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几个月的经营,董达已经收拢了两三百人。都被他悄悄的安置在一座因战事而空置的土堡里。

这些人平日里像正规府兵一样操练,有时则充当悍匪,在边境线上做些无本的买卖。

如此一来。郭继祖手中总算有了可用之人,但问题又来了。这些人对付普通的商队或是兵卫都没问题,却无法与装备齐全的崔家部曲相抗衡。

因为人家崔家部曲手里有火器呀。偏这个火器牢牢的控制在崔幼伯手里,就是朝廷那边,也只能采取合作的方式,与崔氏控制的积微学院一起制作火器。

且火器作坊刚刚起步,制造出来的火器有限,正规的平西大军都无法做到人手一支,就更不用说都护府的府兵了。

至于董达那里,更是连摸都摸不到。

郭继祖心里明白,若是没有火器,他手里的那些人根本起不到作用。

所以,他才把主意打到崔幼伯身上。

只可惜,武氏刚刚有了成功的迹象,居然在关键时刻背叛了他。

唉,女人果然靠不住呀。

郭继祖冲着差役发了一通火,只骂得口干舌燥,才算罢了,他怏怏的摆摆手,“好了,你起来吧,这件事已经过去了,再多说也无益,你记着以后行事的时候多留些心就是了。

武氏走了,那件事却不能断了,这样,你回去后,尽量想办法混入刺史府。即使不能,那也要想办法与崔小子身边的几个贴身护卫打好交道。”

说到这里,郭继祖顿了顿,故意拿眼睛扫了差役一眼,淡淡的说:“我听说,你和那个什么阿大的交情不错啊,时不时的凑在一起小酌两杯——”

差役心里‘咯噔’一下,一时他也摸不准郭继祖的意思,他忙重新跪下,“别驾恕罪,小的只是想从阿大那里套些崔家的情况,并没有多说什么,小的对别驾是一片忠心,还请别驾明察呀!”

郭继祖摆了摆手,笑道:“你对我的忠心,我自是明白,我也没怪你呀。呵呵,你能与阿大套上关系,这很好嘛,阿大是崔小子的心腹,对崔家的事知道得不少,你不妨多与他聊聊,没准儿就能探听到有关那件事的消息呢…”

差役神情恍惚的从别驾府出来,步履踉跄的下了台阶,望着人来人往的行人,他一时竟有种不知往哪里走的茫然。

就在此时,忽然有人拍了他的肩膀一记,他回过头,惊呼道:“阿大,你、你怎么在这里?”

ps:谢谢小居师、女娲传人亲的打赏,谢谢渃水彡仟亲的评价票,谢谢亲们的订阅,谢谢哈~

第351章 再战立威(一)

阿大似是没看到差役惊恐的样子,他笑得一脸爽朗,仿佛他就是在街上碰到了好友,亲切的打着招呼,“咦,石三,你怎么在这里呀?这个时辰,你不是在衙门当差吗?”

差役,也就是这位石三童鞋,嗫嚅半晌,才不自然的笑了笑,“没、没什么…”

说完这话,石三就后悔了,什么叫没什么呀,没什么他跑到郭别驾的家里干啥?

查案子?

这话说出来,他自己都不信。

阿大虽是个武人,可并不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且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石三发觉,阿大对他说的某些话似是另有所指。

石三甚至有种错觉,阿大已经察觉到他的真实身份,只是他素来行事小心,这才没有被抓到把柄。

这也是为何石三见到阿大后会如此的惊慌——都被人堵到门口了,他若再说自己与郭别驾没什么关系,就太侮辱人家阿大的智商了!

就在石三懊恼不已,正想着如何弥补的当儿,阿大却还是一副热情的模样,直接拉住石三的胳膊,笑呵呵的说:“既然你不当差,那就陪我去酒肆吃两杯吧,听说老刘头那儿又来了新酒,虽不及我们崔家的‘滴露春’香醇,但也颇有几分味道。走走走,今儿哥哥我请客,你小子可千万别客气呀!”

一边说着,阿大一边死死的挟住石三的臂膀,用力将他从郭家大门前拖走。

在外人看来,这两人不过是一对在街上偶遇的好友,许是好久不见了,两人相谈甚欢要去酒肆小酌两杯,顺便叙叙旧。

是以并没有引来路人的侧目,更没有人围观。

就连郭家门房的小厮见了,也只当是石三遇到了什么朋友。并没有太过留意,眼睁睁看着石三被人拽走。

但石三这个当事人却没这么乐观,不知为何,他心中竟有种不祥的预感。

他想挣扎,可阿大的手就像钳子一样,死死的挟着他,他只能被动的任由阿大拖拽着。

想张嘴呼救,可、可又败在阿大那毫无笑意的凌厉目光中。那眼神,仿佛在无声的告诫他:兄弟,你给我老实些,这样咱们大家都好。你若敢反抗,那就别怪哥哥我不念旧情了!

