪里做得不好,只管训诫,儿绝无怨言,但您千万别牵扯其它呀…”

萧南这话说得极为难听,偏她先设置了一个前提,那便是她不是为了自己辩解,而是为了帮崔家避祸才不得不跟婆婆顶嘴。

这让想用身份压人的郑氏听了,竟不知怎么反击。

其他人听闻,也不好插嘴。

毕竟郑氏确实说过暗讽大公主没教养的话,又被萧南一而再再而三的点出来,谁若是帮郑氏说话,谁就是同意郑氏的意思,也质疑皇家公主的教养问题。

其实吧,这种事儿可大可小,若是换成别的公主,没准儿外人听了,只当世家的傲娇脾气又犯了,不过是说笑几句。

就是圣人和皇后听了,也不会太在意。

偏郑氏说的是公主中品性最好、脾气最佳且最受李二夫妇宠爱的嫡长女,这、这就有些麻烦了。

还有,若是再延伸下去,郑氏质疑大公主的教养,是不是也在暗讽一代贤后长孙氏没教养?

真若发展到那一步,郑氏甚至整个崔家,都将成为世人唾骂的对象。

开玩笑呀,长孙皇后多好的人呀,通情达理、深明大义,不止前廷的朝臣对她称赞有加,就是后宫的嫔妃也都真心拥戴她,民间更是流传着她的许多美好故事。

就是市井的闲人、混混,提起这位贤后,也不敢用轻佻的语气,更不会辱骂。

这样推论下去,郑氏以及崔家的人品、规矩很有问题呀。

老夫人闭了闭眼,无声的叹口气,然后朗声道:“乔木说的是,我看大夫人的脸色确实不好。来人,伺候大夫人回房休息。”

“老夫人,我…”没病

郑氏恶狠狠的瞪了萧南一眼,刚要解释,走在前头的崔泽也听到动静,转身回来,冷声对她说:“娘子,我知道这些日子你辛苦了,如今身子既不舒服,就不要强撑着,还是听老夫人的话,回房好好休息吧。”

崔泽的声音很低,但在郑氏听来,却似耳边打了个响雷一般,惊得她顿时合上嘴,接着做出一副虚弱的样子,无力的说道:“我还好,就是、就是有些头晕。”

这时,郑氏身边的大丫鬟琉璃和珊瑚走了过来,一左一右扶着她往后堂的寝室走去。

老夫人却似什么都发生一般,冲着萧南招招手,“乔木,到我这儿来”

萧南知道老夫人的意思,无非是要息事宁人。

好吧,看在今天是除夕的份儿上,我暂且放过这一遭。

萧南在心底暗暗记了一笔,脸上却没有丝毫表露,她听到老夫人的召唤后,先是怯怯的回头看了看跟在后头的崔幼伯。

崔幼伯也被郑氏的暴怒吓了一跳。

随即,他便想到了阿娘生气的真正原因,而这个却跟萧南没有丝毫关系。

萧南被郑氏迁怒了。

崔幼伯想明白这一点,觉得有点儿对不起萧南。

至于萧南的辩驳,崔幼伯倒没有往忤逆、孝道上想,他反而觉得说的没错,她是真的为崔家考虑。

这会儿看到萧南委屈中带着询问的眼神,崔幼伯既心疼又觉得烫贴,便勾出一抹笑,点头表示赞同。

萧南对他感谢的一笑,随即疾步走到老夫人近前,挽着她的胳膊,道:“老夫人,小心路滑。”

老夫人轻轻拍拍她的手背,然后对众人道:“走吧,今儿是除夕,咱们都去前头守夜。呵呵,好好乐上一夜。”

众人纷纷应和,一时间,尴尬的气氛一扫而空,大家又开始有说有笑的往前走。

姚氏撇撇嘴,扭头对女儿说:“哼,这大夫人也是个没脑子的,大过年的被赶回去‘休息’,就这样的人,居然是崔家的宗妇。”简直比她这个村妇还上不得台面。

崔萱却被崔蘅一身华丽的衣饰晃花了眼,此刻哪儿有心思跟阿娘八卦,便随声附和了一句,接着便换了个话题,“阿娘,大兄真的能娶郡主娘子吗?”

