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边的小伙计见状,忙啐了两口吐沫在手上,握起石磨的把手用力推了起来。

就这样,在围观百姓的注视下,李记的伙计们把金色的颗粒磨成面,再由几个穿着粗布衣衫的娘子将面和好,用手撮成一个个茶盅大的小面团。

在和好的黄色面团里,有的掺了切碎的野菜,有的掺了磨碎的豆子,有的掺了红枣,接着将这些面捏成窝窝头,一个个整齐的摆放在笼屉上。

这时,大铁锅里的水开了,娘子们把笼屉放在锅里,盖上锅盖。

两刻钟后,一股从来没有闻过的甜兮兮的清香伴着大锅里的热气冒了出来,引得围观的百姓忍不住的抽着鼻子,嘶~~这是啥东西,好香呀。

第107章 大获全胜“掌柜的,好了”

二掌柜从主厨的一个娘子手里接过白瓷盘子,盘子里整整齐齐的码着几个热气腾腾的小窝窝头。

“恩,好”

李立忠伸手捻起一个没有掺杂其他东西纯玉米面的窝窝头,噙着笑容,轻轻咬了一口,微眯的眼睛倏地亮了起来,毫不作伪的夸道,“好吃,真香呀”

说实话,方才拿起窝窝头的时候,他心里很是忐忑——这个什么玉米,他从来没有见过,更没有品尝过,所以,他很是怀疑,这东西真能吃?

不过,东家说能吃,那就能吃。他李立忠跟着东家二十多年,还没见东家骗过他,所以,这一次,即使这个东西真有毒,东家让他当众品尝,他也会笑着说好吃的。

只是,实在没有想到,这金黄色的小东西,味道果然鲜美,简直、简直比白面馒头还要好吃。

“噫?这东西真的好吃?”

“李掌柜,这是啥呀?看着也不想小麦磨出的面粉呀。”

“可不,要说这味道真是香,俺们隔着这么老远都能闻到”

围观的众人,先是被这诱人的香味所吸引,接着又亲眼看到李立忠吃完之后满脸满足的样子,心里的馋虫都要被勾了出来,忙纷纷问道。

“呵呵,这个呀,可是正经的好东西,”三两口吃完手里的窝窝头,李立忠接过二掌柜递上来的湿帕子,随意的擦了擦手,然后转头对灶台边的小伙计吩咐道,“你们把窝窝头都取出来,给在场的乡亲们尝尝”

小伙计答应一声,拿着个长长的竹夹子将笼屉里的窝窝头都夹出来放在盘子里,旁边的小伙计端着盘子来到众人面前,请大家免费品尝。

“恩恩,真香”

路人甲吃的是纯玉米面儿的,金黄的小面块儿刚刚丢尽嘴里,一股玉米特有的清香,伴着丝丝甘甜涌上舌端,让他忍不住脱口赞道。

“嘿,别说哈,这野菜如此蒸食味道还真不差”

这位拿的是掺了野菜的菜窝窝,玉米的甜香加上新鲜的野菜,味道也真不差。远比用麦麸子掺上野菜做出了的菜馒头好吃多了,啧,只是不知道这个东西价格几何,若是跟麦麸差不多的价格,他宁肯天天吃。

“恩恩,除了枣子的甜味儿,还有一种从来没有尝过的香味,好吃,确实好东西”

说话的这位品尝的则是顶着几个鲜红枣子的枣窝窝,红枣特有的蜜甜味儿跟玉米的香甜混在一起,就跟点心铺子里的糕点一样好吃,唔唔,这颜色也好看,金灿灿、红艳艳的,拿出来待客倒也不难看呀。

人多窝窝头少,小伙计端着盘子让了一圈,前头的还算运气,能吃到整个的,后面的只能两三个人分着吃。本来这窝窝头捏的就小,再三分两分的,匀到每个人口里也就一小口。

而人就是奇怪,越是吃不到吃不够的越想吃。

待众人将嘴里的东西咽尽后,便开始七嘴八舌的问着:

“李掌柜,您就别卖关子啦,这是啥东西呀?”

“是呀,这么好吃的东西叫啥,你们粮店卖吗?”

