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嘿嘿,补昨天的!

PPS:额,不知为毛,写萧南应对白氏时,我竟想起了当年‘小龙女’事件,不得不说林女士真的很聪明。

第088章 做媒(三)

崔家又出了个王妃。

在大理寺的崔幼伯也听到了这个喜讯。

当时,他和三位同僚刚吃完崔家送来的昼食,四个人每人端着个茶盏,凑在一起名曰分析案例,实则闲聊八卦。

八卦的内容很琐碎,比如某地的闲人又有了诈骗的新点子,比如某家逃了个奴婢主家正满京城贴告示,又比如······等等等等,全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其实近日京中有个最热门的八卦,讲得是某位郡主娘子与某个俊俏小和尚的风流韵事。奈何有脑子的人听了这个八卦,都能猜得出该故事影射的是谁,而崔幼伯在大理寺的人缘很不错,大家看在他的面子上,也不好当着他的面非议崔家儿媳妇的绯闻,只能说这些零零碎碎的琐事打发时间。

对于这些,崔幼伯也感觉到了,他早就不是初来大理寺的菜鸟,几个月的衙门体验,让他学会了察言观色。

同僚们偶尔留露出的同情或者悄悄议论时被他撞破的尴尬神情,都让他联想到了最近坊间的流言。

说实话,崔幼伯很同情自家堂弟,对南平的事更感到气愤。他与崔嗣伯的感情,虽不如同其它兄长的亲,但彼此是堂兄弟,同气连枝,他做不到漠视对方出丑或者被人非议。

两人都是男人,又都娶了个郡主做娘子,崔幼伯多少能理解崔嗣伯的感受,如今关于南平郡主的风流韵事被传得沸沸扬扬,崔幼伯不用看都能猜得出崔嗣伯是怎样的羞愤。

崔幼伯不止一次的想找家里的长辈请老相公或者相公出面尽快解决此事,即使不能休掉南平,好歹也要平息坊间的诸多不堪流言。

事情闹到今日这个境地,已经不是崔嗣伯一个人的事儿,若是处理不好,整个崔氏都会跟着丢脸。

崔蘅被赐婚的消息传来时,崔幼伯还在想晚上回去后,定要找阿婆好好谈谈,看看怎么做才能尽量保住家族的脸面名声。

喜讯传来三个同僚纷纷向崔幼伯道贺。

崔幼伯也很高兴,他高兴的原因有两个:第一,四妹妹对他们夫妻帮助甚多,如今有了个好姻缘,他真心为她高兴;第二,最近家里接二连三的出事,好容易有件喜事冲冲晦气,实在是件令人高兴的事儿。

傍晚,崔幼伯像往常一样,回来后换了件家常的衣服便去荣寿堂跟老夫人请安。

老夫人见到孙子很高兴拉着崔幼伯的手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先是讲灵犀、长生如何的乖巧可爱,接着又提到了崔蘅的喜事。

“嗯,孙儿也见过纪王,确实是个极敦厚的人。四妹妹嫁与他,倒也相配。”

崔幼伯早就听萧南提过,说是想帮崔蘅寻个好夫君,萧南是公主之女,也算是皇亲,她在皇室里挑选很正常。而对于纪王除了胆子小点儿,崔嗣伯还真挑不出太大的毛病,至少比那个极不靠谱的蜀王强多了。

“是呀纪王的外家是京兆韦氏,与咱们崔家结亲也算相配。”

老夫人笑着点点头,接着又换了个话题,“对了,说到亲事,我想起一件事。刘家小子搬出去也有几个月了,他在新宅住的可好?”

崔幼伯一怔,他没想到阿婆会忽然想到刘晗不过还是恭敬的回答:“嗯君直兄的新宅在崇仁坊,位置还不错我去过几次,宅子收拾得极雅致。”至少比隔壁王大郎君的宅邸强许多。

“呵呵彭城刘氏可不是徒有虚名的末流世家。”老夫人当然听说了刘晗那套宅子的来历,知道崔幼伯这个‘雅致,是相对于谁来说的,她笑了笑,继续说:“他新家也收拾妥当了,功名也有了,是不是该娶个好娘子了?”

崔幼伯点点头,“阿婆说得是,君直兄比我还要年长四五岁,如今我都做了阿耶,君直兄也该娶妻生子了。对了,阿婆认识那么多世家夫人,定知道谁家有适合的小娘子,不如阿婆帮君直兄寻个好娘子?”

