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鸿兄,近来京中有件新鲜事,兄可曾听说过?”虞县令手拿一只双花并开莲瓣纹定窑茶杯,慢悠悠问道。

作者有话要说:明晚才能讲到政治形势啊

第10章

谢四爷微笑摇头。京城是天子脚下,达官贵人、富商豪客、能人异士云集,形形色、色的新鲜事多了去,谁知道虞县令要说的是哪一件。

虞县令见谢四爷茫然无知,哈哈一笑,“晚鸿兄,自从去年初冬之季慈圣太后驾崩,魏国公府在京城可是声势日隆。”魏国公府,是徐皇后的娘家。

有慈圣太后在,徐皇后虽然总摄六宫,究竟她不是后宫大内第一人,事事要听命于太后。慈圣太后驾崩,徐皇后真真正正成了六宫之主,娘家魏国公府自然也跟着威风起来了。

这,是人之常情吧?谢四爷神态自若,“魏国公府开国元勋,世人敬仰。”既是世袭罔替的国公府,又是后族外戚,自然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那也没什么。

虞县令摇头叹道:“太祖皇帝开国之初,有两项禁令是极好的:一是禁止后宫干政,一是禁止寺人干政。若有违者,轻则训诫,重则处以极刑。可惜,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寺人是不必说了,早已在皇城内外呼风唤雨,更有司礼监和内阁首辅对柄机要,其掌印太监位高权重,被称为“内相”。先帝在位曾设“矿监税使”,广为人所诟病,矿监税使皆为寺人。

后宫原本倒还平静。历代后妃大多是低品级小官吏之女,甚至是清白平民之女,是以外戚后族只享有爵位虚衔,并不领实差。后妃没有娘家做靠山,也只能在后宫中安分守已渡日。

自从泰始三年,魏国公府嫡长女以“元后之礼”被迎入宫中,后宫也是暗涛汹涌。徐皇后先是生下安庆公主,继而生下九皇子,皇帝有了嫡子嫡女,少不了一再赏封徐家。

魏国公徐士恒已是五十多岁高龄,性子又一向绵软恬淡,极少出门会客,一向是不惹事的。惟有独生子徐朗,徐皇后唯一的亲弟弟,性情与乃父大不相同,竟是个无恶不作的。

徐朗本来是公侯人家再普通不过的一名子弟。他出生时,魏国公府已是人才淍零日薄西山,可他从小也是锦衣玉食长大的。受过良好教育,做人做事中规中矩,没什么大本事,也没什么坏心眼儿。

亲姐姐做了皇后,围在徐朗四周献媚的人越来越多,渐渐的徐朗学会了张扬跋扈,鱼肉乡里。徐士恒是个不管事的,国公夫人溺爱,徐皇后本是深明大义的女子,可是徐家只有徐朗一个命根子,训斥归训斥,责怪归责怪,哪能只下得去狠手管教,是以徐朗一天比一天嚣张。

欺男霸女等不法之事,徐朗做的多了。最令人不耻的是,他偏爱幼女,喜欢十二三岁未及笄的小姑娘,一开始是重金索取、诱取,后来渐渐强夺。

“徐世子运气不好。”虞县令笑的很畅快,“上月他在挹翠楼强抢一个卖唱的小女孩儿,遇到对头了!”那卖唱的小女孩十分伶俐不怕人的,一边挣扎喝骂一边大声呼救,结果真遇上了侠肝义胆之人。

东昌侯沈迈闲来无事在此饮酒,义愤填膺之下,这位前盗匪出手了:不只把小姑娘救下,还把徐朗打了个半死。“你丫往后还敢胡作非为,老子一剑软下你的狗头!”半点没留客气。

“盗亦有道!”虞县令讲至此,击节叹息。谢四爷笑笑,没接话。这就是京城的新鲜事?说来平平无奇。哪朝哪代没有仗势欺人的皇亲国戚,害怕他、躲着他走的大有人在,可生性高傲不畏强权的人自然也有,撞上了,是他倒霉罢了。

强抢幼女,无视王法,这事是他理亏在先,白挨一顿打罢了,难不成还有脸告状去?即便他告了,他那皇帝姐夫也未必理会。

“这事果然新鲜有趣。”谢四爷笑道。

虞县令终于能在谢四爷面前得意一回了,“这有什么新鲜的!新鲜的在后头呢。这徐朗已是被酒色淘空身子的人,受了这场惊吓,挨了这顿打,两天之后竟然一命呜乎!”

