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赵东河郑月芬正式离婚,赵东河像当初承诺的那样,给了她两百块。

“东河,我是真的知道错了,你就这么狠心,不肯给我个机会吗?”

石头没来,张巧儿怕两人离婚的事对石头产生影响,像当初黑蛋那样,因此办了手续后,郑月芬连抱抱石头的机会都没有,只能远远看着。

赵东河的内心很平静,这半年他想了很多,鸡飞狗跳的日子他是真的厌倦了,郑月芬说知错了,会改,他相信她确实有一丝悔过之心,可他同样知道,这一丝悔过无法撑过那漫长的后半生。

他已经想好了,以后也不想再找什么媳妇,就这样带着石头相依为命,要是石头问起来,就说他妈已经死了吧。

“你以后好自为之,我走了。”

说要,赵东河跨步离开,他依然年轻,背脊依然挺直,浓眉大眼,是个英俊的青年,可他的眉稍,带着淡淡的压抑和难过,不懂为什么生活会变成这样,当初那份悸动,什么时候成了冰冷刺骨的寒风。

第五十四章

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佳慧在镇卫生所平安诞下一个男孩, 小名放放。

对于放放的到来, 全家都很高兴, 佳慧从产房出来时, 赵东林握着佳慧的手, 因为熬夜和担忧而红了眼眶, 心里有太多话想说,顾虑着其他人在场没好意思说旁的,只说了六个字, 辛苦了, 谢谢你。

张巧儿一看到小孙子就笑的合不拢嘴, 一是为老大又添了个儿子,另一点就是佳慧顺利生产,堵住了不少人的嘴, 那些流言蜚语也能有个了结。

“佳慧啊,你真是好样的, 七斤二两,娃可壮实了。”

佳慧虚弱的点了点头,怀孕后期她已经尽量控制饮食了, 可家里总让她多补补, 少吃一口都不行, 最后不仅没能控制,还比预计胖了几斤。

生产前她虽然没跟任何人提,其实心里是很担心的, 穿越前有阵子看过不少产妇因为生孩子而面临危险的新闻,在这个医学不发达,医疗设备根本上的年代,她真担心自己会有危险,好在最后一切平安。

“来,饿了吧,赶紧吃点东西垫垫,一直用炉子温着,就等着你出来了。”

一小锅热腾腾的鸡汤,为了让佳慧随时能吃上热食,张巧儿把家里的煤球炉子都带到医院来了,鸡汤是美香在家做好送来,那时候佳慧还在产房里,张巧儿生了炉火一直温着。

刚生完,佳慧累的厉害,这会最想做的就是好好睡一觉,并没有多少食欲,但婆婆这么用心对待自己,佳慧也不好意思拂了婆婆的心意。

赵东林扶着佳慧坐起来,给她支了个小桌子,盛了半碗鸡汤和鸡肉给她。

“谢谢妈。”

张巧儿笑道,“傻孩子,这有什么好谢的,赶紧吃吧,吃完了睡一觉。”

佳慧嗯了一声低头喝汤,赵东林微笑着站在一旁,病床上坐着媳妇,旁边的小床里是小儿子放放,五月的天气不凉不热,晨光透过窗户洒进屋里,这个场景过于美好,让他觉得无比幸福。

“你看放放的小嘴,粉嘟嘟的,长得像你。”

产后第二天,陈桂香在医院照顾佳慧,从佳慧住进医院待产开始,她就红糖鸡蛋、小米粥、鸡汤,跟张巧儿一起,换着花样的来。

佳慧今天还有些虚弱,但她已经开始下床走动了,只是全身上下捂的严严实实,密不透风,生怕她月子坐不好一辈子吃苦。

佳慧无比庆幸放放出生的时间是五月,如果大夏天也让她这样她可能想死的心都有了。

没有电扇,没有空调的年代,炎炎夏日坐月子会是何等煎熬。

佳慧给放放喂了奶后放放就躺在她身侧,这是个任谁见了都夸漂亮的小婴儿,白白的小脸蛋,头发又软又密,眼睛闭着,睫毛很长,安静的像是降落人间的小天使,只要看着她,佳慧一颗心就变得柔软又感动,只想把他抱在怀里好好疼爱。

都说为母则刚,当了母亲才知道生命的意义,就是孩子一出生你就愿意为他付出一生的辛劳。

佳慧轻轻握着放放的小手,心里默默的说,“妈妈会好好努力,一定会给你一个美好的未来”。

让你以后也能成为拼爹拼妈中的一员。

“我喝不下了,妈,你们也喝吧。”

一大汤盆的排骨汤,佳慧哪里吃得了那么多。

“多吃点,你吃饱了孩子才能养好,他得吃你奶水呢。”

佳慧拗不过,又担心自己吃的少奶水不够,勉强着再喝了两口,喝到胃里实在装不下丁点半点这才停下。

“你生了放放,家里那俩娃是个什么态度?”

