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绿萝掩映初结盟

慈宁宫中,东珠照例请安后与诸妃一道退了出来。经过御花园的时候她突然停下步子,因为她看到池边树林之中仿佛有人影闪过。

“娘娘,咱们不回宫吗?”春茵问。

“你先回去。”东珠心里盘算着,回宫好几日了一直想找个机会去探究心底的秘密,但是总未得逞,如今她想到一个方法可以帮她接近目标。

“那娘娘呢?”春茵盯着东珠,心里暗暗打鼓,声怕东珠又有意外。

“才刚在前面大家一味地取笑,长公主脸皮薄,避了出去,我去寻寻她。顺便跟她说两句体己话。”东珠说道。

“那…好吧,娘娘可别走远,若是园子里没有,也赶紧回来。云姑姑一早就交代了,尚衣监的匠人要来给娘娘量下一季的衣服。”春茵似乎仍不放心,细细叮嘱。

“知道了,你去吧。”东珠催促着。

春茵一步一回头,很是不放心地离开。东珠立即朝刚刚人影闪过的方向追了过去。

果然,池畔林苑之中的廊子下面,是翠花公主与一位旗装妇人在说话。

那旗装妇人三旬左右,相貌姣好,人也长得亭亭玉立,看那模样绝不是普通宫人,但穿着也不像有品级的女官或是嫔妃。

只见她说着说着,突然捂着嘴,呜呜地哭了起来。

东珠掂着脚尖又走近了些,这才听清她在说些什么。

“不是额娘狠心,这么些年额娘一直远着公主,不是不挂念公主,也不是不心疼公主。而是像额娘这样的身份,只是先帝爷最低等的暖床侍妾,连个庶福晋都没封上,不过是一个比普通宫女略强一点儿的格格,在宫里哪怕是大宫女都可以随意欺负。额娘不敢亲近公主,生怕给公主添麻烦,向来都只是离得远远的偷偷瞧着,每日默默为公主祈祷,不敢在人前露面,就怕让人家说起皇二女长公主是我生的。”

“这些,女儿自然是知道的。人人都说母女连心,虽然咱们好些年也见不了一面,可是女儿知道额娘没有一日不在想着女儿的。”翠花格格也是清泪满面,“苏嬷嬷是好人,这些年她待女儿是极好的,吃的、用的,什么都先紧着女儿。端敏、妍姝她们有的,苏嬷嬷都会给女儿备上一份。虽然她什么都不说,但是女儿知道,她在护着咱们娘俩。”

“额娘知道苏嬷嬷是好人,否则像额娘这样的身份,当年就该为先帝殉葬,再不就是去给先帝守陵,怎么能够跟那些太妃一样,得以在咸安宫里有个自在的住处。额娘也知道,自古生恩没有养恩大,额娘每日烧香祈祷,为了你,也为了苏嬷嬷。因为额娘知道,有苏嬷嬷在,咱们娘俩儿的日子才能安稳。”

东珠听了一会儿,大致明白过来。

这位中年美妇,应当就是长公主的亲生母亲,也就是先帝顺治爷的侍妾。

听说,她姓杨,原是汉家女子。当年先帝为了推行满汉一体的政策,特选汉官之女以备六宫,杨氏与石氏等人一同入宫。

可是说来奇怪,在那些汉官女子之中,最后唯有石氏获宠,不仅以汉人的身份封了皇妃得到了永寿宫主位,并且被准许在宫中冠服可用汉式,其母赵淑人每每入宫探视都可以乘肩舆入西华门至内右门下入宫,这样的恩遇不是寻常妃嫔可以得享的。

而且东珠还记得在她曾经看过的那份顺治帝御制的董鄂后行状里写的:“永寿宫始有疾,后亦躬视扶持,三昼夜忘寝兴。”

这里面说的永寿宫就是指恪妃石氏,她生病了,当年身为皇贵妃的董鄂氏乌云珠亲自在病床前照顾,连续三日夜废寝忘食。

石氏凭什么得到帝后这样的特殊关照?

让东珠更加想不明白的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杨氏,同为汉人也代表着满汉一体的精神,可在为先帝顺治爷生下皇女并顺利存活之后却一直没有得到晋升。

为什么升了石氏?

