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尘绝恋 作者:悠悠忘忧

前世,他是佛祖最得意的弟子,而她,只是佛祖座前最不起眼的那轮烛台...

转世,她脉脉的深情,依然未能挽留住他跋涉西去的身影,绝望处,魂飞湮灭......

今世,她的记忆中不再有他,而他,生死相守。

凝儿,我愿用我的生命,爱你。老天爷,能否给我一个机会,重新来过?

关于唐僧和女儿国国主

更新时间2011-9-9 21:02:44 字数:381

长亭相送,相望无语,步履沉重,草木含悲。唐僧从女儿国国王手里接过文牒,再望望那双深情含泪的双眸,虽是无言以对,却难掩心中隐隐的痛。终于,他狠狠心,转身上马,准备离去。身后,又传来了那揪心撕肺的深情呼唤:“御弟哥哥…”正欲驭马离去的唐僧缓缓勒住马缰,再度回首,却不忍也不敢再去看那双忧伤得无以复加的眼眸…

写这篇小说的初衷,是觉得看《西游记》的时候,被“趣经女儿国”那一集所感动了,经历了那么多的妖魔鬼怪,只有在女儿国国主那里,唐僧是没有被胁迫的。

尽管,作为得道高僧,唐僧是不允许与人和人发生感情的。

可是,《西游记》中看着他们相伴游览御花园,听着那首动人的“女儿情”,以至于后来看的那部电影《情癫大圣》,我始终一厢情愿的认为,唐僧和女儿国国主之间,是存在着那么一丝爱情的。

假如唐僧一定会和西游记中的某个异性有感情纠葛,我觉得,一定是女儿国国主,而且是唯一的一个。

楔子

更新时间2011-7-8 22:13:53 字数:277

若凝没有想到,再见到他时,心中竟还会有一丝的难过与不舍,而他,还是那么清冷的面容,平静的好似没有什么可以激起他内心的一丁点波澜。

前世,若凝是佛祖座前的那根烛,静静的燃烧着自己永无止尽的生命。偶尔会有幸听佛祖诵念经文,之后,若凝会用自己大半的时间来参悟那经文中的真谛,也许,这对自己的修行会有帮助吧。

若凝在佛祖座前修炼已有八百年,想到离列位仙班还有一小段距离若凝就格外的兴奋,终于要苦尽甘来了。可片刻之后若凝又会惭愧:终归是没有得道啊,那许与世无争的心态,自己就该好好修习。

直到那天见到了他,若凝知道,自己的心,已经无法再像前八百年一样了。

第一章 前世缘起

更新时间2011-9-10 18:28:43 字数:3654

二月初二。极乐殿。

“离镜,殿前可收拾妥当了?”一名身穿淡粉色衣裙的女子一边说话,一边从殿后的幕帘中走出,手中,捧着几卷经书。

“若凝姐姐,都妥帖了,要不,你再去看看可有什么不对的地方?”那个叫离镜的青衣小童放下手中的花瓶,亲热的拉着她向外走去。

仔细的检查了殿内的布置,似乎并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的地方,若凝赞赏的拍了拍离镜的头,朝殿外走去。

妙经会,天界盛会之一,每五年二月初二于如来佛祖的极乐殿举行。本是佛祖筛选门下弟子的经会,合格的,到更好的去处继续修习;不合格的,延长修习时间。

起初,赤脚大仙等几位仙长只是借着由头来佛祖这里看热闹,可是,时至今日,竟变成了天界的新秀筛选会。那些在佛祖眼中不甚满意的人选,在其他仙长眼里,也是不可多得的人选,这可是省了他们每年四处游历寻找仙选的繁琐了啊。

之后,如来佛祖索性放开诸多限制,允许仙界内符合条件的散仙参加,而不仅仅只是佛祖门下的弟子了。

如此一来,本是佛祖门内的论经成果考核会,衍变成了今日的天界仙选会。

“这位姑娘,请问极乐殿可是此处?”

若凝坐在极乐殿外的荷花池边,认真的研读着手中的经卷,一抬头,对上了一双深邃清澈的眸子。

站在面前的,是一个彬彬有礼的青年。

从相貌看来,很是儒雅的一个人,却满身的尘土味,似是从很远的地方赶来的样子。

看他带着陌生的目光打量着四方,若凝不禁猜测起他的身份来。说是上仙吧,他对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很是陌生;刚刚得道的散仙?可又莫名的感觉哪里不对劲。

“请问您是?”若凝小心翼翼的问。

“在下无名。”

看着青年说的一本正经的样子,若凝强忍住了心里的笑意,可眼中的疑惑还是让那青年露出一丝的羞赧。

被一位貌美的女子盘问,青年有些紧张,他手忙脚乱的从怀中掏出了一张名帖,双手递向若凝。

“二月初二,极乐殿”。

名帖上只写有七个字,却真真切切是佛祖的法笔。

不敢有所耽误,按下心中的疑问,若凝将来人带到了极乐殿偏殿。

无名?一个很有趣的人呢。若凝暗暗的想到。

“姐姐,你知道嘛?今日有个叫无名的,可是大大的出了一番风头呢。”

妙经会结束后,满脸兴奋的离镜迫不及待的找到若凝,得意的说到。

“哦?快说,怎么回事?”