后妈难做,这两年佳慧对黑蛋英宝的态度大家都是看在眼里的,已经是难得的尽职尽责,亲妈也不过如此了,但孩子跟大人不同,讲的是感情不是道理,你对他好也得他接受,最怕一颗热心肠碰上了凉水。

英宝还好,佳慧嫁过去时不记事,一直当佳慧是亲妈,黑蛋就不同了,今年已经七岁了,不能哄不能骗的,加上之前出的郑月芬那事,陈桂香还真挺担心。

“挺好的,昨天美香带他们过来看我,可喜欢放放了,都盼着我们赶紧出院回家呢。”

英宝已经两岁了,虽然会说的话不多,但她什么都懂,看到放放后用奶声奶气的声音说,“妈妈,弟弟,回家。”

大家觉得可乐,逗她问,“英宝喜不喜欢弟弟啊?”

她就很认真的点头说喜欢。

至于黑蛋,看得出他是很喜欢放放的,只不过不像英宝表现的那么明显罢了。

年后黑蛋已经上了小学,因为佳慧在家辅导过,他的学习成绩名列前茅,老师说以他现在的知识水平,可以达到三年级,佳慧跟赵东林考虑后,暂时不给黑蛋跳级,先把基础打牢了再说。

虽然他还像小时候那么沉默,但态度很温和,对佳慧很有礼貌,佳慧怀孕期间经常帮她做些家务。

虽然很多人都说黑蛋记得亲妈,是个养不熟的,你看他都不喊你一声妈之类的,但佳慧自己从来不在意这些,一个称呼而已,对她而言根本不重要。

她对黑蛋好是因为她跟赵东林结了婚,是看在赵东林的份上对他好,这份好不求回报,只求问心无愧,是出于对小朋友的爱护之心。

这种不同在生下放放后对比更加清晰,一种是责任的照顾,一种是放在手心呵护的母爱,未来,她会努力做到不偏不倚,但在内心深处,更有感情的肯定还是自己十月怀胎生下的放放,就像黑蛋敬重她,对她很有礼貌,但永远不会拥抱她,永远不会肆恣在她怀里撒娇一样。

时间过的很快,特别是家里有个小婴儿,每天忙忙碌碌的照顾,看着他一天天变化,跨过了盛夏,来到了晚秋。

十月底,国内各大报刊、杂志和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公告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并透露高考将于一个月后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消息指出,所有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参加这次恢复高考的运动。

此消息在全国范围内炸开,所有符合政策的有志青年欣喜若狂,十年了,国家终于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被乌云遮蔽的天空终于放晴了。

赵东林收到恢复高考消息的时候心底先是咯噔了一下,他记得一年前,佳慧就已经提过“恢复高考”的假设,当初他认为佳慧的假设有一定的道理,没想到这么快恢复高考就成了现实。

他一直知道自家媳妇是个极为聪慧的女人,她会记账,会打算盘,会教孩子启蒙,还会写一手好字,会讲很多故事,但不知道她竟然连国家政策走向的猜测都如此精准。

赵东林还没回家跟佳慧说这事,从同学那里收到消息的美香飞奔进了院子。

“嫂子,你听说了吗,国家要恢复高考了,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情况都能报名参加,我们班有好多同学都说要参加考试呢!”

美香这会儿对自家嫂子简直佩服的五体投地,一年前嫂子就让自己多学习,多看书,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多学些东西以后总能派得上用场。

在嫂子的带领下,自己重温了初高中的知识,现在看来,嫂子就是先知啊!

家里没有报纸,佳慧还真不知道这了消息,但她并不意外,早就知道恢复高考是这一年,只是不能确定具体时间而已。

“那你想报名吗?”

