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南对众贵妇的热情倒也能理解,从古至今,家长们为了孩子可以做尽任何事,想想后世那些父母,为了能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惜耗尽一生的积蓄去买什么学区房。那个年代的教育还算发达,信息也畅通,家长们还这般费心思。

而彼时呢,世人识字率偏低,良师亦是难得,而像齐通等这样闻名天下的名士更是凤毛麟角。

如今,三位名士齐聚崔家的学院,你说大家是心动呢心动呢还是心动呢?!

所以,大家热情一点、积极一点都能理解。萧南想的是,自己这边都这样‘热闹’了,身为一家之主的崔幼伯那里更缺不了求帮助的人。

只是萧南怎么都没想到,这事儿连东宫都要搀和一脚,话说,太子的儿子真心不缺名士老师呀。

崔幼伯长长叹了口气,道:“殿下倒不是为了让小郎君附学,而是、而是——”

他无力的摇摇头,没有继续说下去。

顿了顿,他才有怏怏的说:“娘子忙碌了一天也累了,你先休息吧,我去寻老相公和相公说说话!”

萧南挑眉,心说话,看来东宫的事儿不小呀,竟然让崔幼伯连夜去隔壁问策。

点点头,萧南很配合的说道:“好,郎君去吧,只一点,你今日也累了,不要只顾公事,早些休息为好。”

崔幼伯见萧南没有继续追问,稍稍松了口气,道:“我晓得。”

说罢,崔幼伯转身去了荣康堂,把东宫之事详细回禀了两位长辈,祖孙三人商量了许久,仍没有结果。

倒不是东宫的事儿难办,实在是,崔家不想把手里的大桃子分人呀。

直到半夜,崔幼伯才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回来,为了不吵醒萧南,他也没有回正寝室,直接在书房窝了一宿。

次日,崔幼伯顶着一对大大的黑眼圈来用朝食。

灵犀和长生见了,忍不住瞪大了眼睛:“阿耶,您昨夜没睡好?”

面对女儿关切的目光,崔幼伯心里很受用,不过,这是大人的烦恼,没道理让孩子知道,他微微一笑,揉了揉女儿柔嫩的小鼻尖儿,道:“没有的事,倒是你,我听你阿娘说,你最近在学做菜,阿耶什么时候能吃到你亲手烧的菜?!”

灵犀闻言,瘪了瘪嘴,脸上的关切一扫而空,反而露出沮丧的表情,她讪讪的说:“快了,阿耶放心,儿学会了烧菜,定会第一个请阿耶品尝。”呃,就怕阿耶咽不下去呀。

萧南听了这对父女的谈话,忍不住莞尔。她的灵犀,天生聪明伶俐,做什么都是一点就透,惟独这厨艺,实在是惨不忍睹呀。

崔灵犀初次下厨,就把小厨房烧了大半;第二次下厨,则把上好的紫铜汤鼎给烧破了个大洞;第三次下厨,抡把大刀杀鱼,直接把玉莲等厨娘吓出了厨房…

小萝莉前后下了四次厨房,就没有一次平安度过的。真让萧南开了眼界,也让她深刻明白了一件事:她的宝贝女儿,确实没有做饭的天赋。

与儿女说笑了几句。崔幼伯的心情似是好了不少,一家人安安静静的吃了早饭。

今天崔幼伯休沐,用罢朝食,他也没有急着去书房看书或是处理公务,而是窝在堂屋跟萧南吃茶闲聊。

崔幼伯真是闲聊。此时的他仿佛化身长舌男,东拉西扯的说着各家的八卦,只把萧南听得目瞪口呆。

好一会儿,萧南才吞了吞口水,打断他的话,问道:“郎君。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两人好歹做了七八年的夫妻,孩子都有了六个,萧南对崔幼伯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前些日子这厮变得有些诡异,但在很多方面,他还是保有原来的习惯。

比如,一有什么烦心事就心神不宁,瞬间化身‘四叔七公’。絮叨得能逼疯人。

崔幼伯一窒,旋即遮掩似的拿起了茶盏。喝了两口茶,才不自然的笑道:“没、没事。”

萧南却不相信的摇摇头,带着几分控诉的看着崔幼伯:“郎君,之前你不是还说咱们夫妻一体,不管发生了什么,都该坦诚以待的吗?”

