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穿之我是赫舍里上一章:第 5 章
  • 清穿之我是赫舍里下一章:第 7 章

怀孕的人脸上很容易长斑,文萱已经注意打了勤贵人鼻翼两侧有些浅浅的小斑点,只是她拿着淡色的胭脂微微盖住,倒不是很明显。其实文萱怀着小包子的时候也是有长斑的,只是她坚持每隔五天吃一盅冰糖燕窝,皮肤才逐渐好起来,到后期皮肤光滑得就像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一样,就连小包子也是白白嫩嫩的。

这一晚的家宴,小包子被康熙召到了跟前跟太后一起用饭,文萱吊着一颗心顾盼着,还好小包子没出什么大意外,反而逗得太后颇为开心,从太后那里得了一尊请活佛开过光的佛像。

宫中的女人大多都信佛,文萱自从镇魇事件以后也在启祥宫辟出一个地方专门建成佛堂太后赏给小包子的这尊佛像自然就被供奉在小佛堂里。

新年过后还没出正月,康熙就马不停蹄地巡幸五台山,同时又命大阿哥跟大学士伊桑阿拜祭太祖、世宗陵。

没等内务府的人喘过这口气来,三月里头,康熙又给几个长大了的儿子册封。大阿哥胤褆、三阿哥胤祉皆封为郡王,四阿哥胤禛、五阿哥胤祺、七阿哥胤佑跟八阿哥胤禩则被封为多罗贝勒,每个阿哥给二十三万两的白银做安家费,等内务府按规定建好府邸后便一并出宫开府。又命钦天监择定良时吉日,让七阿哥跟八阿哥娶妻——五阿哥在去年闰三月的时候已经娶了老婆,嫡福晋是五品员外郎家出身,这个出身让宜妃很是不满。

皇上,不带你这样折腾人的!内务府总管都要哭死了。

要哭的人还有户部官员。六位阿哥每人二十三万安家费,还有两位阿哥大婚时要准备的物品,这让战后尚且空虚的国库如何是好?

康熙大爷才不管你们。五月,下旨栽上林苑,并定于六月初四开始选秀。

“大挑就要来了,一切都准备好了么?”这日给太后请安时,太后忽而问道。

“储秀宫跟钟粹宫偏殿都已经准备好了。”佟妃连忙回答,“只等初选过后就可以让八旗秀女入住。”

“嗯。”太后点点头:“如今老大媳妇病了,也不知道府里的侧福晋能不能照顾好老大。惠妃,等秀女进宫后你挑些人瞧瞧,看哪些是温婉会照顾人的就告诉哀家,哀家叫皇上指给老大。”

惠妃起身称是,心里则想着要找些世家一般但宜生养

的女孩子给自己儿子。

“老四家我记得,”太后在心里默默想了想,“去年老四媳妇生了个儿子,有个格格也生了个儿子,还有个庶长女…到底还是少,德妃也要挑些宜生养的女子给老四才行。”

德妃也有同样的想法。她的媳妇相貌好、管家手段也不错,关键是还很孝顺。去年才给她生了个嫡孙,今年的大挑怎么的也不能送几个相貌妖娆的过去,以免隔阂了自己媳妇。老四也是的,偏生喜欢那个汉军旗出身的李氏,还说等李氏生下这一胎就要请封侧福晋,搞到她劝也不是不劝也不是。劝吧又怕跟自己儿子越走越远,不劝嘛又不能看着自己儿子宠妾灭妻,真难!

“老五家还好,”只是嫡福晋出身不够高。看着自家养大的孙子娶了个五品官的女儿,太后心里也是不舒服的,但她不能跟皇帝埋怨,“…我该好好掌掌眼。”

宜妃一听,心里有谱了,估计这次五阿哥身边会指一个出身高一点的侧福晋,转而又想到自己今年十五岁的二儿子,身边也该有人伺候了。后来又想到两年前没了的三子,若金今日还在的话也该定下来了…

荣妃倒也没什么感觉,她儿子身边指不指人都无所谓。老三媳妇已经给老三生了两个嫡子,下面的侧福晋或者侍妾也陆陆续续给她儿子生了庶子或庶女,算起来还是太子的子女最少,就不知这次大挑皇上有什么动作了。

文萱等人还在下面做布景板,只有老八亲妈卫贵人有点着急。她儿子离纳侧已经过去两年了,可是那个侧福晋肚皮一点消息都没有。今年老八要娶嫡妻了,是不是也该指些侍妾过去呢?卫贵人不停用眼睛瞟惠妃,可惜惠妃在想着自己大儿子的事情,没空理会卫贵人的“秋波”。

文萱倒是注意到了卫贵人的颜色,不自觉地就挑了挑眉。话说八阿哥他老婆是谁?是历史上那个被雍正下旨挫骨扬灰的郭络罗氏么?

