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二号生育机器人年氏

康熙五十二年冬天,淑惠太妃塔娜寿终正寝。

因她是太后的亲妹妹,故而康熙下旨厚葬淑惠太妃。

就在塔娜的丧礼过后,林羡余入宫拜见太后,太后将一份遗产单子递给了她,“这是塔……淑惠太妃留给你的念想。”

林羡余接过那单子看了一眼,瞬时泪眼朦胧,那单子上满写满了各色珍宝,塔娜竟给她留了这么多遗产!

她急忙用袖子蹭眼泪,却是怎么也擦不完。

见她泪落不止,太后不禁叹了口气,“你这孩子也不容易,没个亲生骨肉,难怪塔娜格外怜惜你,不顾哀家反对,生生把半数积蓄都要留给你。”

其实她并不缺钱,她又没有孩子,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

她只所以对博吉利宜尔哈、对舒宜尔哈那么大方,也是因为钱多,自然不介意拿出一点儿小钱,让这些可怜的皇室女子日后起码能维持光鲜体面的日子。

哪怕李氏令她生厌。

太后眼里闪着泪花,“哀家就这一个妹妹,本以为能相伴余生,没想到她竟走在了前头。”

林羡余连忙上前,握住太后的手,她想要宽慰太后,一时竟不知该说什么。

二人相顾泪眼,竟是无语凝噎。

林羡余忙用软帕擦了擦太后眼泪,良久才道:“请太后节哀,太妃生前最不放心的就是您了,您可一定要保重自身啊!”

太后点了点头,脸色异常憔悴,“哀家也老了。”

忽的,太后压低声音,附耳道:“你与胤禛,日后会有大福气的。”

林羡余一怔,她听懂了太后的暗示。

太后这些年从不插手前朝政事,甚至连后宫事物都不怎么干涉,如今竟给了她这样的暗示。

林羡余没有多说什么,只郑重磕头跪安。

这一年隆冬,她的此生的阿玛费扬古也去世了,费扬古致仕多年,也是一把年纪,亦是喜丧了。

幼弟五格按照老父遗言,承袭了轻车都尉的爵位,上头几个长兄也都无异议。

如此一来,四爷就只得更加重视年羹尧与隆科多,年侧福晋的恩宠更胜以往。

康熙五十三年冬,康熙巡视热河,又恰逢良妃三周年祭日,八阿哥胤禩这个伴驾巡视的皇子只得暂且离开皇父身边,前去祭奠生母。

这两年,八贝勒不得差事,一心想要重获皇父恩宠,此番去祭奠良妃,也不忘讨皇父欢欣。所以,八贝勒费尽心力寻来两只上好的海东青,托付十四阿哥送往御前。

结果这两只海东青到了康熙面前的时候,却是两只奄奄一息的将死之鹰。

为此,康熙雷霆震怒,认为胤禩这是在诅咒他,当即召诸皇子至,责胤禩“心怀叵测”,便申斥其“结党营私,威逼朕躬”,更说出“自此朕与胤禩,父子之恩决矣”这种决绝的话。

然后,康熙着人将八贝勒押送回京城贝勒府,命其幽禁思过。

这下子,八贝勒算是彻底玩完了。

但想也知道,八贝勒不可能送两只垂死的海东青去诅咒康熙,肯定是被人算计了。

至于是谁算计的,四爷最有可能,其他人也未必没有这个可能,譬如诚亲王、譬如十四阿哥。

这些年任凭八贝勒再颓然,十四阿哥都与八贝勒一党走得十分亲近,此番又是十四阿哥替八贝勒送海东青到康熙御前。

结果却成了垂死之鹰。

反正自此之后,八贝勒只能放弃夺嫡,转而支持十四阿哥。

这件事,十四阿哥是最大的得益者。

而这场九龙夺嫡,也由四八之争,渐渐演变成了四爷和十四爷的党争。

值此之际,小小年纪的年氏有了身孕,于翌年、也就是康熙五十四年的阳春三月足月分娩,不过年氏并未如四爷期盼那般诞下子嗣,而是生下了一位小格格。

此番生育,让十六岁的年氏身子大损,虽然母女平安,但太医说了,必须好好调养几年。

对此,林羡余觉得很作孽。

十六岁就做了母亲,何况年氏本来就体弱。

但为了安抚年家之心,年氏还得继续生,直到生出儿子为止。

朝堂斗争愈演愈烈,才刚满四岁的元寿就被四爷这个渣爹送进宫讨好他祖父了,但奇怪的是,元寿竟然不是送去德妃膝下抚养,而是送到了佟贵妃膝下承欢。

一则是拉近与佟家的关系,二则也是四爷根本不相信自己亲妈!