美香坐下,接过佳慧怀里的放放,听到佳慧的问题后,她的眼里既有憧憬又有迷惘。

“我也是想的,可心里又有些不确定,很矛盾,一方面不想错过机会,另一方面又有些担心,怕自己考不好,也怕家里不同意。”

说完,美香也问了佳慧。

“那嫂子,你会参加吗?这两年你一直都在看书,是不是还想继续上大学?”

学习方面美香相信嫂子可以,可嫂子生了放放,放放这么小,如果嫂子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哥跟妈一起,会支持嫂子去上学?

“我当然会,我一直等着这一天呢,我跟你说,以后咱们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进步,就算咱们就在农村,也得做那能给农村建设添砖加瓦的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而不是什么都不会,只会蹉跎岁月。”

“那大哥会同意吗?”

佳慧冲她眨了下眼,“你猜?”

美香笑道,“这我可猜不出来。”

大哥很疼嫂子,平常嫂子说什么大哥都同意,可这毕竟是大事,何况放放还这么小,大哥是什么想法她还真猜不出。

放放在美香怀里,一会儿看着佳慧说话,一会儿又看着美香说话,见没人理他,伸出小手摸上了美香的脸,嘴里咿咿呀呀的说着话,美香抓住他的手,放在嘴边亲了亲。

“咱们放放也想说话啦,那你得快快长大。”

放放笑了,圆葡萄似的大眼睛里澄澈的倒映出美香的脸,让人爱不释手,觉得怎么疼都不够。

晚上,佳慧跟赵东林讨论起了高考的事,她明确表达了自己想参加的意愿。

赵东林今天去镇上开会了,知道国家特别重视这次考试,他倒没有直接提出反对意见,而是提到了小儿子。

“放放还这么小,你真舍得离开他?你要是考上了就要出去上学,孩子不得好长时间见不到你,何况你一个人出远门我也不放心。”

别说孩子,他都不能想媳妇离开家,一走就是几个月。

佳慧在黑暗中握紧了赵东林的手,“谁说我要一个人去,我是想跟你一起去,我看了报纸,所有的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都可以参加这次恢复高考的活动,你既是复员军人又是村里的干部。”

“咱们国家现在缺少大量的人才,咱们也算有志青年了,得学习更多的知识报效祖国,等咱们学有所成了,是不是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啊!到时候你带着新的眼界,新的知识回村,一定能让咱们村变的更好更富足。”

不得不说,佳慧的话确实很有鼓动性,起码在这个黑夜中,赵东林有一瞬间心动了。

他十几岁就去了部队,是为了家庭谋一个更好的出路,如果把当时的自己放到现在,他肯定是愿意继续学习的。

心动归心动,赵东林还是考虑到了现实情况,家里有三个孩子,就算黑蛋大了,能自己照顾自己,可英宝跟放放还小,爸妈哪能带的过来。

“这个我也想了,咱们就报本省的大学,把爸妈跟孩子一起带过去,在外面租个房子。不止咱们,我还鼓励美香也考呢,你说美香这么好的姑娘,年轻,好看,心地好又聪明,这么好的姑娘随便找个人嫁了一辈子待在农村多浪费?她要是考上大学,就能挑一个青年才俊,这样她的人生就再也不同了。”

佳慧描写的前景非常美好,也有可操作性,但赵东林并没有在这样的描述下迷失理智。

这十年,浪费了太多人的青春,这一次恢复高考,肯定有很多人会选择参加,竞争无疑会非常理解,而且考试时间是一个月后,在这么急迫的时间内准备考试,哪怕他曾经学习不错也没有这个把握。

他内心陷入了深深的纠结中,时代在发展,考大学顺应了时代的需要,就像佳慧说的,国家急需人才,到大学里接受高等教育再出来,一切都会变得很不一样。

可如果他去不了,怎么能放心媳妇一个人离家?这种不放心不是基于对媳妇的不信任,纯粹出于对她的不舍。

他搂着佳慧,手臂不知不觉中收紧。

佳慧虽然不知道他内心具体想些什么,但多少也能猜到一些,适时开口给了他一记杀手锏。

“咱们不为自己考虑也得为孩子考虑,如果我们有了更好的人生,孩子们的起点也跟着咱们变高了,他们的眼界也跟着开阔起来,哪怕是为了孩子的未来,咱们也得试一试。”

