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娶的是嫡女,自家姑奶奶许过来的却是庶女,争强好胜的谢家二舅奶奶气病了。六月,谢丰年冲喜嫁了过去。婚事办的很仓促,嫁妆也不齐整。可是谢丰年温柔谦和,体贴小意的服侍公婆丈夫,如今苗家上上下下对她都是没口子称赞,“不愧出身大家,好教养。”待她都很好。谢丰年如今过上了丰衣足食、有亲人陪伴的幸福日子。

谢绮年咬了咬唇,没有说话。便是父亲不能起复,自己不也是侍郎的侄女、翰林的侄女么?又差到哪儿了,怎至于屈就苗家表哥。

京中有嫁到南阳侯府的大姑母,有大伯母娘家王府,有四伯母娘家韩府,还有她们家数不清的姻亲。难不成我谢绮年如此命薄,这么多世家名门中,竟致寻觅不到良配?

谢绮年不相信。

转眼间进了腊月,家家户户忙着备年货。到了腊八那日,自然要喝腊八粥。谢延年满脸笑容,“去年腊八时我还可惜呢,娘亲,还有锦儿、柏儿,你们在太康喝不到宫里赐下的腊八粥。”如今可好了,全都在,全都喝上了。

“小柏儿,好不好喝?”笑咪咪弯下头问弟弟。谢柏年是个脾气很好的小孩子,乖巧的冲哥哥笑笑,点点小脑袋。谢锦年也说,“真好喝,宫里赐下的果然不一样。”四太太看着眼前这两子一女,心中温暖,面目含笑。再转头看看身边玉人一般的夫婿,更是跟喝了蜜似的,甜丝丝的。

谢府西侧的静馨院,何离跟谢流年也喝着腊八粥。自从谢家大队人马到了后,谢棠年常常陪着谢老太太,谢四爷常在四太太处,静馨院只剩下何离跟谢流年。

何离脸色有些憔悴。谢流年同情的望望她,悄没声息吃完饭,然后拉着何离在院子中走了两个圈,“您教我写字罢。”小脸上堆满笑容,殷勤要求。

何离微笑,“好啊。”难得小七越来越懂事了,不用人催促也知道读书写字。去到书房,让谢流年稳稳的坐好了,亲手替她磨墨。

“小七,你是初练,能做到横平竖直已是很好…上下重叠的字,通常是上小下大。左右相并的字,左边须窄小一些,以让右…”磨好墨,手把手教小女儿写字。

谢流年认认真真写了三十个字,“胳膊酸。”抬起手臂冲何离撒娇。何离心疼的替她揉着胳膊,“小七,这是没法子的事。”你是谢家女儿。谢家子弟,衣冠磊落。谢家女儿,也是闺英闱秀,必需要知书达理的。

谢流年又认真练了三十个字。练完字,依偎在何离怀中,母女二人絮絮说着话。“我小的时候,想读书写字都不行呢。家里穷的都快吃不上饭了,哪能上的起学?”便是真能上的起,也是哥哥们去,没有小女孩上学的道理。

“真可怜!”谢流年同情看看她,伸出小手臂攀着她的脖子,在她脸上亲了亲。何离心中一酸,强笑道:“我倒没什么,只是对不住你和棠儿。”让你们做了庶子庶女,生下来便是低人一等。

“你的爹娘,是自己挑选的么?”谢流年坐在她怀里,认真问道。何离失笑,“哪有?爹娘哪里能挑选?”小七净说孩子话。

“那你被卖到谢家,是自己愿意的么?”谢流年又问。何离心酸的摇头,“不是。”哪怕爹爹常常发脾气打人,娘亲常常骂自己,“赔钱货”“吃货”。可是若自己能选,还是愿意在爹娘身边,在自己家里,不愿意被卖做丫头。

“那,”谢流年想了半天,在考虑措辞,“你嫁给爹爹,是你上赶着的么?”何离怔了怔,眉目间有片刻恍惚,“小七,这是由不得我的。”做丫头的,主人要你而你居然不愿意,那差不多是自己寻死;主人没说要你而你自己上赶着贴上去,下场也悲惨。卖了死契的丫头,命悬人手,做人需小心再小心,谨慎再谨慎。自己到谢家这二十多年来,哪一天不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原来如此。”谢流年小大人般的郑重,“那,你有什么对不住我和哥哥的?”不能挑选父母和出身,不能决定是否被卖,也不能自由选择配偶。并不是她自甘为婢,也不是她自甘为妾,在这个人口可以被买卖的年代,她唯一的罪过是出身太过卑微。