出了人命?谢四爷心神一凛。若只是打伤,拼着被皇帝斥责、罚俸、甚至削爵,究竟性命总是无碍的。可徐朗死了,人命关天,这颇有几分侠义心肠的东昌侯,怕是大祸临头了。皇后的亲弟弟,皇子的嫡亲舅舅,哪能白死。

结果如何了?谢四爷心怦怦直跳。他亲手为虞县令斟满茶盏,凝神倾听。

虞县令大为得意,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徐家自然不能善罢干休,到顺天府报案,到宫中鸣冤。徐皇后痛心胞弟惨死,素服至勤政殿,长跪不起,恳请皇上缉拿凶手归案。”

虞县令讲的口干,将杯盏中茶水一饮而尽,谢四爷体贴的续上新茶。

“这可不新鲜事来了么?”虞县令拍拍大腿,“徐皇后正在哭请皇上‘禀公执法,为弟报仇’,那厢东昌侯世子也要觐见皇上!”

谢四爷看虞县令的神情,便知他说到了要紧地方,忙又续上了一杯热茶递给他。

虞县令眉开眼笑谢过,“晚鸿兄可听说过东昌侯世子?他可不姓沈,姓张,名雱,是东昌侯义子,任中军都督府右都督,系军中要员。这位都督向有憨名,时常犯楞…”

虞县令笑不可抑。憨都督这回又犯楞了,他见了皇帝劈头盖脸就是一句,“请斩皇后,以谢天下!”太祖皇帝有祖训,后宫不得干政,违者,斩。“皇后之尊,止得治宫中嫔妇之事,即宫门之外,毫发事不得预焉。”这是太祖皇帝原话。

徐皇后大怒,“这哪里是干政?枉死的是我亲弟弟!”死者亲属还不能说话了?亲弟弟死了做姐姐的不能为他鸣冤?

“这可属于宫中嫔妇之事?”憨都督认死理,只问这一句话。

徐皇后跟这二楞子也说不明白道理,只能向皇帝哭诉。皇帝犯了难,“东昌侯功劳虽大,打死人到底还是过分了,不得不惩处;皇后确实不应干政,宫门之外的事,你理它作甚?”

言中之意,是皇后确实干政了。

谢四爷大笑,“痛快痛快,当浮一大白!”喝什么茶呀,说这种事,应当喝酒。虞县令深以为然,命人撤下茶具,烫上梨花白。

“他奶奶的!”虞县令几杯酒下肚,村话出来了,“老子十年寒窗苦读,才做了个小小县令,天天为催讨赋税差役头疼上火,一日不得歇息!他们做皇亲国戚的,吃着皇粮俸禄,任事不理,还要祸害百姓!有没有天理王法?!”

虞县令寒门小户出身,又爱附庸风雅,谢四爷本是不大瞧得起他,今日却看他很顺眼,这人也有幅真性情!二人推杯换盏,直喝至月明星稀,方散了。

谢四爷酒量颇好,并不曾喝醉,回谢府后把老太爷叫醒,坐在老太爷床边说起“京中的新鲜事”。老太爷躺在被窝里听了,乐呵呵说道:“皇上圣明。”给徐皇后安个“干政”之名,徐家要保皇后,只能放了东昌侯。

“不过东昌侯一家,这回是把皇后得罪狠了。”谢老太爷坐起身,谢四爷拿个大靠垫垫在他背后,爷儿俩坐着说话。“这往后朝中的局势还不知如何呢,皇上信了‘二龙不相见’的说法,一直没立太子。九皇子是嫡,大皇子是长,大皇子已十八岁了,九皇子才八岁。唉,要说今上真是圣明天子,当年若是今上在位,爹也不用挂印而走。”

谢老太爷早年也是中过进士做过官的。那还是先帝在位之时,谢老太爷官至杭州知府,本来好好的,先帝偏派下“矿监税使”扰民,谢老太爷这地方官不能保护属民,也不愿奴颜婢膝奉承内官寺人,索性挂印而逃。

