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事,这个急不来,”王绮芳见紫晶满脸的自责,便笑着劝慰道:“你还病着呢,也不易太过操劳。这样吧,你带着紫株一起把这些账册重新誊抄一份留底儿,其他的等忙完太太的寿辰,咱们在细细查找”

明天就是正日子,王绮芳真的没有时间和紫晶对账册,只好先这么吩咐道。

“是,二少奶奶”

紫晶知道王绮芳这是安慰自己,但她却不想就这么混过去。暗地里咬了咬牙,她决定哪怕是不吃不喝,也要把账册的问题找出来。

第二天,清晨,赵府张灯结彩,下人们也穿着一新,各自忙碌着。

“二少奶奶,事儿已经办妥了,放心吧,这次真的没有任何漏洞了”

紫鹃一大早便赶了回来,把自己和丈夫的安排详细的禀告了王绮芳。

“好,万事小心”

外面已经开始有来客,王绮芳顾不得和紫鹃多说,便匆匆忙忙的出了院子。

“吏部侍郎李太太到”

“太子宾客王太太到”

“长公主驾到”

“靖南王妃驾到”

“三公主驾到”

偏院里,指挥手下整理东西的苏子建听到“三公主”这个称谓时,拿着戏服的手顿时一松,俊俏的脸上布满了惊恐

第030章 当场发难

“三公主?我记得宴请的宾客名册中并没有她呀?这是怎么回事?”

忙着接待访客的王绮芳,听到门房的招呼后,暗自疑惑,抽空问了下身边的紫苑。

“回二少奶奶,确实没有请三公主,”

紫苑对于这位豪爽正直的三公主颇为敬仰,想当初,她来京城送信儿的时候,若不是遇到了三公主,她那趟差事指定不会这么轻易能完成呢。

她伸着脖子朝前面的花厅瞧了瞧,果然在一群衣着华丽的太太、姑娘中,看到了那位熟悉的身影,“那日,奴婢奉您的命令,去三公主的府上送东西,公主府上的管事老爷说,西北战事一触即发,三公主担心战事来了,朝廷措手不及,便四处想法筹措军饷和物资,并不在府里。

所以,后来统计宴请宾客名单的时候,便考虑到三公主可能不在京里,再加上赵太太对三公主多有敬畏,上回的事又让三公主瞧了正着,她心里铁定不想主动去见三公主…为此,也就没有给三公主发帖子”

“那,这又是怎么一回事?”

王绮芳眉间添了几分郁色,不是她不欢迎这位侠义的三公主。只是…以三公主的身份和地位,她断没有不请自到的给一个品级低了她好几档的赵太太贺寿的道理。

唔,如果不是三公主对赵家有所求,那便是被其他人请来的。可究竟是谁呢?王绮芳真是有些不解。

就在这时,一个尖酸的声音传来,也算是给了王绮芳答案“哟,三公主,您终于来了,我真怕自己的身份低、面子小,请不动您这位大周赫赫有名的护国长公主呢。”

“延娘这是什么话,我分明行三,哪里当得起长公主的尊号?”三公主瞟了眼一旁静坐的长姐,语气不虞的说道:“再说了,真正的长公主,我的大姐静安公主就在这里,你可不要乱说”

“护国长公主”不过是民间和行伍里的戏称,三公主并不是先帝的长女,真正的长公主是已逝的冯昭仪所生的静安公主。不过,静安公主因为生母身份低、且外家不显赫,驸马又在皇帝夺嫡的时候站错了队,为此当今圣上对她并不看重,也使得静安公主的存在越来越淡化了,除了皇室的重大庆典,静安公主几乎不怎么出门。

而三公主呢,一来生母虽然早逝,但其身份并不低,外家的舅舅们也是行伍中的带兵之人;二来呢,三公主和当今圣上的关系莫逆,更多次率领自己的娘子军替皇上东征西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以至于,三公主的名声越来越大,更有些谄媚之徒,为了拍三公主的马屁,喊出了‘护国长公主’的称谓。

当今圣上也感念妹妹的功劳,对这种传言采取了默认的姿态,使得这种叫法越传越广,再加上说书人的杜撰,关于三公主的轶事和传奇,甚至传播到了民间。

普通老百姓,哪里知道宫里贵人的那些弯弯绕,说书人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他们也就信了,直接把三公主尊称为长公主,至于真正的长公主是谁,他们可就不知道鸟。

“嘁,少来,”赵延娘撇了撇嘴角,看都不看静安公主,直接拉着三公主的胳膊,朝大厅走去,远远的传来她不屑的声音:“你就装吧,世人谁不知道,只要一提长公主,还不是指你,当今圣上亲封的‘武家铁娘子’?”