石三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见此情况,再联想到近两日发生的事儿,他已经隐隐的猜到了什么,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了。心慌之后,他竟暗暗松了口气,也不再挣扎。

石三倒也不是不怕,而是他想到了更多、更深远的东西。

他心中甚至隐隐生出一种期冀,或许,经过这一次,他能把危机变成良机呢。

发觉石三不再挣扎,阿大唇边勾起一抹笑意,用轻不可闻的声音叹道:“…你果是个聪明人,希望待会儿你也能聪明些…”

阿大的声音很低。但石三还是清晰的听到了。闻听此言,他愈发确定了心中的猜测——他此行的目的绝对不是什么刘家酒肆,而是刺史府,或者崔郎君的秘密审讯之处。

果然,阿大挟着石三,两人疾步走出郭家所在的巷子,七拐八绕的来到一处偏僻的小院。

石三是土生土长的湟水人。但被阿大这么一通乱绕,他的双眼早就成了蚊香,人已经迷路了。

“好了,咱们到了!”

阿大松开手,用力推了推发呆的石三,提醒他赶紧进去。

石三没有防备,险些被推倒,踉踉跄跄的上了台阶。乖乖的进了那小院。

人刚进去,紧跟其后的阿大便关上了房门。

吱嘎~嘭~

大门关闭的声音在这幽静的院子里分外清晰。石三下意识的打了个寒颤。

“走呀,还愣着做什么?我可是在屋里准备了好酒,待正事儿办完了,咱们兄弟喝个痛快!”

阿大一巴掌拍在石三的肩膀上,催促他往前走。

石三没有耽搁,事情已经发展到这一步,最坏的情况不过是个死,可瞧阿大的神情,崔郎君应该是有话要问他。

石三不怕被人问话,他就怕自己对崔郎君无用。

只要自己还有可用的价值,他的性命便不会有碍,甚至还有可能借此攀上崔郎君这棵大树。

至于旧主人郭别驾,早在石三被阿大挟制、可郭家的人毫无所察的那一瞬,石三便决定抛弃了——门房的差事看着卑微,实则非常重要,郭继祖的门房居然连起码的警惕都没有,他不得不怀疑郭继祖这个主人的能力问题呀。

再加上最近一段时间,接二连三的事情发生,石三对郭继祖已经失望了,若不是没有稳妥的门路,他早就改投崔刺史门下了。

这次…可能真的是一次机会呢!

石三一边往里走,一边默默的想着,待他推开房门,来到堂屋的时候,他心中已经有了决断。

“石三,你可知罪!”

石三刚进门,还没有适应屋内有些昏暗的光线,便听到一记威仪的声音从前方传来。

“尊下是何人?某不过是个州府的小差役,无权无势更无银钱,尊下缘何大费周折的将某骗来?”

石三虽认出了那声音的主人,但他还是故作不知的沉声问道。

讲条件神马的,必须要自己沉得住气呀。

“呵呵,不愧是郭别驾最信得过的心腹之一呀,都到了这个时候,你还能如此沉着?”

崔幼伯缓步走到石三近前,上下打量了石三一番,旋即冷笑道:“我看你也是个聪明的,应该早就猜到我为何命阿大将你带来,这里没有外人,你很不必装模作样。”

石三原想再表现一二,没想到崔幼伯直接把话说透了,他的喉头上下滚动着,好一会儿,他才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小的见过崔郎君。郎君英明,小的、小的罪该万死!”

崔幼伯又踱回主位前,一撩衣摆坐在胡床上,对于石三的识时务,他非常满意,直接问道:“我只问你两件事:第一,董达的突厥马贼藏在何处?”

石三身子剧烈的颤抖了下,低垂的额头上布满汗珠。心里则暗暗庆幸:这一次他赌对了,崔刺史竟然连董郎君私自招募的突厥府兵都知道?

这、这可是郭别驾的最大隐秘之一呀,放眼整个鄯州,得知此事的人不超过两个巴掌。

就是他石三,号称郭别驾最看重的密探,也只是听闻了些风声,若不是他自己机灵,主动打听、套话,此时他都不知道郭、董再次联手。重新打造了一群悍匪呢。

但崔刺史居然早就知道了,这让石三如何不心惊。

他忍不住怀疑,在鄯州这个地界儿上,还有崔幼伯不知道的秘事吗?

