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默契

崔幼伯走了,崔家的生活还在继续。

萧南直接把家务交给了冯尚宫和铁娘子诸人,自己除了每日还跟孩子们玩闹一会儿,大多数的时间全都耗在了学院里。

往日,她只是每隔两日去学院转转,躲在教室外听听课,去长生、灵犀上课的教室看看孩子,然后再去演武场、学生宿舍和食堂转转,待这一系列的流程走下来,她就拍拍屁股走人了。

如今呢,萧南每日都要去学院报道,不是过去那种走马观花的溜达,而是每一地每一处的仔细观察,转完了校园,她也不急着回家,而是在学院的办公室办一会儿公。

若是看到哪位夫子有闲暇,她还会去跟夫子们聊聊天,询问下教学情况,以及夫子们家中可有什么困难。

至于那三位名士,萧南更是每天都去探望,看看名士们的生活状况可还满意,询问下名士们可看上什么学生,亦或是名士们还有什么要求。

可以说,萧南现在是真正进入了‘校长’这个角色,每天的时间都安排的很紧凑,她也过得很充实。

为什么说过得很充实呢?

萧南虽然很不想承认,但,事实就是事实,不会因为她逃避就消失——崔幼伯走了,她竟然感到不舍、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每天晚上,和孩子们一起用过暮食,萧南习惯性的坐在主位上,命人准备茶汤、水果和糕点,但,当她的目光落在一侧空空的座位时,她这才猛然想起,那个人,已经走了,再也没人和她八卦,商量家事了!

每每想起这些。萧南就忍不住苦笑: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竟然习惯了崔幼伯?!

没错,就是习惯。

萧南坚持认为,她心中的失落、不舍、彷徨,并不是因为对崔幼伯感情至深,而是因为习惯。

她与他做了九年的夫妻,除了最初的两年,随后的几年间。虽有磕磕碰碰,但两人相处的基本上还算和谐。

呃,尤其是夫妻性事上,两人配合得几近完美。

对此。萧南也有自己的解释:她不是个肯委屈自己的人,为了孩子、也为了世家女的名声,她不能向外展,所以就只能充分利用她名义上的男人。

而崔幼伯呢,对于在性事上能放得开的娘子也很是喜欢,之后他很少跟侍妾厮混,估计也有被萧南养刁了嘴的嫌疑——杨婥就不用说了,丫就是一个骄傲、矜持的娇娇女,上床必吹灯;就是受过‘专业’调教的金枝等人。也只是曲意讨好,并不是萧南那种热情又不显主动、放得开却不是放荡。

每每与娘子同房,崔幼伯就有种酣畅淋漓的感觉,那种心灵和肉体的交融,美妙得让他欲生欲死,其快意无法用言语表达。

崔幼伯畅快了,萧南也舒服。所以,在床上,他们夫妻的‘感情’最浓烈的。

名义上的夫妻,六个孩子的父母,合作愉快的床伴…萧南固执的认为,他们夫妻的关系也仅止于此了。

但,这次崔幼伯的远行,却让萧南有了别样的感觉。她不得不承认,她对崔幼伯并不是真的不在乎。

靠之,这、这算怎么回事儿?她竟然开始想念那个男人了?

萧南坐在办公室里,用力敲了一记额头,心里暗骂不已。最后,她甩甩头。决定再去找点儿事情忙,她不能闲着,人一闲着就会胡思乱想。

没错,她就是太闲了,精神才会出现片刻的错乱。

嘭~

萧南又捶了记桌子。

靠,那个男人,那个花心滥情的男人,那个自诩风流却有些下流的男人,她决不能把他放在心上。

上辈子她受够了男人的苦,这辈子,也被渣男欺侮过,她不能再相信男人,更不能爱上某个男人,哪怕那个男人是她名正言顺的夫君!

萧南唰的站起身,准备再去学院新开的火器实验室转转。在她看来,去瞧瞧小暴力分子陈武的爆破试验,都比去想某个男人好!