这会子十四爷得到了八爷九爷的鼎力相助,要钱有钱、要人有人,愈发炙手可热!

所以四爷才担心,自己亲妈会为了小儿子不惜伤害他的儿子!

康熙又是个喜欢平衡的渣爹,一开始是大阿哥党和太子党两党平衡,然后是四爷党和八爷党势均力敌,如今是四爷和十四爷斗!

突然觉得四爷也怪不容易的。

康熙五十七年的时候,,准噶尔部首领策妄阿拉布坦出兵进攻西藏,康熙竟委任尚且是光头阿哥的十四为抚远大将军统率大军进驻青海,这可是康熙第一次让儿子挂帅出征!

一时间,很多人都认为康熙这是要栽培十四阿哥,是要让十四阿哥建功立业,好立他为太子!

这下子,可把德妃给高兴坏了。

只可惜,康熙还下旨,特授年羹尧为四川总督,兼管巡抚事。而四川是往西藏的粮道所在!!

也就是说,十四阿哥的后勤补给捏在年羹尧手里!

当然了,只要有康熙在一日,年羹尧断不敢掐断抚远大将军十四爷的粮草。

随着十四阿哥征西之战日见成效,年羹尧也愈发得到康熙重用,康熙五十九年,年羹尧被授定西将军印,入藏运粮要路也依然在其管辖之下。

值此之际,年氏也终于为四爷诞下了一个儿子,四爷亲自给这个孩子取名福宜。

只不过年氏前头生的小格格却殁了。

四爷担心这个儿子不能养大,故而让太医为年氏细心调理,想让年氏再生一胎。

又是个生育机器人啊!

康熙六十年十月,年氏又诞下一子,这个孩子瞧着总算是康健了些,四爷给这个儿子取名福惠。

林羡余这才委婉劝慰四爷:“年氏接连生育,实在亏损太重。怕是不宜再生育了,福宜和福惠我会帮年氏好生照料,四爷放心就是。”

如今的四爷也已经是一副糟老头子样子,他叹了口气道:“也罢,就让年氏好好养身子,福宜和福惠要好生照料,千万别跟五格格似的。”

林羡余连忙道:“我会尽力的。”——主要是年氏生第一胎的时候年纪实在太小了,生下来的女儿未满周岁就夭折了,连名字都没来得及取。

好在年氏生福宜福惠的时候身子已经长全,只要好好养着,应该不会轻易夭折了。

这些年,李氏虽然对年氏妒忌不已,但后院皆在林羡余掌控之下,所以倒是没出什么岔子。

李氏的弘昀、弘时也先后成婚娶了福晋,只不过娶的福晋都并非高门之女,毕竟李氏这两个儿子非嫡非长,因此娶都是满军旗下五旗小家碧玉,远远比不上弘昐福晋的家世门第。

有了弟弟做比较,弘昐才渐渐心里平衡了,与福晋才日渐恩爱,如今已有了嫡子。

对此,李氏自然是相当不满,只是她年老色衰,空有侧福晋位份,对于儿女的婚事根本插不了手。

第204章 康熙驾崩、雍正登基

康熙纪年即将走到尽头,在旁人眼中,四爷与十四爷势均力敌,但林羡余知道,四爷其实已经稳操胜券。

四爷已经年逾四十,脸上也生了皱纹,简直就是个老大爷。

想想年氏这些年,给这位老大爷生儿育女,竟也心甘情愿。

青瓷瓶中插着几支红梅,缓缓吐露芳香,胤禛稍稍舒缓眉头,忽的道:“能丹宜尔哈也已经过了十五岁生日了。”

林羡余点头,在这个时代,女子十五岁及笄,便算是成年了。

胤禛微笑道:“这些年,幸亏有你为爷打理后院庶务,免爷后顾之忧。爷打算把能丹宜尔哈许配给五格之子。”