刘晗虽搬走了,但在崔幼伯的心里,一直把他当挚友兄弟。

作为兄弟,他自然希望刘晗也能有个幸福的家。

老夫人道:“他老家的尊长可有帮他相看亲事?咱们帮他说亲事,原是好意,可别冲突了。”

这年头结婚讲究的是父母之命,当然老师或者尊长也能帮忙。刘晗的父亲早亡,家里还有一寡母,如果这位寡母在老家给他订了亲,崔家又在京城帮刘晗说了亲,两下里冲突了,到底哪边的亲事算数?

老夫人帮忙说媒,只为了给崔家结善缘,绝不是拉仇恨。

崔幼伯想了想,语气颇为确定的说道:“这个阿婆无需担心。我记得君直兄曾说过,他考中新郎君时曾给家里写了信报喜,并将他在咱们家小住的事详细回禀了母亲顺便也询问了下自己的亲事。随后刘家伯母回了信,说彭城没有与君直兄合适的人家,刘伯母觉得京城世家多,还说老相公和相公都曾指点过君直兄的功课,虽无师徒之名,却是君直兄的尊长,所以想拜托咱们家帮君直兄相看一二。”

老夫人闻言,满意的点点头,“那就好,这几天我就帮他相看相看。”

崔幼伯忙笑嘻嘻的行了个礼,“孙儿代君直兄先谢过阿婆。”

老夫人一戳崔幼伯的额头,笑骂道:“作怪!”

“…”崔幼伯揉着额头,呵呵傻笑。

次日,老夫人果然换了外出的衣服,吃过朝食,便准备要出门。

“阿婆,还是我陪您一起吧。”

萧南有点不放心,老人家都八十多岁的人了,忽然要出去做客,饶是身边有人服侍,她也有些担心。

“不用,又不让我下来走路,坐马车能有多累。”老夫人直接拒绝,见萧南还要劝说,她笑道:“再说了,平阳公主府就在崇仁坊,离这儿就隔了两个坊,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到地方,没准儿我还能回来用昼食呢。”

萧南见老夫人这么坚持,不好再说什么,只叫来跟车的婆子粗婢,反复叮嘱她们注意路上安全,好好伺候老夫人。

“郡主,老夫人都大半年不出门了,今日忽然去公主府,这是为何?”

送走老夫人,玉簪跟着萧南回到葳蕤院,路上,她有些好奇的问道。

“阿婆和大长公主是几十年的好友,两人许久不见,阿婆偶尔去探望大长公主也是人之常情。”

萧南心里很清楚,老夫人此行应该是帮刘晗做媒。

昨夜崔幼伯曾顺口说了句,说是刘晗的亲事已经托了老夫人,让萧南也多留意些。

之前,萧南帮三个小姑子寻合适人选的时候,曾提到过刘晗,当时老夫人说她已经给刘晗选了个极好的对象,但却没有明说。

今日老夫人忽然去看大长公主,这让萧南瞬间明白了老夫人的意思。据她所知,大长公主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做官,身边只留了个小孙女,小字锵锵,因在家中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九,又名柴玖娘。

大长公主早年行军打仗受了些伤,后虽有崔老夫人推荐的神医调理身子,但还是落下了病根。因为身体不好,大长公主早在十年前就闭门谢客,除了极少数的挚友故交,几乎没有什么外人能见到她。

就是老夫人,也有好久没有亲去公主府了。

为此,萧南可以推测出,老夫人去公主府是为了做媒,对象自是大长公主最疼爱的孙女柴玖娘。

“郡主说的是,”玉簪附和的点点头,随即又换了个话题:“…那假和尚已经过了堂,据说最初的时候,他很嚣张,京兆府动了刑,还没打几杖,他就喊着讨饶,当场认了罪,隐约还提到了南平郡主。”

萧南顿住脚步,差点儿笑出声:“他竟然在堂上供出了南平?呵呵,就这么个没用的东西,南平居然也当宝贝?”

