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思冕道:“哨卡是实,但是具体部署多少兵力则不是确数,我们可以试一下虚实结合的方式,给倭贼来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长他几回记性,看他们以后还敢不敢再来侵犯我大明。”

莫尽言眼睛一亮:“你是说我们偶尔可以在岛上设埋伏,守株待兔?”

俞思冕弯起好看的嘴唇:“正是如此。假设我们的哨卡三番两次破坏他们的行动,那他们会容忍哨卡的存在吗?必定会找个机会来除掉哨卡,这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到了,南騀岛上无百姓居住,我们就完全没有顾忌,可以放手与倭贼一搏,我们以逸待劳,胜算会有多大?”

经他这么一分析,钟勇和莫尽言都会心而笑起来,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一样。

第80章 万斛船

这一年秋天,南騀岛的哨卡修了起来。哨卡建成之后,钟勇当即派了一个旗的兵力去驻守,每五天为一值,轮流当值。

但是这一年余下的日子,南騀岛的哨卡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在成功截获了三次倭贼小规模来犯的消息之后,倭贼便消失了好一阵子。

究其原因,还是长乐之役发挥了相当积极的作用。都指挥使司将倭贼的十二名头目押送进京城的时候,正巧赶上倭国遣使来朝觐见。

皇帝便将这十二名倭贼头目交由了倭国使节处理,倭国为了表示臣服,就地处决了十二名倭贼头目,以表他们支持剿灭倭贼的决心。这一事也多少表达了倭国当权者的态度,倭贼也多了点顾忌,故接下来沿海百姓获得了短暂的太平。

俞思冕和莫尽言也有了一段非常平静的生活,他们朝夕相处,这是两人自相识相爱以来相处得最久的一次。

因为战事平静,莫尽言很长时间都没有出门了。

俞思冕看在眼里,每天想着法子找些新鲜事去吸引他的注意力,以免他无聊,但新鲜主意总有用完的一天,俞思冕害怕有一天莫尽言会跟自己说无聊。

俞思冕本意是要小莫过得快乐,和自己在一起,但并不想钳制他,让这块璀璨的珍宝蒙上尘灰,黯然失色。

终于有一天,莫尽言欲言又止地看着俞思冕,俞思冕心里一紧,有些紧张地看着莫尽言:“言儿,你想说什么?”

莫尽言有些不好意思地扯了一个笑容:“俞大哥,我想跟你说个事。”

俞思冕心道:终于要来了。他抢先说道:“言儿,有个事我一直都很想问你。”私下无人的时候,俞思冕一直都是管他叫言儿的,也算是昵称。

莫尽言有些意外地看着他:“俞大哥想说什么?”

俞思冕斟酌了一下词句:“我就是想知道,言儿对将来是怎么打算的,若是有一天,倭贼没有了,我们不用再抗倭,你准备去做什么?”

莫尽言面色一喜,旋即又有些不确定地对俞思冕道:“俞大哥,你不是哄我吧,怎会没有倭贼的那一天?”

俞思冕伸手摸摸他的头:“也许会有那么一天的,你看,他们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来犯了,说不定以后就没有倭贼了呢。”

莫尽言点点头:“对啊,还真是很久没来了。那要是没有倭贼了,我就去、去——我也不知道要去做什么,真是从来没想过这件事。”

俞思冕和蔼地说:“那你现在想想,也可以。”

莫尽言锁起眉头,过了好一会儿终于说:“我想去行走江湖,到处去看看,还想去造大船,坐着大船去很远的地方看看。但是俞大哥你能走得开吗?若是我一个人,我哪儿也不想去了,跟俞大哥在哪儿都好。”他虽然很向往那种天大地大、无拘无束的生活,却并不想一个人去。

俞思冕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去,起码,在莫尽言的心里,自己还是第一位的,他点点头:“我也很想到处去走走看看,天下之大,还有好多地方我们都没有去过呢。建功立业是男儿的心愿,但是好男儿更应该志在四方。若是真的没有倭贼了,我便辞了官陪言儿去行走江湖,咱们做一对神仙眷侣。”

莫尽言也被俞思冕勾画的蓝图吸引住了,但是又有些不确定地说:“这样好吗?俞大哥你真要辞官?”

“言儿你想我一直做官?”俞思冕挑着眉看他。

莫尽言想了下:“我也不知道,只觉得俞大哥做官很威风,但是好像做官并不大自由。俞大哥你喜欢做官吗?”