后来到了八阿哥娶亲的的时候文萱才知道,八阿哥的嫡妻是清朝开国元勋超等公武勋王杨古利后人舒穆禄氏,而不是安亲王的外甥女郭络罗氏。

那郭络罗氏去哪里了?康熙不是很早就给他们两个定娃娃亲了咩?后来有诰命进宫请安的时候传来了消息,那个郭络罗氏被指到了关外,嫁给了一个蒙古贝勒,夫妻生活倒是过得不错。至于娃娃亲,康熙原本还是有这个打算的,后来还是在太子的影响下作废了。

当时太子只是提出了疑惑:这郭络罗氏是名门出身,听说性子泼辣,给温和的八弟会不会不大好。康熙想了想,还是觉得自己宝贝儿子说得有道理。那个郭

络罗氏他也是见过的,说话比宜妃还爽利——康熙找媳妇的标准跟找小老婆的可完全不一样,在他看来自己媳妇就应该性格温和娴雅,为人处事都该留三分余地。他的八儿子虽然出生不高,但到底是皇家血脉,就另外指了个名门之后,也算是给自己这个儿子一个交代了。

嗯,我果然是个好阿玛!康熙自恋了一下,就命人摆驾储秀宫。今日是复选最后一天,他得去看看,顺便把太后的懿旨颁下去。

大挑过去,宫里到底进了几个新人,除了汉军旗出身的几个秀女被封做常在、答应外,三品协领祜满之女瓜尔佳氏也被留了牌子宣召进宫,得封贵人,但尚无封号,只按着姓氏来叫瓜尔佳贵人。

此外,指雅图之女阮氏、郎中巴奇纳之女吴雅氏为大阿哥藩邸格格;指程世福之女程佳氏为太子侧福晋,令赐唐氏、范氏为太子侍妾;指员外郎、参领萨哈廉之女奇德里氏为三阿哥藩邸格格;指四品典仪凌柱之女钮钴禄氏、管领耿德金之女耿氏为四阿哥藩邸格格;指两广总督硕色之女瓜尔佳氏为五阿哥侧福晋,七阿哥跟八阿哥身边也指了两个侍妾。后来想了想,貌似自己九儿子跟十儿子都到了知人事的年龄了,便下旨叫九阿哥跟十阿哥搬出兆祥所,指了几个格格过去,然后定下侧福晋人选,待来年拣个好日子再进行纳侧。

大选刚过的七月,康熙命吏部月选同、通、州、县官引见。霸州新河成,赐名永定河,建河神庙。

随后进入秋日,康熙奉太后东巡。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三章 东巡那些事(一)

皇帝出巡自然要有人伺候。佟妃自然是留在宫中的,宜妃、王嫔跟瓜尔佳贵人跟着出巡,就连文萱也得了个出巡的名额。宜妃三十五年时失去了小儿子胤禌,那时康熙正巧不在宫中,今次带着宜妃东巡也是有带她散心的意思,虽然晚了点。

王嫔跟瓜尔佳贵人自然不必说,是现在后宫里最为得宠的两位宫妃,文萱也能得到出游的名额那可就稀奇了。后来宫里就有流言出来,原来皇上原想带着十五、十六跟十七阿哥一并出游,后来十七阿哥嚷着要跟额娘在一起,皇上无奈才允了让文萱同行。

有个儿子真好!宫中无子的妃嫔咬牙切齿。

文萱想,如果那个流言是真的,她肯定要揍小包子的屁屁一顿。她在宫里做个隐形人多好,半红不黑地混着多好,那样既可以避过那些宫妃闲得没事乱飞的酸醋,又能专心照顾小包子。可小包子这么给她来一出,都不知道会不会被人误会自己借儿子争宠。不过还好,这个流言是假的,但肯定不妨碍某些女人借题发挥。