这天晚上,赵东林失眠了。

第五十五章

赵东林并不是个没有梦想的人, 事实上, 他对未来的生活也有着自己的期许。

很小的时候, 他的梦想是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一家人心怀坦荡, 有尊严的活着。

进部队后,他的愿望是保家卫国, 是永远不要有战争, 是坚持到底不放弃, 是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因为他明白,先有国才能后有家。

转业后,他的想法就是把两个孩子照顾好,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点成绩, 为村民们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

再后来他跟佳慧结了婚,婚后他的期望非常简单, 就是跟佳慧两人白头偕老, 平平淡淡度过这一生。

等他们老了,携手看着日落日出, 儿孙满堂, 承欢膝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可现在,佳慧给他描述了另外一种可能性,那就是走出村子, 去接受更高的教育,站在巨人的肩上开启新的人生旅程。

当他将思维跳脱出上河村,跳脱出胜利公社,甚至跳脱出江口县吴东省时,赵东林发现这个世界确实很大,自己能做的也不仅仅是一个上河村的村支书。

国家在恢复高考的决定中提到,将优先保证重点院校、医学院校、师范院校和农业院校的录取工作,学生毕业后的工作由国家统一分配,在校期间不仅不需要缴纳学杂费,每月还会给学生发放生活补助,以减轻广大农村家庭的负担。

值此百废待兴之际,国家能够花费如此巨大的经济投入来鼓励年轻人参加高考,走进大学校园,可见国家正处于人才极度缺乏的时刻,自己作为党员,应该站出来,承担更多的责任。

从大处着眼是国家需要,从小处着眼也是为了自己为了后代,就像佳慧说的那样,他们做父母的努力了,进步了,孩子们也会跟着受益,就像前些年,干部子女能优先获得学习和工作的机会。

一夜未眠,天光乍破时赵东林下定决心,排除千难万难参加高考。自己身为男人,觉悟跟斗志不能输给自家媳妇儿!

睡梦中佳慧总觉得有道视线在注视着自己,以为是放放醒了,硬撑着睁开迷蒙的双眼,发现不是儿子醒了,而是丈夫在看自己,佳慧松了口气,本想闭上眼继续睡来着,可他眼里的光芒过于闪耀,闪的让她无法忽视。

“这么早……你看我干嘛啊……”

放放还没断奶,还有喝夜奶的习惯,佳慧半夜喂了一次,觉自然就不够睡了。

这种日子从放放出生一直持续到现在,佳慧深刻体会到了一个母亲的艰难。

没有自己的时间,永远围着孩子转,喂奶、换尿布,时间被切割成了碎片。

当然,幸福与痛苦是并存的,为人母的喜悦足以消弭一切痛苦。

“我已经想好了。”

“恩?”

早上脑子当机,还没开始运转呢。

“我准备跟你一起参加高考。”

佳慧这才反应过来他在说什么,脑子也立刻清醒了过来。

“真的?我就知道你肯定会同意的。”

做了决定后赵东林整个人都放松了,听佳慧这么说,他略带好奇的问,“哦,为什么这么肯定?”

佳慧笑道,“因为你不是一条咸鱼,而是一位有抱负有梦想的年轻人。”

赵东林噗嗤一声笑了。

“瞎说,什么咸鱼。”

他伸手揽过佳慧,软软的媳妇让他有些心猿意马,刚动了心思想为自己谋点儿福利,睡在床内侧的放放突然放声哭了,佳慧一听儿子哭,哪还有心思顾到丈夫啊,一把推开赵东林俯身去看放放去了。

“放放,怎么啦?哦,尿尿啦,是不是不舒服啊,那你等等,妈妈给你换一条干净的尿布。”

放放身上的尿布还是半夜的时候换的,隔了这几个小时,肯定是尿湿了,好在没有拉臭臭,否则一大早就要忙活开了。

赵东林无奈的摇头,自从儿子出生,自己的家庭地位直线下降,这哪里是生了个儿子,简直就是多了个祖宗。

被妈妈抱在怀里的放放睁着滴溜溜的眼睛不哭了,佳慧从床头柜里拿了块干净的尿布,边换尿布边跟赵东林说,“既然决定参加,咱们得快些把名报了,还有村里的工作,你得提前安排好。”

赵东林点头,准备吃了早饭就去公社找钟主任说明情况,不知道钟主任会不会支持这个决定。

“对了,妈那儿是你去说?”