“对呀对呀,就这么一小口,俺都没品出啥滋味,想买些回去好好尝尝。”

“啥价呀?”

李立忠看到众人满意的样子,便知道东家的计策又成功了。他嘴角高高上扬着,双手抬起来往下压了压,道,“诸位请静一静,静一静哈”

众人见李立忠终于开口了,渐渐收住了声音,一时间,街面上安静下来。

“呵呵,这个窝窝头好不好吃?”

“好吃”

“好吃就好呀,不瞒大家说,这个东西叫玉米,是皇上钦封的忠义夫人王七娘王夫人从海外找到的。要说这玉米呀,真真是好东西,不但能磨成粉做成玉米,还能煮着吃、炒着吃,更能炖菜吃…”

“李掌柜,你就别啰嗦啦,就说,这玉、玉米,你们李记卖不卖,是个啥价呀?”

人群中有性子急的,打断李立忠的话问道。

“呵呵,当然卖,而且王夫人的海岛上种了上百亩的玉米,大家只要喜欢,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被人如此无礼的打断话头,李立忠一点都不生气,反而笑得更开心,道,“至于价格嘛,原本,像这等好东西就是卖每斗五十文也不为过。只是,俺们东家说了,咱们青州今年夏天粮食短缺,即使发财,也能靠着粮食发财,这玉米呀,每斗只要十文钱”

“啥?十文?”

众人楞了下,原本在他们看来,这个叫什么玉米的粮食,味道比小麦都好,价格肯定比小麦贵呀。

要知道,今年的小麦价格,就是在没有涨钱之前,也是要每斗二十多文。

这玉米,如此新鲜的好东西,竟然只要十文钱,简直太便宜了。

李立忠的话刚落,就有那心思快的,冲上前喊着,“我、我要五斗,赶紧给我称玉米呀”

“哎呀,对对,我、我也要三斗。这么好吃又这么便宜,不买都是傻子”

“我也要”

几乎是刹那间,围观的众人呼啦一声冲了上来,将李记的售粮窗口围了个水泄不通。

“卖,玉米咱们有得是,不拘多少,敞开了卖”

李立忠见自己的目的终于达到,大手一挥,吩咐道。

“好嘞,卖玉米咯”

伙计们收拾了街上的东西,撤回店里,抬出一麻袋又一麻袋的玉米,正式销售。

李立忠看到众人争相购买的样子,心里的大石头终于落了下来,他故意看了看对面,毫无意外的看到郑三阳脸色惨白的样子,冷冷一笑,道:“这青州,不是哪个人的青州;这粮价,也不是哪个人能说了算的。”

“…”

郑三阳阴沉着脸,牙齿咬得咯咯只想,看着对面拥挤的人群,心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难道,他们郑家这次真的要输?

这个念头刚刚涌上心头,郑三阳便苦涩的笑了笑,其实他自己此刻也很清楚,事情发展到今天,是赢是输已经不是他所能掌控的。

目前,他能做的,便是怎么样减少郑家在这次赌‘买树梢’的豪赌中的各种损失。

长长的叹了口气,他颓然的跌坐在椅子上,招手叫来掌柜的,道:“你上次说,有个远房表侄女想大批的购进粮食,是吗?”

“没错,她的夫家在北方开了好几个粮栈,因为今年北方粮食歉收,那边市场上粮食短缺,粮价也一路飙升。我那个表侄女想购进些粮食,大赚一把。”

郑掌柜听了郑三阳的话,连忙垂手恭敬的说道。

“哦?你那个表侄女的夫家什么来历?生意做的大不大?会不会拖欠咱们的货款?”

