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佳慧的志愿是一样的,学校一样,只是专业不同,他选择的经济类、农业类,佳慧选择的是英语、教育和医学,都是她感兴趣的专业。

之所以会选择英语专业,因为佳慧上辈子虽然不是英语专业的学生,但她大学过了六级后也过了八级测试,当年也曾考虑出国,雅思成绩高达8.5,完全达到了申请剑桥、伦敦政经等高等院校的要求,不过最后处于其他问题的考虑而取消了出国计划。

考虑到时代的发展趋势,学英语对她而言是非常轻松且有用的,至于教育和医学,也是从她自身的爱好出发。

老旧的公交在路上摇摇晃晃了一个多小时后,终于到达了终点站,三人来不及放松,第一时间去找招待所,先从考点附近开始。

不出佳慧的预料,招待所爆满,找了半天,才在距离考点两条街的一家招待所里订到了一间房。

只有一张床,那自然是佳慧跟美香一起睡,如果是夏天,赵东林睡地板就好,可现在寒冬腊月的,地板太凉了,佳慧心疼,问工作人员有没有行军床。

“抱歉,还真没有,要不是你们来的算晚,等到天黑的话,连最后一间房都没有了。”

最后招待所多匀了一床棉絮出来,好歹能在地上垫一层,佳慧跟美香合盖棉被,给了一床赵东林。

三人吃了简单的晚饭,看了会儿书,洗洗漱漱九点多钟熄灯睡觉。

“你睡地上冷不冷?”

“不冷,你们赶紧睡,明天考试了,要把精神养好。”

地面上自然是冷的,门不严实,门下的缝隙里不时串着风,赵东林身上穿着衣服,被子上还盖着军大衣,好在他身体强健,产热高,勉强能受的住。

“失算了,我们该带两床被子来的。”

佳慧也没料到招待所会住满了,其实也不是住的人多,而是这个年代能住的地方太少,哪像后世,满大街都是各种酒店宾馆啊。

赵东林知道媳妇的心思,心里受用,又不想她担心,再次安慰道,“没事儿,我真的不冷,你们赶紧睡。”

佳慧纵然心疼也没办法,他们三个人,能睡地板的自然是他。

美香没什么困意,心里太紧张了,尽管她不想表现出来,可无意中的几次翻身还是让佳慧察觉到了她的焦虑。

“美香,你放轻松,以你的复习情况,考大学肯定不会有问题。”

虽然数学不够出众,但胜在知识点掌握的很均衡,而且她选择的是文科,大多是背诵跟理解的内容,她这么努力勤奋,不求出众,达到录取分数线是没什么问题的。

美香以为自己翻来覆去影响到嫂子了,立刻满是歉意的说,“嫂子,我影响到你啦?”

“没有,我也没睡着。”

其实佳慧有些认床,而且她从小到大是不喜欢跟别人一起睡的,当然,赵东林除外。

美香软软的说,“我有点紧张。”

还有些迷惘,像是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美香的感受佳慧完全理解,她当年高考的时候也是有些紧张的,虽然准备的足够充分,但谁又能保证,一切会如你预料般的顺利无波呢。

“你如果睡不着可以数水饺,一个水饺,两个水饺,三个水饺……这样数啊数,你很快就能睡着了。”

“为什么数水饺啊?”

“水饺是‘睡觉’的谐音,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催眠。”

“啊?是这个意思啊,好像有点道理。”

跟佳慧说了句话后,美香心里还真没那么紧张了,她在黑暗中闭上眼睛,按着佳慧说的方法数,数到第一百三十八个水饺的时候睡着了。

赵东林听到空气中均匀的呼吸声,知道妹妹睡了。

“你呢,怎么还不睡?”

熟悉的声音响起,佳慧弯着唇道,“我认床。”

还有后半句,你不在我睡不着。

赵东林也笑了,夜色中,他的脸不像白天那么坚毅,线条完全柔和了下来,眼睛也晶晶亮着。

佳慧把手从被窝里伸出来,两人的手在空气中相合,牵在了一起。

赵东林摩挲着佳慧的手掌心,留恋着她手中的温度和柔滑后,从被窝里起来,帮她把手放回了被窝。

“你睡吧,我陪着你呢。”

佳慧嗯了一声,依言闭上了眼睛。

这一晚佳慧跟美香休息的还算可以,只有赵东林,前半夜没睡好,后半夜温度下降他被冻醒后起来做俯卧撑,后来干脆靠在墙角闭目养神,就像当初部队里野外拉练一样。

一早,佳慧是被食物的香味唤醒的,原来赵东林天刚亮就悄悄出了门,去国营饭店买了肉包子跟豆浆回来,还让老板煮了半锅面条,吃完了再把锅送回去。

“呀!你连早饭都买好啦!”