崔幼伯愣了愣,双眼盯着茶盏看了一会儿,才缓缓说道:“是这样…”

原来,此事还与三名士有关。

太子听说崔幼伯去洛阳请来了三位名士,还邀请三名士在崔家的私家学院执教,当下也动了心思。

太子倒不是想把自己的孩子送来,他更直接,而是想当积微学院的‘院长’。

他还跟崔幼伯建议,把积微学院归到弘文馆名下,作为弘文馆的预备班。

另外,他还非常大方的提出,只要积微学院出来的学生,可以直接升入弘文馆甚至是国子监,不必受两个高等学府的身份限制。

这个提议听着很不错,感觉似是积微学院沾了朝廷的光。

因为按照规定,非高干子弟是入不了弘文馆和国子监的,而太子许下这样的诺言,那么许多不够资格入国子监的人,便会以积微学院当跳板,纷纷跑到崔家来附学,到那时,崔家也定能更受大家的重视。

但实际上呢,真正得利的却是太子,想想吧,以三位名士的名头,定能引来不少世家,而一旦这些世家把自家的孩子送到积微学院,太子又做了院长,那么这些孩子以及他们背后的家族则归入到了太子的旗下。

师生关系,可是这个世界上仅次于亲情血缘关系的存在呀。

“郎君,看来大家都不笨呀。”

听完崔幼伯的话,萧南沉默良久才喃喃的说道。

崔家为何要请三位名士出山?不就是为了借助几人的名声开拓人脉嘛。

而太子呢,估计也打着类似的主意。他要做积微学院的院长,并不是真的稀罕这所学校,他要的,也只是三名士的影响力。

可他的这个算盘却极大的伤害了崔家的利益,偏崔家不好直接拒绝,毕竟人家的那番话说得冠冕堂皇,谁听了都会说崔家占了便宜。

只可惜,崔家还真不想占这个便宜,但崔幼伯和老相公商量了许久,也找不出合理的拒绝之词,所以,崔幼伯才会这般纠结、为难。

萧南脑中灵光一闪,她笑道,“其实这也不难,太子想要名,咱们就给他名,不过,他不能做院长,倒是能做个‘校董’。”

PS:嘿嘿,谢谢526602、快乐无罪288、ai619等亲的小粉红,谢谢懒懒VS动动亲的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O(n_n)O谢谢~

第203章 闹大了(一)

“校董?”是神马东东?

崔幼伯根本听不懂这个新鲜名词儿,一脸迷惑的看着萧南。

萧南也没有拿乔,直接把这个词详细的解释了一通。

崔幼伯不是个笨人,只听了一半,就似是明白了什么。待萧南全部说完后,他已经想通了其中的奥妙。

萧南这个‘校董’实际上是在偷换概念。太子不是想要积微学院的控制权嘛,那就给他,请他来做校董,可以参与学院的管理以及各项重大事项的商讨,算是实际的管理者。

但,校董不是院长,他只是学院的股东之一,并不是全院学生的师长。

太子想像后世黄埔军校的那位蒋校长一样,借‘校长’之名成为全体黄埔生的灵魂导师,却是不行了。

其实吧,如果换做别人搞学院,太子也不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偏崔幼伯是他的心腹,算是自家人,所以才会这么‘不客气’。

崔幼伯想了想,有些为难的说道:“万一、万一殿下不同意呢?”

太子又不是傻子,他哪里想不出其中的关节?

萧南微微一笑,道:“他不同意也没法子呀,因为院长已经另有人选了。”

崔幼伯睁大眼睛,另有人选?他怎么不知道?

