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火烧粮仓几乎是同一天,县城另一头的钱记粮铺也打开关了好几天的大门,摆出大批的粮食开始售粮。

只是每种粮食的价格要比李记贵上两文钱。

对于这一点,倒也不难理解。

本来嘛,人家钱家肯帮着李记一起平抑青州的粮价,本身就是看在曾经合作棉花种植园的关系,以及王绮芳王夫人的情面上。

如果不是王夫人顶着忠义夫人的名号,如果不是王绮芳是天字九号儒商,钱老爷未必肯帮忙咧。

毕竟,在钱家,当家作主的不是钱二少爷,也不是二少奶奶,而是素来功利的钱老爷

不过,虽然他们帮忙的力度不是很大,但也起到了相当可观的作用。

要知道,青州是钱家的大本营,钱家在这里经营了上百年,别说是暴发户郑家不敢招惹,就是历任青州府老爷也要给几分面子呀。

可以说,钱家这一参加进来,会战格局立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整个青州市场的粮价,顿时被一把拉了下来,从今天上午每斗七十二文的天价,一下子回落到涨价前的价格,每斗粮食三十文。

与此同时,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海城。

与青州不同,海城是李家的大本营,所以,王绮芳运到这里的粮食比青州的要多、要快,压下来的粮价更低,只有二十六文。

“不够,不够,还要继续降价”

李昌叔听了下人的回禀后,长长的舒了口气,随即又摇摇头,“明天的价格还要降,必须把粮价压到最低。”

虽然这场粮食会战,他们输掉了前半场,但有王绮芳的强势加入,后半场他们李家赢定了。

“恩,老爷放心,我明白。”

李茂祥点点头连声答应老爹的话,接着,他仿佛想到了什么,颇为感慨的笑着说,“哎呀,这次多亏了表妹,若不是她一时兴起买了石三少爷的海岛,她也得不到石三少爷藏匿的粮食,一下子白得了这么多粮食,真是幸运。如果不是有了这些粮食,咱们李家也不会这么快就转败为赢呀。”

啧啧,他真是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位表妹了,她的运气也太好了吧?

呵呵,幸好这个消息只是他们这些亲近的亲戚听说了,倘或流传出去,被石三少奶奶知道了,还不定怎么后悔吐血呢。

“恩,这次七娘确是帮了咱们的大忙”

李昌叔捋着胡须,轻声应和道。

只是心里,却不以为然,运气好?不一定吧,七娘这一路走来顺风顺水,绝不是一个‘运气好’可以解释的。

一定有其他的原因

第二天,青州的百姓们还想着昨天李记的掌柜说的话,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大早的便来到李记粮铺门前确定真伪。

不多会儿的功夫,李记的门前便聚集了上百人。

以至于,李记的小伙计卸下门板后,被门前熙熙攘攘的人群吓了一跳。

排队的百姓们,可不管自己的行为有没有吓到人,见李记的大门终于开了,忙挤上前,急乎乎的问道,“小哥儿,今天粮价多少?”

“厄,粮价?”小伙计被吓得不轻,听了对方的话,呆呆的重复了一遍后,这才回过神儿来,道,“昨儿我们掌柜的不是说了嘛,今天普通稻米每斗二十五文”

“呀,真是二十五文呀,天,早知道昨儿就不买这么多了”

“可不是,我昨天足足买了四斗稻米呢,够我们一家子一个月的嚼用”

“哎呀,别废话啦,既然粮食降了价,咱们就赶紧买吧,谁知道明天又是什么价?”

听了小伙计的报价后,人群里发出一阵又一阵的议论声。

不过,大家还是被前些日子飞速上涨的粮价吓到了,见粮食终于落了价,也不敢抱有还会降价的幻想,赶忙凑上前来购买。

这边,李记的伙计们已经摆开了售粮的家伙,后面仓房的伙计也把一包包的麻袋搬了过来。

排好队的百姓们见了,连忙举着铜钱,扬着面袋子,争相抢购。

一时间,李记的门前称量的吆喝声、百姓们的叫嚷声汇成一片,热热闹闹的羡煞周围其他的店铺。

尤其是对面的郑记,门口那块写着粮价的牌子早就被摘了下来,售粮的窗口也全都打开,小伙计们守着成堆的粮食严阵以待。

只是,门前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没有半个买粮食的人。

大堂里,郑三阳阴着脸站在门口,两只眼睛闪着灼灼的光,死死的盯着对门。

“东家,昨儿小的算过了,他们至少卖了三百石粮食。”