直觉告诉东珠,这里面一定大有文章。

于是,她屏息宁神,继续偷听。

“额娘今日是特意在此处等我吗?”翠格格的声音也是微微发颤,仿佛很是激动。

“是。”杨氏声音更低,“额娘是听恪太妃说太皇太后要把公主指婚给鳌拜的侄子。额娘担心公主年纪小,不知道这里面的厉害。如今鳌拜一家虽然权倾朝野,但是却像极了当年的睿亲王,恐怕未必能永保富贵安乐。公主嫁过去,怕是…”

“额娘!”翠格格及时打断杨氏,“额娘的担心女儿不是不明白。女儿虽然生性木讷,但是这点儿情形还是能看明白的。”

“能不能请苏嬷嬷去求求太皇太后,这鳌家咱们实在高攀不上,咱们宁可嫁给寻常小吏或者普通人家,只求温饱安逸也就罢了。”杨氏又哽咽了。

“恐怕此事已成定局。”翠格格的声音极为平静,“这里面的事情,连你我都能看得明白,那么苏嬷嬷、太皇太后又如何不清楚呢?既然有了这道旨意,就是避不开的,这就是我的命。女儿想明白了,这原本就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事情。身为帝女,不管我和额娘是否得宠,当皇家需要咱们的时候,咱们是没得选的。不嫁讷尔杜,嫁到蒙古或是南边的藩王那还不是一样,不过是承西子之事。”

“西子之事?”杨氏的声音不可抑制地颤抖着,“那西施成了事,也没得好下场啊。”

“那就学文成公主。”翠格格掏出帕子给杨氏擦泪,“额娘别难受,难受也没用。女儿不觉得苦,也不觉得害怕。女儿想,万事万物存活于世,都有各自的命运,我们承命顺受也就是了。”

“公主。”杨氏除了淌泪,也无言相对。

“今日额娘不来找女儿,女儿也要去见额娘,这次出宫,从此嫁为人妇,恐怕很多事情更加的身不由己,以后的日子是福是祸也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从此之后这命运便和鳌家连在一起了。额娘在宫中,女儿也无法侍奉孝顺,只请额娘自己保重。”

翠格格此番话一说,杨氏更加伤心不舍,只拥着女儿一味哭了起来。

“公主和太妃不必难过。”东珠从隐身的藤萝中走了出来。

她的突然出现,吓了翠花公主和杨氏一大跳,两人都愣住了。

“昭妃娘娘?”翠格格自然是认得东珠的,可是她没想到,此时此地,昭妃突然出现,而自己和额娘所说的话十之八九,她是听到了,心里正打鼓,不知要如何应对。

还是杨氏机警,立即说道:“昭妃娘娘,求昭妃娘娘开恩,奴婢只是听说公主要下嫁了,心里想着怎么也得在公主出宫前见上一面,一时心急就跑来找公主,公主年纪还小,她什么都不知道。”

东珠微微一笑,伸手扶起欲行礼的杨氏:“您是前朝妃嫔,按礼东珠该唤您一声额娘。您万不可如此,否则就坏了礼数,也折煞我了。”

“惭愧。”杨氏见东珠如此说,不知她是真是假,是善是恶,心中仍是十分忐忑。

翠花公主静静地伫立在那里,仿佛是为了映衬她的名字,她穿着一身浅碧色的修身旗装,凸现出她修长匀称的身姿。那碧色极淡,已经接近白色,但是却很妩媚,就似新春之时草木刚刚发出的新绿,此时在蓝天白云绿树藤萝的掩衬下,更显得她肤色晶莹,柔美如玉,就像初夏之荷,清新优美至极。

然而东珠眼中的翠花公主,与翠花公主眼中的东珠并无二致。

在东珠细细端详翠花公主的同时,翠花公主也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东珠。

东珠也穿着浅绿色的衣装,那素素淡淡的衣服只在袖口处配了黄绿色的小花,同样是清新优美之中更显现着独属于她的淡雅。

衣衫上绣着的暗花和鹅黄中带着的灿灿暖金的绸缎,又衬出高贵之气。

此时,那双仿佛洞悉世间万物的明眸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在那眼神与笑意当中,翠花公主看清楚了,她虽然什么都没说,但却什么都说了。