说起陈武,哦,也就是那个明火铳的小子,经专业人士周猛老先生的指点后,似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脉,愈狂热的迷上了各种爆炸试验。

为了学院其它学生的安全,为了不让附近的邻居有机会抗议,也为了能让陈武能专心试验,更为了不让人窥探到火器的秘密,萧南干脆在城郊买了个小荒山,圈起来充作爆破基地。

陈武,以及与他志同道合的几个小暴力分子统统移居到基地,每日里,除了实验就是实验,竟是痴迷的连课都不上了。

对此,萧南也有要求,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进行实验,一个月到期后,不管他们成不成功,都要回学校上课,然后参加学院的年末大考试。

当初萧南招生的时候,也曾提到过,积微学院的学制是五年,每一年都有两次考试,如果连续三次不及格的,她要劝退。而每一年年末的大考核尤为重要,如果考试不及格,就不能升级。

留级生什么的,积微学院的学生和家长虽然不甚明白,但却知道,这是一件很打脸的事儿。

所以,哪怕是为了面子,家长和学生们也会努力学习,决不能成为学院第一个惨遭留级的学生。

陈武等几个坏小子亦如此,他们或许不喜欢读书,但有着属于自己的骄傲,所以,听了萧南的话,也都纷纷表示,他们一定会在期限内把火器研制出来,绝不耽搁年终大考。

萧南绝倒,老娘不是这个意思好不好,老娘只是想提醒你们,不要过度沉迷于实验中,你们是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好不好?!

结果,这几个坏小子根本不在意,做完保证,便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开开心心的坐着校车奔赴爆破基地。

许是有了周名士的指点,陈武的新实验进展的还算顺利。

萧南坐马车来到荒山山脚下的时候。正好听到了‘嘭’的一声巨响,紧接着,附近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火药爆炸后的焦灼味道。

萧南倒还淡定,抽了抽鼻子,点头:“不错,比上次要好些!”

下了马车,通过守卫森严的大门,萧南步行来到山坡的空地上。几个小家伙正穿着半旧不新的冬季校服(好衣服也经不住天天磋磨呀),头上戴着毡帽,两只耳朵也被塞得严实,每人端着一杆铜制的火铳。轮番进行射击实验。

百步开外的对面,则是一排几个靶子,靶子老远的地方,匍匐着几个身着甲胄,手持盾牌的护卫。待这边射完毕,护卫们麻利的爬起来,去查看靶子,呃,或者靶子附近的山石。

若是弹药正中了靶心。他们便挥舞手中的红色旗子,若是没中,他们则挥舞手中的盾牌。

待四个小家伙轮番实验完,他们纷纷摘下护在耳朵上的耳护,根据各自的成果,凑在一起继续讨论。

萧南就是在这个时间走过来的。

陈武眼尖,看到校长。忙起身行礼:“校长好!”

其它三个小子也纷纷起身,手里还拎着枪膛热的火铳,恭敬的行礼:“校长好!”

萧南点点头,笑着说道:“同学们好。对了,今天的实验如何?”

陈武有些兴奋的指着不远处的靶子,滔滔不绝的讲解道:“好叫校长知道,我们今天一共进行了两轮实验,第一轮距离百步。第二轮距离是一百二十步,第二轮只比第一轮少命中了一枪…”

萧南挑眉,咦,不错哦,射程又远了二十步,这样下去。用不了多久,这几个小家伙定能造出适合战场使用的火铳。

既然有了进步,萧南毫不客气的给予了赞扬,并装作随意的提点了几句。比如可以不可以把火铳的口径做得大一些,再比如是否可以弄个底座,让人在高处射击,便于守城时使用等等。

陈武一听这话,瞬间眼睛一亮,当下丢下他尊敬的萧校长,跟三个小伙伴凑到一起,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

对此,萧南已经习以为常了。而且前世的时候,她就知道,对于那些纯粹搞技术钻研的人来说,他们只关注手头上的实验,智商高、情商低神马的,再正常不过了。

转了一圈,感觉心情好了许多,萧南便离开了。

“娘子,您为何对这个火铳如此看重?”

马车上,玉簪有些不解的问道。

积微学院的实验很多,像什么压水井,什么反季蔬菜,什么增产土豆,几个颇有才能的学生搞得有声有色,可萧南却惟独对火铳的研制更加关注,玉簪已经好奇许久了。

萧南微微一笑,道:“没什么,只是想着郎君那儿不太平,若是能有什么得用的武器,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呢。”