“可不是,京兆府虽是个耿直的人,但也不是傻子,一听牵扯到宗室女,而且还是个已婚的郡主,当场便命人堵住了唐玉的嘴,草草的退了堂。”

玉簪也很瞧不上这么没用的小白脸,她跟着笑了一会儿,又继续说:“婢子猜,此刻京兆府已经将此事禀报给相公,甚至直接上奏圣人。”

萧南扯了扯嘴角,“嗯,我猜也是。”

“还有,白氏那儿也有进展。”

玉簪偷眼看了看萧南的脸色,见她听到白氏这个名字时并没有什么情绪波动,这才低声回禀:“王大郎君说,白氏手里的钱快花光了。因为她要躲着‘您,,所以并不敢与邢勇联系,自然也得不到南平郡主或者六娘子的帮助,此刻正在客栈里急得团团转呢。

“那士子呢?可曾与白氏有所接触?”

玉簪摇摇头,“那士子数次主动接触白氏,可白氏似乎对他毫无兴趣,根本不理睬他。”

萧南挑眉,心说话,不愧是白氏呀,想让她上当还真不是容易的事

玉簪迟疑了下,欲言又止:“不过,客栈里的人说,说白氏与另一个白衣士子似乎有点儿关系,两人曾在客栈的后院聊过几次,而且还很融洽的样子。”

“哦?那士子是谁?可曾派人去查?”

萧南很好奇,据她所知,白氏的眼光很毒,非富非贵的人入不了她的眼。

“查过了,那人郡主也认得,他与郎君同年考科举,还曾一起被选为探花使,他叫李敬······”

第089章 和离(一)

下午,老夫人从公主府回到荣寿堂,看她眉眼间皆是愉悦的笑纹,萧南猜她与长公主的会面一定很惬意。

果然到了傍晚,崔幼伯照例去给老夫人请安的时候,老夫人笑着说:“你托我的事,我已经去问了,长公主膝下有个小孙女,去年及笄,性情极好,自幼养在长公主身边,品貌更是没话说。我把刘家小子的情况跟长公主说了说,长公主觉得还可以,想抽空见见他。”

老夫人并没有说具体哪位长公主,但崔家的人都知道指的是老夫人的闺蜜挚友平阳公主。

一听是柴家的女儿,且又是受人尊敬的长公主亲自教养的女子,崔幼伯非常满意、放心,心里更是替好兄弟高兴。

不等老夫人说完,崔幼伯就连连点头,“没问题,长公主什么时候方便,我让君直兄做好准备。”

老夫人想了想,道:“过两天是十五,长公主会带着柴家小娘子去法门寺上香,届时,你让刘晗去正殿后的厢房等着。”

“好,我明日就去告诉君直兄。”

崔幼伯很高兴的替刘晗应了下来,无意间却瞥到老夫人略带疲倦的神情,他忙关切的问道:“阿婆,您哪里不舒服?是不是白天累着了?”

说罢,崔幼伯扭头对廊庑下服侍的小丫鬟招呼,“去,让阿大拿了我的帖子去请太医。”

老夫人摆手,“不用请太医·我没事。”

裘妈妈明白老夫人的意思,忙冲着外头的小丫鬟使了个眼色,小丫鬟不知所措,怯怯的看了崔幼伯一眼,似在等最终的命令。

崔幼伯见状,只好摆了摆手,“听老夫人的。”

小丫鬟应了一声,继续回到门边跪坐好。

老夫人知道崔幼伯真心关心自己,很是高兴·她拍拍孙子的胳膊,笑着说:“呵呵,年岁大了,稍微走动两步就累了,阿婆知道大郎孝顺,放心吧,阿婆睡一觉,明天就好了。”

崔幼伯仔细的看了看老夫人的神情,见她只是疲累,并没有什么病态·这才缓缓的点头,“好,我听阿婆的。”

说话间,萧南带着两个孩子赶来正堂,像往常一样,一家人一起用暮食。

为了让老夫人早点儿休息,刚吃完饭,崔幼伯便带着妻子孩子回了葳蕤院。

第二天清晨,崔幼伯记挂老夫人的身体,去衙门之前先来到正堂·详细询问老夫人昨夜的休息情况。

听裘妈妈说老夫人一切都好,这会儿还没睡醒,崔幼伯才放心的去上班。

“老夫人·郎君真孝顺您!”

