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烧掉?

隆庆帝面沉似水,修长的手指一下又一下的扣着桌面,书房里安静的近乎凝结。

过了良久,隆庆帝长长的舒了口气,虽然心有不甘,但三公主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

他点点头,道,“好,就按三妹的提议办。事不宜迟,明天大朝会的时候,三公主就将所有的百官纪实抬到金殿上,朕要当着百官的面,好生敲打敲打他们。”

“是,臣妹遵命。”

三公主连忙跪地称是。

办完了正事,隆庆帝的心情似乎也好了些,竟有心思说起闲话,“对了,刚才你说这件事是忠义夫人无意间撞破的?”

“是,静薇公主似乎对忠义夫人很感兴趣,只要忠义夫人出门,她就派人跟踪,哦,对了,静薇公主好像对王夫人的‘百草园’也很好奇,数次派人去打探底细…”既然今上问起来了,九公主哪有放过的道理。

她笑呵呵的站起来,道:“唉,泥人还有三分气呢,王夫人实在不堪其扰,便壮着胆子将跟踪的人抓了起来,送到了南衙,没想到竟引出了这么一连串的大事。”

‘百草园’?

隆庆帝眼中闪过一抹异彩,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头,虽然面上不显,但心里已经被九公主埋了根刺——郑贵妃说的没错,在隆庆帝最关注的事情上得罪他,显然是不智的。

而对于目前的隆庆帝来说,炼成长生不老药是最最重要的事,即使朝堂上的事都比不了,更何况是个充门面的民间公主?

唔,九妹说的没错,这个郑氏的确有些不安分,是该给她们提个醒了。

“呵呵,这个王绮芳,还真是个有福气的,”隆庆帝见九公主有帮王绮芳请功的意思,也不点破,笑着说道,“好吧,看在她歪打正着的帮三妹办了案子,她编戏影射皇亲国戚的过错,朕就不追究了。另外,她不是要出关打理衣粮嘛,朕便赐她些劳力,唔,关外不是有数百流人吗,就都划拨给王夫人了,让她安心种粮去吧。”

“臣妹代王绮芳谢圣上隆恩”

九公主知道,皇上如此慷慨,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王绮芳进献的草药果然有奇效

“小九,真有你的,居然如此大咧咧的给郑氏上眼药,也不怕皇兄怪罪”

出了宫门,三公主笑着对九公主说道。

“嗐,这有啥。人家王七娘帮了咱们这么个大忙,我帮她说两句好话也是应当的,至于那些流人嘛,权当她帮咱们办事的谢礼了”

九公主个性就是这样,只要跟着她用心办事,她绝不会亏待了手底下的人,同理,谁若得罪了她,那就等着她的报复吧。

哼,郑氏,这次不能整倒你,算你运气。

第080章 准备出行

目送两位公主离开,隆庆帝坐在御书房楞了会儿神,忽然想到爱妃和静薇那丫头还在大明宫,这才起身返回寝宫。

脸上依然是威严中带着几分柔和,目光也是深邃中透着几分儒雅,但看向郑氏姐妹的时候,隆庆帝的眉眼间多了几分凌厉和探究。

对于隆庆帝如此细微的变化,外人或许看不出什么,但对于整天朝夕相处的枕边人,郑贵妃第一时间便发现了皇上的异样。

噫?难道那两个贱人跟皇上说了什么?

怎么皇上的神色如此不对劲?

心中有了戒备,郑贵妃更是打起十二分的小心,无比谨慎的迎向隆庆帝。

“呜呜,万岁,求求您救救静薇的驸马吧”

静薇公主毕竟与隆庆帝的接触比较少,根本没有发现他的不对劲,依然伏在地上哀声乞求道。

“唉,”隆庆帝扫了眼笑脸相迎的郑贵妃,又瞧了瞧哭得哽哽咽咽的静薇公主,眉头轻微的皱了皱,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他坐在主位上,手轻轻揽住郑贵妃,略带为难的说道,“静薇,不是朕不想救苏童,只是这国法森严,有些事朕也要考虑百姓的反应呀。”

不好,三公主和九公主果然提前告状了,而且给皇上看了有力的证据,否则,皇上的态度不可能变得如此之快。

郑贵妃不亏是皇上的枕边人,方才隆庆帝那一闪而逝的皱眉,还是被她敏锐的捕捉到了。

她轻轻咬了咬下唇,脑子里飞快的想着对策。

静薇公主听了皇上明显的托辞后,也楞了下,低着头不停揣测着隆庆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唉,幼娘,你就别为难万岁了,”沉思了片刻,郑贵妃决定以退为进,试探一下今上的意思,她先是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心疼,道,“万岁刚刚出关,肯定累了,不知有多少国家大事要打理,苏驸马的事还是不要劳烦陛下了。”

“娘娘——”

静薇公主不知道姐姐这话的意思,她倏地抬起头,露出满脸的泪水。

“幼娘,只要苏驸马行得正坐得端,还怕被人冤枉了去吗?恩?”

