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官场上的动荡,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毕竟他不过是个礼部的小官吏,背后又站着两大氏族,只要不犯什么大错,基本上没有人会对王锦瑜下手。

虽然对他没有影响,王锦瑜却不能不关注,谁让挑起这些事端的竟是自己的亲妹子呢。

说实话,饶是郑家的家主也没有想到,害得郑家如此惨败,竟是由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引起的。

而那让隆庆帝最终决定整治郑家的关键证据,居然也是被一个他们从来不会放在眼里的小乞儿帮忙找到的。

当然,对于这些,三公主和九公主都保持了沉默,王绮芳在整件事情中扮演的角色,她们除了在隆庆帝面前透漏过之外,在谁哪里也没有提及。

一方面是想保护自己人,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郑老爷子的身子着想,若是他老人家知道自己一家子竟是被这样打败的,还不得当场气得吐血?

不过,就目前郑家的情况,即使他们知道了这件事有王绮芳的影子,他们也没有心思去管,面对崔氏的咄咄逼人,郑家想得更多的则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权利和地盘。

“呵呵,咱们都是小老百姓,朝廷怎么样,自有朝廷的人管,我呀,还是先照顾好自己个儿的生意才是”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王绮芳出行的第一站。

这次出行,王绮芳对外宣称的是,出关打理赵家赔付的衣粮,当然关外也是她的目的地之一。却不想,冯铁柱夫妇的到来,让王绮芳改变的行程。

“对了,说起生意,三舅这次的麻烦大不大?要不要找侠客盟在海城的分舵帮忙?”

海城三舅生意上遇到了麻烦,这件事王绮芳第一时间就跟王锦瑜说过。

“现在还不好说,我先去看看吧。”说到这里,王绮芳抬眼看了看日头,笑着对哥哥嫂嫂说,“时候不早了,我也该启程了,大哥嫂子,你们保重”

说着,王绮芳在王锦瑜夫妇关切的目光中,上了马车。

硕大的马车缓缓的驶出京城,上了官道。

坐在舒适的软座上,元娘好奇的扒着车窗,一边看着窗外的景色,一边叽叽喳喳的跟母亲聊天。

“娘,娘,您看,好大一片麦田呀”

这不是元娘第一次出城,她也不是那五谷不分的娇小姐,还是能分得出小麦和野草。

“恩恩,元娘真厉害,还认得小麦呀。”

倩娘有些拘谨的坐在马车里,听到元娘稚嫩的声音后,笑着说道。

“咯咯,”听到人家夸奖,元娘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噫?娘,您看她们这是干什么呀?”

安静了没有一会儿,元娘好奇的声音又响起来。

“恩?怎么了?”

王绮芳闻声看了过去,发现马车前方走来长长的一队人马,为首的几个汉子,抬着个硕大的猪头,后面跟着的则是几位白发苍苍的老人。

“唉,估计又是求雨的,”倩娘瞄了一眼,叹气道,“夫人还不知道吧,自打进了三月份,很多地方是滴雨未下呀,恐怕今年又要闹旱灾了…”

第082章 再次路遇

想到一路上看到的场景,倩娘又叹了口气,“夫人,京城附近还好些,咱们青州那边的田地早就干裂了,很多庄稼也都枯死了,不少百姓已经商议着要外出逃荒呢。”

“逃荒?”

王绮芳看了看前面浩浩荡荡的求雨队伍,吩咐赶车的雷霆将马车停到路边,给求雨的人群让路。

“是呀,老爷不下雨,庄稼都**了,那些指望着地里的收成的农民不逃荒还能咋办?”

想当初,倩娘家里骤逢巨变,她也曾经苦过好一阵子,直到嫁给冯铁柱,有了丈夫帮衬,娘家的生活才渐渐转好。

对于生活在底层的小老百姓,倩娘骨子里还是很同情的。

“恩,青州的知府难道没有采取什么措施吗?”

遇到这种严重的旱灾,官府应当有所行动才是呀。

“知府?哼,他们不盘剥百姓就是好的,哪里会主动帮百姓做事?”

或许是幼年的不幸经历,倩娘对那些豪商、官吏都没有什么好印象。

提起青州的父母官,她鄙夷的冷哼了一记,“夫人,你在京城不知道呢,若不是咱们的种植园有李家和钱家做靠山,青州的知府早就一口将种植园吞了去。”

想当初,她们家的棉花种植园不就是这么被人贪了去?