其实,她想的是,若是陈武等人研制出了火器,她送给李荣的那支连珠铳估计就不会那么显眼了。

过去没战事,自然不会有人关注新式武器,李荣也不会吃饱了撑的去报告。

可西突厥一旦有异动,李荣手中的连珠铳便会受到满京城、甚至全天下的关注。

若是再被问及来历…萧南摇摇头,萧卉的那套说辞骗骗普通人还成,朝中的那些老狐狸才不会轻易相信呢。

她大力支持陈武的实验,还经常时不时的故作无意的‘启’一二,为得就是让他们尽快弄出火器来,好转移大家伙儿的注意力。

就是李荣那儿,她相信,只要她弄出了可以取代连珠铳的武器,他也不会多事的向皇帝汇报某些事儿。

而随后的事实证明,她和李荣果然是有默契滴…

ps:嘿嘿,昨天多谢大家捧场,某萨因为眼睛上火,看屏幕都是重影,也不知道有没有打错字,汗~总之,谢谢亲们了~

第242章 来使

李荣是崔幼伯离京五天后抵达京城的。

一路走来,李荣单人独骑,他又急着回京,所以并没有一直走官道,而是抄着小路往回赶。

而崔幼伯呢,他带着一大队人,又有大批的行李和物资,只能走官道。

是以,两方人马哪怕是一个来、一个走,且从彼此相反的方向往前行进,也未能相逢。

李荣抵京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他不是回京述职的官员,不必受朝廷规定的限制。至于他那个所谓的‘流放’,几乎是个笑话,就是受害人裴家,也没当回事儿。

所以,李荣并没有急着给太极宫打入宫面圣的申请,也没有顾忌规定的待在城外驿站不敢进城,而是策马飞驰入了城,一溜烟的回到了家。

甩蹬下马,李家门房的小厮已经迎了上来,虽然李荣这几个月在外面颇受了些苦,身上的衣服也有些破烂不堪。不过他相貌没变,所以小厮们只稍稍楞了下,立刻便认出了自家郎君,纷纷上前行礼,然后接马鞭的接马鞭,牵马的牵马,还有伶俐的,已经飞奔跑向内院去通禀管家,以及娘子王氏。

不多会儿,李家的大管家李方小跑着赶了出来,匆匆行了个礼,偷眼打量了自家郎君一番,见郎君身体康健,伤势也已经好了,并没有信中说得那般严重。

不过,李方还是双手扶住李荣的胳膊,很是关切的问道:“郎君,您可回来了,上回你让雪娘子送了信回来,娘子看了信别提多着急了。又怕阿郎那边知道了担心,还要瞒着…就是老奴,也是担心的不行…郎君,您身体都好了?”

李方嘴里的‘阿郎’是指李荣的父亲汉阳郡王,李方是汉阳郡王的老仆。因能干、忠心,祖上又跟随老王爷出征,所以被老王爷赐姓李,一家子颇受汉阳郡王的宠信。

当年李荣被封为国公,辟府别居的时候,汉阳郡王不放心儿子,便特意将他送到李荣这儿。

而李荣呢,最不耐烦这些俗物。那时他还没成亲,家中也没有理事的主母,李方又是父亲送来的信得过的人,便让李方做了总揽事务的大管家。

李方也着实能干。他和他娘子,一个主外、一个理内,硬是将荣国公府打理得井井有条。

见此情况,李荣更加放心的出去‘游历’了。

李方的年纪与汉阳郡王差不多,他几乎是看着李荣长大的,说句托大的话,他是把郎君当做子侄看待的。

再加上李荣也没把他当仆从,还是幼年的时候,就亲切的称呼他一声‘阿叔’。

如今成了直属的主人后。更是很信任的将整个国公府交给他们夫妇,是以,李方对李荣除了下人对主人的尊敬外,还有很深的感情。

李荣未成亲的时候,李方是除了汉阳郡王夫妇外,最着急的人,他还曾悄悄去求郡王。请郡王多劝劝郎君,在李方看来,他家郎君这么有本事的人,怎么能打一辈子的光棍?!