俞思冕想了一下:“说不上喜欢,但是有些时候却能做不少事,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建功立业。但是比起和你在一起,这些都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莫尽言抿了嘴笑了,原来他们的心意都是相通的。

“言儿,哥一直想问你,你在我这里,会不会觉得很无聊?”俞思冕小心翼翼地问。

莫尽言睁大了眼看着俞思冕:“俞大哥你怎么会这么想?”莫尽言不知道俞思冕为什么会觉得他会无聊。

俞思冕拉着莫尽言的手,放在手心里摩挲:“最近并没有什么战事,我的公务又是走不开身的,不能陪言儿出去玩,你一身的本领,跟着我拘瘀在这小地方,我怕你会觉得闷。”

莫尽言笑起来:“俞大哥你别乱想,我其实挺忙的。你让陈良陈大哥给我找了不少稀奇玩意儿来,是给我解闷的对吧?其实不用这么麻烦的,我最近在琢磨着做新的船模呢,一直都没跟你说,是想给你一个惊喜。上次我送到福州船厂的那些船模和图纸,林师傅十分欢喜,如获至宝。他将那些船模和图纸都好好研究了一番,托人捎了封信给我,说船厂准备造万斛的大船,问我有什么想法没有。这不,我这阵子一直都在琢磨这个事呢。”

笑容漫上俞思冕的脸,他大松了一口气,觉得自己有些太小瞧莫尽言了,这孩子颇能自娱自乐呢:“那你这是已经有想法了?”

莫尽言笑弯了眼:“我做了个船模,想让俞大哥也来看一下,帮我提点意见。”

电光火石间,俞思冕想到了一个问题:“言儿你刚才想跟我说的就是这个事呢?”

莫尽言点点头:“是啊。不过有个事想麻烦一下俞大哥。”

“什么事?尽管说。”俞思冕心情好了,立即大包大揽起来。

莫尽言忸怩着说:“就是,我想让俞大哥给我找个教书先生,最近我在你的书房找书的时候,发现好多字都认得,但是却不能理解它们的意思。”

俞思冕顿时心花怒放:“还请什么教书先生啊,家里不就有现成的?”

“啊?”

俞思冕指指自己:“哥哥我给言儿当先生,保准比任何教书先生都尽心尽力。”

莫尽言红了脸:“要是不耽误俞大哥的事,那以后我遇到不懂的就都来问俞大哥。”

俞思冕伸手搂住莫尽言的肩:“我不仅可以教你读书,以后我还教你练武,咱们每天都切磋一下,有利于功夫长进。”切磋是次要的,培养感情是主要的,这样好的机会,俞思冕怎么舍得拱手让给别人呢。

尽管莫尽言事先同俞思冕打了招呼,俞思冕见到万斛船的船模时,还是大吃了一惊,这个船模跟他印象中的船模太不一样了,长约六尺,宽二尺,简直就是一艘小型船。

那船昂首尾高,中间稍低,也是大福船的形制,尖底阔面,甲板之上足有四层之高,桅杆有五,一个主桅,四个副桅,船体两侧有上下双层出桨口。

俞思冕看得直咋舌:“居然有这么大?我还从没有见过五桅船。”

莫尽言道:“这是远洋航行的大海船,载重量达万斛,需要极大的推力才能带动这船只,所以我设了五个桅杆,风力较小的时候可以张五张帆,也很安全。而且也安排了上下双层桨手。到时候这船上能容载上千人,还有好几千斛的货物,速度不受影响。这么大的船,遇上普通的飓风都是不怕的。”

俞思冕津津有味地听着莫尽言的描述,不由得感到分外自豪,这是自家的孩子设计的,连飓风都不怕的大船呢。

“言儿真了不起。”俞思冕笑盈盈地看着莫尽言。

莫尽言红了脸:“这只是我的构想,还没有来得及和林师傅他们验证,不知道可行不可行。”

俞思冕看着莫尽言:“言儿你是不是想去福州船厂?”

莫尽言嘿嘿一笑,并没有答话。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俞思冕拍拍手,站起身来:“既然这样,那就赶紧去准备一下吧,我们明天就去福州。”

莫尽言意外地看着俞思冕:“俞大哥,你也一起去吗?”