还有,郭继祖做的某些污糟事儿,崔幼伯是不是都知道了?

石三猛然想起一事,当日刺杀崔幼伯的刺客,他们的家眷全都控制在郭继祖手中,但几日前,那些被关押在某处私宅的妇孺竟忽然消失了。

当时郭继祖正忙着与新来的平西副总管王文度打得火热。无暇顾及此事。而看守那些妇孺的护卫们,担心郭继祖惩戒,便偷偷收买了郭继祖身边的小厮,请他在郭继祖面前遮掩一二。

那小厮收了钱,又觉得刺客一事已经过去了,那些妇孺丢了也无甚要紧,便壮着胆子。特意选择在郭继祖醉酒的时候回禀此事。

经过小厮一番运作,此事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了。

石三是职业密探,听了这个消息,第一个反应便是坏了,那些妇孺若是落在崔幼伯手里,郭别驾就算没有因此而丢官丧命,也定落不得什么好。

别驾应该立刻派人寻找,即便找不到那些妇孺。好歹把某些痕迹抹干净了,省得被崔幼伯弹劾呀。

结果…

听闻了护卫、小厮以及郭继祖一干人的言行后。石三不由得心生冷意,这件事也成为他决意转投其他主人的主要原因之一。

如今再想起这件事,石三已经有十成的把握,确信那些妇孺是被崔幼伯的人弄走的。

而崔幼伯定是看透了刺客之事的真相,没准儿,他已经猜到了武氏也是郭继祖的密探。

果然,他又听到崔幼伯的声音响起:“第二,郭继祖派武氏来到底要探查什么事?”

用力闭了闭眼睛,石三知道大势已去,郭继祖的覆灭只是时间的问题。

意识到这一点,石三不敢再拿捏,先嘭嘭叩了几个头,只磕得额头青紫一片。

然后,他抬起头,半个条件也没敢提,直接将自己知道的全都说了出来。

“西州向西三十里有个土堡,贺鲁部劫掠西州的时候,土堡的百姓或死、或逃,堡子便空了下来,董、董达便将他的私兵圈养在土堡里。”

崔幼伯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问道:“哦?那他手下一共有多少人马?战斗力如何?”

石三吞了吞口水,有些不确定的说道:“这个小的不是很清楚,听说约莫有三四百人,其中大部分是突厥人…这些人很彪悍,有的还曾随贺鲁上过战场,下手极狠!”

崔幼伯默然,表情很冷。

石三不敢耽搁,又把第二个问题的答案说了出来:“郭别驾派武氏来,主要是为了弄到火器的制作图纸,实在弄不到图纸,那就查清楚崔家存放火器的库房在何处。”

说到这里,石三偷偷看了眼崔幼伯,见他仍是一脸淡然,他咬了咬牙,补了一句:“不过,小的无意间打听到,郭别驾还有个秘密的任务交给武氏…”

ps:额,更新有点晚,明天某萨一定早更、多更,还请亲们继续支持哈!

第352章 再战立威(二)

石三原本还想拿捏一二,故意拖长了尾音,两只精光四射的眼睛悄悄的瞥着崔幼伯。

不想却对上崔幼伯沉静如水的双眸,那眼眸中没有一丝温度,只看得人心发颤。

石三的心突突直跳,用力吞了吞口水,他不敢在耍什么花样,直接将自己听到的、猜测到的情况详细的告诉了崔幼伯。

听完石三的回禀,崔幼伯面似沉水,静默良久才摆摆手,“嗯,你很好!”

说罢,崔幼伯扭头看向侍立一侧的阿大,冲他使了个眼色。

阿大会意,上前扶起石三,笑呵呵的说:“来来来,三郎,哥哥那里已经热好了上等的滴露春,咱们先去喝两杯!”

石三也机灵,他对把他弄来的‘绑匪’并没有露出怨毒之色,而是很配合的笑着点头:“好呀,小弟早就惦记着阿兄的酒呢!”

麻利的从地上爬起来,石三没有立刻跟着阿大走,而是躬身站在一侧,似是等着崔幼伯发话。

看到石三这般机变,崔幼伯的眼睛闪烁了下,旋即沉声道:“没事了,你下去吧。”

语气很是随意,仿佛把石三当做自己的下人一般吩咐着。

石三却满脸喜色,他知道,他已经得到了崔郎君的默许,拿到了投入崔家门下的入场券呀!

接下来只需他好好表现,何愁不能成为崔郎得用之人?!