萧南见状,笑得更加得意,仿佛一只刚刚偷了只鸡悄悄吃掉的小狐狸,伸出两根手指,“我想过了,积微学院不设山长,而是设置一个总理日常事务的校长,而这个校长则有郎君担任。除此之外,还要聘请两位名誉院长,人选我也想好了。一位是长孙司空,一位是我家阿翁。另外,郎君也可在五家著姓中请几位家主来担任校董,跟太子一样。”

有本事你就跟你的亲舅舅争一争呀。

萧南心里的小人掐腰狂笑,她可是熟知‘历史’滴,如果她没有记错,按照上辈子的轨迹,在长孙皇后的照拂下,长孙一门富贵延续近百年,而长孙无忌也得以寿终正寝、死后哀荣。

崔幼伯闷头沉思。想了好一会儿,他抬起头,眼中闪过灼灼的光。

萧南的意思。他已经彻底明白了,没错,她这个办法可行。三位名士的名声这么响,让积微学院一下子便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这是好事。但同时也隐藏着危机。

如今老相公已经八十三岁了,在彼时绝对是高寿,再活个两年都要成人瑞了。

且老相公也不认为自己能活过圣人(此圣人非彼圣人,乃是真正意义上的亚圣孟夫子),他近几个月的精神头愈发不好了,还时不时的梦到已逝的父母和阿姊。老人家心里有数,他可能熬不了多久。

老相公一旦过世,崔泽、崔鸿等兄弟便要丁忧。而崔彦伯、崔仲伯、崔叔伯等小辈儿也要丁忧,其中,崔彦伯是嫡长孙,他要和父亲叔叔们一样,丁忧三年。

这样一来。崔家的男丁全部回家守孝,崔泽的宰相之位也要空出来。

就是崔幼伯。虽过继出去了,但还是老相公的侄孙,也要丁忧。

于是,整个崔氏将要远离朝堂,他日孝期满了,崔泽能不能重回宰相之位还说不定,而崔彦伯的年纪轻、资历浅,就算崔泽全力支持,他也无法在短期内升至中书侍郎。

家中无人做相公,也就正式脱离了朝廷中枢,而一旦远离政治中心,家族的影响力必将有所下降。

崔家虽还有个郡主娘子,但京城的权贵何其多,只萧南一个人,有她和她背后的势力在,倒不会有人踩低崔氏或者谋取崔家的产业。

但、但积微学院太扎眼了,有名士做先生,又有世家子做学生,真真是个最佳开拓人脉的地方,保不齐就有什么人趁着崔氏守孝而打学院的算盘呢。

萧南的提议就缓解了这个危机,她直接将世家、权臣和勋贵统统绑上了积微学院这架战车上,就算有人眼热,面对如此庞大的势力,他们也不敢轻举妄动。

就是太子,对上长孙家、萧家和其它五大世家,他也要掂量掂量,虽不说直接认怂吧,但也不会再敢这般随意的打崔家的主意。

见崔幼伯点头,萧南的脑子转得飞快,一个‘校董’,勾起了她第一世的许多记忆。

“要办,就要大办!”

萧南扭头吩咐丫鬟端来笔墨纸砚,她捉起一支毛笔蘸足了墨。

这边崔幼伯已经抽出了一张白纸平铺在萧南面前。

萧南也没客气,直接在纸上写着——

第一要考虑的是学院的定位,萧南目标很明确,她要打造的是私立贵族学院,走绝对高端路线。

所以,她的要求也很简单:

“首先,学院必须是寄宿式、封闭式的管理。”

对此,崔幼伯稍稍一想便明白了,没有意见的点头通过。

萧南见状,信心大增,继续罗列要求:“学院要有统一的校训、校歌、校服以及独特的校徽。”

“…”崔幼伯开始有些迷糊了,校徽他可以理解,但这个校歌和校服又是什么东东?

萧南停住笔,开始逐个给崔幼伯讲解。

听完萧南的解释,崔幼伯眼睛更加明亮了,用力一拍大腿:“这个好!”