“当然,‘那边’说了,朔日新年朝会的时候,圣人便会下旨赐婚,择吉日完婚。”

‘那边’是指三戟崔家,崔嗣伯一直跟崔洋保持着密切联系。

南平公主下嫁的事,也是崔洋极力促成的。

“那、那她会不会瞧不起咱们?”

崔萱很不想承认,但她确实有些自卑,每当崔家其它小娘子谈论什么话题,她根本听不懂的时候,这种自卑感分外强烈。

来到崔家后,她跟着阿娘吵闹、耍脾气,根本原因也是自卑。

她记得很清楚,住进合浦院的第一天,因头一次看到这么多珍稀的宝物,她惊叹不已的同时,又有些不知所措。

看着洁净的地衣,她甚至连脚都不敢抬,惹得合浦院的丫鬟嗤笑不已。

第二日清晨,丫鬟伺候崔萱洗漱,崔萱没见过那些用品,只当是大家族里讲究多,每天朝食前还要喝碗汤,便把澡豆放在漱口水里当茶汤喝了,喝完心里还直嘀咕,崔家厨子的手艺真差,好好的豆面汤竟做得辛辣无比。

崔萱并不知道,那澡豆里因加了许多药材,味道才变得有些辣。

而且其中有一味药,在崔萱偶然知道后,差点儿恶心的三天吃不下饭去。

偏那些丫鬟也该死,明明知道她出了丑也不提醒,每天还照样给她端来澡豆、漱口水,也笑眯眯的看着她把澡豆当茶汤喝掉。

直到第四天,崔萱偶然经过辰光院旁的花坛时,听到两个小丫鬟叽叽咕咕的说笑。

猛然听到自己的名字,崔萱便躲在一边偷听起来。

“嘻嘻,你个小猴儿,真够促狭,竟眼睁睁瞧着她每日吃屎。”

“哪有?她自己上不得台面,连澡豆都不认识,误喝了这‘治面黑不净,澡豆洗手面方’,我有什么办法。”

“嘿嘿,也是,你说她们这是从哪个穷山沟沟爬出来的呀,竟连澡豆都不认得?”

“谁知道,反正不是什么尊贵人,咱们呀,只尽‘本分’伺候也就是了。”

崔萱气得差点儿跳出来教训那两个丫鬟。

不过,她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做,当下便跑回院子,找到阿耶,问他何为‘治面黑不净澡豆洗手面方’。

阿耶离开崔家的时候年纪并不大,只记得些重要的大事,哪里还想着那些琐碎小事。

直接交给崔萱几卷药方,让她自己找答案去。

翻了半天,崔萱终于在《澡豆篇》找到了这个方子。

具体配方如下:

“白鲜皮、白僵蚕、芎、白附子、鹰屎白、甘松香、木香(各三两),土瓜根(一两),白梅肉(三七枚),大枣(三十枚),麝香(二两),鸡子白(七枚),猪胰(三具),杏仁(三十枚),白檀香、白术、丁子香(各三两),冬瓜仁(五合),面(三升)。

上二十味,先以猪胰和面,曝干,然后合诸药捣末,又以白豆屑二升为散。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验。”

而崔萱的注意力全放在‘鹰屎白’这三个字上。

鹰屎白?鹰屎?吃屎

崔萱吐了。

自那日起,崔萱彻底改变了,用嚣张跋扈、野蛮无理掩饰内心的脆弱和自卑。

但再怎么掩饰,自卑依然存在。

如今大兄要娶个郡主做娘子,崔萱掩藏许久的自卑又重新冒头。

在崔萱看来,崔家不过是个宰相之家,家里的下人就这么看不起人。郡主可比宰相大多了,她会不会看不起自己?