佳慧从被窝里起身开始穿衣服,睡在旁边的美香也迷迷糊糊醒了。

三人一起吃了早饭后,把考试用的东西整理好,一起往考场走去。

第五十七章

赵东林跟佳慧一起报考的是理综科, 理综科考政治、语文、数学、理综, 佳慧另加一门外语,美香报考的是文科,考的是政治,语文, 数学和文综。

考卷由各省自主命题, 因此,每个省的考卷不同,侧重点跟知识点也不同。

第一场考语文, 尽管考试前佳慧就预感这次考试的题目不会太难,因为大多数考生缺乏学习基础, 可看着那一页A4纸的内容,佳慧还是觉得像做梦一样。

试卷上没有选择题, 都是实打实的考题。

第一大项是标音标,给“对待同志像春天般温暖”这句话标音, 第二大项是分析句子, 指出名词动词之类词性, 第三项修辞手法,第四项是分析一首M主席的诗词,最后一项是作文,占比六十分, 文题二选一,“在沸腾的年代里”或“谈青年时代”。

整张试卷看下来,也就是后世初中生的水平, 像音标之类的考点,已经是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的内容了。

这份试卷对佳慧来说没什么难度,考试时间也很荣充裕,她拿出加满墨水的钢笔,不慌不忙的开始答题。

这个年代的人普遍练习,不管学习如何,首先就得练一笔好字,好在佳慧小时候上过书法课,从基本的小楷入手,一笔一划写好,一张试卷做下来,卷面干净整洁。

监考老师从她身后经过不小心看了一眼就被那干净的卷面吸引了,好奇的站她身后看,发现看下来的题目都是对的。

“董佳慧,江口县二中。”

监考老师在心底默默念了念这个名字,他以前是县一中的老师,动乱期间被扣上帽子劳动改造,某数字帮倒台后,各地进行拨乱反正的运动这才被放了出来,他今年五十多岁,教书育人了一辈子,哪怕受过苦吃过亏,爱才之心不减分毫。

语文老师结束后紧跟着就是政治,这几年佳慧早就将一本《红宝书》背的滚瓜烂熟,更何况家里还有个政治通赵东林,试题对佳慧而言完全不在话下。

第二场监考的还是那位老教师,学校人手不够,他今天这一天都要耗在这里,当然,政府也不让监考老师们过于辛苦,监考一场发一块钱补助,算下来今天一天能有几块钱收入。

这次他特意站到佳慧身后看,发现佳慧的提答的还是很好,除非认真挑剔,否则还真挑不出什么错来。

整个考场的考生他都看了一遍,不管是上一场语文,还是这一场政治,这位叫董佳慧的考生都是题目答的正确率最高的。

佳慧并不知道自己已经受到了监考老师的注意,甚至老师们私下里交流时还有人提到了她的名字,一整天看下来,就算题目再简单也有些头昏眼花,这么冷的天,在冰冰凉的教室里,手伸出来拿笔都是一种折磨。

赵东林最先到了约定的校门口,佳慧是第二个到的。

“怎么样?累不累?”

他抓着佳慧的手放在自己掌心里暖,直直的目光投向佳慧的脸,看她脸色有些苍白,有些心疼。

“有点,肚子好饿。”

赵东林笑着伸手刮了刮她的鼻尖,“饿了咱们就去吃饭,等美香来了咱们就去。”

这会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从县城去镇上已经没公交了,要是他自己一个人来,大不了连夜有回去,几十公里对他而言不过是小意思,可考虑到媳妇儿跟美香,赵东林还是决定在招待所多住一晚,也不在乎多一晚上的住宿费了。

佳慧对赵东林的安排甚是满意,如果不是在考场外,有人来人往的学生,她都想跳上去抱住他给他一个香吻了。

“明天咱们在城里逛逛吧,看有没有什么东西买,你那不是积了几张奶粉票嘛,我带了两张过来,给放放买两罐奶粉去。”

