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乱飞,不知哪根神经触到了节点,‘叮咚’一声脆响,小少年脑中灵光一闪,忽然有了主意:朝廷有邸报,学院便可以有‘院报’呀。就像坊门门扉上的布告栏,将自己的观点张贴出来。

等等,不止自己的观点,还有学院的动态、时政新闻等等消息…

学院有印刷工坊,他们可以效仿邸报,办一份在学院流传的院报…

越想越兴奋,小少年激动地坐不住了,跑出去跟父母报备了一声,带上自己的小厮和护卫,奔赴交好的同学家。

就这样,几个小少年凑在一起,纷纷开动脑筋,集思广益,将‘院报’计划进行了完善,甚至还想出了出售广告位集资,所得银钱用以支付印刷等费用的主意。

最后,小家伙们亲自动手,绘制了一张院报的草图。

拿着学生递过来的‘院报’,萧南心中百味陈杂,她再一次的叹息:啧啧,真是不能小瞧古人呀,土著开动起脑筋来,也能做出让穿越者汗颜的事儿来。

“校长,您看‘院报’可行吗?”

小少年满眼期待的看着萧南,目光无比热切。

萧南抿着嘴,掩住心底的复杂。缓缓点头,“你们的想法很好。这样,我与几位校董商量一番,若是都同意了,咱们学院就创建一份专属的院报。”

“哇~~太好了!”

几个小少年激动的挥起巴掌,啪啪啪,跟身边的伙伴击了击掌。

萧南见状,也忍不住翘起嘴角。他们是自己的学生呀,他们越聪明、越妖孽,自己和学院也能越好嘛。

心情忽然大好,萧南又丢出一句让小少年更加激动的话语:“而你们。便是院报的第一批‘记者’。”

小少年愣住了,记者?什么东东?

萧南便解释了一下记者的意思。

小少年们又激动了,哇哈哈,这么说来,他们能正大光明、名正言顺的‘八卦’咯?!

随后,萧南将后世办报纸的一些办法告诉小少年们,师生通力合作,终于定下了积微学院的院报样式和运营方法。

就这样,大唐第一份印刷报纸诞生了。

这还只是个开始。

紧接着。又有第二个神奇的学生找上了萧南。

“校长,学生有件事想求您帮忙?”

这是个十三岁左右的少年,身形有些单薄,长相普通,一脸的忠厚老实。此刻,小家伙面带羞涩,紧张的看着萧南。

萧南挑眉。问道:“什么事?”不会是又有什么新想法吧?

她现在真不敢小瞧古人了,更不敢小瞧这些有着神奇大脑的学生们。

少年蠕动了下嘴唇,却没有吐出一个字,很显然,这是个内向的孩子,明明有话却说不出来。

萧南见状,笑得愈和蔼,柔声说:“别急。慢慢说!”

少年涨红了脸,还是没能说出来,最后,他有些羞愧的请求校长跟他去自己的寝室。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萧南跟着他来到某个小院。

行至院中,少年在一块大青石前停了下来。指着上面的一个外形像茶壶的铁铸容器说道,“校长,这、这是我请学院的匠人制的…”

积微学院有个喜好各种明的周名士,为了照顾名士,也为了启学生们的动脑、动手能力,所以萧南特意命人建了个学院工坊,高薪聘请了数位工匠,其中有木匠、泥瓦匠、铁匠等各个工种的匠人。

工坊对学院的老师和学生免费开放,不管谁,想做什么东西,只要提供材料和图纸,匠人们便可以免费加工。

眼前这位少年,手边没有现成的铁,便掏了材料费,请铁匠给他打制了这个东东。

萧南弯腰仔细打量一番,觉得这个东西眼熟,可一时又想不起是什么,便问了句:“呃,这是什么?”