郑贵妃一边说着,一边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着隆庆帝的反应。

见他听到自己的话后,眉端微微挑了挑,便知道隆庆帝对自己和郑家还是关心的。

有了这种笃定,她继续说道,“唉,如果九公主实在不喜欢你,你就去公主府好好跟她道个歉,不管怎么说,你们都是大周的公主,论关系,也算是姐妹,哪有什么解不开的冤仇?”

“静薇、静薇遵命,”静薇公主接到姐姐的暗示,她重新将头埋在膝盖间,带着浓浓的鼻音,道,“我也没有别的祈求,只希望九姐姐能看在同是公主的份儿上,别让静薇刚成亲就当了寡妇。至于苏驸马,九姐姐说他有罪,他就有罪,静薇和驸马绝不敢有异议。”

静薇公主越说越委屈,说道最后,又呜咽的哭了起来。

这话得亏没让九公主听到,如果让她知道苏氏如此颠倒黑白,早就气得给她两巴掌了。

不过,这话听在隆庆帝耳朵里,却另有一种想法——唔,虽然郑氏需要敲打,但静薇公主说的也没错呀,不管怎么样,皇家的脸面不能丢。

你想想吧,静薇公主这里刚成亲不足一个月,驸马就被人告上公堂,极有可能有牢狱之灾,这、这像话吗?

或许苏童有做得不对的地方,私行有亏,但好歹也要抱住皇家公主的脸面嘛。

而且,隆庆帝已经决定严惩百官纪实的相关人员,这已经是在打郑氏的脸面,便不好再在苏童这件案子上做得太绝。

毕竟,他要考虑整个朝堂的均衡。

一旦拼命打压了郑氏,太子那边就会不安分,朝堂上两势均衡的局面就有可能被打破,这是隆庆帝所不想看到的。

算了,为了大局,还是妥善处理比较好。

想到这里,隆庆帝轻咳了下,安抚道,“好啦,也别说的这么可怜了,小九不是不讲理的人,若苏驸马确是被冤枉的,朕去跟小九说,好不好?不过,如果有证据证明苏童确有不可饶恕的罪责,朕也保不了他,懂吗?”

“多谢万岁,静薇谢万岁隆恩。”

静薇公主到底还是聪明人,从隆庆帝的话语间听出了些许的端倪,她眼中闪过一抹惊喜,知道皇上这是有意放他们夫妻一马,忙叩头谢恩道。

“行啦,你看看你,这么大人了,还累得贵妃娘娘替你操心,”说着,隆庆帝紧了紧郑贵妃的腰,爱惜的说道,“爱妃呀,朕闭关这些天,四郎可好?”

静薇公主见皇上有私密的话要和姐姐说,她这个外人也不好留在两人跟前碍眼,忙施礼告退。

皇上不是说了吗,如果有证据证明苏童确有不可饶恕的罪责,那他如何被定罪,皇上也不会插手。

可那些所谓的证据若没有了呢?

若秦氏撤了状子呢?

一想到这些,静薇公主脚下的速度更快,几乎是小跑的出了皇宫。

其实吧,这件事刚闹出来的时候,静薇公主不是没有想过找秦氏算账。

可惜那时秦氏被王绮芳保护起来,她根本连人都找不到。

而且,当时她也不确定今上的态度,不敢贸贸然的找上门去,如今今上松了口,表明要放苏童一马,她还有什么可以顾忌的?

再说了,王氏戏里也骂了,状子也让人告了,这报复也该告一段落了吧?

大家都是聪明人,静薇公主相信王氏知道‘得饶人处且饶人’的道理。

“秦大嫂,这件事你怎么看?”

听完静薇公主的要求,王绮芳并没有当场表态,而是婉转的说,要听听当事人的意见。

来到工业园,王绮芳找来帮厨的秦氏,将静薇公主许诺的话转述了一遍,她问道。

“这、这…”

秦氏低着头,双手不停的揉搓着衣角,她想了许久,道:“妾身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夫人,您见多识广,您说我该不该撤诉?”