何离险些掉眼泪,“小七,只怕你将来,会因为我吃了亏。”抱着小女儿,喃喃自语。四太太的嫡女锦年跟小七只差着几个月,小七太出色了也不好,太平庸了也不好。身为庶女,这中间有多少烦难之处。

“我不怕!”谢流年板着小脸,声音清脆悦耳,“旁人的,咱们不觊觎。咱们的,也不容旁人掠夺。咱们不沾光,也不吃亏!”别人的我不去抢,可是有人若要抢我的,那我也不客气!

何离心中苦涩。傻小七,什么是咱们的,什么又是旁人的?如何区分?你若遇到三太太那样的人,她能把老太太的嫁妆都看作是自己的。

腊月十六,谢四爷带了谢延年、谢棠年到南宁侯府给沈迈拜寿。“小不点儿呢?”张雱迎了出来,不见谢流年,很是失望。

“小女已经六岁。”谢四爷淡淡一笑,“大姑娘了。”往后小七再要出门,怕是要嫡母带着方好。一个男人家带着女儿出门,多有不便。

大人们在花厅饮酒,沈忱、岳池也敬陪末座。张屷垂头丧气去了解语处,“娘亲,小不点儿没来。”六岁了,那便不能随意出门了么。

解语好笑的看着小儿子,他还真有长性!这么些年了,对小不点儿的热情有增无减。当然小不点儿是很可爱,很招人喜欢,可小阿屷这感情,是不是太早熟了一点?

“小不点儿没来,可你想见她,对不对?”

“嗯。”

“那该怎么办?好生想想。”

“小不点儿不来咱们家,我可以去她家呀。”并不是非常聪明敏捷的张屷,终于想到了。

于是,谢四爷告辞之时,张屷红着脸恳求,“书法不佳,求世叔指点。”张雱马上在旁帮腔,“晚鸿,你收个弟子罢。”逼着谢四爷收徒弟,教张屷书法。谢四爷推辞不过,答应了,“每五日,至墨耕堂临贴。”墨耕堂,是谢四爷的书斋。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

11扔了一颗地雷

明天想出门玩两天,周日回来。周日应该是有更。

46第46章

谢四爷禀性洒脱,一向不拘泥,并不许张屷如时下风气般隆重拜师。南宁侯府自是无可无不可,张屷次日便去了墨耕堂临贴,依旧称呼谢四爷为“世叔”。

不过,和同在墨耕堂临贴的谢延年、谢棠年却叙了师兄弟。谢延年最年长,谢棠年和张屷同年出生,却大了两个月,故此,张屷做了小师弟。互相亲热称呼各人的字,“益之”“损之”“乃山”,彼此之间很融洽。

大冬天的,张屷送了鲜桃、鲜枣、鲜番柿、鲜平波果等到谢府。四太太看着芳香诱人的鲜桃,满意笑笑,“四爷生平头回收弟子,便收了位知礼晓事的。”学的好不好倒不知道,至少知道敬重老师。

“娘亲爱吃鲜桃。”四太太这做女儿的自是记得韩老太太的喜好,偏偏冬日鲜桃难得,掏银子也买不到的。命人拿上一篮鲜桃,另配上几色干果鲜果,送去韩府。

挑上好的送去孝敬谢老太爷、谢老太太,大太太处当然也少不了,也是上上份儿。三太太离的远,些须微薄之物,便不去烦她了。

谢延年看到新鲜番柿,笑道:“小七最爱吃这个。”见天儿的吃也吃不腻,还折腾着命人做成番柿炒鸡蛋,番柿豆腐,番柿鱼,疙瘩汤。还别说,味道真是不坏。

四太太微微一笑。延儿爱读书,这本是令人欣喜之事,可若成了书呆子却又不好了。他心性太过纯良,对庶出的弟妹毫无芥蒂,待谢棠年可以说是友爱,待谢流年可以说是宠爱,跟待锦儿也不差什么。

延儿相貌长的像娘亲多一些,性情却有些像外祖父?四太太念及方正儒雅、温文良善的父亲韩司业,一时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四太太自回京后常回娘家。韩老太太见到爱女自是欢天喜地的,韩司业却是微笑过后,板起脸来,“阿凝尚有公婆在堂,岂能时常归宁?”女儿嫁了人,该当服侍公婆,总是回娘家做甚?