许是提到自己擅长的东西,少年的口齿忽然灵活起来,他兴奋的跟萧南讲解:“校长,这是我命人打的一口井,这个——”

一指那外形古怪的铁器,少年介绍道:“这是取水的铁器,只需往里面加一些水,再按住这个手把,就能把井里的水取出来。”

一边说着,少年一边演示,命校舍的粗使仆役取来一碗温热的水倒进铁器里,然后按动一旁的手柄,用力按压几下,果然,从铁器的‘壶嘴’里,淅淅沥沥的流出了清澈的井水。

这、这…萧南看得目瞪口呆,她终于想起了,这不是后世曾出现过的压水井嘛。当年她去农村郊游的时候,曾经在某位农户家中见过,还亲手试了试。

可,可据她所知,这个东东,最早是宋代才出现的呀,怎么她的学生现在就捣鼓出来了…

ps:一更,谢谢笑笑777亲的小粉红,谢谢1ibra1egend亲的再次打赏,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

pps:‘名家访谈’倒计时开始,那啥,咱们明天晚上19:3o,不见不散哈!

第239章 神奇的学生(三)

“呃,这个很不错!”

吞了吞口水,萧南艰难的问道:“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大脑中残留不多的马哲理论告诉她,一切生产力的改进都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通俗来说,就是绝大多数的科学技术都是在日常生产、劳动过程中现的。

而面前这个少年,长相虽然很大众,但却是个实打实的权贵子弟。

要知道,积微学院原就是个贵族学院,一般富豪都进不来的地方。

而似他这样一个出身高贵的豪门小郎君,恐怕唯一动手干的活计就是自己穿衣、吃饭以及写字。

就是在倡导自己动手的积微学院,像打水这样的粗活,也有专门的粗使仆役去做,学生们唯一要做的,就是将仆役们打到缸里的水,动手舀到自己的盆里。

萧南就想不通了,这孩子自己都没打过水,他如何去明压水井?!

少年越说越兴奋,听到萧南的话,略带腼腆的说道:“上次听了周先生关于龙骨水车的讲解,学生也想亲自试一试,便请匠人做了个小型的水车…”

过程很简单,少年得到迷你型的龙骨水车后,便在宿舍的院子里实验。

周猛改良的龙骨水车,是在原有运水竹筒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单向牛皮阀,当竹筒没入水中时,在水的压力下,牛皮阀被迫打开,然后水涌了进去,待竹筒装满水时,牛皮阀又很自然的被水挤压关闭。

这样一来,改良版的龙骨水车,可以比原版的运更多的水,而且在运水过程中,竹筒里的水不会洒出来,很适合将低处的水运到高处。

唯一的缺点便是需要有人将竹筒上的牛皮阀捅开,好让水流出来。

少年亲自实验的时候。便现了这个牛皮阀的问题,他思索了好几天,把龙骨水车的竹筒拆了装、装了又拆的做实验。

偶然有一次,少年把牛皮阀装反了,让他无意间现,若是用蒙上牛皮的竹筒压水,便能将水吸出来一点儿。

于是,少年充分开动脑筋。不停的实验,经过n次反复实验后,他便弄出了这个原始版的压水井。

萧南听了少年的话,已经麻木了。好吧,她的学生真是太聪明了,太爱思考了,这、这是好事儿!

“恩恩,做得好,真是个善于思考的好孩子!”

萧南毫不吝啬的予以表扬。

少年得到校长的夸奖,更加羞赧了,伸手挠了挠头,不好意思的说道:“校长谬赞了。我、我还做得不够好…”

萧南打断他的话,继续夸奖,“在我看来,已经很好了,这可是个惠及天下百姓的好东西呀!”

少年忙摇头,再次提出他的请求:“这个还有些不足…牛皮太硬了,而且弹力不够好。密封性也不好,不能汲取太多的水…学生想请校长帮忙,烦请周名士帮学生看看,若是能指点一二,就是学生的福气了!”