作为世家子,崔幼伯比普通人更能明白共同文化、共同信仰等诸多整齐划一的外在环境氛围对人们的影响有多大。

比如世家,每一家都有自己家族独特的家族徽标,以及家族文化。

像他们崔家,最受世人推崇的是孝悌,所以,崔家的子弟从小接触的便是孝顺长辈、友爱手足,时间久了,这种独特的家族文化便会融入家族成员的血肉、骨髓中,使得他们一言一行都体现着崔家的特质。

从而形成一种专属于崔氏家族的士族气质,这种气质就像是崔家的名片,让人一看便知道。

另外,在这样共同的家族文化中,家族成员也分外有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繁荣家族。

按照萧南的这些建议,崔幼伯相信,他定能打造一所拥有独特精神的学院,最初,学生们可能是冲着三位名士而来,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他们将认可学院的文化,最终成为积微学院的信徒。

到那时,人家关注积微学院不再是只为了名士,而是因为学院本身,即便名士不在了,学生们对学校的信仰还在。

他崔家的积微学院也能长长久久的办下去,为儿孙们织就一张庞大的关系网。

崔幼伯越想越兴奋,他腾地站起来,搓着手围着屋子一圈圈的溜达。

一边走他还一边建议:“娘子说的极是,没错,既然要办,索性就办个最大、最好的。对了,除了招收小郎君,咱们还要招收些小娘子。”

他可是还有三个女儿呢,尤其是他的宝贝阿沅,他可没忘了阿沅听长生说学院里还能种菜后那热切的小模样。如今家里要办正规的学院,总不能旁人家的孩子都能来上学,他的乖乖宁馨儿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吧。

萧南想了想,点头道:“唔,学院可以分作男校和女校两部分。正巧女夫子也是尽有的,即便略有不足,姑祖母那儿还有不少德才兼备、品貌俱佳的世家女呢。”

崔幼伯越说越来劲,他双手比划着,“这样一来,学院原来的房舍就不够了,需要扩建。对了,还有学生的寝室。”娘子不是说了,要寄宿、要封闭管理,没有宿舍,你让人家学生住在哪儿?!

萧南倒没有多想,直接给出解决办法:“房舍倒也不麻烦,积微学院四周的房舍目前都还空着。而且当初设计的时候,这些院落都是可以独立的。现在只需把学院所需的院子划出来,然后加一道墙便是。”

就算再划出几个院子分给积微学院,剩下的房舍也不少,足够日后儿子们结婚时用。

亲仁坊是高档社区,学校建立在这里,也能提高学校的身价,让那些权贵和世家们也放心。

崔幼伯继续转圈,他又想到了个问题:“对了,还有骊山那儿,也应当建个分馆才是。”

自从圣人在骊山修建了汤泉宫,京中权贵们每年夏天便集体去骊山避暑,而他们学院的学生大多是权贵和世家的孩子,必须考虑到避暑的问题。

总不能全京城的贵族们都跑到骊山去了,只有那些上学的孩子们还苦哈哈的在京城呆着吧。

这样,学生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就是家长那儿也过不去呀。

萧南深觉有理,点头道:“还是郎君想得周到,这样,咱们先派人去骊山附近买个小山头,除了建校舍外,再一起建个演武场、骑马场、稼圃,即使不避暑,平常的时候,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去京外骑马、亲农什么的。”

崔幼伯也连连点头。

就这样,夫妻两个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开动脑筋,力求把学院的筹建工作准备得尽善尽美。

中午,用过昼食,崔幼伯便拿着一沓计划书跑去跟老相公商量。

老相公见了那计划书也忍不住拍案叫好,直说:“可行,此法甚好!”

到了晚上,相公回来了,老相公又把他唤来一起协商。

祖孙三人又商量了一晚上。

次日,崔幼伯再次盯着大大的黑眼圈进了宫…

PS:嘿嘿,谢谢懒懒VS动动亲的打赏,谢谢依依selina、寂寞的享受、lily3028等亲的小粉红,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第204章 闹大了(二)

崔幼伯在兴庆宫和太子商量了许久,没人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傍晚,崔幼伯回来后告诉萧南,“殿下已经同意了咱们的计划。”