赵东林的工作关系在公社,相当于后世的公务员编制,除了工资外还会发一些额外的福利,比如油票、布票、工业票之类,奶粉票是放放出生后额外的人性化福利。

意思就是,你有孩子出生了,用得上,就给你发几张,给孩子增添营养。

但这种票并不是每个人家都舍得用,毕竟一罐奶粉的价格并不便宜。

媳妇儿说要买东西赵东林哪会有什么意见,从两人结婚后,他就把财政大权交给了佳慧,虽然一开始工资交给他妈,但他自己存下来的私房钱都是给自家媳妇儿的,更别提分家后,佳慧彻底掌握财政,每月只给公婆二十块。

“哥,嫂子。”

夫妻两正腻歪着,美香从里面跑着出来。

她围着大红的围巾,两个麻花辫子在空中舞动,鼻子红彤彤的,佳慧从她脸上的笑意就知道她考的不差,否则早就哭鼻子了,哪能笑的出来啊。

“题目都做出来了?”

美香点头,“恩,不管对不对,反正都写全了。”

其实从考场出来时就有同学拉着她对答案来着,原本美香对自己把握也不起很大,可对了题目后,知道好些人题目空着或者乱写一气,这么一对比,美香瞬间就找到了自信。

嫂子说过考试成绩择优录取,自己考的越好被录取的概率越大,可千万别怪她幸灾乐祸啊,为了自己的前程,她也顾不得同情别人考的不好了。

“嫂子,你肯定答的很好吧?”

“还行吧,具体成绩还是要等最后成绩。走,咱们找地方吃饭去。”

天都已经黑了,三人去了赵东林早上买早餐的那家国营饭店,老板知道他们是参加高考的,还特意过来跟他们攀谈了几句。

“几位考的怎么样啊?”

“马马虎虎,等成绩出来再说。”

老板嗨了一声,估计这两天看多了来参加高考的学生,从十来岁到三十多岁的都有,不过这三个挺特别,夫妻两带个妹妹,全家齐上阵。

“忒多人报名了,我要不是年纪大了也想报个名试试,看自己有没有这个命当个大学生,光宗耀祖。”老板边说话边给他们擦桌子,“三碗鸡蛋面是吧,稍等啊。”

赵东林笑着点头。

这年代什么都实在,面条满满一大碗,里面有腌制过的雪菜还有喷香的荷包蛋。

佳慧一看那么多面条,夹了半碗面条给赵东林,赵东林没说什么,等佳慧夹完后,他把自己的荷包蛋放到佳慧碗里。

“我吃一个就够了。”

说着,佳慧又把荷包蛋夹回赵东林碗里。

她这一半的面条还吃不完呢,知道他是心疼自己,可自己也心疼他啊,谁让他是自己男人呢。

美香埋头吸溜面条,大哥大嫂感情太好了,时不时腻歪一下,弄得她特别不好意。

这时候还不就行“电灯泡”的说法,否则美香就会知道,自己本质上就是一个超大瓦的电灯泡了。

三人吃完了散步回到招待所,考试结束后有几个房间空了出来,赵东林又要了间房,这样美香单独住一间,不用三人一块挤,他也用不着睡地板了。

夜晚,窝在赵东林温暖的怀里,佳慧心里非常满足,尽管成绩还没有出来,她已经开始憧憬之后的生活了。

如果他们都考上了合适的学校,一家人到省城生活,不用交学费,生活费有补助,省着些花,家里的存款也是够的。

可她也不能坐吃山空,得想个赚钱的方法,改革的步伐很快就要开始,以前听家里的长辈们说过,说这个时候,只要胆子大,哪怕是街上卖茶叶蛋的都能挣钱,就看谁脑子活能率先走出第一步了。

赵东林抱着馨香娇软的小妻子,隔着棉毛衫在她腰间划着圈圈,喷着热气在她耳后问,“在想什么呢?笑的跟个小狐狸似的。”

佳慧嘟着嘴,脸颊因为被窝的热气熏的红彤彤的,像个天真可爱的小女孩。

“我就是憧憬一下未来的美好生活。”

赵东林轻笑道,“是吗?那你憧憬出什么来了?”