说实话,秦氏看到苏童狼狈的被公差带回京兆府时,心底也有些心疼。

两个人毕竟是结发夫妻,一日夫妻百日恩,他们两个在一起的日子可远不止一日。

再说了,两个人也曾经有过甜蜜的时光,更有一个乖巧的女儿,说她对苏童全然没有感情那也不可能。

但是,当初她决定告状的时候,也曾经向王绮芳表过态,说她绝不会后悔。

如今再说有些可怜苏童,想撤诉,秦氏担心王绮芳会生气呢。

思来想去,秦氏也不知道该如何裁断,干脆把皮球踢给了王绮芳。

“恩,这个嘛…”王绮芳早就想过,现实毕竟是现实,她不可能像戏里唱的那般,让狄京兆府铡了苏童。

而且,听静薇公主那意思,今上已经知道这件事,还暗示了九公主事情不要做得太绝,那也就是说,即使她攥着苏童的把柄不放,今上那里也不会同意。

至于九公主那边,估计得了今上的暗示后,便会有所行动。

毕竟,说穿了,这场游戏,原本就是权贵们之间的一次交锋,他们看重的只是过程中能否中伤对手,而对于当事人的结果如何,根本就没有人关注。

但王绮芳不同,整件事都是她一手策划的,她必须要对秦氏和萱娘的未来负责。

现如今若能一次将郑氏连根打倒也就罢了,她们完全可以将苏童一告到底;

只可惜,整件事对郑家的影响并不大,对于他们滔天的权势也没有多少削弱,日后秦氏和萱娘还要在大周的版图下生存,那就不能把郑氏得罪得太狠,否则…

想到这里,王绮芳微微一笑,道,“要我说,我就让苏童重新签一份和离书,把你的嫁妆还给你,再把萱娘的嫁妆一并奉上;另外,还要让他和静薇公主做个保证,在你们有生之年,郑家、苏家以及和这两家有任何关系的人家,不得骚扰你们。如何?”

“恩~~”

秦氏抿嘴想了想,最后用力点点头,“妾身听夫人的。”

“好,那我就这么转告静薇公主了”

王绮芳也希望这件事尽快了结,因为她的马车已经打造完毕,她正急着准备出行呢。

就这样,纷纷扰扰吵了半个月的苏驸马案件,在双方的退让和妥协下,无声无息的结束了。

王绮芳这边也忙里忙外的采购各色物品,为即将到来的出行做准备。

“夫人,我们也想跟您去关外”

五斤穿着一身干净的粗布衣裤,左臂用白色的布条吊在颈子上,他们在陵县的庄子养了好几天的伤,积年的伤势经过王绮芳悉心的照顾,都有转好的迹象。

这让十几个早就绝望的孩子,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

最近,尤其是听到他们的救命恩人王夫人要去关外开拓庄子后,五斤便动了要报恩的想法。

“恩?你们也想去?”

王绮芳楞了下,随即笑着说道,“你们知道关外在哪儿吗?那里可是流放犯人的地方,苦寒的很”

“不怕,夫人,我们虽然年纪小,可都能下力干活,您就让我们跟您去吧”

就是听说了关外的苦寒,五斤才想着跟王夫人去,报恩嘛,哪有挑肥拣瘦的道理

“呵呵,好,等我的田庄管家来了,咱们就去”

王绮芳说的管家,便是青州的冯铁柱夫妇,倩娘的灭门仇人已经查出来了,这两口子早就憋着劲要来京城呢…

第081章 灾情初现

五月十六,宜出行。

王绮芳带着三个孩子,在兄长和嫂嫂的陪送下,来到刚刚打造完毕的巨大的铁皮马车前。

“哥,大嫂,留步吧。”

王绮芳站在马车前,看着奶娘将小新哥儿和小丸子抱上马车,又吩咐紫苑将元娘扶进车厢后,这才回过身子,对王锦瑜夫妇说道。

“恩,京里的生意你就放心吧,有大哥在,断不会让你吃亏,”王锦瑜点点头,自从小妹决定出行后,他们夫妇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了,把能帮王绮芳准备的东西也都准备妥当了,如今到了临别的当儿,似乎已经没有什么再嘱咐妹妹的了。

“呵呵,那些人经过最近的一系列变故后,想必会安分许多。”