有钱的商人尚且都如此,更何况是草根农民。想到那些人的所作所为,倩娘冷冷笑道,“自从旱灾发生后,知县大人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朝百姓们要银子,集资求雨。”

就像外面的人们一样,买了各种贵重的祭品,然后顶着大太阳进行祈雨仪式。

可惜,钱是花了,雨半点都没有求下来。

“而且,妾身听说,知县明明从百姓手里敛去了一百多两银子,可用于求雨的连零头都不到。夫人,您想想,他们连这种银子都要贪墨,还能指望他们为老百姓做什么事儿?”

说到这里,倩娘摇摇头,“唉,除了逃荒,百姓们也没有其他的活路了。”

王绮芳听了这话,眉头微蹙,她想了想,道,“既是这样,那咱们去海城之前,在拐弯去趟青州吧。”

“恩?夫人,难道您想帮帮那些贫苦的农民?”

倩娘闻言,眼前顿时一亮。

对呀,别人或许不会管那些百姓的死活,但自己的东家,她了解,最是善良不过的人。

别的不说,单看看京城天字九号工业园里的伤残娘子军和乞儿,就能说明一切。

而且,现在的东家身份也不同了,在商界,她是位于儒商业协会顶端的天字九号儒商;在官场,她又是一品夫人,完全有能力救助那些逃荒的可怜人。

其实,倩娘把王绮芳想得太崇高了。

若王绮芳知道了倩娘的想法,都会不好意思。

原因无他,她的确是在打那些逃荒的农民的主意,但出发点绝不是无偿帮助,而是为着她的大庄园计划。

据李靖天发回的信息,王绮芳了解到,此时的关外辽东地区,基本处于无主的状态。

自从渤海王被大周灭掉后,整个辽东地区,大片大片的土地全都荒芜着。

而朝廷派遣的辽东卫,也不过是在辽东虎山建了一个卫所,号称管辖辽东地区的事物,但实际上,卫所的卫兵根本就在辽东边界附近溜达,完全不涉及再往东、往北的地域。

至于流放到关外的囚犯,则被辽东卫的卫兵安置在里虎山不远的一个小山坳里,其他的大片土地和山脉,基本上看不到什么人烟。

这样一来,也就给李靖天他们留下了足够多的田地。

事实上,李靖天也已经在做了。他和铁楚两个人,用了不到三千两的银子,便收购了辽东近两万亩的土地和山脉。

听他们那个意思,好像还在选地方,继续买地呢。

买地王绮芳不反对,这本来就是她的主意。可买回来大片大片的土地,若没有人耕种那也是枉然呀。

毕竟辽东不是她的空间,可以用意念种田。

而这时涌现出来的大批逃荒者,则是去辽东的最佳人选,要知道他们可都是祖祖辈辈的农民,侍弄庄稼绝对都是行家,远比王绮芳这个半吊子强多了。

唔,看来这场席卷北部地区的旱灾,对于侠客盟和寻找退路的王绮芳来说,都是一个机会。

想到这一层,王绮芳面上的神色愈加坚定,“能帮一把就帮一把吧,再说,我那个庄子也需要人打理呢。”

“恩恩,应该没有问题,”倩娘到京城后,便听说了赵家办的恶心事儿,也知道王绮芳此次出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关外,更知道王绮芳正为人手短缺而苦恼。

众所周知,关外苦寒且都是无人烟的蛮荒之地,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估计没有人肯主动去那里。

不过,现在不同了呀,那些逃荒的百姓们,正是在老家没有了活路,这才纷纷逃荒出来当流民。

如果夫人提供优厚的条件,并保证他们吃饱穿暖,倩娘相信,那些百姓一定会愿意跟夫人走的。

到那时,夫人的烦恼解决了,又救了不少百姓,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想到这里,倩娘激动的抚掌,“哎呀,夫人,那咱们赶紧启程吧,我担心去得晚了,百姓们都跑光了呢。”

“呵呵,好呀”

眼角的余光瞥了眼车外,见求雨的队伍稀稀拉拉的从身边走过,王绮芳拍了拍车厢,吩咐启程。

她决定了,待会儿找个时间给李靖天传个信息,让他们侠客盟也注意灾民的动向,如果可以的话,可以先收些灾民过去。

俗话说,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随着马车缓缓向南行进,天气也开始变得喜怒无常起来。

“哎呀,这鬼天气,刚才还艳阳高照呢,这会儿又下起雨来”

无聊的坐在马车里,倩娘和王绮芳一人抱着一杯热茶,慢悠悠的喝着茶。

马车前座,雷霆和一起赶车的冯铁柱,也悄悄的说着话。

“这不是很好吗?干旱了这么久,也该下场雨了。”