佳慧才不会跟他说自己的计划呢,之前因为她提前透露过高考的事,已经让他有所警惕,她不能用在生活里扮演先知的角色。

佳慧随口嘟囔道,“就是我们的生活会越过越好呗,还能有什么。”

赵东林一边听着,手又开始不老实了,佳慧拍了下他的手不让他乱动。

“注意点影响,这是在外头,我可不想被人听墙角。”

这种房子根本就不隔音,稍微有点动静隔墙的人都能听到,她脸皮可没那么厚。

赵东林紧抱住她,在她耳边用低沉沙哑的声音说,“我不干什么,就想亲亲你。”

佳慧横了他一眼,才不相信他的鬼话,每次说话都不算数,真拿啥了,她细胳膊细腿的哪能掰的过他啊。

媳妇不同意赵东林自然不能乱来,佳慧已经给他提前交代过,她肯定是要上大学的,要是因为他勒不紧裤腰带影响她上大学的计划,她就要他好看!

虽然是玩笑话,但赵东林知道,媳妇儿是真的想上大学,就像她说的那样,男人还是得对自己的下半身负责。

第五十八章

第二天, 三人吃了包子喝了豆浆,先去县里的商店转了转, 买了两罐奶粉, 看到有散称的大白兔奶糖也称了一斤, 带回去给家里的孩子尝尝。

“这是奶糖啊?咱们供销社没的卖。”

一开始美香不知道价格, 佳慧给她尝了一块她还感慨着这么好吃的东西镇上没的卖很可惜,等她知道价格后整个人都不好了, 一斤五块钱,比肉还贵呢!

计划经济时代, 奶糖属于紧俏商品,只有高档的商店才有的卖, 购买还需要糖票,好在佳慧有先见之明,出门前把家里的各种票带了一多半, 果然派上了用场。

“恩,三块奶糖就相当于一杯牛奶了, 孩子们每天吃两块就当补充营养了。”

二十一世纪的孩子都是奶孩子,纯奶, 酸奶, 各种奶片奶糖奶制品, 到了七十年代, 喝口牛奶都是稀罕事,不提花钱,就说奶票就很难得。

“嫂子, 你对孩子们真好,这么舍得花钱。”

以前别人都说后妈不好,心黑,不会真心待孩子,可自从嫂子嫁进来后,美香就改变了对后妈的既定认知。

不打不骂,关心吃穿,关心学习,衣服鞋袜准备齐全,把孩子收拾的干干净净的,比人家亲妈还用心呢。

就像这奶糖,就是亲妈也舍不得呀!

“该花的钱要舍得花,为了孩子身体跟教育上的钱不能省。”

虽然奶糖不是必需品,但也算是一种童年记忆,一种生活仪式感,等他们长大了回忆起来,小时候吃过大白兔奶糖,心里也会非常甜美。

因为佳慧是穿越者的关系,她对金钱的概念更加洒脱一些,这个年代的人恨不得一分钱掰开两半花,不舍得吃不舍得穿,什么都要省着,也不能说这是错的,毕竟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优良传统,国人之所以有那么多的存款储备,都是这样一点点节省出来的,但经过现代思想的洗涤,佳慧更加坚信,节流的同时也要学会开源,光靠节省是没有用的。

就像一个人一个月有三十块钱的工资,即便不吃不喝,一个月也只得三十块,但如果他懂得开源的话,即便一个月多挣十块钱也是好的,这样他不仅多挣了钱,自己也不至于过的那么苦兮兮。

买了奶粉吃的,佳慧又扯了几块布,现在已经十二月份,很快又要过年了,得准备过年穿的新衣裳。

县城里的料子种类多,佳慧买到了灯芯绒的面料,都是镇子上买不到的,不过这种面料比普通面料贵,相当于双倍的价钱。

佳慧还动了点小心思,除了家里人的布料外,她还多扯了几尺,碰上想要的能卖给人家,相当于七十年代代购。

买完了东西三人先坐公交再搭车回村,到了队上已经是正午时分,家家户户刚吃过了午饭,三三两两的聚在一处唠嗑。

进了村佳慧就感觉众人的目光像探照灯一样扫过来,果然,走近后大家开始搭话了。

“哎,考大学回来了?”

“考的怎么样啊?”

