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明天是颁奖礼。”

此时听筒里突然岔出别的声音,是口音浓郁的挪威语,似乎和萧与时热情寒暄。沈如磐愣了一下,等到听不见那些声音她才疑惑地问:“萧与时,你在哪?”

“在市政厅,出席特别邀请的学术晚宴。”

沈如磐错愕了。原来他说稍等,是因为临时离开晚宴,找了个安静的地方给她回电?

“那你赶紧回去吧。”她急急欲挂电话,他却语带笑意唤住她:“不急,反正都出来了。”

他待人处事向来成熟稳重,现在却为了她的事改变作风,她不太好意思,但还是顺从地嗯了声。

“我一直想联系你,总是不得空。”他不急不缓倾诉行程,从欧洲暗物质实验室的参观交流,再到今天学术晚宴上和老前辈科学家们的分歧探讨,皆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她讲了遍。

最后他说,“老前辈们对前沿理论研究成果颇感兴趣,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要我作答,我有种被教授团围着做答辩的感觉,实在头疼。”

“你会有头疼的时候?”

“当然,我也是普通人。”

本是自谦的话,从聪慧绝伦的他嘴里说出会有一种反差感。换做以前,沈如磐自然莞尔一笑,可是现在,她怔忡一瞬,忽然觉得他说的是真心话。

不论他给旁人的第一印象有多么冷静疏离,他终究是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需要衣食住行,也需要朋友和爱人,获得情感方面的慰籍。

或许不远的将来,他会和他喜欢的女人在一起。娶妻生子,夫妻情笃,琴瑟和鸣。

思绪不受控制地想到这里,沈如磐觉得自己的心好像猝不及防泡在酸水里,苦涩的滋味往上涌,堵得她难受。

是啊,他是普通人,她何尝不是呢?她也有血有肉,她也需要朋友的安慰,偏偏有些事情发展得难以预料,为什么她会在最不自知的时候,恰恰对他动了心?

不应该。

不应该违背朋友间来往的原则,对他产生多余的好感。可笑的是,明明知道自己做错了,她还舍不得扔掉他送的花,这大概说明她真的喜欢上他了吧?

——太难堪了。

难堪得沈如磐都不知道如何淡化处理对他的感情。他有口无心的一句话,就能让她的情绪起伏波动,她还不可以表现出来,必须言笑晏晏假装正常。

心里乱糟糟之际,她忽然听见他在电话那边问:“如磐,你怎么不说话?是不是分心惦记着明天的比赛?”

她回过神,喉咙发干勉强嗯一声。

“我不了解运动员,也不知道运动员的极限在哪里,但如果娜塔莎的体能实在难以为继…”

他没有说下去,她也懂得。

话题沉重,两个人一时都未再说话。

她这边是医院,气氛静滞,就连呼吸也微不可闻。而他那边虽然也算安静,但仍能远远地听见市政厅的动静,夹杂着笑谈声。

就当静默无言的气氛还将持续下去时,他的声音响起,温和含蓄:“你不要沮丧。不论比赛结果如何,我之前承诺过的…”

“萧与时——”她突然打断他。

这声呼唤截然不同,她的语气生硬地扬起,无形中显出几分低落难过,仿佛接下来要坦言什么又强行收住。

“怎么了?”他问。

真心话如何能说?告诉他不要体贴备至,因为她就是这样不知不觉陷入其中?

任何一个女人都不会这么回答。沈如磐也不会,她只能苦笑,换一种职业运动员的说辞骗过电话那头聪明绝顶的男人:“谢谢你的好意,但如果事事都找你解决,我这个挂名教练也太无能,一点应变能力都没有。”

不等他说话,她又说:“好了,你回到晚宴上去吧。我集中精力想想比赛对策,有空再聊。”

语罢,她不拖泥带水结束了通话。

终于恢复成一个人的状态,沈如磐疲惫地用手揉了揉眉心。再看一眼时间,22点,离自由滑总决赛只有16个小时。

——无暇分心了。

沈如磐比赛经验丰富,知道有种方法,就是临时改变节目编排,减少一些消耗体力的高难度动作,做最后一搏。

她赶紧跑到病房找到记事本,又调出便携摄像机里的娜塔莎日常训练视频。她来回反复观看,一边绞尽脑汁想调整策略,化成文字记下来。

时间分秒逝去,她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和时间赛跑。

*

而另一边的萧与时,本来也该回到学术晚宴上去,不过他依旧停留在刚才的电话交谈中,难以抽离。

他知道沈如磐好胜心强,遇到人力不可抗拒的特殊情况,难免受到打击情绪低迷。

然而她又不只是低迷,像在强撑。

强撑什么?他不确定。单单想到她突然打断他说话时的声音,他莫名有种直觉,她似乎是说不出缘由的难过。

是比赛重压之下的脆弱吗?或许是的,“刚者易折”用来形容她再适合不过。

萧与时不自觉拧了拧眉心。恰巧手机铃响起,他接听,穆勒教授的声音传过来:“Karl你人呢?刚刚最高物理学奖得主和我交谈,对你表示极其欣赏。你应该知道最高物理学奖的评选机制吧?一向只能靠历史得奖者做内部推荐,所以你快点回来,这是内部交流继而得到推荐的大好机会。”