林羡余一愣,这倒是宋氏一直祈盼的。

自打她阿玛去世后,她的几个兄弟官职都不算太高,在夺嫡之事上,也帮不了四爷太大的忙,其实四爷大可不必将能丹宜尔哈许配乌拉那拉家。

不过这一次,她没有拒绝四爷的好意,五格的儿子虽然不算优秀,但论品性样貌还是很不错的,怎么也比远嫁抚蒙好。

“那我就多谢四爷了。”林羡余抚了抚鬓角的细纹,体质再好,终究还是敌不过岁月流逝啊。

一晃眼,麻子康熙也终于走到了他人生尽头。

康熙六十一年冬天,四九城戒严,谁都知道,风雨欲来。

德妃却心急如焚,因为她小儿子这会子还在西北呢!

弥留之际,康熙召见了皇四子胤禛。

这一晚发生了什么,林羡余不得而知,她呆在雍亲王府福攸堂的书房,静静抄写着佛经,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

这场绵延了数十年的夺嫡,终将因为康熙的死,也彻底画上句号。

翌日清晨,林羡余被丧钟之声吵醒。

孔嬷嬷双手发颤,“福晋,京中各家寺庙都在敲钟!”

只有皇帝驾崩,才会满城钟响。

四九城从昨日就封锁了,只怕康熙昨夜就已经驾崩了。

四爷必定是掌控了局势,才下令众寺庙敲钟,为大行皇帝发丧。

果然,苏培盛跌跌撞撞跑了进来,噗通跪在地上,哭嚎道:“福晋,皇上驾崩了!传位给咱们王爷了!”

这哭得跟笑似的。林羡余内心默默吐槽。

她拿起佛珠捻了几下,也装模作样念了几句佛经,“知道了,立刻下令王府戒严,除非是王爷派人来,否则谁都不许进来!同样,谁也不许出去!”

越是这个节骨眼上,越是要小心提防。

丧钟之声不断响着,皇帝驾崩,据说要敲钟三万下,一时半会儿是停不了了。

后院的众人听闻此声,也纷纷赶来福攸堂。

林羡余便将消息告诉众人:“皇上驾崩了,临终前传位给咱们四爷。”

听得这话,所有人都难掩激动之色,四爷若是登基,这些侧福晋、庶福晋便可以为嫔为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

生了福惠之后,年氏将养了一年多,身子还是有些憔悴,她急忙道:“福晋,那我们什么时候入宫举哀?”

林羡余道:“先帝是在畅春园驾崩的,需奉大行皇帝遗驾回京,咱们才能入宫举哀。你们稍安勿躁,等着王爷派人来接我们即可。”

年氏点了点头。

李侧福晋坐立难安,“福晋,王爷如今还在畅春园,不会有什么变故吧?”

林羡余板着脸道:“咱们王爷已经接了传位诏书,眼下虽未登基,但已经是嗣皇帝,怎会有变故?!”——这个李氏,就算真的担心,也不能说出这种话啊!何况,隆科多是九门提督,一切都已经在四爷掌控之下。

李氏一脸讪讪:“妾身也是担心王爷。”

林羡余淡淡道:“好了,你们且先回去等着吧。”

皇帝驾崩是一件繁琐的事情,直到第二天午后,四爷才派大总管陈福来接府上一干妻妾入宫举哀。

康熙的丧礼,隆重而浩大。

林羡余作为雍亲王福晋、板上钉钉的未来主子娘娘,自然要领着府上一干侧福晋庶福晋磕头举哀。

另外还有康熙的一干老嫔妃,为首的是佟贵妃,其次是老牌四妃。德妃虽然是嗣皇帝生母,但毕竟还不是太后,只能跟在佟贵妃后头举哀。

这一刻,所有人的心情都是复杂的,虽然一个个都在落泪,但只怕没几个人会为康熙的死而伤心。

如今正当寒冬,为大行皇帝举哀可是一件辛苦的差事,林羡余有八点体力撑着,倒是还好。但先帝四妃年纪可都不小了,一连七日,跪在冰冷坚硬的地板上,哭丧、磕头,折腾得好几位老妃子都病倒了。