“不会,你阿耶说了,南平郡主立誓要嫁世家高门,而咱们崔氏则是天下第一高门,她嫁与你大兄,并不是咱们苦苦求来的,而是她自己选的,就为这,她凭啥看不起咱们。”

姚氏底气并不足,只是在女儿面前,她也不好说自己其实也担心对付不了尊贵媳妇。

说话间,众人已经来到庭院,按辈分落座。

厨子们也都忙碌起来,烤羊、炙小豕、羊肉铜鼎…浓郁的香味儿扑入鼻端,除夕宴正是开始。

第137章 进宫(一)

次日清晨,五更…新年元月朔日第一遍报晓鼓准时响起,各南北向大街上的鼓楼依次跟进,城内一百多家寺庙,同时撞响晨钟。

活跃激昂的鼓声与浑厚悠长的钟声交汇在一起,宣告新的一天的开始。

坊门边,停靠着长长一队的牛车、马车,还有许多骑马的男子,都等着坊门的开启。

车队中的某辆牛车里,萧南抱着个手炉,睡眼惺忪的倚在隐囊上发呆。

今天是新年伊始,皇宫照例有大朝会,萧南是从一品的郡主,需进宫朝贺。

算起来,这是萧南穿来后第一次进宫,她多少有些紧张。

尤其是那位贤后,萧南对她有种莫名的畏惧。

上辈子,萧南和萧家脱离了关系,也就没有机会觐见皇后。随后,待她辅佐李敬,获得国夫人的诰封,得以有资格进宫时,长孙氏却已经仙逝。

虽没有见过长孙氏,但萧南听过她许多故事和传说。

而让她感到心惊和不安的是,她亲耳听到的,跟她第一世时看到的史料记载有很大的出入。

比如,按照正史,圣人的长女是杨妃所出的襄城公主;而在上辈子和这辈子,圣人的长女却是皇后所生的长乐公主,这个时空,根本就没有襄城公主的存在。

还有,按照正史,长孙氏早逝,且她的几个子女,最后只有晋王一人得以善终;而在这里,皇后的几个孩子个个活得好好的,连去年该出现的废太子事件,上辈子、这辈子都没有发生过。

还有…

种种异常,让萧南有种错觉,或许长孙氏也是个穿的,至少她知道自己和她孩子们的命运。

很诡异的感觉。

这和知道老夫人、崔薇是同乡时的感觉不同,长孙氏让萧南感到了畏惧,甚至有种莫名的危机感。她不止一次的担心,自己会被长孙氏戳穿。

要知道,穿越对于穿越女而言,是新的人生,是赚来的异时空体验,或愧疚、或惊喜、或沮丧之后,便会尽情的享用着崭新的躯体。

而穿越女对于被穿者及她的亲人来说,则是抢夺躯体的孤魂野鬼,是外来者,是侵犯者。

人或许会接受自己的孩子可能带有上辈子的记忆,但绝不会接受自己好好的孩子被人夺舍。

当发现这样的情况时,绝大多数的家长会选择作法灭了这野鬼吧?

以萧南收集来的信息说明,长孙氏便属于这样的家长。

犹记得刚穿来时,萧南便听说,魏王的一个侧妃,大病苏醒后,便似换了个人,经常说一些古怪的话,长孙氏听说后,立刻请来袁大大,确定此女有异后,便命人‘收’了她。

萧南当时只觉得一阵心慌,丝毫不敢露出半分破绽。

这也是她一直找借口不肯进宫的真正原因。

幸好经过几个月的融合,萧南已经跟本尊无异,且也为些许改变找好了理由,至少本尊所有相熟的人都接受了她,就连公主阿娘也没有半分怀疑。

做到了这一步,萧南才似有了底气,决定进宫参加大朝会。

第二遍报晓鼓响起,坊门缓缓打开,车队开始前行。

“郡主,把小娘子放在家里,会不会有什么不妥?”

秦妈妈从车厢后的隔间里端出一盏温热的牛乳,小心的放在座位前的小几上。

今天萧南起得早,只喝了一盏红枣雪耳茶,秦妈妈担心她撑不到朝会结束,便命人抬了个小铜炉放在隔间,顺便还命人备了些樱桃毕罗、团油饭和龙凤水晶糕等吃食,都放在食盒里,萧南想吃了,直接在铜炉上加热即可。

“我把裘妈妈请了来,且把红花、红萼两个都留了下来,灵犀应该不会有事。”

萧南明白秦妈妈这话的意思,昨天她当众给了郑氏没脸,依着郑氏的脾性,心里定是恼极了她,也定会想方设法的给她点儿教训。

萧南并不怕郑氏,但她现在却有个致命弱点——宝贝女儿崔灵犀。

如果郑氏趁萧南进宫的时候,命人把灵犀抱到她那儿,即使不下死手,让人把灵犀丢在一边不管不问,也够个小婴儿受的。

可若是把灵犀带在身边?

