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上个月是因为没了肉票,买不着肉才会那么馋肉的,这个月总算买到了肉,到时候的还不算少,炖好了肉上这么一尝……

“这肉咋吃着没早些那么好吃了?”众多街坊买肉的时间跟许学军差不多,也就是说,当他们吃着肉时,整栋家属楼都飘荡着卤肉独有的香味,甚至相邻几栋楼都没逃过去。闻着空气里那非同一般的浓香,再瞅着一看就寡淡无味的炖肉,很多人就此失去了食欲。

该怎么形容呢?连吃肉都不香了,完了。

这还是大人们,小孩子们才叫真的心里苦,他们闹了半拉月,总算家里买了肉,本以为可以吃到朝思暮想的卤肉了,结果一尝……肉还是那个味儿,可不是他们想吃的那种。

临近年关,吃着炖肉,家里的孩子哭成一片。

自然就有老街坊趁着下午没事儿时,往唐婶儿家里去,为了方便打开话匣子,多半还抱上了自家娃儿。

唐婶儿一贯喜欢小孩子,毕竟她也这个岁数了,这年头可不比后世,她这个年岁,早几年前就该当奶奶了。无奈儿子太不开窍,家里也帮不上什么忙,愣是拖到了二十六岁才成婚,哪怕她再怎么想抱孙子,也只能耐着性子慢慢等。

眼见有老街坊抱着孙子来窜门子,唐婶儿自然是很欢迎的,顺手拿了花生瓜子给孩子吃,又同坐在一旁做手工活儿的唐红玫介绍了一番。

就算已经嫁过来半拉月了,可因为唐红玫平日里不咋爱出门,她其实并不认识太多的人。就连紧挨着的几户人家,也最多混个脸熟,说起来,她最熟悉的反而是隔壁的李家了。

李家婶儿倒是也想来,可她娘家妹子忽的登门拜访,她只得让闺女二桃领着小儿子四处转转,省得闷在家里愈发想吃卤肉了。

话是这么说的,其实就是李旦跟个猴子似的,在家属楼这片到处乱窜,李二桃则跟在后头撵着他,倒不是怕叫人贩子拐了去,而是担心他一不留神又磕了碰了,伤倒每次都是小伤,架不住他一哭一闹,家里又是一出鸡飞狗跳。

还没到飘雪的日子,李旦还觉得有些可惜,不然他就可以搓雪球打雪仗了,现在嘛,只能遛他姐姐玩了。

眼瞅着儿子闺女都出了门,李家婶儿扯着嗓子嚷了一句,让二桃仔细着点儿,正打算关上门呢,就看到隔壁人来人往的,好不热闹。

能不热闹吗?全都是来问卤肉咋做的,老街坊倒是没旁的意思,就是单纯的想尝一口新鲜的。李家婶儿也挺心动的,虽说两家早先结了梁子,可大家都问,她去听一耳朵也没啥,横竖唐婶儿也不能往外轰人。

谁叫她妹子来了呢?

“姐,你家做啥好吃的了?咋闻着怪香的呢?”

李家婶儿刚关上门,才转身打算去厨房里给妹子泡杯红糖水,就听到了这话。这下得了,红糖水没了,一杯热开水凑合喝着吧。

“不是我家,是隔壁。”李家婶儿有些懊恼,哪怕她心里也明白,人家咋吃肉她管不着,可她还是忍不住怀疑,隔壁是不是故意针对她,这才把肉卤得那么香。

“隔壁?就是上回你们厂子那妇女主任给介绍的?”

“啥时候的老黄历了,还提这个干啥?你不是说有正事儿找我吗?啥事儿呢?”

“还有啥事儿,二桃的婚事呗。”

随着李二桃年岁的增长,对于李家婶儿来说,闺女的婚事从最初的拿乔不愿将就,到现在已经成了她的心病了。这二十好几的小伙子没娶到媳妇儿尚要被人说嘴,更别提这大姑娘了。李二桃虽然比她姐姐小了好几岁,可翻过年也有二十出头了,尤其早两年还常有人介绍说合,最近这一两年来,连介绍人都不登门了,这叫李家婶儿怎能不着急?