那么,事情的真相是怎么样的呢?话说其实是康熙想着,勤贵人有孕,宫里一定要有人看着,所以佟妃必须留下来。襄嫔、熙嫔和章佳氏虽然合他胃口,但他更想带王嫔和新宠瓜尔佳贵人出游。想到王嫔就想到十五跟十六阿哥,继而又想到十七小包子,于是就把这三个儿子一起打包了。打包完以后又想到十五跟十六都是有额娘看着的,于是十七包子他额娘也被一起打包走了。

不过既然皇帝已经下旨,文萱只能乖乖地收拾好自己跟小包子的东西,乖乖等着出发。

其实说是东巡,康熙更想做的是巡视蒙古,因而东巡路线是取道塞外的。等到出发的时候文萱才发现原来太子跟太子妃也是跟着一起出巡,不过太子嫡子则留在皇宫里,由嬷嬷跟奶娘照顾着。

跟太子妃点点头问好,文萱抱着小包子上了马车。车内已经铺好了软软的毯子,小包子甫一上车就开心地在毯子上走来走去,走累了又拿手抓一抓软软的毛,末了干脆整个人躺在地上。

文萱见小包子自己这般自娱自乐,便拿出一本游学杂记,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一边读,一边还不时从旁边的小桌子上拿些点心吃。

“额娘,抱抱。”小包子见自家额娘对着一本书看得忘乎所以把自己忘在一边很是不满,连忙从毯子上爬起来,钻进自己额娘怀里,舒服地窝起来以后还不忘叫自己额娘投食——小包子对魏嬷嬷出品的小点心喜爱至极,若不是他额娘盯着,他可以一整天就抱着这些小点心过,连正

餐都不用。

不过还好,文萱是个比较严厉的妈,所以小包子只能跟自己额娘一起吃了。

取道塞外的东巡路上肯定是有蒙古各部的亲王、郡王或者台吉、贝子请求面圣的,因为这次太后一并出巡,因而不少蒙古福晋也跟着自己丈夫求见。

太后是土生土长的蒙古人,虽然定居京城已有很多年,但见到蒙古福晋自然高兴,经常拉着她们谈天说地。不过太后虽然年纪渐长但政治觉悟还是很高的,一般只跟这些女人聊孩子聊蒙古风光,涉及前朝的事情太后却是一声不哼。

太子妃是大清未来的女主人,自然要出来见见这些蒙古福晋;宜妃圣宠优渥,同样也是太后的座下客;王嫔和瓜尔佳贵人到底身份较低,兼之王嫔不懂蒙语,所以太后没有叫她们来见客人。

文萱也不大能见到蒙古福晋。一来太后没有宣召她过去,二来小包子是在太不让人放心了!甫一扎营,小包子就拖着他那两条小胖腿哼哼唧唧地把整个营地都走遍。文萱一不留神他就溜出去,可想而知,文萱一转头发现小包子不见了的时候是什么样的表情了,偏生把他找回来的时候还一副笑嘻嘻的样子,看得文萱牙痒痒地恨不得直接剥了他的裤子在他屁屁上来一下“爱的掌赏”!

可惜,宫妃的帐篷距离皇帝的不远,要真一巴掌下去了,估摸着这个营地都能听到小包子气壮山河的哭声了。文萱只能忍着,只把小包子丢给跟着出巡的乳母照顾,自己依旧看自己的书,决定任凭小包子再怎么喊着“额娘”也不理他。

胤礼小包子见自己额娘不理自己,只扁了扁嘴,倒没有哭起来。男子汉大丈夫,不能哭!胤礼小包子一边吃一口乳母喂来的肉粥,一边又瞟了自己额娘一眼,见额娘还是不理他,眼珠子转了转,就蹬蹬蹬地走到文萱半靠着的炕边,吃力地爬上去,快速来到文萱身边一把抓过文萱手中的书,嘴里直道:“额娘看我!”

文萱见小包子鼓起两腮的样子,伸出手指把小包子的胖脸向两边扯了扯,然后才把小包子搂在怀里:“以后再敢乱跑,额娘就把你扔在一旁再也不管你了!”