“佛祖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离镜摇头晃脑的学着佛祖的话语。

“那无名怎么说?”若凝慢条斯理的问到。

离镜脸一红,轻声的说:“记不得了。”

看到姐姐一脸揶揄的神色,离镜又赶忙说:“记得几句。”

正了正神色,离镜一本正经的学到“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说完,离镜挠了挠头,“后来,那无名还说了好长一大篇,我真的记不得了。”

“好了…你能记得这么多已经很不容易了。姐姐刚才是逗你的。”

“后来呢?”若凝轻声的问到。

“嗯…后来,佛祖说了一句偈语,让他们道出各自的论解,他们就开始争论了,那句偈语是这么说的,‘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果因知是幻,逍遥自在人。’姐姐,这回你可真别问我了,他们争论象吵架似的,吵的我头都晕了,什么都没记住。”

离镜把头摇的象拨浪鼓似的,生怕姐姐再问他什么。

“尘因因不实,界果果非真;果因知是幻,逍遥自在人…”若凝默默的念着,眼睛虚无的看着前方。

傍晚的荷花池,慢慢的旋起一层氤氲的雾气,远处的一切,都若隐若现的,一切,都显得那么虚幻,那么不真实。

妙经会结束了很久了,而极乐殿并没有恢复往日里的平静。

新收的弟子要每日里来极乐殿听佛祖论经,之后根据佛祖布置的课题回去省思,然后在下一次的论经时交上自己的成果,听佛祖的评点。

极乐殿里的檀香,氤氲的香气,隐约悠扬的佛唱声,伴随着儒雅的诵念声,使得这座殿堂显得那么的神圣和庄严。

而无名,再一次出现在了若凝的视线中。

他总是姗姗来迟,坦然的仿若什么都未曾发生过的样子。拜身对佛祖一礼,坐在角落里那个似乎专属于他的位置,静静的闭目沉思。有时,甚至在若凝觉得他快要睡着的时候,他睁开了那双清澈的眼睛,而那时,即是他阐经的时刻到了。

佛祖从不单独留弟子阐经,但是,他却是个例外。

无数次,若凝觉得,他拜身后走出极乐殿后的背影,会在佛祖赞赏的目光中显得异常高大。

若凝觉得,自己的心境,变了。

广寒宫的玉兔说:思念,就是无数个月圆之夜嫦娥独自魂伤的背影。

王母紫花殿的青霞说:思念,是花好月圆时紫霞脸庞的泪珠儿。

可是,思念,到底是怎样一种感觉呢?

夏天到了,若凝不用再留在寝殿夕亮朝灭了,佛祖说,世间诸事循缘。于是,天辉殿的竹林里,晚霞宫的池塘边,若凝寻找了一个又一个能静心修习的地方。可是,无论走到哪里,若凝总是能听到天界对那个无名关注的声音。

他是佛祖座前修为最好的弟子,虽入佛祖门下最晚,可他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参透经文中的真谛。

他的悟性之高,佛祖亦惊讶万分。

他天资甚佳,虽颇受佛祖喜欢,却从不妄自尊大,儒雅、谦逊、彬彬有礼。

……

那日,佛祖召集参加论经会,借此考核众弟子近期内苦读经书的成果。

当众人均如释重负般的阐经结束后,惟有他不以为然,“敢问佛祖,既然世间众生平等,为何还有魔界和仙界之云?魔道中人喜好权势,而仙道中人欲求太平,既如此,两者何必苦苦相争,仙界何不退而居下,让魔道掌管世事?此一来不是少了许多纷争吗?”