两人在衣服品味上一致,而在目光短短的注视当中,也得到了某种共识。

她们,或许可以成为朋友,因为她们是一样的人。

“公主不必担心太妃在宫里的起居,从今天起,东珠会以侍奉长辈之心仔细照料的。”东珠说。

“为什么?”翠格格明眸如水,纯净自然,“我自有记忆起一直到今日,从小长在慈宁宫后殿足不出户,虽然我见过的人不多,经历的事情也很有限,但是我知道一点,在后宫之中,每一个人都不单纯,你一定有你的所图。”

东珠笑了:“如果我真的有所图,你打算如何?”

“如果你的所图不妨碍她人、不牵扯她人,只是我一人之力就可以做到,那么我便应承你。否则,你拿额娘或是我自己的性命安危来要挟我,都是没用的。”翠格格说得极为坦然。

“我的所图与你的所图别无二致。”东珠面上的笑容渐渐消失转而是一种无尽的苦涩,“刚刚公主与太妃的话,东珠都听到了。此时的担心、牵挂、不舍,东珠也曾经经历过。我的入宫,你的下嫁,虽然在寻常人眼中,我成为皇妃,你成为鳌家的媳妇,这似乎都是令人羡慕的好姻缘,但是说到底都是一种责任。背负着这种责任,我们都身不由己,公主想做文成公主,东珠也一样。”

翠格格有些惊讶:“皇上不是很宠爱你吗?”

东珠笑了笑:“讷尔杜也会对公主很好的。”

翠格格的表情瞬间僵住了。

“我说我的所图与公主一样,就是我在宫里替公主照顾太妃,也请公主在宫外替我多多关照我额娘。”东珠说罢,眼中神色一派期待。

“就这样?”翠格格有些不信。

“公主应当知道,东珠是鳌拜的义女,讷尔杜也是东珠的兄长。东珠与公主在宫里宫外互为姑嫂,这也是难得的缘分,不是吗?”东珠眼中闪烁着别样的光泽,定定注视着翠格格。

第五十四章 媚眼如波婚房误

敬谨郡王兰布府上,大婚的酒宴结束之后,兰布心怀忐忑地向洞房走去。一路上想的都是自己的新娘是否会传袭了鳌拜的坏脾气,今后两人的日子是否可以相安无事。这桩婚事于外人眼中惹人羡慕,于他却像烫手的山芋,无可奈何。

突然间,远远地响起优美的琴音,似是从洞房传来。

她,竟然懂得音律吗?

那曲子婉转柔美,仿佛是苦苦等待了千年的深情诉说,那样婉转多情、那样动人心弦。

兰布推门而入,只见室内一片迤逦,纱幔舞动,暗香袭人。

寝室一角摆着琴桌,一人在低头抚琴,看不清她的模样,只觉得在琴上翻飞的手指是那样纤细白皙,如同精灵一般。

而另有一人,身着火红色的纱衣随着韵律翩然起舞,媚眼如丝、身姿曼妙,舞步回旋间精彩绝伦、风流无限。

仿佛唐宫中的玉女霓裳。

舞势随风散复收,

歌声似磬韵还幽。

千回赴节填词处,

娇眼如波入鬓流。

那女子舞动的柔软的手臂、妖娆的腰肢一步一步走向兰布,她的眼睛似水含情、,朱唇微启、面色红润,说不出的撩人与妩媚,手中纱绢一甩,正拂在兰布脸上。

她笑靥如花,温情如水,在兰布心跳加快的当口,竟然伸出纤纤玉指在自己领口一挑,于是层层纱衣缓缓落下。

兰布想,这一定是个梦,一个美得不能再美的梦。

拥有这样显赫出身与高贵门第的新娘,原以为会是一位刁蛮任性的悍妇,没想到却会是这样曼妙动人的俏丽佳人,实在看不出外表凶悍的鳌拜竟然能调教出这样的女儿。

拥着怀中的软香共赴云雨,红纱帐内颠鸾倒凤。

也不知过了多久,仿佛天色渐亮,怀中的佳人已然睡晕过去,兰布觉得口里干渴,坐起身一掀帐帘,正看到外面一个身影,自知是陪伴新娘的近身使女,便轻唤道:“倒杯茶来。”