这是件大事,关乎到整个家庭的大事,相对于自己这个做媳妇的开口,肯定是赵东林这个做儿子的提出来更好,这样就算公婆不同意也不会对自己产生什么想法。

赵东林哪能不知道佳慧的小心思,不过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理应交给他来。

“我来说吧,你等着消息就行了。”

佳慧满意的点头,刚好给儿子换好了尿布,过去捧着赵东林的脸,在他嘴上亲了一口。

“你加油,给你的奖励。”

赵东林笑了,看着佳慧说,“就这么打发了?我要是说成了,你准备怎么报答我?”

佳慧抱起儿子准备喂奶,听到他的话就知道什么意思,红着脸啐了他一口。

“尽想些有的没的,也不想想正经事,我跟你说,高中课本我是全的,参考书也有,咱们再去市面上找找看有没有针对性的复习资料,接下来一个月,咱们一起准备。”

这次考试只靠语数外三门,佳慧上一世听几位参加过恢复高考的长辈说,考试题目不难,但凡有一定学习基础的,最后都考上了大学。

赵东林学习能力强,人也聪明,努力把那些知识点捡起来,应该是没问题的,退一万步说,即便这次时间紧,没准备好,他也能赶得上明年夏天的那一场。

佳慧在房里给放放喂奶,赵东林率先出去找父母说了。

“考大学?好好的怎么突然想到这个了?”

张巧儿跟赵满柱听了儿子的话面面相觑,在他们看来,现在生活过的挺好,儿子在村里工作,既有面子工资也高,儿媳刚生小孙子,还没断奶,除了队上的工分外,另有缝纫的手艺,两口子儿女双全,日子蒸蒸日上,压根没有必要去考什么大学。

再说了,他们都是结了婚有孩子的,又不是十几二十岁的小年轻,还去上什么学啊!

“国家刚刚恢复高考,鼓励符合要求的年轻人参加考试,我跟佳慧一致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反正上学不用钱,经济上没什么压力,考上大学不管是工作也好,生活也好,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这个张巧儿自然懂,其实这几年也不是没有大学生,不过那种大学一般人是上不了的,得是那种“出身”很好的高中生才能被举荐去读工农兵大学,一出来就能安排上好工作。

赵东林跟父母解释了国家的政策,招生文件特别规定,对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并钻研有成绩或确有专长的,年龄可放宽至三十岁,婚否不限,赵东林今年虚岁三十,实岁才二十九岁。

“那你在村里的工作怎么办,佳慧要是去了,放放丢下不管了?他才这么点大,你们能忍心?”

就更别提黑蛋跟英宝两个娃了。

他们老两口在家辛苦些没啥,可放放一个奶娃娃,离了妈怎么行,那不就跟当时英宝一样了嘛。

“这个问题我跟佳慧也考虑到了,要是我们都考上,咱家就一起去城里,在学校旁边租个房子,孩子也一块带着。”

张巧儿顿时瞪大了眼睛,“啥!一家人都去城里,那家里这么一大摊子事怎么整,都去城里上哪儿挣工分去?咱们吃什么喝什么?”

到时候不仅没了收入,还要处处花钱,张巧儿想想都觉得肉疼。

屋里,不仅佳慧在听,美香也在自己屋里凝神听着。

嫂子果然没骗自已,昨天刚说了高考的事,大哥今天就跟爸妈提了,她是知道爸妈的,只要是大哥说的事,最后没有不同意的,想到自己也能参加高考,奔向更加光明的人生,美香心里热烘烘的。

赵满柱抽了口烟后敲了敲旱烟杆子,看了眼儿子问,“你们想好了,一定要去考?”

赵满柱考虑问题比媳妇长远些,既然是国家支持的,那就肯定不会有坏处,他也非常信服儿子,东林说好就一定好。

赵满柱想的是,自己已经老了,现在的能力也就是种地,忙活些家里的活儿,可儿子还年轻,前途是不可限量的。

他是党员,从部队转业回来当了村支书,要是再考个大学,以后肯定能当更大的干部,大学生多金贵啊,不就跟古时候考秀才一样嘛。

“那行,那你们就考,考上了咱们一家一起想办法。”

老伴儿第一次跨过自己做了决定,张巧儿看了老伴儿一眼,心里还有些犹豫。

赵满柱劝道,“让他们试试吧,总不能连试都不让试,你说他们要是考了大学成了大学生,以后工作安排在城里,有了城市户口,家里人不都跟着受益?”