郑掌柜此刻也没有了昨天的张狂,垂手躬身站在郑三阳身边,小声的说道。

“三百石?你只算了李记的,除了李记,昨天钱记也卖粮了,而且钱家的粮铺比李家的多,他们至少买了五六百石。”

提起钱家这个墙头草,郑三阳就恨得牙痒痒。

早在会战开始前,他就专门拜访了钱家的老爷子。头前说的好好的,这次郑、李两家的会战,他们钱家保持中立,谁也不帮。

可是没想到呀没想到,这才几天呢,钱家就变了卦,大张旗鼓的帮着李家平抑粮价。

天杀的,若没有钱家帮忙,李家绝不会这么快就扭转了局面。

“那,东家,咱们怎么办,这粮食?”

连着两天了,一粒粮食都没有卖出去,若还死撑着天价,恐怕他们的粮食就要烂到仓库里了。

“既然没有人来买粮食,那就先关门吧。”

拧着眉头想了许久,郑三阳摆摆手道。

“关门?厄,是,小的遵命”

郑掌柜一愣,刚要张口说话,抬眼看到郑三阳的脸色分**鸷,吓得他连忙把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连连点头答应道。

“另外,把那几个小混混叫来,我有事吩咐他们”

哼,你们以为这样就能打败我郑三阳吗?等着瞧吧,我让你们都记着,敢跟我郑家做对,将是什么下场

郑三阳眼里闪着狂热的光,心里暗自发狠道。

“是,老爷”

郑掌柜跟了郑三阳好几年,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老爷如此冷酷的一面,虽然不知道老爷叫那些小混混来干什么,但铁定不是什么好事。

傍晚,几个鬼鬼祟祟的黑影,趁着夜色摸到了码头上。

“老大,咱们真、真要这么做?”

一个黑瘦的身影,手里抱着个坛子,看了看静寂的四周,有些胆怯的问道。

“当然要做,郑老爷说了,咱们做成这件事后,他就给咱们每人一百两银子。一百两呀,你知道那是多少钱?恩?够咱们吃喝玩乐一辈子都有富余。”

说话的是个身材高大的影子,他用力擦了擦流出来的鼻涕,带着几分兴奋道。

“可、可咱们这是犯法呀,若是被差老爷们抓住了,要被杀头的”

黑瘦小子听到有一百两银子报酬的时候,双眼也是一亮,但很快的,他又想到了自己这么做很有可能被抓。

呜呜,再多的钱,也要有命去花不是?

“呸咱们这些年办的祸事还少?哪项拿出来都够坐牢的。等咱们把这趟活儿做完了,拿了赏银,咱们就离开青州,哦,不,离开齐地,到那时,就算有人知道是咱们干的,他们又能把咱们怎么样?”

高大个儿的心思还是比较缜密,他接这趟活的时候,就想好了退路。

不过,现在最重要的是,先把事儿办好。

冷眼瞧了瞧哆哆嗦嗦的黑瘦小子,高大个儿不悦的问道,“怎么,你怕了?恩?”

黑瘦小子听了那个拖长音的‘恩’字,顿时吓得激灵灵打了个寒战,娘的,他怎么忘了,老大平常最恨软骨头的胆小鬼,若是被老大厌恶了,还不等差老爷找来,他就被自家老大收拾了。

想到这里,他忙摇头,“不、不怕,老大,您说吧,咱们怎么干”

“这才像跟我混的人嘛,你来,”高大个儿冲着黑手小子勾了勾手指,两个小脑袋凑在了一块儿,嘀咕了好一阵子才分开。

一刻钟后,黑瘦小子在老大的引领下,抱着坛子来到码头的临时库房,左右看了无人后,这才蹲在墙根下,等着老大的消息。

又过了一刻钟,高大个儿气喘吁吁的跑了来,小声吩咐道,“没错,就是这儿,赶紧倒油吧”

黑瘦小子答应一声,拔开坛子上的塞子,弓着身子小心翼翼的将坛子里的油顺着墙根倒了一遍。

高大个儿则守在角落里,仔细盯着门前守夜的仓库小工,那小工靠着门口睡得正熟,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仓库来了小贼。

“老大,都弄好了”

一会儿后,黑瘦小子抱着空坛子跑了回来,一同蹲在高大个儿身边,小声禀报道。

“好”

高大个儿从怀里掏了掏,摸出火折子,“嚓~~”