裘妈妈送走崔幼伯,回到寝室的时候,老夫人已经醒了,她便将方才崔幼伯的话转述了一遍,最后颇为感慨的赞道。

老夫人坐起来,接过裘妈妈端来的蜂糖水,喝了两口,笑着说道:“嗯·大郎和乔木都是好孩子·荣寿堂交给他们,我很放心。”

心里暗道·看来自己真的没选错人,起初过继崔幼伯·多少有安抚萧南的意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崔幼伯的蜕变,她忽然发觉,崔幼伯竟是最合适的人选,也极有可能是那个撑起崔家的未来家主。

这样最好,老夫人暗自决定,待她百年后,她也能放心的将崔氏真正的‘财产,交给崔幼伯夫妇——一份真正称得上无价的财产。

“对了,用完朝食后,你便去把二郎(指崔守义)和三郎(指崔守仁)唤来。”

喝完蜂糖水,老夫人便起了床,侍女给她梳头的时候,她从铜镜里瞥到裘妈妈的侧影,便随口交代了一句。

“是。”裘妈妈跪坐在老夫人身后,手里托着面葵型铜镜,正仔细的调整角度,好让老夫人能看到她的发髻。

待老夫人梳妆完毕,萧南带着两个孩子来给她请安。

阿沅奶声奶气的叫着老祖,而长生则热情的用口水给老夫人洗脸。

看到两个重孙可爱的小模样,老夫人的心情非常好,直到崔守仁两兄弟抵达时,她的脸上还满是笑容。

萧南领着两个孩子跟两位长辈请了安,便知趣的退了出去。她很清楚,最近南平的流言满天飞,连带着崔家的名声也受到了影响,沉默了这么久,崔家的三大BOSS也该出手了。

裘妈妈也带着众丫鬟仆妇退了出去,连廊庑下都没有留人。

偌大的正堂里,只有老夫人三姐弟。

“阿姊,长公主怎么说?”

没有外人在场,崔守仁非常直接。

“辽东战事不可避免,现在唯一不确定的是,圣人会不会御驾亲征。”

老夫人亲自去拜访平阳公主,当然不可能只为了帮一个外人说媒。

平阳公主虽是一介女子,但她麾下娘子军的威名天下,这名声可不是吹捧出来的,而是真刀真枪打出来的。

她在军中的声望,更是高到了一种世人难以想象的地步,哪怕她交出军权十多年,但在军中的影响依然很大。

有时候,老夫人不止一次的猜想,当年圣人与隐太子相争,长公主没有保持中立而是偏袒了某一方,如今的皇位还不定是谁坐呢。

现如今长公主闭门谢客,但她依然掌控着某些势力,对宫中、南衙十六卫的最新消息更是了如指掌。

“圣人欲亲征辽东?留太子监国?”

崔守仁摸着下颌的胡须,说话的口吻虽是询问,但语气很是笃定

“所以才会派萧驸马去督运粮草,二郎(指崔润)也被调回了京城?”

崔守义恍然,随即又道:“这样想来,圣人应该不会点侯公做东征将军?!”

晋阳是李唐龙兴之地,圣人还没最终决定亲征呢,便先把太原刺史换成了自己人。而统军的将领更是重中之重,自不会用名声不太好的侯君集了。

“哼,那是自然,圣人就是选个年轻小将做前锋,也不会让侯君集带兵。”

老夫人横了三弟一眼,冷声道:“我早就说过,离他远一点儿,你们是怎么做的?嗯?刘氏和阿海不懂事,你都多大岁数了,也看不清局势?”

崔守义早就被姐姐训惯了,如今被她指着鼻子骂,也不会觉得难堪、别扭,他讪讪的笑了笑,道:“阿姊说的是,都是我管教不严,以后不会了。”

老夫人又白了弟弟一眼,但看到他须发皆白,又忍不住心疼,唉,三弟也老了。

无声的叹了口气,老夫人放缓了声音,道:“我知道自西北回来后,阿海他们一直没有补上实缺,心急之下才会乱投门路。”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当初崔守仁给崔海、崔宜伯和崔尔伯父子都留了极好的位置,只可惜为了平息崔彦伯之事,将那几个位置都让给了三戟崔家。

说起来,崔海他们也是为家族做了牺牲。没准儿他们爷儿仨还觉得家里靠不住,决定靠自己,这才找上了侯家呢。

所以老夫人也不好真责怪他们,相反还要给他们谋官职:“所幸长公主应了我的请求······阿海补千牛卫龙武将军,宜伯补晋王府兵曹参军,尔伯补太子千牛,三日内吏部的任命便会下来。”