听妹妹提了这事儿,她也顾不得糟心的隔壁邻居了,赶忙催促道:“对方是干啥的?打算拿多少彩礼?”

她娘家妹子听了头一句正打算开口,就被后一句噎了个正着:“我说大姐哟!你到底是咋想的?还真咬死了非要‘三转一响’和‘三十六条腿’不可了?要是这样,你就当我今个儿没来,我走了。”

“没呀,有话好好说,咱们亲姐俩有啥不能商量的?”见妹妹作势要走,李家婶儿忙拉住她,“来都来了,说说呗,你说我听,不插嘴。”

“这是你说的!行了,我也不卖关子,索性直说了。对方是跑长途拉货的,干二十天休十天,工资还挺高,一个月小五十块呢!人呢,也挺能吃苦的,你也知道,跑长途拉货嘛,不得经常帮着卸货?反正我这个当小姨的,还能害亲外甥女不成?你要是信我,回头抽个空,两家见个面谈谈,到时你就知道我没编瞎话骗你。”

李家婶儿下意识的点了点头:“这回你倒是挺靠谱。”

“敢情我早先都不靠谱了?”被亲姐气了个够呛,又不忍心看着外甥女再这么蹉跎下去,她忍了又忍,再度开口道,“姐,不是我说你,你已经逼走一个闺女了,还打算再逼走一个?彩礼是要紧,这闺女也不能丢了啊,咱们少收点儿彩礼,孩子嫁过去底气也足,你说是吧?”

“你说得轻巧,那旦旦到时候拿啥娶媳妇儿?行了行了,这事儿回头我跟旦他爹商量下,过两天给你准信儿。”

“那成吧。”话都说到这份上了,也没啥好再说的了。李家婶儿的娘家妹子起身打算走了,临出门前一个没忍住,抽了抽鼻子,问她,“这味儿可真香啊,姐你要不回头跟人学学,等正月里回娘家,好歹也露一手。”

李家婶儿:………………

你今天要是不来,她早就跟着其他街坊去隔壁凑热闹了!

可一想到,妹妹终究是为了她闺女的事儿来的,也只能含糊着先答应了,把人送出了家属楼。

这一来一回的,时间也过去了不少,李家婶儿路过唐婶儿家时,脚步略顿了顿,往里头瞄了一眼。

因为今个儿客来客往的,唐家这门是虚掩着的,里头倒是还有不少人,李家婶儿犹豫了一下,脑海里浮现了中午小儿子又哭又闹又叫又跳的情形,最终还是推门进去了。

偏她来的不凑巧,正好一拨人听完了唐婶儿的科普,一个两个的都摇头叹气:“不就是卤个肉吗?咋还就那么麻烦了?就没个简单点儿的法子?光放油跟盐不成吗?”

“这是吃肉呢还是吃钱呢?得了,就这么吃吧,反正都是肉,咋吃不都一样吗?回头我家那小子要再闹腾,我就让他老子自个儿收拾去。”

还有特地带了孩子过来的,这会儿直接提溜起来拎出门去:“吃啥吃!再闹,连红薯饭都不叫你吃!”