韩老太太气的身子发抖,四太太赶忙一边抚慰母亲,一边对父亲陪笑解释,“女儿岂敢自专?是公公婆婆吩咐我回来的。”谢老太太体谅四太太离京多年,骨肉间聚少离多,一再交代她“常回韩府”。

韩司业闻言面色缓和不少,温言训示了两句,转身走了。韩老太太恨恨,“不通人情!”天底下读书人多了,没见过似他这般死板、硬要照着书本过日子的!

“当年为你议婚,明明安阳侯府、富阳侯府也有佳子弟,他偏偏不许!说什么公侯伯府子弟大多纨绔。”韩老太太委屈之下,回忆起陈年往事,“结果可好,硬是把你许给了谢家,咱娘儿俩三五年的方才见着一回!”幸亏女婿高中鼎甲做了京官,要不然,依旧是母女分离。

“像阿冰那样岂不是好?近近的嫁在京中,夫家和娘家只隔着五条街。”韩老太太抱怨道。她所说的阿冰,就是四太太的大堂姐,嫁给靖宁侯府嫡次子岳霆。

我才不要!四太太体贴的替韩老太太倒了杯热茶,“莫气了。”像大堂姐那样的有什么好,娘家虽离的近,可丈夫离的远啊。

四太太和大堂姐韩氏同在京中,公婆又都慈爱宽和,自然少不了时常见面。等到姐妹二人又见了面,四太太难免提起,“南宁侯府的三公子,年纪虽小,倒是知书达礼的。延儿和他一处上学,一处临贴,常常夸赞于他。”张屷和谢延年、谢棠年一样在国子监正义堂就学,既是同窗,又是好友。

韩氏脸色虽略有憔悴,却是满面含笑,“如此甚好。”虽然她素来不喜南宁侯府那一大家子,不过张雱究竟是岳家血脉,张屷究竟是岳霆的侄儿。听到娘家小堂妹夸奖夫家侄儿,只有高兴的。

四太太絮絮说着儿女琐事,“小柏儿如今会走会说,愈来愈顽皮,愈来愈让人操心。锦儿最乖巧省事,延儿一心一意读书上进,整日挂住课业…”

韩氏掩饰不住眼中的羡慕。小堂妹嫁了倜傥风流的翩翩才子,能与夫婿朝夕相伴。又育有两子一女,儿女双全,比自己强多了。自己夫婿常年在外,又只有两个儿子,膝下并没有女儿承欢。

当然儿子也是极好的,可终究没有女儿贴心。自家长子泽哥儿颇类乃父,一般是醉心于武功,一般是心心念念要上疆场。次子澄哥儿是泽哥儿的跟屁虫,泽哥儿说什么,他便也说什么。泽哥儿想上战场,他便也想上战场。

韩氏想到此,眉头微皱。兄弟二人都惦记着打仗立功,这如何使得?刀枪不长眼,万一有个损伤,岂不坑死人了。泽哥儿一向主意正,估计是劝不回来。倒是次子性子柔和些,也许还有可为。

“阿凝,劳烦妹夫再收位弟子可好?”韩氏柔声央求,“澄哥儿自小也爱书法,只可惜未遇名师。若妹夫能指点他一二,澄哥儿定会受益匪浅。”澄哥儿若日日和泽哥儿一处舞枪弄棒,自然想从军。若常常和延哥儿一处读书写字,说不准便安生下来,想做学问了。

四太太抿嘴笑笑,“我回去跟他说。”想来玉郎定会应许。大堂姐的夫家侄子都能收,亲生儿子自然更加能收。南宁侯府子弟能收,靖宁侯府子弟自然也能收。

果然谢四爷并无异议,“甚好。”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已经教了张屷,再多教岳澄也不算什么。靖宁侯府子弟教养都不差,也不必担忧他带坏两个儿子。

“澄哥儿,姨丈讲再多也没用。若想书法有成,只有慢慢的练,慢慢的悟。”谢四爷闲闲坐在官帽椅上,慢悠悠说道,“澄哥儿每日临五百个大字,一日不许间断。到得一年以后,面目定会焕然一新。“

自此,墨耕斋中的学生由三个变成了四个,谢延年、谢棠年、张屷之外,又增加了岳澄。“小阿屷,快叫师兄!”岳澄笑咪咪逗弟弟。

张屷俊美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笑容,“草字乃山。”在自己家里不拘叫什么都好,这出了门,怎么能叫“小阿屷”?太儿戏、太不尊重了。我都已经十二岁,是大人了。