后来,李荣娶妻王氏,李方非常高兴,新主母一过门,他就力逼着娘子把内务统统移交出来。没有半分倚老卖老、奴大欺主。

王氏见李方夫妇知趣,又深知李方一家在汉阳郡王府的地位,再兼之她是新妇,哪怕不与公婆同住,也不敢过于自专。

李方是郡王派来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是长辈的代表,王氏更不敢慢待。

所以,王氏跟李荣商量了一番,继续让李方做李家的大管家,他的娘子也依然是管事娘子,只不过,王氏适当的把自己的陪嫁安插到几处要紧的部门。

王氏此举还是比较厚道的,李方夫妇的权利虽然遭到了分割,但主母对他们夫妇还算信任,这也算是个不错的开始了。

李方很明白,他虽是郡王派来的,但真正的主人却是李荣夫妇,尤其是王氏。李荣是个洒脱的性子,一年有七八个月不在京城是常事,所以,更多时候,李家还是王氏做主。

唯有跟主母的关系融洽,他们一家子才能在荣国公府站住脚跟。

所以,李方对王氏愈加恭敬,对王氏的陪嫁也非常友善。

两方人马经过几个月的磨合,如今相处得倒也越来越好了。

不过,李方心中还是更看重李荣的,如今见郎君回来了,他的关心与高兴是从心底里透出来的。

李荣是什么人呀,虽不能一眼看穿人的心思,但别人对他是不是真诚,他还是感觉得到的。看到老管家激动的样子,他风尘仆仆的脸上扯出一抹浅笑,道:“阿叔无需担心,我一切都好,你看,我的身子好着呢——”

说着,李荣还故意攥紧右拳,微微向上举了举,做出一个展示肌肉的标准pose,以显示自己的身体确实壮硕。

李方忙抓住李荣的胳膊,略带鼻音的说道:“郎君康复了就好…呜呜,郎君不知道,一听说您受了重伤,娘子担心得彻夜难眠…老奴的心也似被人捏住了,整日都透不过气来,唯恐郎君…”

李方似是察觉自己说了不吉利的话,忙‘呸呸’两声,话音硬生生的一转,道:“不过,老奴知道,郎君是个有福气的人,有神佛庇佑,自会遇难成祥、化险为夷。”

李荣一个人在鄯州养了好几个月的伤,饶是他心性坚强,也不免有偶尔脆弱的时候。

比如,他身负重伤不能动弹的时候,就会想起京中的老父老母;再比如,大夫说他的耳朵有可能永久失聪的时候,他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三两知己好友…

他脆弱的时候,甚至还想起了一直对他很关心的老仆李方。如今见到李方絮絮叨叨的样子,他心里一片柔软。

至于李方说的话,李荣则是一笑而过。

李方会关心他、担心他、为他焦虑不安,他信!

但王氏…李荣摇摇头,他很有自知之明,他与王氏,在名义上是夫妻,但两人只比陌生人好一些。

而且。两人为何会选择对方,彼此都心知肚明:

李荣只是要一个娘子,好安慰父母;

而王氏则是想要个出身显贵的郎君,以便于更能施展自己的能力。

前文咱也提到了,彼时是男权社会,女子很难拥有独立的地位。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而王氏的娘家。真心说,已经显现颓势了,祖父还是九卿,父亲就只是个五品京官。到了她兄长,竟只能靠父荫门个八品小吏。若是依仗父兄,王氏能施展的空间就非常小。

另外,女子未出阁的时候,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难彻底展现自己的才华。

嫁了人,女人的舞台才会变得更大,世人看待她们的目光也将生变化。

比如同样是做生意,闺阁女子就要受到世人的侧目。甚至是非议;而一家主母呢,只要表面上做得好看些,旁人就会说她能干、善经营。

前者如崔薇,为了当年酒肆之事,至今还被人嘲笑。

后者如萧南,满京城的人都知道新市等生意是她的手笔,大家却只能暗赞襄城郡主。哦不,是齐国夫人眼光毒、善经营!

形势比人强,王氏再自持聪明、比某些男人还能干,到了婚配年龄,她也必须选个男人嫁了。

王氏思索再三,才跌落一地下巴的选中了李荣。旁人只当她是被李荣的‘美色’所吸引,其实只有王氏和李荣明白,王氏不过是想要个可以依仗的夫君。以及国夫人的身份罢了。

至于李荣喜欢‘流浪’,王氏嫁过来后可能会守活寡,她淡定的表示,自己毫无鸭梨!

所以,这样的一对夫妻,说他们会彼此想念。真是鬼都不信的笑话。

就是李荣,他在养病的时候,甚至都数次‘想’起了萧南(当然这厮是在咒骂,怪萧氏戏弄他),他都极少想起王氏。

不过,这些事,李荣夫妇心里明白,却不好对外人提及,更不能对李方表露。李荣毫不怀疑,他这边刚表露出一丝对王氏不在乎,用不了半日,郡王府的父母便会知道,然后火把他召回王府一通‘教训’。

李荣微微一笑,略带不好意思的说:“这次是我大意了,害娘子、阿叔都为我担心!”