全然不顾身后神色僵硬的静安公主。

“呼,原来是大姑太太请来的”

见到这番场景,王绮芳长长的吁了口气,心中的猜测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她转身准备继续招待访客,却发现一直跟在身后的紫鹃不见了,忙问:“紫苑,紫鹃呢?”

“回二少奶奶,方才一个自称是梅花戏班的人把紫鹃姐姐叫走了,说是苏班主有要事和她商量”

“要事?怎么,戏班出了什么岔子?”

王绮芳闻言,刚刚落下的心有悬了起来。

“奴婢不知道,”紫苑摇摇头,猜测道,“应该不会出什么岔子吧,梅花戏班休息的那个院子,有咱们的人。如果戏班出了什么问题,那些下人肯定会来向您禀报的”

想想也是这个道理,王绮芳觉得自己有些草木皆兵,她不自在的笑了笑,“恩,你说得也有道理。”

说着,便抬腿走向花厅,来给赵太太拜寿的客人都到齐了,她这个当家主母也该去亲自接待。

来到花厅,迎头便瞧见几个穿着桃红襦裙的年轻妇人,正围着挺着大肚子的苏姨娘说着什么。

王绮芳见状,眉头禁不住的又拧成了一团:这个苏姨娘,还真不是个省事的。

按理说,苏姨娘是赵天青的妾室,相当于赵家的半个奴才。像今天这样重要的场合,妾室是没有资格列席的,否则,外人瞧见了也会笑话赵家没规矩。

“哟,这不是二少奶奶么,”王绮芳正准备叫人把苏姨娘弄回房,身后却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她转过头,发现来人不是别人,正是苏姨娘的姐姐,太子宾客王大人的太太。

“呵呵,二少奶奶千万别怪家妹,”王太太对王绮芳的冷漠并不在意,而是笑着凑到她身边,眼神禁不住的飘向远处的苏姨娘,略带一丝炫耀的说:“不是我妹子不懂规矩,而是在您‘养病’的这段时间,都是我妹子负责招待来赵家的访客…不瞒您说,还真有几位太太、少奶奶和我妹子很投缘,每次来赵家指定让她招待呢”

什么意思?炫耀还是嘲讽?

王绮芳冷冷一笑,并没有接这个话茬,而是客套的和王苏氏问了礼,便转身离开了。

而其他的太太们,瞧见王绮芳出面招待她们的时候,先是楞了下,不知道赵家这又是闹得哪一出。待她们见到大腹便便的苏姨娘后,纷纷一副‘原来如此’的神态。

关于赵家的二少爷宠妾灭妻的传言,在场的众人都听说过,也都暗自嘲笑了赵家许久。

后来,正妻王绮芳被小妾排挤到庄子上,紧接着,王七娘的外家跑来给她撑场子,着实把赵家闹腾了一场,又让京城的达官贵人们瞧足了热闹。

再后来,王绮芳生了双胞胎,产下赵家的嫡长孙,赵天青亲自去接人,大家都认为,王七娘这个正妻终于熬到了出头的日子;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让猜测的众人发觉自己下结论太早了,赵家的闹剧岂是这么容易能结束滴?

唉,主母生了双胞胎,受宠的小妾也怀了身孕,受到威胁的主母便做主给夫君多纳美妾…一时间,赵家后院发生的点点滴滴都被人传了出去,俨然成了京城上流社会茶前饭后的最佳谈资。

如今,更有机会亲眼见证这场闹剧,众人哪有不来的道理。这也是大家积极参加寿宴的原因之一。毕竟,单论身份和地位,在场的很多人品级都比赵太太高了不止一星半点儿呢。

“呵呵,二少奶奶,许久不见呀,你还认得本宫吗?”