那女子倒也十分安静,虽不应声,但还是从桌上的茶壶中倒了一杯温茶,端着茶杯一步一步走到床边。

她白皙的面容透着三分寒意,仿佛还有一种夹杂在似笑非笑中的怒气,就那样端着茶杯定定地注视着他。

兰布有些意外,他低头一看,自己裸露着上身只穿了一件亵裤,于是不免尴尬。而那女子的表情更加奇怪,她冷冷一笑,兰布毫无准备,那一杯水自头而下浇了他一身。

“你这个奴婢!在做什么!”兰布刚想大骂,只见床边的新娘已然起身,哆哆嗦嗦跪了下去,“格格,奴婢该死。”

兰布愕然。

只见对面女子不急不慌,冷冷地哼了一声:“你在本格格新婚之夜,与新郎一起上了我的喜床,的确是该死的。可是,该死的并不止你一个人,这件事,你一个人也是做不成的,不是吗?”

“格格恕罪,格格恕罪,奴婢跟了格格十年,奴婢的性情格格是最清楚的。”床上的女子光着身子滚到地上连连叩首,哭得梨花带雨让人好不心疼。

兰布还没有从巨大的惊愕中回过神儿来,他此时还没想明白眼前是个什么状况。

然而有一点,他明白了,那个被他当成守夜侍女的人才是真正的新娘,瓜尔佳青阑。

不多时,喜房外面站满了人,青阑陪嫁的侍女与嬷嬷,还有兰布府上的仆从。

很快,兰布的额娘,老庄亲王福晋也赶了过来。

一进门,看了这阵势,福晋什么都明白过来了,她上手就给了兰布一个耳光:“不争气的混小子,你是没见过女人是怎么的?大婚之夜,居然把如花似玉的正牌新娘撂在一边,跟人家的陪嫁丫头上了床。你把咱们王府的脸面都丢净了,还不快给青阑认错!”

兰布十分委屈。

“罢了。这戏码也不必在本格格面前演了。”青阑站起身,环顾四周,“福晋,原本今天一早青阑应当给您献媳妇茶,管你叫额娘的。可是今儿这样的情形,怕是难了。想来是青阑福薄,不配当你们王府的媳妇。再或者是青阑长得丑,容貌吓人,所以郡王才会在新婚之夜当着我的面强要了我身边的人。这样的事情传了出去,青阑自是无脸见人,从此就找个清净的寺院剪了头发当姑子去。这丫头就给你们留下,我陪嫁过来的东西,就算给你们当贺礼了。”

说罢,青阑就往外走去。

所有的嬷嬷、侍女都跟着她,庄亲王福晋吓坏了,立即紧走两步一把将青阑死死拽住:“好媳妇,快消消气儿,你先别急着走,有额娘在这儿,一定替你做主,你千万别恼!”

兰布此时也意识到事态的严重,立即上前赔礼。

“格格别走,格格若走了,奴婢也活不了!”先前那个李代桃僵的女子一下子过来抱住青阑的腿,又是求饶又是痛哭,竟然还有几次要寻死觅活的。

“媳妇儿,听额娘跟你细说,咱家兰布是挺老实的一个孩子,平时从不跟家里的丫头们瞎混,想是昨天大婚,这心里高兴,又被兄弟们多灌了几杯酒,这才迷失了本性做下这等糊涂事。你且看在额娘的老脸上,给咱们王府多少留些颜面。只要你不走,从今以后你就来当这个家,额娘什么都依你。”福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苦苦央求。

青阑仿佛有些动容,她抱着福晋也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又说自己命苦,又说自己福浅,好生委屈。

福晋见她有缓儿,立即示意众人退下,房里只留下她和兰布。

“额娘,青阑年纪轻,也当不了王府这个家,以后所有大小事情还是额娘做主,如今青阑已然嫁了过来,就是这家里的人,再出了这门除了佛门怕是哪里都去不得了。就请额娘在这府里给青阑安排一处僻静的居所,出了这样的事情,青阑也是不能再见他的。”青阑说得入情入理。