四爷的后院也有好几个体质虚弱的,譬如年氏、武氏,都是咬牙撑着熬下来的。

这种事情,偏生林羡余也不好发善心。若是劝谁别撑着去休息一下,那就是对大行皇帝不敬。

这个节骨眼儿上,谁也不想落人口实。

她也只得叫针线上人连夜赶制厚实的护膝,又熬上浓浓的姜汤备着。

虽说在场老的小的心思各异,但谁都没有再丧礼上闹事,都规规矩矩。

一转眼,便过了二十七日,四爷终于正式即皇帝位,并以明年为雍正元年。

新帝登基,代表着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林羡余虽然还未正式被册封皇后,但底下人已经纷纷改口,称呼她为“主子娘娘”了。

夜幕之下,养心殿前殿灯火如昼。

老太监陈福低头哈腰上前磕头禀报:“万岁爷,主子娘娘来了。”

胤禛还在埋头批阅奏折,听得这话,才稍微顿了顿,“让她进来吧。”——然后蘸了蘸红墨,继续朱批奏折。

这会子尚在国孝,林羡余着一身石青色褂子,揣着个平金梅花手炉走了进来,见四爷还在批折子,便上前几步,屈膝福了福:“给皇上请安。”

胤禛叹了口气,这才放下玉管狼毫,问她:“后宫都安置好了吗?”

林羡余苦笑了笑:“贵太妃其他太妃太嫔都挪宫了,只是……娘娘她不肯离开永和宫。”

胤禛脸色阴沉。

四爷给自己的亲生额娘安排了宁寿宫居住,那里曾经是孝惠章太后的宫苑。原也是说得过去的,只不过东面还有个更好的慈宁宫呢。

第205章 太后挪宫事件

康熙驾崩后,发生了很多事。别的皇子纵然心有不忿,也不敢在这个时候闹事,诚亲王甚至还主动上折子奏请避讳皇帝,改胤为允。

而十四阿哥……先帝驾崩的时候,他尚在西北。当即就被年羹尧控制住了,只能只身回京。十四阿哥回来的时候,已经过了二十七日,四爷已经是皇帝了。康熙灵柩已安置于景山寿皇殿。

也就是说,十四回来的时候,大局已定。

可偏偏十四不肯服输,见了四爷竟不肯下跪!侍卫上去拉他叩拜,反而被他劈头盖脸痛骂。

后来还是八贝勒上去劝,十四阿哥这才肯跪下。

这事儿林羡余是事后才晓得,想也知道,四爷肯定得气炸啊!但四爷生生忍住了,只是将十四阿哥幽禁在景陵,为先帝守陵。

所以德妃这是在位小儿子抱不平,死守着永和宫不肯挪动。

林羡余忙道:“皇上不必生气,我自会去劝娘娘移宫。这点小事,我还是办得好的。”

胤禛重重哼了一声,“前朝事物堆积如山,偏生她还要闹这一出!你去告诉娘娘,若不想朕治允禵大不敬之罪,就尽管闹!!”

林羡余微微一笑道:“您放心,为了小儿子,娘娘一定会挪宫的。”

听了这话,胤禛脸色反而黑沉了几分。

反正德妃当了没几天太后就挂了,林羡余也就没必要跟这位太后娘娘处好关系,威胁一下,让她乖乖挪宫便是。

林羡余又道:“对了,年妃还病着呢。”——还不是因为硬扛着给先帝举哀,丧礼结束后就病倒了,至今还在咳嗽呢。因为后宫尚未册封,所以暂且只能称年氏为年妃,而不是年贵妃。

胤禛脸上毫无表情:“那就让太医好好诊治。”

林羡余点头:“臣妾明白。”

其实年氏更盼着四爷能去看望她,但四爷这会子忙得连睡觉的功夫都没有了,哪有闲心哄小妾?