“呦,这是买了多少东西啊。”

佳慧全程傻笑,客套应付的话留给赵东林,她挎着包跟美香一起走在前面,走到自家院子外,看到英宝一个人正蹲在门口玩泥巴呢,看到佳慧他们出面,丢下手里的小石子就跑过来抱住了佳慧的腿。

“妈妈,你去哪里啦?我好多天没有见到你了。”

英宝两岁半了,说话奶声奶气,佳慧给她留的头发,用两个红头绳扎的小辫子,粉嫩嫩的小脸蛋仰头望着她,看的佳慧心都化了。

小姑娘就是这点好,总是萌萌的可爱模样,像洋娃娃一样惹人喜爱。

她弯腰抱起英宝,捏着她的小脸蛋说,“妈妈去考试了啊,还有爸爸跟姑姑也一起去了。”

说着,她从挎包里拿了两块奶糖递给英宝。

“呐,好吃的奶糖,爸爸妈妈特意在县城给英宝买的,拿去吃吧。”

英宝甜甜的笑了,捧着佳慧的脖子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谢谢妈妈。”

美香在旁边看着,心里有些吃味,这小家伙,从小一直跟她睡,对妈还是比对她这个姑姑亲。

“英宝,你也不叫姑姑,姑姑生气了。”

英宝转头冲着美香笑,伸手要美香抱。

“姑姑,我也可想你了。”

美香假意哼了一声,抱着英宝,拍了拍她的小屁屁,英宝哈哈哈的笑了起来。

这时候张巧儿从屋里出来了,放放刚刚在午睡,听到声音也醒了。

“回来啦?昨天我们在家里担心了一天。”

又担心考试,又担心他们在那住的好不好,吃的好不好。

其实张巧儿真的是白担心,作为现代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来只会让自己过的舒服,只要有钱,不可能会出现吃不好住不好的情况。

佳慧走过去对着放放拍手,笑着说,“放放,妈妈回来啦,你有没有想妈妈啊?”

放放显然没有忘记妈妈,张开双臂要佳慧抱,佳慧眼泪忍不住掉下来了。

去考试前她还没断奶呢,离开的那天就很舍不得,可有什么办法呢,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搬砖的时候不能抱你,抱你的时候不能搬砖,就是为了孩子也得努力啊,只能忍着不舍去县里考试。

这两天她胸口涨的难受,又想让放放多喝阵子,母乳里含有免疫球蛋白,能增强孩子的提抗力,少生病。

这样她就得花时间挤奶,昨天考试的时候涨的没办法,考完了提前交卷去厕所,包着毛巾挤,那个时候她心里真觉得有些苦,觉得自己出现在这个时代就是受苦的,可不管心里怎么脆弱,该往前走的时候还是得努力往前走,不能停止。

好在放放已经半岁了,能吃米糊吃面条吃馒头,除了少喝两顿母乳外,倒不怕他饿肚子。

“妈,这是我们在县里买的奶粉,给放放喝的,给他增加营养。这是我们买的卤菜,烤鸭,还有猪耳朵,给爸当下酒菜。”

张巧儿接过东西,拿着奶粉罐仔细看了半晌,嘴里啧啧的说,“哎呦,你看看,出趟门不容易,还买这么多东西回来,得花多少钱呐。你们吃饭了没,我没吃我给你们整点吃的?”

婆婆的话佳慧也没放在心上,老人家就是这样,嘴上喜欢唠叨。

“我们还没吃呢,随便整点就行。”

“拿给你们煮面条吧,给放放擀的面条还剩了些。”

黑蛋石头上学去了,佳慧抱着放放,带着英宝一起回屋,把东西整理了一下。

晚上,喊了大伯赵满仓过来喝酒,除了带回来的卤味,佳慧又整治了两个菜,还做了玉米面饼。

“我让东来也跟着去考,这小子说什么也不肯,哎,咱家以后还是得指望东林了。”

赵满仓喝了两杯白酒,微醺中打开了话匣子。

“这也说不准,东来以后说不准有旁的出路。”

见大伯酒杯空了,赵东林给他斟了一杯。

赵满仓摇着头笑了笑,“能有啥出路,还不是在家种地,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

能有什么出息呢,哪有大侄子这样,在部队当干部,回乡后还是干部,现在又去考大学了,真考上了,前途不可限量。

赵东林笑着安慰道,“不会,咱们国家肯定会越变越好,也会有更多的出路,只要抓住机会,不一定非得上大学才行。”

佳慧听到这话看了赵东林一眼,心想赵东林说的确实是对的,改革开放后,国家发展与时俱进,像坐着火箭一样直线上升,在她那个年代,即便是农村,也已经实现了城镇化和现代化,在有的地方,农村比城市还富裕呢。