小包子“嗯嗯”地不停点头,我在文萱怀里打了个哈欠。

“困了吧,叫乳母带下去睡觉吧。”轻轻拍了拍小包子的背,文萱正想要把小包子递给一旁的乳母,却发现小包子应抓住她的衣服不放。

“小阿哥怕是想跟主子一块儿睡呢。”乳母见状,笑着说。

文萱只能把小包子放在床上,自己也跟着脱了外衣,把小包子抱在怀里也睡了过去。

r>就在文萱跟小包子好梦酣然的时候,康熙却接到了京城传来的快马奏折——勤贵人于七月二十八日未时诞下皇十七女。还没等康熙高兴一阵子,第二天又传来急报:孙思克病卒。孙思克是谁?孙思克,字荩臣,汉军正白旗人,因在平定三藩和准噶尔之战中都立下了赫赫的汗马功劳,受到康熙皇帝的加赏,还封其为一等男爵。并与张勇、王进宝、赵良栋并称为“河西四将”。

年初的时候,孙思克就以病乞休,康熙准后又派太医前往探看,不料还是久病成疴,药石无用。康熙叹了口气,当年的平定三藩的肱骨之臣全部都卒了,当下手谕:赠孙思克太子太保,赐祭葬,谥襄武。丧还京师,命大阿哥胤褆临奠。

把旨意发下去以后,康熙正想叫人明儿加快速度,东巡诣陵后便立刻回京——他已经没了游玩的心思,那边太子却派人来传了好消息:太子妃再次确诊有孕。

瓜尔佳氏是在陪同太后用膳时发现的不妥。本来这个月又是忙着管理毓庆宫——新人进来地方要收拾,又是忙着准备东巡的物品,连平安脉都来不得请就跟着出来了。原本月事不至瓜尔佳氏自己也有所察觉,只是没说出来罢。结果今日厨房上了道烤全羊,那股香料混着羊肉本身的味道一涌上来,她就再也忍不住,勉强行了个礼就冲出去干吐,后来太医一诊,确实怀孕了,孩子都快二个月了。

康熙喜啊!又是正宗的嫡孙,哪里能不喜?!当下命人第二天拐道先去和硕端静公主的公主府上,把太子妃留在那里静养,待圣驾回来后就把她一并接走。

于是,圣驾就拐了个弯,先去到喀喇沁。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四章 东巡那些事(二)

端静公主,康熙第五女,母布贵人兆佳氏,十三年五月初六生。康熙三十一年(1692)受封为和硕端静公主,同年十月嫁给喀喇沁部蒙古杜棱郡王次子噶尔臧。

文萱对布贵人的印象不深,记忆中自端静公主出嫁后她便一直潜心向佛,就算是给太后请安时也时常称病不出,偶尔出来的时候也只是低调地站在贵人堆里的末位,丝毫没有要争出风头的意思。

端静公主在宫里的时候并没有受到康熙多大的重视。她前有温宪公主,后有恪靖公主,前者生母是荣妃,后者生母是宜妃之妹郭贵人,都是当时颇为得宠的人物,她生母却只是不甚起眼的布贵人,因而康熙对她们母女都没有多大宠爱。倒是端静公主出嫁后反而跟康熙联系更多,康熙对这个自己前些年多有疏忽的女儿颇为愧疚,因此巡幸塞外时总会抽空来见她。

端静公主不算是清爽靓丽的美人,却也长得温婉清秀,只是眉宇间的淡淡哀愁,硬生生将个二十四岁的姑娘变成个怨妇。文萱只瞧过她一眼,就觉得这个姑娘婚姻生活可能不怎么幸福。君不见,皇上御驾驾临公主府,额驸居然不前来拜见。

康熙好像倒也习惯这个情况,只跟端静公主和蔼地说着话。文萱低着头坐在下首,并不插话。

“转眼间你出门已有六年余,可有什么好消息没有?”太后对每一个孙子孙女都有一颗慈祥的心,知晓额驸与端静公主感情并不深厚,虽然可惜但也只能寄希望佛祖,赏个孩子给自己这个孙女,也好叫她有个依靠。

“回皇玛嬷,孙女已经有了…”即便是嫁为人妇,端静公主谈起生儿育女之事还是有点害羞,但眉间的忧愁却瞬间消失不见。

“哎呀!这可是老天保佑呐!”太后慈爱地拍了拍端静公主的手,“阿弥陀佛!”