倒也不曾遭到追捕清算。原因很好笑,先帝爱财爱到什么程度呢?连委任官员都不愿,为了省俸禄。当年挂印逃走的官员多了,先帝并不曾追究一个。

“不做官也好。”谢四爷安慰道:“像咱们这般闲云野鹤,何等自在。”家中又不是没有生计,出去卑躬屈膝的做什么,有意思么。

“玉郎,你不懂。”谢老太爷摇头叹息。玉郎从来不曾入仕,他根本不知道,一个县、一个州、一个府的生杀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时,是什么滋味。玉郎从不曾尝过权力的滋味。

自此之后谢四爷倒留意天天看邸报。约半个月之后,“京城新鲜事”结果出来了:东昌侯沈迈夺爵毁券,发回原籍闭门思过。

保住一条性命,还算好的。谢四爷寻到虞县令,又喝了一通酒。虞县令又是眉开眼笑的,“张雱上表辞了官,那表章写的字字珠玑,把一个孝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圣上挽留几回,留不住。”做爹的要回乡思过,做儿子的要随侍左右啊。

作者有话要说:我喜欢有点楞的人

第11章

第11章

自此之后谢四爷和虞县令常来常往。虞县令羡慕谢四爷世家子弟,俊雅不凡,疏落洒脱;谢四爷觉着虞县令虽时常俗不可耐,却也是性情中人,倒也可以亲近。

少不了要时常谈谈京中之事。

“徐朗虽死,这场风波可没有就此平息。”虞县令笑道。六月初,十几名苦主齐至顺天府击鼓鸣冤,“可怜我女儿只有十二岁,徐朗这畜生…”全是状告徐朗“强抢幼女”“诱拐幼女”“死有余辜”的,群情激愤。

“顺天府尹屈大均一向滑不溜丢,这回一般也慌了。”虞县令这话透着几分幸灾乐祸。顺天府尹在本朝是正三品,可比他这七品小县令强多了。

“如果是一个两个来告徐朗,他还可展开雷霆手段镇压下去,可这十几个人齐打齐的过来,显是有预谋有靠山,骗哄也不是,驱赶也不是,叫人如何是好。”

天朝最不缺的就是言官,这厢苦主一闹事,那厢雪片般的弹劾奏折已飞进内阁,“勋贵纵恣,为害社稷百姓”“养出徐朗这样败类,魏国公府岂宜再奉朝请!”

事情闹的沸沸扬扬。言官们跟打了鸡血儿似的来劲,弹劾后族,不畏权贵,清史留名!要说言官们真是力量大,最后皇帝下旨:魏国公府夺爵,徐士恒养子不教,难辞其咎,着闭门思过一年。

消息传至太康,恰好谢四爷在虞县令处小酌。此时天气炎热,谢四爷一袭雪白杭绸夏衫,清爽宜人。虞县令居处也风雅许多,书房前一个小花圃,几竿郁郁青竹,书房内琴、樽、炉、几,错落有致,萧然可爱。

这下子可好,徐皇后不只死了弟弟,还没了爵位,更没了颜面。不知徐皇后情何以堪?虞县令和谢四爷会心的一笑,各自举起杯中酒,一饮而尽。

他们猜的不错,徐皇后确实已是欲哭无泪。勤政殿中,她颤声问皇帝,“陛下宁不为九皇子顾虑一二?”这般对九皇子的舅舅、外祖父,让九皇子颜面何存。

“皇后可知道东昌侯被拘进宫的时候,跟朕说过什么?”皇帝语气很温和,“他说,那卖唱的小姑娘年纪很小,只比他小孙女大四五岁,真真还是个孩子。”

徐皇后怔住了。皇帝神情平静,“东昌侯说,他看见那小姑娘,想到自家小孙女,实在不忍心置身事外。”沈迈的小孙女张嶷,是东昌侯府唯一嫡女,备受宠爱。

“皇后,连东昌侯这样粗人都知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你身为六宫之主,母仪天下,可有悲天悯人之心?”皇帝声音平平板板毫无波澜,徐皇后听在耳中却是一阵阵心悸。

七月初,皇帝终于准了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张雱的辞呈。中军都督府右都督分管神策卫、应天卫、河南都指挥使司卫所,责任重大,皇帝委派宁夏总兵吴蒙接任。