萧南摇摇头,崔家的除夕夜不欢而散,皇宫里的除夕夜也不怎么太平。

往年除夕的时候,圣人都会邀请朝中的重臣、外命妇进宫一起守夜。

但今年,圣人却只宣召了诸王、公主和宗室,外臣一个都没召。

这本身就透着蹊跷。

也不知道昨夜皇宫里有怎样的风云变幻呢。

所以,为了安全,还是把孩子留在家里好。

再说了,灵犀才两个来月,也太小了,外头天寒地冻的,这时的医疗水平这么低,万一有个感冒发烧,即使她有桃源,也不能肆无忌惮的拿孩子来冒险呀。

说这么多,干脆直接不进宫不就成了。这样既不用担心女儿被人伤害,也不怕进宫出纰漏、遇麻烦。

萧南倒是想不进宫呢,可她刚得了郡主的恩封,当时因她未出月子,皇后特许不必进宫谢恩。

如今双月子都过完了,她若是还拖着不去谢恩,就太不懂规矩了。

萧南摆摆手,“进了宫更衣等诸事都不方便,牛乳就罢了,不是有团油饭吗,给我两个吧。”

牛车缓缓驶出了崇仁坊,顺着大街,朝皇城驶去。

由于附近住着的都是达官显贵,今日都要进宫朝贺,宽敞的马路顿时拥堵不堪。

萧南的牛车,果然用‘牛’的速度前进着。

如此缓慢的速度,萧南心知,一时半刻到不了皇宫,不如先填填肚子。

液体什么的就算了,万一想方便,她还真在皇宫找地方解决呀。

但什么都不吃,也不行,入宫可是体力活,她现在刚生产完,正是休养身子的时间,可不敢随便糟蹋自己的身体。

“好,我这就给你弄”

秦妈妈忙应了一声,转身去了隔间。

不一会儿,秦妈妈便又端着个白瓷荷花边儿的碟子走过来,白如雪、润如玉的白瓷碟上,摆着四个热气腾腾的团油饭。

萧南命人做的团油饭和时下流行的不同,她做的有点儿类似夹馅儿的饭团子。

具体做法就是分别在两个特制的点心模子里铺上一层蒸好的米饭,然后在其中一个米饭上放入煎虾、鱼炙、鸡鹅、煮猪羊肉、鸡子羹、蒸肠菜、姜桂、盐、豉等配料,最后再将两个模子合在一起,稍稍加热,萧氏团油饭便做好了。

吃完两个团油饭,牛车终于抵达宫城。

来到承天门,萧南下了牛车,只带了玉簪和红蕉两人进宫。

进了宫门,萧南换了郡主的肩舆,一路向北,穿过嘉德门,又前行了好一会儿才看到太极殿的回廊。

今儿是大朝会,进宫的外命妇很多。

沿途,萧南便遇到了几个熟人,论关系,要么是表姐表妹表嫂,要么便是堂姑堂嫂。

可惜她们的品级还没达到在宫内乘舆的地步,是以也不能与萧南并行。

萧南跟她们打了招呼,便先行进了太极门。

按惯例,皇后在立政殿接见诸多命妇。

萧南下了肩舆,熟门熟路的绕到太极殿后面的两仪殿,正在往两仪殿东侧的立政殿前行的时候,又遇到了熟人。

只是这人,跟萧南的关系并不近。

“哟,这不是襄城县主,哦,不对,咱们襄城早就升为郡主了,呵呵,咱们也该改口唤你郡主了吧。”

南平郡主穿着个月白滚紫貂毛的外氅,双手拢在氅内,微微露出的衣角却是非常正式的深色礼衣,头上也无意外的插着九支金钿。

这是郡主的钗钿礼衣。

当然,萧南跟她的打扮差不多,只是礼衣的颜色是青色,乍看有些像翟衣。

听完南平酸溜溜的话,萧南并不生气,照例微微一笑,颔首道:“南平姐姐安好,多日不见,姐姐又似漂亮了几分呢。”

姐姐?