正说着,王氏已经接到信儿,亲自迎了出来。

王氏是世家女,最会做面子工程,哪怕心里不在乎李荣这个夫君,在人前,她都会像一个最规范的妻子,对丈夫嘘寒问暖、恭敬有加。

“郎君,您回来了?路上可还顺利?身体可好?妾身已经命人去请太医了,也准备了热水,郎君先去沐浴?”

柔柔的嗓音,配合着恰到好处的关切,让不明真相的人看了,都会以为王氏和李荣是一对恩爱夫妻。

李方便被蒙蔽过去了,见到郎君、娘子相敬如宾的样子,很是欣慰,默默的行了一礼,便退了下去。

王氏给李荣做脸,李荣也不会拂了王氏的面子,他客气的点头:“有劳娘子了!”

说罢,李荣在丫鬟们的拥簇下去净房梳洗了,他不知道,他前脚刚刚进京,西突厥等番邦属国纷纷上书,表示新年将至,今年是新君登基的第一年,大家都想围观元月朔日的大朝会,顺便给新老板拜个年。

鸿胪寺已经将诸方的上书呈到了御前,而皇帝也欣然同意了。

于是,诸方使臣要进京了…

ps:厚厚,眼睛终于好了,某萨再也不用红着眼睛、眼含热泪、看不清屏幕的码字鸟,撒花~~~~

第243章 嚣张的女人

待李荣洗完澡,换上家常的夹棉广袖长袍,顶着一头湿漉漉的头来到正堂的时候,他能干的娘子已经命人准备好了滚热的茶汤和可口的饭食。

李家的主院也通了地龙,再加上角落里的三五个炭盆,整个正堂温暖如春。

饶是如此,王氏还是不放心,很体贴的命人抬来了熏笼放在李荣身边,一边命小丫鬟用干净的棉布巾子给他绞头,一边让下人准备好食案。

成婚快两年了,对于王氏的‘体贴’和能干,李荣还是比较习惯的,他也习惯性的回以浅笑,柔声道:“有劳娘子了!”

王氏坐在李荣身侧,帮他放好了食案,听到他的感谢,也只是柔柔一笑,旋即便摆出一副进食的样子,不再言语。

李荣摸摸鼻子,好吧,食不言嘛,若说他对王氏的过于‘规矩’有什么不满的话,也就在用餐的时候,王氏的要求太过刻板。

李荣常年在外漂泊,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其中有商贾、有农户,还有同他一样不拘小节的游侠儿,跟这样的一群人呆在一起,几乎没人会提醒李荣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

偏李荣觉得,用餐的时候,他的心情是最舒展、最轻松的,此时再说一些轻松的话,更能促进肠胃的消化,刺激他的食欲。

只可惜,他的这套说辞,并不能说动王氏。在王氏看来,‘食不言寝不语’是传承几百年上千年的古礼,一个规定,若是能传承这么多年依然被时下的人认可,那么肯定有其存在的道理。

而这个道理,绝对比李荣那套似是而非的诡辩强多了。

当然,基于王氏受到的世家传统教育,她不会直接反驳郎君的话,而是默默的‘纠正’——你说话。我不应答总该行了吧!?

行,当然行!因为没人愿意被赤果果的无视,尤其是似李荣这样的大男人!

于是,在王氏的坚持下,李家的饭桌文化开始有了向世家靠拢的迹象。李氏小夫妻,用餐的时候,也都是专心致志的吃饭,闲聊、品评菜品之类的言语交流。更是想都不要想!

两口子默默的吃过了暮食,下人撤去碗盏,又端来茶汤。

呼~~太好了,终于能说话了!

李荣呷了一口热热的茶汤。长舒一口气,开始询问家中以及京城的事情。

王氏没有急着喝茶汤,而是先一板一眼的给李荣汇报家中的事务:

郡王还似过去一样爱好风雅,据说两个月前刚纳了个教坊才女,老夫少妻的一起风雅着;

王妃身体依然康健,领着世子妃处理家务,帮男人们擦屁股;

世子,也就是李荣他大哥仍旧热爱游猎事业,最近又从萧氏鹞坊买了一只据说凌厉凶猛、价格也凶猛的鹞子…

起初听闻父母的事情时。李荣还有几分耐心,越听到后头,越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他就有些不耐烦了,摆手打断道:“也就说家中一切都好?!”