打发走了石三,阿大迅速返回堂屋,崔幼伯还坐在胡床上沉思着。

阿大凑到近前。低声回道:“郎君,石三已经回去了…”

沉吟片刻。他又问:“他、他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崔幼伯不答反问,“你觉得呢?”

阿大舔了舔嘴唇。缓缓点了下头:“属下觉得,他说得应该是实情。”

为了加强自己所言的真实性,阿大拿出作证:“这段时间,属下三不五时的跟他吃酒,偶尔他喝多了,便会借着酒意说一些羡慕属下的话。”

阿大一边说一边思索着该如何措辞,“他话里透出来的意思,似是对郭某失去了信心…”

当然这其间也有阿大的‘煽动’、‘诱导’。

对此,崔幼伯也心知肚明。他笑着看向阿大:“这次你做得很好,石三能这般爽利的吐出实情,一方面是被咱们抓到了把柄,但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你的‘规劝’。呵呵,能顺利拿下石三,你功不可没呀!”

“…嘿嘿,郎君说笑了,这些都离不开您的指点呀!”

阿大憨憨一笑,习惯性的挠了挠头。实话实说:“还是郎君厉害,一步步筹划点滴不错…这一切都是郎君的功劳,属下只是领命行事罢了。”

他绝对不是恭维,而是真心佩服。

自家郎君先是从阿琴那儿发现了些蛛丝马迹。由此察觉到了石三的异常,接着,又通过阿琴之死和武氏回京的事儿。引出了石三,再然后从石三嘴里得到情报。这一整套计划下来,真是堪称完美呀。

不是他拍自家郎君的马屁。实在是,他们郎君太厉害了,不费一兵一卒就能拿到如此重要的情报。

阿大有预感,接下来郎君便该行动了。

崔幼伯听了阿大的话笑而不语,片刻后,他才低声道:“既然已经知道了贼窝在哪儿,咱们也该出动擒贼了!”

崔幼伯心中还在盘算,此次,他不止要端了董达的贼窝子,把郭、董两人彻底打死,而且还要给那几个无辜惨死的边民一个说法。

他们已经死了,崔幼伯不能让他们的家人还要顶着‘奸细余孽’的帽子过日子。

不过,这件事具体怎么运作,他还需要仔细想一想。

崔幼伯这边满心想着如何除去郭、董二人,京城那边,武五娘却闷头想着如何反击。

“…待明日一早,你再来也不迟…”

听了白芷的话,武五娘脸上并没有什么异色,默默的点点头,冲着高高在上的葳蕤院大门屈膝行了个礼,便转身回去了。

白芷见状,眉梢微扬,心里奇道:咦?夫人这般不给武姨娘面子,她竟一声不吭的忍了下来?这、这与她刚进门时的表现截然不同呢。

武姨娘这么做,是自己认清了事实、决定放下贵妾的身段儿老老实实过日子,还是人家故意隐忍?

就在白芷愣神的当儿,武五娘已经走出去了好几步,白芷暗自疑惑,却也不敢忘了本分,忙快跑几步,追上武五娘,亦步亦趋的跟着她回到瑶光院的西跨院。

回到堂屋,武五娘默默的盘膝坐在单榻上,愣愣的盯着房间的一角,似是在发呆,又似是在沉思。

“武姨娘,您、您没事儿吧?要不要婢子给您准备暮食?”

白芷壮着胆子凑到近前,低声问道。

武五娘毫无反应。

白芷有些不安,难道这位是今天受刺激受大了,一时承受不了?

她又向前迈了一步,轻轻碰了碰武五娘的胳膊,柔声问道:“武姨娘,武姨娘,您要不要先用点儿东西?”

这下子,武五娘呆愣的双眸总算有了光华,焦距定格在白芷的脸上,她足足盯着看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点头:“好,你这一说,我还真有些饿了。”

说完这话,武五娘似是想到了什么,眼中闪着精光,用锱铢必较的口吻,问道:“对了,我听说杨姨娘那儿有小厨房?”

你不是事事都参照杨姨娘来嘛,好呀,那我就不客气了,杨氏有的待遇,我武姨娘统统都要!

白芷怔了一下,旋即回道:“回姨娘,杨姨娘那儿原本是没有小厨房的。但她身子虚弱,太医说需要多餐少食。大厨房那边送饭多有不便,夫人体恤。这才给瑶光院也加了个小厨房。”

言下之意,在崔家,就是贵妾也没资格享受小厨房待遇的,你武姨娘想享用,那就也学着杨姨娘的样儿,三天两头的病上一病,有了太医的诊断结果,夫人那儿才能酌情恩准。

武五娘脸色微变,故意装作没听懂的抱怨道:“夫人不是说我的待遇皆与杨姨娘一样嘛。怎么她那儿有小厨房,我这里就没有?我这里又不是没地方,东墙那边不是还空着,直接在那里砌上一间屋不就成了?”