木错,南平比萧南大八个月,按年龄自然是姐姐。

只是,和南平讨论年龄问题,也是对她底线的一种挑衅,因为这也是她的逆鳞之一。

这个倒也不难理解,皇族和宗亲中,和萧南、南平年龄相近的小娘子共有四个,南平年龄最大。

可讽刺的是,其它三个***全都嫁人了,南平这个阿姊却还单身,这让南平被人暗地耻笑、明里嘲讽了许久。

其实南平的要求也不高,她只想嫁个五姓高门,偏她母系的出身高、父系的却差了些,只是个落魄的小世家,士族间排在最末端,且生父还早早过世,她又是独女,父系这边根本没有什么得力的依仗。

就是母亲这边儿,她的阿娘只是杨妃的养女,且已早亡。

南平虽有郡主的封号,但和真正的皇子之女有很大的区别,食邑也仅五百户,只比当初萧南那个县主多两百户,只是名头听着好听罢了。

唯一的依仗便是杨妃,可杨妃也是快六十的人了,从去年开始便病痛不断,御医诊断,杨妃的寿数顶多四年,最短、最短…极可能吃不到来年的西瓜。

算下来,南平除了封号,基本上没有什么吸引高门望族的条件。

至于五姓望族的嫡支,他们连公主都嫌弃,更不用说一个小小的光杆儿郡主了。

就这样,南平成了许多人嘴里嫁不出去的老姑娘,她也极厌恶萧南那几个小姊妹叫她姐姐。

但,这次南平不但没生气,反而笑得一脸得意,“呵呵,这你也看出来了?还是阿婆说得对,人逢喜事精神爽啊。阿南,你还不知道吧,过些日子,咱们就是妯娌咯…”

第138章 进宫(二)

萧南听了这话,并没有太大的反应,只是微微挑眉,“哦,有这事儿?”

南平笑得眉眼弯弯,“当然,今儿圣人便会赐婚。乔木,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可要好好相处呀。”

萧南眼底闪过一抹恼意,但却仍做出一副不解的样子,问:“只是不知姐姐的如意郎君是哪个?崔氏子弟繁多,博陵在京中的也有好几房呢。”

南平娇嗔的白了萧南一眼,带着几分责怪的语气道:“别告诉我你不知道?哼,还不就是崔相公的幼弟之子崔嗣伯?”

想当初这崔嗣伯可是晋阳看中的人,她南平只凭着个郡主的身份,硬是从堂堂公主手里抢了夫婿,这事儿想想就高兴。

哼,经此一事,她看谁还敢笑话她‘嫁不出去’。

萧南心底冷笑,她当然知道南平的‘丰功伟绩’,早在十几天前,晋阳来公主府找大公主哭诉的时候,萧南便知道了整件事的始末。

开始的时候,萧南也为晋阳难过,觉得南平太过分了,皇后对她几多包容,她竟这般回敬皇后。

还有,像晋阳这般善良、可爱、有才情的小公主,后宫前廷的人都很喜欢她,能伤害这样一个纯善的女子,也亏得南平下得了手。

不过,紧接着萧南忽然想到一件事,以皇后对小公主的爱护,她不可能允许有人抢走小公主的幸福。

长孙氏可不是一般的聪明人,早在十几年前初做皇后的时候,她便把后宫打理得极好,宫中的大事小情皆瞒不过她。

南平住在宫里,但凡有一点儿小动作,长孙氏很快便能知道。

至于南平打得什么主意,以长孙氏的聪慧和敏锐,只需稍加思索便能猜到。

长孙氏知道了南平的算计,却还装作无事人一般,继续纵容她随意出宫、恣意跟崔家子们游玩儿,最后直接将兕子中意的崔嗣伯拐走…这其间定有缘故。

还是大公主无意间的一句话,提醒了萧南,她这才明白了长孙氏的良苦用心。

同时,萧南对长孙氏处理事务的手腕也分外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