张巧儿想想确实是这个理,硬着头皮点头应了。

算了,就先应下吧,能不能考上还是一回事呢,考上了光荣,考不上正好,啥心思也不用想了。

其实张巧儿更加不赞成的不是儿子,而是儿媳,老人家的思想相对保守一些,觉得女人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婚姻和家庭上,能把丈夫跟孩子照顾好就已经尽到了责任,什么前途,什么理想,统统都是虚的。

第五十六章

“你准备参加高考?”

县革委会, 钟主任听赵东林说了要去参加高考的消息后, 说不诧异是假的。

从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出来,这两天报名参加考试的人尤其多, 革委会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也增大了不少, 要审核报考人员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要求,但那么多报名的人,没有一个人比赵东林的情况更令他震惊。

要知道赵东林是从部队转业回乡的干部,转业前在部队做到了连长,能有这个职位的人, 整个公社一只手都数的过来。

他能放弃既得利益回乡,本身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 担任村支书期间也尽职尽责, 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 无论是公社的干部, 还是村里的同僚、百姓, 对他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这样一个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并且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基层干部, 愿意放弃现有的一切参加高考,跟其他年轻人一样重新开始, 钟主任内心除了震惊外还有欣赏跟欣慰。

这说明什么, 说明赵东林同志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好同志!

“好!”

钟主任一声“好”字,声音嘹亮,他起身从办公桌后出来,走到赵东林身边拍上了他的肩膀, 感慨道,“

你是好样儿的,有魄力,不愧是从部队里出来的优秀干部。既然要参加那就好好准备,用心准备,有什么需要跟我提,公社尽量给你便利,还有一个月的时间,我等着你成功的好消息。”

赵东林笑了,“主任千万别对我抱太大的期待,这样我压力太大了,能不能考上我自己也说不准。”

虽然媳妇儿安慰他说没问题,但赵东林自己只有五成的把握。

几年没有教科书了,市面上能找到的参考书也少之又少,国家发文让各省自主命题,还要先填志愿再参加考试。

十年后的第一场高考,用一脸懵圈来形容一点儿也不过分。

考什么?考哪些?知识点是什么?什么样的分数能上大学?

而且现在留给每个人的时间只有一个月,学习的同时还不能耽误工作和劳动,真的是太难太难了,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会如何,就跟瞎子似的摸着过河。

钟书记倒觉得赵东林谦虚了,不说其他,赵东林是党员,政治上的各项政策规定他肯定是熟记于心,平常村里的文件材料都是赵东林总结了交到公社,一手好字,表达能力很强,这语文也应该不成问题,至于剩下的数学等其他学科,赵东林的起点跟别人是一样的,纵向比较下来,赵东林还是很有优势的。

“我相信你不会有问题,东林同志不会做没把握的事,好好努力,让大家看看咱们革命军人的力量。”

钟主任已经想好了,要是赵东林真的考上大学,他就把赵东林作为全公社的典型树立起来,让更多的年轻人热爱学习,积极向上!

年轻人还是要有目标有理想,不能浑浑噩噩的过日子,如果说前些年因为时代问题让不少人蹉跎了青春,但现在的生活已经回归到了正确的轨道上,大家不能只顾着沉溺在伤痛中,要学会放下,继续向前赶路。

赵家一下子有三个人参加高考,村里人知道后都炸开了锅,茶前饭后的总要说两句。

“这赵家也真是够怪的,让人看不懂,两个儿子头婚都离了,现在一家三个报名参加高考,脑子不是有问题吧?”

美香报名也就罢了,毕竟年轻,赵东林呢,都快三十了,还是个村支书,一个月拿六十几块钱,是有多想不开才要参加什么高考啊,万一考不上脸可就丢大发了。

至于董佳慧,二婚头,以前有个不能生养的名声,生了儿子放放后传言算是不攻自破,可一个结了婚生了娃的女人好好过日子就行,还穷折腾啥,高考,高考能当饭吃?

赵东林前头那个媳妇就是因为回城问题才离婚的,这第二个媳妇可好,也是个不安分的。

“谁说不是呢,日子要稳扎稳打的过,不能好高骛远,妄想着一家子都考上大学?先不说这大学好不好考,就说都去上大学了,家里老的老,小的小,日子都不用过了?喝西北风呢?”