“张雱一家由京城至湖州,应会路过太康。”虞县令喜滋滋打着主意,“到时可要好生款待他们一番,见识见识这家人。”这家人太有趣了,一开始做匪,后来做官,如今又做了侠客。

“甚好,到时咱们一起做东。”谢四爷虽是襟怀冲淡,不喜官场,不热衷名利,却喜结交不俗之人。当下两人说定了这件事。

谢四爷回到谢府,未免跟谢老太太、四太太提起。四太太略略沉吟,“要说起来东昌侯府,跟我们韩家算是沾着亲的,却又向来不做亲戚走动。”张雱是她大堂姐的小叔子,可没有认祖归宗,名不正言不顺的。

“无妨。”谢四爷不以为意,“不论亲戚便是。”朋友之间也可往来,何必定要是亲戚。谢家累世大族,姻亲故旧遍布大江南北,可不缺亲戚。

四太太自是无可无不可。谢老太太笑问,“听说这家人稀奇古怪的事很不少?”父子二人都是又做匪又犯官的,“官匪一家”。

四太太抿嘴笑笑,“是呢,京城里那么多家侯府,再没有跟他家一样的。”侯爷姓沈,世子却姓张,世子张雱所生三子一女,倒分了三个姓:老大跟沈迈姓,大名沈忱;老二跟岳培姓,大名岳池;老三和丫丫是双生子,跟张雱姓,老三张屷,丫丫张嶷。

一对夫妇,四个孩子,三个姓?谢老太太目瞪口呆。这家人可真是,让人说什么好呢。

 

“这还不算什么。”四太太索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大堂姐说,她那小叔子是有生父、义父,弟妹却是有生父、继父。”张雱之妻安氏,生父六安侯傅深,继父原文渊阁大学士安瓒。

生父,继父?性子一向单纯的谢老太太有些发懵,这都是什么跟什么啊。

“我大堂姐还说,她小叔子日子最是舒适,连皇上都羡慕过呢。”四太太看婆婆脸色不对,忙补上要紧的话,“皇上说,他四个孩子,四位老人一人管一个,他们夫妻俩清闲自在得很,真是好命!”

哦?这家人圣眷尚好?谢老太太眼中有疑问。

四太太点点头。

东昌侯沈迈曾为皇帝登上大位立下汗马功劳,又挂帅打退过东北的女真人,功勋卓著。虽是夺爵毁券,责令回乡思过,却圣宠犹在。因沈迈年老,特许“缓缓回乡,两年之内回到湖州便可”。所以,沈迈这返乡之路,可以很悠闲。

“如此。”谢老太太微微颔首。

“媳妇倒是盼着他们早到太康。”四太太笑容可掬,“大堂姐的信中说,差人送了一车东西过来,因道上不太平,跟着他们一起的。”沈迈、张雱都是武功卓绝,哪有人敢劫他们。

“辽东千年人参、珍珠、貂皮这些,倒也罢了。另有些家乡口味的酱菜,还有送给延儿、锦儿的西洋玩器…”四太太惦记那几坛子酱菜,谢延年和谢锦年则是盼着西洋玩器,听说有万花筒,有望远镜,可好玩了。

京城离太康并不算太远,应该很快过来吧?四太太看着儿子、女儿渴望的小眼神,心底柔柔软软。

张雱这一大家人,并不知道在遥远的太康,有素昧平生的数人盼着他们到来。他们一家正分别乘坐着宽大舒适的马车,慢悠悠在官道上行驶。

马车外表很朴素,虽都是三驾马车,却只是黑漆平顶,无甚装饰。马车里部则很是豪华舒适:很宽敞,靠前面一条横板,上面放着茶杯、暖窠、点心盖碟、香帕等物,后面一排放着五六个真丝缎靠枕靠垫,铺着凉簟,可卧可坐。

总共四辆马车,前两辆马车坐人,后两辆马车装物。

第一辆马车中坐着一对年轻夫妇,和一位六七岁的小女孩儿。这对夫妇身着同样颜色的夏布长衫、长裙,长发一般是用只白玉簪松松簪住,男子俊美,女子娇艳,真是一对璧人。

小女孩儿皮肤雪白,眉目如画,梳着可爱的双丫髻,白色丝绸上襦,浅碧云绫长裙。清纯美好,比清晨的露珠更晶莹,比春日的天空更明媚。

“总算把那三个臭小子撵走了。”男子抱怨道“好容易能出京散散,偏偏他们一个比一个不省心。”都这么大了,自己玩不行么,作什么还要跟着父母。

 