儿女方为良药。文萱在心里点点头,有个孩子就能把注意力都转移到孩子身上来,就算婚姻不愉快那也无所谓了。

又谈笑了一番,众人才各自回房休息。太子妃瓜尔佳氏因为有孕,走得比寻常人要慢一些,等到走回房的时候就见太子已经收拾妥当换好常服,坐在桌旁细细品茶,身边除了何得柱外,还站了个梳着妇人发髻的中年女人。

“这是陶姑姑,”太子胤礽见瓜尔佳氏用询问的眼神看向他,便说道,“陶姑姑从前是在额娘身边伺候的,后来外放出来嫁到了这边。听说圣驾来临便来拜见。”

那个女人上前拜:“奴婢见过太子妃。”

“陶姑姑请起!”听说是先头孝仁皇

后身边的老人,瓜尔佳氏哪里敢受她的全礼,连忙叫身边的芍药将她扶起,“姑姑是皇额娘身边的人,哪里需要给我请安呢。”

“奴婢就是奴婢,该行的规矩还是得做的。”陶姑姑轻柔地回道。她面相清秀,穿着一身青绿色的衣裳,怎么看也不像是近四十岁的人。

“我随皇阿玛东巡的期间,陶姑姑会留在公主府内照顾你直到圣驾回来。”胤礽说道,“姑姑先前也是照顾过我的,你身边也没有一些有经验的嬷嬷,有她在我比较放心。”

瓜尔佳氏点点头。确实,她身边只有芍药跟牡丹两个大宫女跟四个小宫女,并没有带嬷嬷们出来,因此有陶姑姑在也算是有个安心的。

“今儿端静妹妹那里也传来了好消息,不知她那边可有嬷嬷没有?”

“内务府会在公主出嫁前送去几个嬷嬷,不过…姑姑,我待会儿叫何得柱给你一个装着药材的锦盒,你自己看着用吧。”胤礽尝了一口茶后温和地说道,只是眼中的光芒忽明忽暗,看不出的诡异,“公主那边若是也有需要的,你尽管送过去便可。”

“奴婢晓得。”陶姑姑退下去,留下太子两夫妇说话。

“瞧你的样子,似乎对三妹妹有孕不怎么喜欢?”瓜尔佳氏自嫁给胤礽以后,二人感情是越发地好,因而在看到太子的表情后,她也敢发问。

“我是不喜欢她的额驸。”胤礽笑着说。在前世,他这个妹妹给额驸生下一个女儿后就在三十多岁时身亡。但是说什么的胤礽都不会相信一个熬过蒙古生活熬过生育难关的女人会在壮年的时候病故,后来派到喀喇沁的暗探回来禀告,原来端静发现了她额驸噶尔臧图谋不轨的线索,被噶尔臧错手杀害。胤礽还记得当初他皇父得知这个消息后是多么的伤心,病了一场以后才渐渐平静下来。

虽然他跟端静并没有很深的兄妹之情,但胤礽也绝对不允许有什么人伤害皇家血脉,更不允许有人造反。陶姑姑明面上是仁孝皇后身边的老人,实际上是仁孝皇后留给胤礽的人脉,这次把陶姑姑找来,一方面是照料太子妃,另一方面自然是监视噶尔臧。陶姑姑已经得令,如若发现噶尔臧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格杀勿论。

“三妹妹的额驸…”瓜尔佳氏并未知道噶尔臧之事,只说:“我听说三额驸跟三妹妹感情不深,宁可宿在自己驻地也不愿来公主府。”

“噶尔臧是个顽劣的,三妹妹配给他真是可惜了。”胤礽对这个意图谋逆者深恶痛绝,不欲多言,便转移话题:“前儿宫里来消息,说长春宫偏殿那位给皇阿玛生了个女儿,你出门前可准备好了贺礼

?”