一言已出,语惊四座,其余众弟子皆惶恐不安的看着佛祖。若凝呆呆的盯着他,而他,仍是一脸的泰然。转过头,佛祖亦一脸平静,只是眼中,多了几许赞赏。

“论经会结束,尔等回去需多加修习。金蝉子,你留下。”

已经有好几日没有见到他了,若凝心里空落落的。

时间似乎过的越来越慢,就像极乐殿门前那片荷花池里的流水,似乎停滞了似的,没有涟漪,也没有匆匆的流水声。

心里的失落堆积的越来越多,若凝快要绝望的时候,那熟悉的声音却自门前传来。

“佛祖,弟子金蝉子求见。”

“进来吧”,伴随着来人稳定平和的脚步声,佛祖睁开了已闭多时的双眼。可是,他看着的,却是身侧的若凝。

几日不见,他似乎清瘦了,若凝心里丝丝作痛。低头时迎上了佛祖的目光,若凝心中一惊:也许,自己的修行善果要推迟了。

“启禀佛祖,弟子已静思多日,深感尘世万事之繁杂浩瀚,已决定下凡寻求真谛。弟子必诚心向佛,直至修行结果。弟子今日来是特此向佛祖辞别,恭听教诲。”

若凝从自己跳动的烛焰中看到了他脸上那种坚毅和泰然。片刻间,若凝觉得自己的心仿佛也跟随着烛焰一起情不自禁的跳跃起来,那张脸也越发真实、生动起来。

“既然已下决心,则心无杂念,勇往直前。万望你在修行途中谨记:扬善留本,厚德载物!你去吧,一路珍重!”

他要走了!

若凝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要是身处天界,无论是人是物,只要有登列仙班的可能,无不尽心竭力的保留自己的位置,哪怕是多修行千年也再所不辞。而他,却宁愿下凡受苦受难!同样的结果,他为什么要选择走一条如此艰辛的路呢?

想到他今后要历经的磨难,若凝心痛不已。

一想到,今后再也见不到他了,若凝忘记了佛祖那记警戒的目光,急忙抬起头来追寻他的身影。可是,清晨时分,荷花池上飘渺轻灵的薄雾弥漫其中,一眼望去,到处都如罩了轻纱般,哪里还有他的身影。

一日,两日…

若凝终于一会到了,什么叫做心如死灰,她没日没夜的燃烧着自己,忘记了自己应该按照佛祖的作息时间自动点燃或是熄灭的职责。

佛祖还是一如既往的诵经,并没有追究若凝的失职,也许,他在给若凝足够的时间醒悟。

想想自己离列位仙班仅剩的那一小段距离,若凝犹豫了。可是,当他抱定受苦的决心毅然离去的背影在若凝心中浮起时,若凝知道,自己今生注定是成不了仙了。

半个月过去了,除了让自己燃尽生命重新轮回来忘记他之外,若凝不知道,还有什么办法能使自己解脱。想想他已投胎凡间十余载,若凝暗想,也许,他已经开始了他的漫漫受苦路吧。

烛泪一个劲的沿着烛身滑落,若凝选择用最极端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修行和生命。她知道,自己的这一举动势必会遭受天界的惩罚,也许,会罚她受苦千年,也许会贬她为畜…

“你我今生无缘,但愿来世,能陪你一起吃苦受难”,若凝心中默默的祈祷着,一边加速了烛泪的融化…

一阵微风拂过,烛焰灭了,一缕青烟随风散去,若凝在佛祖的座前幻化出了人形。

“你可知罪?”佛祖平静的声音在耳边响起。

“弟子知罪,可…罪以至此,弟子,甘愿受罚”。若凝知道,自己犯了天界不涉情欲的天规,可是,这,难道也错了吗?

“我知你心中不平,但世间诸事皆循于法,法不容情,令你受罚你可心服?”佛祖似乎知晓若凝心中的想法似的。

“弟子心服,无怨无悔”。

大殿内外一片寂静,只有风吹拂着荷叶沙沙作响的声音。

……

“此处就是天坛轮回池,若凝姑娘,能在佛祖座前修行可是你几世修来的造化,何况你已修行八百余年,即将列位仙班,何苦为了一个情劫前功尽弃呢?这一去,姑娘之前所有的修为可就都白费了啊…若凝姑娘,三思而后行啊…”掌管轮回池的玉颜小仙劝说着若凝。

“仙长,若凝去意已决,无怨无悔…请仙长打开天门…”

云雾缭绕的天界,鸟语花香的仙境,若凝仔细的看着每一处,象要把这每一个角落都铭刻在心里似的。忽然,若凝又觉得这一切仿佛再无必要,象下定决心似的,朝轮回池纵身一跳。

第二章 转世缘灭

更新时间2011-9-11 18:52:17 字数:3561

十八年后。女儿国王宫,朝凤殿。

珠帘后的若凝,端坐在高高的金銮宝座上,觉得自己的心都快要从嘴里跃出一般,一双柔荑中,密密麻麻的全是细汗。。

看着他一步步走向自己,在离自己不远的阶下站定,朗声说到:“唐三藏拜见女王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唐僧平静中略带着一丝惶恐的面容,若凝的心,竟莫名的平静下来。