女子温柔笑笑,递了杯清茶给他,“无忌,喝茶。”眼前这人虽做了四个孩子的爹,脾气却还是大男孩儿一般率真。

 

男子接过茶,轻轻揽着女子的小腰,“解语,咱们两人游百花山去!让阿爹带着阿忱先走,阿池留给爹爹,阿屷留给岳父…”。

“那我呢?”小女孩儿在旁关切的询问。

“…丫丫留给傅侯爷。”她爹正好说道。

小女孩气咻咻瞪了自己父母一会儿,举起小手敲了敲车厢,清脆叫道:“停车!”马车果然停了下来,小女孩儿轻盈跃下,站在路旁。

“丫丫也被撵出来了!”第二辆马车中有人欢呼。

马车到了丫丫跟前,攸地停下。车帘掀起,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儿探出头,“丫丫,上来。”伸手把小女孩儿拉上马车。

这辆车里是三个男孩儿,最大的十二三岁,中间那个大概十岁的样子,最小的也是六七岁,跟丫丫极像,一看就知道是双生。

这三个男孩儿,幼时被懒散的母亲安解语女士命名为“阿大,阿二,阿三”,如今慢慢长大,都改叫大名了。老大沈忱长相像爹,性子像娘,英俊机敏;老二岳池长相像祖父,性子也像祖父,斯文俊秀,其实精明内敛;老三张屷最小,长的像娘,性子像爹,憨呼呼的很可爱。

方才欢呼“丫丫也被撵出来了!”的,就是老三张屷,三兄弟中最小最没心机的那个。

“等咱们到了百花山,从悯慈寺接到阿爷,便好了。”沈忱安慰气呼呼的小妹妹,“阿爷肯定不会赶咱们的。”他口中的阿爷,指的是沈迈。沈迈对张雱这义子,和张雱所出的三子一女都是疼爱娇惯得很。

沈迈和百花山悯慈寺方丈禅师有旧,这段时日一直住在悯慈寺。张雱一家人要先到百花山接了沈迈,然后方才共返湖州梅溪。

“祖父也不会赶咱们的。”岳池淡淡说道。他口中的祖父,指的是靖宁侯岳培。岳培溺爱儿孙,那是出了名的。

“丫丫,我们斗地主呢,算你一个。”张屷很有同情心,见丫丫撅着个小嘴,拉她过来玩牌散心。

“我才不斗地主。”丫丫任性说道:“我要打双升。”沈忱率先同意,“成,打双升。”不管打什么,反正弟弟妹妹都玩不过他。

岳池无可无不可,“打什么都成。”张屷一脸可惜的看看手中的牌,就要赢了呢,真舍不得。

四人打起双升,沈忱和岳池一家,张屷和丫丫一家。“输了怎么办?”四人一边起牌,一边商量赌注。

“输了的,今晚给爹娘洗脚。”最后是这么商定的。

这晚在客栈歇下,张雱和解语可享福了:阿屷和丫丫小陀螺般跑来跑去,一会儿拿布手巾,一会儿添热水,兴兴头头的折腾来折腾去,服侍爹娘洗脚。

“解语,你说阿屷和丫丫是干活儿呢,还是玩儿呢?”张雱偷偷问妻子。要说起来给爹娘洗脚算是干活儿罢,可瞧这两个孩子的样子,怎么比玩儿还高兴呢?

沈忱和岳池在一在旁看着,也挺高兴。不过当阿屷和丫丫热情要求也帮他们洗脚时,都吓跑了。什么给人洗脚,是人给他们当玩具好不好。

客栈伙计看着地上一汪汪的水本是心中有气,张雱甩过去一锭碎银子,“辛苦你了!”伙计大喜道谢,忙快手快脚把地上收拾干净了。

解语车上带有铺陈之物,并不用客栈的,一家人舒舒服服睡了一觉,第二天日上三竿方起。慢悠悠洗漱过,消消停停用了早点,慢悠悠上了路。

这不怪他们,太康有人在等他们,可他们并不知道。

作者有话要说:

有一位记者去采访卡耐基,发现卡耐基在看书。

读者惊呼:您在看自己写的书!