俞思冕斜睨他:“我的言儿要有大作为,我当然要亲自去支持的。最近很太平,衙门里也没什么事,我陪你一起去福州。”

莫尽言兴奋得有些脸红:“那就太好了,谢谢俞大哥。”

造大船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了构想,还得去论证,否则等船造出来了,也未必能够在水面上浮得起来,要经过反复的计算、论证和修改,以保证船的可浮性和稳定性。

故莫尽言要去船厂找林师傅帮忙,和大家一起来做这艘船。

将六尺长的船模带过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莫尽言将船拆开来,分类装好,然后用马车拉着去了福州。

这一次是直接去的船厂,如果时间有余裕,再去江府拜望一下江氏夫妇。

比起造大船,俞思冕更关注为什么造大船,谁要造大船,这也是他此次和莫尽言一同北上福州的原因。

林师傅非常热情地接待了莫尽言,将他们安排在船厂的客院内歇息。

莫尽言也不愿意歇息,一到船厂,便将自己的船模拼装了起来。这么大的船模,包括船底的土石舱和储水舱,没有一处是偷工减料的,拼装起来费了将近两个时辰。

当这艘船模完整地展现在船厂师傅们的眼前时,所有的人几乎都惊呆了。林师傅激动地问:“小莫,这船模是你自己设计的?”

莫尽言点点头:“是啊。”

“花了不少功夫吧?”有人问。

莫尽言笑笑:“从接到林师傅的信开始,到现在正好是三个月,时间有些仓促,恐怕还有许多不够完善之处,所以想带过来给各位师傅看看,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参考价值。”

众人的目光分外复杂,有欣喜的、羡慕的、嫉妒的,但是无一不敬佩。

莫尽言见大家不说话:“不知道船厂这边的进度如何了,我可以看看大家做的船模吗?”

他这么一问,所有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回答了。

林师傅略有些尴尬地笑了一下,将莫尽言拉到一边,悄悄地说:“是这样的,小莫,上次我给你写信的时候,是京城龙船厂那边派来一位大人,说圣上想要造一批万斛海船,问我们这边可有什么想法,能不能够造出来。我和船厂的其他师傅想了许久,都没拿出确切的方案,我便想到给你写信,让你也提点意见。”

莫尽言恍然大悟:“那船厂这边是还没有方案了?”

林师傅点点头。方案都没定,船模就更不用提了,这便是个人和团队的区别,同一件事,交给个人和一个团队来完成,个人必定要完成得比团队要快。毕竟中间许多衔接和磨合的环节可以省略了,也不会出现消极怠工的情况。

一位船匠师傅道:“莫师傅,你的船模借给我们看看吧。”

莫尽言刚想点头答应,俞思冕开口道:“借给各位看是可以,但是东西要交给林师傅保管,这船将来若是能造出来,不管是不是完全按照这个模型来,我们有一个要求,必须要署上小莫的名

第81章 钦差

莫尽言刚想摆手说不必。林师傅就已经答话了:“这是应该的。这船模就交给我保管吧,保准分毫不差交还到小莫手里。”

莫尽言笑笑:“其实这船模虽已做出来了,我也只是做了初步计算,至于真正可行不可行,还需要大家帮忙论证一下。”

林师傅道:“这个无需担心,小莫你既然将它带来了,这说明这船的建造已经进入了初步环节,余下的,就都是细节问题了。”

俞思冕问道:“这船若是要造出来,大概需要多久?”

林师傅道:“若是顺利,两三年便能完工。”

俞思冕吓了一跳:“怎会需要这么久?”

莫尽言在一旁补充道:“这船是从未建造过的大船,船的龙骨要比以前的大许多,船厂必定没有事先预备的,所以要另行准备,而风干木材是需要时间的,两三年时间能够造出万斛船,都是很顺利的了。”

俞思冕叹息道:“真是隔行如隔山,没想到造船这般不容易。以后让将士们对船只要多加爱护才行。”

林师傅道:“多谢俞大人体恤。大人和小莫在船厂多留几日吧,这几日我们抓紧时间研究一下小莫的船模,有什么问题我们好及时与小莫沟通。”

其实按说,造这么大的船,莫尽言作为主设计者,应当是全程参与才对,只是从船厂的角度考虑,却不能让他一个外人过多参与,这一方面是怕上面知道了问责,二是他们也不愿让莫尽言抢了主功。

其实莫尽言对能不能署自己的名倒是无所谓,而俞思冕却觉得他们不图利,这属于自己的名还是要一点的,将来千秋万代之后,众人皆成了一抔黄土,起码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在世人的记忆中长存。

四下无人的时候,俞思冕对莫尽言道:“这万斛船是朝廷要造的,看样子朝廷要在海事政策上有所变化,只是不知道是好是坏。”

莫尽言奇道:“朝廷若是不禁海了,这岂不是好事?”