才刚进门的李家婶儿还没来得及弄清楚状况,就见老街坊们一个两个的,跟来时那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不大一会儿工夫,就走了个一干二净。

说实话,她有点儿懵。

唐婶儿其实一早就看到她了,早先人多懒得打招呼,想着等其他街坊走了她自然会走的,没想到这人还真能赖着不走了:“他李婶儿你傻站着干啥呢?红玫,给你李婶儿倒个水。”

搁往日里,唐婶儿铁定对她爱理不理,可到底快年关了,她决定积点德,不但叫唐红玫帮着倒了热水,还满面笑容的帮着解惑:“这是来跟我打听卤肉做法的?简单啊,我跟你说,你得先放花椒、桂皮、八角、陈皮、姜、葱、酱油……”

“等等,这啥意思?”李家婶儿被这一连串的调味料惊呆了,而且其中有多半她只是听说过压根就没见过。

“就是说,想要肉好吃,就得放大料。”唐婶儿也没藏私的意思,主要是她觉得吧,光知道需要啥料没用啊,唐红玫熬卤水的时候,她还在旁边瞧着呢,那有啥用?叫她上,她还是不会啊。

“吃个肉还那么麻烦?”李家婶儿都傻眼了,她家人口多,家里又只有她男人李平原一个人赚钱,早些年倒是还好,因为家里就俩闺女,也没存钱的想法,拿工资吃喝倒也够了。可自打生下了小儿子李旦以后,她就发愁媳妇儿本的事儿,这也不舍得那也不舍得的,结果扣扣索索的好几年,却还是没攒下什么钱来,毕竟家里又多了一张嘴,她还舍不得亏待了。

“要不咋好吃呢?”唐婶儿反过来劝她,“要我说,人这辈子不就是图个吃饱喝足吗?我是宁可不穿新衣裳,也想吃口好的,再说这大过年的,可不得整点儿好吃的吗?”

李家婶儿是抱着希望前来,最后却浑浑噩噩的出了门,整个人感觉被掏空了一般,差不多已经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

吃个肉咋会那么烦呢?往常不都是煮熟了蘸酱油吃吗?不然就是跟大白菜一块儿剁碎了包饺子吃,也可以切个肉丝炒个小菜,除了盐和酱油,她完全想象不出为啥还需要旁的调味料。可唐家的卤肉好像是特别香,那也有可能是闻着香,吃着味道一般?嗯,就是这样的。

及至家里再度恢复了安静,唐红玫还活在梦里。

她觉得自己的脑子可能有点儿不太够用,要知道,梦境里的她可不是单纯的卤肉吃,而是家里就是卖卤肉的,似乎是传承了十几代了,而她就是那一代中天赋最好手艺最佳的。虽说现在这年头不叫人做买卖,可她却觉得凡事都不能说死,以往她听娘家妈说,最紧张的那几年,那是连自由市场都被严厉打击的,而这一两年却是啥都放宽了不少。她琢磨着,说不定再过个三五年的,上头又改了政策,允许做点儿小买卖了呢?

十年老卤是不可能自家消耗熬煮的,哪怕不算每次煮沸时添加的辅料,光是蜂窝煤又得耗去多少?大冬天的,零下好几度,搁上两三天都没事,换成夏天,只怕是一天就得煮上两回,不然还不得馊了?

唐红玫做梦都想尝尝用十年老卤卤出来的肉,可除非将来做买卖,不然这个梦估计也就只是个梦了。

就算这样,她也舍不得将方子给人,试想想,这要是别人家都会了,哪天上头改了政策,她就是想学梦里的自己做买卖,也没可能了。

结果,根本就没等她想出法子糊弄街坊们,她婆婆就解决了一切潜在危机,还不费吹灰之力,顺便还吹嘘了一波。

这厢,唐红玫还在沉思之中,那厢,唐婶儿自言自语一般的说:“我又不傻,凭啥拿压箱底的绝活告诉别人?就不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了,回头家家户户煮起来了,我又没得吃,那还不得馋死?”