但,这个通过的计划与当初崔氏小夫妻商量的略有不同——积微学院的校长不是崔幼伯,而是萧南。

这是崔泽的意思,崔幼伯是要走官场的,如果由他担任学院的实际领导者有许多不便,也容易落人口实。

萧南就不同了,她虽是个女子,但有个书法名家做老爹,本身的书法、丹青也不错,且骑马、歌舞等才艺都极好。按照时下的标准,她可以算得上一个才女。

另外,学院建成后,还需要萧南多方打点。崔泽也预感到了,他的老父亲时日不久,他在伤心难过之余,也不免开始为崔家的将来考虑。

他日老相公仙去了,唯一还能保有品级且有机会单独面见圣人皇后的便是萧南,到那时,学院的一切也都要仰仗萧南。

既然如此,索性让萧南当这个校长,全权负责学院的事务,这样也是向萧家卖好。

对此,萧南也没有意见,她的脑海里还保有许多第一世的记忆,在那个世界里,女人可以做校长、做政客甚至可以做首相、总统,恰巧她目前所处的大唐又是个民风开放、思想奔放、言论自由的朝代。

虽然唯一的女皇帝被长孙皇后蝴蝶掉了,但女人可以出头的时代特质却没有改变。

所以,萧南出任积微学院的校长,绝对不会有什么无聊的‘卫道士’跳出来叫嚣什么‘不成体统’、‘牝鸡司晨’。

而且萧南自己也对开学校颇为心动。

前世她只顾着赚钱做生意,弄得自己的名声一塌糊涂,最终被隔离出了世家贵妇圈儿。

今生她接受教训,决定低调做人。是以她生意照做,却不再自己出头,满京城的人都知道襄城郡主豪富,却谁也指摘不出她的半分错处。

可就这么默默无闻的困在内宅,做个传统的贤妻良母,萧南多少有些遗憾。

她虽然已经不再过分迷信‘穿越女’的身份,但好歹穿越一回,萧南很想做点什么。

名垂青史什么的,不止男人希望,女人也渴望呀。

不过。基于历史都是有男人写成的这一点,太过出风头的女人会被他们笔伐,萧南也不敢幻想去做什么女政治家。推动社会改革什么的拉仇恨。

但,做个女教育家,做个开创私立贵族学校的女先锋,貌似也不错哦,且不会引起男人的过度反弹。

毕竟王羲之的书法老师还是卫夫人呢。

如今有这么一个机会放在她面前。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创建一所学校,充分发挥她第一世的所学,实现她终极梦想的同时,还能惠及子女,何乐而不为?!

萧南听了崔幼伯的话,沉思良久。才笑道:“既然相公和郎君都这么说,那我就来做这个校长吧。”

崔幼伯以为萧南是担心自己做不好,便柔声安抚道:“娘子放心。我也不是放手不管。呵呵,我虽不才,但也能担任一课的老师,唔,文史或是律法我都可以的。”

崔幼伯家学渊源。文史、古籍是极熟的,书法也很能看。谱系什么的更是倒背如流,所以让他当个老师什么的,问题真心不大。

萧南知道他误会了,不过她也没有解释,顺着他的话,道:“郎君就是不说,我也要让你来授课的。对了,三位名士那里,郎君可曾打过招呼?”

名士不是大白菜,齐通等人碍于崔守贞、崔守仁姐弟的情分,肯答应来崔家家学当老师,教授几个崔家小郎君,这原在情理之中。

但现如今崔家要把家学搞成对外招生的专业学院,至少招收上百人的学生,再让几位名士当所有学生的先生,就未免有些不把名士当回事儿了。

别说是齐通三人了,就是名气稍大些的先生,人家也要择人收徒的。

崔幼伯笑了笑,道:“娘子无需担心,老相公已经跟三位名士商量过了,三位名士各教授一门科目,每旬一节课,届时所有的学生都能来上课,若是先生们看中哪几位学生,还可以正式收作弟子。先生们再针对自己的弟子另行授课…”

萧南听完崔幼伯的讲解,眼睛一亮,看来古人也不是死板不知变通的呀,按照这个方法,所有的学生都能有机会见到名士,还能有机会亲自向名士求教。至于能不能投入名士门下,则要看个人的能力鸟。

如此一来,既能照旧打着名士的旗号招生,还不会让名士降低身份。

另外,崔家还给名士们吸纳来如此多的晚生后辈,让他们能任意挑选合心意的亲传弟子。

毕竟对于一个真正有才学的大能来说,自己出名还不算完,他的一身学问也要能传承下去。

只可惜,好先生难寻,好弟子亦难寻呀。

三位名士隐居已久,想在临终之前找到个传承衣钵的闭门弟子,单靠他们自己,也不容易。

而崔家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挑选弟子的平台,对三位名士而言,也是有利的事情。

所以…崔幼伯道:“三位老先生也同意了。当然,咱们家的长生和长泰几个,则可以直接拜入三位名士门下!”