“已经准备好了。”瓜尔佳氏回道,“我已经命程佳氏待公主生下来后就送过去,想来也该收到了。”

胤礽这才点点头。现在一切都乱了套了,十七阿哥生母从王嫔变成了自己姨母;十七皇女的生母由庶妃刘氏变成了勤贵人,就不知道十八是不是还是由王嫔生出来了。胤礽笑了笑,他这个姨母如今倒是活得滋润,十七还是跟前世那样得皇阿玛喜欢。

“想到什么了,笑得这么坏?”瓜尔佳氏喝了一口奶茶,问道。

“想着如果你这一胎是个女儿,那我们就儿女双全了。”胤礽调笑着,想到了前世瓜尔佳氏给他生过的那个嫡女,心里一片柔软。他前世虽对瓜尔佳氏尊重,但却不怎么喜欢她。后来被废,他身边的女人都远离他,只有瓜尔佳氏陪在他身边不离不弃,甚至为了照顾他而染病早亡。

“就你爱胡说!”瓜尔佳氏瞪了他一眼,摸了摸仍然平坦的小腹,也忍不住笑了。

康熙继续奉太后东巡。诣陵后圣驾重回端静公主府,接回太子妃后便往京城而去。半月后,接到端静公主额驸噶尔臧赛马时堕马伤重不治的消息,康熙怜惜怀孕中丧夫的女儿,特命内务府在内城建造一所公主府,又命祉郡王带人接端静公主回京待产。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五章章佳氏

圣驾东巡回京后便一直没有出游。直至三十八年正月,康熙下旨准备南巡,二月动身。

佟妃、瓜尔佳贵人、勤贵人、王嫔以及几个地位颇低的贵人答应随驾出巡,阿哥们除了太子外,一到十都跟着出游,还外带一个未成年的十三阿哥胤祥。胤祥今年不过十三岁,却也是文武双全,为人正直豪爽,跟十四阿哥一样很得康熙的喜欢只是康熙这次倒没有带上十四阿哥。

这一次文萱没有捞到出游的资格,十七包子年初着了凉,文萱一直窝在启祥宫照顾他,熬到人都瘦下来了小包子才退烧,可是包子却从圆滚滚的样子变成了冬瓜那样子,看得文萱心疼得很,就连太子妃为太子诞下一女也顾不得,好在魏嬷嬷已经事先准备好礼物,已经派人送过去。

这边厢康熙御驾南下、小包子病愈,那边厢又传来了章佳氏生病了的消息。

文萱叫魏嬷嬷收拾了一些药材,叫人带上便亲自到永寿宫看望章佳氏——三十七年时,康熙下旨让章佳氏迁入永寿宫。章佳氏空有妃的待遇但尚未册封,所以并不能住进永寿宫主殿,但她所住的偏殿却是永寿宫内最好的,里面的摆设清清爽爽,并无半分越矩。

“你怎么起来了?”见章佳氏扶着宫女站了起来,文萱忙说,“赶紧躺下!”

章佳氏笑了笑,行了半礼才躺下来。

文萱连忙扯过被子盖在她身上,嘴里念道:“天儿冷,你病着就不要想这些俗礼。我又不是旁的人,不看重这些。”

章佳氏两颊已经微微瘦下去,苍白的脸上扑了淡淡的粉,两道弯眉微蹙,说:“难得你来看我,你看上去瘦了不少,十七阿哥病可好了?”

“已经好了。”文萱拍拍她的手,“你也早点养好病才是。”恍惚记得章佳氏就是在这么病着病着就没了的,文萱又追问:“太医怎么说?可服了什么药?”

“不过是普通的风寒,只是了些散风寒的药罢了。”章佳氏说半句就咳嗽一阵子,看得文萱是胆战心惊。她很喜欢章佳氏这个温婉的女人,作为康熙颇为宠爱的宫妃之一,章佳氏性格温和不爱争风吃醋,为人也是守规矩的大家风范,对子女更是疼爱异常。若是真的没了,那她年幼的十三阿哥跟两个更年幼的女儿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

“普通的风寒怎么会可得这么厉害?”文萱嗅了嗅空气中浓重的药味,“这屋子的气息也忒混浊了,怎不打开窗吹吹?”