“草字乃山”?岳澄笑不可抑,“唷,小阿屷才这么个年纪,便有表字了?”看看阿屷这幅正经八百的模样,真有趣,笑死人了。

谢延年、谢棠年拱手笑道:“草字益之。”“草字损之。”也报上表字。男孩子十二三岁有表字的多了,也不知二表哥笑什么,有什么好笑的。他又大得了多少不成?也不过是十五岁的少年。

书斋外响起小丫头清脆的声音,“六小姐来了!”门帘挑起,一位身穿大红衣衫的女孩儿走了进来。她大约六七岁的年纪,梳着双丫髻,髻上绑着红流苏。

“二表哥,五哥,六哥,小表哥。”一个挨一个叫了人,行了礼,“哥哥们读书辛苦了,这是锦儿的心意。”回身从丫头手中接过来一个托盘,盘中放着四个小巧精美的水晶碟,碟中是玫瑰鲜花饼、芙苓片、松穰鹅油卷、藕粉糖糕。

“还是锦儿最好!”谢延年和岳澄满口夸赞谢锦年,净了手,坐在案几旁用点心。谢棠年、张屷彬彬有礼的道了谢,继续专注的练字。

谢锦年嘟起小嘴,“六哥和小表哥怎么不吃?”人家专门吩咐厨房现做的,几样点心都是精挑细选。看起来好看,吃起来好吃,还有清雅的香味。

谢棠年放下手中的笔,歉意说道:“六妹妹,对不住!我这两日积了食,大夫嘱咐我要饿两顿。不光这会子不吃,便是晚饭,也是不能吃的。”

张屷身姿端庄,手中稳稳握着湘妃竹笔杆善琏湖笔,“实在抱歉得很,家父家母管教甚严,向来不许下午晌用零食的。”到了饭点儿才许吃饭,不许喝下午茶。

岳澄差点咽岔气。管教甚严?不许下午晌用零食?小阿屷是什么时候学会撒谎的。这任性孩子,叔叔和婶婶多娇惯他呀,祖父就更甭提了,什么时候不许他吃零食的?婶婶给他准备的下午茶一向丰盛无比。

“阿屷啊,锦儿的点心真是好味道…”岳澄才开口想说什么,抬头看见张屷恶狠狠的目光,改了主意,“不过没法子,叔叔婶婶管的严,管的严。”

岳澄吃了两口点心,兴致索然,“锦儿,小七怎么没来?”姐妹两个,怎么送点心的只有锦儿?小七呢?那小丫头模样生的好看,说话行事也有趣,比锦儿有趣。

谢锦年甜甜笑着,“这会子,小七该是在萱晖堂陪祖母。她每日不是陪祖母,便是在静馨院陪她姨娘,可孝顺了。”她哪有功夫上这儿来?这里不是她能来的地方。娘亲说了,自己是嫡女,小七是庶女。就她那身份,抛什么头露什么面,不够丢人的,还是在静馨院中静静呆着吧。可惜,祖母疼爱她,天天要见到她,否则…

谢棠年和张屷都停顿了一下,仔细审视笔下的字:平正如何?匀称可合宜?章法可严谨?审视过后,重又提起笔,继续认认真真临贴。

等到谢延年、岳澄吃完点心,谢锦年命小丫头收拾收杯碟,“哥哥们用功罢,锦儿告退。“恋恋不舍的走了。唉,大伯母正在给寻出色当行的女先生,若寻着了,到时自己也上学去。上学多有趣啊。

谢棠年、张屷中间没歇息,故此比谢延年、岳澄先练完,先行告辞了。“损之,这是家母送给小不点儿的。”无人处,张屷从贴身服侍的小童儿手中拿过一个锦盒,打开后递给谢棠年一个可爱的洋娃娃。这洋娃娃脸蛋粉嫩,金发碧眼,很是可爱。

谢棠年美丽深邃的眼眸中闪过丝喜悦,“真好看!舍妹定会喜欢。”自从四太太来了之后,姨娘已是挨了好几通打骂。小七跟着姨娘,渐渐也没了笑脸。但愿小七见了这洋娃娃,能够开怀一笑。

郑重道了谢,谢棠年尤嫌不够,“乃山,舍妹该当面致谢。”南宁侯夫人虽跟四太太是姻亲,却跟自家兄妹没有瓜葛。南宁侯夫人如此惦记小七、偏爱小七,小七总要当面跟张家人说声谢。

谢府暖阁中,一名十二三岁的俊美少年和一位六岁小女孩坐在地上,说着话。暖阁中烧了地龙,温暖如春。小女孩比上好瓷器还细腻的面庞上有两团粉晕,很是好看。

“小不点儿,上回我们都等着你,可惜你没来。”

“我往后出门都会不容易的。”

“为什么?”