俞思冕苦笑了一下:“若是取消海禁,自然是好事。我担心的是今上雄图大略,准备向海外扩张。”

莫尽言皱起眉头:“要打仗吗?”

俞思冕摇摇头:“只是我的猜测,也未必会。毕竟本朝立国才几十年,百姓的生活才刚刚稳定,国力远算不上强盛,今上若有韬略,不会作这等冒失的决策。也许是我多虑了,没准真会是开海禁呢。”

莫尽言将手放在俞思冕手背上:“别担心,我们往好的方面去想,没准真是要开海禁呢。”

到达船厂的第二天中午,俞思冕和莫尽言吃过饭,两人结伴在船厂里散步。已是深冬之际,船厂大院里草木凋零,自横斜的树枝间望过去,天色蔚蓝,阳光铺洒下来,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人也懒洋洋的,像猫儿一样慵懒。

但是船厂里却是另一番景象,此际正是造船的旺季,各个作坊都丁丁当当地响成一片,忙得热火朝天,丝毫看不出冬天的迹象来。

莫尽言兴致勃勃地沿着各个作坊看过去,有时候还亲自去参与两下,刨个木头,在铁器作坊里轮上两锤,顿时觉得浑身暖烘烘的,寒意全消。

船厂范围极广,没两个时辰走不完。俞思冕陪着莫尽言遛弯,也不嫌麻烦,一直甘之若饴,任劳任怨。

他俩转到缆绳作坊附近,进去看了一会儿缆绳制作,出来的时候碰上一个人,那人长身玉立,身形伟岸,长得白净无须,满脸和气,使人一见便心生亲切感。

那人一见他俩出来,便迎上来问道:“敢问二位,我方才自细木作坊出来,想去船体装配坊,不料却迷了路,还有劳给指个路。”他一开口,竟是满口的北地口音,比俞思冕的京城口音还要往北去,只是声音略有些轻细。

莫尽言听见他的口音,对这个人的好感又多了几分,他笑道:“这位兄台要去主体作坊对吧,不知是要去甲字号坊,还是要去乙丙坊?”原来这船主体装配坊根据船的规模,也分了不同的作坊,比如这甲字作坊,就是造最大型船只的作坊。

那人似乎也有些始料未及,他挠了挠头:“这我还真不知道呢。哪个都行,近一点的吧。”

莫尽言抬手往东南角指去:“那儿吧,其实这几个作坊都连成一片的,只是甲字号在中间,东面是乙字号,西面是丙字号。”

“原来如此,那就多谢这位小兄弟了。”那人做了一个揖,转身走了。

莫尽言见那人走远了,便拉着俞思冕说道:“俞大哥,听这人的口音是你们北方人啊。”

俞思冕看着那人的背影,笑一笑:“是北方人士,但是不是我们那儿的,他们比我更往北去。其实说起来,我倒也不算北方人,不过比你们这儿是靠北一些。”

“北方也有海吗?还需要来福州看船?”莫尽言有些不解。

“唔,也是有的。”俞思冕寻思了一下,他不确定这人的身份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的,这人九成是个宫廷内侍,多半是皇家使臣,难道朝廷真准备在海上搞大动作?

傍晚,两人正在客房里吃饭。林师傅亲自过来找他们:“俞大人,小莫师傅。”

“林师傅请坐。”莫尽言赶紧站起来,“林师傅吃了吗?一起吃点吧。”

林师傅摆摆手:“不用不用,我已经吃过了。这几天招呼不周,俞大人和小莫师傅多多海涵。”

莫尽言看了一下桌上的菜,全都是时新的菜色,水煮江鱼,清蒸瑶柱,还有西施舌,都是极好的菜,可见也是颇受礼遇的。只是没有人作陪而已,这是俞思冕要求的,他们自己吃就好,不必作陪。

俞思冕笑道:“林师傅客气了。不知林师傅有何贵干?”