忽然被人打断,王氏稍有不快,不过也没有表露出来。而是淡淡的挑了挑眉,点头道:“是,一切都好!”

这个世间并没有因为少了一个你就停止运转,所以,你李荣也没什么可牛气的!

李荣没注意妻子的神情,而是继续问道:“那京里呢?可有什么大事?”

王氏端起茶盏,轻啜两口茶汤,似是润喉。实则是平缓胸中的不爽,好一会儿,才缓声道:“二月十四日,老圣人崩了…四月初六,皇后诞下三皇子,皇太后赐名旦…七月十九日。魏王离京…”

王氏带着几分赌气的意味儿,异常简单的把过去一年,京中生的大事要事说了一遍。

李荣的心思全在听到的那些信息上,依然没有觉王氏的语气有什么不妥。只见他单手托着腮,思索良久,才沉声问道:“你是说,五日前,崔肃纯去了鄯州?”

这家伙,明明知道那里不安定,怎么还一头扎进去。难道对他来说,功名利禄就这么重要,重要得可以把命搭进去?

王氏点点头,她知道自家夫君与崔氏夫妇交好,她本人与齐国夫人的关系也不错,她甚至还劝说自己的兄嫂,把家中的小侄子送到了积微学院,一来是相信萧南的能力,二来也是为萧南捧场。

李荣又问道:“萧家表妹的学院开学了?皇太后和圣人都给学院题了字?”

王氏继续点头,不过这个话题她比较感兴趣,就多说了几句:“没错,齐国夫人的学院办得很好,起初大家还抱着观望的态度,随后,觉积微学院的规矩虽然怪了些、严了些,但自家孩子却变得越来越沉稳、越来越懂事,而且也变得越来越爱读书…总之,已经有不少人开始打听学院明年招生的情况,好第一时间把孩子送过去!”起初大家还是冲着三名士的名头去的,后来则是被学院本身所吸引。

李荣挑眉,没想到萧氏还真有点儿手段,办学校也能办得有声有色,不过,他还是有些不信:“果然这么好?”

王氏听到李荣质疑自己的话,也不气恼,直接甩出证据:“郎君可还记得陈家的小五郎?”

李荣愣了下,旋即回道:“陈武那小子?”

别说,他还真记得,陈家的这个小家伙,年纪虽小,可志气却不小,某日竟有模有样的寻到他跟前,用尤带稚嫩的语气放话,要与他切磋武功。

李荣并没有跟陈武动手,而是拎着他的衣领,一路把他拎到陈家,丢给他父母管教。

一想到那小家伙年幼的脸上满是嗜血的兴奋,李荣就忍不住露出笑容,补了一句:“这小子太不安分了,怎么,他也入了积微学院?”

王氏听过不少陈家的八卦,一听夫君这么说,她也不免莞尔,道:“可不是,听说陈五郎去了学院也不安分。不是炸了宿舍,就是烧了自家的头。不过,倒是没再欺负兄弟、同学,他的父母很是欣慰…而且妾身还听说,齐国夫人很器重他,为了让他专心研制火器,还特意给他弄了个什么基地——”

“等等,你说火器?”李荣再次打断王氏的话。向前探了探身子,急切的问道:“什么火器?”

难道是他用的大杀器?是萧南命人打造出来的?

说实话,自从那日亲眼见证了大杀器的威力后,李荣就不止一次的想。萧南是从哪里弄来的?

什么从西域胡商那里偶然得到的之类的借口,李荣根本不相信。

这话骗骗没去过西域的人还成,似他,在西域诸国溜达的一圈,慢说大杀器了,就是他们的铸剑水平都不如中原,连火药都不知道,去哪里造什么火器?

自从几年前在岛上瞥见了某个熟悉的背影,李荣就一直怀疑萧南身上藏着大秘密。虽然他不知道这个秘密到底有多神奇。但那里一定有许多大唐没有的神奇东西。

就像传奇段子里讲的灵异桥段,或许,他是说或许,萧南有了奇遇,被仙人带去了某个地方,得到了仙家的神器,所以才弄出了小南山、海岛。还能培育出像雪娘子这般伶俐的猛禽?!

而大杀器的出现,让他更加确定了自己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