这个观点一出来,有赞同的也有提出其他想法的。

“听说考上了上大学不仅不要学费,国家每个月还发钱呢,他们家三人一起报名,不用学费,又有钱拿,就是不参加队上的劳动也不会吃不上饭,不过是老人孩子就在家里辛苦些,再说了,家里不是还有东河嘛。”

一提到东河,众人也回过味来了。

“是啊,怎么不见东河也报名?他比东林还小几岁呢。”

“他都被分出去了,又离了婚,肯定东林顾不上他了呗。”

“这东林也挺可怜,以前摊上了那么个媳妇儿,现在分了家,一个人带着石头过,哎,咋没听东河另找媳妇儿的风声啊?”

“有人说媒了,东河自己不乐意,说这几年不想找。”

“啧啧,干嘛不找,心里还想着郑月芬呢?”

“听说郑月芬已经另找人家了,嫁到另一个公社去了,是个三十多岁的鳏夫,家里条件还行,彩礼出了一百二十块。”

“啊?什么时候来的事啊,都没怎么听说。”

“她当时不愿意离,也是东河坚持,不肯松口,娘家又不肯她就这么住着,她跟娘家人处的也不好,她妈说了,回去住可以,但要给她找人另嫁,这不,回去没多久就嫁人了。”

大家纷纷摇头叹息,“要是我,我就不肯离,磨上一磨等男人转了心思就好,两人毕竟还有一个石头,为了孩子总会低头的。”

从女人的角度看,大家还是觉得东河有些狠心,结发妻子,怎么能说离就离呢,还给他生了个儿子呢。

“男人狠起心来比女人可厉害多了,不过东河对郑月芬也不差,走的时候给了她两百块。”

“两百呢,这钱不算少啦,我记得东河分家就分了三百来块。”

“可不是,要我说,那郑月芬确实太能闹腾,东河忍不了离婚也没什么大错。”

“只是可怜了石头,成了个没妈的孩子。”

流言蜚语说不清也道不明,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想说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怎么说,一会儿说赵东河狠心,一会儿又说郑月芬能闹腾,反正怎么说怎么有理。

所以说,一个人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内心恬静之人,摒弃世俗繁琐丑恶,万事万物在他眼中都是美的。所谓心中有佛,万物皆佛,而那些内心不平静之人,会带着恶意去揣测旁人。

关于高考的事,赵东林找弟弟东河谈过。

“要不你也试试?”

东河摇头拒绝了,“算了,现在也没这个心思看书,白耽误功夫。”

他要上工,要带石头,离婚后日子轻松中透着一丝莫名的空虚,特别是石头哭着要妈的时候,赵东河的心,仿佛被戳了无数个窟窿,呼呼呼的刮着北风。

在一起时是鸡飞狗跳,不在一起时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赵东河的心太累了,实在是没心思准备高考。

所有的是是非非佳慧无心关注,她全身心的开始备战高考。

首先是报志愿,一人能填六个志愿,吴东省有十二所大学,包括本科院校及大专院校,三人经过一番考虑和研究后,把各自的志愿填好后交了上去。

每天晚上吃过饭,堂屋里点上两盏煤油灯,佳慧带着丈夫跟小姑子一起复习。

先梳理知识点,又找了几本复习资料做题,美香年轻,高中知识还在脑子里,文科基础不错,就是数学有些够呛,佳慧觉得她目前的状态不说多好的大学,普通学校还是能够争取的,至于赵东林,典型的理科大脑,数理化题目看一遍就会,语文问题也不大。

佳慧大学时当过家教,还在暑假辅导班做过兼职,算是有一定培训知识的,她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判断,每一科都整理了复习资料。

这个时代,课本上的知识很少,前两年时间,佳慧花了很多心血才找来了有用的课本,这个时候终于派上了用场。

“嫂子,你的参考资料整理的太好了,我能拿给我同学看看吗?”