说话的是静安公主身边的一个妇人,只见她体型微胖,圆润的脸上略施薄粉,身上穿着华丽的钿钗礼衣,梳着高高的云髻,发髻间插着赤金花钿和南珠金步摇,说话的时候,头部微微摆动,一时间钗珠相击,发出清脆的响声。

“妾身拜见靖南王妃,长公主”

王绮芳听到声音,忙转过身形,认清出言叫她的人的身份,忙屈膝行礼问安。

“哎呀,二少奶奶太客气,咱们都是姻亲故友,哪里来的这么繁文缛节。”靖南王妃笑得慈爱,仿佛是王绮芳相熟的长辈一般,拉着她的手,王妃温和的说:“听说前儿你生了对龙凤胎,身子都养好啦?对了,孩子们呢,呵呵,满月酒我们没能喝上,如今都到了你们府上,总不能连孩子的面都见不着吧”

旁边的其他太太们,听到王妃的话,也纷纷起哄,“对呀,早就听说赵二少奶奶生了龙凤胎,一直没机会见,今天既然都来了那就把孩子抱出来,让大家伙也见识见识”

不是这些太太们好奇,实在是在大周,很少有生双胞胎的情况,更不用说一胎生出一子一女了。

王绮芳见状,知道不好推脱,便悄声吩咐紫苑,让她通知奶娘们把孩子抱来。

一盏茶后,两个乳母把小新哥儿和小丸子都抱了来,众人见了,忙围拢过来,这个瞧瞧胖小子,那个看看俏丫头,一时间花厅里不时传出阵阵笑声。

唯有被众人撇在一旁的苏姨娘,用力拧着手上的帕子,恨恨的看着前面熙攘的人群。心里更是发着狠,“哼,瞧你轻狂的样儿,当别人都不能生咋地?待会儿惹怒了贵人,我瞧你还怎么得意”

逗弄了一会儿孩子,寿星赵太太也在丫头们的搀扶下,走了出来,一番寒暄后,赵太太领着众宾客一起来到花厅后门的花园子,在靠影壁的空地上,扎着一个临时的戏台,旁边还有几个乐师正在调试乐器。

众人瞧见戏台后,脸上神色各异。最后,大家同情的看向王绮芳,心中暗自惋惜——唉,真是没当过家呀,怎么能出这种纰漏?

王绮芳并不知道众人的心思,她只是觉得大家伙看她的眼神怪怪的,可当她凝神看回去时,人家又恢复了刚才说笑的模样。

不解的摇摇头,王绮芳搀着赵太太落座,然后吩咐戏班开戏。

这时,紫鹃满头大汗的跑了回来,可没等她赶到阻止,戏台上已经开了锣。

“嘭这是谁安排的?恩,不知道皇上刚刚下了谕旨,不得听这些靡靡之音吗,怎么,还有人竟如此狂妄,连皇命都不听”

台上的戏子刚刚粉墨登场,台下便传来一声怒喝,紧接着,几个穿着盔甲的娘子军冲上戏台,将戏子和乐工们团团围住

第031章 随机应变

是可忍孰不可忍

三公主阴着脸从后侧的花园走出来,身后还跟着神色复杂的赵延娘。

“怎么了?难道梅花戏班得罪过三公主?”

当娘子军冲上戏台的那一瞬,王绮芳便有些明白了——宴请名单里明明没有三公主,赵延娘却偏偏把三公主请了来,而赵延娘和苏姨娘向来交好,梅花戏班又是苏姨娘力挺请来的,如今戏班还没有开唱便惹怒了三公主,这一环扣一环的,如果王绮芳还想不出其中的关联,那她就是个傻子。

不光王绮芳想到了这一点,人老成精的赵太太也若有所思的看向一旁凉凉看戏的苏姨娘。

“去,把苏氏给我叫来”

今天是自己的好日子,赵太太本来不想动怒,可苏氏也太没有分寸。她想和二少奶奶过招,赵太太没有意见,但蓄意破坏自己的寿宴,赵太太可就不能忍受了。

尤其是众人看好戏的神情,更是深深刺痛了赵太太的眼睛——什么时候开始,她们赵家竟然成了众人调侃、嘲笑的焦点?

微微侧了侧头,赵太太低声对一旁伺候的银翘吩咐道。

“是,太太”

银翘也看出了些许端倪,偷眼见太太发了火,忙小心翼翼的答应道。

这边,紫鹃终于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满脸焦急的来到王绮芳的近前,“姑娘,咱们被人算计了”

“我已经知道了,”王绮芳面不改色的点点头,低声问道:“究竟是怎么回事?是戏班得罪了三公主,还是这出戏码有什么违禁的地方?”