“回娘娘的话,是太医说的不叫打开窗。”伺候章佳氏的大宫女回道。

文萱皱了皱眉,“前儿胤礼病

着的时候我也有把窗打开一小条缝透透气的。你想着这满屋子的药味都混在一起,人在里面哪里会觉得舒服?你若是怕再染风寒,不如叫人用青纱糊住窗口,这样既能透风又不怕再着凉。”

说实在的,章佳氏也觉得自个儿的屋子里味儿确实有点难闻,想着文萱的话,思虑一番,便叫小太监按文萱说的话去做,渐渐地屋里的味道才散去,空气也心情了不少,闻着人也舒服多了。

“瞧我说得对吧,依我看…”文萱还没说完,只听宫女进来禀告,说八公主跟十公主过来看望额娘。

文萱见着两位公主,长相身量跟章佳氏都十分相像,都有点弱柳扶风的感觉。八公主已有十二岁,性子温和文静,十公主年幼,倒是活泼些。二人见文萱也在,不慌不忙地行礼问好后,才走到自己额娘身边关切地问候着。

“你们二个素来身子骨也不怎么强,怎么不好好呆在公主所里头?”章佳氏话里虽是责备,但能见上自己女儿一面还是高兴的。她虽说入宫伺候康熙为妃,但到底每个封号,平日也是只“庶妃庶妃”地叫着,自己的阿哥生养下来也是寄养在德妃名下。好在德妃对她好,可以让她随时见自己的孩子。

“听说额娘病了,我们哪里能安心呆在公主所里。今儿趁着天色好便请示了德妃母后便过来看额娘了。”八公主温婉地回着,又转过头来对着文萱说:“难得见到平妃母。听闻十七弟也病了,不知可好了没?我跟十妹怕打搅到十七弟养病,也没去探望他。”

皇宫里的公主其实是不能随便拜访宫妃的,不过听着八公主这么说,文萱还是承她的情:“你们都是有心的,你十七弟的病已经好了。”又对章佳氏说:“你看外边天色那么好,若平日无事也可多出去走走,整天窝在屋内大概也要闷出病来。先前我病的时候也有坚持每天外出散步,身子反而好起来。正巧八公主跟十公主也在,你们母女三人一同走走,多聊聊天不是更好么?”

章佳氏心下一转,点点头:“谢过你了。”

“何必说这些客套话。”文萱见两位公主有些拘谨,“我也该回去了,胤礼找不到人怕是又要大吵一顿了。你好生歇着,等你病好了我便请你一起去赏花。”

章佳氏答应了一句,又命人把文萱送出去。

文萱站在永寿宫门前抬起头看了看天。三月的天很干净,大概是因为没有什么污染,阳光洒下来还有些暖暖的感觉。

史书记载章佳氏是这一年病逝的,她那三个孩子在她病故后是怎么样在宫里夹缝求生文萱是不知道的,她只记得历史上十三阿哥是十

分得宠的,据说康熙无论出游何处都要把他带在身边。只是自一废太子事件十三阿哥便失了圣心连遭责备,他的两个妹妹也在同一年亡故。

文萱叹了一口气: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她帮得了的话一定会帮,可是生与死的问题,她即便有心相助,也无力回天。

“主子,肩舆来了,回吧。”琥珀走到文萱身边,低声说。

“嗯。”文萱缓缓走下宫门前的台阶,登上肩舆向启祥宫而去。

四月,章佳氏病重,南巡中的十三阿哥赶回京城侍疾;六月,章佳氏病愈;然而到了七月,康熙圣驾出巡塞外时,章佳氏却再度病发。

文萱坐在启祥宫内,看着窗外明媚的阳光,不发一语。

“主子,刚刚皇上从塞外传来了旨意,将章佳庶妃封做敏嫔。”霓裳进来禀告。珍珠去年已经出了宫,顶替她位置的就是这个由珍珠亲手培养的大宫女。

“知道了。叫魏嬷嬷收拾一份贺礼送过去吧,多送些对身体有益的药材。”文萱叹了一口气。这时候康熙封她为嫔,大概也是看在十三阿哥的名字上跟这些年她为他生儿育女的份儿上,带着冲喜的意思吧。一个女人,入宫这么多年,病危之时才得封号,又有何用呢?