考试结束后就是漫长的等待,二月份就过年了,佳慧开始准备过年的衣服,先给几个孩子各做了一套灯芯绒的外套,石头的也有。

佳慧想到自己刚嫁进来那年,为了做衣服的事还跟郑月芬闹了几场,转眼间物是人非,郑月芬跟赵东河离了婚,据说已经再婚远嫁了。

两人离婚后石头一下子长大了很多,刚开始还问妈妈去哪里了,妈妈为什么不回来,后来也不问了,每天跟黑蛋一块儿上学,有时候吃饭也在东面吃。

“佳慧,你这个料子是在哪儿买的啊,怪厚实的。”

就跟佳慧预料的一样,灯芯绒的布料果然引起了村里人的兴趣,不少人过来打听。

“上次在县城里买的。”

“怪不得呢,我昨天还去供销社看,咱们这不卖这个。”

“佳慧,你这还有多的布吗?有的话给我匀几尺呗,我也给我家山子做身新衣裳。”

“匀也能匀个几尺,不过这种布料比旁的布料厚实,价格也贵了不少。”

“没事儿,为了孩子嘛,他上初中了,得注意点形象,说不准能给我找个儿媳回来。”

旁人听了笑道,“山子才多大啊,你都开始想儿媳的事了,想的也忒早了。”

“早什么呀,咱现在下手,省的以后费尽心思找不着好的。”

“那倒是,你这想法也不错。”

众人哈哈大笑,最后布票,布料钱,还有做衣服的手工费,佳慧赚了四块,一斤大白兔奶糖差不多回来了。

一九七八年元旦过后,高考成绩发榜,这天,赵东林还在村革委会办公室,座机电话响了。

“东林同志,我是钟贵祥。”

“钟主任你好。”

“我今天收到了一份高考成绩的统计名单,恭喜你,考了326分,是咱们江口县第五名!”

“真的!”

赵东林心潮澎湃了一下,能有这个成绩他自己也有些意外。

“还有啊,我记得你媳妇叫董佳慧。”

“是,她准备的比我充分,成绩应该比我好才对。”

“我跟你说,她不仅是咱们江口县第一名,还是整个吴东省第二名,考了383分!”

钟主任太高兴了,这次胜利公社692个考生,达到录取分数线的就有281名,远远高于全县全省甚至全国的录取分数线,他这个县革委会主任这次是大大的露脸了。

特别是董佳慧,虽说不是省状元,但他们一个小小的公社,出一个榜眼也是非常光荣的,县里省里的领导可都发声表扬了。

赵东林听到媳妇的成绩非常骄傲自豪,这是他媳妇,他媳妇不仅长得好看,性子温柔,还能考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

激动之后,赵东林总算没有忘记自己还有个妹妹。

“主任,我还有个妹妹,叫赵美香,您看她的成绩达到分数线了吗?”

“赵美香……我来看看……”

电话里传来钟主任翻看文件的声音,过了大约六七十秒的样子,钟主任的声音在电话里再次响起。

“赵美香,上河村二队,考了264分,已经达到录取分数线了。”

赵东林松了一口气,这下真的能一家子去市里生活了。

赵东林心情激荡的挂上电话,村长徐海明已经听到了电话内容,心情说不上高兴还是什么,总之有些复杂。

“恭喜你啊东林,以后就是大学生了。”

“而且一家出了三个大学生!”

“祖坟上冒青烟了。”

赵东林骑着自行车飞快赶回家,这时候农村进入农闲,一家人都在家里,看到赵东林满脸笑容推门进来,佳慧就有种预感,高考成绩出来了。

她抱着放放从椅子上站起来,赵东林一步步走近,紧紧抱住了他们娘俩。

“咱们考上了,都考上了,你考了全省第二名,是咱们两口县的第一名!”

这一刻,那种改变命运的真实感,那种心潮涌动的热血,让他抑制不住的欣喜。

“真的啊!都考上了,佳慧还是县状元呢!”

张巧儿笑的嘴巴咧到了耳后根,这阵子队上闲言蜚语的多,这下可好,家里三个都考上了,他们家一下出了三个大学生!

“哥,我也考上了?你确定吗,从哪儿得的消息啊。”

“公社的钟主任打电话给我的,他刚拿到成绩名单。”

“谢天谢地,这下咱们家要更上一层楼了。”

不提因为这事,赵家如何受人瞩目,两天后,县教育局来了人。

“是这样,咱们省现在极度缺乏教育人才,省里的领导作出规划,成立了省师范学院大专班,所有高考成绩在240 分以上的考生都能入学,一年半就可以毕业,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各个学校当老师,你们看,你们有没有这个意愿?”