现在他继续资金,而库房里堆积如山的粮食,便是唯一能换回大笔银子的东西。

反正这次粮食会战他们输定了,那他就要提前做好准备,将所有的损失降至最低。

“恩,她的夫家应该没有问题,是京城的一个粮商,但不是儒商。”郑掌柜跟着郑三阳多年,自然知道他的规矩。

郑三阳做生意有个习惯,他不喜欢跟儒商打交道。或许是自己本身就是儒商吧,在普通商人面前作威作福的习惯了,若碰到等级比他高的儒商,还要他低三下四的给人家当孙子…郑三阳自信自己做不来,所以,他干脆就不和儒商做生意,哪怕等级比他低的儒商。

“另外,前些日子收购乌掌柜的粮商,便是我那位表侄女。收到粮食后,她们很满意,说是像这样的新粮,她们有多少要多少”

“好,我知道了,”

郑三阳此刻管自己的生意还管不过来,对小舅子也就不怎么上心。听了这话,也只是无所谓的点点头,“这样,你去清理一下库房,留下够咱们销售一年的粮食,其他的都卖给你表侄女吧。”

“是,东家”

郑掌柜见东家神色不对,也不敢深劝,躬身施了一礼后,便带着账房去了粮库。

正如郑三阳所预料的那般,李家推出玉米后,青州和海城的粮食市场便被李家牢牢的掌控在手里。

这时,钱家再度出面,紧跟李记之后,也大肆推广起玉米来。

这样一来,僵持近半个月的粮食会战已经出现了一面倒的格局。

其他的小粮商,见两大巨头之一的郑家都认了栽,为了减少自己的损失,也连忙将手里的粮食抛售出去。

二十五文,二十二文,十七文,十五文…

“呼,终于把粮价压到去年同期的十三文,这场会战咱们李家赢啦”

在郑三阳和李昌叔的赌局里,最大的一项便是今年的粮价究竟会不会上涨。李昌叔赌的是今年的粮价不会超过去年,而郑三阳则持相反态度。

如今结果出来了,在李家的全力出击下,青州和海城两地的粮价终于回落到十三文。

听完下头掌柜的回禀,李昌叔终于松了口气,这场险些将李家拖入泥潭的粮食会战,最终以李家的完胜而告终,经此一役,他们李家在海城乃至整个齐地的儒商地位,将无人可以撼动

第108章 报应不爽京城,赵府。

郑姨娘最近的心情非常好。

两个月前,她费尽心思讨好赵太太仍是没有登上二少奶奶的宝座,反而让那个处处被自己压在下面的苏姨娘得了好,占去了二少爷嫡妻的位置。

但是,她并不气馁,因为她终于找到了更适合自己的路,也找到了未来的奋斗目标。

那便是与其当一个名分上的二少奶奶,还不如做二少爷的实际的妻子,以及赵家二房真正的女主人。

什么叫名份上的二少奶奶?

郑姨娘可没有忘了,想当初,前任二少奶奶王绮芳是怎么样被个小妾挟制,处处看苏姨娘的眼色过日子的故事。

更没有忘了,苏姨娘刚刚登上二少奶奶的宝座后,苏驸马便出了事,那时赵家对苏姨娘的态度,以及赵天青对苏姨娘的冷淡。

两任二少奶奶的教训告诉了郑姨娘一件事,那便是在赵家,名份什么的都是虚的,都像天边的云朵说散就散。只有靠自己的能力帮上赵家,让赵家觉得你有用,那才是最实在的。

想明白了这一点,郑姨娘便收起了自己的锋芒,也暗自吩咐嬷嬷和奶哥哥他们都谨慎些,平时不要想着如何张狂,而是放低心态,多结交几个用得上的人才。

奶哥哥也确是个能干,不枉她千里迢迢的把他从老家弄来。

郑姨娘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他就悄悄的网罗了不少人。

比如说这次在收购粮食的事情上,立下汗马功劳的李怀恩,就是奶哥哥帮她找来的人才。

她还记得当时奶哥哥介绍她时的情形,“…唉,据说那个李怀恩原是王夫人的母亲留给她的外事掌柜,李掌柜人很能干,十几年的功夫,便把那几个铺子打理得红红火火,只可惜王夫人心胸狭隘容不得人,不但罢了李掌柜的职,还没收了人家苦心经营的私产——”

“这么说来,那个李什么恩是王绮芳的仇人咯?”

听奶哥哥啰啰嗦嗦的说了半天,郑姨娘只抓住了这么一个重点。

“那是自然,三娘子,您想呀,人家本来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王绮芳一个命令就把人家打回了原形,让人家一家子十几年的心血化为乌有,这事儿搁谁身上谁不记恨?”