美香有几个关系很好的同学也是要参加高考的,现在市面上压根就买不到复习资料,有些人连课本都找不着,美香心善,想着自己进步的同时同学们也能一起进步,高考的机会太难得了,她不想那些亲爱的同学们,因为没有复习资料而浪费了这次高考的机会。

“可以啊,让他们自己手抄一份,注意别传播,关系亲近的人看看就行了,我这都是自己弄的,有没有用还两说呢。”

这自然不是主要的原因,之所以提醒美香不要传播,就是不想引人注意,自己一个穿越过来的人,原主以前也不是多优秀的,突然间能整理复习资料,被人知道了生出事来就不好了。

“嗯,好,我就拿给他们看一下,晚上就拿回来。”

只能说美香不了解人性的复杂,佳慧整理的几份复习资料竟然被人印刷出来卖钱了,两块钱一份,算得上是高价,可为了能顺利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知道消息的,就是借钱也要买,这样,公社里起码有三成的人,人手一份。

美香几天后知道了这个消息,非常生气,也很内疚!

“太过分了,好心给他们资料,竟然有人拿出去卖钱!”

佳慧跟她说过,高考很残酷,要比别人的分数高才能上大学,美香觉得,要是别人拿了佳慧的复习资料提高了成绩,那他们自己无形中不就多了很多竞争对手了嘛。

而且这些资料是她拿出去给高中同学的,肯定是谁泄露出去了,或者有谁恶意印刷去获取利益,她算了算,五份资料,一份两块钱,就是一百个人买那就有一千块,一千块是什么概念,普通农民家庭得上多少年公,就是工人家庭,也得不吃不喝工作几年呢。

“嫂子,对不起,明明是你辛辛苦苦整理出来的,现在好处被人得了,也没人提到你的名字,都是我的错,当时不该做滥好人的。”

佳慧其实真的不大在意,说实在的,复习资料并不是考上大学的金钥匙,后世的复习资料满天飞,想看多少看多少,考出来还不是每个人的成绩不一样?可见学习资料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最后还是看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强或弱。

“美香,其实我不在乎复习资料怎么样,但我还是挺担心你的,因为你太善良了,不懂人心的恶劣,把别人想的太好,掏心掏肺的对人好,但其实呢,咱们与人相处要有所保留,不能把自己所有的底牌都翻给别人看。”

美香显然不大懂,难道善良也是错吗?底牌又是什么呢?

佳慧笑着拿手帕给她擦干了眼泪,拍着她的脸蛋说,“别哭了,这不是什么大事,那只是我整理出来的第一阶段复习资料,并不是说高考就考那些,这两天我又整理出了另外一份,算是一种拓展练习,

你拿去看吧,不过这次就不用想着别人了,咱们得学会低调,枪法出头鸟,太过优秀的人也是会引人嫉妒的。”

美香抱着资料本点头,这次说什么也不可能再给别人了。

在紧张的筹备过程中,一个月的时间很快过去,十二月,全国范围内的高考开始进行,五百多万名考生将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往考场。

胜利公社没有考场,最近的考场设在江口县,考试前一天中午,一家人吃过饭后,三人就从家出发往县城赶,预备在县里住一晚,等着第二天考试,免得第二天着急着慌错过了考试时间。

“你们别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尽力了就行。”

张巧儿一开始不过勉强应下他们参加高考的想法,经过这一个月,看到他们每天复习到半夜,那种认真劲儿,不知不觉也受到了感染,另一个,村里有不少看笑话的,说什么别看赵满柱家一次报了三,说不准最后一个都考不中。

人争一口气,树争一张皮,事情到了现在,张巧儿还是希望他们都能考上,不说扬眉吐气吧,起码能堵上别人的嘴也不错。

但她又不能说,你们给我好好考,考不好不许回来,还是要让他们放轻松。

“嗯,妈,你放心,我们会好好考的。”

赵东河借了村里的拖拉机送他们去公社坐车,路上,遇到村里的人,大家不免关心几句,都扯着嗓子让他们好好考。

“好了,你回去吧,我们在这等车就行了。”

从公社到县城还要一小时,每天下午三点的公交车。

“嗯,那我走了。”

拖拉机是队上的,下午还要运沙土,要是用不上,赵东河就是开拖拉机送他们去也是行的。

三人坐在路边等车,公交车晚点了几分钟,车上人特别多,好些都是要参加高考的学生,一个座位都没有。

佳慧扶着栏杆,随着汽车摇摇晃晃,赵东林站在她身后,给她们挡住了一部分人流。

“咱们下了车得赶紧去找地方住,你看这么多人,招待所肯定紧张。”

佳慧凑在赵东林耳边悄声说着,赵东林侧着头,目光投向窗外,耳里细密轻柔的气息像水泡一样紧裹住他的心田,是一种特别幸福,特别满足的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