萧与时张了张唇,欲言又止。

思绪千回百转之后,他浅浅叹口气:“抱歉,我现在恐怕要回柏林一趟。”

“什么?!”电话听筒那端传来穆勒教授震惊的声音:“请不要开玩笑!明天还要颁奖,你还得做颁奖发言。”

“抱歉,事出突然我不得不回去。稍后我会亲自向颁奖主办方表达歉意。”

穆勒还想劝阻,萧与时收线结束电话。

他看了眼时间,末班飞机赶不到了,他只能坐欧洲铁路夜间火车回去。

火车…萧与时一想到这个,再度轻轻叹口气。挪威和德国交界,距离并不遥远,可是火车时速太慢,他只怕等不及回到她身边。

*

凌晨4点的时候,沈如磐总算写完节目编排的调整策略。

看看墙上的钟,离决赛仅剩10小时,她连忙收拾好东西搭电梯下楼,出了医院直达马路上。

夜空下起了小雨。

所幸春末夏初的夜半也不算太冷,她缩在出租车停靠点标识牌下,不太方便地通过电话叫车。也不知道是不是人倒霉,运气也跟着变差,专线电话总是无人接听。

雨淅淅沥沥,打在标识牌上发出清脆的响动。她寻思是否回医院拿伞,偏巧浓郁的夜色里传出汽车的声音。

车灯投来,明亮的光线刺得她双眸不适。她不得不抬手挡了下,而后瞧见一辆出租车由远及近驶来。

她挥手示意,出租车司机却没看见她,从她面前飞驰而过。

眼看着要失望了,出租车又奇迹刹停,调转车头朝她开回来。

这一瞬间,雨夜街景好像变成了慢放的画面。她看见车窗缓缓降下,露出一张年轻的脸,鼻挺唇薄,眉目清隽,而那双与她对视的黑眸,眸色平静,没有多余的波澜。

那是沈如磐最熟悉的萧与时的样子。

记得和他分开的时候,也是细雨绵绵;现在和他再相见,又是细雨绵绵。如果不是因为不久前聊过一通短促的电话,她几乎都要产生错觉,他从未离开柏林。

沈如磐震惊了,急急忙忙跑到车边,俯下头问车内人:“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是刚回来吗?怎么回来的?颁奖礼呢,晚宴呢,都不用参加了吗?”

她跑得太快,一连串的问题脱口而出,气息不稳,声音颤颤。加上细雨浸润了她的额发,她一双眼睛水雾氤氲,眼睛下面淡淡的乌色也让她看起来多了几分疲惫和柔弱。

没见到她的时候,萧与时想过是否找个欲盖弥彰的理由。现在见到她,一种难以言表的情绪从胸口化开,他回答:“你说你无能,我不放心,所以回来看看。”

沈如磐已经记不得在电话里具体说过什么了,呆怔数秒,反应过来自责极了:“我只是随口一说,不是埋怨你,也不是埋怨我自己。你不要多想。我、我…”她懊恼万分,想弥补些什么,偏偏词穷。

“深更半夜你要去哪?”萧与时见她行色匆匆打岔问一句。

沈如磐顿住,想起正经事:“我重新调整了自由滑比赛的动作编排,想找个音乐工作室重新剪辑配乐。”

“现在凌晨四点,音乐工作室通常早晨才开门。”

“我知道,我只能循着手机地图找一找有没有通宵营业的工作室。如果等到那个时候才剪辑音乐,只怕来不及了。”

萧与时思忖一番,侧了侧头:“上车,我带你去个地方。”

第31章 我从未离去(中)

萧与时所指的地方, 是著名的古典交响乐团,柏林爱乐乐团的驻地。

萧与时的二弟, 萧沂是柏林爱乐首屈一指的钢琴家、剧作家。有这层关系在,柏林爱乐内部全时段开放的音乐剪辑室,自然能借萧与时一用。

萧与时和负责人打好招呼,转头对沈如磐说:“进去吧, 我在这里等你。”

音乐室设备高端, 乐库资源丰富,整个剪辑过程比沈如磐预想的顺利。一个小时后她出来找萧与时, 见到他在通话中。

临时回来打乱了所有计划, 电话迟迟结束不了。她悄悄收住脚步, 避免打扰到他。

萧与时余光瞥到她,对电话那边的人说了声再见, 转头问她:“音乐剪好了?”