“主子可是担心敏嫔娘娘的身体?”琥珀跟了文萱这么久,自然也明白文萱叹气的缘由,“主子不必忧心,太子已经命太医院的太医三班轮值在永寿宫,想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的。”

太子?也对,太子被留在宫中管理事务,这样做也是应该的。文萱想了想,似乎这个太子办事还是十分妥当的,就连之前小包子生病的时候也是由他安排太医值班,看来这个太子爷并不像后世那些人说的那么愚笨。

文萱觉得自己的思路拐到了一个奇怪的地方,摇了摇头:“你只管去打探消息,若是…也让我有个准备。”省略号的话大家心知肚明。琥珀点点头,退了出去。

文萱站起身来,走到小包子房里。小包子正熟睡,瘦下去的脸蛋在魏嬷嬷跟文萱日夜的温补下终于又鼓起来。文萱慈爱地摸了摸小包子的脸,想着章佳氏就算是卧病在床的时候也派人给小包子送来了温和的补药,终于又忍不住叹了叹气。

这么好的一个女人,如果真的就这样没了,那该多可惜!

七月二十五,病重的章佳氏陷入昏迷,在太医连番施针问药后,最终还是熬了过来。经过整整三个月的调养方能下床行走。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六章原来如此

三十八年的七月起,宫里人的目光一直都集中在章佳氏封嫔跟她病情沉浮上,所以八月初二胤礼小包子的三岁生辰倒不那么显眼。因为康熙出巡塞外,因而小包子的生辰宴也只是办得极其简单,更主要是因为文萱不希望在章佳氏病危的时候搞些什么出来。不管如何,文萱这份情意章佳氏还是承了。

虽然内务府的嫔位宝册与金印尚未铸好,但宫里人都知道章佳氏已经是铁板钉钉的嫔主子了。她终于有了正式的名分,终于也能名正言顺地接受自己儿女的问安,而不需经过德妃的同意后才能看望自己的孩子。

十一月十七是文萱的生辰,无独有偶,这个日子也是文萱上一世的农历生日。小包子给她的生日礼物是自己描写的大字,虽然写得歪歪斜斜,但这是小包子第一份交上来的功课,文萱还是收了起来,亲了亲小包子后霓裳便来报,说敏嫔来访。

因为两人都位居嫔位,而且交情甚好,也不注重什么大礼,章佳氏跟文萱点头示意后便坐了下来,眼睛却在小包子身上打转:“十七阿哥可好?”

“胤礼见过敏妃母。”小包子从文萱怀里下来,乖巧地行过一礼,而后才重新坐回文萱身边,倒没有叫文萱再抱抱了。

“十七阿哥真乖。”章佳氏浅浅一笑。她从前不能亲自抚养自己的儿子,女儿也自小被养在别的嫔妃身边,等到如今位居一宫之主后,儿子跟女儿都已经搬去皇子所跟公主所,因而对能把孩子养在身边的宫妃很是羡慕,对着小包子也很是喜欢。

“你身体才刚刚好起来,怎么又出来吹风了?”文萱摸了摸小包子的头,叫奶娘拿出一个九连环给小包子玩,自己则跟章佳氏聊起来,“瞧着是瘦了不少,可有吃点什么补一补?”

“你的生辰我自然来看看,而且走走身子也舒爽。昨儿太医说我身子尚虚,不宜大补,只叫我喝些温补的药,又开了好几个食补方子。”章佳氏说道,“如今我每日都在宫里走走,身子反倒好了不少,还是多谢你的建议了。”

文萱不解。

“当日我卧病在场的时候你来看我,不是建议我多走动走动么?”章佳氏见文萱不解的样子,笑着解释,“自那天起我便坚持在屋内走动一刻钟,最初那几天是差点坚持不下来的,满身酸痛的只想躺在床上。后来小八跟小十来劝我,等天气好一点后又陪我散步。若不是那样,我病情加重时又怎么会熬下来。”

“原是如此。”文萱点点头,复而又想到,若章佳氏坚持每天散步,小半年下来身子自然会好,那怎么会

突然病发到最后濒临死亡呢?

文萱对上章佳氏的眼,见章佳氏似乎有话要说,便叫人把小包子抱下去。

章佳氏看着小包子下去以后才继续道:“我原想着自己不争宠不吃醋,就不会有人看我不顺眼处处给我下绊子,可笑我多么天真!若不是这场病,我竟不知道这宫里竟是有人要害了我的命!跟着我身边这么多年的人竟然是别人插到我身边的钉子!”说到最后,饶是脾气温和的章佳氏也是火上心头,“她倒是好算计,以为皇上出巡就可以置我于死地,便叫那个钉子在我的药里加了一味相克的药,叫我旧病复发险些丧命。好在值班的太医看出不妥叫我别喝,不然我今日怎么还会站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