王绮芳倒没有太抱怨,她早就做好路上有雨的准备,整辆马车的防水防雨设备非常完善,别说外面的淅沥小雨,就是倾盆大雨她也不怕。

而且,马车里有吃的也有喝的,更有干柴和木炭,即使被雨淋到了野外也能安锅做饭,生活什么的完全不受影响。

“唉,怕就怕庄稼早就旱死了,这时下雨却能把补种的粮食冲掉”

倩娘常年在庄子带着,对农事还是比较了解。听了王绮芳的话后,她不是很乐观的摇摇头。

“…”

王绮芳想了想,随即点点头,没错,外面的雨不是很大,但阴云格外重,估计能淅淅沥沥的下好几天。缓解了旱情的同时,极有可能再添加涝灾。

灾情依然不容乐观呀。

意识到这一点,王绮芳和倩娘都无奈的叹了口气,静坐无语。

这时,坐在马车后座负责警戒的清风和雷钧突然敲了敲后车门。

“怎么了?有什么情况吗?”

王绮芳听到响声,扬声问道。

“回夫人,后面有辆马车,正朝咱们驶过来”

“哦?有可能是路过的人吧,”王绮芳不以为然,她们所处的位置是官道的一个小岔路,虽说现在下着雨,但还能看到零星过往的路人和马车。

“夫人,情况不对劲,她们好像是奔咱们这里来的”

雷钧凝目看了一会儿,沉声回禀道。

“恩?奔咱们的马车?”

王绮芳楞了下,她这辆马车因为个头大、模样怪异,一路上引起不少人的侧目,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个人敢打她们的主意呀。

难道还真有不长眼的?

“是,夫人,他们停下来了,下来一个人,而且朝咱们的马车跑过来了”

清风推开后车门,一边报告着后面的情况,一边将宝剑横在胸前,做好攻击的准备。

“我看到了,嗳,是个小丫头,你们先别动手,我看看情况,”

王绮芳从车窗里看到了来人的模样,唔,是个梳着双丫髻的小丫鬟,身上的衣服已经被打湿,整个人有些瑟缩的跑了过来。

“奴婢白菘,拜见这位奶奶。后面马车里是我们家的少奶奶。”

小丫头虽然被雨淋得有些狼狈,但很懂礼数,她规规矩矩的蹲在车窗下,给王绮芳行了屈膝礼,然后开口道,“敢问这位奶奶,您马车里可有干的炭火?我家小少爷染了风寒,需要炖些汤药,但我们马车里的木炭淋了雨不能用,这里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您看——”

说着,小丫头从袖袋里掏出一锭银子,举在头顶,“这是木炭的银子,还请这位奶奶行个方便。”

“哦,木炭呀,我们马车还有些,”王绮芳听了小丫头口齿伶俐,说得话也条理分明,心里便有几分喜欢。

再说了,出门在外都有不方便的时候。

她有空间,可能求人的地方不多,但出手帮个小忙,也是人之常情。

王绮芳对清风吩咐道,“那些干木炭用油布包起来给她,银子就算了。”

“谢谢姐姐,”小丫头感激的从清风手里接过油布包,当她看到清风腰间挂着的宝剑时,忽然露出惊喜的表情,“这位姐姐,你是侠客盟的侠客?哎呀,真是太巧了,我们少奶奶是侠客盟李盟主的亲妹妹呢。”

第083章 和天赌博咕嘟咕嘟…

硕大的马车后车厢里,放着一个小巧的铜炭炉,炭炉子上放着一禀双耳汤锅,汤锅里热气腾腾,几片姜片在沸水里翻滚着。

“呼~~”喝了一小碗姜汤,李静娘原本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些血色,她满足的喟叹了一声,道,“多亏遇到王家表姐了,否则,我们母子又要病倒路上了。”

说起来,连李静娘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这是生完孩子后第一次出门,没想到又在路上遇到了王家七娘。

想到去年,她怀着小宝哥儿的时候,出门在马车上,险些流产,若不是有王七娘热心相帮,她们母子的性命难保呀。

她记得,当时还送给王表姐一块‘德源号’的牌子呢,可惜,据下面的人回禀,这块牌子一直没有出现过。

唉,时隔半年,她们又遇到了,简直太有缘分了吧。

“呵呵,哪有李表妹说的这般严重,”王绮芳也没有想到一出门就遇到了李靖天的妹妹,想到两个人曾经的缘分,她也笑着感叹道,“不过,我和表妹倒也真是有缘,不知表妹要去哪里呀?”