郑姨娘的奶哥哥叫李文,年纪二十六七岁,长得倒也相貌堂堂,就是眼神有些闪躲,看起来有些上不得台面。

“不行,你还得多观察观察,咱们用人讲究宁缺毋滥,我宁肯手里的人少些,也绝不要那些两面三刀的背主之人。”

郑姨娘的性子一向谨慎,想当初,她设计谋害了苏姨娘的腹中胎儿,整件事做下来滴水不漏,让人半点错处都找不到。

如今收揽心腹之人,事关她未来的前程和在赵家的地位,她就更不敢马虎。

“好,我回去多查访查访,看看这个李怀恩是不是跟王绮芳真的有过节。”

李文跟着郑姨娘的时间不短,自然知道这位主子的秉性,听了她的话,倒也没有什么异议,直接点头应道。

不过还别说,李文虽然心思有些活泛,但对郑姨娘还是非常忠心,对她吩咐的事,也尽心尽力的去办。

经过一番调查,李文甚至找到了当初裁定李怀恩将李记杂化赔给王绮芳的坊正和武侯。

听了两位证人的言论,李文得到了最终答案,忙跑来赵府见郑姨娘,“…坊正跟武侯都说了,王绮芳确实收走了李怀恩的绝大多数的家当,李怀恩的娘子更曾经多次四处抱怨,说王绮芳待人刻薄,强抢了他们的家产呢。哦,还有,王绮芳在平安坊的那套宅院,原本就是李怀恩买了来准备给儿子成亲用的,没想到也被王绮芳霸占了去…”

“恩,这样说来,李怀恩完全有理由记恨王绮芳呀。行,这个人你先结交着,顺便再观察观察他有没有投靠其他的人,若是没有的话,再深交不迟。”

京城的水太深了,不小心不行呀。能在京城混十几年不倒,这个李怀恩要么是个非常有能力的,要么就是有背景靠山的。

郑姨娘有命,李文自然乖乖听话,继续观察李怀恩去了。

之后,郑姨娘因为想着其他的事,便把李怀恩放到了脑后,直到听赵天青抱怨收不到粮食,赵家的粮栈被人挤兑,这才猛然间想起李文曾经提过,李怀恩是做粮食生意的,便在赵天青面前提了提。

也许是被逼得太急了,赵天青一听郑姨娘这里有熟人,也不管真伪,一叠声的叫她把人请来。

见到赵天青如此猴急的模样,郑姨娘明白,她一直追求的机会终于来了,赵家的生意遇到了**烦,如果她能在这件事上体现她的能力跟价值,那么日后她在赵家便有了地位。

机会来了,以郑姨娘的精明,自然要牢牢的抓住。

于是,她连忙找了李文来,约了李怀恩好生谈了谈,知道他能弄到大批的粮食后,这才将李怀恩引荐给了赵天青。

接下来的事,发展的更加顺利。

赵天青跟李怀恩谈过之后,便付了一小部分的定金,让他先运两千石粮食来。

七八天后,李怀恩果然运了大批的粮食来,赵天青得到消息后,亲自带了赵记粮栈的掌柜去粮库验货。

经过一一查验,李怀恩运来的粮食果然都是今年的新粮。

“不错,真是不错呀,整个北方受旱灾的影响而导致粮食歉收,没想到李掌柜还能弄来这么好的粮食。”

赵天青看着伙计们把粮食搬进自家粮仓,满意的直点头。

“呵呵,哪里哪里,这都是小的从青州乌家高价收来的粮食,那乌老板本来要把粮食卖给海城的李老爷,可一听小的说您这里也需要粮食,便婉拒了李家,将粮食运了来,小的只是当了个运输工罢了。”

李怀恩被赵天青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忙揉着鼻翼解释道。

“青州乌家?恩,我记得青州有个姓郑的儒商,也做粮食生意,不知这个乌家跟郑家是什么关系?”