说着,武五娘又一副恃宠而骄的样子,大声嘀咕着:“若是夫人觉得重新建小厨房耗费银钱,我可以自己出…哼,回京前,郎君可是给了我不少——”

武五娘猛地住了口。似是发觉自己说漏了嘴,忙遮掩的说道:“那什么,反正杨姨娘有的,我也要。夫人素有贤名,又一向大度,定不会为了这点小事为难于我。对吧?”

对?对个p呀,对!

白芷额角抽搐了两下。虽然比起刚才,武五娘现在的模样更让她心安。可、可这个女人也太把自己当回事儿了吧。

还真当这里是湟水?

还是把她们夫人当成面团儿?

用力吞了吞口水,白芷赔笑道:“这个…婢子只是个奴婢,按照荣寿堂的‘规矩’,奴婢不得私议主家,夫人如何,更不是咱们这些下人可以评说的,那什么,姨娘,咱们还是先用些吃食吧?”

咱们?谁跟你咱们呀!

武五娘眼皮跳了跳,搭在膝头的手用力握了握,不过她还是忍住了,继续演戏:“也对,我真是累晕头了,竟跟你一个奴婢说这些。”

一边说着,武五娘还一边摇头,毫不掩饰对白芷的鄙视。

白芷面皮一僵,紧接着双颊臊得通红——好吧,她确实是个奴婢,可、可也不用这么明着说出来吧。

偏她还不能说什么,非但不能生气,还要陪着笑脸点头,表示主人说得对,她一个贱婢,确实没资格与主人‘谈心’。

武五娘见白芷又羞又恼却又不敢发作的样子很是满意,决定今天就先到这儿,反正她们时间长着呢,其它的明天继续。

“好了,闲话了这么多,我真饿了,你去给我准备暮食吧。”

武五娘微微摆了摆手,打发白芷下去。

白芷鼓着腮,怏怏的出去摆饭了。

接着,武五娘又打发白芨去收拾她从湟水带回来的一些土仪。

将连个大丫鬟全都打发出去,武五娘这才将阿琴这个粗婢叫进来。

“姨娘,您有什么吩咐?”

比起白芷两人,阿琴对武五娘恭敬了许多,进门便屈膝行礼。

武五娘对此很满意,她冲着阿琴招招手,示意她近前回话。

阿琴也机灵,赶忙凑到榻前,躬身静候主人的问询。

“我瞧你行止不俗,料想你定是崔家家生奴吧,祖上几辈子都在崔家当差?”

武五娘一改方才的态度,笑眯眯的对阿琴说道。

“姨娘好眼力,婢子家自祖父起便在崔家当差,至今已有近四十年了!”

提起自家的光荣史,阿琴下意识的挺起胸脯,带着几分得意的回话。

“我就说嘛,你年纪虽小,可一言一行都透着望族世仆的风范,绝非那些外头买来的丫头所能比拟的。”

武五娘毫不客气的一通猛夸,只把个小丫鬟赞得小脸通红,眼中也泛着兴奋的亮光。

可不是嘛,他们家几辈子都在崔家,虽顶着个奴婢的名头,但受到的教育和见识过的市面,比一般小门小户的小娘子还要多呢。

至于那些牙行送进来的‘外来户’、‘土包子’,与她们更是没有可比性。

只可惜夫人因着阿槿之事,对崔家的家生奴都不甚信任,硬是让一群外头买来的小丫鬟骑到了她们这些家生婢的头上…

ps:额,失言的某萨掩面遁走,什么也不说了,咱还是用实际行动说话吧,(*^__^*)嘻嘻…

第353章 再战立威(三)

“哦,她真是这么说?”

萧南刚用过暮食,正倚在隐囊上吃茶。

打着来大厨房取食盒旗号的白芷,便顺道溜来报信了。

玉簪跪坐在萧南身侧,手里拿着个苹果,正仔细的削着皮,一圈圈轻薄的果皮削下,露出水嫩多汁的果肉。将果皮丢到一旁的托盘里,她又拿起银质小刀将果肉切成小块儿。

玉簪手里忙活着,嘴上也不停歇,低声将白芷回禀的内容悉数转述给萧南。

听了萧南的问话,她低着头,将小巧的银签子插进切好的果肉上,轻声回道:“嗯,白芷是这么说的。另外,白芷还担心,明日武姨娘来请安的时候,可能会当着众侍妾的面儿,向夫人提出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