“嗐,还不是我家相公,他去年被任命为海州船舶司,已经去海州上任了,”李静娘看了看喝了汤药渐渐熟睡的儿子,降低声音道,“我呢,本该也一起跟他上任。只是去年刚生了小宝哥儿,身子有些不爽利,再加上孩子又小,公公婆婆根本不让我出门…说道这里,表姐,去年若不是遇到了你,我和小宝哥儿早就——”

“哎呀,大家都是亲戚,就不用这么客气啦,”王绮芳见她满脸的感激,知道她接下来肯定是要道谢,忙打断道,“再说了,你不是送了我一块牌子嘛,呵呵,也算是回过谢礼了。”

“呵呵,表姐真是的,您现在都是天字九号儒商了,我那个小小的德源号可入不了您的眼,”李静娘提起自己的生意,虽然嘴里说着谦虚的话,但眉眼间充满了自信。

不是她自夸,在沿海几大州府的地盘上,若她的德源号称第二,便没有哪家商行敢称第一。

就算是儒商业协会赵家的赵氏商行,也要老老实实的窝在她德源号的名下,不敢放肆。

或许王绮芳还不知道李静娘送给她的那块牌子的分量,但李静娘对于自己送出去的礼物,还是颇为自信的。

有了那块牌子,王绮芳可以在德源号的任意分号,指使任一掌柜帮她办事,支取银子、领取货物,更是连招呼都不用打。

话句话说,这块牌子对于德源号来说,相当于朝廷御赐的尚方宝剑,是李静娘这个大东家的化身。

“表妹又客气了,”王绮芳确实不知道德源号的能量,但她相信李靖天的本事呀。

想想看,作为李靖天唯一的亲妹妹,又是庆城卢家的儿媳妇,李静娘用以答谢救命之恩的礼物岂是平常之物。

唔,说道这里,王绮芳倒还真起了好奇心,想着趁这次出门的当儿,也去见识见识平洲李家的势力,以及德源号的场面。

不过,此时她还有更大的一个疑问,“对了,表妹,这海州船舶司是个什么官职?是不是统管海运事务的呢?”

难道大周的海运已经开始发展了?

王绮芳对此非常感兴趣。

说实话,当初撞破大哥他们商议大事的时候,王绮芳想过N条退路,第一个想到的便是出海,远离大周的势力版图。

只可惜,客观条件不允许。

大周虽然没有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海运条件太落后了。

当然,这也不是大周一个国家如此,就目前而言整个世界的航海都还处于混沌状态。

要知道,数百年后,世界范围的大航海时代才会降临。

就目前而言,大周的船队也就在周围几个国家溜达,去去倭国、逛逛琉球,再远的海域就不敢尝试了。

但,这船舶司是做什么的?

“表姐还不知道吧,”李静娘的相公接到任命后,为了了解夫君的职责,她也命人找来不少相关的资料,所以对这个新设置的官衙,比较清楚,“自从西北战乱以来,丝绸商路曾被数次中断,严重影响了对外的贸易,大周的丝绸、瓷器和茶叶运不出去,西域番邦的香料又运不进来,这让两边的商人很是头疼。”

“为了保住自己的生意,很多商人便私下里组织了船队,从陆路改为海路,在海上重新开辟了商路呢。”

“哦,这个我也有所耳闻,”王绮芳听到这里,似乎明白了一些,她点点头,道,“恩,我明白了,是不是这种海上的贸易越来越频繁,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于是便设置了一个专门梳理海上贸易的衙门?”

“没错,表姐果然聪明,一点就透。”李静娘轻啜了口茶水,将身子向后靠了靠,放松的倚在柔软的座位里,道,“来往的船只多了,牵扯的利益也慢慢增多,彼此间也就产生了矛盾和摩擦,尤其是这些商行背后的几大家族更是数次起了纷争,朝廷不管不行呀。”

再者说了,在大周的版图上做生意,焉有不纳税的道理?

走海运,不也是要在大周的土地上着陆?

所以,船舶司的建立也就顺理成章了。

“唔,那么说来,这海上的贸易规模越来越大了吧?”

王绮芳不是官场上的人,她自然不会关注朝廷是否吃亏。听了李静娘的描述,她第一个反应便是海上商路的繁荣问题。

“这是自然,”李静娘没想到王绮芳的反应如此敏锐,从朝廷的新衙门设立,便第一时间想到了商场上的发展,她暗自点点头,道:“不瞒表姐说,我的德源号也组建了一支船队,我这次去海州,一方面是照顾相公,另一方面也是观察下海上贸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