在世人眼中,周猛是名士,但在萧南眼中,这位老先生就是个技术宅。每旬能给学生讲一堂课。已经是莫大的情分了,平日里,他根本就不出门,整日窝在小院里,和一干助手忙着做各种明。

所以,有心求教的学生。一旦下了课,就再难见到他本人。

少年也是没办法了,才求到萧南跟前,希望校长帮他说说话,好让周老先生指点指点他。

萧南闻言,微微蹙眉,帮他引见周猛倒也不是不行。关键是,据她所知,压水井所用的活塞,最好是用橡胶做的。

而彼时,天朝并没有橡胶,就算是周猛出马,也顶多帮忙找个橡胶的替代品,并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麻烦。

少年见萧南皱眉,还以为此事让校长为难,当下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学生鲁莽了…校长若是为难,这、这件事就算了吧!”

说道最后,语气难掩沮丧。

萧南回过神儿来,笑着说道:“呵呵,此事并不为难,下午我便去寻周先生!”

替代品就替代品吧,就算她现在让萧卉去淘换橡胶树,待长成了,也要一段时间呢。

就先让周先生开动下脑筋,顺便也转移一下这位老夫子的注意力,别整天跟火药计较了。

这些日子,学院的教师宿舍天天有让人心惊肉跳的爆破声,武侯和京兆府的差役都好几次找上门来抗议了。

少年一听,激动不已,一揖到地,连声道:“谢谢、谢谢校长!”

萧南微微摆手,打了这内向少年,她回到办公室坐了一会,喝了杯热热的茶汤,又用了些昼食,看了看沙漏,这才起身去寻周猛。

刚出门,萧南又遇到了一个学生。

这次,萧南连惊讶的力气都没有了,一挑眉梢,笑问道:“有什么事要我帮忙?”

拦住萧南的是个身材魁伟的少年,面庞很稚嫩,约莫十三四岁,别看年纪小,已经颇有气势,再配上他魁梧的身材,往街上一戳,很能糊弄人。

少年恭敬一礼,朗声道:“学生想求校长引见周老先生。”

萧南上下打量了魁伟少年一眼,不知为何,她总觉得眼前的少年骨子里透着几分嗜血和狰狞。虽只是个年纪不大的小郎,却已经有了几分军人的气势。

不过,再彪悍的孩子那也是她的学生,所以萧南依然温柔的问道:“哦?何事?”

怎么大家都想找周猛呀?

难道面前这少年也有什么新明想让周猛指点?

唔,看外形真心不像呀,说句不好听的,眼前这少年,说他是个打架斗殴的狠人,反倒更可信一点儿。

明家?

萧南心中的小人默默摇头。

那少年不知道萧校长此刻的想法,他挺着胸脯,从伸手拿出一根粗竹竿,哦,不对,确切的说是一个粗竹筒做成的器物,两头是竹节,中间是个椭圆形的圆筒,三节组合起来,很是怪异。

萧南问道:“这是何物?”

少年很骄傲的把东西送到萧南面前,详细的讲解:“这是火药筒。前些日子,学生偶然得到了一根周老先生新制的爆竹,觉得新奇,便自己也配了火药做实验…”

原来这少年见到加了火药的炮竹威力很大,便突奇想,是不是可以改良这个‘爆竹’,让它的威力更大些,直接作用于战场?