“都不是,”大颗大颗的汗珠子从鬓角滴下,紫鹃根本顾不得去擦,急声说道:“事情有点复杂,奴婢长话短说。两个月前,高昌国突然主动挑衅,突袭了镇守边塞的守军,朝廷的西北军措手不及而损失惨重,一度失去了几个重要的扼守要塞…朝中对此有两个观点,一方求和,一方求战,三公主是求战阵营中最坚定的一个…”

紫鹃低着头,小声的把刚从丈夫那儿打听来的时事告诉王绮芳,“可朝廷若开打的话,各色军需都没有准备。那些主和的大臣们,宁可在家听戏也不愿为朝廷分担,偏巧这些大臣很多都是主管户部和工部的老爷…这些老爷们的消极怠工,使得三公主积极备战的计划根本不能顺利进行,为此三公主大为恼火。为了杀鸡儆猴,三公主着实打压了几个不谋其政的官老爷,当时用得罪名就是贪图享乐、好‘靡靡之音’,误国误民”

说着说着,紫鹃的语气也怨恨起来,她们这些戏班的人招谁惹谁了呀,明明是那些贵人们犯口角,牺牲的却是她们想到相公用心痛的声音说,梅花戏班已经连着一个月没有正儿八经的唱过一场戏,眼瞅着班子里都要揭不开锅了,她就忍不住的难过。

“这么一来,京里好些人家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听戏了。即使听戏,也断不会邀请三公主以及和三公主交好的官员。而咱们——”

紫鹃这里说着,下面戏台上,几个手拿宝刀的娘子军,已经把台上的戏子和乐工们捆了个结结实实。

“我明白了”王绮芳幽幽的叹了口气,她千防万防,还是没有防住呀,又让苏姨娘钻了空子。

虽然赵家的人都知道,请人唱戏是苏姨娘的主意,但诸多在场的宾客不知道呀,大家看到她第一次主持这么大的宴会,便出了足以致命的纰漏,暗地里肯定嘲笑她王绮芳不会办事,没有大家主母的风范。

“那,七娘,咱们该怎么办?”

紫鹃急得不行,因为她看到,已经有娘子军去偏院把自己的男人捆了来——三公主动了怒,或许会念及王家和赵家的面子,不追究二少奶奶,那总要有负责、背黑锅的人呀,弄到最后,她家苏郎肯定逃不脱当炮灰的命运。

“随机应变吧”

王绮芳也看到了,身边更不时传来客人们的窃窃私语。不用听内容也知道,大家肯定对她既‘同情’又‘鄙夷’。想来也是,被个小妾算计,还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

“怎么?都哑巴了,刚才不是还乐呵呵的看戏吗?哼,李老爵爷说的没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菊花花’。朝廷的将士们在边疆浴血杀敌,而你们却在这里歌舞升平、醉生梦死”

三公主冷然站在台前,刀锋般犀利的目光扫过在场的众贵客,厉声呵斥道。

“呵呵,三公主此言差矣,”王绮芳听到‘李老爵爷’几个字的时候,眼前一亮,心中顿时有了主意,她微微一笑,轻移莲步来到三公主近旁,双手提着裙摆,跪倒在地行礼道:“妾身赵王氏参见公主殿下”

“起来,”三公主楞了下,如果她刚才没有听错的话,面前这个妇人说她‘差矣’,嘿,这是谁家的媳妇儿呀,居然敢说她堂堂三公主错了。想到这里,三公主脸色一沉,不悦的问道:“你刚才说本宫错了?”

“谢三公主,”王绮芳并没有被三公主的冷言冷语吓到,她不慌不忙的站起来,柔声说道:“殿下,妾身的确是说您‘此言差矣’——”

“大胆,赵王氏你好大的胆子,三公主面前也敢放肆”

王绮芳的话还没有说完,站在三公主一侧的赵延娘突然大声喝道。

“哎~~”三公主抬了抬右手,示意赵延娘不要多嘴,然后对王绮芳点了点下巴,“你继续说,哼,本宫倒要听听我‘差’在哪里?”

“三公主恕妾身鲁莽,”王绮芳强压心里的胆怯,努力使自己的语调保持正常,“妾身不是说三公主错了,而是突然想到,李老爵爷还曾经说过一句话,他说‘文艺营是急先锋,是插入敌方的利刃,是没有武器的英勇兵士,’妾身愚笨,也不知这是不是老爵爷的原话。妾身只知道一点,当年的文艺营似乎就是大周各地的梨园弟子组建的吧”

三公主一愣,她没想到王绮芳能从这方面下手反驳。

唔,没错,当年李天赐的确说过这样的话,可当时的背景不同呀。那时她们武家是谋朝篡位的外戚,急需有人帮忙歌功颂德,太祖皇帝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才会采纳李天赐的建议,召集了数百名戏子、乐工,组成所谓的‘文艺营’,专门排演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小段子帮武氏粉饰太平。