唐红玫:………………

说的太有道理了,她完全无力反驳。

行吧,她还是继续做她的针线活儿去。

唐红玫的卤肉手艺是来自于梦境的,她做的其他家常小菜,那味儿也就一般。这也没办法,前些年乡下地头连温饱都没解决,经常数着米粒下锅,谈厨艺太扯了。也就是最近这几年,一直都风调雨顺的,收成好了很多,连带她也会做几个最常见的家常菜。

事实上,在介绍人的嘴里,唐红玫的特长根本就不是厨艺,而是一手针线活儿。主要吧,她前头俩姐姐,下地干活几乎用不着她,加上她妈一直觉得是她带来了俩弟弟,多半时候都是叫她待在家里照顾弟弟们的。

乡下地头带孩子真没那么精细,尤其等弟弟们大了些,那根本就不需要她操心,天没亮就跑出去疯玩,不到饭点不着家。偏她又是个闲不住的人,加上心疼爹妈姐姐们,索性将旁的杂活儿都揽了去,尤其是缝补旧衣的活儿。

这年头啥都缺,衣裳那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唐红玫特别会补旧衣裳,针脚细密不说,就连补丁瞧着都比别人缝的顺眼多了,而且她打补丁还不费布,亲近的几房常叫她帮忙,当然作为感谢,也会常拿一些自留地出产的蔬果给她尝个鲜。

等到了县里就不同了,还是那句话,吃供应粮的城里人甭管咋样都过得比乡下人要好。

唐婶儿那屋里有个陪嫁的大樟木箱子,里头全是她这些年存下来的布头。毕竟这布又不同于吃食,保存着仔细点儿,能放好多年的,她本人就仔细,又因为早年丧夫的缘故,格外得节省,愣是这边抠一点儿,那边省一点儿,攒下了不老少。

这不,眼瞅着离年关也没多少日子了,唐婶儿昨个儿特地寻出一大块料子,想着新媳妇儿刚进门,怎么说也得多备点儿衣裳,尤其唐红玫除了结婚那天穿的新衣裳外,带过来的只有两身洗得发白打满了补丁的单薄旧衣。

哪怕唐婶儿不在乎衣服新旧,这一季的衣裳总该准备两身吧?好歹要替换着穿呢。

唐红玫舍不得用那么一大块料子,问了婆婆后,又跟她要了些碎布头,哪怕用一半好布,再加上碎布头拼一下,这不就节省下不老少了吗?刚才她虽然被婆婆那番话忽悠得云里雾里的,可并不耽搁她手里的活,半下午工夫,这就完成了三分之一。

离晚饭时间还早得很,唐婶儿送走了所有的客人,关上门,又拿笤帚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就凑到唐红玫跟前看她做衣裳。

“这手艺可真不赖,街面上专门给人缝补旧衣的,怕是都没你这好手艺。”唐婶儿看了一会儿,忍不住夸赞道,“我儿媳妇儿就是好,卤肉香,针线活儿也好,还有啥是你不会做的?”

唐红玫被夸得小脸一红,喏喏的说:“哪有妈说的那么好?这不是人人都会吗?”

“烧肉不也人人都会?她们干啥要上赶着来咱们家问东问西的?”唐婶儿振振有词的反问道,直接把唐红玫给问倒了。

算了,还是专心做衣裳吧。

手上的动作不停,唐红玫问道:“妈你那头有啥要缝补的吗?我一并做了。”

“我就说我儿媳妇儿样样都好,还孝顺!比人家亲闺女都好。”唐婶儿笑得见眉不见眼的,“妈这儿没啥要缝补的,你要有空,倒是可以给学军做个衣裳。料子妈那儿有,棉花也都是攒够了的,给他做身能出去见客的衣裳,好叫他正月里去老丈人家里拜年别丢人。”

唐红玫还能说啥?赶紧“好好好”的一口应承下来。她忽的明白了,为啥许学军不善言辞,就她原本还算能说的,在唐婶儿跟前也总是寻不到能接的话。

她决定,干脆就当个听话的乖宝宝,旁的事儿由着婆婆安排去吧。

……

越接近年关,各类供应就越多。唐婶儿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永远都能得到第一手消息,能自个儿排队买到的,她自然是亲自上阵,要是格外抢手的供应,例如鸡鸭鹅鱼之类的,她就指派儿子半夜里排队。

别看唐婶儿没念过什么书,这些年来每回都听厂子里领导讲话,也学会了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至于究竟是啥意思?