林师傅笑道:“说来也真是巧,今日一早,便有朝廷的钦差大人到了,说是要查看一下我们造万斛船的进度。我准备明日就带他们去看小莫师傅做的船模,希望小莫师傅也能够到场,好为钦差大人及时解惑。”

林师傅的意思很清楚,就是希望莫尽言能够亲自去向朝廷的钦差解说自己的船模。

莫尽言回头看了一眼俞思冕,俞思冕道:“林师傅,若是这样一来,我们怕是无法控制这船的主设计者的归属问题了。”

林师傅迟疑了一下,叹息道:“小莫师傅的船模我们还没来得及研究,对方便已经到了,我怕到时候我们一解答,漏洞重重,反而惹得对方起疑。不若这样好了,我们便说小莫是船厂的造船师傅,万斛船模是由他带头主设计的。”

俞思冕皱着眉头,他并不想让小莫这么出风头的,但现在看来事态却有些不受他们控制,他斟酌了一下,对莫尽言说:“小莫,看来非你去不可了。”

莫尽言点点头:“那我就去吧。”

林师傅松了口气:“那明日一早我便打发人来请二位。”

林师傅出去后,俞思冕对莫尽言道:“明日我陪你一起去。要谨行慎言,当心祸从口出。”

莫尽言看着俞思冕的眼睛,亮晶晶的,这还是俞思冕第一次嘱咐他这种细节:“俞大哥,有什么不对吗?”

俞思冕伸手摸了摸莫尽言的后脑勺:“我也说不好,总之谨慎点是没有错的。”

莫尽言点点头:“好。”

俞思冕给他夹了一个瑶柱:“吃饭吧。也不用太在意,有哥呢。”

第二日一早,林师傅就派了个小厮来请莫尽言和俞思冕,领着他们到了甲字号作坊。

船厂的师傅们皆已到齐了,钦差大人尚未到,林师傅与莫尽言商量了一下措辞,刚说好,船厂的诸位大人陪着钦差大人便到了。

莫尽言一看,来的三个人中,居然有一个是昨天在缆绳作坊前遇到的那个面白无须的伟岸男子。那人一见莫尽言,露出了一个友好的笑容,莫尽言原本有些忐忑不安的心稍稍放下去了些。

福州船厂的主管大人介绍道:“这一位是京城来的马大人。”

伟岸男子跟大家点头示意,算是打了招呼,他的注意力很快便被桌上的船模吸引住了。他仔细端详了许久,提了不少问题,算不上很专业,但也不完全是外行,多半都是围绕着大船的安全性能和稳定性。

莫尽言一一给予了解答,对方连连颔首,似乎是颇为满意的。

最后马大人问:“我们若是需要三艘万斛船,福州船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造好?”

莫尽言愣了一下,一艘三斛船就已经很不得了了,对方居然需要三艘,他不太了解船厂的制造能力,将目光投向了林师傅。

林师傅接过话头:“如果现在就开始着手准备,三艘万斛船,最少也需要三年的时间。”

马大人点头道:“甚好,那就抓紧时间,尽快将万斛船造出来。”

说完之后,众人都退了出来,莫尽言与俞思冕刚想走,便被叫住了:“莫师傅,且留步。”

莫尽言回头一看,是马大人:“马大人叫我?”

马大人走过来,笑道:“就是想同你道一声谢,感谢昨日指点迷津。”

莫尽言憨厚笑笑:“马大人不必客气。”

马大人看看莫尽言身后的俞思冕:“莫师傅,这位也是船厂的师傅吗?”

莫尽言看看俞思冕,摇摇头:“不是,这位是我大哥,他陪我…”

“我过来看看我兄弟。”俞思冕截住话头,以防莫尽言说漏嘴。这次他并非是公干的身份来船厂,而是休假陪莫尽言过来的,所以也并未向外人言明自己的身份。

马大人笑道:“原来如此。莫师傅比我想象的年轻得多,没想到就主持这样大的船只修造了,实乃英雄出少年。”

莫尽言摆摆手:“愧不敢当。倒是有些不知天高地厚了,让马大人笑话。”

马大人摇摇头:“有志不在年高,莫师傅不必谦逊。”

俞思冕道:“我方才听马大人的意思,朝廷似乎是要出远洋?”

马大人笑道:“今上似乎是有这么个打算。”

俞思冕点点头,转头对莫尽言道:“小莫,这下不得了了,你造的船还能去南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