“因为我娘亲,不是我父亲的妻子。”

张屷回到南宁侯府,闷闷的,“娘亲,小不点儿不快活,她很少笑。”从前小不点儿笑的多么天真无邪,如今却不是,她偶尔也笑,笑容却不复是无忧无虑。

解语轻轻叹了一口气,“阿屷,小不点儿的童年过去了。”人生的际遇难料,有的人十二三岁童年还没有结束,有的人才六岁,童年已经离她远去。

作者有话要说:抱歉这么晚

47第47章

这个时代,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是明媒正娶的,“男主外,女主内”,内宅的管理权利、女儿的教养权利在正室手中。小不点儿是庶女,要在嫡母手中讨生活,六岁的她哪里还会有童年。

嫡母分很多种。像谢老太太那样坦荡的女子,她不喜庶子是放在明面儿上的,并不会腥腥作态的装贤惠。可她心地善良,为人公道,不会、也不屑于暗中作什么手脚陷害庶子,该给庶子的份例,她绝不会刻扣半点。

谢家大太太则是里里外外都很贤惠的样子。自己已育有嫡子嫡女,和丈夫又琴瑟合谐伉俪情深,她偏偏还许萧姨娘生下庶女。五小姐芳年一幅天真娇憨模样,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没吃过苦头的,“是个有福气的姑娘。”嫡母宽厚。

于是,谢家大太太的名声极好。

谢家三太太就太蠢了。明打明的虐待庶女,“贱人生的贱种,天生的下流胚子”。呃,一个女人生得出孩子么?当然不能。这个“贱种”是她丈夫和另一个女人合作的产物,骂这个“贱种”,也是打她丈夫的脸。是非对错且不提,并不明智。

谢家三太太连装样子也不会,以至于名声不佳。她的长女谢绮年小姐受声名所累,并没有在世家大族中寻觅到门当户对的亲事。

谢家四太太是什么样的嫡母呢?解语跟四太太打过交道,觉着她和岳霆的妻子韩氏颇为相似。相貌美丽,仪态娴雅,手腕圆熟,谈吐得体,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至于心胸是否宽阔,心地是否善良,性情是否豁达,待人是否真诚,可就难说了。表面太周到、太完美的人,内心往往不可测。

这个时代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也就是所谓的包办婚姻。包办婚姻可能产生很恩爱的夫妻,也可能产生很冷漠的夫妻,或者貌合神离的夫妻,都是正常的。不过夫妻是否恩爱,对妻子的地位并没有决定性的影响。规矩礼法保证了正室的地位,不管丈夫是不是爱她,都要给她足够的尊重,都要给她管理内宅、教养女儿的权利。

嫡母若真想为难庶女,法子多了。小不点儿,你遇到的是什么样的嫡母?解语想到那个乖巧可爱的小姑娘,心生怜悯。可怜的孩子,她并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其实这个时代的女子都是可怜的,无论正室还是妾侍,无论嫡女还是庶女,各有各的无奈。

前些时日小不点儿还在南宁侯府开开心心玩耍过,往后,怕是难了。不说别的,四太太会不会带她出来?若带她出来,会不会约束她?即便四太太不约束她,她还会有玩耍的心情么?可怜的小不点儿,她要学会看人眼色,学会奉承嫡母,她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再做无忧无虑的小女孩儿了。

“可是小不点儿才只有这么一点点大。”张屷不愿意了,“才这么小为什么童年便过去了?不要,娘亲,我要替小不点儿把童年追回来。”

解语本有些落寞的心情,因小儿子这真情流露的话语雀跃起来,阿屷和无忌一样有长性,一样有颗赤子之心!“好啊,”解语笑盈盈说道:“咱们想法子,把小不点儿的童年追回来!”