“就是要你知道,想吃肉就得半夜里去排队!”唐婶儿如是说。

尽管许学军只念完了初中就厂子上班了,可他还是不敢苟同亲妈这话。然而,他也没敢吭声,反正妈说什么他干什么,听话得不得了。

就有那些咸吃萝卜淡操心的工友见他娶了媳妇儿还那么听妈的话,就打趣他,问他要是哪天媳妇儿和妈闹起来了,他听谁的?

许学军还真想了一下,半天憋出一句话:“听谁的不都一样?”

工友们初时还没闹明白,费了劲儿才总算弄懂了,随后就只剩下哭笑不得了。

其实,在他们家里,并不是单纯的儿媳听婆婆的话,事实上唐婶儿也爱听唐红玫的,就说早先提了让她不用给自己做衣裳,唐红玫之后用一块块碎布头拼了个新围裙给她,她就高兴地不得了,美滋滋的穿上,一整天都没舍得脱下来,只夸儿媳妇儿就是孝顺。

就这种情况,不存在婆媳闹矛盾,倒是极有可能婆媳俩一致做出的决定正好跟许学军想的相反。当然,真要是发生了这种事儿,谁先退让还用得着说吗?

只这般,年关悄然来临,与之一同而来的,还有今年冬日里的第一场雪。

作者有话要说:第一章有大修,后面是捉虫改错字,介意的可重看,不过并不影响主线剧情。

哎哟,可把我给累惨了_(┐「ε:)_

第006章

第006章

唐红玫是在清早听到外头小孩子们的高呼时,才知道昨个儿夜里下了一整夜的雪。起身披上衣服往窗户外头瞅了一眼,雪倒是已经停了,不过墙上树上窗台上,都落了一层不算薄的雪。

下雪这档子事儿,那些无忧无虑的小孩子们倒是挺欢喜的,可作为整日里忙着生计的大人们来说,真称不上一件好事儿。旁的不说,下了这么一场大雪,就是早起出门都费劲儿,更别提夜里上班那会儿了。

昨个儿许学军上的是晚班,唐红玫略估算了下时间,估摸着也该下班回来了,忙起身将自己收拾妥当,搓着手就往外屋去。

虽说是冬日里,可他们这一片都是家属楼,作息全跟着上班的家人走,这个点楼里已经挺热闹了。像他们家,好赖是住在一楼,每家都有个小厕所,楼上的却是一整层楼共用一个公共厕所,一到早上就容易挤在一道儿,那吵吵声儿,比闹钟都管用。

“妈?”唐红玫去婆婆那屋瞧了眼,里头没人,估摸着这是去买菜了,她索性简单的洗漱了一下,就去厨房淘米,打算先煮半锅白粥。

早些时候,唐婶儿习惯每日早饭吃泡饭,就是头天剩下的冷饭,拿滚水泡一下,再拿一些咸菜配着吃。这习惯也难说好不好,不过如今家里添了人,大清早的也不用急赶着买菜做饭了,唐红玫就特地减少了头天的饭,宁愿第二天起来熬米粥喝。

白粥做起来简单,要是肯花工夫的话,用小火慢炖上几个小时,滋味是最佳的。不过这会儿显然不可能了,唐红玫进厨房前瞥了一眼外屋矮柜上的三五牌座钟,这会儿已经五点半了,于是她手脚麻利的淘米下锅,又趁着熬粥的工夫,又把厨房细细的归整了一遍,盘算着中午该做些啥。

前些日子,他们家倒是排队抢购了不少好东西,可好多都是准备囤着过年时吃的,平常的一日三餐还是同以往差不多。加上这大冬天的,原也没啥新鲜吃食,早先唐婶儿赶早往县城外头去,还能碰上菜农卖菜,就今个儿这天气,怕是悬乎了。

果不其然,就在白粥快出锅时,唐婶儿拎着菜篮子从外头出来,还没开口先叹气:“就说下雪天菜农不会来,你周大妈非要拽我去……粥熬好了?”