“嗯。”

“现在回医院吗?”

“不,得去训练馆。”

凌晨5点的训练馆空荡荡的,冰上寒气逼人,难怪娜塔莎会外感。

沈如磐从小就怕冷, 现在也如此。她搓搓双手把手机交给萧与时, 交待他待会帮忙播放音乐和录制视频, 接着就哆哆嗦嗦围着场地跑步热身。

萧与时仔细调节手机摄像头的焦距,确定能把运动状态中的人拍得更清晰, 方才抬头寻她。她已经热完身跑到衣架那边, 一边抓过训练服, 一边脱掉自己的衣物。

她本就穿得单薄, 脱掉后仅剩内衣。白皙的胸口,紧窄有力的腰线,以及那一大片光滑细腻肌肤上的薄汗,通通一览无余。

萧与时一下走神了。

他反应过来想要别开目光,凑巧她转过身去,背部正中的脊梁骨和两侧肌肤形成的背沟,随之映入他的眼帘。

她是属于身材修长有型的女生,背影窈窕,偏偏如此好看的背,留下多次手术后的创痕。

萧与时情不自禁凝视着她,许久收回视线。

沈如磐穿好训练服,坐着绑鞋带,一边对萧与时说:“我之前为了确保娜塔莎赢过南茜,特地把自由滑动作的难度级别定得很高。现在情况特殊,我只能把难度稍稍降回去,再又做了一系列调整,希望扬长避短,不枉娜塔莎一搏。”

她穿好冰鞋站起来跳了跳,确定松紧合适,然后说:“配乐和动作全都改过,我打算示范一遍给娜塔莎看。4分钟的自由滑对现在的我来讲,运动强度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不管发生什么,你都不要停止录像。”

交待完这些,她对萧与时比了个开始的手势,便上冰滑到冰场的中央位置。

她已经不是十六七岁的少女了,气质和娜塔莎截然不同,低眉敛目做开场动作时,坚强隐忍的气质全在英气的眉眼间。

音乐声随之响起,萧与时听到前奏,顿感惊讶。

这是歌剧《少年维特之烦恼》中最具代表的咏叹调,名叫《春风何必唤醒我》,因为使用了大量半音、和弦、调性转换,富有张力地体现了主人公维特求爱不得的短暂一生。

不久前,沈如磐说要大改音乐的时候,娜塔莎提出过小小的质疑:“我没有恋爱经验,可能跳不了这么悲惨的曲子。”

沈如磐却道:“无妨。你把对胜利求而不得的心情投入进去,效果也是一样。”

眼下咏叹调在空荡的体育馆响起,参赛的心境,乐曲的意境,依然维持一致,但是技术动作做了大调整。

比如,咏叹调第一段细腻抒情,那是少年维特对爱人至爱无声的倾诉。沈如磐用了很多流畅的步法,诸如内勾、外勾、变刃,保住基本完成分。

等到咏叹调急转直下进入苦闷部分,为了渲染“春风何必唤醒我,让我感受即将到来的暴风骤雨一般的折磨”这一主旨,沈如磐大量使用交叉步、捻转步、以及各种急停表演步,既表现出少年维特苦恋不得的痛苦,也逐渐拉高难度分。

到这里,时间刚过去1分半,对沈如磐这样一个经历了无数次手术、放疗、放疗后静养、几乎要废掉功底的运动员来讲,她的体能迅速下降,呼吸急促,眼看着难以为继。

然而此时才是关键期,也是沈如磐亲自示范的目的:她在用她的身体,替病中的娜塔莎探索后半程能否一搏。

萧与时何其敏锐,立刻开口:“沈如磐,停下来!”

是该停。可是花样滑冰不仅仅是能力的竞技,也是意志的竞技。沈如磐已经把满涨的情绪投入进去了,她很难抽离,只能继续。

2分钟,咏叹调插入暗潮汹涌的定音鼓,她用一串复杂精妙的难度步,衔接足够高远的组合跳跃。

3分钟…

4分钟…

连续的、巧妙的、惊奇难料的动作目不暇接,搭配咏叹调纠结撕裂的情绪,沈如磐仿佛不是在为娜塔莎做示范,而是把她自己想回归赛场却又不能的苦涩心情,悄然融入到曲目中。

求而不得,弃又不能,是每一个人都会遇到的烦恼。

萧与时看着她,胸口充斥着复杂的情绪,几度欲言又止。

此情此景,是他最担心的强撑。然而不强撑的沈如磐,又不是沈如磐。

她的身姿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她的气质荣曜秋菊,华茂春松。如果说命运像海崖边喷溅的浪潮,霎时吞没磐石;那么待到风平浪静,磐石自有星月照影,涟光晶莹。