黄昏时分张雱回府,闻言摩拳擦掌,“让我儿媳妇受委屈,那可不成!”摸摸张屷的头,慨然允诺,“儿子放心罢,爹爹和娘亲定会想法子的。”张屷红着脸点点头,“嗯。”

晚上沈忱和岳池也回来了。岳池殷勤询问张雱,“爹爹,从前我才学骑马的时候,您怎么没带我去看看绿萼梅花?”要是去看了,没准儿我也能遇上一个小不点儿,从小看着自己媳妇长大。

沈忱扬扬手臂,笑道:“我也是。”张雱面有得色,“这个可怪不得我,你们两个骑马都不是我教的!”老大是阿爹教的,老二是爹爹教的,没我什么事儿。

“偏心!”沈忱和岳池同时义正辞严的指责。张雱哈哈大笑,“下回罢,下回罢。”沈忱和岳池都瞪他,下回?您就是真能带我们去看绿萼梅花,真能遇上个小不点儿,我们也来不及等个奶娃娃长大呀。

唉,还是阿屷最好,小不点儿比他小上五六岁,等到阿屷弱冠之时,小不点儿正好及笄,什么都不耽误。沈忱、岳池都拍拍弟弟,“用不用哥哥帮忙?”要打架,哥哥们可都是好手。

“用!”张屷想了想,下了决心,“大哥二哥会不会飞檐走壁?你们穿上夜行衣,替我去谢府打个人。”小不点儿不快活,是因为她娘亲被人欺负了。四太太几回发作都是因为被人挑唆,就是她的陪房费嬷嬷。

“四太太是谢世叔的妻子,益之兄的娘亲,打她终归是不大妥当。那便打费嬷嬷罢。下手也甭太狠,打个半死不活的便好。”张屷认真交代。

沈忱和岳池也认真应下,“好,半死不活。”应下后两人庄严肃穆的走了出来,确定张屷看不见自己,仰天狂笑起来。小阿屷,哥哥肚子好痛!

张家人一向奇葩,沈忱和岳池当晚真的夜探谢府。谢府内宅守门、巡夜的只有婆子们,沈忱和岳池根本不用把她们放在眼里,真是来去自如。还别说,这一探,真探出了些阴私之事。

“大哥,还打不打人了?”

“先不打。回去禀了爹娘,再商议。”

“好,不打。”打个老婆子,本来也没劲,可“若阿屷闹腾呢?”臭小子常常不讲理。

“…小小惩诫一番,也无大碍。”

第二天,四太太的心腹陪房费嬷嬷告了病假。“病了?”四太太有些诧异。费嬷嬷身子壮实的很,这些年来留在京中打点自己的陪嫁产业,一人管三个庄子七个铺子,从来都是生龙活虎的,并没生过病。

自四太太回京后,费嬷嬷真是她的左右手一般,如今费嬷嬷告了病假,四太太颇觉不便。命丫头去探了病,赏了几样珍贵药材,命费嬷嬷“好生养着。”

四太太这一天过的非常之不顺利。上午躺下一个心腹陪房,下午迎来一位袅娜妩媚的绝代佳人:袁昭。袁昭穿着秋香色盘金顾绣小袖掩衿银鼠短袄,水红灰鼠皮裙,脚踩掐金挖云红香鹿皮小靴,俏生生走了进来,娇美华贵,楚楚动人。

她怎么来了?不是特特的把她留在太康老家了么?四太太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磕头的袁昭,有些愣神。这女子身姿如杨柳,下拜行礼如舞蹈一般好看,真让人恼火。

“太太命我在家中养病,我自是不敢违。”袁昭恭恭敬敬俯伏在地,“只是四爷命人星夜兼程到了太康,要接我一同进京。四爷的令,我更不敢违。”你是正室你厉害,还不一样要听男人的?有本事你管着四爷。

饶是四太太涵养好,这会子也是怒不可遏,眼中似要喷出火来。袁昭俯伏良久,缓缓抬起头,美丽的杏眼渐渐有了水光,“太太,四爷的令,我真是不敢违。”声音渐渐哽咽。

不光袁昭爱哭,她的丫头也是一般爱哭。袁昭身后跪着一个身段苗条、相貌清秀的小丫头,跟着掉下了眼泪,“姨娘,您身子本就娇弱…”这大老远的赶了来,再跪上这半天,怎么吃得消?

袁昭哭,小丫头也哭,四太太气得发抖。大丫头怀风忙上前为四太太顺着气,揉着胸,计嬷嬷站出来厉声斥道:“嚎什么丧?太太跟前,有你们放肆的?”