萧南没有看错,这少年是个天生的好战分子,从小喜欢打架,五六岁的时候就把比他高一头的堂兄打得满院子乱跑。

长大了,家里经不住他的磋磨,给他请了演武师傅,学会了武功后,他的暴力倾向更严重了。

而且少年的曾祖父亦是草根出身、跟随高祖打天下的武将,少年颇敬仰他的曾祖,立誓做曾祖那样的人,在战场上一展神威。

只可惜,他生不逢时,朝廷有战事的时候,他才几岁,只能在后院欺负欺负堂兄弟们。待他长大了,天下太平,他只能学着李荣,去城里乱转做个行侠仗义的任侠。

这是经过修饰的说法,说得直白些,这小子就是四处寻人打架。

打架嘛,难免有失手的时候,这小子不是今天打断谁谁家小郎的胳膊,就是明天踢断谁谁家女婿的腿,整日里惹是生非,只把家里的大人愁个半死。

最后,少年的父亲都想把他打到庄子去关禁闭了。幸好那时积微学院开始招生,还提出寄宿式、全封闭管理。

少年的家人一商量,大家一致决定把这小子送去学院上学。

当然,家人们不敢说是‘祸水东引’,而是骗少年说学院里请了好几位功夫了得的演武师傅,另外还有不少练武的护卫。

少年一听有人陪他打架,很是开心,于是便欢欢喜喜的拎着小包袱来上学了。

上学的第一天,少年便寻到了演武场,以‘切磋’为名,跟演武师傅打了一架。不得不说,李荣介绍来的演武师傅还是很靠谱的,几乎全都是混迹江湖多年的武林高手,对付个半大的小屁孩儿,简直跟玩儿一样。

于是,少年被狠狠的‘虐’了一把。若是换成别的孩子,被人像沙包一样打个半死,早就举双手投降了。

偏少年是个天生的狠人,结结实实的挨了一顿揍,反而激起了骨子里的嗜血因子,越赖上了几位演武师傅,每天按时来被几人轮番‘虐’。

虐着虐着,少年的功夫精进了,渐渐能跟师傅们打个平手了。

而且照他的疯狂劲儿,相信用不了三两年,便能把那些师傅打倒了。

对此,少年和师傅们都心中有数,尤其是师傅们,再次跟少年交手的时候,心中已经有了怯意——他娘的,这都是什么孩子呀,怎么这么暴力?这么嗜血?

就在师傅们想要辞职避开少年的时候,周猛的‘爆竹’来救场了。

有了新玩具,少年便不再去寻那些师傅‘切磋’,而是一头扎进火药堆里,接连把自己的寝室炸了三四次,又把自己的眉毛、头烧了好几回后,少年终于掌握了配置火药的最佳比例。

接着便是加大威力。

少年在火药里添了石子、砂砾、甚至是铁珠,只把他所住小院的墙壁打满了麻子,又把小院里的假山轰掉了一半,他这才弄出了一杆能直接拿上战场的火铳…

ps:二更。某萨是个很容易怯场的人,真担心明天会出糗,那啥,亲们就来帮某萨装装胆气吧,求求大家啦~~

第240章 神奇的学生(四)

萧南彻底无语了,目瞪口呆的看着少年的嘴一张一合。

她还能说什么?有这么天才的学生,她真是不知道是惊还是喜呀!

好吧,萧南对军事武器什么的并不了解,可是托九年义务教育的福,她脑海中所剩无几的历史常识告诉她,天朝的第一件火铳是南宋时出现的。而将之完善并广泛运用,则是在元朝。

可为毛、为毛她的学生这么神奇,竟然提前几百年明了火铳。

这绝对是自主明,不像她和崔薇,打着‘明’的旗号,行‘剽窃’之实。

套用一句快要用烂了话,她萧南会成功,是因为她站在了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有着越古人一千五百年的知识做支撑呢。

而面前的少年呢,却是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反复实验,才获得了成功。

如此天才、如此妖孽的学生,萧南真是不佩服都不行呀。

少年讲完,胸脯拔得高高的,稍显稚嫩的脸上满是骄傲,若是仔细观察的话,还会现,他自得、骄傲的神情中还隐隐带着几分雀跃和忐忑。

唔,就算少年对自己的研究很自信,对自己的能力很骄傲,说到底,他还只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正需要别人的认可,也需要别人的称赞。

尤其面前站着的是他的师长,他不免惴惴。

因为这位师长对他非常温柔,哪怕他多次烧了自己的寝室,炸了小院里的山石,萧校长既没有跟家里人告状,也没有像他的父母那般,一边骂他‘顽劣’,一边拎着他的耳朵让他去跪祠堂,而是先问他是不是受了伤,确定没有问题后。才默默的让人重新修缮房屋,对此,少年对萧校长是感激加尊敬的。