“差不多了,我切点咸菜疙瘩。”唐红玫一面答应着一面干这活儿,她倒不急着舀白粥,横竖许学军还未归家。

就听唐婶儿在外头又说:“咱院里全积了雪,等吃过早饭我去扫扫。对了,你要没事儿就待家里,我刚回来时,瞧见好几人摔雪地里了。”

雪天路滑,常有人摔倒,虽说多半都没啥大问题,充其量也就是摔个淤青,可有些事儿也说不准,唐婶儿尤记得去年这会儿,楼上有个人家的儿媳妇儿,就是一跤摔下去,直接把肚子里的孩子给摔没了。她倒是不担心自个儿,怕就怕儿媳已经怀上了。

唐红玫倒没想那么深,她本身就不大爱出门,最初往县里走一圈也纯属好奇。现在吧,那阵好奇心过了,她能接连大半月一个月不往外头走了,闲时做点儿手工活儿,在脑海里回忆一下做卤肉的具体步骤,看似无聊了点儿,她倒是自得其乐。

因此,听得婆婆的话,她只脆生生的答应着,很快就先把咸菜疙瘩和筷子拿到了外屋,等听到楼道里传来熟悉的声音时,才转身又进了厨房,掀开锅盖盛起了白粥。

许学军永远都是准点回来的,而今个儿,他还带来了两个消息。

一个是厂子里从明天开始取消晚班,另一个则是过两天可以抽签拿票了。

唐红玫还没反应过来,唐婶儿倒是兴奋的两眼放光。

机械厂的福利一贯都不错,可因为许学军只是普通的车间工人,拿的只有工资,发的票证也跟大部分人一样,仅供日常使用。像一些稀罕的票证,比如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啥的,统统没有。想要弄到这些票证,只有年终凭运气抽。

就听唐婶儿高兴的说:“我不稀罕别人家的电视机,就想要个电风扇,那玩意儿可好使了,大夏天的也凉快。”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电视机啥的,价格太贵了,家里可没那个闲钱。

这些事儿,唐红玫就插不上嘴了,毕竟她娘家那块儿,也就大队长家里有辆自行车,旁的奢侈品她是一样都没瞧见过。哦对了,再有就是自家的那个座钟了。

见儿子儿媳都没啥表示,唐婶儿格外得无奈,她只想赶紧吃完,出门跟邻居闲聊去。一年才抽那么一回签,肯定不止她一人那么兴奋。

结果,等她从外头逛了一圈回来,除了知道谁谁家想要个啥外,还得了个颇为意外的消息。

却说现在虽然都讲究破除封建迷信,可传统节日还是在过的,尤其稍微上了年纪的人,都更习惯于按着农历日子走。今年的大年三十在二月七日,离这会儿不到十天了,等过了年就是马年了。这原也没啥,偏马年无春,依着老一辈儿的说法,无春既寡年,不宜结婚,这可把隔壁李家婶儿给急坏了。

“明年无春不好结婚,后年双春倒是能结婚了,可又是二桃的本命年。等再往后拖一年,二桃就太大了。”唐婶儿虽然看不上隔壁李家婶儿,对李二桃感观倒还算可以,说这话时也没幸灾乐祸,而是就事论事说,“早说让她放低要求不干,现在急了吧?非要咬死了要那么多彩礼,谁家出得起?看着吧,年前二桃铁定得被揪着相看。”

唐红玫一脸懵圈,她咋算这个时间都不对:“妈,离过年就十天……哦不,才九天了。”

“那有啥,看中意了,两三天就够了。要是家里不差钱,去国营饭店办两桌,还能更快。”