萧与时目光闪动,定定地凝视着她。而她浑然不觉,直到做完全部动作才停下跪在冰上,气息急喘,脸色激红。

*

两人离开训练馆的时候,天已经大亮,离决赛也只剩8小时。

赶往医院的一路上,沈如磐因为一夜未眠和一场疾风骤雨式的花样滑冰,头晕沉沉的,靠坐在出租车后排座椅上,也不是困,就是心跳太快不怎么舒服。

萧与时脱下西服外套盖在她身上。她想推辞,他轻描淡写亦是不容置喙地开口:“你闭上眼睛休息,到了医院我再叫醒你。”

她嗯一声,合上眼帘,也不动,整个人安静极了。

然而她瘦尖的脸上流露出深深的疲惫,脸色也过于苍白。萧与时忽然有些不忍,明明知道应该不会发生什么,但他还是忍不住伸出手,轻轻抚上她的额头。

肌肤相贴的那一刻,他的手指偏凉,她的体表温度暖热正常,他总算放心了。

就当他撤回手,视线不经意在她脸上流连之际,他注意到她的眼睫颤了颤,似乎是想睁开一道细缝瞅瞅他,但又胆怯,老老实实闭上眼。

他不解,转而思索几秒,薄唇随之上扬,温柔一笑。

她闭着眼看不见,自然不知道他在展颜。

她只是手指动了动,不太好意思地攥住身上散发着淡淡花香味的男性西服的一角,揪了会儿,又偷偷放开。

她不敢看他。

只因多看他一眼,她心中的惭愧和懊恼就要溢满流出。而她对他的感谢和感激也就更加深刻一分,也情不自禁更喜欢他一分。

如此温暖的男人,她究竟要有多么坚忍的意志,才能够不对他动感情?

第32章 我从未离去(下)

回到医院的时候, 萧与时又接到电话。他临时回来仍有许多后续要处理,只好一边接电话一边用眼神示意沈如磐先上去。

娜塔莎已经恢复清醒, 外呼吸功能障碍的病情得到控制,但还是有点低热,体力也只勉强恢复了五六成。

随着开赛时间的临近,辅助教练团的人也陆续到达医院。沈如磐索性把他们都叫到病房,和娜塔莎一起开个短会。

沈如磐长话短说把视频放给大家看, 果不其然好几个教练提出异议:眼下时间紧迫,娜塔莎没有多余的体力和精力再上冰练习, 只能强行记忆调整后的技术动作, 万一记错或者跳错, 也是枉费工夫。

沈如磐没有反驳什么, 只是留意到娜塔莎全程情绪低落。等到会议结束, 她单独问她:“是不是紧张了?”

少女垂着头从嗓子里嗯了声。

“当我还很年轻时, 我也像你现在这样, 明明平时训练得很好,一到了正式比赛, 不是生病受伤就是摔了跌了,各种状况层出不穷。有时我也会躲在被子里哭,问自己是不是这辈子都和金牌无缘?”

沈如磐平静地将自己的经历陈述出来, 真实又忽然,娜塔莎愣了愣, 抬头看她。

“不过, 不论发生什么状况, 我从未想过半分退缩。竞技体育追求更高更快更强,只要有一线赢的希望,我就绝不低头,哪怕最后真的输了,至少我挑战了自己,虽败犹荣。”

娜塔莎懂得沈如磐的良苦用心,语气酸涩起来:“维特教练,我不是怕输。我是怕记不住你临时改编的动作,万一…”

“万一记不住,你可以自由发挥。你要记得自己是单人滑选手。单人滑项目比赛很灵活的一点,便是选手在记错规定动作,又或者规定动作做失败之后,可以随机应变,根据评分规则做相应动作调整。”

这其实是沈如磐的个人经验。她从单人滑转为双人滑时,发现双人滑讲究配合默契,一个人错就是两个人错,难以弥补;单人滑错了却能临时找补,例如三周跳改成两周跳。

娜塔莎经点拨明白了。可她太年轻,终究不自信:“维特教练,你有没有想过,我不是你,万一我不能像你…”

“你不是我,怎知不会强过我?”

一席鼓励如此真诚,娜塔莎怎么可能再说出怯弱的话?她无言会儿,眼眶一热,眼泪唰地夺眶而出。

少女的眼泪总是能让人回忆起青春往事。沈如磐叹口气,替她拭去泪水:“别哭。哭伤心了就没更体力比赛了。”

要战斗的时候,眼泪都得攒着,化为勇往直前的力量。

娜塔莎懂事地用手揉去眼睛里的泪光:“维特教练,麻烦你抓紧时间给我讲讲技术动作调整后的要点。”

*

讲完要点,娜塔莎也该去赛馆做准备,沈如磐这才有空想起萧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