一声轻微的响声后,火星迸起,他用力将火折子丢尽倒了猪油的墙根儿,只见“轰”的一下子,偌大一个仓库顿时陷入熊熊大火之中。

次日同时,一个消息像炸弹一样扔进了刚刚趋于平静的县城——

“大事不好啦,李记存放在码头的粮食被人烧啦咱们青州又没有粮食啦。”

第106章借势出击

“功大莫过救驾,计毒莫过绝粮。火烧粮仓,郑三阳——”好大的气魄,好狠的心呀,王绮芳瞧了瞧在座诸位的脸色,很有眼力见儿的将后半句咽了回去,改口道,“郑三阳估计没有其他办法,准备狗急跳墙了。”

“不是准备,而是已经做了”

李昌叔深深的叹了口气,眼底闪着不容错认的心疼——真他令堂的,足足近两千石粮食呀,换成银子也是不少的一笔,就这么被郑家一把火烧了,太可惜了。

“是呀,这郑家也太毒了,竟然想出火烧咱们粮食的毒计,”李茂祥毕竟年轻,一想到对手的卑鄙行径,气得脸色铁青,咬牙切齿道,“咱们不能就这么算了,老爷,表妹,咱们报官吧,让官府好好查查郑家。”

“报官又能如何?郑家既然敢这么干,肯定想好了对策,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官府若去查,郑三阳便会抛出几个小喽啰当替罪羊,至于想动他,你连想都不要想。”

李昌叔摇摇头,对官府并不抱任何希望。

“呵呵,三舅说的没错,不过,表哥的话也有道理,依七娘看,这官肯定要报的。”

虽然在王绮芳看来,被烧掉的粮食不值什么,但对于饥荒年景下的当下,郑三阳为了打击对手,居然丧心病狂的将好端端的粮食烧掉…难道他不知道吗,别说成山的两千石粮食,就是哪怕只有一小把粮食,就能救人一条性命呢。

换句话说,郑三阳烧的不是粮食,而是人命

只是,正如三舅说的那样,现在她还不能把郑三阳怎么样,但因果循环报应不爽,人在做天在看,早晚有一天,郑三阳会为他的阴狠付出代价。

“唉,报官也好,不报官也罢,这些都是后话。咱们目前关注的是,如何应对青州新一轮的恐慌”

李昌叔微微抬手,打断王绮芳的话,揉了揉眉心,有些疲惫的说道。

本来,因为王绮芳的加入,李家已经扭转了战局,占据了有力地位。如今一场大火,将前面的努力焚烧殆尽。

青州,又恢复到两天前的样子,甚至比那时更糟。

因为,郑家借昨儿关门的理由,今天也没有开张,而钱家呢,继续发挥墙头草的特性,见后续的粮食被烧了,也顺势关了粮店。

至于其他的小粮铺,亲眼见识了李家的低价售粮后,原以为自己好容易囤积下来的粮食会跌价,个个愁眉苦脸的准备卖粮,没想到一夜之间形势有发生了逆转,青州无粮了。

这样一来,这些小粮商简直喜出望外呀,纷纷守着粮食,继续坐等粮食涨钱。

整个青州,不管大小粮栈全都关了门,街面上除了李记还有少量的粮食卖之外,竟没有一家粮店开张营业。

“是呀,表妹这次运来的粮食,本来刚够青州、海城两地平抑市场用,现在青州的粮食烧了,海城也不能调粮过去,青州的局面再次陷入僵局,这个问题是有些棘手”

李茂祥也挠了挠后脑勺,有些无奈的说道。

“呵呵,三舅,表哥,解决这个困境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王绮芳见他们父子两个愁眉苦脸的样子,微微一笑,忙劝慰道,“七娘有个办法,只是不知妥不妥当。”

“恩?什么办法?现在已经到了会展的关键时刻,若是从外地运粮的话,时间赶不及呀。”

李昌叔听到王绮芳的话,双眼一亮,随即想到什么似的,又带着几分失落的说。

唉,唯一的办法,估计也就是等外地的粮食了,可那就错过了最佳的时机,李家很可能会落败呀。

“不是,这次在石三奶奶卖给我的岛上,我发现了大批的粮食。除了这些稻米、高粱、小麦外,还有许多‘黄金米’。”

王绮芳早就想把玉米推出来,只是,人们对玉米的认知很少,若没有合适的时机推广,即使她想让人种,人家也不会理她。

而现在,码头仓库的粮食被意外焚毁,青州再次陷入粮食的恐慌中,这时推出玉米,再巧加引导的话,想必能把玉米推广开来。

“‘黄金米’?就是你给咱们尝的玉米棒子?”