少年不知道的是,萧南没有跟他计较,是因为他的家长支付了大笔的赔偿银子,还半是强迫、半是劝说的让他家父母签下保证书:第一,少年再在学院闹出类似的事儿,若是受了伤。与学院无关;第二,不要再因此事责怪于他。

而少年的家长呢,也担心萧校长一怒之下把他赶出学院,家里好容易过了几个月安静的日子。兄弟姐妹也一派祥和,少年家中上至主人、下至妹妹养的拂林犬,都不想这个危险分子再回去祸乱全家,是以,对于萧校长的要求,家长们捏着鼻子认下了。

他们的主旨只有一个,只要自家孩子祸害的不是自家,任凭他是烧宿舍还是炸池塘呢,不就是赔点儿钱嘛。这点儿银钱,他们还赔得起。

而且,少年的母亲还算了笔账,自从孩子进了积微学院后,他们家不必再四处给孩子擦屁股,到处赔钱赔礼,剩下来的钱加起来。支付少年在学院的学费还有富余。

这些余钱,就是赔了学校,依然有富余。

所以,就是单从经济上算,少年的父母也不想孩子被学院赶出来。

至于自家孩子会不会受伤、会不会有危险,他的父母很淡定的表示,不必担心。

什么叫‘祸害活千年’,他家孩子就是!

是以。对于萧校长提出来的条件,两位家长都异常配合。少年旬休回家的时候,父母面对他烧掉的眉毛和头,也只是象征性的问了问,确定自家孩子依然健康的可以继续为祸人间,两位家长便不再说什么了。

没有想象中的暴风骤雨。也没有预料中的跪祠堂、男子单打,少年着实纳闷,就拉着亲娘的胳膊问原因。

母亲被缠得不行,直接挑着萧校长没有强令保密的话告诉儿子。

俗话说,淘气淘出花儿来的孩子,大多是极聪明的。少年便是这样的人,笨蛋也想不出那么多整得堂兄弟鬼哭狼嚎、自己却毫无伤的坏点子。

没错,少年很顽劣,也很聪明,仅凭母亲的只言片语便脑补出了‘真相’——自己没挨骂,是萧校长极力劝说的。

头一次被‘受害者’帮忙说情,少年的心情很复杂,当然他也没有因为这一次就成为萧校长的脑残粉,因为少年又不是单蠢的孩纸,只一次‘温暖’还不足以融化他坚强的心。

但从此,他渐渐生出了对师长(特指萧校长)的尊敬之情,面的萧南的时候,也愿意心甘情愿的行礼问好。

面对自己尊敬的师长,少年也不免露出少年人的特性,略带紧张的看着萧南,等待她的评价。

萧南抿了抿唇,迎上少年眸光闪烁的双眼,毫不吝啬的赞许道:“陈武,你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这件器物很不错,若是再加以完善,定能在战场上大神威!”

听了这话,小小少年的胸脯挺得更高了,健壮的身型拔得挺直,脸上带着兴奋与骄傲,他急声道:“校长也觉得好?”

萧南点点头,将火铳还给少年,招手道:“走,跟我一起去寻周老先生,看看他有没有改良的好法子!”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史上真正的火铳应该是铜制的,而陈武童鞋制出来的竹筒火铳,并不实用,且还有炸膛的危险,所以,还需要更专业的人士进行指点。

“是!”

陈武拔高声音,麻利的跟着萧南一起往周猛的小院走去。

学院的学生们继续学习着,萧南也继续被神奇的学生们震惊着,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便到了月底。

崔幼伯正式出孝了,皇帝的诏令也下来了,任命崔幼伯为鄯州刺史,即日启程!