“唐长老,一路从东土大唐而来,必定极为辛苦吧?”若凝柔声问到。

“贫僧乃是出家人,尝尽世间疾苦是修行之一,并无辛苦一说。”双手合十的唐僧默念了句“阿弥陀佛”,朗声答道。

尝尽世间疾苦。前世无名毅然下凡时,便是这么说的吧,若凝暗自回忆到。

“带唐长老和几位高徒去迎阳驿休息,晚间设宴,为唐长老接风洗尘。”看着唐僧局促不安的模样,若凝藏起了挂在嘴角的浅笑,沉声吩咐后退了朝。

“你,果真不记得前世的自己了吗?”带着他踏进了御花园后的浅荷池,率先坐下的若凝,借着侧头观赏荷花之际,轻声问到。

唐僧抬起头看着绝美的若凝,不确定她是在自言自语还是在和自己说话,满脸疑惑。

“如果我说,我们前世是相识的,你,可信?”终于,若凝扭过头,直视着唐僧清澈的双眼,朗声问到。

“陛下,这…”似是被若凝的话语惊到,唐僧惶恐的垂下头,不敢再看她。

许久,两人没有说话,静静的看着粼粼的池面,和那些摇曳生姿的荷花。

“陛下,还望尽早倒换通关文碟,好让三藏早日离去。三藏向佛之心昭昭,愿陛下成全。”心内不安的唐僧再次出口询问到。

“若凝是那妖魔鬼怪吗,长老这般急着离去?”微蹙着眉的若凝轻声问到。

“陛下多虑了,只是三藏曾答应唐王,求取真经后即刻返回大唐,如今数载已过,三藏还未到达西天,不免心中焦急,还望陛下理解。”

听到若凝的话,唐僧急忙起身告罪一般的解释到。

“若是,我不让你西去呢?”

一路而来,不是没见过妖娆貌美的女子,常人也好,妖精也罢,莫不是一副“你若不从,我便要你好看”的姿态。而她,虽口气中透着一丝强硬,却是一副柔情似水的征询模样,眼中的祈盼,就那么清澈的澄入了他的心底。

那双眼眸,似曾相识一般。

头一次,唐僧觉得,自己的心,有些乱了。

那我以后岂不是也要叫你师兄了?

你不是没有名字吗?

那你以后便是若凝的二师兄了,你要像大师兄一样疼爱若凝哦。

呆子,藏经阁的书何止千万,你那样找,找到头发白了也不一定找得到,下次自来问我便是。

呆子,昨日佛祖斥责你了?

呆子…

夜,好凉。

睁开双眼的唐僧,伸出手紧了紧盖在身上的薄被,又一抬手,将鬓间的细汗拭去。

听着身侧厢房内几个徒弟沉沉的呼吸和打鼾声,唐僧翻了个身,捏着手中已被攥的皱巴巴的被子边缘,轻轻的叹了口气。

一路上,听得次数多了,便也知晓自己前世是佛祖座下的二弟子,很多时候都是一笑了之,不置可否。

前世的事,又有谁说得清呢?

可是,方才的梦,却是那么的清晰可见。

虽只是梦,可那极乐殿,藏经阁,以及周遭的桥水楼阁,却是熟悉的闭上眼便能描绘出其所在的,一切的一切,都那么清晰的告诉自己,他们口中所说的那些,都是真的。

御花园中,跟在若凝身后的唐僧一直不敢抬头直视自己眼前的那个倩影,便一直低垂着头落后几步的跟着,注意到地上影子的错落变换,唐僧心头,突然出现了那个巧笑着叫自己“呆子”的少女,想到此,唐僧心头一阵慌乱。

“陛下…”情不自禁的出了声,唐僧猛地闭上了口。

额头上,细细的渗出了一层汗,在月色下,显得那般明亮。

“唐御弟可是身体不适?”转过身的若凝,看着月色下那个显得有一丝慌乱的身影,语带关切的问到。

“贫僧无碍。谢陛下垂询。”携起宽宽的衣袖将额头上的汗滴擦去,唐僧不再多言,继续跟着若凝向前走去,眼睛,只得盯着若凝身后慢慢起伏着的裙裾,却是再也不敢看地上,生怕再被那个身影扰乱心神。

远远地,若凝便闻到了这股幽幽的清香,一时间,若凝突然想起,为什么自己总是愿意在浅荷池侧一坐便是几个时辰了。

泛着水纹的池水,在月色的掩映下显得更加炫目,一片柔和的光芒从荷叶下闪落出,衬得那荷叶越发的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