卡耐基笑道:我也需要激励啊!

成功学大师,激励大师,也是需要激励的。

我就更甭提了,需要激励!

亲们,有留言撒花习惯的,请继续保持;一直潜水的,欢迎冒泡!多多留言,多多评论。

在外面看文的诸位,请移步晋江原创网,花半分钟的时间注册下,收藏本文,收藏作者专栏,多多留言,多多评论。

非常感谢。

第12章

他们真是不知道。所以从百花山接到沈迈之后,一路上尽是游山玩水。但凡遇上好景致,遇上新鲜有趣没见过的人或事,一家人必定停下车来,饶有兴趣的赏鉴、品评一番。

若到了名山古刹,必定会逗留甚久。沈迈是认定“高手隐于深山”,解语则是醉心于精美的佛像、佛塔、佛殿,真是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太美了!

张雱肩上扛着丫丫,手中牵着阿屷,眼睛盯好阿忱和阿池,任劳任怨的跟在妻子后面一处一处游览。

渐渐出了河北,进入河南。张雱原是分管过河南指挥使司,河南都司设在开封,路过开封时便被截住了。“张都督定要给在下一个薄面,赏脸喝杯水酒”,这个请那个请,不知不觉的逗留了半个月。

“这样游游逛逛真好玩。”丫丫盘腿坐在马车上,奶声奶气发表高见,“可是有些累了呢。娘亲,能不能停下来歇上几个月再走?”在京城的时候,想出门游玩;可若整日游玩呢,也会倦的。

“能。”解语笑咪咪答应,“再往前不远,便是太康了。到了太康咱们便歇下,开了春儿再动身。”天渐渐冷了,应该冬眠。

“为什么是太康呀?”阿屷靠在解语身上打盹儿,迷迷糊糊问道。

“太康有个寿圣寺,阿爷在寿圣寺有故人,少不了盘恒一段时日。”解语见阿屷有困意,揽过他轻轻拍着,“阿爷在太康置有房舍,咱们消消停停过了冬再走。”

“…阿泽和阿澄的姨母住在太康,你二伯母的马车还跟着咱们呢…”到了太康,虽然自家夫妇不必出面,也要派人把韩氏的马车送到谢府才成。

阿泽和阿澄,指岳培次子岳霆的两个儿子。岳霆娶妻韩氏,韩氏有一位堂妹嫁在太康谢家。

“哦,是这样啊。”阿屷点点小脑袋,睡着了。

张雱一家进入太康时,已是深秋季节。马车停在一个园子前面,张雱抱着阿屷,解语抱着丫丫,沈迈带着沈忱和岳池,下了马车。

“兔园?”阿屷看着大门上两个大字,觉着奇怪,这是养兔子的地方么?他见过的庭园多了,“园”字是认不错的,“兔”字他也认识,跟丫丫一起养过小白兔。

沈迈哈哈大笑,“乖孙子,这叫逸园!”这孩子认字总是认半边儿,可真逗。

大伙儿都笑,阿屷挠挠头,嘟囔道“不怪我,太像兔字了。”一家人笑吟吟进了园子。

逸园果然是一个有闲情逸致的好所在。一条清澈的溪水贯穿整个园子,两岸或是种着松树梅树,或是用太湖石高高低低堆成的玲珑假山。房舍便在树林之中,也是木制的,看上去古朴可爱。

“这园子如何?”沈迈洋洋得意。他打死徐朗之后,还没等皇帝召他讯问,已快手快脚命人在太康、湖州、泉州、西京等地置下田产、田园。打算着若是无事,便归隐田园;若是有事,哼,老子照旧做土匪去!或是做海盗去,还能时不时的上城里小住!