赴任的时间很赶,崔家倒也没有慌乱,因为该准备的都准备妥当了,该交代的话也交代了好几遍,几乎没有什么遗漏。

不过,崔幼伯还是有些遗憾,他到底没有等到李荣。

话说上次李荣回信的时候,曾提及,他的身子已经彻底康复了(萧南的玉露绝对神效),正准备返京。当时,萧南和崔幼伯推算了下时间,觉得李荣若是行程顺利的话,月底应该能到京。

崔幼伯还想着。待李荣回京后,他要好好跟李荣谈谈,毕竟李荣在西部诸州转了一圈,还跟贺鲁部的人动过手,从他那儿得到的信息,远比书本上记录的更加真实。

只可惜,李荣因要收集西突厥十部的情报,耽搁了一些时间。待他风尘仆仆的赶回京城的时候,崔幼伯已经带着一大队人浩浩荡荡的奔赴了鄯州。

那日,萧南带着几个孩子送行,一直送到城门外的官道上。

许是父亲要远行了。家中没了大家长,长生瞬间成长起来——他是家中的长男,父亲出远门了,他就要承担起支撑门户的责任。上要照顾母亲,下要教导弟妹。

抱着这种心思,长生跟崔幼伯告别的时候,就显得分外老成、懂事,硬是把四头身的小身子拔得笔直,故意用沉稳的低声说话:“是。父亲的话,儿谨记…父亲放心,儿定会照顾好母亲、阿姊和弟弟妹妹们…父亲远行在外,也需照顾好自己…”

听着个五岁半的小豆丁故作老成的说话,萧南的嘴角直抽搐,心说话,儿子哎。就你个小包子,你能做啥?能照顾好自己就不错了,还要照顾家人?

好吧,虽然萧南如此吐槽,但她听到儿子说这话,心头还是暖暖的,呜呜,她的儿子好懂事!

不想那边崔幼伯却郑重的点头。一本正经的交代:“甚好…记住,你是家中的嫡长子,要担起支撑门户的重任…”

这语气,还真把儿子当个大人对待了。

只把萧南听得大翻白眼,结果那边的父子还在继续。

就见长生抱着两只肉呼呼的小拳头,有模有样的行礼。“儿谨遵命!”

!饶了我吧!

萧南心里小人捂脸哀嚎着,萧南面上不显,挂着一丝得体的浅笑,牵着儿女的手,让他们跟父亲告别。

先是灵犀,她照样撒娇卖萌的说了些舍不得的话,然后叮嘱父亲一路小心。

接着是阿嫮,比起姐姐,她羞涩了许多,怯怯的说了告别之词,接着就闪到姐姐身边。

最后是四胞胎。

四胞胎已经一岁多了,四只被包得厚厚的,厚实的棉衣里只露出个粉嫩嫩的小脸,四只小包子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们的性格也愈明显起来:老二(大排行)沉稳,老三活泼,老三(指崔潇,按姐妹间的排行)娇憨,老四面瘫。

四只小家伙也都学会了说话,走路也摇摇晃晃的,如今被拎到父亲面前,挨个说着告别的话。

老二长泰:“祝父亲一路顺风!”

老三长宁:“阿耶,慢走,路上注意安全!”

老三阿潇:“耶耶,不要走嘛,人家会想你的~~~”尾音一波三折,只听得在场的大人汗毛直竖,萧南忍不住扶额,这小家伙,越来越会撒娇了。

老四长寿言简意赅:“再会!”

靠,这个混小子,你这是跟谁说话呢,连个阿耶都不肯叫。

这次换崔幼伯吐槽了,对于这个儿子,他真是越来越无语了,因为这小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愈像他的曾外祖父,那个让先帝头疼的萧家老汉!

呜呜,不要呀,他不要他的儿子成为那样令人头疼的怪人呀。

长寿一开嗓子,送别特有的淡淡哀愁竟然瞬间被打破,崔幼伯夫妇齐齐抽了抽嘴角。

最后,萧南为了避免儿子被抓狂的父亲‘家暴’,忙把他抱到一旁,自己做总结陈词,“郎君,家中有我,你无需牵挂。倒是郎君,去了鄯州,一切小心…”

崔幼伯拱手行了一礼,“一切有劳娘子了!”

ps:肿么办,肿么办,某萨好紧张、好激动,亲们,晚上一定要来捧场哦,19:3o,咱们不见不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