仔细想想也是这个理,毕竟唐红玫嫁给许学军时,从介绍人说合到最后结婚,也就半拉月光景。

正说着呢,就听到有人敲门,唐婶儿起身开了门,万万没想到,门口站着的就是她们方才谈论的李二桃。

唐婶儿有些噎得慌,好在她绷得住,加上这大冬天的,窗门紧闭,许学军又在里屋补眠,婆媳俩闲聊时还是挺小声的,应该不至于叫人听个正着。

“二桃咋来了?我给你倒杯水去。”来者是客,唐婶儿在缓过来后,很是热情的让她进了门,又将房门关上,转身去厨房倒了杯热水。

这档口,唐红玫也停下了手里的活计,好奇的瞧了来人几眼。

虽说这位二桃姑娘在他们这片家属楼里称得上是名人了,两家还是紧挨着的,可说实在的,这还是唐红玫头一次瞧见本人。仔细瞧了两眼,她倒是有些明白了李家婶儿的意思,这姑娘长得真挺好看的,可以说除了皮肤略有些暗沉发黄外,旁的哪儿都不错,是属于那种好看且耐看的长相。

像她这样农村出身的,家里人都舍不得将她随便许人,李二桃这个长相,李家婶儿要是舍得才叫怪了。话是这么说的,狮子大开口却是真的不大地道。

“来来,喝水。”唐婶儿端着热水走过来,圆脸上尽是笑意,在把杯子搁到了饭桌上后,又拉过李二桃问,“咋想着来婶子这边窜门子了?我想想……自打你姐嫁出去后,你们姐俩就没咋往我这儿来过吧?”

唐红玫听了这话,琢磨着,估计在那之前,两家应该是挺好的,就是不知道后来出了啥事儿,她总觉得不单是两三年前说亲失败的问题。

另一边,李二桃不好意思的低着头,张了张嘴,好似不知道该说啥才好。见状,唐婶儿也不催,只笑着给两人做介绍,毕竟都是一个楼里住着的,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认识一下倒也没坏处。其实说白了,两家只是有嫌隙,又不曾撕破脸。

呃,不过也快了。

听唐婶儿扯东扯西了半天,又见李二桃迟疑再三,最终后者还是艰难的开了口:“婶子,我妈叫我来问问看,你们家的卤肉是……”

“咋做的对吧?我上回说给她听过,她没记住?行啊,我再跟你说一遍。这要花椒、桂皮、八角……”唐婶儿说的那叫一个顺溜,一看就是说了无数遍了,由此可见,卤肉的威力也是巨大的,瞧把家属楼这些人给逼的,都跑来找唐婶儿打听做法了。

本来嘛,街坊邻里的,互相学下拿手菜也算寻常,可一来卤肉太麻烦了,二来味儿实在是太香了,唐婶儿并不想日日生活在卤味的包围下,尤其还是有的闻没的吃的情况。而其他邻居,在得知配料那么多步骤那么繁琐后,也就自然而然的放弃了,因此到现在为止,还没人复制出唐红玫的卤肉来。

这闻着是香,是馋,可谁也不能保证吃着味儿一定好不是吗?退一步说,就算是很好吃,这也太麻烦了,咋吃不是吃呢?

当家做主的人一般都是这个心态,而真正馋得挠心挠肺的,往往是没话语权的小孩子们。一次两次的,肚子里的馋虫都快要成精了,香喷喷的肉还是没能吃到嘴里,再来几次,怕是都得魔怔了,只恨不得自己是唐婶儿家的娃儿。

唐红玫一贯不管这些事儿,主要是,就算已经嫁过来有段日子了,家属楼里多半人也认了个眼熟,可对于街坊邻里之间的关系,她还是处于云里雾里的,加上她到底是乡下小媳妇儿,有些人自持身份不想跟她说话,她也就索性懒得出门交际了。

邻居又不是亲戚长辈,能处则处,处不来也没啥。

因此,唐红玫只在一旁偶尔附和一句,多半时间还是做着手工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