崔守义闻言,忙起身道谢:“多谢阿姊,为了这几个不肖子孙,阿姊费心了。”

老夫人摆了摆手,反复叮嘱道:“告诉他们,用心当差,其它的事儿绝对不许搀和,尤其是诸王之争。如有违者,直接开除宗祠。”

崔守义心里一凛,抬眼正好迎上老夫人凌厉的双眸,他忍不住用力点头,“是,我明白。”

崔守仁见气氛有些紧张,便换了个话题,道:“阿姊,您放心,我会让阿泽多照顾弟弟和侄子们。刚才三弟提到了阿润,我刚接到他的书信,信里说,再有半个月,他们就要抵京了。”

崔润这个太原刺史满打满算才三年,勉强算是一任。如今调回京城做京兆,品级不变,还是从三品。不过因是从地方调任京城,即使是同级,也算是升迁。

老夫人当然明白崔润调任的真正原因,无非就是给圣人的心腹让路罢了。

缓缓捻动佛珠,老夫人道:“回来也好,郑氏身子不好,王氏又太年轻,柳氏回来也好帮忙料理家务。另外,四娘明年出嫁,柳氏是她的嫡母,也该教她些规矩。”蜀王已经很荒唐了,再加上一个看着精明实则蠢笨的崔薇,两人成亲后还不定惹出什么祸事来呢。

崔守仁明白老夫人的意思,点头道:“嗯,阿姊说的是,四娘虽是庶女,但也是崔家女,她若有什么不妥,连累的是整个崔家的名声。”

说到这里,崔守仁顿了顿,又道:“说到名声,阿姊,南平郡主的事儿是不是也该有个了断?!”至少要在崔润接管京兆府前,将那和尚处置了。

老夫人想了想,道:“嗯,想必此事已经传入宫中,短则三五日,长则七八日,皇后殿下定有旨意。至于南平,我曾与皇后殿下说过,倘或她再做出有辱崔氏名声的事儿,崔家定不会容她。”

崔守仁沉吟道:“和离吧。幸好南平没有崔家的子嗣。”

“崔清和崔嗣伯怎么说?他们同意和离?”

南平的亲事,是合浦院自己求来的,老夫人就怕他们舍不得这个郡主娘子。

“不同意也成,那就滚出崔家!”

PS:额,更新晚了,抱歉抱歉!

第090章 和离(二)

“....背脊要挺直,双肩不能抖动...

栖梧院前院的厢房里,两个神情严隶的老妪跪坐在崔薇对面,正一丝不芶的纠正她的坐姿。

崔薇咬着牙,腰身得笔直,只是额头上布满了汗珠。

她已经‘跪′了整整两个时辰,此刻她还能保持规范的跪坐姿势,已经是她的极限,再跪下去,她可能会一头栽倒在地上。

但两个妈妈还是不满意,冷声提醒:“三娘,老身说的是背脊挺直,并不是让您梗着脖子...老身再给您示范一遍,三娘仔细看着。

说着,身量较矮的崔妈妈抖了抖宽大的袍袖,消瘦的身板得笔直,双手自然的叠放在膝上,头微微下垂,双眼平视前方,整套动作如行云流水,规范却又不显死板,浑身散发着世家独有的优雅。

如果让不知情的外人见了崔妈""做派,定会以为她是某个世家的贵妇,而绝对想不到她竟只是崔家的奴婢。

这一点,就连暗自怨恨崔妈妈‘变态′的崔薇都不得不佩服。

崔薇也正是亲眼看到两个妈""真本事,这才不管多累,都咬牙死扛着。一一一-但事-并是死扛就能成的了这么-薇从精一到肉体都受到了严苛的磨砺,这会儿,哪怕崔妈""坐姿多优雅,她也没力气照做了。

嘀嗒、嘀嗒....豆大的汗珠顺着崔薇的脸颊、眉毛、鼻子流到下巴,然后再一滴滴的落在她的手背、膝盖上。她的双眼也被汗水弄得模糊,崔薇觉得她的精神已经抽离了身体,正晕晕乎乎的漂浮着。

恍惚间,崔薇半悬着的OO终于撑不住,一下子坐在她的小腿上”

刘妈妈手里的藤条立刻抽在崔薇的OO上,力道并不重,至少不会把人打疼,但却足以将神情恍惚的崔薇‘惊醒.。

啊!”