大专学历自然没有本科好,240分完全可以上一个好的本科,可现在真的是没办法了,十年的教育断层,得想法设法为省里储备教育人才!

从表面上看,选择进入师范大专班的学生好像吃亏了,但这个规划能为吴东省引来大量的人才。

要知道本科一读就要读四年,百废待兴的吴东,在教育上拖不起这个时间啊!

大专学历肯定是比不上本科学历的,除此之外,赵东林也不可能考虑上师范学校,至于佳慧,这么好的成绩,全省第二,上个大专着实可惜,因此那两位招生人员从一开始的目标就是瞄准美香一个人。

美香自己也想到了这点,踌躇过后,还是选择了同意。

“那我去吧,我今年二十岁,一年半毕业后也才二十一,既学到了知识也不耽误时间。”

美香报考的是师范大学,省里筹建的是大专院校,在学历上肯定是不一样的,但美香也有自己的考虑,她妈一直担心她找对象的问题,她想着,当老师也挺好,让她去干别的可能也干不好,而且大专一年半就毕业,毕业后刚好找对象。

另一个,她都这么大的人了,心里还是很渴望早日走上工作岗位自力更生的。

张巧儿一直在旁边听着没说话,这种大事还是得孩子们自己拿主意,听闺女主动提了要去,她心里是满意的,觉得闺女很懂事。

“太好了,咱们省就是需要你这样的年轻人,你放心,省里会好好培养你们,虽然是大专,但你们毕业后受到的待遇跟本科生是一样的,而且你们还比本科生早毕业呢。”

二月,佳慧跟赵东林在过年前陆续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分别被吴东大学财经系和吴东大学英语系录取,都是他们的第一志愿。

第五十九章

赵家出了三个大学生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 甚至连当地报纸都进行了报道。

家里络绎不绝来了好些客人,张巧儿一脸乐呵的拿着从供销社称的瓜子水果糖给大家分。

像这种大喜事, 如果在现代,少不了请客吃饭,七十年代各家生活都不富裕,倒是没人提请客摆酒这茬, 但毕竟是个高兴事儿, 吃点瓜子糖让大家高兴高兴也是必要的。

这天赵彩霞带了孩子回了娘家,满面红光,娘家出了三个大学生, 她与有荣焉。

“美香, 真是好样的,谁能想到你这个傻姑娘有天也能考上大学当老师啊。”

这小妮子,整天看上去傻傻的,没想到这次这么给家里长脸, 全公社就一百多个人考上大学, 自己妹子就是其中一个。

美香不好意思的笑着说,“这都是嫂子的功劳, 是嫂子辅导的好。”

人家可说了,之所以能够考上, 多亏了当初流传出去的那几份资料呢, 可惜的是,谁都不知道那是嫂子整理的,说出去多光荣啊。

可嫂子说了, 咱们不图这个名声,反正自己家人收益了就行,现在村里已经有不少得红眼病的,越是自家过得好,越是要低调做人。

赵彩霞拍了拍小妹的头,“我知道是你嫂子的功劳,所以说,妻贤夫祸少,不仅不闹腾,还能越过越好。”

她这个做大姑子的,对佳慧这个弟妹也是非常感激的,不仅把黑蛋英宝两个孩子照顾的好好的,还生了放放这么个精灵的娃,听说高考的事也是弟妹先提出来的。

中午吃完了饭,看到二弟东河在河边,赵彩霞过去找他说话。

“听东林说当初喊你一块儿去考你没答应,你说你要是去了,现在心里痛快的不也有你嘛。”

她也没旁的意思,只是东河年纪不大,又离了婚,她这个做姐姐的也是希望弟弟过的好,考个大学,以后工作也好找些。

不说多好,哪怕跟美香一样上个师范,当个老师也比在家种地上工强啊。

这是她年纪大了,要是再年轻个几岁,连她都心动了呢。

赵东河看着河水没有作声,看到大哥他们都考上了,说没有后悔过也是骗人的,但那种后悔并没有持续很久,他总觉得,人要懂得认命,每个人的命不一样,错过了就是错过了,再说,就算他一起参加也不是说一定能考上。

年前佳慧带着几个孩子回了一趟娘家,她给爸妈做了两身新衣服,还给甜妞做了一件灯芯绒的背带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