和如今的情况不同嘛,现在的文艺营早就解散了不说,那些戏子们更是变得越来越不尊重,经常干些男盗女娼的烂事,梨园更成了藏污纳垢的腌臜之处。

可、可她又无法反驳,本身她怒叱众人看戏,就有些借题发挥。真正细论起来,人家戏班也没有做危害朝廷的事儿,就算莫须有也罪不至死。

“妾身这么说,绝没有指责三公主的意思,”王绮芳见三公主似乎被自己说住了,连忙话音一转,开始说起三公主的好话,“相反的,妾身对三公主的忧国忧民万分钦佩。就在方才,妾身刚刚从苏班主的口中得知,在西北镇守边塞的将士中,就有三公主麾下的两千娘子军,”说到这里,王绮芳顿了顿,用无比崇敬的语气说,“对这些不畏严寒、不畏艰险的巾帼英雄们,妾身真是万分敬佩。就像李爵爷曾经说过的,‘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撑起半边天,’比起她们,朝中那些素餐尸位的老爷们怎么还有脸说‘议和’?”

“恩?”三公主双眼一亮,她没想到一个内院妇人也能有如此豪情,心里刚刚升起的那丝不悦也消失殆尽,她故作不悦的轻斥道:“大胆,朝中之事也是你等能非议的?”

“呵呵,三公主又‘差矣’,李爵爷还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妾身也是大周的子民,关心国事更是理所应当。”

王绮芳看出了三公主眼中隐藏的笑意,便大着胆子,略带调侃的说道。

“匹夫?好个匹夫,可笑那些号称饱读诗书的老顽固们,连个匹夫都不如”

沉默了片刻后,三公主突然朗声大笑,眼中却笑出了泪花。

“三公主谬赞了,妾身一个内宅妇人哪里懂得这么多,还不是看戏看来的,”王绮芳半真半假的说道,她故意指了指捆成一团的苏子建,说:“苏班主那里有许多正经的好戏,像什么李爵爷传奇,龙行天下,以及怒斥李唐腐朽的‘卖炭翁’,让妾身这个两耳不闻窗外事的闺阁女子,也知道了不少历史和世事呢”

“哦?现在还有唱‘龙行天下’的”显然,比起别人的故事,三公主对自己老祖宗太祖皇帝的传奇故事更加感兴趣。

“有,当然有,”苏子建也是个机灵的,他见王绮芳貌似无意的帮自己开脱,忙高声回道:“小的是皇家梨园的乐工,曾多次排演龙行天下,现在小人的戏班也经常上演这部戏呢。三公主,您不知道呀,老百姓对这部戏特别喜欢,都说太祖皇帝是受命于天的真命天子。

另外,小人万分敬仰三公主的赤诚为国,一直想给您和您的娘子军排一出戏,只可惜…”

“哦,为本宫写戏?”

三公主一听这话,也来了兴致,连声追问道,“什么戏,叫什么名字?”

厄~~苏子建有点傻眼,他不过是想拍拍三公主的马屁,哪里有什么戏呀。

“回三公主,这部戏叫‘红色娘子军’,讲的就是您率领麾下娘子军团奔袭敌营、英勇救驾以及镇守边疆的故事…”

第032章 家有蛀虫(一)

“赵太太,你得了个好儿媳呀”

三公主让随侍们奉上寿礼后,来到赵太太的近前,满含深意的说道。

“厄…”赵太太楞了下,想到方才发生的一幕,顿时明白过来,三公主这是夸王绮芳呢,便笑着说道:“哪里哪里,小孩子不懂事乱说的,有哪里说得不对,还请三公主千万别在意呀”

“赵太太不必客气,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三公主扫了眼神色各异的来宾,语气依然肃穆的说:“不过,好戏也要有节制,眼下朝廷军需供养紧张,在场的也多为朝廷命妇,就算不能为朝廷效力,但也不能带坏了社会风气。还望诸位娱乐休闲的同时,多做些有益国家的事”

“是,妾身谨记三公主教诲”

除了静安公主,其他在场的命妇、贵太太们,纷纷屈膝行礼领命。

这时,王绮芳凑到了赵太太身边,悄声说:“太太,三公主数次提到军饷紧张…人多了捐不起,西北前线不是还有三公主的两千娘子军吗,您看?”