李昌叔闻言一怔,紧接着想到外甥女来到海城后,第一顿饭便让厨房的人做了个水煮玉米,唔,那个玉米吃着倒也鲜美,可、可不过是个零食小吃,能当饭吃?

“没错,这‘黄金米’,哦,也就是我说的玉米棒子,可是好东西,我听跟着石三少爷的昆仑奴说过,这玉米既能当菜吃,也能当粮食吃,最是经济不过的作物。”

王绮芳觉得什么‘黄金米’拗口,还是以原名称呼它。

至于玉米的做法,她也很光棍,干脆推到了早就失踪的石三少爷身上。

反正他都死了,也不会挑出来反驳。而三舅也不会为了这些小事,屈尊降贵的去问昆仑奴。

所以,她说玉米的吃法是石三少爷发明的,那便是石三少爷发明的。

火灾后的第三天,青州的粮食市场上还是一片寂静,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似乎都在等,等着李家的应对。

“嘿嘿,这次看李家怎么办?他若是再运来粮食,我就服了他李昌叔”

郑三阳再次亲临第一线,隔着关闭的门板的缝隙,他得意洋洋的看着对面。

“噫?东家,李家又开门了,难道他们还有余量?”

那日运进李家仓库的粮食撑死了也就三五百石,如今卖了两天,也该卖完了呀。

“哼,不过是咬牙死撑着罢了。”

郑三阳不屑的摆摆手,一屁股坐在大堂里,沉思了片刻,吩咐道,“去,招呼伙计们把店门打开,咱们也卖粮。每斗二十文”

这两天的百姓们都在观望,买粮食的并不多,所以他要给粮食市场加把火。

“二十文?东家,咱们要降价?”

郑掌柜一时不懂郑三阳的意图,呆愣愣的问道。

“没错,降价”不是有句话叫以退为进吗,左右青州的粮价是他郑某人说了算,今天降下去,明天他还要涨回来。而那时,想必对门已经没有什么余粮了吧。

“是是,小的这就吩咐下去”

郑掌柜见郑三阳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便知道自家老爷已经有了对策,忙应声退下去办事。

不一会儿,前来看热闹的百姓突然发现,关门好几天的郑记开门了,而且还挂出了‘今日粮价,每斗二十文’的牌子。

“天呀,我、我没看错吧,郑记也降价了?这、这是咋回事?”

围观的百姓揉了揉眼睛,不置信的喊道。

“哼,他这是逼咱们一起降价呀”

李立忠抄手站在门口看了看,当他看清对门的粮价后,稍加思索便明白了郑三阳的险恶用心。

“掌柜的,那咱们怎么办?也降价吗?”

二掌柜也看到了对门的粮价,精神一振,建议道。

东家本来就是要把青州的粮价降到最低,如今,作为对手的郑记也降了价,他们是不是趁势追击?

趁势追击?他要是有粮食,他肯定趁势追击。

李立忠无奈的摇摇头,唉,做生意不是赌气,更不能随心而欲,想到东家的飞鸽传书,他抬了抬手,指挥道,“别管他们了,先把石磨和蒸炉都搬出去,然后再让有家室的伙计把家里的叫来,咱们忙咱们自己的。”

“是,小的这就去”

二掌柜见李立忠说的严肃,忙答应一声下去准备。

“哎哎,你们看,李记的伙计也出来了”

“噫?他们这是干啥?怎么把石磨也抬了出来,难不成想当街磨粮食卖?”

“是呀,李家难不成被气糊涂了,故意弄个空磨来恶心郑家”

围观的百姓们,见李记的伙计们进进出出忙活了好一阵子,不但在门口摆了个磨粮食的石磨,还支起了一抱粗的火炉子,交头接耳的议论纷纷。

郑三阳也被对门的举动弄糊涂了,站在门口好奇的张望着。他身后的伙计们,更是窃窃的私语着,谈论的内容跟外头的百姓差不多。

面对众人的疑惑,李记的人并没有解释,而是继续闷头干着。

只见他们从店里搬出一个满满的麻袋,当众解开后,露出一粒粒金黄色的颗粒。

二管家亲自上阵,用葫芦瓢舀了一些颗粒,倒在石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