王绮芳想到前些日子,朝廷上的风云变幻后,禁不住的嘴角上扬。

本来,在她看来,秦氏撤诉、苏童被放,整件事应该告一个段落了。

但是,她没有想到,这件事远没有她想象的这般简单。

在秦氏撤回状子的当天,苏童便被狄京兆府亲自送回了驸马府。

静薇公主和王绮芳一样,觉得事情应该了解了,她正准备想办法再把侯三等人捞出来呢,却不想今上有了动作。

先是在大朝会上,今上出乎百官的意料,命人抬上来几大口木箱,箱子里居然是静薇公主苦心收集了几年才汇编而成的百官纪实。

据参加朝会的某位官员口述,当时今上的脸色别提多难看了,指着那些册子痛心疾首的斥责某些官吏的操守和人性,又大骂那些收集百官丑事、借此要挟百官的败类其心可诛。

说到最后,今上当场点出了几名首恶,并将搜集来的证据展示给百官看,随即下旨,将这几位罪大恶极、危害一方的官吏斩首示众。

今上突如其来的雷霆手段,让在场的官吏个个吓得噤若寒蝉。

尤其是郑氏兄弟,见到原本应该在自己的当铺(银行)妥善保管的百官纪实,居然落到今上的手里,一时间顿时吓得胆战心惊,直担心自己便是下一个被今上推出去斩首的人。

好生发了一通脾气后,今上又收敛了怒火,温和的对百官说,首恶已经处决,那些犯有小错的人,他心里也有了数,不过念在某些官吏是初犯,又还忠于朝廷,他觉得再给众人一次机会。

于是,今上命人将几口大箱子抬到殿外,当着百官的面,一把火将所有的证据焚烧殆尽。

看到被火苗吞噬的百官纪实,郑氏兄弟松了口气的同时,又觉得无比的心痛。

松口气是因为,他们觉得今上虽然搜出了百官纪实,但是并没有朝郑家下手的意思。由此可以看出,今上最宠信的还是姐姐,对他们郑家更是恩宠有加。

说到心痛,那就更好理解了,这百官纪实可是他们小妹费了多年的心血,一点点汇聚来的,其中耗费了郑家多少心思、花费了多少银子,他们兄弟最清楚。

如今用以拿捏百官的利器被一把火烧了个精光,他们不心疼才怪呢。

更严重的是,百官纪实被今上搜了出来,也就意味着他们郑家妄图控制百官的想法,已经被今上知道了。

东西烧毁了,他们可以再收集;但,今上若盯上了他们,郑家就是再有贵妃撑腰,也不敢顶风作案呀。

毕竟,这次今上不追究,但并不意味着今上日后不会重罚。

烧吧,烧吧,只要能让皇上息怒,烧了也就烧了吧。

郑氏兄弟看着熊熊的大火,面色凝重,心里只能如此安慰着自己。

可惜的是,他们把事情想得太美妙了。

隆庆帝是谁,他是当朝天子、大周皇帝。

或许,他是宠爱郑贵妃,但还没有宠爱到可以不要帝王尊严、不理国家大事的地步。

安定了百官的心,隆庆帝又连下诏书,命南北两衙的禁卫军换防,并将郑贵妃的弟弟郑元腾掌管的左千牛卫的卫军撤换近半,重新从京城各世家大族的子弟中挑选优秀的儿郎补充到左千牛卫,完全打破了郑氏在左千牛卫中的垄断地位。

这样一来,郑家经营数年的北衙卫军被今上和三公主的嫡系全部接管。

而郑氏最嫡系的左千牛卫,也被今上成功的掺进了沙子,只剩下不到三成的心腹。

这还不算完,今上又破格提拔了去年的武状元为北衙右千牛卫参将,与郑元腾的左千牛卫相互制衡。

前后不过七八天的时间,京城的风向瞬间发生了逆转。

曾经在军中显赫一时的郑将军,忽然被人架空起来,成了有名无实的光杆司令。

郑元腾被收拾的同时,郑元飞也没有落到什么好。

今上在金殿上放过了百官,但并不意味着能放过考察百官的吏部主官郑元飞。

几乎是信手一挥,今上给郑元飞找了个活儿,命他即日出京,考察大周之下十三个省府的所有五品及以上的官吏。

单看诏书,今上给郑元飞的是个肥缺,也是个无上光荣的差事。

但实际上呢,只要有眼睛有脑子的人都知道,今上这是明升暗降,放逐郑尚书咧。

考察大周治下的所有五品以上的官吏,开玩笑,大周这么多州府,五品以上的官吏更是数以百计,这一一考察下来,将会是什么年月?

在夺嫡进入白热化的当下,时机稍纵即逝,别说离京数年,就是离京几个月,也够对手设计布局的。

显而易见,郑家这次险些被隆庆帝一巴掌拍到地上,太子的外家崔氏见状,也慌不迭的落井下石,并企图伺机抢夺郑氏的地盘和人脉。

当然,崔氏独大的局面,隆庆帝并不想看到。

于是,在郑家得到足够的惩戒后,知道为人臣子的本分后,隆庆帝还是稍微抬了抬手,让郑氏有了喘息的机会。

至于崔家,今上又按了按,暗示他们要吸取郑氏的教训,不要太出格。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隆庆帝几道诏书下完,京城的势力格局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不错,这些年郑氏也确有些张狂,是要好好敲打敲打”

王锦瑜听了妹妹的话,也禁不住想到这些日子京里的纷纷争争,以及官场的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