恩?赵太太闻言,眉梢微挑,似乎在考虑王绮芳的提议。

“另外,七娘听说,三公主有意树立一个乐捐的典型。如果太太把寿辰所得的寿礼悉数捐给前线奋勇杀敌的娘子军,那三公主心里自然感激太太,或许…”王绮芳顿了顿,貌似不确定的轻声喟叹道:“唉,不知道儿媳妇记得对不对,当年靖北侯的夫人,好像便是散尽家财支持太祖皇帝起兵,最后被太祖皇帝御笔亲封为‘一品忠义夫人’,真真是好福气呀”

封诰?赵太太心思动了动,自古女子得诰命,要么丈夫立功,要么儿子建业,很少是女子本身努力所得。

如今,赵太太的丈夫赵永年也不过是四品,而那个小贱人的夫婿却是超品级的王爷,如果再等着靠儿子得诰封,还不知等到猴年马月。如果捐出些财物去,再让延娘在三公主面前说说好话,没准、没准儿这事儿就成了呢。

想到这里,赵太太双眼一亮,转身来到三公主近旁,微微屈膝,满露愧色的说:“三公主,妾身糊涂呀,险些酿成大祸。幸得三公主仁慈,不计较妾身的过失。但、但妾身却不能就此…这样吧,妾身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情愿把今日所收的寿礼折成现银捐给前线的娘子军,另外,妾身手头上还有一千两银子的私房,素日也没有什么用,索性一起捐给守卫边塞的将士们”

在场的宾客们闻言,都愣住了,不知道赵太太这是唱得哪出儿——人家三公主不是放过赵府擅自开戏的过错了嘛,怎么赵家这个钱串子却跑出来主动要送钱?

赵太太不管众人的反应,低眉顺目的继续说:“…当然,妾身也知道,这点子银子不过是杯水车薪,但也是一份心意,还望三公主不要嫌弃才是”

“…”三公主定定的看着赵太太,一时也搞不懂这位向来以‘节俭’着称的赵家主母,今天这是怎么了。

不过,有人肯捐钱那那是好事呀,唔,一千两银子外加今日的寿礼,三公主暗自嘀咕着,目光禁不住的开始打量起周围的来客,当她看清来人的身份后,连连暗自点头,心说话:“不错不错,今天来的人非富即贵,送的寿礼想必也价值不菲。折成现银的话,少说也有七八千两,再加上赵太太的一千两银子,那就有将近一万两白银。

以现在的市价,一两白银可以兑换八百多铜钱儿,而一升粮食也不过二三十铜钱,这样算下来,赵太太换的银子若全都换成粮食的话,多了不好说,至少那两千娘子军过冬的口粮还能保证”

而且更重要的是,有了赵太太的乐捐,相信肯定能带动一大批贵妇人慷慨解囊“哎呀,三公主说的太对了,赵太太也颇有佛门的慈悲之心,咱们在这里好吃好喝好玩儿的,可西北的将士们过冬的军需还没有着落呢…这样吧,算起来我也是在场诸位的长辈,就厚着脸皮牵个头,情愿捐出一万两的体己银子。”

果然,赵太太的话音刚落,三公主还没有表态呢,身后的靖南王妃便率先开了口。没办法呀,就像赵太太看靖南王妃不顺眼一般,靖南王妃平日也不怎么喜欢赵太太。如今,见事事不如自己的赵太太在三公主面前得了巧儿,靖南王妃岂能自甘落后?

“没错,咱们是该给前方的将士们筹集军饷和过冬的物资…唔,妾身不敢和郑王妃齐肩,也比不得赵家财大气粗,且先拿出三千两银子的私房钱,聊表寸意吧”

“对对,妾、妾身也捐一千两”

“三妹,姐姐也捐一万两,不能让前方的将士空着肚子、穿着单衣保家卫国”

一时间,所有在场的贵妇人、阔太太们纷纷张了嘴,吵着抢着要捐钱给朝廷,让一直为军需所困扰的三公主喜出望外。她连忙吩咐身边的几个亲兵,拿着册子和纸笔,把各人乐捐的金额记录下来。

只是在场的人太多,几个娘子军忙活了好半天才登记完。待登记完一核算,让三公主大吃一惊。

足足二十三万两银子,仅来给赵太太祝寿的女宾们就捐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这比她拉下身份东跑西奔的找豪商‘帮忙’,效果还要明显。

而且,三公主绝对有理由相信,京城上层社会能筹集到的捐款,肯定远远超过二十万两白银。唔,估计今天的消息一传开,很多达官贵人、皇亲国戚的太太、奶奶们,也会积极响应。

作为女人,三公主很了解女人的特性——跟风,以及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