袁昭跟小丫头抱在一起,籁籁发抖,颤声说道:“我并不敢。”她身材婀娜,线条柔美,泪水似断了线的珍珠一般不断滑过晶莹的面庞,惹人怜爱。

计嬷嬷冷笑一声,“不敢?你连太太都敢顶撞了,连太太的话都敢不听,还有什么不敢的…”话才说到一半,门帘挑起,谢四爷徐徐走了进来。计嬷嬷脸色一僵,怎么四爷今儿回的这么早?忙急急收了怒容,换上笑脸,“四爷!”不过她不是表演系专业人士,转换表情难免不到位,很是生硬难看。

计嬷嬷已是人到中年,难免有些发福,便显得人高马大的。因是发着怒,训着话,更增威仪。袁昭却是如一枝柳条般娇嫩脆弱,一强一弱,一站一跪,无论谁看到这情形,大概都会以为袁昭受了欺负吧。

四太太镇静心神,款款站起身,“四爷回来了。”迎了上来。谢四爷面色似有不悦,没说话,默默在官帽椅上坐下。四太太亲手递了茶过来,谢四爷点头致谢,还是没说话。

四太太也在官帽椅上坐了,内心中劝了自己无数遍,方才对着跪在地上流眼泪的那一对主仆温言说道:“袁姨娘远道而来辛苦了,先下去歇息罢。”

怀风机灵,忙上前搀扶起袁昭,“袁姨娘,我送您去侧间歇息。”袁昭委委屈屈的起来,站都站不稳,小丫头在一旁抹眼泪,“可怜的姨娘,跪了这么久,腿脚都麻木了。”

袁昭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的走后,四太太微笑问道:“玉郎使人接她回来的?却没告诉我。”这可怪不得我,你没跟我商量。

谢四爷淡淡说道:“阿离笨拙,服侍不好你。阿昭伶俐多了,我接阿昭过来,为的是服侍你。”这不是有两个妾侍么,一个不好,再换一个。你不喜欢阿离,再试试阿昭。

四太太胸口发闷,真想大声说一句“我宁愿要丫头们服侍!”谁想要妾侍服侍了?看见她们娇滴滴的模样不够闹心的。不过也只是想想而己,她从小所受的教育让她无法理直气壮说出这话。

四太太笑笑,温柔说道:“玉郎想的真周到。”谢四爷淡淡一笑,声音也很温柔,“若是阿昭能服侍好,便罢了。若依旧服侍不好,我也不能委屈了你。这几日倒有三五位同僚硬要送妾给我,却之不恭,挑好的抬两个进来也使得。这些女子出身良家,知书达礼,定比阿昭、阿离懂事。”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后天争取双更哈

48第48章

四太太胸更闷了,胸口钝钝的疼。玉郎一向不好色,多少亲友要送美人给他“紅袖添香”,都被他一一婉拒。如今是怎么了,竟想要纳良妾。是因为他的阿昭受委屈了么?

晚上,谢四爷去了袁昭的溶月院。计嬷嬷低着头,嗓音低低的,“溶月院中一色的黄梨木家什,多宝阁中的摆件儿俱皆精美,有两件还是汉朝古董…”溶月院中什么都是现成的,什么都是上好的,早就准备好了,单等袁姨娘大驾光临。

四太太疲惫的闭上眼睛。天下木材中最珍贵的是紫檀,其次便是黄花梨,黄花梨纹理清晰,如行云流水一般,美丽可人。袁昭一个姨娘,院中一色全是黄花梨家什,让自己这做正室的情何以堪。

孤衾冷枕,胡乱歇息了一晚。第二天四太太起了个绝早,打算回趟娘家。请早安时陪笑请示谢老太太,谢老太太摇了头,“今儿可不成,你大姐姐要回来。”谢家大姑奶奶要回娘家了,你这谢家儿媳怎能也回娘家。

四太太羞红了脸。是啊,怎么会把这事忘了呢?真是气昏头了。大太太在一旁温文尔雅的笑笑,“四弟妹昨日还跟我念叼着,想念大姐姐,盼着大姐姐归宁。想是记岔日子了?”帮四太太解围。