萧南很满意,儿子们有了优先权,她也就放了心,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筹办学校的工作当中。

首先就是师资,三名士每十天才上一节课,而且多是用来解疑答惑,并不是进行系统的教学。

所以,要维持学校正常的运作,须得请来专业的老师。

宋昱算一个,崔幼伯也算一个,萧驸马或者老相公也能来兼一门课,至于其它的老师,萧南还需要去聘请。

这些萧南白操心了。人家崔幼伯都提前做好了,他从袖子里掏出一叠纸,打开展示给萧南看:“这是大兄推荐的几位博士,皆是国子监德才兼备的先生…还有虞秘丞,他与魏老先生详谈甚欢,荐了家中的几个子侄随侍魏老先生左右…”

说起虞世南这位大大,萧南不得不赞一句,真是大唐第一寿星老呀,如今已经九十多岁了,居然还能摇摇晃晃的四处溜达。前两天给崔家递了请柬,次日便邀请魏贤去曲江游玩、品评文章。

而虞世南顶着当世书法大家的名头,门下也有不少弟子。虞家的子侄辈中也有不少得到虞秘丞的亲自指点,颇有几分真才实学,至少比虞大大的独生子要强许多。

虞世南把家中较出色的子侄放在魏贤身边,名义上说是来伺候老先生的,实际上也抱着让魏贤考察的心思。万一哪个孩子有造化入了魏名士的眼,能被留在身边教导,那也是虞家子的福气不是?

所以两位虞家郎君便跟着魏贤一起住在了崔家准备的小院里,平日里帮老先生整理书籍、笔记,闲暇之余也能代课。

萧南点点头,“唔。他们就算是魏老先生的助教了。”

助教在古代可是个官职,官阶还不低,是从六品上阶。一般是协助国子监博士教授学生的。

细究起来,魏贤并不是博士,两位虞氏郎君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助教。萧南这里不过是借用罢了。

崔幼伯挑了挑眉梢,他发现,自从提出兴建学院后。他娘子嘴里不时冒出一两个新名词儿,什么校董、什么校服。如今这个‘助教’虽称不上新名词,但人家也弄出了新鲜用法儿。

看着妻子神采飞扬的样子,他忍不住嘀咕:接下来,娘子是不是还有更多的新鲜花样?

萧南没有让崔幼伯失望,第二天便给他弄了个新鲜花样。

话说萧南经营数年的人脉,在筹备学院的事情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先是两位荣誉院长,萧禹还好说,那是她亲祖父,只要她捧着几坛子滴露春去萧家撒撒娇、说说好话,老国公也就半推半就的答应了。而那位长孙司空,她名义上的舅姥爷,可就不是她一个小辈能说动的。

不过萧南也不犯愁,她手里能用的牌很多,除了自家亲娘,还有嫁入长孙家的新城公主,以及长孙司空最喜欢的晋阳公主,只两位小公主出马,一通揉搓,就把长孙老汉搞定了。

为了表示郑重,萧南还特意命人用金箔打造了一份超级奢华的聘书,金光灿灿的险些把人眼都闪瞎了。

这天萧南回到公主府,她想求老爹帮她的学院题几个字。

还没办正事儿,先被公主阿娘拎着耳朵揪到了正堂。

“阿娘,您这是怎么了?”

萧南揉着被揪疼的耳朵,有些委屈的问道。心里的小人则在心虚,难道自己没求老娘、转而求姨母的事儿,让老娘知道了,公主娘这是在生气?!

大公主横了萧南一眼,凉凉的说道:“你还问我?哼,这两天你们小两口挺忙的呀…又是东宫、又是长孙家、又是李、郑、王、卢几家著姓,整个京城都要被你们夫妻折腾起来了…”

萧南忙凑到大公主身边,双手搭上母亲的肩膀,一下下的帮她按摩。

结果大公主身子一歪,躲开了萧南的小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