林羡余又道:“臣妾想叫内务府修整一下坤宁宫。”——坤宁宫如今是祭祀喇嘛的地方,暂时没法住人,所以她暂时住在景仁宫。

胤禛点了点头,“应该的,朕回头叫人拟旨,让十三弟去办。”

哦,对了,十三爷如今还兼任内务府总管。

嗯,别以为内务府总管是太监当,这个官儿位高权重,又是负责皇家一应开支,所以必定得是皇帝信重之人才可担任。

知道四爷忙,林羡余就没多啰嗦,关心了他两句便告辞了。

景仁宫因是先帝生母的住处,先帝在世的时候,这里一直是空着,所以林羡余当初才直接搬了进来。

翌日清晨。

因尚在国丧,林羡余也不需要做太多装扮,梳了个寻常两把头,连首饰都没带,只穿着石青色素服便往永和宫去了。

看着这座与昔日无异的宫苑,倒是叫林羡余想起来自己初次来此的时候,被熊孩子十四一记足球险些踢中面门。

后来,随着十四阿哥渐渐长大,林羡余原以为这孩子学乖了,不成想骨子里还是那么作。

十四阿哥也是够蠢的,先帝若真的有心立他为太子,又岂会让年羹尧掌握后勤补给,处处节制他?

只可惜啊,人只愿意相信对自己有利的事情。

来到永和宫正殿外,林羡余淡淡问:“娘娘可起了?”——因四爷还未尊封生母为皇太后,所以林羡余还如从前那般称呼她“娘娘”。

“奴才这就去进去禀报,主子娘娘请稍等!”永和宫的太监倒是还算客气。

过了一会儿,里头传出怒喝声:“哀家不见她!!”

林羡余挑了挑眉,德妃聪明了一辈子,唯独在儿子的事情上永远拎不清。

林羡余便径直进了殿中,永和宫的太监急忙要上来阻拦。

林羡余冷冷一记刀子眼瞪了过去:“是皇上让本宫来劝娘娘的,你们要抗旨吗?!”

太监们吓得脸色一白,纷纷闪开。毕竟谁都知道昔日雍亲王,如今已经是九五之尊,抗旨那可是死罪。

林羡余大步走进了东侧暖阁,便看到德妃老脸铁青坐在临窗的罗汉榻上,她看到林羡余堂而皇之走了进来,气得老脸都扭曲了,“你——哀家没传你!滚出去!!”

林羡余福了福身子,“娘娘万安。臣妾奉旨,请娘娘挪往宁寿宫,颐养天年。”

德妃咬牙切齿道:“哀家要见小十四!”

林羡余淡淡道:“您若是真的为了十四弟好,就不要再闹了。”

德妃怒瞪林羡余:“什么意思?你威胁哀家?!”

林羡余笑了:“如今是什么形势,您难道心里不清楚?激怒皇上,对您没有好处,对十四弟更没有好处。所以臣妾劝您,尽快前往宁寿宫。”

德妃咬牙切齿,袖子底下的拳头却隐隐发颤,“好!你跟老四,还真是好样的!先帝尸骨未寒,你们居然就敢如此威逼哀家!”

林羡余微笑款款,“说什么威逼不威逼的,臣妾可不敢当。皇上与臣妾都是一番好意。”

“好意?!”德妃冷笑连连,“皇帝的好意就是把他亲弟弟幽禁在皇陵?!”

林羡余淡淡道:“十四弟在先帝灵前大不敬,皇上也只是让他在先帝灵前思过,已经是格外从轻处置了。娘娘和十四弟都该感念皇上的仁慈宽厚才是。”

这话把德妃气得险些厥过去,“你——”

林羡余微笑着说:“娘娘若想十四弟安好,还是尽快挪宫吧。”

这话,已经是红果果的威胁了。

德妃气得眼前一阵眩晕。

林羡余再度福了福身子,“希望娘娘三日之内挪宫,宁寿宫那边已经拾掇妥当了。”

说完这句话,林羡余就懒得理会德妃,转身扬长而去。

她知道,德妃会挪宫的,她那么心疼小儿子,而如今他小儿子的命就掐在大儿子手里,德妃不敢继续闹下去。

康熙六十一年隆冬,先帝德妃乌雅氏迁居宁寿宫。

雍正帝胤禛也正式下旨,尊奉生母乌雅氏为皇太后,拟上徽号曰仁寿皇太后。

然后,就正式在当上太后之后没多久,乌雅氏就病倒了,据说是偶感风寒,但林羡余觉得,应该是被气病的。

第206章 母仪天下

一转眼已经是雍正元年了,因西北战事未定,所以四爷暂时没有对八爷一党下手,反而还加封胤禩为和硕廉亲王,对他貌似委以重任。

同时,四爷也正式下旨,册封原配福晋乌拉那拉氏为皇后。

册封正使是新封的怡亲王允祥、副使是大学士马齐,这真真是相当有排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