四太太满心感激,“可不是,记岔日子了。”以为是明天呢。让婆婆以为自己记性不好,遇事忙乱,总比让婆婆以为自己不敬重大姑奶奶、不把大姑奶奶放在心上要好。

巳时,四辆马车徐徐驶来,停在谢府门前。打头的是一辆翠盖珠缨八宝车,紧跟着的是辆朱轮华盖车,车饰精美,显是名门淑媛所乘坐。后面是两辆黑漆平顶马车,从车上下来的人俱是丫头、婆子打扮。

两个俏丽灵巧的大丫头待脚踏放好,从翠盖珠缨八宝车上扶下来一位中年贵妇,和一位十二三岁的美貌少女。朱轮华盖车上下来的则是两位十五六岁的姑娘,一着浅蓝衫裙,一着浅绿衫裙,俱是风姿楚楚。

早有管事婆子满面笑容迎了出来,“给大姑奶奶请安!给姑娘们请安!老太太正念着呢。”请中年贵妇、三位姑娘分别上了两人抬的轿子,从角门进了谢府。丫头、婆子俱是步行跟着。

约摸有半盏茶的功夫,走到一个垂花门前,轿子停下了。轿夫们恭身退出,丫头、婆子们殷勤掀起轿帘,扶着姑奶奶、姑娘们下了轿,走进垂花门。

大太太、四太太一起迎了出来,“大姐姐!”都很亲热。又拉着十二三岁的郁妍满口夸奖,“咱们妍姐儿出落的越发好了!”彼此行过礼问过好。穿浅蓝衫裙的姑娘秦怡,是大姑奶奶夫家三弟媳秦氏的侄女;穿浅绿衫裙的姑娘江洁,是大姑奶奶夫家五弟媳江氏的侄女。

一行人说说笑笑到了萱晖堂。谢老太太坐在萱晖堂中金丝楠木镶大理石罗汉床上,嗔怪道:“这会子才来!”回娘家么,还不早早的到了,累你娘亲傻等着。

谢寿已是人到中年,又一向沉稳端凝,不过再老成的人到了亲娘面前也还是免不了撒娇,“您还嫌晚呀?我可是用过早食便出的南阳侯府。”路上花功夫啊。

行礼宣暄过后,谢老太太拉着秦怡、江洁的手一一细细打量了,“真是齐整孩子。”每人送了一枝珠钗做见面礼。秦怡、江洁见珠钗做工精美,镶着的南珠有拇指大小,晶莹圆润,闪着柔和的光芒,便知这珠钗价值不菲,忙行礼谢了。

谢寿则是拉着谢瑞年、谢锦年、谢流年一一亲热,“都是好孩子。”五丫头天真娇憨,六丫头娇贵矜持,七丫头长的像她爹,清丽绝伦,都是谢家的好女儿。

郁妍凑趣,跟谢老太太撒着娇,“外祖母偏心!只有秦表姐和江表姐讨您喜欢不成!”小嘴撅的,能栓只小毛驴。把谢老太太乐坏了,“哪能没我妍儿的?”从腕上取下一个碧绿通透的老坑玻璃种满绿手镯,亲手替外孙女戴上。

郁妍跟谢老太太可还客气什么,自然是笑纳了,“得,总算没白开一次口。”回头冲着三个小表妹淘气的笑笑,举起手腕炫耀,“外祖母赏我的!”眼气眼气你们。

谢寿微笑摇头,“这孩子!”眼中全是溺爱。妍儿这是在外家,放纵些也没什么。若是在南阳侯府,若是对着她亲祖母、小堂妹,她可不会这般撒娇撒痴。

谢瑞年眨眨大眼睛,也举起手腕,露出一个漂亮的古银手镯,“祖母也赏我了!”手镯么,我也有的,也是祖母亲手替我戴上的。

谢锦年礼貌的笑笑,“九表姐是客人,应该的。”你是外孙女,我们是孙女,不一样的。我们是自己人,你是客人呢,自然应该待你客气些。

谢流年就简单多了,冲郁妍甜甜笑着,“九表姐戴着,真好看!”确实,郁妍纤细白腻的皓腕,碧莹莹水润温文的玉镯,相映成趣。

中午,在大花厅摆了酒席。叫了一班小戏,在厅外家常小戏台上悠扬唱着。一边听曲,一边饮酒,谢寿也算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平日在南阳侯府她是儿媳妇,还要服侍公婆的。

酒饭过后,撤去肴撰,上好茶。谢老太太、谢寿听了会子戏,回萱晖堂午睡歇息了。大太太、四太太也各自回房理了一回事。谢家三位小姑娘,陪着郁家三位大姑娘听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