逸园,就是他置下的产业之一。

“阿爹就是阿爹,有眼光!”解语笑咪咪夸奖,张雱跟着附合。沈迈得意的不行,我家阿雱夸我了呢,晚上多吃了半碗饭。

自此张雱一家在太康暂时安顿下来。沈迈去了寿圣寺访故友,时常跟寺中大和尚较量功夫,其乐无穷。无忌和解语带着四个孩子在家中吃喝玩乐,说笑嬉戏,十分开怀。

既要在太康住上几个月,当然也少不了拜访当地县令,通通声气。虞县令接到名贴后大喜,虽说他是文官,张雱是武官,文武殊途,张雱就是再做回五军都督府都督也跟他无甚相干。可在开封府做个县令,能结识从京城来的勋贵人家,何其有幸。当即收下名贴,郑重写了回贴,次日专程登门拜访。

沈迈带着老大沈忱、老二岳池跟大和尚打架去了,张雱带着老三张屷招待虞县令,宾主尽欢。

韩氏那辆马车也早就命人送到了谢府。谢府四爷亲笔写了回贴,言词很客气,又专程从太康最好的酒楼富贵居叫了一桌上等席面送至逸园。

谢府正忙着。谢家老太爷六十大寿,宾朋满堂,又是酒又是戏的,热闹非凡。远在南京任职的二爷、在领县做县令的三爷也回来了,来来往往迎送老亲旧戚,亲朋好友,忙的团团转。

谢二爷一幅敦厚老实的模样,打扮的也是中规中矩。因是大喜日子,穿了金字暗纹蜀锦长袍,腰间束着玄色湘绣二龙戏珠腰带。逢人便是恭谨有礼的长揖行礼致谢,话不多,可是滴水不露。

谢三爷则大是不同。他遗传了谢老太爷的好相貌,高大俊朗,衣着打扮精致讲究,单是镶在帽沿上那颗美玉,已是价值不菲。若论谈吐,他也比谢二爷洒脱张扬许多。

二太太和三太太不必说了,忙来忙去的招待女客。三太太打扮的金碧辉煌,百忙之中还偷偷拉着二太太说私房话,“这人来人往的,光流水席便摆了三天!她得赚多少去?”四太太管着家,这回谢老太爷的寿宴,也是四太太一手操办。

按说二太太三太太是嫂嫂,家中事务也该让她们分管些许。无奈谢老太太性子单纯率直,她不喜庶子媳妇便是庶子媳妇,丝毫不会假以颜色。三太太略略提及“管家”“分担”,谢老太太便直斥,“想管家容易,跟老三回任上去!”管你自己的家去。

把三太太恨的,心里不知骂了谢老太太多少回,骂谢老太太挡了她的财路。谢家的日常家用且不说了,单单谢老太爷过寿收的礼、待的客,这几日的酒水菜蔬果品诸物,中间有多少微妙不可言之处,有多少油水可捞?

“谢家难不成是她一个人的?我们只能干看着!庶子媳妇真是苦啊,苦不堪言,婆婆太偏心了!”见二太太淡淡的不予理会,三太太扫了兴,晚间回房时拉着三爷诉苦。三太太一肚子苦水总要有地方倒,二太太不听,只能跟丈夫说了。

三爷一把摔开她,厉声喝道“闭嘴!”他性子急燥,常爱发脾气,“母亲自小待我不薄,你敢胡言乱语!”他又不傻,谢老太太虽不疼爱他,却从不苛待他,自小吃穿用度全是上上份儿,有什么好不满的。

“你莫打量着母亲好性,便敢忤逆不孝!”三爷眼神凶狠,“再如此,我必一纸休书,送你回苗家!”他如今三十出头,只不过做了个小小县令,往后要依靠父亲嫡母嫡兄的事多着呢,怎么会无端生事。

男人,是最现实的动物。

三太太被丈夫喝斥一场,自是不服气。待要跟他吵骂,却又觉底气不足:三爷若是把实话说出去,谢家从上到下谁会向着自己?三太太是个识实务的人,隐下恨恚,洗洗睡了。

这个夜晚,谢家三爷是在房内发狠,谢家二爷则是在谢老太爷书房内,父子二人秉烛长谈。谢二爷说着说着哽咽了,“他虽是远支,却还是一位郡王,实是不想招惹于他…”可也舍不下女儿啊。

“侧妃?”谢老太爷冷笑,不过是一介藩王罢了,居然敢打谢家女儿的主意。藩王不法,在藩地内强占民田、强抢民女的事多了去,横竖只要他们不谋反,朝廷也不会认真跟他们过不去。民女抢就抢了,官家女孩儿是你能随意摆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