赵天青作为儒商业协会会长的儿子,对会里的绝大多数儒商还是听说过。尤其是天、地、玄字号的儒商,因为数量较少,基本上他都能认得过来。

至于李怀恩提到的海城李家,赵天青则自动屏蔽掉了。

“哎呀,二少爷果然见多识广呀,连郑老板都听说过,”李怀恩听了赵天青的话,有些夸张的拍着手,无比敬佩的看着他,道,“这乌老板是郑老板的妻弟,两家因为关系密切,同做粮食生意,于是郑老板便把自家的儒商资格优先授权给了乌老板。可以说,乌老板也是儒商业协会的人呀。”

“哦~~我明白了”

赵天青恍然,原来如此呀,这姓乌的分明就是想借粮食的事跟他们赵家攀关系呀。难怪肯用低于市价两成的价格,把这么好的粮食转卖给他。

有了这种想法,赵天青对乌家或者说乌家借由李怀恩运来的粮食格外的放心——开玩笑,在大周,想坑他们赵家的商人还没有出世呢

因此,李怀恩运来的第二批和第三批粮食,赵天青都只是象征性的派了个小管事去查验,自己根本就没有再去。

前后三次,整整从李怀恩那里收来了一万石的粮食,不但能成功瓦解某些人想借粮食挤兑赵记粮栈的阴谋,还为粮栈筹来了大批新粮,省了好大一笔银子咧。

这笔买卖做得分外顺心,让赵天青心情大好,连带着看引荐李怀恩的郑姨娘也顺眼了几分。

后来,赵永年听说了这件事,也非常高兴,甚至当着赵太太的面夸郑姨娘这个儿媳纳得好。

儿媳?

赵家的一家之主把她当正经儿媳看待?

世上还有比这更好的评价吗?

事后郑姨娘听说了这话,简直高兴坏了,更是下定决心,日后把目光放得长远些,不在内宅里争长短,而要往外发展,争取成为赵天青生意上的左右手。

到那时,她生了儿子,再把儿子调教好,让儿子顺顺利利的跟着赵天青身边某个好前程,她即使不是名义上的二少奶奶又如何?

郑姨娘正美美的想着未来的好日子,忽然门外传来“嘭”的一声闷响,随后一脸铁青的赵二少爷走了进来。

“二少爷,谁得罪您了,瞧您生气的样子”

郑姨娘楞了下,随即扯出一抹浅浅的笑,走到赵天青跟前,温柔的说道。

“哼,谁得罪我,还不是那个该死的李怀恩”

赵天青一把拍开郑姨娘的手,忍着暴怒低吼道。

“怎么,李怀恩他做了什么错事?”

郑姨娘心里一惊,经过收购粮食一事,她早已把李怀恩当成了心腹,而赵天青也知道李怀恩是她的人,若李怀恩犯了什么事,肯定会算到她头上呀。

“他娘的,骗人都骗到赵家来了,他们吃了熊心豹子胆吗?”

赵天青估计是被气狠了,一会儿骂骂咧咧的说李怀恩居心叵测,一会儿又说乌家郑家合伙欺骗赵家。

郑姨娘提心吊胆的听了好半天,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

她咬着下唇沉思良久,最后咬牙切齿的说,“二少爷说的没错,这件事首恶就是乌家,他明明知道这些粮食是卖给咱们赵家的,却还敢制假贩假,眼里根本就没有把儒商业协会的会规放在眼里,更没有把赵家放在眼里呀”

第109章 倩娘复仇“还有,李怀恩也有错,既然是给二少爷办事,那就应当多尽些心,哪能连查验都不查验,就轻信了那乌家呢?如今犯下这等大错,真是太对不起妾身的信任,以及二少爷的重视了。”

不得不说,郑姨娘这话还是比较有水平的,短短三两句话,既责骂了办错事的李怀恩,又将此次事件的责任划分了个清楚。

首先,她是李怀恩的介绍人,眼下他出了事,她郑姨娘不可能躲到一边一声不吭。而应该主动承认错误,以争取事情的主动权。

其次,认错是要认,但以什么方式认错,则直接关系到如何界定自己在这件事的位置。通过刚才的几句话,她以责怪自家人的口吻骂了评定了李怀恩的错误,其实也是把李怀恩摘了出来,并将他的错误定性为办事不仔细、态度有问题,而不是性质严重的敌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