崔薇的身子很明显的颤抖了几下,抽离的思绪瞬间回笼,她赶忙抬起OO,重新跪坐好,心里则将两个妈妈骂了一万遍呀一万遍。脑海里更是浮现出自己化身小燕子,然后爆锤两个老虔婆的场景。

虽然不现实,但超爽!

“老身再给三娘示范一遍,三娘仔细看,用心学!”——崔不崔薇在什么依然孔教矩一

“...崔薇什么都没说,其实她说了人家也不会理,她现在唯一能做的,便是乖乖听话,尽快学会那些所谓的世家礼仅。

“手要轻轻放,手指要自然并拢....三娘再跟老身做一遍...

手腕不要抖。”

手肘不能放在小几上。”

如此这般又练习了一个时辰,两位妈妈才准许崔薇休息一刻钟,然后继续练习用膳的礼仅。

目送两个妈妈出了门,崔薇小心翼翼的将OO落在双腿边的地板上,微微偏着身子斜坐着,双腿依然并拢,腰身也照样挺着。过去的教训提醒她,哪怕妈妈离开后,她也不能立刻没形象的瘫软在地上,若是被发现了,短短一刻钟的休息时间将会被取消,并且罚她多练习一个时辰。

“三娘,喝点儿茶汤吧。”

崔薇的贴身丫鬟袭人端着个托盘进来,白瓷茶盏里,温热的茶汤徐徐冒着热气。一一一“嗯薇有气无力的应了一伸接过茶盏,接连喝了好一口,她才缓过劲儿来,长长叹了口气,道:‘呼,累死我了,袭人,帮我揉揉腿,跪了一上午,我这两条腿都没有知觉了。”

袭人答应一声,跪坐在崔薇脚边,轻轻帮她揉捏着。

袭人的手艺不错,力道拿捏的也刚好,只把崔薇舒服得想哼哼。

“对了,今天院子里怎么这么安静?后面那位表小姐呢?怎么没抚琴?”

圣人赐婚后,崔薇就搬回了栖梧院,回来后,她才发现院子里多了位林妹妹似的娇客。

这位杨表妹整日悲春伤秋、一脸哀怨,动辄一副西子捧心的娇弱模样,崔薇很看不过眼,每每提到她也多是嘲讽。

“回三娘,婢子不知。”

袭人的态度很恭敬,但语气却显得疏离。

崔薇许是太累了,并没有察觉到贴身丫鬟的冷淡,继续八卦:“四娘呢?她是不是又去荣寿堂巴结大堂嫂?”

哼,真是小看这个四妹妹了,平日里装得乖巧老实,私下里却死命巴结讨好萧南,硬是帮自

己求来了这么好一门亲事。

自从知道崔蘅的喜讯,崔薇的心就极度不平衡同样是崔家女,同样是嫁给皇子,为什么她就这么艰难,崔蘅却这般轻松?!

“回三娘,四娘没有去荣寿堂,而是在厨房跟着三娘子学做菜。

袭人低头回道。

“学做菜?”

崔薇点点头,是了,她们俩都订了亲,如今各自进行‘新娘培训.倒也正常。

‘六嫂呢,昨儿我不是让你找人去稻香院给六嫂捎口信儿,让她今天过来一趟吗?她可曾来过?”

亲事定下来后,崔薇便又被关在院子里学规矩。而且有了感恩寺那一遭,负责看管崔薇的亻彐更是加了十二分的小心,没有老夫人或者两个妈""准许,崔薇主亻阝不能去。

“回三娘,婢子已经找人去了,早上六娘子派了个小丫鬟来,说郎君和二夫人后日返京,她正忙着打扫院,三娘若是有什么事,直接吩咐那小丫鬟便是。”一一一一‘阿耶和他们后天就到家?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对于这两位素未谋面的亲长,崔薇心里很是忐忑。虽然她融合了本尊的记忆,也知道自己的便宜老爹和严厉嫡母对她并不亲近,但她还是担心被精明能干的二夫人瞧出不对劲。

唉,他们回来得太不是时候,哪怕等她王府后再回来也好呀

到那时,她已经成了名正言顺的王妃,就算二夫人瞧她不顺眼,也不敢太为难自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