庄亲王福晋当下便应了。

“那个丫头,也是自小跟着青阑的,原是清清白白的大姑娘,既然他已经占了人家的身子,还请给个名分就收在房里吧,这也许是上天注定的缘分。”青阑已然恢复了平静,十分淡然地说着。

“一切都依媳妇。”庄亲王福晋又是惭愧,又是紧张,此时自然是青阑说什么她应承什么了。

一场风波突如其来,又很快化为平静。

当房里只留下青阑一个人的时候,谁能看到她惨白而苦涩的面容呢,谁又能听到她心底的哭泣。

“费扬古,我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知道吗?”泪,终于潸然而下。

隔一日,大清后宫长公主出嫁,这是第一位没有远嫁蒙古而是在京城子弟中选中额驸的公主,又是当今皇上的亲姐姐,以长公主身份下嫁,额驸是权倾朝野的鳌拜的侄子。

所以,这一场婚礼,几乎可以比拟两年前那场轰动天下的帝后大婚礼。

手里捧着如意与苹果坐在喜床上的翠花公主,她的心情又是如何呢?

临行前苏嬷嬷的叮嘱,太皇太后与皇太后的祝福,各宫妃嫔的贺喜,都抵不过轿帘悬下的那一瞬间,隐在人群中的亲生额娘的泪眼婆娑来得重要。

“额娘,你放心,女儿一定会坚强面对今后的人生,这条路不管是平坦还是崎岖,为了额娘我都会勇敢地走下去。”

她在心中默默叨念。

“公主,额驸来了。”

讷尔杜眼中的翠花公主十分娇小,一袭大红色的礼服压得她仿佛有些不堪重负,一双白皙的小手紧紧握着手中的苹果,显得有些紧张。

“公主?”讷尔杜没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福气能娶了大清的公主、皇上的姐姐。这事儿想起来就让人兴奋,可是又想起大婚前内务府派来的那些个教养嬷嬷和管事们的嘴脸,以及他们说的那些个规矩。

感觉十分无趣。

要让自己这个手握重兵堂堂的七尺高的汉子给她一个小女子天天请安磕头?不仅如此,还要搭上自己的额娘阿玛也要天天给她问安行礼?

还有就连这夫妻之伦的同房,也要刻板地按规矩来?

这真是要了人的命。

想起这些,讷尔杜闷闷不乐,走到床前,原本只想装腔作势地行个礼,没想到公主已然起身相扶:“大人不必如此多礼,自己家中还是便宜些为好。”

讷尔杜心想,正合我意,于是他顺势坐了下来。

公主起身走至桌边,倒了一杯茶递给讷尔杜。

“公主这是何意?”讷尔杜一愣,刚刚坐帐之时已经饮过交杯酒了。

“请大人喝杯热茶醒醒酒。妾,有话要对大人讲!”公主的声音万分轻柔。

讷尔杜原本并没喝多,这句话里公主自称不是“本宫”,而是“妾”。

有点儿意思,于是他一饮而尽。

第五十五章 君如石妾如蒲

“妾虽然名为公主,长在皇家,但是从小没有阿玛额娘,也不知家为何物。苏嬷嬷可怜我,每每多加照顾。在偌大的皇宫中,也只有慈宁宫西小院咸若阁的方寸间是我容身之处。如今,妾承皇命与大人共结连理,从此大人就是妾的天,大人的家就是妾的家,大人的父母就是妾的父母。在大人这里,妾不是公主,只是一个想祈求大人爱怜的寻常女子。从今日起,妾定当遵从大人的家规,绝不会摆公主的虚谱,立公主府的规矩。”

公主这番话,显然让讷尔杜动容,但是却难以让他动心。

“大人一定以为,妾嫁与大人,也会背负某种使命,如同柔嘉公主嫁耿聚忠,孔姑姑嫁孙将军。妾不瞒大人,出宫前是有人对妾耳提面授。但是妾当场回绝。若为细作,不如不嫁,宁可血洒当场,也不愿伪心待人”

这句话,倒让讷尔杜很是意外。

随即公主抬起左手,掀开锦袖,那玉腕上赫然缠着白纱,而此时已经渗出血色。